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6009U - 风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36009U CN210036009U CN201920860267.6U CN201920860267U CN210036009U CN 210036009 U CN210036009 U CN 210036009U CN 201920860267 U CN201920860267 U CN 201920860267U CN 210036009 U CN210036009 U CN 2100360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
- heater
- terminal
- opening
- damper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4 agglom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门装置,可改善配置在框架上的开口部的周边部的加热器的固定状态。风门装置具备:框架(2),其具有开口部;挡板(3),其开闭开口部;挡板的驱动部(10);以及加热器(7),其配置于框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加热器为片状,其具有给加热器供电的多个端子(9),形成有多个孔部(22),作为孔部,形成有位于端子之间的端子间孔部(22a)和位于端子之间以外的位置的非端子间孔部(22b),周边部(2f)形成有与孔部嵌合的多个凸部(8),作为凸部,形成有与端子间孔部嵌合的端子间凸部(8a)和与非端子间孔部嵌合的非端子间凸部(8b),相对于周边部的加热器的配置面(2d),端子间凸部比非端子间凸部更加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着各种各样的风门装置。在这样的风门装置中有一种风门装置,其包括具有开口部的框架和开闭该开口部的挡板。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风门装置,该风门装置除了具有开口部的框架和开闭该开口部的挡板,还在该开口部的周边部配置有加热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5-21996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加热器配置在框架上的开口部的周边部的结构中,加热器相对于框架的固定状态有时是不稳定的。例如,在框架上的开口部的周边部配置片状的加热器时,有时使用以下结构:在框架上形成多个凸部,在加热器上形成与该凸部嵌合的多个孔部。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各凸部在高度(从框架上的加热器的配置面突出的量)上会产生偏差,无法管理加热器相对于框架的固定状态,因而,加热器相对于框架的固定状态有时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从生产率、成本的观点来看,有时难以使各凸部的高度一致。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善配置在框架上的开口部的周边部的加热器的固定状态。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开口部;挡板,所述挡板开闭所述开口部;所述挡板的驱动部;以及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所述开口部的周边部,所述加热器为片状,具有给所述加热器供电的多个端子,且形成有多个孔部,作为所述孔部,形成有位于所述端子之间的端子间孔部和位于所述端子之间以外的位置的非端子间孔部,所述周边部形成有与所述孔部嵌合的多个凸部,作为所述凸部,形成有与所述端子间孔部嵌合的端子间凸部和与所述非端子间孔部嵌合的非端子间凸部,相对于所述周边部上的所述加热器的配置面,所述端子间凸部比所述非端子间凸部更加突出。
根据本方面,通过在多个凸部中设置从框架上的加热器的配置面的突出量大的端子间凸部,能够以该端子间凸部为基准,将加热器固定到框架上,可以改善加热器的固定状态。另外,通过以该端子间凸部为基准,可以将特别需要稳定的固定状态的端子附近牢固地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间凸部形成于从所述配置面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构成为能够放置所述加热器上的所述端子间的一部分。
根据本方面,端子间凸部形成于从配置面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构成为能够放置加热器上的端子间的一部分(位于端子间孔部的周围的部分等),因此,例如,即使在加热器上的端子形成位置的厚度比其他部分厚等情况下,通过将端子形成位置配置在该突出部的附近,也可以抑制因端子的形成位置的厚度比其他部分厚而导致加热器的固定状态不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通过在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孔部嵌合的状态下熔化和焊接所述凸部的端点侧而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在所述凸部的起点侧形成能够蓄积所述凸部的熔融物的凹部。
根据本方面,因为能够蓄积凸部的熔融物的凹部形成在凸部的起点侧,所以可以抑制加热器的固定状态因流到凸部的起点侧的熔融物结成块状而变得不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两个,均配置在所述驱动部一侧。
根据本方面,两个端子配置在驱动部一侧,由此,可以将加热器高效率配置在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具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避开所述凸部的位置来配置。
根据本方面,因为加热器的电热丝避开凸部的位置配置,所以可以抑制电热丝和凸部之间的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能够以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一侧的旋转轴为基准转动,以开闭所述开口部,所述电热丝配置为相比所述一侧,另一侧的密度高。
例如,在容易被冷却的环境中使用风门装置时,框架和挡板之间可能结冰。在框架和挡板之间结冰等情况下,为了抑制挡板相对于框架的开闭性的降低,通常要求将挡板的旋转轴的相反侧有效地加热。然而,根据本方面,因为电热丝配置为挡板的旋转轴的相反侧密度较高,所以可以有效地进行加热器的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为矩形。
根据本方面,因此开口部为矩形,所以可以简单地形成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开口部的四个角附近及所述开口部的四条边的中央部附近。
根据本方面,因为凸部形成于开口部的四个角附近及开口部的四条边的中央部附近,所以可以将加热器有效地固定在具有矩形的开口部的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圆柱状。
根据本方面,因为凸部为圆柱状,所以可以简单地形成凸部。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装置可以改善配置在框架上的开口部的周边部的加热器的固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的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拆下框架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拆下挡板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拆下挡板和加热器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用α-α线切开并从α1方向观察图6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表示形成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门装置的框架上的凸部(端子间凸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形成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的框架上的凸部(非端子间凸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形成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的加热器上的端子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门装置
2:框架
2a:隔壁板
2b:端板部
2c:主体部
2d:配置面
2e:密封板部
2f:周边部
3:挡板
4:弹性部件
5:开闭板
6:平板部
7:加热器
8:凸部
8a:端子间凸部
8b:非端子间凸部
9:端子
10:驱动部
11:挂钩机构
12:壳体
13:步进电机
14:齿轮组
15:1号齿轮
16:2号齿轮
17:驱动齿轮
18:电机用引线
19:连接端子
20:电热丝
22:孔部
22a:端子间孔部
22b:非端子间孔部
23:片材
24:金属部件
25:密封件
26:加热器用引线
27:凹部
28:突出部
28a:放置面
29:凸部8的前端
101:冰箱
102:冷藏室
103:冷冻室
104:蔬菜室
105:冷却器
106:风门装置
107:风门装置
108:风门装置
109:风门装置
AF:气流
O: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装置的一例即冰箱101的概略图(局部透视图)。
(风门装置1的使用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可以用于冰箱101等。图1所示的具备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冰箱101具备冷藏室102、冷冻室103及蔬菜室104。冰箱101为以下结构:通过使风门装置107(送风机)处于打开状态,使冷却器105中生成的冷气形成气流AF送出,通过均为开闭板可开闭的开闭板式风门装置109(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开闭板式的风门装置106(具有两个挡板的风门装置)及开闭板式的风门装置108(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可将该气流AF导入冷藏室102、冷冻室103及蔬菜室104。
在此,随着连续使用,在冷却器105上附着霜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冰箱101可执行将该霜溶化去除的除霜模式。在该除霜模式下,使风门装置107处于关闭状态,气流AF不会流入冷藏室102、冷冻室103及蔬菜室104,用暖热空气加热冷却器105周边。
具备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装置不限于冰箱。但是,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特别优选用于冰箱。此外,具备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冰箱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装置不限于风门装置1的结构(风门装置108及109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像风门装置106那样具有多个挡板)。
(风门装置1的实施例)
其次,对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与图2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拆下框架2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5是表示从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拆下挡板3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6是表示从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拆下挡板3和加热器7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此外,在图1以及图2至图6、还有后述图7至图10中,有时省略一部分构成部件进行表达。
在此,在图2至图10中,方向Z为框架2的开口部O的开口方向,方向X及方向Y为各自正交且都与方向Z正交的方向。
(风门装置1的概况)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具有形成有矩形开口部O的框架2、用于开闭框架2的开口部0的挡板3以及相对于开口部O及挡板3隔着隔壁板2a在X方向上相邻的挡板3的驱动部10。隔壁板2a和驱动部10通过挂钩机构11相结合。框架2、隔壁板2a及作为驱动部10的外壁部分的壳体12由树脂制成。
框架2具有形成有开口部O的矩形的端板部2b、从端板部2b的外缘沿着Z方向突出的方筒状的主体部2c。此外,比较图5和图6可以发现,端板部2b的一侧的面构成加热器7的配置面2d。
在端板部2b形成有方筒状的密封板部2e,其从开口部O的边缘朝向挡板3所在的一侧(沿着Z方向)突出,通过挡板3与密封板部2e抵接,使开口部O处于关闭状态。挡板3具有:开闭板5,其具备尺寸比开口部O大的平板部6;以及片状的弹性部件4,其由粘贴在开闭板5的开口部O侧的一面上的聚氨酯泡沫等构成,弹性部件4与开口部O的周边(密封板部2e)抵接,堵住开口部O。
挡板3被框架2支承且可以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轴线L旋转(参考图4),驱动部10使挡板3围绕旋转中心轴线L旋转,从而开闭开口部O。
另外,加热器7相对于框架2的安装结构将在后面加以详述,在框架2的端板部2b的作为挡板3所在侧的一面的配置面2d上,以包围开口部O(密封板部2e的周边)的方式安装有片状的加热器7。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可用于冰箱101等,配置在构成冷气通路的管道的内侧。在此,有时冷气相对于开口部O从配置有挡板3的一侧通过开口部O进行流动(例如图1的冰箱101中的风门装置109的配置)。或者,有时相对于开口部O从与配置有挡板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通过开口部O进行流动(例如图1的冰箱101中的风门装置108的配置)。
(驱动部10的结构)
如图4所示,驱动部10具有:步进电机13,其配置在壳体12的内侧;以及齿轮组14,其用于在壳体12的内侧将步进电机13的旋转传递给挡板3。齿轮组14具有:1号齿轮15,其具备与电机小齿轮噛合的大径齿轮;2号齿轮16,其具备与1号齿轮15的小径齿轮噛合的大径齿轮;以及驱动齿轮17,其具备与2号齿轮16的小径齿轮噛合的大径齿轮。因此,在齿轮组14中,1号齿轮15、2号齿轮16及驱动齿轮17构成了减速齿轮组。另外,齿轮组14具有未图示的扇形齿轮,其与驱动齿轮17噛合并由驱动齿轮17驱动。该扇形齿轮是位于齿轮组14的最末级的末级齿轮(输出齿轮),与挡板3(具体为开闭板5)相连接。
步进电机13上一共连接有4根电机用引线18。电机用引线18在驱动部10的内部布线之后再引出到壳体12的外部,连接在连接端子19上,该连接端子19与安装有风门装置1的外部装置(冰箱101)连接。
(加热器7的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加热器7为矩形的片状,对应矩形的开口部O在内侧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而且,形成有给该加热器7供电的多个(2个)端子9和将该加热器7固定到框架2上的多个(8个)孔部22。而且,与端子9彼此连接的电热丝20如图5所示布线。此外,端子9与加热器用引线26连接,电热丝20夹在由树脂制造的片材23之间(参照图10)。
总共2根加热器用引线26分别对应于2个端子9连接在加热器7上。加热器用引线26与端子9连接之后,通过隔壁板2a,和电机用引线18一样引出到壳体12的外部,和电机用引线18一样与连接端子19连接。
(加热器7向框架2的安装结构)
然后,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分的加热器7向框架2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在此,图7是用α-α线切开并从α1方向观察图6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形成于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框架2上的凸部8(端子间凸部8a)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9是表示形成于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框架2上的凸部8(非端子间凸部8b)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10是表示形成于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的加热器7上的端子9的概略图。
比较图5和图6可以发现,加热器7配置在框架2的配置面2d上。在此,配置面2d是开口部O的周边部2f。而且,如图6和图7所示,在周边部2f形成有多个圆柱状的凸部8。
此外,如上所述,在加热器7上设有多个孔部22,各孔部22与各凸部8嵌合固定。而且,多个孔部22中的形成在端子9之间的位置的孔部22是端子间孔部22a,多个孔部22中的形成在端子9之间以外的位置的孔部22是非端子间孔部22b(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端子间孔部22a和非端子间孔部22b的形状相同,但端子间孔部22a和非端子间孔部22b可以都是相同的形状,也可以包括呈不同形状的孔部。
如图6和图7所示,凸部8有2种形状的凸部。2种凸部中与端子间孔部22a嵌合的凸部(即,加热器7安装在框架2上时处在端子9之间的位置的凸部)为端子间凸部8a。另外,2种凸部中与非端子间孔部22b嵌合的凸部(即,加热器7安装在框架2上时处在端子9之间以外的位置的凸部)为非端子间凸部8b。
如图7所示,端子间凸部8a从配置面2d突出的量(高度H1)构成为大(高)于非端子间凸部8b从配置面2d突出的量(高度H2)。在此,比较图8和图9可以发现,端子间凸部8a形成于从配置面2d突出的突出部28,与此相对,非端子间凸部8b形成于配置面2d。即,当加热器7安装在框架2上时,加热器7在端子间凸部8a的周围与突出部28的放置面28a(参考图8)相接触,在端子间凸部8a的周围以外的位置与配置面2d相接触。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端子间凸部8a和非端子间凸部8b都是圆柱状,但是不限于这样的形状。
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在端子间凸部8a和非端子间凸部8b的任何一个的起点侧(根部),都形成有凹部27。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将加热器7安装在框架2上之后,可以熔化作为凸部8端点的前端29,将加热器7焊接到框架2上。通过熔化凸部8的前端29将加热器7焊接到框架2上,可以将加热器7可靠地固定在框架2上。将加热器7焊接在框架2上时,虽然熔融物朝向凸部8的起点侧流动,但是凹部27采用了可以蓄积该熔融物的结构。
在此,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具备:具有开口部O的框架2;开闭开口部O的挡板3;挡板3的驱动部10;以及配置在框架2的开口部O的周边部2f的加热器7。在此,加热器7为片状,具有给加热器7供电的多个端子9,形成有多个孔部22,作为孔部22,形成有位于端子9之间的端子间孔部22a和位于端子9之间以外的位置的非端子间孔部22b。另外,周边部2f形成有与孔部22嵌合的多个凸部8,作为凸部8,形成有与端子间孔部22a嵌合的端子间凸部8a和与非端子间孔部22b嵌合的非端子间凸部8b,相对于周边部2f上的加热器7的配置面2d,端子间凸部8a比非端子间凸部8b更加突出。
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在多个凸部8中设置有端子间凸部8a,该端子间凸部8a从框架2上的加热器7的配置面2d突出的量多,由此,可以以该端子间凸部8a为基准,将加热器7固定到框架2,改善了加热器7的固定状态。另外,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以该端子间凸部8a为基准,由此,可以将特别是要求稳定的固定状态的端子9附近牢固地固定。
另外,如图10所示,端子9由与电热丝20连接的金属部件24构成,并与加热器用引线26连接。金属部件24由片材23从Z方向的一侧保护,由密封件25从Z方向的另一侧保护。因为端子9是这样的结构,所以构成有端子9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厚度比构成有端子9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厚度厚。
在此,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端子间凸部8a形成于从配置面2d突出的突出部28,突出部28的放置面28a构成为可以放置加热器7上的端子9之间的一部分(位于端子间孔部22a的周围的部分等)。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抑制加热器的固定状态不稳定。详细而言,即使加热器7上的端子9的形成位置的厚度比其它部分厚,通过在该突出部28的附近配置端子9的形成位置(将作为较厚部分的端子9的形成位置配置在通过形成突出部28而相对于配置面2d产生的阶梯部分),也可以抑制因端子9的形成位置的厚度比其它部分厚而导致加热器的固定状态不稳定。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在使凸部8和孔部22相嵌合的状态下,加热器7通过熔化焊接凸部8的端点侧而固定在框架2上。而且,在凸部8的起点侧形成有可以蓄积凸部8的熔融物的凹部27。因此,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成为可以抑制加热器7的固定状态因流到凸部8的起点侧的熔融物结块而变得不稳定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凹部27因凸部8是圆柱状而形成圆环状的槽状,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凹部27优选与凸部8相邻形成,以便可以有效地蓄积凸部8的熔融物,但可以根据凸部8的形状等形成各种形状。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端子9为2个,均配置在驱动部10一侧。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2个端子9配置在驱动部10一侧,由此,可以将加热器7高效率地配置在框架2上。
另外,如图5所示,加热器7具有电热丝20,该电热丝20避开凸部8的位置来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抑制了电热丝20和凸部8的干扰。通过抑制电热丝20和凸部8的干扰,可以抑制例如电热丝20被凸部8加压而断线等事故。
另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在挡板3的旋转中心轴线L的某一侧,加热器7的电热丝20几乎没有曲折地配置,与此相对,在挡板3的旋转中心轴线L的某一侧的相反侧,加热器7的电热丝20曲折地配置。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挡板3以位于开口部O的一侧的旋转轴为基准转动,可以开闭开口部O,电热丝20配置为相对于该侧,该侧的相反侧(另一侧)的密度更高。
例如,像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那样用于冰箱等的风门装置等,风门装置1被用在容易被冷却的环境中时,框架2和挡板3之间可能结冰。在框架2和挡板3之间结冰等情况下,为了抑制挡板3相对于框架2的开闭性的下降,通常要求对挡板2的旋转轴的相反侧更有效地加热。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电热丝20配置为挡板3的旋转轴的相反侧密度较高,因此可以使加热器7的加热有效。
另外,如图2、图5及图6等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上的开口部O为矩形。因此,可简单地形成开口部O,对于矩形框架2的端板部2b提供高效的(宽的)开口部O。但是,开口部O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框架2的形状等设定为各种各样的形状。
另外,如图5及图6等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凸部8形成于开口部O的四个角附近及开口部O的4条边的中央部附近。因此,可以将加热器7相对于具有矩形开口部O的框架2有效地固定。
另外,如图8及图9等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风门装置1中,凸部8为圆柱状。因此,可简单地形成凸部8。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对与实用新型内容栏描述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
另外,如果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被说明是必须的,则可以适当地将其删除。
Claims (9)
1.一种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开口部;
挡板,所述挡板开闭所述开口部;
所述挡板的驱动部;以及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部的周边部,
所述加热器为片状,具有给所述加热器供电的多个端子,且形成有多个孔部,
作为所述孔部,形成有位于所述端子之间的端子间孔部和位于所述端子之间以外的位置的非端子间孔部,
所述周边部形成有与所述孔部嵌合的多个凸部,
作为所述凸部,形成有与所述端子间孔部嵌合的端子间凸部和与所述非端子间孔部嵌合的非端子间凸部,
相对于所述周边部上的所述加热器的配置面,所述端子间凸部比所述非端子间凸部更加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间凸部形成于从所述配置面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构成为能够放置所述加热器上的所述端子间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通过在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孔部嵌合的状态下熔化和焊接所述凸部的端点侧而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在所述凸部的起点侧形成有能够蓄积所述凸部的熔融物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为两个,均配置在所述驱动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具有电热丝,
所述电热丝避开所述凸部的位置来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能够以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一侧的旋转轴为基准转动,以开闭所述开口部,
所述电热丝配置为相比所述一侧,另一侧的密度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开口部的四个角附近及所述开口部的四条边的中央部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为圆柱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10320A JP2019211195A (ja) | 2018-06-08 | 2018-06-08 | ダンパ装置 |
JP2018-110320 | 2018-06-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36009U true CN210036009U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8845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60267.6U Active CN210036009U (zh) | 2018-06-08 | 2019-06-06 | 风门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211195A (zh) |
CN (1) | CN210036009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06844A (zh) * | 2021-08-12 | 2021-11-05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开关状态检测功能的冰箱电动风门 |
WO2022062131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4812059A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风门装置及冰箱 |
CN114812058A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风门装置及冰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27086U (zh) * | 1989-03-30 | 1990-10-19 | ||
JPH0643311U (ja) * | 1992-11-18 | 1994-06-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樹脂突起と取付板との溶着構造 |
JP2003187567A (ja) * | 2001-12-19 | 2003-07-04 | Hitachi Ltd | 箱体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
JP2005223299A (ja) * | 2004-02-09 | 2005-08-18 | Tokai Rika Co Ltd | 基板又は電子部品の抜取防止構造及び携帯機 |
JP4577115B2 (ja) * | 2005-06-23 | 2010-11-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樹脂部品および樹脂部品の接合方法 |
JP6435145B2 (ja) * | 2014-09-19 | 2018-12-05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 |
JP2018025338A (ja) * | 2016-08-09 | 2018-02-15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ダンパ装置 |
-
2018
- 2018-06-08 JP JP2018110320A patent/JP2019211195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6-06 CN CN201920860267.6U patent/CN2100360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62131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4812059A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风门装置及冰箱 |
CN114812058A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风门装置及冰箱 |
CN113606844A (zh) * | 2021-08-12 | 2021-11-05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开关状态检测功能的冰箱电动风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211195A (ja) | 2019-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36009U (zh) | 风门装置 | |
JP5079831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074016B2 (ja) | オーブン | |
EP3647695A1 (en) | Refrigerator | |
JP2012015096A (ja) | 電源装置 | |
CN110932415A (zh)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
CN107157421B (zh) | 加热器、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 |
JP2009252417A (ja) | 電池冷却装置 | |
KR101620185B1 (ko) | 고전압배터리의 열관리 유닛 및 고전압배터리 | |
JP2010092723A (ja) | 電池温度調節装置 | |
CN111623426A (zh) | 空调装置 | |
EP1975520A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
JP2016091691A (ja) |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 | |
JP5991266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211127205U (zh) | 换电柜 | |
CN109751806B (zh) | 用于冰箱的风门和具有其的冰箱 | |
KR102011670B1 (ko) | 차량용 히터 | |
CN220562607U (zh) | 用于车辆的制冷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67239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501902U (zh) | 电动汽车充电宝 | |
CN220524442U (zh) | 冰箱及其风门装置 | |
CN112013532A (zh) | 导风装置、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
CN221222864U (zh) | 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 |
US20230324054A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212648826U (zh) | 一种低压配电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