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3789U -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3789U
CN220923789U CN202322500921.1U CN202322500921U CN220923789U CN 220923789 U CN220923789 U CN 220923789U CN 202322500921 U CN202322500921 U CN 202322500921U CN 220923789 U CN220923789 U CN 220923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voltage
lower body
charg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09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君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009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3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3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3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车体平台及汽车。一种下车体平台,包括下车体、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连接器,所述下车体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选择性地放入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所述连接器能够选择性地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上,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充电版高压线束与充电版电池电连接,以及,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换电版高压线束与换电版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安装结构,用于将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下车体上。本装置平台化共用率高,且能兼顾充换电不同布置性能要求,可以显著减少企业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风险。

Description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辆包括充电版车型和换电版车型。换电版车型具有补能速度快的特点,但运营成本较高,同时受到换电站数量的制约。
充电版车型运营成本相抵,但存在充电时间较长的问题。在日常使用时,有些场景充电版车型较为适用,有些场景换电版车型较为适用。因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车辆在充电版与换电版之间的切换可以增强用户体验。但现有技术没有兼顾充电版及换电版性能要求的电动车辆的车体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没有兼顾充电版及换电版性能要求的电动车辆的车体平台的问题,提供一种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车体平台,包括下车体、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连接器,所述下车体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选择性地放入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
所述连接器能够选择性地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上,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充电版高压线束与充电版电池电连接,以及,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换电版高压线束与换电版电池电连接;
所述电池安装结构,用于将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下车体上。
可选地,所述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螺栓,所述下车体上设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孔,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充电版电池上且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本装置通过螺栓实现充电版电池与下车体的固定。
可选地,所述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快换机构,所述快换机构安装在所述换电版电池上且与所述下车体可拆卸连接。本装置通过快换机构实现换电版电池与下车体的固定。其中,快换机构包括设置在下车体的下车体门槛梁上的下车体快换螺母板、设置在换电版电池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电池紧固螺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复位弹簧销。在安装换电版电池时,换电站操作臂顶升复位弹簧销,使电池紧固螺栓脱离复位弹簧销限位,旋转电池紧固螺栓使其与下车体快换螺母板打紧。在拆卸换电版电池时,换电站操作臂顶升复位弹簧销,使电池紧固螺栓脱离复位弹簧销限位,旋转电池紧固螺栓使其与下车体快换螺母板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版电池与换电版电池框架结构相同,均为平板式方形结构,下车体的零部件充电版电池与换电版电池基本共用,但在电池与下车体安装处有区别。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Z向接口以及第二Z向接口,换电版电池冷却水管与所述第一Z向接口相连,换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第二Z向接口相连。在本实施例中,Z向指的是垂直地面的方向,这样可以实现线束和水管Z向的连接。本装置中设有换电版温控管路,换电版温控管路包含换电版电池冷却水管及电机冷却水管;换电版电池冷却水管由电池前部与电池Z向接插的水管接头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其中与电池连接的水管接头固定在换电版水电快换机构中,其中,水电快换机构用于解决全自动换电过程中高压线、温控管路与电池连接,水电快换机构固定在下车体上;电机冷却水管由电机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水管通过卡扣固定在门槛梁外侧。此外,连接器还可以设置有X向接口,X向指下车体前进或后退的方向,本装置还设置有充电版温控管路,充电版温控管路包含电池冷却水管及电机冷却水管;电池冷却水管由电池前部与电池X向接插的水管接头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电机冷却水管由电机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水管通过卡扣固定在门槛梁外侧。同时,集成温控系统通过支架螺接固定在前机舱下车体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下车体的后副车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有侧出线结构。电机的位置设置可以节省安装空间。电机侧出线的设置能最大化减少下车体钣金与电机之间的间隙,在相同轴距、一排人体位置情况下,使乘员舱内二排乘员乘坐X向空间最大。
可选地,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侧出线结构侧出的所述充电版高压线束沿X向与所述充电版电池电连接。这样可以增大舱内空间。
可选地,所述下车体的前舱设有第一高压电器盒,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侧出线结构侧出的所述换电版高压线束沿所述下车体的纵梁外侧向车前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所述连接器的Z向与所述换电版电池电连接,另一侧向连接至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
可选地,所述下车体的前舱设有第一高压电器盒,所述下车体的后舱设有第二高压电器盒,所述充电版电池的前部通过所述充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电连接,所述充电版电池的后部通过所述充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换电版电池通过所述换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通过所述第二高压电器盒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将第一高压电器盒设置在前舱可以避免占用电池的安装空间、行李箱下储物盒空间以及乘员舱空间。通过增设第二高压电器盒使换电版高压线束分段满足工艺装配要求,且能比换电版高压线束直接通过接插件对接更可靠。
可选地,所述第二高压电器盒倒挂于所述后副车架的下方。将第二高压电器盒倒挂于后副车架的下方,而非设置在后副车架的后方,使本装置既不影响行李箱下储物盒空间,使行李箱下储物盒空间最大化,又能兼顾碰撞安全及充换电行李箱下储物盒零部件共用化。
可选地,所述安装台设于所述下车体的前副车架与所述下车体的后副车架之间;所述安装台设于所述下车体的左门槛梁与所述下车体的右门槛梁之间。前后副车架之间只布置电池,仅满足安全间隙的前提下,使电池X向的尺寸最大化。下车体左右门槛梁之间,除管线外,都是电池空间,电池直接安装在下车体门槛梁下方,使电池Y向尺寸最大化。通过电池尺寸最大化,能得到更优的纯电续航。其中Y向指的是下车体的宽度方向。副车架为钣金件,有下车体安装结构、悬架安装结构以及悬置安装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平台,使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应选择充电版车型或者换电版车型,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本装置平台化共用率高,且能兼顾充换电不同布置性能要求,可以著减少企业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风险。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下车体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平台中充电版电池与下车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车体布置前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下车体布置后部的放大图;
图4时图1沿A-A线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充电版电池与下车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平台中的电机侧出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平台中换电版电池与下车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图7中下车体布置前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下车体布置后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沿B-B线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沿C-C线剖开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7中换电版电池与下车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平台中含有充电板线束和换电版线束的下车体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平台中含有充电板线束和换电版线束的下车体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充电版电池;2、换电版电池;3、下车体;4、快换机构;5、充电版高压线束;6、换电版高压线束;7、第一高压电器盒;8、第二高压电器盒;9、制动管;10、充电版温控管路;11、换电版温控管路;12、后副车架;13、后悬架;14电机;15、行李箱下储物盒;16、前副车架;17、前悬架;18、换电版水电快换机构;19、集成温控系统;21、交流充电线;22、换电版直流充电线;23、充电版电池冷却管;24、充电版电池高压线;25、换电版电机高压线;26、充电版电机冷却水管;27、换电版电机冷却水管;31、充电版直流充电线;32、充电版电机高压线;41、第一Z向接口;42、第二Z向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车体平台,包括下车体3、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连接器,下车体3包括安装台,安装台用于选择性地放入充电版电池1或换电版电池2;
连接器能够选择性地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版电池1或换电版电池2上,连接器能够通过充电版高压线束5与充电版电池1电连接,以及,连接器能够通过换电版高压线束6与换电版电池2电连接;
电池安装结构,用于将充电版电池1或换电版电池2可拆卸地连接在下车体3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可以只设置Z向接口,也可以同时设置X、Z向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螺栓,下车体3上设有与螺栓相匹配的螺孔,螺栓安装在充电版电池1上且与螺孔螺纹连接。本装置通过螺栓实现充电版电池1与下车体3的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快换机构4,快换机构4安装在换电版电池2上且与下车体3可拆卸连接。本装置通过快换机构4实现换电版电池2与下车体3的固定。其中,快换机构4包括设置在下车体3的下车体门槛梁上的下车体快换螺母板、设置在换电版电池2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电池紧固螺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复位弹簧销。在安装换电版电池2时,换电站操作臂顶升复位弹簧销,使电池紧固螺栓脱离复位弹簧销限位,旋转电池紧固螺栓使其与下车体快换螺母板打紧。在拆卸换电版电池2时,换电站操作臂顶升复位弹簧销,使电池紧固螺栓脱离复位弹簧销限位,旋转电池紧固螺栓使其与下车体快换螺母板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版电池1与换电版电池2的框架结构相同,均为平板式方形结构,下车体3的零部件充电版电池1与换电版电池2基本共用,但在电池与下车体3安装处有区别。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第一Z向接口41以及第二Z向接口42,换电版电池冷却水管与第一Z向接口41相连,换电版高压线束6与第二Z向接口42相连。在本实施例中,Z向指的是垂直地面的方向,这样可以实现线束和水管在Z向的连接。本装置中设有换电版温控管路11,换电版温控管路11包含换电版电池冷却水管及换电版电机冷却水管27;换电版电池冷却水管由电池前部与电池Z向接插的水管接头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19,其中与电池连接的水管接头固定在换电版水电快换机构18中,其中,水电快换机构18包括换电版电池2冷却水管接头、换电版电池高压线接头以及几字形支架,可以解决全自动换电过程中高压线、温控管路与电池连接,水电快换机构18固定在下车体3上;换电版电机冷却水管27由电机14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19,水管通过卡扣固定在门槛梁外侧。此外,连接器还可以设置有X向接口,X向指下车体前进或后退的方向,本装置还设置有充电版温控管路10,充电版温控管路10包含充电版电池冷却水管23及充电版电机冷却水管26;充电版电池冷却水管23由电池前部与电池X向接插的水管接头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19;充电版电机冷却水管26由电机14连接至集成温控系统19,水管通过卡扣固定在门槛梁外侧。同时,集成温控系统19通过支架螺接固定在前机舱下车体纵梁上。
在一实施例中,下车体3的后副车架12设有电机14,电机14设有侧出线结构。电机14的位置设置可以增大舱内空间。电机14侧出线的设置能最大化减少下车体3钣金与电机14之间的间隙,在相同轴距、一排人体位置情况下,使乘员舱内二排乘员乘坐X向空间最大。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14通过侧出线结构侧出的充电版高压线束5沿X向与充电版电池1电连接。这样可以增大舱内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14通过侧出线结构侧出的换电版高压线束6通过第二高压电器盒8沿下车体3的纵梁外侧向车前方向连接至第一高压电器盒7,换电版电池2通过与其Z向连接的连接器连接至第一高压电器盒7。
在一实施例中,下车体3的前舱设有第一高压电器盒7,下车体3的后舱设有第二高压电器盒8,充电版电池1的前部通过充电版高压线束5与下车体第一高压电器盒7电连接,充电版电池1的后部通过充电版高压线束5与电机14电连接;换电版电池2通过换电版高压线束6与第一高压电器盒7电连接,第一高压电器盒7通过第二高压电器盒8与电机14电连接。将第一高压电器盒7设置在前舱可以避免占用电池的安装空间、行李箱下储物盒15空间以及乘员舱空间。通过增设第二高压电器盒8使换电版高压线束6分段满足工艺装配要求,且能比换电版高压线束6直接通过接插件对接更可靠。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版高压线束5包含充电线束、电机线束及高压电池线束;充电线束的直流充电线31由电池后部与电池X向接插的高压线接头连接至下车体3侧围后部充电口;充电线束的交流充电线21由下车体3侧围后部充电口连接至机舱内第一高压电器盒7,通过卡扣固定在门槛梁外侧;电机线束由电池后部与电池X向接插的高压线接头连接至电机14;高压电池线束由电池前部与电池X向接插的高压线接头连接至机舱内第一高压电器盒7。换电版高压线束6包含充电线束、高压电池线束及电机线束;充电线束直流充电线由机舱第一高压电器盒7连接至下车体3侧围后部充电口,通过卡扣固定在门槛梁内侧;充电线束交流充电线由机舱第一高压电器盒7连接至下车体侧围后部充电口,通过卡扣固定在门槛梁外侧;高压电池线束由电池前部与电池Z向接插的高压线接头连接至机舱第一高压电器盒7,其中与电池对接的高压线接头固定在换电版水电快换机构18中;电机线束由机舱第一高压电器盒7连接至第二高压电器盒8,再由第二高压电器盒8连接至电机1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高压电器盒8倒挂于后副车架12的下方。将第二高压电器盒8倒挂于后副车架12的下方,而非设置在后副车架12的后方,使本装置既不影响行李箱下储物盒15空间,使行李箱下储物盒15空间最大化,又能兼顾碰撞安全及充换电行李箱下储物盒15零部件共用化。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台设于下车体3的前副车架16与下车体3的后副车架12之间;安装台设于下车体3的左门槛梁与下车体3的右门槛梁之间。前后副车架之间只布置电池,仅满足安全间隙的前提下,使电池X向的尺寸最大化。下车体3左右门槛梁之间,除管线外,都是电池空间,电池直接安装在下车体门槛梁下方,使电池Y向尺寸最大化。通过电池尺寸最大化,能得到更优的纯电续航。其中Y向指的是下车体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平台,使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应选择充电版车型或者换电版车型,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本装置平台化共用率高,且能兼顾充换电不同布置性能要求,可以著减少企业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风险。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下车体平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车体、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连接器,所述下车体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选择性地放入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
所述连接器能够选择性地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上,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充电版高压线束与充电版电池电连接,以及,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换电版高压线束与换电版电池电连接;
所述电池安装结构,用于将充电版电池或换电版电池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下车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螺栓,所述下车体上设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孔,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充电版电池上且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快换机构,所述快换机构安装在所述换电版电池上且与所述下车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Z向接口以及第二Z向接口,换电版电池冷却水管与所述第一Z向接口相连,所述换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第二Z向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的后副车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有侧出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侧出线结构侧出的所述充电版高压线束沿X向与所述充电版电池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的前舱设有第一高压电器盒,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侧出线结构侧出的所述换电版高压线束沿所述下车体的纵梁外侧向车前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所述连接器的Z向与所述换电版电池电连接,另一侧向连接至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的后舱设有第二高压电器盒,所述充电版电池的前部通过所述充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电连接,所述充电版电池的后部通过所述充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换电版电池通过所述换电版高压线束与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电器盒通过所述第二高压电器盒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电器盒倒挂于所述后副车架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设于所述下车体的前副车架与所述下车体的后副车架之间;所述安装台设于所述下车体的左门槛梁与所述下车体的右门槛梁之间。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下车体平台。
CN202322500921.1U 2023-09-14 2023-09-14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Active CN220923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0921.1U CN220923789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0921.1U CN220923789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3789U true CN220923789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0921.1U Active CN220923789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3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8117B (zh) 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113602364B (zh) 一种门槛纵梁、电动汽车车身框架和电动汽车
CN203600973U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布置结构
CN109760526A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CN220923789U (zh) 下车体平台及汽车
WO2021225204A1 (ko) 전기자동차 배터리팩용 하우징
CN219544890U (zh) 一种电动轻卡物流车的车架
CN209904868U (zh) 电动车辆
CN211000893U (zh) 一种能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动力系统
CN114750829A (zh) 一种底盘架构、底盘平台及电动车辆
CN209104194U (zh) 一种电动低速电动车电池包及电池包系统
CN20890408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总成
CN220809556U (zh) 配电车体架构及车辆
CN210191143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1113500U (zh) 一种轻卡氢燃料集成控制单元布置方案及商用车
CN219600990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包换电结构
CN219055967U (zh) 一种轻卡用混动系统集成装置
CN218948950U (zh) 一种兼容式高压分断装置
CN217477095U (zh) 一种换电架用高压配电盒
CN111619349A (zh) 一种配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CN214524057U (zh) 一种纯电动专用车底盘总布置
CN210822110U (zh) 一种纯电动车高压系统
CN21843086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
CN220809151U (zh) 全地形车
CN214378707U (zh) 一种房车用储能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