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2415A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2415A
CN110932415A CN201911319389.5A CN201911319389A CN110932415A CN 110932415 A CN110932415 A CN 110932415A CN 201911319389 A CN201911319389 A CN 201911319389A CN 110932415 A CN110932415 A CN 110932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outlet
wireless charger
cavity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93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2415B (zh
Inventor
李元俊
蔡丽超
王明成
王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93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2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2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2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其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包括发射线圈、印刷电路板和风扇,还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面壳、第一底壳和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的支撑座,面壳的中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底壳上设有进风口;第二壳体,其与第一壳体连接形成第一腔体,且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出风口;半导体制冷片,其内置于第一腔体中,且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面和发热面;第一出风口被配置为经制冷面冷却的气流能从第一出风口流出,以冷却待充电设备,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流经发热面的气流冷却发热面后能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且能够具有较高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减少手机的充电时间,对无线充电器的功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无线充电器的功率越高,其越容易发热,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温度较高,因此,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成为了其功率提升的主要问题点。
现有技术中,相对较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器均采用在其内部的堆叠结构中增加多个小型风扇的方式,进而通过内部的风扇从外部进风口吸风,在风的流动过程中带走内部结构所产生的热量,然后依次经过风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而从无线充电器的出风口吹出,从而将热量带出无线充电器。
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对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时,无线充电器的产品外形有较大的局限性,且风扇的型号受限,只能用一些小型号的的风扇,导致多个风扇组成的散热系统存在局限性;并且,由于风扇是将环境温度下的气流通过强制对流为温度高的区域散热,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散热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和效率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且能够具有较高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发射线圈、印刷电路板和风扇,且所述发射线圈和风扇均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还包括:
第一壳体,其包括面壳、与所述面壳底端连接且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的支撑座及与所述支撑座连接的第一底壳,所述面壳的中部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底壳上设有进风口;
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形成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出风口;
半导体制冷片,其内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面和发热面;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发射线圈、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风扇均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风扇的出口风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出风口被配置为经所述制冷面冷却的气流能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以冷却所述待充电设备,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流经所述发热面的气流冷却所述发热面后能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背壳和第二底壳,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背壳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由所述面壳和所述背壳连接形成的第一子腔体,及由所述第一底壳和所述第二底壳连接形成的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子腔体与所述第二子腔体连通,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印刷电路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子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面壳和所述背壳均呈板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平行于所述面壳设置,和/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平行于所述背壳设置。
可选地,所述面壳的顶端具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背壳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所述背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具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被配置为经所述制冷面冷却的气流冷却所述发射线圈后能从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与所述面壳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与所述背壳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匹配形成第三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面壳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一部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支撑座连接,且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衔接处形成第四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被配置为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能从所述第四出风口流出,以冷却所述待充电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衔接处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背壳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第三部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第四部,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二底壳连接,且所述第三部、所述第四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衔接处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散热片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面壳之间,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紧贴所述制冷面。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散热片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背壳之间,且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紧贴所述发热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发热面的一侧具有容置槽,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嵌设在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风扇分别与所述面壳和所述背壳固定连接,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的下方,所述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口,以吸附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有出风口,使得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能够从两个出风口流出,进而使得无线充电器的内部达到类似空调的效果,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效果,并且,无线充电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使得经半导体制冷片冷却后的气流能够从第一出风口流出,以冷却待充电设备,也即是,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在对其自身散热的前提下还能够对其充电的待充电设备进行散热,进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
另外,第一散热片组件和第二散热片组件的设置,能够使得无线充电器快速的降低待充电设备和发射线圈的温度,进一步地提升了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图6所示的A-A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
1、第一壳体;11、面壳;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一支撑部;113、第一部;114、第二部;12、第一底壳;121、进风口;13、支撑座;2、第二壳体;21、背壳;211、第二连接板;212、第二支撑部;213、第三部;214、第四部;22、第二底壳;31、第一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33、第三出风口;34、第四出风口;4、半导体制冷片;41、制冷面;42、发热面;51、第一子腔体;52、第二子腔体;6、第一散热片组件;7、第二散热片组件;71、容置槽;10、待充电设备;20、发射线圈;201、保护壳;202、线圈;30、PCB;4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具有较强的散热效果,且当无线充电器的功率较大时,也能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如图1至图8所示,上述无线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半导体制冷片4、发射线圈20、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30和风扇40,其中,发射线圈20和风扇40均与PCB 30电连接,以使PCB能够为发射线圈20和风扇40提供电能。
其中,第一壳体1包括面壳11、与面壳11底端连接且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10的支撑座13及与该支撑座13连接的第一底壳12。面壳11的中部设有第一出风口31,第一底壳12的一端设有进风口121。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连接并形成第一腔体,且第二壳体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32。半导体制冷片4内置于第一腔体中,且该半导体制冷片4具有相对设置的制冷面41和发热面42。发射线圈20内置于第一腔体中,并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PCB 30内置于第一腔体中,且与半导体制冷片4电连接,用于为半导体制冷片4提供电能。当PCB 30接通电源时,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能够制冷,半导体制冷片4的发热面42能够制热。上述风扇40内置于第一腔体中,且该风扇40的出风口朝向半导体制冷片40,且用于通过进风口121和预设出风口(如第一出风口31或第二出风口32)控制气流的进入和排出。
上述第一出风口31被配置为经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冷却后的气流能从该第一出风口31流出,进而能够冷却位于支撑座13上的待充电设备10。上述第二出风口32被配置为流经半导体制冷片4的发热面42的气流在冷却发热面42后能从第二出风口32流出,进而将发热面42上的热量带走。也即是,在风扇40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21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气流可以具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该第一风道内的气流从进风口121流入第一腔体后,经过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后冷却为冷流体,该冷流体能从第一出风口31流出,并用于冷却位于支撑座13上的待充电设备10,具体的,该第一出风口31可以冷却待充电设备10的中部。该第二风道内的气流从进风口121流入第一腔体,并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发热面42接触,且该部分气流被该发热面42加热为热流体,该热流体能从第二出风口41流出,以带走该发热面42上的热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均设有出风口,使得在风扇40的驱动下,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能够从两个出风口流出,进而使得无线充电器的内部达到类似空调的效果,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效果,并且,无线充电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使得经半导体制冷片4冷却后的气流能够从第一出风口31流出,以冷却待充电设备10,也即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在对其自身散热的前提下还能够对其充电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散热,进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底壳1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和与该第一水平部连接且相对于该第一水平部弯曲的第一弯曲部,进风口121设置在该第一弯曲部上。面壳11位于第一水平部上方,且面壳11相对于第一水平部倾斜设置,支撑座13分别与第一弯曲部和面壳11连接,并凸出于面壳11和第一弯曲部,以能够对待充电设备10进行支撑,也即是,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形与支撑座13的凸出方向相反。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弯曲部上的进风口121包括多个条形口,且条形口能由第一弯曲部延伸至支撑座13。再可选地,该面壳11、第一底壳12和支撑座13可以为一体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第二壳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背壳21和第二底壳22,且第二出风口32设置于背壳21的中部,该第二底壳22位于第一底壳12上方。该第二底壳2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水平部和与该第一水平部连接且相对于该第一水平部弯曲的第二弯曲部。背壳21与第二弯曲部连接,且背壳21相对于第二水平部倾斜设置。该第二弯曲部与上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一致,且背壳21平行与面壳11。
可选地,第一腔体包括由面壳11和背壳21连接形成的第一子腔体51,及由第一底壳12和第二底壳22连接形成的第二子腔体52,该第一子腔体51与该第二子腔体52连通,且无线充电器的半导体制冷片4、发射线圈20和PCB 30均位于第一子腔体51内。可选地,如图4所示,发射线圈20可以位于半导体制冷片4和PCB 30的上方。
可选地,如图4或图5所示,面壳11和背壳21可以均呈板状,此时,半导体制冷片4平行于面壳11设置,和/或,半导体制冷片4平行于背壳21设置,使得半导体制冷片4的延伸方向能够与面壳11或背壳21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能够减小半导体制冷片4在第一子腔体51内所占据的空间,使得第一子腔体51可以较小,进而使得无线充电器的体积可以较小,厚度可以较薄。
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具有第三出风口33,具体的,面壳11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背壳21的顶端固定连接,该连接板上具有第三出风口33。该第三出风口33被配置为经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冷却的气流在冷却发射线圈20后能从该第三出风口33流出,以使气流能够带走发射线圈20的热量。也即是,第一风道中的气流经过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后成为冷流体,且该冷流体分成两路冷流体,其中一路冷流体从第一出风口31流出,用于冷却位于支撑座13上的待充电设备10;另一路冷流体由制冷面41流经发射线圈20后从第三出风口33流出,以将发射线圈20产生的热量带走。可选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射线圈20可以包括保护壳201和线圈202,该线圈202内置于保护壳201中。
进一步地,该连接板包括与面壳1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1和与背壳2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11。该第一连接板111上具有第一凹槽,该第二连接板211上具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匹配形成第三出风口33。
可选地,该第一连接板111与面壳11可以为一体结构,该第二连接板211与背壳21可以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并且,第一连接板111上的第一凹槽可以为U形凹槽,该第二凹槽也可以为U形凹槽,此时,该第三出风口33为腰型口。或者,该第三出风口33还可以为圆形口、方形口等。
进一步地,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具有第四出风口34。具体的,面壳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部112、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部112连接的第一部113及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部112连接的第二部114。并且,该第一部113通过上述第一支撑部112与支撑座13连接,支撑座13、第一部113和第一支撑部112的衔接处形成第四出风口34,该第四出风口34被配置为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能从该第四出风口34流出,以冷却待充电设备10的底部。
具体的,该第一支撑部112可以为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板,沿第一支撑部112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撑部112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上述第一部113与第一支撑部112的第二板部连接,上述第二部114与第一支撑部112的第一板部连接,该第三板部与支撑座13固定连接,且支撑座13、第一部113和第三板部的衔接处形成上述第四出风口34。如图2所示,该第四出风口34呈长条状。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部113、第二部114和第一支撑部112的衔接处形成第一出风口31。具体的,如图2和图7所示,该第一出风口31呈长条状,且在第一支撑部11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部113与第二板部的交界线与第二部114与第一板部的交界线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也即是,第一部113与第一支撑部112外侧面的距离不等于第二部114与该外侧面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一部113与第一支撑部112外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部114与该外侧面的距离,使得第一部113相对于第二部114呈现外凸的状态,此时,第一部113与第二部114之间在垂直于第一部113的方向上存在间隙,该间隙即为第一出风口31。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12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112可以凸出于第一部113,该凸出的部分可以用于对待充电设备10的位置进行限定,以避免待充电设备10左右移动。
类似的,如图3和图7所示,背壳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12、分别与该两个第二支撑部212固定连接的第三部213及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部212固定连接的第四部214。该第三部213与第二底壳22固定连接,且第三部213、第四部214和第二支撑部212的衔接处形成第二出风口32。如图3所示,该第二出风口32呈长条状。并且,该第三部213相对于第四部214呈现外凸的状态,使得第三部213和第四部214在垂直于第三部213的方向上存在间隙,该间隙即为第二出风口32。
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一散热片组件6,该第一散热片组件6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4和面壳11之间,且该第一散热片组件6紧贴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使得该制冷面41能够对该第一散热片组件6进行降温,以使第一散热片组件6能够对流经其上的气流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增大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却面积的目的。
进一步地,该第一散热片组件6包括散热器主体及设置于该散热器主体两侧的多个散热鳍片,朝向半导体制冷片4的散热鳍片能够吸收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上的冷量,以降低自身的温度,并将该冷量传递通过散热器主体传递至背向半导体制冷片4的散热鳍片,以降低第一散热片组件6整体的温度。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从该气流通道流过时,能够被散热鳍片冷却。
再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该第一散热片组件6还与第一部113的内表面接触,且第一散热片组件6的顶端与第二部114的底端抵接,使得经第一散热片组件6冷却后的冷流体能够顺利的从第一出风口31流出。
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二散热片组件7,该第二散热片组件7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4和背壳21之间,且该第二散热片组件7紧贴发热面42,使得该发热面42上的热量能够传递至该第二散热片组件7,进而增大半导体制冷片4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该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结构可以与上述第一散热片组件6的结构类似,也即是,该第二散热片组件7可以包括散热器主体和多个散热鳍片,不同的是,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散热器主体朝向半导体制冷片4的一侧未设有散热鳍片,而远离半导体制冷片4的一侧设有散热鳍片,且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散热器主体朝向半导体制冷片4的发热面42的一侧具有容置槽71,上述半导体制冷片4嵌设在该容置槽71内,以对半导体制冷片4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避免半导体制冷片4发生移动。
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第二散热片组件7还与第三部213的内表面接触,且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顶端与第四部214的底端抵接,使得冷却第二散热片组件7后的热流体能够顺利的从第二出风口32流出。
本实施例中,上述风扇40分别与面壳11和背壳21固定连接,且风扇40位于半导体制冷片4、第一散热片组件6和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下方,用于向半导体制冷片4、第一散热片组件6和第二散热片组件7提供气流,并且,风扇40的入风口朝向进风口121,以使进风口121处的气流能够直接进入风扇40的入风口,使得风扇40能够吸附进风口121处的气流。
可选地,如图5所示,风扇40的一端与第一底壳12固定连接,风扇4的另一端与第一部113固定连接,且第一底壳12上用于形成进风口121的部分呈弧形,使得进风口121与风扇40的进风口之间存在较大空间,防止了第一底壳12或第一部113对风扇40进风口的阻挡,提高了风扇40的效率。
下面本实施例对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无线充电器开始工作时,风扇40从进风口121吸入气流,且风扇40的出风口正对半导体制冷片4、第一散热片组件6、第二散热片组件7和第四出风口34。因此,经风扇40加速后的气流具有以下四个流向:
第一流向,部分气流由风扇40的出风口流至半导体制冷片4的发热面42及与该发热面42接触的第二散热片组件7,以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发热面42和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散热鳍片接触,吸收半导体制冷片4的发热面42及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后变为热流体,并从第二出风口32流出,从而加强了半导体制冷片4的散热性,增大了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能力。
第二流向,部分气流由风扇40的出风口流至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及与该制冷面41接触的第一散热片组件6,以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及第一散热片组件6的散热鳍片接触,进而被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及第一散热片组件6的散热鳍片冷却后变为冷流体,并从第一出风口31流出,该部分冷流体用于对待充电设备10的中部进行冷却,由于待充电设备10的线圈通常位于待充电设备10的中部,进而该部分冷流体能够达到直接为待充电设备10的热源冷却的效果。
第三流向,部分气流由风扇40的出风口流至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及与该制冷面41接触的第一散热片组件6,被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面41及第一散热片组件6的散热鳍片冷却后变为冷流体,并从第三出风口33流出,该部分冷流体用于对位于半导体制冷片4上方的发射线圈20进行冷却,其由于风扇40的存在,使得该部分气流的速度较快,进而能够对发射线圈20进行快速冷却,以快速降低发射线圈20的温度,进而提高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
第四流向,部分气流由风扇40的出风口直接从第四出风口34流出,并经过待充电设备10的背部,再次为待充电设备10进行冷却,进一步增强了待充电设备的散热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能够快速的降低待充电设备10和发射线圈20的温度,能够大幅度提升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3)

1.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发射线圈(20)、印刷电路板(30)和风扇(40),且所述发射线圈(20)和风扇(40)均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壳体(1),其包括面壳(11)、与所述面壳(11)底端连接且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10)的支撑座(13)及与所述支撑座(13)连接的第一底壳(12),所述面壳(11)的中部设有第一出风口(31),所述第一底壳(12)上设有进风口(121);
第二壳体(2),其与所述第一壳体(1)连接形成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32);
半导体制冷片(4),其内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具有制冷面(41)和发热面(42);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发射线圈(20)、所述印刷电路板(30)和所述风扇(40)均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风扇(40)的出口风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第一出风口(31)被配置为经所述制冷面(41)冷却的气流能从所述第一出风口(31)流出,以冷却所述待充电设备(10),所述第二出风口(32)被配置为流经所述发热面(42)的气流冷却所述发热面(42)后能从所述第二出风口(3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背壳(21)和第二底壳(22),所述第二出风口(32)设置于所述背壳(21)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由所述面壳(11)和所述背壳(21)连接形成的第一子腔体(51),及由所述第一底壳(12)和所述第二底壳(22)连接形成的第二子腔体(52),所述第一子腔体(51)与所述第二子腔体(52)连通,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发射线圈(20)和所述印刷电路板(30)均位于所述第一子腔体(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1)和所述背壳(21)均呈板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平行于所述面壳(11)设置,和/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平行于所述背壳(2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1)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背壳(2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具有第三出风口(33),所述第三出风口(33)被配置为经所述制冷面(41)冷却的气流冷却所述发射线圈(20)后能从所述第三出风口(33)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与所述面壳(1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1)和与所述背壳(2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1)上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21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匹配形成第三出风口(33)。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1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112)连接的第一部(113)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112)连接的第二部(114),所述第一部(11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与所述支撑座(13)连接,且所述支撑座(13)、所述第一部(113)和所述第一支撑部(112)的衔接处形成第四出风口(34),所述第四出风口(34)被配置为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能从所述第四出风口(34)流出,以冷却所述待充电设备(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113)、所述第二部(114)和所述第一支撑部(112)的衔接处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31)。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1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12)连接的第三部(213)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12)连接的第四部(214),所述第三部(213)与所述第二底壳(22)连接,且所述第三部(213)、所述第四部(214)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2)的衔接处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32)。
10.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片组件(6),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6)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和所述面壳(11)之间,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6)紧贴所述制冷面(4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散热片组件(7),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7)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和所述背壳(21)之间,且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7)紧贴所述发热面(4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7)朝向所述发热面(42)的一侧具有容置槽(7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嵌设在所述容置槽(7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40)分别与所述面壳(11)和所述背壳(21)固定连接,且所述风扇(40)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6)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7)的下方,所述风扇(40)的入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口(121),以吸附所述进风口(121)处的气流。
CN201911319389.5A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110932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9389.5A CN110932415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9389.5A CN110932415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2415A true CN110932415A (zh) 2020-03-27
CN110932415B CN110932415B (zh) 2023-08-22

Family

ID=6986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9389.5A Active CN110932415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241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4140A (zh) * 2020-05-27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
CN112290611A (zh) * 2020-09-17 2021-01-29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的系统
CN112333992A (zh) * 2020-11-23 2021-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036838A (zh) * 2021-02-09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113555914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113555941A (zh) * 2021-07-29 2021-10-26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14256904A (zh) * 2020-09-25 2022-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及无线充电系统
EP4060864A1 (en) * 2021-03-18 2022-09-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wireless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3109176A1 (zh) * 2021-12-14 2023-06-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WO2024169955A1 (zh) * 2023-02-16 2024-08-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充电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66199U (zh) * 2017-11-29 2018-03-30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型无线充电器
CN207638369U (zh) * 2017-12-19 2018-07-20 深圳闪电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桌面式手机支架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器
CN208690979U (zh) * 2018-09-21 2019-04-02 陈宜强 一种立式无线充电器的风冷散热结构
CN208738898U (zh) * 2018-09-30 2019-04-12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US20190115781A1 (en) * 2017-10-16 2019-04-18 Daobin Feng Wireless charger
WO2019136691A1 (zh) * 2018-01-12 2019-07-18 深圳市迪奥科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15781A1 (en) * 2017-10-16 2019-04-18 Daobin Feng Wireless charger
CN207166199U (zh) * 2017-11-29 2018-03-30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型无线充电器
CN207638369U (zh) * 2017-12-19 2018-07-20 深圳闪电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桌面式手机支架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器
WO2019136691A1 (zh) * 2018-01-12 2019-07-18 深圳市迪奥科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CN208690979U (zh) * 2018-09-21 2019-04-02 陈宜强 一种立式无线充电器的风冷散热结构
CN208738898U (zh) * 2018-09-30 2019-04-12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5914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
WO2021238847A1 (zh) * 2020-05-27 2021-1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
CN111614140A (zh) * 2020-05-27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
CN112290611A (zh) * 2020-09-17 2021-01-29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的系统
CN114256904A (zh) * 2020-09-25 2022-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2333992A (zh) * 2020-11-23 2021-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036838A (zh) * 2021-02-09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113036838B (zh) * 2021-02-09 2024-04-0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EP4060864A1 (en) * 2021-03-18 2022-09-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wireless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2046926B2 (en) 2021-03-18 2024-07-2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wireless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555941A (zh) * 2021-07-29 2021-10-26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13555941B (zh) * 2021-07-29 2024-06-25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WO2023109176A1 (zh) * 2021-12-14 2023-06-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WO2024169955A1 (zh) * 2023-02-16 2024-08-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2415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2415A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KR101620185B1 (ko) 고전압배터리의 열관리 유닛 및 고전압배터리
JP6405912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12543377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113036838B (zh) 无线充电器
CN210320359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TW201916523A (zh) 充電連接件的散熱器以及散熱裝置和車輛
CN218976549U (zh) 储能电源
CN211908393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05042719A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627381U (zh) 一种大功率无线充电器及车载充电结构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09489079U (zh) 空调器及其散热电器盒
US20230182593A1 (en) EV Charging Connector and EV Charging Station
CN215733564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2339047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器
CN113193608A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13852144A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20062206U (zh) 暖通设备
CN218269381U (zh) 多功能便携调温装置
CN219423109U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
CN216347246U (zh) 制冷机
CN113555941B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0074809U (zh) 一种散热座及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