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7097U -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7097U
CN210177097U CN201920957489.XU CN201920957489U CN210177097U CN 210177097 U CN210177097 U CN 210177097U CN 201920957489 U CN201920957489 U CN 201920957489U CN 210177097 U CN210177097 U CN 210177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collar
groove
pla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74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pin Huang
黄益品
Xueqiu Chen
陈学秋
Shangbin Zhou
周尚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IUSEPPE CLOT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IUSEPPE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IUSEPPE CLOT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IUSEPPE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74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7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7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7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涉及服装制造设备技术领域。该衣领缝制模具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压合板和第二压合板,且第一压合板和第二压合板能够绕二者的连接处摆动;第一压合板设置有第一缝纫槽,第二压合板设置有与第一缝纫槽对应的第二缝纫槽,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压合板和第二压合板之间的第一领面板;第一领面板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二压合板上,且第一领面板上设有凸出于第一领面板的松量片,第一压合板朝向第一领面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松量片对应的松量腔,第一压合板压紧于第一领面板,松量片能够嵌入于松量腔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缝制夹底领效果较差,领角吃势不稳定,进而导致衣领缝制质量较低,生产效率也较低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背景技术
对衬衫来讲,衣领是整件衬衫最重要的组成部位,具有服装的“领袖”之称,衣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服装的品质。因而,制造衣领的过程极为重要。目前衬衫领子夹底领的工艺准备步骤为:1、锁边机切下领面止口;2、切缝机切上领下止口;3、上领定线吃势;4、底领夹好后修键盘头,然后将底领里、上领、底领面三层一起缝制。
但是,在上述衣领缝制过程中,需要工人依靠经验将领面夹绱于底领里面,然后进行缝制,即完全需要依靠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然而,每个工人的熟练程度是不同的,而且也会有当劳动强度增加,工人易疲劳,导致工作状态不稳定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夹底领缝制效果差,领角吃势不稳定,进而降低产品的缝制质量,降低生产率。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领缝制模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缝制夹底领效果较差,领角吃势不稳定,进而导致衣领缝制质量较低,生产效率也较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衣领缝制模具,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压合板和第二压合板,且第一压合板和第二压合板能够绕二者的连接处摆动;第一压合板设置有第一缝纫槽,第二压合板设置有与第一缝纫槽对应的第二缝纫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板和所述第二压合板之间的第一领面板;
所述第一领面板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板上,且所述第一领面板上固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领面板的松量片,所述第一压合板朝向所述第一领面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松量片对应的松量腔,所述第一压合板压紧于所述第一领面板时,所述松量片能够嵌入于所述松量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领面板设置有第一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靠近于所述第一领面板与所述第二压合板的连接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松量片的数目为多个;
多个所述松量片沿所述第一领面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松量片对应一个所述松量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衣领缝制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领面板与所述第二压合板之间的第二领面板;
所述第二领面板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板上,且所述第二领面板设置有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二定位条靠近于所述第二领面板与所述第二压合板的连接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领面板朝向所述第一领面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垫高条;所述第一垫高条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条远离所述第二领面板与所述第二压合板连接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合板设置有能够用于缝纫机上红外感应器感应的第一起点槽和第一终点槽,所述第一起点槽位于所述第一缝纫槽起点处,所述第一终点槽位于所述第一缝纫槽终点处;
红外感应器感应到所述第一起点槽时,缝纫针头能够沿所述第一缝纫槽的起点向终点缝制;红外感应器感应到所述第一终点槽时,缝纫针头停止于所述第一缝纫槽的终点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合板设置有能够用于缝纫机上红外感应器感应的第二起点槽和第二终点槽;
所述第二起点槽位于所述第二缝纫槽起点处,并与所述第一起点槽相对应;所述第二终点槽位于所述第二缝纫槽终点处,并与所述第一终点槽相对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合板朝向所述第二压合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磨砂片,且所述第一磨砂片设置有预留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合板朝向第一压合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磨砂片,且所述第二磨砂片位于所述第二缝纫槽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缝制夹底领效果较差,领角吃势不稳定,进而导致衣领缝制质量较低,生产效率也较低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缝纫设备,包括上述的衣领缝制模具,还包括缝纫装置;
所述缝纫装置具有缝制用的针头,所述针头能够沿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所述第二缝纫槽行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衣领缝制模具,在实际使用时,第二压合板上放置面料布,然后将第一领面板压设在面料布上,再在第一领面板上放置领面成品,凸起的松量片能够将位于松量片处的领面成品顶起,再将里料布置于领面成品上,里料布位于松量片的部分也会被顶起,之后将第一压合板压设在里料布上,被顶起的部分置于第一压合板上的松量腔内,再通过相对的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将三层衣领布缝合,置于松量腔内凸起的部分形成该衣领布上的领角吃势,即:使得里料布与领面成品的长度略大于面料布的长度,当形成的衣领弯折时,里料布和领面成品具有足够的折弯余量,不会出现因折弯余量不足而使得面料布拱起的问题,提高了衣领的缝制效果。同时,该衣领缝制模具缝制时需要通过松量片与松量腔即可形成吃势量,且因松量片与松量腔的大小确定,故而形成的吃势量也为定值,吃势稳定性更高,误差较小,无需人工根据经验确认吃势大小,改善了人工确认时因存在较大误差而导致吃势不稳定的问题,进而增加衣领的缝制质量。另外,因该衣领缝制模具的吃势量稳定,无需人工一点一点的确认吃势大小,生产效率也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缝纫设备,包括上述的衣领缝制模具,还包括缝纫装置,缝纫装置上的针头能够插入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并沿着第一缝纫槽与第二缝纫槽的轨迹进行缝制。
需要注意的是,衣领缝制模具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缝制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缝制模具放有面料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缝制模具中第一领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缝制模具中第二领面板的示意图。
图标:10-第一压合板;11-第一缝纫槽;12-松量腔;13-第一起点槽;14-第一终点槽;15-第一磨砂片;20-第二压合板;21-第二缝纫槽;22-第二起点槽;23-第二终点槽;24-第二磨砂片;25-第二垫高条;30-第一领面板;31-松量片;32-第一定位条;40-第二领面板;41-第二定位条;42-第一垫高条;50-面料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缝制模具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压合板10和第二压合板20,且第一压合板10和第二压合板20能够绕二者的连接处摆动。第一压合板10设置有第一缝纫槽11,第二压合板20设置有与第一缝纫槽11对应的第二缝纫槽2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压合板10和第二压合板20之间的第一领面板30,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二压合板20上,且第一领面板30上固设有凸出于第一领面板30的松量片31,第一压合板10朝向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设置有与松量片31对应的松量腔12,第一压合板10压紧于第一领面板30时,松量片31能够嵌入于松量腔12内。
具体的,第一压合板10的一侧边和第二压合板20的一侧边固接,且第一压合板10和第二压合板20均能够绕二者的连接处摆动,进而实现第一压合板10压紧在第二压合板20上。在第一压合板10上远离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缝纫槽11,在第二压合板20上远离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缝纫槽21,且第一缝纫槽11和第二缝纫槽21相对应,衣领布能够放置在第二压合板20上,并通过第一压合板10压紧在衣领布上,进而将衣领布压紧在第一压合板10与第二压合板20之间。而后将具有衣领布的模具放置在缝纫机的针头处,使得针头处于对应的第一缝纫槽11和第二缝纫槽21内,进而沿着第一缝纫槽11和第二缝纫槽21进行缝制。
其中,第一压合板10和第二压合板20之间固设有第一领面板30,且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边固设在第二压合板20的连接侧边处(即与第一压合板10连接的一侧边),第一领面板30也能够绕与第二压合板20的连接处摆动。松量片31设置在第一领面板30朝向第一压合板10的一侧面上,且凸出于该侧面。对应的,在第一压合板10朝向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面具有松量腔12,当第一压合板10压紧在第一领面板30时,松量片31上凸出于第一领面板30的部分能够恰好置于松量腔12内。
在实际使用时,第二压合板20水平放置,面料布50放置在第二压合板20上,将第一领面板30压紧在第二压合板20上,进而压紧面料布50;而后在第一领面板30上放置裁剪好的领面成品,凸出的松量片31将领面成品顶起,再领面成品上再叠放一层里料布,里料布与松量片31对应的位置处也会被顶起,再将第一压合板10压紧在第一领面板30上,进而使得被顶起的布料能够位于送料槽内,从而形成领角缝制的吃势,以确保具有良好的缝制质量,缝制过程中也无需人工根据经验确认吃势量,缝制更为方便,也增加生产率。
其中,松量腔12可以为在第一压合板10朝向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面上设置凹槽,其凹槽的槽腔即为松量腔12;或者,也可以在第一压合板10上位松量片31对应的位置设置开口,开口的空腔形成松量腔12。其只要能够将通过松量片31顶起的布料嵌入松量腔12内,具有被顶起布料的容纳空间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3,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领面板30设置有第一定位条32,第一有定位条靠近于第一领面板30与第二压合板20的连接侧。
具体的,第一定位条32固设在第一领面板30朝向第一压合板10的一侧面上,且位于第一领面板30靠近连接侧边(即第一领面板30与第二压合板20固接的侧边)位置处。第一定位条32与第一领面板30之间设置有压紧间隙,放置在第一领面板30上的领面成品的边缘能够压紧在压紧间隙内,进而将领面成品固定在第一领面板30上,以免领面成品因意外的气流动力而飞起脱离第一领面板30。
其中,第一定位条32与第一领面板30的结构相适应。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松量片3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松量片31沿第一领面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松量片31对应一个松量腔12。
具体的,多个松量片31沿第一领面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松量片31均对应有一个松量腔12,进而使得通过该松量片31顶起的布料能够置于松量腔12内。其中,松量片31固设在第一领面板30上,且松量片31的中部呈曲面凸起,使得松量片31的凸起与第一领面板30之间形成三棱柱状的凸起腔。
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松量片3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布料的粘结片,进而通过松量片31以及粘结片使得放置在第一领面板30上的领面成品上能够形成波纹凸起,即位于松量片31的凸起上的为波峰,位于粘结片上的位于波谷。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4所示,衣领缝制模具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领面板30与第二压合板20之间的第二领面板40;第二领面板40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二压合板20上,且第二领面板40设置有第二定位条41,第二定位条41靠近于第二领面板40与第二压合板20的连接侧。
具体的,第二领面板40用于固定放置在最底层的面料布50。第二领面板40的一侧边固设在第二压合板20上,且能够沿与第二压合板20的连接处摆动。第二领面板40靠近与第一压合板10的连接侧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定位条41,第二定位条41与第二领面板40之间具有安装间隙,面料布50的一侧边能够压紧子啊该安装间隙内,进而将面料布50相对于第二领面板40固定,以免面料布50因外界气流煽动而脱离第二领面板40。
请继续参照图4,优选的,第二领面板40朝向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垫高条42;第一垫高条42位于第二定位条41远离第二领面板40与第二压合板20连接的一侧。
具体的,第一垫高条42位于第二定位条41远离第二领面板40的连接侧边的一侧的边缘处,且与第二领面板40的边缘处相适应。当面料布50通过第二定位条41定位安装在第二领面板40时,第一垫高条42能够将面料布50垫高。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压合板10设置有能够用于缝纫机上红外感应器感应的第一起点槽13和第一终点槽14,第一起点槽13位于第一缝纫槽11起点处,第一终点槽14位于第一缝纫槽11终点处。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第一起点槽13时,缝纫针头能够沿第一缝纫槽11的起点向终点缝制;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第一终点槽14时,缝纫针头停止于第一缝纫槽11的终点处。
具体的,在第一缝纫槽11的起点处设置有第一起点槽13,第一起点槽13能够与缝纫机上的红外感应器相对应,当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第一起点槽13的位置时,红外感应器能够将感应信号传递至缝纫机的中央控制单元,经中央控制单元分析处理后,向启动缝纫机的单元发出信号,使得缝纫机启动,缝纫机的机头处的针头位于第一缝纫槽11内,进而将面料布50、领面成品以及里料布缝制为一个整体。当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第一终点槽14后,传递信号至缝纫机的中央控制单元以促使缝纫机停止,完成缝制后将该模具取出,然后将位于模具上的布料取下。
其中,第一缝纫槽11和第二缝纫槽21作为针头的移动轨迹。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实际使用时,第二压合板20设置有能够用于缝纫机上红外感应器感应的第二起点槽22和第二终点槽23;第二起点槽22位于第二缝纫槽21起点处,并与第一起点槽13相对应;第二终点槽23位于第二缝纫槽21终点处,并与第一终点槽14相对应。
具体的,在第二缝纫槽21的起点处和终点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起点槽22和第二终点槽23,且第二起点槽22与第一起点槽13相对应,第二终点槽23与第一终点槽14相对应,红外感应器发出的红外线能够直接穿过对应的两个起点槽或对应的两个终点槽,透射至缝纫机的缝纫台上。
其中,在第二起点槽2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设置第二垫高条25,在第二终点槽2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也设置有第二垫高条25,第二垫高条25能够将面料布50垫高。另外,在位于第二压合板20上的第二磨砂片24的底部也设置有第二垫高条25,通过第二垫高条25将第二磨砂片24垫高,进而确保当第二领面板40携带面料布50压紧于第二压合板20时,面料布50能够基本处于水平状态。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压合板10朝向第二压合板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磨砂片15,且第一磨砂片15设置有预留孔。
具体的,第一磨砂片15用于固定压紧在第一压合板10下方的里料布,且在第一磨砂片15上对应松量腔12、第一缝纫槽11、第一起点槽13以及第一终点槽14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与之结构尺寸相适应的预留孔,进而便于缝纫操作。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实际使用时,压合板朝向第一压合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磨砂片24,且第二磨砂片24位于第二缝纫槽21的外侧。
具体的,第二磨砂片24不仅便于通过自身的粘接性固定面料布50,还能够与第一磨砂片15对应粘结,进而实现第一压合板10与第二压合板20二者之间的固定,确保两者之间的布料安装稳定。
其中,第一磨砂片15和第二磨砂片24均采用魔术贴,不仅能够粘结布料,还可以互相粘结。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缝纫设备,包括上述的衣领缝制模具,还包括缝纫装置,缝纫装置具有缝制用的针头,针头能够沿第一缝纫槽11和第二缝纫槽21行进。
具体的,缝纫装置上的针头能够插入第一缝纫槽11和第二缝纫槽21,并沿着第一缝纫槽11与第二缝纫槽21的轨迹进行缝制。
需要注意的是,衣领缝制模具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中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衣领缝制模具,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压合板(10)和第二压合板(20),且第一压合板(10)和第二压合板(20)能够绕二者的连接处摆动;第一压合板(10)设置有第一缝纫槽(11),第二压合板(20)设置有与第一缝纫槽(11)对应的第二缝纫槽(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板(10)和所述第二压合板(20)之间的第一领面板(30);
所述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板(20)上,且所述第一领面板(30)上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领面板(30)的松量片(31),所述第一压合板(10)朝向所述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松量片(31)对应的松量腔(12),所述第一压合板(10)压紧于所述第一领面板(30)时,所述松量片(31)能够嵌入于所述松量腔(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领面板(30)设置有第一定位条(32),所述第一定位条(32)靠近于所述第一领面板(30)与所述第二压合板(20)的连接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量片(31)的数目为多个;
多个所述松量片(31)沿所述第一领面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松量片(31)对应一个所述松量腔(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衣领缝制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领面板(30)与所述第二压合板(20)之间的第二领面板(40);
所述第二领面板(40)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板(20)上,且所述第二领面板(40)设置有第二定位条(41),所述第二定位条(41)靠近于所述第二领面板(40)与所述第二压合板(20)的连接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领面板(40)朝向所述第一领面板(3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垫高条(42);所述第一垫高条(42)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条(41)远离所述第二领面板(40)与所述第二压合板(20)连接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板(10)设置有能够用于缝纫机上红外感应器感应的第一起点槽(13)和第一终点槽(14),所述第一起点槽(13)位于所述第一缝纫槽(11)起点处,所述第一终点槽(14)位于所述第一缝纫槽(11)终点处;
红外感应器感应到所述第一起点槽(13)时,缝纫针头能够沿所述第一缝纫槽(11)的起点向终点缝制;红外感应器感应到所述第一终点槽(14)时,缝纫针头停止于所述第一缝纫槽(11)的终点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板(20)设置有能够用于缝纫机上红外感应器感应的第二起点槽(22)和第二终点槽(23);
所述第二起点槽(22)位于所述第二缝纫槽(21)起点处,并与所述第一起点槽(13)相对应;所述第二终点槽(23)位于所述第二缝纫槽(21)终点处,并与所述第一终点槽(14)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板(10)朝向所述第二压合板(2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磨砂片(15),且所述第一磨砂片(15)设置有预留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板(20)朝向第一压合板(1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磨砂片(24),且所述第二磨砂片(24)位于所述第二缝纫槽(21)的外侧。
10.一种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衣领缝制模具,还包括缝纫装置;
所述缝纫装置具有缝制用的针头,所述针头能够沿所述第一缝纫槽(11)和所述第二缝纫槽(21)行进。
CN201920957489.XU 2019-06-24 2019-06-24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Active CN210177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7489.XU CN210177097U (zh) 2019-06-24 2019-06-24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7489.XU CN210177097U (zh) 2019-06-24 2019-06-24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7097U true CN210177097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7489.XU Active CN210177097U (zh) 2019-06-24 2019-06-24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70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109A (zh) * 2022-08-15 2022-11-01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襟拉链缝制模板及拉链缝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109A (zh) * 2022-08-15 2022-11-01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襟拉链缝制模板及拉链缝制方法
CN115262109B (zh) * 2022-08-15 2023-04-21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襟拉链缝制模板及拉链缝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7097U (zh) 衣领缝制模具以及缝纫设备
CN210791345U (zh) 一种实木复合地板生产用多层热压机
CN214655653U (zh) 一种用于缝制双唇拉链口袋的模板
CN112937992A (zh) 一种自动覆膜真空包装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2576864U (zh) 一种用于加工魔术贴的压脚结构
CN208362643U (zh) 一种缝制衬衣领子的模具
CN106757815A (zh) 一种纳鞋底装置
CN207464054U (zh) 一种异型电阻丝的压扁成型机
CN206416533U (zh) 一种充电器自动组装装置
CN21374168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外墙外保温结构
CN107485097A (zh) 一种自动粘衬装置及方法
CN212036214U (zh) 一种服装设计贴条工具
CN113882091B (zh) 一种缝料固定夹具及制作方法
CN217052642U (zh) 一种用于裤子斜插袋加工模板
CN216237610U (zh) 一种缝料压板结构
CN107354603B (zh) 一种绗线与开袋一体的自动模板装置
CN210636168U (zh) 一种羽绒服后片兜合运线模板
CN219861879U (zh) 一种用于缝制领边的模具
CN210657458U (zh) 一种侧袋与横打省组合模板
CN214142811U (zh) 一种安全鞋后跟部件缝制模板
CN215800318U (zh) 一种拉链车缝模板
CN110859353B (zh) 帽子粘合制作工艺方法及所用模具
CN218596662U (zh) 一种前中拉链及挖袋组合制作模板
CN216891494U (zh) 一种电脑车针机模板
CN203403252U (zh) 一种缝制背包背带辅助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