CN210191143U - 一种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1143U
CN210191143U CN201920920258.1U CN201920920258U CN210191143U CN 210191143 U CN210191143 U CN 210191143U CN 201920920258 U CN201920920258 U CN 201920920258U CN 210191143 U CN210191143 U CN 210191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chamber
partition
separato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02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g Zhao
赵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02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1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1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1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车身侧向刚度强度低的问题。本电池包包括壳体以及若干个电池模组,壳体具有放置电池模组的储能室,电池包还包括油箱,壳体还有具有放置油箱的支撑室,储能室与支撑室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分隔储能室与支撑室的调节室。本电池包具有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同时提高通用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同时也伴随着国家环保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的全面冲击,现有纯电动车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其存在充电时间长、一次充电形式里程短等方面的问题。基于纯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油电混合汽车在保留燃油汽车优点的基础上,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逐渐成为汽车的发展趋势。
现有技术中,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将油箱与电池分开布置,例如将油箱设于座椅的下方,将电池设于后备箱的下方等布置形式,因部分油电混合汽车车身框架设计以传统燃油汽车车身框架为基础改进而来,故需增设供电池布置的空间,使得电池和油箱位置相互独立,其功能相互关联,进而限定车身整体框架的设计;现有技术中另一部分油电混合汽车车身框架设计以新型纯电动汽车车身框架为基础改进而来,因纯电动汽车以电池作为动力源,无需放置油箱,故取消了原有燃油汽车地板上的横梁支撑,且为放置大容量的电池而采用无横梁的平地板,由电池取代横梁为车身提供横向支撑,油箱直接置于平地板上,导致车身侧向支撑刚度强度大幅降低。为避免车身侧向刚度强度差常规容易想到的方式通常是在车身局部增加横梁支撑,但局部增设横梁支撑同样影响到车身框架的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车身侧向刚度强度,同时提高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以及电池组,所述壳体具有放置电池组的储能室,其特征在于,电池包还包括油箱,所述壳体还有具有放置油箱的支撑室,所述储能室与支撑室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分隔储能室与支撑室的调节室。
本电池包的原理是:电池包组装时,将油箱安装于支撑室内,将电池组安装于储能室内,电池包组装后,油箱和电池组均位于壳体内,通过调节室将储能室与支撑室间隔开,即电池和油箱安装位置相互独立。
电池包结构分析:将油箱和电池组均安装于壳体内,避免在现有汽车框架上额外设置供油箱放置或者电池组放置的结构,即避免在现有燃油汽车框架上设置横梁,避免对现有纯电动汽车框架进行改动,调节室为油箱与电池组之间预留出安全距离,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同时,采用壳体将油箱与电池组进行组合式的布置结构,电池包固定在车身框架上后,当车身受力时,壳体一方面充当汽车横梁,承受部分作用力,另一方面由壳体将作用力传递至油箱和电池组,限定油箱和电池组的受力一致性,避免油箱与电池组发生相对晃动,从而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同时提高通用性。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位于外壳体内,所述调节室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外壳体围合形成。当电池包组装后,油箱以及电池组放置在外壳体内,由外壳体对油箱以及电池组进行防护,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一方面对外壳体进行分隔,使得油箱与电池组通过调节室在外壳体内分开放置,另一方面提高外壳体的刚度,使得壳体取代原燃油汽车的横梁结构对油箱进行支撑,从而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同时提高通用性。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中,所述储能室由外壳体和第一隔板围合形成,所述支撑室由外壳体和第二隔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均与外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均与外壳体可拆卸连接,使得储能室的空间能够根据电池组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支撑室的空间能够根据油箱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即通过对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的位置调整保证不同电量及油箱容积下电池包的刚度,使得电池包能够适应不同动力配置的汽车,从而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同时提高通用性。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中,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与外壳体之间均通过紧固件相连。紧固件连接使得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与外壳体连接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中,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均为平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平行设置。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均为平板,增大电池组与第一隔板的接触面积、油箱与第二隔板的接触面积,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平行设置,使得沿外壳体宽度方向油箱与电池组之间间隙一致,从而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同时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边框,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均呈长条状,所述第一隔板的底侧以及第二隔板的底侧均贴靠底板的内表面,所述边框内表面上设有加强座,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通过加强座贴靠边框的内表面。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的底侧均贴靠底板内表面,该结构通过增大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与外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壳体的整体刚度,同时,通过加强座提高第二隔板与外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壳体对油箱的支撑,从而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中,所述油箱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支撑室内。紧固件使得油箱与壳体连接方便且牢靠。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中,所述调节室内设有供油系统附件,所述外壳体底部开设有连通调节室的操作口。供油系统附件包括碳罐,将碳罐置于调节室内,避免现有技术中在车身框架上额外设置用于安装碳罐的安装结构,使得壳体结构合理利用,当电池包安装在车身上,通过操作口能完成从车下部进行高压线束与电池连接件的插拔操作,避免高压线维修时需要对已安装的电池包进行拆卸,由此保证电池包维修方便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具有以下优点:
1、将油箱和电池组均安装于壳体内,油箱与电池组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开,当车身受力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作为汽车横梁,由壳体将作用力传递至油箱和电池组,限定油箱和电池组的受力一致性,避免油箱与电池组发生相对晃动,从而提高车身侧向刚度强度,同时提高通用性。
2、储能室的空间能够根据电池组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支撑室的空间能够根据油箱容积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池包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电池包;2、壳体;21、外壳体;211、边框;212、底板;22、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3、电池组;4、油箱;5、储能室;6、支撑室;7、调节室;8、加强座;9、操作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电池包包括壳体2、油箱4以及电池组3。
如图2所示,壳体2包括外壳体21、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第一隔板22和第二隔板23均位于外壳体21内,外壳体21呈长条状,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均为平板,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沿外壳体2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外壳体21包括底板212和与底板212相连的边框211,所述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均呈长条状,所述第一隔板22的底侧以及第二隔板23的底侧均贴靠底板212的内表面,如图3所示,所述边框211内表面上设有加强座8,所述第二隔板23的两端通过加强座8贴靠边框211的内表面,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加强座8以及外壳体21围合形成调节室7,外壳体21和第一隔板22围合形成位于外壳体21一端的储能室5,电池组3安装于储能室5内,本实施例中,电池组3包括六个电池模组,实际生产中,电池模组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或者八个,外壳体21和第二隔板23围合形成位于外壳体21另一端的支撑室6,油箱4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支撑室6内,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均与外壳体21通过紧固件相连,实际生产中,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均与外壳体21通过卡扣相连。
调节室7内安装有供油系统附件,外壳体21底部开设有连通调节室7的操作口9,本实施例中,操作口9主要用于电池组3接插件的插接操作,避免高压线维修时需要对已安装的电池包3进行拆卸,保证电池包3的维修方便性,实际生产中,操作口9可作为排水口,安装电池组3的边框211外表面上设有固定沿10以及冷却液接头11,本申请的电池包1通过固定沿10可直接安装在现有纯电动汽车的平地板上。
电池包1组装时,将电池组3安装于外壳体21一端,即储能室5,电池组3安装后,确定第一隔板22的安装位置且将第一隔板22与外壳体21通过紧固件螺接,将油箱4通过紧固件螺接于外壳体21另一端,即支撑室6,油箱4安装后,确定第二隔板23的安装位置且将第二隔板23与外壳体21通过紧固件螺接,同时在调节室7内安装供油系统附件,即可完成电池包1的组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池包1、壳体2、外壳体21、边框211、底板212、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电池组3、油箱4、储能室5、支撑室6、调节室7、加强座8、操作口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2)以及电池组(3),所述壳体(2)具有放置电池组(3)的储能室(5),其特征在于,电池包(1)还包括油箱(4),所述壳体(2)还有具有放置油箱(4)的支撑室(6),所述储能室(5)与支撑室(6)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分隔储能室(5)与支撑室(6)的调节室(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外壳体(21)、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所述第一隔板(22)和第二隔板(23)均位于外壳体(21)内,所述调节室(7)由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以及外壳体(21)围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室(5)由外壳体(21)和第一隔板(22)围合形成,所述支撑室(6)由外壳体(21)和第二隔板(23)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均与外壳体(21)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与外壳体(21)之间均通过紧固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均为平板,所述第一隔板(22)与第二隔板(23)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1)包括底板(212)和与底板(212)相连的边框(211),所述第一隔板(22)以及第二隔板(23)均呈长条状,所述第一隔板(22)的底侧以及第二隔板(23)的底侧均贴靠底板(212)的内表面,所述边框(211)内表面上设有加强座(8),所述第二隔板(23)的两端通过加强座(8)贴靠边框(211)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4)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支撑室(6)内。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室(7)内设有供油系统附件,所述外壳体(21)底部开设有连通调节室(7)的操作口(9)。
CN201920920258.1U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电池包 Active CN210191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0258.1U CN210191143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0258.1U CN210191143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1143U true CN210191143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1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0258.1U Active CN210191143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1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1744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布置结构及汽车
KR20110078990A (ko) 전원연결박스
CN203600973U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布置结构
JP2014208518A (ja)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CN106335354B (zh)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装置
CN210191143U (zh) 一种电池包
KR102281771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하우징
CN219544890U (zh) 一种电动轻卡物流车的车架
CN215621360U (zh) 车辆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0890408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总成
CN214929519U (zh) 车辆
CN211391451U (zh) 一种续航式电动汽车储能备用车体
CN103158519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安装结构
CN220923789U (zh)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CN219180706U (zh) 电池包、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0549859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CN221001218U (zh) 一种小型装载机用发动机舱布置结构
CN212828890U (zh) 控制器和充电器安装连接机构
CN220809556U (zh) 配电车体架构及车辆
CN219499800U (zh) 多合一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CN220743284U (zh) 一种用于助力自行车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助力自行车
CN212289487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48v电池组安装及温控结构
CN214378707U (zh) 一种房车用储能电池箱
CN214564823U (zh) 多功能汽车扶手箱
CN220199056U (zh) 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