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0273U -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0273U
CN210100273U CN201920176870.2U CN201920176870U CN210100273U CN 210100273 U CN210100273 U CN 210100273U CN 201920176870 U CN201920176870 U CN 201920176870U CN 210100273 U CN210100273 U CN 21010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old
die
templat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68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768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0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包括:侧模板(3),用于设置在模具的侧面,并封闭模具内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X);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驱动机构(6),其输出端(61)与所述侧模板(3)连接,用于驱动侧模板(3)相对模具的侧面移动,以控制所述模腔(X)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上述侧模组件的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侧模组件能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进而适用于不同长度、宽度或/和高度要求的墙体。具有上述侧模组件的模具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而能同时成型墙体的外墙和内墙。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背景技术
装配式墙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外墙、保温层和内墙,现有的装配式墙体模具内多形成有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且模腔的四周用侧模板封闭,以成型墙体。
现有技术中的侧模板多直接固定在模具上,具体请参见申请号为CN201110190386.3的发明专利《一种无振捣整体注建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2312578B),其公开的模具是将两块模板和两端的铝合金连接件通过固定钉拼接而成的墙体注建模具,该铝合金连接件相当于侧模板,其安装到两块模板上后,在模板上的位置固定,进而使得成型的墙体尺寸也固定。且需要成型其他尺寸的墙体时,需要将模具拆掉后根据墙体尺寸重新建模具,这一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效率。
又如申请号为CN201510347149.1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用于3D打印建筑墙体的模具》(申请公布号为CN106313284A)公开的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包括机架、封闭用侧板,所述机架由底座、模板支承架、支架、前模仁组成,所述动模板包括机架、驱动装置、轨道,所述机架由底座、模板支承架、支架、后模仁组成,动模板底座的滑移槽搁置在轨道上,所述驱动装置由电机减速箱、齿轮、齿条组成,齿轮安装在电机减速箱的输出轴上,齿轮与安装在轨道下方的齿条相啮合,动模板的后模仁与定模板的前模仁及两侧的封闭用侧板构成打印墙体的空间。通过更换备有不同纹理的前后模仁,可打印出具有不同装饰面、不同厚度及形状的墙体,减少了施工构件、减化了施工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料、省劳力节约了建筑成本。但同样,该模具中的封闭用侧板也直接固定在定模板上,无法根据需要调整侧模板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的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进而适用于不同长度、宽度或/和高度要求的墙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侧模组件的模具,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而能同时成型墙体的外墙和内墙。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包括:
侧模板,用于设置在模具的侧面,并封闭模具内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二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侧模板连接,用于驱动侧模板相对模具的侧面移动,以控制所述模腔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优选为液压或气压缸,液压或气压缸的推杆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液压或气压缸能驱动侧模板移动的同时,还能将侧模板固定在模具,防止侧模板在混凝土泵送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
为使第二驱动机构能稳定地驱动侧模板,优选的是,还包括有若干设置在模具上与侧模板相对的定位板,每块定位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液压或气压缸的推杆穿过定位孔后与侧模板相连,用于推动侧模板相对模具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合适位置上,以控制所述模腔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
为了适用于不同长度规格的侧模板,较优选的是,每块侧模板对应设置有至少两块定位板,各定位板设置在模具上,能在模具上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模具的适当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侧模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模板,具有与墙体形状相适配的内侧壁;
内模板,位于外模板的内侧,具有与外模板的内侧壁相适配的外侧壁,内模板的外侧壁与外模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且内模板的上端与外模板连接且能相对外模板活动,而改变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模腔的厚度,以成型多种厚度规格的墙体;
上述侧模组件,设置在内模板侧面和外模板侧面,用于封闭所述模腔;
第一驱动机构,与内模板相连,用于驱动内模板相对外模板活动。
为了在同一副模具中同时成型墙体的外墙和内墙,作为改进,在所述模腔的厚度调至第一厚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厚度对应于墙体的外墙厚度,用于成型墙体的外墙;在所述模腔的厚度调至第二厚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用于在外墙的基础上成型墙体的内墙。因此通过增大模腔的厚度即可同时成型墙体的外墙和内墙,方便实施,提高了效率。
改进,所述侧模板包括有分别用于对应墙体的外墙和内墙的外墙侧模板和内墙侧模板,所述外墙侧模板和内墙侧模板沿着模腔的厚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各自对应的外墙侧模板或内墙侧模板拆卸式地连接。外墙侧模板和内墙侧模板独立工作,互不干扰,且能根据所需墙体的厚度更换外墙侧模板和/或内墙侧模板,以在同一副模具上成型多种厚度规格的完整墙体。
为提高墙体的质量,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墙侧模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内墙内的钢筋笼的连接件。第二驱动机构通过其输出端拉动内墙侧模板向外运动时,能实现张紧钢筋,实现了墙体的张拉,张拉能增加预应力,使得装配式墙体不容易开裂。
最后,为提高模具结构的稳定性,且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在所述模腔的厚度调至第一厚度的状态下,所述内墙侧模板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模板相对,并能抵于内模板上而限制模腔的厚度变化。在模腔的厚度调至第一厚度的状态下是成型外墙,此时内墙侧模板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是不工作的,其输出端可用于抵在内模板上,而限制模具内模腔厚度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发生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侧模板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能相对模具移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侧模板不是固定在模具上,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移动,如此,可根据所需制备的墙体的长度、宽度或/和高度要求对侧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可适用于不同要求的墙体;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模腔厚度可调,故而,在同一副模具上可成型多种厚度规格的墙体;且在某一厚度的外墙成型好后,通过增大模腔的厚度,可直接在该外墙上成型墙体的内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可以同时成型外墙和内墙,方便实施,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成型外墙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外墙成型后内模板打开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成型内墙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内墙成型后内模板打开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成型外墙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省略侧模板和第二驱动机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成型内墙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省略侧模板和第二驱动机构);
图7为图5中A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模具成型外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模具成型内墙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侧模组件主要用于安装在制作墙体的模具上,为了清楚地说明侧模组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本实施例结合模具整体进行阐述说明,具体如下: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优选实施例一,该模具包括有外模板1、内模板2、侧模板3和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6。
其中,外模板1具有与墙体形状相适配的内侧壁10,其顶端上向内水平凸设有一个定位板12(为第一定位板121,该第一定位板121与外模板1为一体成型件);内模板2位于外模板1的内侧,具有与外模板1的内侧壁10相适配的外侧壁20,内模板2 的外侧壁20与外模板1的内侧壁10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X,本实施例中,为成型L型墙体,外模板1的内侧壁10为L型结构,内模板2的外侧壁20也为L型结构,外模板1的内侧壁10与内模板2的外侧壁20之间形成的模腔X整体呈L型,当然也可以通过更换内、外模板的形状来成型Z型、H型、凹型等其他结构的墙体;且内模板2的上端与外模板1连接且能相对外模板1活动,而改变内模板2与外模板1之间的模腔X的厚度,以成型多种规格的墙体;第一驱动机构4与内模板2相连,用于驱动内模板2相对外模板1活动。具体结构为:内模板2的顶面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导向座 5(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根据内模板2的实际尺寸选择,各导向座5的底部通过螺钉安装在内模板2上,能从内模板2上脱卸),各导向座5上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槽孔51,各导向座5通过连接轴52与外模板1转动连接,且连接轴52能在导向槽孔51内移动并限位在导向槽孔51的上、下端上,而改变内模板2相对外模板1的位置。
上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1和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其中第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1有两个,选用液压或气压缸,其缸身412底部转动连接在外模板1顶端的第一定位板121的侧壁上,其动力输出端411通过销轴413(该销轴413 插设在内模板2上,可脱卸,进而使得第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1的动力输出端411与内模板2之间可拆卸连接)与内模板2转动连接,用于驱动内模板2相对连接轴52进行转动而打开或闭合内模板2;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也有两个,选用液压或气压缸,其缸身422底部通过转轴423(该转轴423插设在内模板2上,可脱卸,进而使得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的缸身422与内模板2之间也可以拆卸连接,如此,内模板2可从外模板1上拆卸下来,方便更换内模板)转动连接在内模板2上,其动力输出端421与连接轴52相连,用于驱动连接轴52在导向槽孔51内移动;在内模板2闭合且连接轴52 移动至导向槽孔51的上端处的状态下,模腔X的厚度对应于墙体的外墙110厚度,用于成型墙体的外墙110;在内模板2闭合且连接轴52移动至导向槽孔51的下端处的状态下,模腔X的厚度增大,用于在外墙110的基础上成型墙体的内墙130。
本实施例中,上述各导向座5包括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单元座50,两个单元座50之间形成有供上述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的动力输出端421置入的间隙H,各单元座50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供连接轴52插入并移动的弧形的导向通孔500(两个单元座50 上的导向通孔500形成上述导向槽孔51),连接轴52穿过两个单元座50上的导向通孔 500后其两端与外模板1转动连接;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的动力输出端421穿过间隙 H后与连接轴52相连,并能在间隙H内移动而带动连接轴52在导向通孔500内来回移动。同时,为提高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导向槽孔51的下端与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 42的缸身422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内模板2闭合且连接轴52移动至导向槽孔51 的下端处的状态下(即成型内墙时),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水平设置,以给连接轴52 一个水平的压力,使得连接轴52抵于导向槽孔51上,而防止连接轴52在成型内墙130 时外力(泵送混凝土时的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进而使得连接轴52能稳定地限位在导向槽孔51的下端处。当然也可通过其他结构与内模板2相抵或将内模板2与外模板1固定,防止内模板2向上运动。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模具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模具在成型内墙130或外墙110时发生转动,本实施例在内模板2的下端上设有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第一连接件21位于第二连接件22的斜上方),外模板1的下端上向上凸设有一个上述定位板12 (为第二定位板122,该第二定位板122与外模板1为一体成型件),第二定位板122 顶端设有与第一、第二连接件21、22配合的连接座11,在内模板2闭合且连接轴52 移动至导向槽孔51的上端处的状态下,第一连接件21与连接座11拆卸连接;在内模板2闭合且连接轴52移动至导向槽孔51的下端处的状态下,第二连接件22与连接座 11拆卸连接。第一、第二连接件21、22与连接座11之间可通过锁紧销或螺钉连接,也可采用卡扣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以实现第一、第二连接件21、22与连接座11之间的连接和脱卸。
如图1~4所示,上述侧模板3有至少四块,设置在内模板2的侧面和外模板1的侧面,用于封闭模腔X;上述第二驱动机构6与侧模板3传动相连,用于驱动侧模板3移动。具体为:上述侧模板3有四组,各组侧模板3分别设置在外模板1的第一定位板121 的下侧、第二定位板122的里侧和外模板1的左侧、右侧(图中未示出),与外模板1 相连,能相对外模板1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合适位置上,以控制模腔X的高度、宽度和长度,进而控制墙体的高度、宽度和长度。以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21的下侧的一组侧模板为例,该组侧模板3包括分别用于对应墙体的外墙110和内墙130的外墙侧模板 31(当有保温层时,外墙侧模板31可单独对应墙体的外墙110,也可同时对应墙体的外墙110和保温层120)和内墙侧模板32,上述第二驱动机构6为液压或气压缸,并对应各自的外墙侧模板31或内墙侧模板32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21上,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竖直穿过第一定位板121上的定位孔Y后与各自对应的外墙侧模板31或内墙侧模板32拆卸式地连接(第一定位板121上沿着侧模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定位孔Y,每一侧模板3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6至少有两个,以驱动侧模板3稳定移动),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能沿着第一定位板121上下稳定移动,驱动外墙侧模板31、内墙侧模板32上下移动。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与对应的侧模板3之间可通过螺钉连接,如此,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侧模板3,以实现模具成型不同厚度的墙体。同时,为了实现内墙的张拉,保证质量,内墙侧模板32上设有用于连接内墙130内的钢筋笼的连接件33,待钢筋笼内注入混凝土后,通过向上拉动内墙侧模板32能实现内墙130 张拉。故而使得内墙侧模板32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6具有驱动内墙侧模板32向下移动而限定墙体的高度的同时,还具有驱动内墙侧模板32向上移动而对内墙进行张拉的作用。且在成型外墙110时,即内模板2闭合且连接轴52移动至导向槽孔51的上端处的状态下,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位于内模板2的上方,并能抵于内模板2上,而防止内模板2在成型外墙110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此时,连接轴52位于导向槽孔51的上端,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倾斜设置,结构欠稳定)。
设置在第二定位板122的里侧的另一组侧模板3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21的下侧的一组侧模板3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该组侧模板3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 6水平设置,其输出端61水平穿过第二定位板122上的定位孔Y后与侧模板3相连,用于驱动侧模板3前后移动。
设置在外模板1的左、右两侧上的侧模板3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21的下侧的一组侧模板3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该组侧模板3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6水平设置,其输出端61水平穿过第二定位板122后与侧模板3相连,用于驱动侧模板3 左右移动。当然,位于外模板1的左侧或右侧上的侧模板3也可直接固定在外模板1上,仅通过其他三组侧模板的移动来控制模腔的长度、高度和/或宽度。
本实施例中在外模板1或内模板2的中段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注浆孔(图中未示出),采用中段注浆能缩短混凝土在模具内流动的距离,避免混凝土无法填充至模腔的边角位置。本实施例制备的墙体有三层,由外而内依次包括有外墙110、保温层120和内墙130,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制备墙体的方法为:先驱动第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1以打开内模板 2,将制作外墙110的钢筋网片放至外模板1上,再闭合内模板2,并驱动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使得连接轴52移动至导向槽孔51的上端处(此时,模腔X的厚度就是外墙110的厚度),根据需要驱动外墙侧模板31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混凝土从注浆孔注入模腔X内即可成型外墙110,具体请参见图1。
如图2所示,待外墙110成型后,驱动第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1以打开内模板2,将保温层120放至外墙110上,再将制作内墙130的钢筋笼放至保温层120上(保温层 120是在模具外成型后直接放入使用的,若没有保温层120,可以直接将制作内墙130 的钢筋笼放至外墙110上),然后闭合内模板2,并同时驱动第二个第一驱动机构42,使得连接轴52移动至导向槽孔51的下端处(此时,模腔X的厚度增大,就是整个墙体即外墙110加保温层120加内墙130的厚度),根据需要驱动内墙侧模板32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混凝土从注浆孔注入钢筋笼内即可成型内墙130,具体请参见图3。
如图4所示,待内墙成型后,驱动第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1打开内模板2即可取出完整的墙体。
当然,通过更换内模板2,本实施例的模具可以制备多种规格的墙体,也可以单独制备各种厚度的内墙或外墙。
实施例二:
如图9~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优选实施例二,该模具包括有外模板1、内模板2、侧模板3、第二驱动机构6。
其中,外模板1具有与墙体形状相适配的内侧壁10,内模板2位于外模板1的内侧,具有与外模板1的内侧壁10相适配的外侧壁20,内模板2的外侧壁20与外模板1 的内侧壁10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X,且内模板2上设有蒸养通道21,蒸汽进入蒸养通道21,以实现装配式墙体在模具内同时完成成型和蒸养步骤;同时在外模板1或内模板2的中段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注浆孔(图中未示出),采用中段注浆能缩短混凝土在模具内流动的距离,避免混凝土无法填充至模腔的边角位置。本实施例中,为成型 L型墙体,外模板1的内侧壁10为L型结构,内模板2的外侧壁20也为L型结构,外模板1的内侧壁10与内模板2的外侧壁20之间形成的模腔X整体呈L型(外模板1 和内模板2之间的上侧、左侧、右侧与前侧敞开,其他侧封闭),当然也可以通过更换内模板2、外模板1的形状来成型Z型、H型、凹型等其他结构的墙体。且为了实现内模板2的无级调节,本实施例中内模板2与外模板1为相分离的独立件,内模板2能在外模板1上多方位移动(内模板2可通过机械手等装置吊装在外模板1上,能相对外模板1多方位移动,进而使得内模板2与外模板1之间的厚度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而成型多种厚度规格的墙体)。在内模板2相对外模板1移动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模腔X 的厚度对应于墙体的外墙110厚度,用于成型墙体的外墙110;在内模板2相对外模板 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模腔X的厚度增大,用于在外墙110的基础上成型墙体的内墙120。上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根据所需墙体的厚度进行调节。
上述侧模板3有至少四块,其设置在内模板2的侧面和外模板1的侧面,以封闭模腔X;上述第二驱动机构6与侧模板3连接,第二驱动机构6驱动侧模板3相对内模板 2的侧面和外模板1的侧面移动,以控制模腔X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具体为:上述侧模板3有四组,其中三组为与第二驱动机构6相连接的活动侧模板3a,剩下一组为固定侧模板3b,固定侧模板3b连接在外模板1的右侧上,并封闭外模板1和内模板2之间的模腔X的右侧,固定侧模板3b与外模板1间的连接结构为:固定侧模板3b通过固定块34与外模板1连接,该固定侧模板3b上对应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块34的安装槽 30,固定块34可直接卡扣在安装槽30上,也可通过螺栓等连接在安装槽30上。上述三组活动侧模板3a分别位于外模板1和内模板2之间的上侧、左侧和前侧,以与固定侧模板3b一起封闭整个模腔X。本实施例先以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2的上侧的一组活动侧模板3a为例进行说明:
外模板1的上端面上设有滑轨座14,该滑轨座14上设有三块定位板12(也可以是两块或四块或更多),各定位板12能相对滑轨座14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滑轨座14 上,且各定位板12上开设有定位孔Y(定位板12与滑轨座14间的连接固定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如滑轨座14上开设有滑槽,定位板12上开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螺纹孔后与滑槽相抵,螺栓拧紧时能将定位板12固定在滑轨座14上,螺栓拧松后,定位板12 能在滑轨座14上移动,此时,拧松的螺栓能在滑槽内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该组活动侧模板3a有两块,包括分别用于对应墙体的外墙110和内墙130的外墙侧模板31(当有保温层120时,外墙侧模板31可单独对应墙体的外墙110,也可同时对应墙体的外墙110和保温层120)和内墙侧模板32,内墙侧模板32和外墙侧模板31的宽度分别对应所需内墙130和外墙110的厚度,内墙侧模板32和外墙侧模板31沿着模腔X的厚度前后排列。上述第二驱动机构6为液压或气压缸,并对应各自的外墙侧模板31或内墙侧模板32设置在定位板12上,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即液压或气压缸的推杆)竖直穿过定位板12上的定位孔Y后与各自对应的外墙侧模板31 或内墙侧模板32拆卸式地连接,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能沿着定位板12上下稳定移动,驱动外墙侧模板31、内墙侧模板32上下移动,以控制模腔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由于定位板12有三块,活动侧模板3a有两块,因此第二驱动机构6有六个,各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穿过各定位板12后与各自对应的活动侧模板3a连接)。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与对应的活动侧模板3a之间可通过螺钉连接,如此,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活动侧模板3a,以实现模具成型不同厚度的墙体。同时,为了实现墙体的张拉,保证质量,在各活动侧模板3a上设有螺钉孔35,螺钉穿过螺钉孔35后能与墙体内的钢筋上的螺纹孔连接,第二驱动机构6通过其推杆拉动活动侧模板3a向上运动,以实现张紧钢筋,实现了墙体的张拉,张拉能增加预应力,使得装配式墙体不容易开裂。故而与活动侧模板3a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6具有驱动活动侧模板3a向下移动而限定墙体的高度的同时,还具有驱动活动侧模板3a向上移动而对墙体进行张拉的作用。当然,上述活动侧模板3a也可以只有一块,即同时封闭外墙110和内墙130对应的模腔X,也可以有多块,只要能实现封闭模腔X即可。
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2的前侧的一组活动侧模板3a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上述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2的上侧的一组活动侧模板3a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该组活动侧模板3a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6水平设置,其输出端61水平穿过定位板12后与活动侧模板3a相连,用于驱动活动侧模板3a前后移动,以控制模腔X的宽度。
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2左侧的一组活动侧模板3a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上述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2的上侧的一组活动侧模板3a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该组活动侧模板3a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6水平设置,其输出端61水平穿过定位板12后与活动侧模板3a连接,用于驱动活动侧模板3a左右移动。同时,该组活动侧模板3a只有一块,即外墙侧模板31和内墙侧模板32一体相连。当需要控制模腔X的长度时,可更换不同长度尺寸的内模板2,或将该组活动侧模板3a设置为分别对应外墙和内墙的两块侧模板,左右移动各侧模板能控制模腔X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墙体有三层,由外而内依次包括有外墙110、保温层120和内墙130,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制备墙体的方法为:
一、成型外墙:
①调节模腔厚度:移动内模板2,将模腔X的厚度调整至所需外墙110的厚度;
②封闭模腔X:第二驱动机构6移动各活动侧模板3a以封闭模腔X;
③注浆成型:从注浆孔往模腔X内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得到墙体的外墙110;
上述成型外墙110时,在模腔X封闭前,可将成型外墙110的钢筋网片放入模腔X内,以成型外墙110;
二、成型保温层:
移动内模板2以增大模腔X厚度,将成型好的保温层120放入模腔X内并与成型好的上述外墙110相贴;
三、成型内墙:
①调节模腔厚度:移动内模板2,将模腔X的厚度调整至外墙110的厚度+保温层120的厚度+所需的内墙130的厚度的总和;
②封闭模腔:第二驱动机构6移动活动侧模板3a以封闭模腔X;
③注浆成型:从注浆孔往内模板2与保温层120之间的模腔X内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即在外墙110和保温层120的基础上得到墙体的内墙130;
上述成型内墙130时,在模腔X封闭前,可将成型内墙130的钢筋笼放入模腔X 内,以成型内墙130。

Claims (9)

1.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包括:
侧模板(3),用于设置在模具的侧面,并封闭模具内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X);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二驱动机构(6),其输出端(61)与所述侧模板(3)连接,用于驱动侧模板(3)相对模具的侧面移动,以控制所述模腔(X)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为液压或气压缸,液压或气压缸的推杆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设置在模具上与侧模板(3)相对的定位板(12),每块定位板(12)上开设有定位孔(Y);所述液压或气压缸的推杆穿过定位孔(Y)后与侧模板(3)相连,用于推动侧模板(3)相对模具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合适位置上,以控制所述模腔(X)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每块侧模板(3)对应设置有至少两块定位板(12),各定位板(12)设置在模具上,能在模具上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模具的适当位置上。
5.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侧模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模板(1),具有与墙体形状相适配的内侧壁(10);
内模板(2),位于外模板(1)的内侧,具有与外模板(1)的内侧壁(10)相适配的外侧壁(20),内模板(2)的外侧壁(20)与外模板(1)的内侧壁(10)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X);且内模板(2)的上端与外模板(1)连接且能相对外模板(1)活动,而改变内模板(2)与外模板(1)之间的模腔(X)的厚度,以成型多种厚度规格的墙体;
上述侧模组件,设置在内模板(2)侧面和外模板(1)侧面,用于封闭所述模腔(X);
第一驱动机构(4),与内模板(2)相连,用于驱动内模板(2)相对外模板(1)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腔(X)的厚度调至第一厚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厚度对应于墙体的外墙(110)厚度,用于成型墙体的外墙(110);在所述模腔(X)的厚度调至第二厚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用于在外墙(110)的基础上成型墙体的内墙(1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3)包括有分别用于对应墙体的外墙(110)和内墙(130)的外墙侧模板(31)和内墙侧模板(32),所述外墙侧模板(31)和内墙侧模板(32)沿着模腔(X)的厚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与各自对应的外墙侧模板(31)或内墙侧模板(32)拆卸式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侧模板(32)上设有用于连接内墙(130)内的钢筋笼的连接件(3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腔(X)的厚度调至第一厚度的状态下,所述内墙侧模板(32)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61)与所述内模板(2)相对,并能抵于内模板(2)上而限制模腔(X)的厚度变化。
CN201920176870.2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Active CN21010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6870.2U CN210100273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6870.2U CN210100273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0273U true CN210100273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6870.2U Active CN210100273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0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1867B (zh) 注射成型机
CN111618991B (zh) 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的自动化生产方法
CN112192744B (zh) 一种预制叠合楼板制作方法
CN114083647A (zh) 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00273U (zh)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CN217292762U (zh) 可调节构件厚度自动行走的成组立模机
CN209794075U (zh) 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组合
CN111496976B (zh) 一种用模具成型墙体的方法
CN111496978A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墙体的模具
CN111496979A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墙体的模具
CN113997486A (zh) 一种多混合头的层压机开式浇注装置
CN116408878A (zh) 预应力轨道板的脱模装置
CN114178488A (zh) 一种中间箱体砂型造型系统以及使用方法
CN209887854U (zh) 一种新型预应力轨道板张拉装置
CN117124461B (zh) 一种预应力叠合板立模生产设备
CN111391112A (zh) 内有交叉孔的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的生产方法
CN220784337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模具
CN116587404B (zh) 楼梯浇注一体成型模具
CN104924432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110640875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成型模具
CN219076028U (zh) 一种建筑构件可调式侧模
CN219095434U (zh) 一种新型pc构件模具
CN216465218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浇筑的快拆式模具
CN216682648U (zh) 一种t梁端部隔墙模板系统
CN220840729U (zh)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制梁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