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9857U -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9857U
CN210129857U CN201921169445.7U CN201921169445U CN210129857U CN 210129857 U CN210129857 U CN 210129857U CN 201921169445 U CN201921169445 U CN 201921169445U CN 210129857 U CN210129857 U CN 210129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base
portable radio
rotary drum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94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云鹏
曹磊
孙俊民
王子锋
任妍
魏靖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94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9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9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9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所述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基座、转筒、驱动器、电路板和插接端子。转筒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转筒的侧壁包括沿转筒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叶片,每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限定出进风口,转筒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与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驱动器安装于基座且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电路板的至少部分设于转筒内;插接端子安装于基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通过在转筒的侧壁上设置叶片,并利用驱动器驱动转筒转动,使得转筒外部的空气可由进风口进入转筒内对电路板进行散热,换热后的热空气可以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可以对电路板起到有效的降温效果,提高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其外形长宽一般不超过20mm、内部空间有限,并且其仅靠内部设置导热材料对外散热,散热效率较低,且长时间使用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后,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温升较高,此时,可能会对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工作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所述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散热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基座;转筒,所述转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转筒的侧壁包括沿所述转筒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叶片,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之间限定出进风口,所述转筒和所述基座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基座且用于驱动所述转筒转动;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转筒内;以及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安装于所述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通过在转筒的侧壁上设置叶片,并利用驱动器驱动转筒转动,使得转筒外部的空气可由进风口进入转筒内对电路板进行散热,换热后的热空气可以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可以对电路板起到有效的降温效果,提高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底座,所述插接端子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部;顶盖,所述顶盖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顶盖上,其中,所述转筒设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之间,所述转筒的轴线沿竖向延伸且绕所述转筒的轴线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筒之间通过下轨道组件相连,以使所述转筒相对所述底座绕所述转筒的轴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和所述转筒之间通过上轨道组件相连,以使所述转筒相对所述顶盖绕所述转筒的轴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转筒的周向围绕所述转筒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顶盖相连,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内具有走线通道,所述顶盖上具有上过线孔,所述底座上具有下过线孔,所述走线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上过线孔连通,所述走线通道的下端与所述下过线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罩体和盖板,所述罩体的顶面中央具有开口,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开口,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盖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限定出底部敞开的上容纳腔,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上容纳腔且位于所述转筒的上方,所述电路板的下端穿过所述转筒的底部且固定于所述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筒包括筒体和顶支撑,所述筒体的底部敞开,所述顶支撑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具有过气口,所述过气口使所述进风口连通至所述出风口,所述驱动器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下延伸且与所述顶支撑的中心直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由沿所述转筒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所述叶片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限定出顶部敞开的下容纳腔,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下容纳腔且位于所述转筒的下方,所述电路板的上端穿过所述转筒的顶部且固定于所述顶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筒包括筒体和底支撑,所述筒体的顶部敞开,所述底支撑设于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驱动器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底支撑的中心直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的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还包括: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为非金属材料件,所述导热片设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与所述基座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还包括:套管件,所述套管件为可弯折记忆材料件,所述套管件外套于所述插接端子且一端与所述基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为无线投屏器的发射端或U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轨道组件和下轨道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上轨道组件和下轨道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上轨道组件和下轨道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的爆炸图;
图8是图7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
基座1;
底座11;下过线孔111;下容纳腔112;通风口113;固定件114;穿线孔115;
顶盖12;
罩体121;开口1211;上过线孔1212;
盖板122;出风口123;
上容纳腔120;
支撑件13;
支撑杆131;走线通道132;
转筒2;
筒体21;叶片211;进风口212;
底支撑22;顶支撑23;过气口231;
驱动器3;电机31;
电路板4;插接端子5;
下轨道组件6;第一凹槽61;第一滚轮62;
上轨道组件7;第二凹槽71;第二滚轮72;
导热片8;套管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无线投屏器的发射端或者U盘等,下面,仅以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为无线投屏器的发射端为例进行说明,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后,显然能够理解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为其他类型的具体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可以包括:基座1、转筒2、驱动器3、电路板4和插接端子5。转筒2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1,转筒2的侧壁包括沿转筒2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叶片211,每相邻的两个叶片211之间限定出进风口212,转筒2和基座 1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与进风口212连通的出风口123,也就是说,出风口123可以仅形成在转筒2上,也可以仅形成在基座1上,还可以既形成在转筒2上、又形成在基座1上;驱动器3安装于基座1且用于驱动转筒2转动;电路板4的至少部分设于转筒2内;插接端子5安装于基座1。
具体而言,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中的电路板4设置在基座1与转筒2组成的内部空间中,从而可以由基座1与转筒2对电路板4进行保护,其中转筒2的侧壁上具有沿转筒2周向间隔开分部的多个叶片211,每相邻的两个叶片211之间的缝隙作为进风口212。
在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通电工作时,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中的电路板4在通电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此时可以通过安装于基座1的驱动器3驱动转筒2转动,由此,在驱动器3驱动转筒2转动时,可以使转筒2形成风扇结构,受叶片211的扰动作用,转筒2周围的空气可以在进风口212处形成气流并进入到转筒2内,然后从出风口123处排出,从而可以由流经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内部的气流对设置在转筒2内部的电路板4 进行散热,进而提高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同时,设置成驱动器3驱动转筒2转动时,还可以不必在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内部额外增加扇叶等结构,换言之,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外壳的一部分设置成具有扇叶的结构,不用增加产品的大小尺寸以及成本,从而节省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内部空间和降低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材料用量,进而使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可以更加的轻薄。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转筒2周向是指围绕转筒2中心线的方向。此外,插接端子5的接口形式不限,例如可以是USB接口、micro接口,type-c接口等等,在此不作限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叶片211的形状不限,只要是在转筒2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气流由进风口212吸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1可以包括:底座11和顶盖12,插接端子 5安装在底座11的底部;顶盖12通过支撑件13固定在底座11的上方,出风口123形成在顶盖12上,其中,转筒2设在底座11与顶盖12之间,转筒2的轴线沿竖向延伸且绕转筒 2的轴线可转动。也就是说,基座1包括底座11、顶盖12和连接底座11与顶盖12的支撑件13,并且支撑件13环绕在基座1和转筒的外部,并可以将基座1中的底座11与顶盖12 固定在一起,而且在底座11与顶盖12之间设置有转筒2,转筒2沿竖向轴线可转动,由此,在转筒2转动时,气流可以由转筒2中叶片211处的进风口212流入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内部后再由设置在顶盖12上的出风口123排出,符合热气流向上流动的走势,从而可以更快、更好地降低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内部的温度,提高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100的工作效率。
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支撑件13也可以设置在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内部,例如可以设置在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内部以中心柱(图未示出)的形式将底座11与顶盖12连接在一起,其中,在中心柱的内部可以设置走线等等,在此不作限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基座1的形式不限于上述,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还可以仅包括底座11,而不包括顶盖12,此时,出风口123可以直接形成在转筒2的顶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结合图4-图6所示,底座11和转筒2之间可以通过下轨道组件6相连,以使转筒2相对底座11绕转筒2的轴线转动。也就是说,在底座11与转筒2 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限制转筒2转动的下轨道组件6,从而可以保证转筒2始终保持在沿转筒2的轴线转动,或者说,转筒2可以沿下轨道组件6转动,下轨道组件6可以使转筒 2在转动过程中,转筒2不脱离下轨道组件6,从而提高转筒2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结合图4-图6所示,顶盖12和转筒2之间可以通过上轨道组件7相连,以使转筒2相对顶盖12绕转筒2的轴线转动。也就是说,在顶盖12与转筒2 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限制转筒2转动的上轨道组件7,从而可以保证转筒2始终保持在沿转筒2的轴线转动,或者说,转筒2可以沿上轨道组件7转动,上轨道组件7可以使转筒 2在转动过程中,转筒2不脱离上轨道组件7,从而提高转筒2的工作稳定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轨道组件6和上轨道组件7的结构形式不限,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下轨道组件6可以包括环形的第一凹槽61,第一凹槽61形成在底座11的顶部且开口向上,转筒2的下端可以配合在第一凹槽61内,当驱动器 3驱动转筒2转动时,转筒2的下端可以沿第一凹槽61转动,并且在转动时不会脱离出第一凹槽61。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图5所示,第一凹槽61还可以形成在转筒2 的下端,此时,底座11的上端可以配合在第一凹槽61内。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在上轨道组件7可以包括环形的第二凹槽71,第二凹槽71形成在顶盖12的底部且的开口向下,转筒2的上端可以配合在第二凹槽71内,当驱动器3驱动转筒2转动时,转筒2的上端可以沿第二凹槽71转动,并且在转动时不会脱离出第二凹槽71。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图5所示,第二凹槽71还可以形成在转筒2的上端,此时,顶盖12的下端可以配合在第二凹槽71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下轨道组件6还可以包括第一滚珠62,此时,第一凹槽61可以包括形成在底座11的顶部且开口向上的一个第一子凹槽,以及形成在转筒2的下端且开口向下的另一个第一子凹槽,第一滚珠62配合在两个第一子凹槽之间,同理,如图6所示,上轨道组件7也可以包括第二滚珠72,其可以参照第一滚珠62的方式设置,在此不作赘述,从而可以更好地减少转筒2转动时的摩擦力,降低驱动能耗。
此外,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转筒2与底座11的连接处,既可以设置下轨道组件6,也可以在保证转筒2转动轴线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不设置下轨道组件6;在转筒2与顶盖12的连接处,既可以设置上轨道组件7,也可以在保证转筒2转动轴线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不设置上轨道组件7,另外,当在转筒2与底座11的连接处设置下轨道组件6时,转筒 2与顶盖12的连接处可以不设置上轨道组件7;当在转筒2与顶盖12的连接处设置上轨道组件7时,转筒2与底座11的连接处可以不设置下轨道组件6。
总之,设置上轨道组件6和/或下轨道组件7是为了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转筒2在转动时,转筒2的转动轴线不发生偏差,以及可以起到降低转筒2与底座11和或顶盖12在连接处的摩擦力,在此不作赘述。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驱动器 3与转筒2的连接关系,保证转筒2的转动轴线不发生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件13可以包括多个支撑杆131,多个支撑杆131沿转筒2的周向围绕转筒2设置,支撑杆131的上端与顶盖12相连,支撑杆131的下端与底座11相连。由此,支撑杆131将转筒2围绕在支撑杆131的内部区域,从而可以由支撑杆131对转筒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底座11与顶盖12通过支撑件13中的多个支撑杆131连接在一起,可以增加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而且,支撑件13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对转筒2进风的干扰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杆131内可以具有走线通道132,顶盖12上具有上过线孔1212,底座11上具有下过线孔111,走线通道132的上端与上过线孔1212 连通,走线通道132的下端与下过线孔111连通。由此,在走线时,可以通过设置的下过线孔111、走线通道132和上过线孔1212将线路由顶盖12引至底座11处、或者由底座11 引至顶盖12处,换言之,走线可以不经过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内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与内部电路板4发生干涉,且避免转筒2的转动对走线造成干扰,保证走线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套管件9,套管件 9为可弯折记忆材料件(例如可以是可自由弯折记忆的波纹管等),套管件9外套于插接端子5(也就是说,插接端子5的至少部分被套管件9包裹)且一端与基座1相连。由此,可以使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与其他设备连接时可以满足不同角度的需求,增加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便利性。
如图3所示,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导热片8,导热片8为非金属材料件,从而导热片8不会对电路板4的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导热片8设在电路板4上且与基座1直接接触,从而使电路板4散发的热量可以传递给导热片8,此时导热片8一方面可以增大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以更好的与气流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基座1,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散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导热片8的材料不限,例如可以是导热硅胶等,只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非金属材料即可,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盖12可以包括罩体121和盖板122,罩体121的顶面中央具有开口1211,盖板122可拆卸地安装于开口1211,出风口123形成在盖板122上,从而可以便于将盖板122进行拆卸与安装,进而可以方便对出风口123处进行清理。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罩体121和盖板122可拆卸相连时的形式不限,例如可以是卡扣的形式,也可以是通过设置螺栓等的连接形式,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中的驱动器3的安装位置的不同,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内部的具体的结构布局与走线会有所不同,例如,下面将以两个具体实施例为例解释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3所示,在顶盖12限定出底部敞开的上容纳腔120,驱动器3设于上容纳腔120且位于转筒2的上方,电路板4的下端穿过转筒2的底部且固定于底座11。更为具体地说,在转筒2的上方为具有上容纳腔120的顶盖12,驱动器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上容纳腔120内,并且由于电路板4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1上,因此驱动器3的供电线路可以由顶盖12上的上过线孔1212穿出,然后沿着支撑杆131处的走线通道132走线,之后从底座11上的下过线孔111进入到底座11内连接至电路板4上,插接端子5的走线可以通过底座11上的穿线孔115穿入底座11内,以与电路板4电连接。
如图2所示,转筒2可以包括筒体21和顶支撑23,此时筒体21的底部敞开,顶支撑23设于筒体21的顶部且具有过气口231,过气口231使进风口212连通至出风口123,结合图3,驱动器3包括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向下延伸且与顶支撑23的中心直连。也就是说,在驱动器3与转筒2连接时,可以由驱动器3中的电机31与顶支撑23相连,并且电机31的输出轴位于顶支撑23的中心,当电机31转动时,可以驱动底支撑22转动,从而带动筒体21也一同转动,进而可以使气流从筒体21上的进风口212进入并由顶部的过气口231排出到上容纳腔120,之后从出风口123排出,以对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 内部进行散热。
此外,电路板4的下端经由筒体21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1,还可以使电路板4中的一部分热量可以直接传递给底座11,由底座11对外散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如图3所示,底座11内可以设有用于固定电路板4的固定件114等,固定件114的形式不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筒体21可以由沿转筒2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叶片211组成。由此,筒体21的结构更加简单,且方便加工。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底座11上限定出顶部敞开的下容纳腔112,驱动器3设于下容纳腔112且位于转筒2的下方,电路板4的上端经穿过转筒2的顶部且固定于顶盖12。更为具体地说,在转筒2的下方为具有下容纳腔112的底座11,驱动器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下容纳腔112内,并且由于电路板4的上端固定在顶盖12上,因此驱动器3的供电线路可以由底座11上的下过线孔111穿出,然后沿着支撑杆131处的走线通道132走线,之后从顶盖12上的上过线孔1212进入到顶盖12内连接至电路板4上,插接端子5的走线可以通过底座11上的穿线孔115穿入底座11内,然后和驱动器3的供电线路一同走线,这里不作赘述。
如图7所示,转筒2可以包括筒体21和底支撑22,此时筒体21的顶部敞开,使气流可以从筒体21顶部流过,底支撑22设于筒体21的底部,驱动器3包括电机31,电机31 的输出轴向上延伸且与底支撑22的中心直连。由此,在驱动器3与转筒2连接时,可以由驱动器3中的电机31与设置在筒体21底部的底支撑22连接,并且电机31的输出轴位于底支撑22的中心,当电机31转动时,可以驱动底支撑22转动,从而带动筒体21也一同转动,进而可以使气流从筒体21上的进风口212进入并由顶部的出风口123排出,以对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内部的电路板4进行散热;同时电路板4的上端经由筒体21的顶部固定于顶盖12,还可以使电路板4中的一部分热量直接传递给顶盖12,由顶盖12进行散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二中,如图7所示,在底座11的侧壁上还可以具有与下容纳腔112连通的通风口113,从而电机3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由通风口113对外进行散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底支撑22可以是一个整面,从而可以提高底支撑22的结构强度,也可以为镂空结构,从而可以使下容纳腔112与筒体21内部连通,以提高对电机31的散热效率。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1的制作材料可以为金属件,或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其他材料,由此电机31散发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给底座11,再由底座11对外进行散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如无线信号发送器的种类等以及原理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在使用时,整体结构还可以相对于图1处于倒置或者卧置形式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转筒(2),所述转筒(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1),所述转筒(2)的侧壁包括沿所述转筒(2)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叶片(211),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211)之间限定出进风口(212),所述转筒(2)和所述基座(1)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212)连通的出风口(123);
驱动器(3),所述驱动器(3)安装于所述基座(1)且用于驱动所述转筒(2)转动;
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转筒(2)内;以及
插接端子(5),所述插接端子(5)安装于所述基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
底座(11),所述插接端子(5)安装在所述底座(11)的底部;
顶盖(12),所述顶盖(12)通过支撑件(13)固定在所述底座(11)的上方,所述出风口(123)形成在所述顶盖(12)上,其中,所述转筒(2)设在所述底座(11)与所述顶盖(12)之间,所述转筒(2)的轴线沿竖向延伸且绕所述转筒(2)的轴线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和所述转筒(2)之间通过下轨道组件(6)相连,以使所述转筒(2)相对所述底座(11)绕所述转筒(2)的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和所述转筒(2)之间通过上轨道组件(7)相连,以使所述转筒(2)相对所述顶盖(12)绕所述转筒(2)的轴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3)包括多个支撑杆(131),多个所述支撑杆(131)沿所述转筒(2)的周向围绕所述转筒(2)设置,所述支撑杆(131)的上端与所述顶盖(12)相连,所述支撑杆(131)的下端与所述底座(1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31)内具有走线通道(132),所述顶盖(12)上具有上过线孔(1212),所述底座(11)上具有下过线孔(111),所述走线通道(132)的上端与所述上过线孔(1212)连通,所述走线通道(132)的下端与所述下过线孔(1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包括罩体(121)和盖板(122),所述罩体(121)的顶面中央具有开口(1211),所述盖板(12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开口(1211),所述出风口(123)形成在所述盖板(1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限定出底部敞开的上容纳腔(120),所述驱动器(3)设于所述上容纳腔(120)且位于所述转筒(2)的上方,所述电路板(4)的下端穿过所述转筒(2)的底部且固定于所述底座(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2)包括筒体(21)和顶支撑(23),所述筒体(21)的底部敞开,所述顶支撑(23)设于所述筒体(21)的顶部且具有过气口(231),所述过气口(231)使所述进风口(212)连通至所述出风口(123),所述驱动器(3)包括电机(31),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向下延伸且与所述顶支撑(23)的中心直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由沿所述转筒(2)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所述叶片(211)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限定出顶部敞开的下容纳腔(112),所述驱动器(3)设于所述下容纳腔(112)且位于所述转筒(2)的下方,所述电路板(4)的上端穿过所述转筒(2)的顶部且固定于所述顶盖(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2)包括筒体(21)和底支撑(22),所述筒体(21)的顶部敞开,所述底支撑(22)设于所述筒体(21)的底部,所述驱动器(3)包括电机(31),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底支撑(22)的中心直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下容纳腔(112)连通的通风口(11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片(8),所述导热片(8)为非金属材料件,所述导热片(8)设在所述电路板(4)上且与所述基座(1)直接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管件(9),所述套管件(9)为可弯折记忆材料件,所述套管件(9)外套于所述插接端子(5)且一端与所述基座(1)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100)为无线投屏器的发射端或U盘。
CN201921169445.7U 2019-07-23 2019-07-23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Active CN210129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9445.7U CN210129857U (zh) 2019-07-23 2019-07-23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9445.7U CN210129857U (zh) 2019-07-23 2019-07-23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9857U true CN210129857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9445.7U Active CN210129857U (zh) 2019-07-23 2019-07-23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98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2029A (zh) * 2020-04-23 2020-08-04 四川旅游学院 室内装饰用除尘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2029A (zh) * 2020-04-23 2020-08-04 四川旅游学院 室内装饰用除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9426C (zh) 离心风扇、使用该离心风扇的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US5676523A (en) Brushless DC fan
CN101338770B (zh) 离心风扇
CN210129857U (zh) 便携式无线收发装置
JP2009050062A (ja) 自己冷却後面接続駆動原動機組立品
JP2004251611A (ja) 周囲流体内で動くよう駆動可能な放散フィンを有する熱放散装置
CN210555610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14125819U (zh) 电子设备
JP3175870U (ja) 放熱装置
CN110379622B (zh) 一种便于固定散热的电容器
CN211600271U (zh) 一种正压散热的led灯
CN203882255U (zh) 静音型笔记本涡轮散热器
CN209784936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散热放置箱
KR102109954B1 (ko) 전자 제어 장치
WO2020177415A1 (zh) 电机组件和烤箱
KR20120082246A (ko) 방열박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111473293A (zh) 一种智能散热led车灯及其控制系统
CN212360075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结构的水泵一体机
CN220726402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冷却结构及发动机
CN219995154U (zh) 具有风扇的led车灯及汽车
CN215245194U (zh) 用于足式机器人的躯身组件和足式机器人
US20130168060A1 (en) Thermal module
CN215979787U (zh)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CN217825747U (zh) 车载监控设备
CN217482651U (zh) Led车灯光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