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6473U -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6473U
CN210116473U CN201920647294.5U CN201920647294U CN210116473U CN 210116473 U CN210116473 U CN 210116473U CN 201920647294 U CN201920647294 U CN 201920647294U CN 210116473 U CN210116473 U CN 210116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degrees
body assembly
pla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72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72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6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6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6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身总成以及汽车,所述车身总成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部的进气格栅(10),所述进气格栅的内侧上设置有导风件(20),所述导风件(20)包括在车架的长度方向上前后贯通的闭环状结构以使所述导风件(20)具有进气开口,所述导风件(20)的进气开口朝向所述进气格栅。本申请提供的车身总成能够减小车辆受到的阻力同时提高车辆的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所受到的风阻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油耗,降低汽车的风阻,能够降低汽车的行驶阻力,从而降低汽车的油耗。理想状态下,空气进入格栅后会经过车身总成中的冷却模块,从而有利于发动机的散热,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空气进入格栅后会向各个方向发散,格栅流入机舱的高速气流冲击到机舱内部件从而形成较大的阻力。因此,如何优化汽车的导流结构,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汽车所受的阻力,是本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的格栅进入的风问题,提供一种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总成,所述车身总成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部的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的内侧上设置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在车架的长度方向上前后贯通的闭环状结构以使所述导风件具有进气开口,所述导风件的进气开口朝向所述进气格栅。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远离所述进气格栅的方向,所述导风件沿垂直于所述车架的X轴方向截取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包括底板、顶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两个侧板,其中:所述顶板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逐渐远离所述进气格栅的方向,所述顶板斜向下方延伸;所述底板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逐渐远离所述进气格栅的方向,所述底板斜向上方延伸。
优选地,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车架的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且两个所述侧板不平行。
优选地,所述进气格栅包括上格栅和下格栅,所述下格栅位于所述上格栅的下方,所述导风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格栅上的上部导风件和设置在所述下格栅上的下部导风件。
优选地,所述上部导风件的两个所述侧板配置为从所述上部导风件的所述顶板到所述上部导风件的所述底板逐渐向所述上部导风件的内部收缩,所述下部导风件的两个所述侧板配置为从所述下部导风件的所述底板到所述上部导风件的所述顶板逐渐向所述下部导风件的内部收缩。
优选地,限定所述车架的X轴和Y轴构成的平面为平面M,所述车架的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为平面N,其中:所述上部导风件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A1,15°≤A1≤20°,所述上部导风件的所述底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B1,18°≤B1≤23°,所述上部导风件的两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平面N之间的夹角为C1,22°≤C1≤26°,和/或;所述下部导风件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A2,所述下部导风件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下部导风件的所述底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5°≤A2≤10°,所述下部导风件的两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平面N之间的夹角为C2,5°≤C2≤10°。
优选地,所述进气格栅和所述导风件均为塑料件。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和所述进气格栅为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申请提供的车身总成,导风件对由进气格栅进入的气流形成导流作用,导风件的闭环状结构避免了气流向各个方向发散过多从而减小了车辆受到的阻力,同时导风件对气流的导流作用使得经过车辆的冷却模块的气流更多,有利于发动机的散热。本申请提供的车身总成能够减小车辆受到的阻力同时提高车辆的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身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总成的上部导风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的上部导风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车身总成的下部导风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下部导风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进气格栅 11-上格栅 12-下格栅
20-导风件 21-上部导风件 22-下部导风件
211-第一顶板 212-第一底板 213-第一侧板
221-第二顶板 222-第二底板 223-第二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总成,如图1所示,所述车身总成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部的进气格栅10,所述进气格栅的内侧上设置有导风件20,所述导风件20包括在车架的长度方向上前后贯通的闭环状结构以使所述导风件20具有进气开口,所述导风件20的进气开口朝向所述进气格栅。
导风件20对由进气格栅10进入的气流形成导流作用,导风件的闭环状结构避免了气流向各个方向发散过多从而减小了车辆受到的阻力,同时导风件20对气流的导流作用使得经过车辆的冷却模块的气流更多,有利于发动机的散热,该冷却模块可以为散热器、冷凝器等。本申请提供的车身总成能够减小车辆受到的阻力同时提高车辆的发动机的散热性能,同时由于阻力的降低,车辆的油耗也会相应的减少。
为了提高导风件对气流发散的抑制作用,导风件20配置为在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远离所述进气格栅10的方向上,导风件的沿垂直于车架的X轴方向截取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导风件的气流出口的横截面积小于导风件的气流入口的横截面积,使得气流在便于从导风件的入口进入的同时,从导风件的出口排出的气流更不易发生扩散。
具体地,所述导风件20包括底板、顶板以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顶板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逐渐远离所述进气格栅10的方向,所述顶板斜向下方延伸;所述底板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逐渐远离所述进气格栅10的方向,所述底板斜向上方延伸,从而使得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导风件的供气流流通的通径逐渐减小。另外,为了使气流能够较为均匀地从导风件的出口流出,导风件的两个侧板和车架的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且两个侧板不平行,对称倾斜设置的侧板在保证气流均匀地从导风件的出口流出的同时,还能够形成对气流的导流作用,引导气流流向车辆的冷却模块。
本申请的进气格栅和导风件均为塑料件,且进气格栅和导风件为一体成型件,以提高进气格栅和导风件的连接强度,此外导风件的开口比进气格栅的面积略小。如图1所示,对于常见的车身总成来说,车架的前部设置有号牌,因此进气格栅分为位于号牌上方的上格栅11和位于号牌下方的下格栅12,相应地,导风件包括设置在上格栅11上的上部导风件21和设置在下格栅12上的下部导风件22,从而能够对上格栅11和下格栅12进入的气流进行导流。
其中,上部导风件21的两个侧板配置为从上部导风件21的顶板到所述上部导风件的底板逐渐向上部导风件的内部收缩;而下部导风件22的两个侧板配置为从下部导风件22的底板到上部导风件的顶板逐渐向下部导风件的内部收缩,从而有利于上部导风件和下部导风件中的气流流向汽车的冷却模块。
限定车架的X轴和Y轴构成的平面为平面M,车架的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为平面N,参考图2和图3的结构,图2和图3为上部导风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上部导风件包括第一顶板211、第一底板212和两个第一侧板213,第一顶板211和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A1,其中15°≤A1≤20°,更优选为A1=18°;第一底板212和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B1,其中18°≤B1≤23°,更优选为B1=20°;两个第一侧板213和平面N之间的夹角为C1,其中22°≤C1≤26°,更优选为C1=24°。
图4和图5为下部导风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下部导风件包括第二顶板221、第二底板222和两个第二侧板223,第二顶板221和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A2,其中5°≤A2≤10°,更优选为A2=7°;且第二顶板221和平面M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底板222和平面M之间的夹角;两个第二侧板223和平面N之间的夹角为C2,其中5°≤C2≤10°,更优选为C2=7°。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总成。本申请提供的汽车的车身总成能够对汽车前方迎来的气流进行导流,引导这些气流流经汽车的冷却模块,从而减小汽车受到的阻力同时提高汽车的发动机的散热性能,同时由于阻力的降低,车辆的油耗也会相应的减少,使得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更加节能环保。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总成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部的进气格栅(10),所述进气格栅的内侧上设置有导风件(20),所述导风件(20)包括在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上前后贯通的闭环状结构以使所述导风件(20)具有进气开口,所述导风件(20)的进气开口朝向所述进气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20)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远离所述进气格栅(10)的方向,所述导风件(20)沿垂直于所述车架的X轴方向截取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20)包括底板、顶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两个侧板,其中:
所述顶板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逐渐远离所述进气格栅(10)的方向,所述顶板斜向下方延伸;
所述底板配置为沿所述车架的X轴的逐渐远离所述进气格栅(10)的方向,所述底板斜向上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车架的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且两个所述侧板不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包括上格栅(11)和下格栅(12),所述下格栅(12)位于所述上格栅(11)的下方,所述导风件(20)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格栅(11)上的上部导风件(21)和设置在所述下格栅(12)上的下部导风件(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导风件(21)的两个所述侧板配置为从所述上部导风件(21)的所述顶板到所述上部导风件的所述底板逐渐向所述上部导风件(21)的内部收缩,所述下部导风件(22)的两个所述侧板配置为从所述下部导风件(22)的所述底板到所述上部导风件的所述顶板逐渐向所述下部导风件(22)的内部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限定所述车架的X轴和Y轴构成的平面为平面M,所述车架的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为平面N,其中:
所述上部导风件(21)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A1,15°≤A1≤20°,所述上部导风件(21)的所述底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B1,18°≤B1≤23°,所述上部导风件(21)的两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平面N之间的夹角为C1,22°≤C1≤26°,和/或;
所述下部导风件(22)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为A2,所述下部导风件(22)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下部导风件(22)的所述底板和所述平面M之间的夹角,5°≤A2≤10°,所述下部导风件(22)的两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平面N之间的夹角为C2,5°≤C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10)和所述导风件(20)均为塑料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20)和所述进气格栅(10)为一体成型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总成。
CN201920647294.5U 2019-05-05 2019-05-05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Active CN210116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7294.5U CN210116473U (zh) 2019-05-05 2019-05-05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7294.5U CN210116473U (zh) 2019-05-05 2019-05-05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6473U true CN210116473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7294.5U Active CN210116473U (zh) 2019-05-05 2019-05-05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6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0655B2 (en) Air-intake structure around front grille for vehicle
JP6060916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US10059193B2 (en) Grille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as well as a vehicle
US9738331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CN109305030B (zh) 自动格栅
CN108216392A (zh) 用于车辆的气流管理系统
EP3109076A1 (en) Roof for a work vehicle
US8763738B2 (en)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6379428B (zh) 一种同时降低升力、降低阻力并增程的电动汽车
CN210116473U (zh) 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JP2008062815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6218736B (zh) 一种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
CN203110914U (zh) 乘用车车头进气结构
CN103043020B (zh) 乘用车车头导流结构
US10859150B2 (en) Air-guiding device
EP2282908B1 (en)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an area behind a vehicle engine
JP2018103840A (ja) 車体構造
ES2523832T3 (es) Conjunto de admisión de aire
CN206218036U (zh) 一种同时降低升力、降低阻力并增程的电动汽车
CN216805349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及其导风件
KR102518553B1 (ko) 차량용 공력장치
CN220947544U (zh) 一种进气管道结构及车辆
CN215284367U (zh) 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及汽车
CN110893765A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216660049U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