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5713U - 一种pcba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5713U
CN210075713U CN201920346589.9U CN201920346589U CN210075713U CN 210075713 U CN210075713 U CN 210075713U CN 201920346589 U CN201920346589 U CN 201920346589U CN 210075713 U CN210075713 U CN 210075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welding
chip body
pcba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65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Dongr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ongr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ongr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ongr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65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5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5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57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PCBA,包括PCB板及IC芯片。PCB板包括:PCB板本体、焊盘结构、阻焊层;IC芯片包括IC芯片本体及IC芯片引脚;焊盘结构包括IC芯片本体焊盘及IC芯片引脚焊盘;焊窗结构包括IC芯片本体焊窗及IC芯片引脚焊窗;阻焊层位于IC芯片本体焊窗处形成阻焊条;阻焊层位于相邻的两个IC芯片引脚焊窗之间形成阻隔条;IC芯片本体与IC芯片本体焊盘焊接;IC芯片引脚与IC芯片引脚焊盘焊接,IC芯片引脚上形成插接尖端。本实用新型的PCBA,使得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提高焊接的稳定性,避免相邻的两个芯片引脚焊盘上的锡膏发生粘连现象,防止元器件发生短路,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PCBA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CBA。
背景技术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厂商在拿到作为原材料的PCB板后,先在PCB板上印刷焊膏,然后在PCB板上面贴打元器件,例如IC芯片、电阻、电容、晶振、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贴打完成之后,经过回流焊炉高温加热,就会形成元器件与PCB板之间的机械连接,从而形成PCBA(Printed CircuitBoard Assembly,线路板组装成品)。
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IC芯片10的结构图,IC芯片10包括芯片本体11及设于芯片本体11周围的多个芯片引脚12。在SMT生产过程中,需要将IC芯片10焊接于PCB板的相应位置。具体的,PCB板上设有与芯片本体11对应的芯片本体焊盘,同时还设有与多个芯片引脚12一一对应的多个芯片引脚焊盘,通过印刷设备在PCB板的芯片本体焊盘上以及芯片引脚焊盘上印刷一层锡膏,再将芯片本体11以及芯片引脚12贴在对应的印刷有锡膏的位置,经过回流焊,从而实现元器件的焊接。
由上述可知,PCB板上与芯片本体11对应的芯片本体焊盘,此位置需要印刷面积更大的锡膏才能与芯片本体11相适应。然而,在回流焊的过程中,锡膏上的助焊剂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产生气体,由于芯片本体11整个覆盖于锡膏上,这样,会导致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排出,于是,锡膏内部会残留气泡孔,从而影响了焊接的稳定性。
由上述还可知,PCB板上与芯片引脚12对应的芯片引脚焊盘,此位置只需要印刷少量的锡膏即可与芯片引脚12配合。然而,芯片引脚12的数量有多个,并且,多个芯片引脚12相互之间的间距非常小,从而使得与多个芯片引脚12所对应的多个芯片引脚焊盘之间的间距也非常小。将锡膏印刷于芯片引脚焊盘之后,在将芯片引脚12贴附于对应的锡膏的过程中,锡膏会受到芯片引脚12的挤压而发生微小变形,于是,相邻的两个芯片引脚焊盘之间的锡膏极有可能会粘连在一起,这样,会使得元器件发生短路现象,从而影响了使用的稳定性。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对PCBA的结构作相应的优化设计,一方面,使得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提高焊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相邻的两个芯片引脚焊盘上的锡膏发生粘连现象,防止元器件发生短路,提高使用的稳定性,这是研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PCBA,一方面,使得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提高焊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相邻的两个芯片引脚焊盘上的锡膏发生粘连现象,防止元器件发生短路,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PCBA,包括PCB板及焊接于所述PCB板上的IC芯片;
所述PCB板包括:PCB板本体、焊盘结构、阻焊层;所述焊盘结构设于所述PCB板本体的板面上,所述阻焊层覆盖于所述PCB板本体的板面以及所述焊盘结构上,所述阻焊层上开设有与所述焊盘结构对应的焊窗结构;
所述IC芯片包括IC芯片本体及设于所述IC芯片本体周围的多个IC芯片引脚;
所述焊盘结构包括IC芯片本体焊盘及多个IC芯片引脚焊盘,所述IC芯片本体焊盘与所述IC芯片本体对应,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与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一一对应;
所述焊窗结构包括IC芯片本体焊窗及多个IC芯片引脚焊窗,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与所述IC芯片本体对应,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窗与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一一对应;
所述阻焊层位于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处形成多条阻焊条,多条所述阻焊条以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所述阻焊条由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的中心点向边缘直线延伸,所述阻焊条凸出于所述阻焊层设置;
所述阻焊层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窗之间形成阻隔条,所述阻隔条凸出于所述阻焊层设置;
所述IC芯片本体通过锡膏与所述IC芯片本体焊盘焊接;
所述IC芯片引脚通过锡膏与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焊接,所述IC芯片引脚上与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的焊接处形成插接尖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板本体为方形片状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C芯片本体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集成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方形块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刻有标记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为方形开口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焊条的数量为十六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形成四组,每一组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分别与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的每一边缘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尖端为四棱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尖端为三棱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CBA,通过设置PCB板及焊接于PCB板上的IC芯片,并对PCB板上的阻焊层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IC芯片上的IC芯片引脚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使得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提高焊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相邻的两个芯片引脚焊盘上的锡膏发生粘连现象,防止元器件发生短路,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IC芯片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PCBA的分解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的IC芯片的主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PCB板的结构图;
图6为图4所示的IC芯片的仰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IC芯片引脚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PCBA20,包括PCB板100及焊接于PCB板100上的IC芯片200。在本实施例中,PCB板本体100为方形片状体结构。
如图3所示,PCB板100包括:PCB板本体110、焊盘结构120、阻焊层130。焊盘结构120设于PCB板本体110的板面上,阻焊层130覆盖于PCB板本体110的板面以及焊盘结构120上,阻焊层130上开设有与焊盘结构120对应的焊窗结构140。
如图4所示,IC芯片200包括IC芯片本体210及设于IC芯片本体210周围的多个IC芯片引脚220。在本实施例中,IC芯片本体210包括壳体211及收容于壳体211内的集成元件(图未示),进一步的,壳体211为方形块体结构,壳体211上刻有标记点212,此标记点212是一种位置识别点,在相关CCD检测相机的配合下,用于确定IC芯片200是否准确贴附到位。
如图5所示,焊盘结构120包括IC芯片本体焊盘121及多个IC芯片引脚焊盘122,IC芯片本体焊盘121与IC芯片本体210对应,多个IC芯片引脚焊盘122与多个IC芯片引脚220一一对应。
如图5所示,焊窗结构140包括IC芯片本体焊窗141及多个IC芯片引脚焊窗142,IC芯片本体焊窗141与IC芯片本体210对应,多个IC芯片引脚焊窗142与多个IC芯片引脚220一一对应。
如图5所示,阻焊层130位于IC芯片本体焊窗141处形成多条阻焊条131,多条阻焊条131以IC芯片本体焊窗141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阻焊条131由IC芯片本体焊窗141的中心点向边缘直线延伸,阻焊条131凸出于阻焊层13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IC芯片本体焊窗141为方形开口结构,阻焊条131的数量为十六条,多个IC芯片引脚焊盘122形成四组,每一组IC芯片引脚焊盘122分别与IC芯片本体焊窗141的每一边缘对应。
如图5所示,阻焊层130位于相邻的两个IC芯片引脚焊窗142之间形成阻隔条132,阻隔条132凸出于阻焊层130设置。
IC芯片本体210通过锡膏300(如图2所示)与IC芯片本体焊盘121焊接。
如图6及图7所示,IC芯片引脚220通过锡膏300(如图2所示)与IC芯片引脚焊盘122焊接,IC芯片引脚220上与IC芯片引脚焊盘122的焊接处形成插接尖端221。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尖端221为四棱柱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尖端221为三棱柱体结构。
下面,对上述的PCBA20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阻焊层130位于IC芯片本体焊窗141处形成多条阻焊条131,阻焊条131凸出于阻焊层130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多条阻焊条131可以将IC芯片本体焊窗141处的锡膏划成多个独立的个体,将IC芯片本体210贴附于IC芯片本体焊窗141上的锡膏处时,锡膏会略微高于阻焊条131,于是,IC芯片本体210与阻焊条131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在回流焊工艺过程中,锡膏上的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会沿着透气通道而排放于IC芯片本体210之外,使得锡膏内部不会产生由气体所形成的气泡孔。
另外,在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的设计过程中,钢网上也应该相应的开设与上述的多个独立的个体所对应的通孔,这样,锡膏在印刷的过程中才能透过通孔而到达各个独立的个体区域中。
特别要说明的是,多条阻焊条131以IC芯片本体焊窗141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阻焊条131由IC芯片本体焊窗141的中心点向边缘直线延伸。这样,多条阻焊条131是以IC芯片本体焊窗141的中心点为中心,形成环形放射状分布,有利于各个独立的个体区域中的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
再者,多条阻焊条131以IC芯片本体焊窗141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这样,多条阻焊条131也不会影响到锡膏与IC芯片本体210的接触,使得IC芯片本体210可以与锡膏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阻焊层130位于相邻的两个IC芯片引脚焊窗142之间形成阻隔条132,阻隔条132凸出于阻焊层130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先将锡膏印刷于IC芯片引脚焊盘122后,再将IC芯片引脚220贴附于IC芯片引脚焊盘122的锡膏上,锡膏受到IC芯片引脚220的挤压会发生变形,由于相邻的两个IC芯片引脚焊窗142之间形成阻隔条132,阻隔条132可以将变形后的锡膏进行有效阻挡,防止相邻的两个IC芯片引脚焊盘122上的锡膏发生粘连。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设置阻隔条132的基础上,IC芯片引脚220上与IC芯片引脚焊盘122的焊接处还形成插接尖端221。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将IC芯片引脚220贴附于IC芯片引脚焊盘122的锡膏的过程中,在IC芯片引脚220与锡膏接触的一瞬间,由于插接尖端221的存在,使得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插接尖端221像锋利的刀刃一样插入锡膏中,锡膏便不会突然发生严重的变形,从而有效防止相邻的两个IC芯片引脚焊盘122上的锡膏发生粘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CBA20,通过设置PCB板100及焊接于PCB板100上的IC芯片200,并对PCB板100上的阻焊层130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IC芯片200上的IC芯片引脚220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使得助焊剂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提高焊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相邻的两个芯片引脚焊盘上的锡膏发生粘连现象,防止元器件发生短路,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PCBA,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及焊接于所述PCB板上的IC芯片;
所述PCB板包括:PCB板本体、焊盘结构、阻焊层;所述焊盘结构设于所述PCB板本体的板面上,所述阻焊层覆盖于所述PCB板本体的板面以及所述焊盘结构上,所述阻焊层上开设有与所述焊盘结构对应的焊窗结构;
所述IC芯片包括IC芯片本体及设于所述IC芯片本体周围的多个IC芯片引脚;
所述焊盘结构包括IC芯片本体焊盘及多个IC芯片引脚焊盘,所述IC芯片本体焊盘与所述IC芯片本体对应,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与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一一对应;
所述焊窗结构包括IC芯片本体焊窗及多个IC芯片引脚焊窗,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与所述IC芯片本体对应,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窗与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一一对应;
所述阻焊层位于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处形成多条阻焊条,多条所述阻焊条以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所述阻焊条由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的中心点向边缘直线延伸,所述阻焊条凸出于所述阻焊层设置;
所述阻焊层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窗之间形成阻隔条,所述阻隔条凸出于所述阻焊层设置;
所述IC芯片本体通过锡膏与所述IC芯片本体焊盘焊接;
所述IC芯片引脚通过锡膏与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焊接,所述IC芯片引脚上与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的焊接处形成插接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本体为方形片状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IC芯片本体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集成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方形块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刻有标记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为方形开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焊条的数量为十六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形成四组,每一组所述IC芯片引脚焊盘分别与所述IC芯片本体焊窗的每一边缘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尖端为四棱柱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A,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尖端为三棱柱体结构。
CN201920346589.9U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pcb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75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6589.9U CN210075713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pcb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6589.9U CN210075713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pcba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5713U true CN210075713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658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75713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pcba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57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9688A (zh) * 2020-04-09 2020-08-28 深圳富士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焊接的单片机引脚及其焊接方法
CN112768421A (zh) * 2020-12-14 2021-05-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装置、pcb板及电子设备
CN112951798A (zh) * 2021-01-28 2021-06-11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转接板、焊接结构和转接板的加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9688A (zh) * 2020-04-09 2020-08-28 深圳富士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焊接的单片机引脚及其焊接方法
CN112768421A (zh) * 2020-12-14 2021-05-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装置、pcb板及电子设备
CN112768421B (zh) * 2020-12-14 2022-06-1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装置、pcb板及电子设备
CN112951798A (zh) * 2021-01-28 2021-06-11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转接板、焊接结构和转接板的加工方法
CN112951798B (zh) * 2021-01-28 2022-09-20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转接板、焊接结构和转接板的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75713U (zh) 一种pcba
CN1867228B (zh) 一种电路板元件的焊接方法
US20090050677A1 (en) Method of wel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pcbs
JP2008263407A (ja) 表面実装用の電子デバイス
EP1263272A3 (en) Printing mask having protrusions with through holes for printing solder paste on land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6303881B1 (en) Vi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2065646B (zh) 一种射频功放主板的贴片工艺
CN215243650U (zh) 一种用于长元件印刷锡膏的阶梯钢网结构
CN103415162B (zh) 钢网开孔的方法
CN208387054U (zh) 用于贴装元器件的贴片治具
CN100375281C (zh) 球格阵x射线定向标志
CN211267300U (zh) 一种钢网及焊接结构
CN211047449U (zh) 一种smt模板
CN207443241U (zh) 开关产品smt钢网开具
CN110868814B (zh) 一种钢网
CN210553573U (zh) 印刷网板
CN219124474U (zh) 一种用于pcb板漏印的丝网结构
CN213126594U (zh) 一种关于pcb测试点的丝印标识结构
CN213093321U (zh) 一种新型射频负载片
CN220173514U (zh) 一种避免模组边角引脚虚焊及上锡不足的网板
CN208387053U (zh) 用于贴装元器件的贴片治具
CN211063888U (zh) 一种新型碗孔双面电路板制作的灯带
CN215345233U (zh) 一种用于插件光纤物料的pcb焊盘封装
WO2004071144A1 (en) A shield can for shiel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a pwb
CN211184429U (zh) 一种装配印刷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