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6586U -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6586U
CN210126586U CN201920830589.6U CN201920830589U CN210126586U CN 210126586 U CN210126586 U CN 210126586U CN 201920830589 U CN201920830589 U CN 201920830589U CN 210126586 U CN210126586 U CN 210126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addle
positioning
tail lamp
fixing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05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成
孙震
郭�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Qiwe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05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6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6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6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或电动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鞍座固定夹头包括固定夹主体、固定装置和尾灯固定架;固定装置与固定夹主体连接,用于将鞍座主体固定在固定夹主体上;尾灯固定架设置在固定夹主体上,用于将尾灯主体固定在固定夹主体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尾灯安装架将尾灯主体安装在鞍座主体的下方,且通过电源给尾灯供电,使得尾灯能够人为控制开启和关闭,进而使得打开尾灯后,任何人都可以看得车辆,而不需要灯光的照射进行反光,保证了行驶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将尾灯主体安装在鞍座主体的下方,使得在对尾灯进行布线时,不会与后轮产生影响,保证了线路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或电动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论是自行车还是电动车,其车辆的尾灯基本上都是设置在车辆后轮的挡泥板上,且尾灯均为反光灯,即在具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才会通过反光的方式,使后面的车辆看得尾灯。
这样的设置,当大雾天气下,车辆停驶的状态中,没有车灯的行人或自行车等,不容易发现该车辆,进而可能会出现碰撞而导致危险的事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座固定夹头,其能够通过尾灯安装架将尾灯主体安装在鞍座主体的下方,且通过电源给尾灯供电,使得尾灯能够人为控制开启和关闭,保证了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座,其能够在鞍座主体的下方设置尾灯主体,使得尾灯的安装和连接较为方便,提高了尾灯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能够通过在鞍座主体的下方设置了尾灯主体,使得尾灯能够进行人为控制的方式进行打开和关闭,进而使得打开尾灯后,任何人都可以看得车辆,而不需要灯光的照射进行反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鞍座固定夹头,其包括固定夹主体、固定装置和尾灯固定架;
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固定夹主体连接,用于将鞍座主体固定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所述尾灯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用于将尾灯主体固定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基于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夹主体和所述尾灯固定架均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夹主体和所述尾灯固定架的内腔连通,用于所述尾灯的电源连接线通过。
基于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尾灯固定架包括底架和第一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一侧,所述底架的另一侧用于安装所述尾灯主体;
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插入在所述连接孔内,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将所述底架连接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基于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定位孔,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基于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为螺纹孔。
基于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盖板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固定盖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基于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
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固定盖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后,与所述连接螺母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盖板远离所述固定夹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沉孔,所述连接螺母设置在所述沉孔内。
基于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沉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六边形。
基于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盖板上靠近所述固定夹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上固定槽,用于安装所述鞍座主体的安装杆。
基于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固定槽至少为两个。
基于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夹主体靠近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下固定槽,用于安装所述鞍座主体的安装杆。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下固定槽为至少两个。
基于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用于将所述固定夹主体设置在车辆的坐管上。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平面,用于对所述定位杆的转动自由度进行定位。
基于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还设置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侧壁与所述尾灯固定架连通,用于保护尾灯连接线的接头。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连接头,用于连接电源连接线和尾灯连接线。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连接头为防水连接头。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源连接线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为螺旋弹簧结构,用于便于所述电源连接线的安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鞍座,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鞍座主体和尾灯主体,所述鞍座主体和所述尾灯主体均设置在所述鞍座固定夹头上。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所述的鞍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尾灯安装架将尾灯主体安装在鞍座主体的下方,且通过电源给尾灯供电,使得尾灯能够人为控制开启和关闭,进而使得打开尾灯后,任何人都可以看得车辆,而不需要灯光的照射进行反光,保证了行驶的安全性。
将尾灯主体安装在鞍座主体的下方,使得在对尾灯进行布线时,不会与后轮产生影响,保证了线路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固定夹头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固定夹头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固定夹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固定夹头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固定夹头的使用状态立体参考图。
图中:
1:第一连接通孔;2:连接螺母;3:沉孔;4:固定盖板;5:安装杆;6:第二连接通孔;7:底架;8:尾灯主体;9:第一定位孔;10:接线槽;11:固定夹主体;12:第二定位部;13:坐管;14:电源连接线;15:定位平面;16:连接螺栓;17:定位螺栓;18:连接孔;19:定位板;20:连接头;21:尾灯连接线;22:鞍座主体;23:螺旋弹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鞍座固定夹头,其包括固定夹主体11、固定装置和尾灯固定架;固定装置与固定夹主体11连接,用于对鞍座主体22进行固定;尾灯固定架设置在固定夹主体11上,用于对尾灯主体8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先将尾灯固定架设置在固定夹主体11上,再通过固定装置将鞍座主体22固定在固定夹主体11上,之后将固定夹主体11设置在车辆的坐管13上后。
这样设置,能够将尾灯主体8使用正常的车灯,而不是反光灯,不需要车辆后方有灯光照射就可以进行发光,进而使得没有灯光照射能力的行人、骑乘自行车的人等也能够看的到该车辆,保证了车辆以及骑行者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给尾灯主体8较为合理的方式进行布线,将固定夹主体11和尾灯固定架均进行中空设置,且固定夹主体11和尾灯固定架的内腔连通,用于尾灯主体8的电源连接线14通过。
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电线在进行布置时,能够通过坐管13和固定夹主体11进入到尾灯固定架中,进而与尾灯主体8连接,给尾灯主体8进行供电。
将尾灯主体8设置在鞍座主体22下方,能够将尾灯主体8连接电线直接通过坐管13后与尾灯主体8连接,不需要绕过后轮,避免了后轮对布线的影响,避免了布线不稳定造成的线路与后轮缠绕等问题的产生,也保证了线路的连接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尾灯固定架包括底架7和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设置在底架7的一侧,底架7的另一侧用于安装尾灯主体8;固定夹主体11上设置有连接孔18,底架7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的一端插入在连接孔18内,通过第一定位部将底架7连接在固定夹主体11上。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尾灯主体8安装在底架7上,在底架7的中心设置有尾灯连接线21的穿过孔,能够使得尾灯连接线21从车辆的内部穿过后,与电源连接,给尾灯主体8供电。
底架7的一侧安装尾灯主体8,另一侧设置第一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与固定夹主体11连接,实现对尾灯固定架的安装固定。
具体的,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板19,定位板19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9,连接孔18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定位孔,定位螺栓17穿过第二定位孔后插入第一定位孔9内。
在安装时,将定位板19插入到连接孔18内,定位螺栓17穿过第二定位孔后,插入到第一定位孔9内,进而将定位板19和固定夹主体11连接在一起。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到连接孔18内的是定位板19,但其可以是板结构,也不仅仅局限于板结构,其还可以是定位块等,其只要是能够通过与定位螺栓17的配合,实现对尾灯固定架的固定和定位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的结构是通过定位螺栓17进行定位,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定位方式,如还可以是使用卡接等方式进行定位,其只要能够实现将尾灯固定架固定设置在固定夹主体11上即可。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9或第二定位孔为螺纹孔。
当第一定位孔9为螺纹孔时,定位螺栓17与第一定位孔9螺纹连接,且穿过第一定位孔9后,插入到第二定位孔中,实现对尾灯固定架的固定和定位,而此时的第一定位孔9的螺纹能够避免定位螺栓17从第一定位孔9中脱离,保证了尾灯固定架在固定夹主体11上的连接稳定性。
当第二定位孔为螺纹孔时,定位螺栓17直接穿过第一定位孔9后,与第二定位孔螺纹连接,且与第二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连接后,将尾灯固定架固定在固定夹主体1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盖板4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将固定盖板4设置在固定夹主体11上。
具体的,在使用时,鞍座主体22的安装杆5设置在固定盖板4和固定夹主体11之间,通过连接装置将固定盖板4固定在固定夹主体11上后,实现了将鞍座主体22固定在固定夹主体11上的目的。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螺栓16和连接螺母2;固定夹主体1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6,固定盖板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1,连接螺栓16穿过第二连接通孔6和第一连接通孔1后,与连接螺母2连接。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即在固定夹主体11上设置第二连接通孔6,连接螺栓16从下向上插入到第二连接通孔6内,再穿过固定盖板4上的第一连接通孔1,最后与连接螺母2螺纹连接,实现对固定盖板4的固定,进而实现对鞍座主体22的固定。
通过连接螺母2与连接螺栓16的配合,既能够保证固定盖板4与固定夹主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够减少连接螺栓16对固定盖板4的剪切力,保证固定盖板4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与连接螺母2的螺纹连接来实现对连接螺栓16进行位置固定和定位的,其也可以是不使用连接螺母2,而是直接将第一连接通孔1设置为螺纹孔,使连接螺栓16与第一连接通孔1螺纹连接,实现对固定盖板4的固定。
在使用连接螺母2后,为避免连接螺母2在外裸露,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盖板4远离固定夹主体11的一侧设置了沉孔3,并使连接螺母2设置在沉孔3内,避免了连接螺母2的裸露,既增加了鞍座主体22的美观性,又避免了连接螺母2在外裸露而影响到其他零部件的拆卸和维护空间。
具体的,沉孔3的横截面形状为六边形。
由于连接螺母2使用的是六边形螺母,在本实施例中,将沉孔3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六边形,能够将连接螺母2卡在沉孔3内,使得只需要转动连接螺栓16即可实现对连接螺栓16和连接螺母2之间的固定连接,降低了安装难度。
为避免固定盖板4与固定夹主体11对鞍座主体22的安装杆5进行固定时,出现打滑等不良影响,保证安装杆5在在固定夹主体11和固定盖板4之间的稳定性,即保证鞍座主体22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盖板4上靠近固定夹主体11的一侧设置有上固定槽,用于安装鞍座主体22的安装杆5。
安装杆5设置在固定夹主体11上,其上方与上固定槽配合,当固定盖板4通过连接螺栓16固定在固定夹主体11上后,能够将安装杆5完全卡在上固定槽内,进而避免了安装杆5在固定盖板4和固定夹主体11之间的晃动,保证了安装杆5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固定槽至少为两个。
上固定槽的数量与安装杆5的数量相匹配,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鞍座主体22在进行固定时,发生转动等不稳定的情况,保证了鞍座主体22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固定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需要指出的是,上固定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半圆形,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半圆形,其还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形状,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将安装杆5卡进上固定槽内,保证鞍座主体22在进行安装时的稳定性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鞍座主体22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固定夹主体11靠近固定装置的一侧还设置了下固定槽,用于安装鞍座主体22的安装杆5。
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相对应设置,通过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的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通孔,使安装杆5能够设置在通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下固定槽的横截面形状也设置为半圆形,且与上固定槽的半圆形半径相同,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配合构成圆形孔。
在本实施例中,下固定槽的横截面形状和上固定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其也可以是设置为不相同的形状,其只要能够保证鞍座主体22在安装后的稳定性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夹主体1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2,用于将固定夹主体11设置在车辆的坐管13上。
通过第二定位部12的设置,实现固定夹主体11与车辆的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12包括定位杆,定位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平面15,用于对定位杆的转动自由度进行定位。
更具体的结构中,定位平面15为在圆柱形或圆筒形的定位杆的侧壁上去除部分,且该去除部分设置在坐管13的内壁上,使得定位杆形成一个横截面不为圆形的结构,且能够与坐管13的内部形状进行配合,限制了定位杆的转动自由度,进而保证了固定夹主体11的转动自由度,避免了鞍座主体22在使用时会发生转动的情况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定位杆上进行定位的结构为定位平面15,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一种结构,其还可以是通过键槽连接、销轴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夹主体11与坐管13之间的定位,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实现固定夹主体11与坐管13之间的定位,避免固定夹主体11在坐管13上转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在固定夹主体11上还设置有接线槽10,接线槽10的侧壁与尾灯固定架连通,用于保护电源连接线14和尾灯连接线21进行连接时的接头。
具体的,接线槽10设置在固定夹主体11与固定盖板4之间,使得通过固定盖板4能够将接线槽10遮盖,进而能够保证不会将接头部分裸露,保证了接线的安全性,以及骑行者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槽10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固定夹主体11的形状进行设置,其只要能够实现尾灯连接线21与电源连接线14的连接即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接线槽10内设置有连接头20,用于连接电源连接线14和尾灯连接线21。
在接线槽10内设置连接头20,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电源连接线14与尾灯连接线21进行连接,实现快速安全的对尾灯主体8供电。
具体的,在接线时,将电源连接线14和尾灯连接线21分别插入到连接头20的两端,通过连接头20实现将电源连接线14和尾灯连接线21连通在一起即可。
为了避免雨水风雪等外部环境对接线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头20为防水连接头20。
电源连接线14远离连接头20的一端为螺旋弹簧结构23,如图2所示,用于便于电源连接线14的安装。
在安装的时候,电源连接线14远离连接头20的一端设置有螺旋弹簧结构23,使得在将电源连接线14插入到坐管13内时,能够通过转动电源连接线14的方式较为方便的穿过坐管13,保证了整条线路不会弯折受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鞍座,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鞍座固定夹头、鞍座主体22和尾灯主体8,鞍座主体和尾灯主体均设置在鞍座固定夹头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鞍座。
具体的,该车辆可以是自行车、电动车,更具体的,可以是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尾灯主体8安装架将尾灯主体8安装在鞍座主体22的下方,且通过电源给尾灯主体8供电,使得尾灯主体8能够人为控制开启和关闭,进而使得打开尾灯主体8后,任何人都可以看得车辆,而不需要灯光的照射进行反光,保证了行驶的安全性。
将尾灯主体8安装在鞍座主体22的下方,使得在对尾灯主体8进行布线时,不会与后轮产生影响,保证了线路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夹主体、固定装置和尾灯固定架;
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固定夹主体连接,用于将鞍座主体固定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所述尾灯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用于将尾灯主体固定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主体和所述尾灯固定架均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夹主体和所述尾灯固定架的内腔连通,用于所述尾灯主体的电源连接线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固定架包括底架和第一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一侧,所述底架的另一侧用于安装所述尾灯主体;
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插入在所述连接孔内,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将所述底架连接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定位孔,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为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盖板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固定盖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夹主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
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固定盖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后,与所述连接螺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板远离所述固定夹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沉孔,所述连接螺母设置在所述沉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六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板上靠近所述固定夹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上固定槽,用于安装鞍座主体的安装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槽至少为两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主体靠近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下固定槽,用于安装鞍座主体的安装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槽为至少两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用于将所述固定夹主体设置在车辆的坐管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平面,用于对所述定位杆的转动自由度进行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主体上还设置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侧壁与所述尾灯固定架连通,用于保护尾灯连接线的接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连接头,用于连接电源连接线和尾灯连接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防水连接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线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为螺旋弹簧结构,用于便于所述电源连接线的安装。
20.一种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鞍座固定夹头、鞍座主体和尾灯主体,所述鞍座主体和所述尾灯主体均设置在所述鞍座固定夹头上。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0所述的鞍座。
CN201920830589.6U 2019-06-03 2019-06-03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Active CN210126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0589.6U CN210126586U (zh) 2019-06-03 2019-06-03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0589.6U CN210126586U (zh) 2019-06-03 2019-06-03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6586U true CN210126586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0589.6U Active CN210126586U (zh) 2019-06-03 2019-06-03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6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6581B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EP2233360B2 (en) Snap fit connection in a rear view mirror
US7232244B2 (en) Vehicle safety warning signal devices and system for use on a bicycle, motorcycle or like vehicle
US20090207624A1 (en) Headlight assembly permitting compensation for visibility changes
BRPI0902768A2 (pt) dispotitivo de iluminação traseira de veìculo
GB2316293A (en) Motor cyclist crash helmet with lighting unit
JP2009226965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ウィンカ装置
US20040257825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use in vehicle wheel
CN210126586U (zh) 鞍座固定夹头、鞍座和车辆
CN208687634U (zh) 利用快锁螺栓固定的汽车车灯结构
CN218178830U (zh) 车用灯具的电线定位结构
CN210191313U (zh) 一种汽车组合灯堵盖
CN210455041U (zh) 自行车轮毂灯
JP6138595B2 (ja) 自転車用電装品の通電構造
CN209622605U (zh) 一种固定牢固的摩托车闪灯
JPH0891057A (ja) 自動車用ランプインテーク装置
CN218287955U (zh) 具有尾灯功能的座管电池及自行车
JP2000118465A5 (zh)
CN209739226U (zh) 一种多功能前照灯
CN212890709U (zh) 一种后尾灯的安装结构
CN219382682U (zh) 一种辅助骑行安全警示装置
CN215883931U (zh) 电动车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CN215529110U (zh) 一种防拆型车载摄像头及底部支架
CN209804773U (zh) 一种防水性能好的电池组
CN216521428U (zh) 一种汽车用安全防尘型车前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05

Address after: No. 203, floor 2,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ou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No. 34, building No. 8, West flourish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03, floor 2,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03, floor 2,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ou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8

Address after: 361101 room 302E, No. 7, Fangyang West 2nd Road, Maxiang Town,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Qiw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3, 2 / F,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