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3695U - 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73695U CN209973695U CN201920657072.1U CN201920657072U CN209973695U CN 209973695 U CN209973695 U CN 209973695U CN 201920657072 U CN201920657072 U CN 201920657072U CN 209973695 U CN209973695 U CN 2099736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or belt
- conveying
- changing device
- sheet glass
- convey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在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中,在搬运板玻璃时,能够使输送带和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增加,从而稳定地搬运玻璃板。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2)使板玻璃升降以及旋转来变更所述板玻璃的姿势,其具备:搬运部(3),其将板玻璃(G)搬入以及搬出姿势变更装置(2);作为支承部的支承框架(4),其将由搬运部(3)搬入的板玻璃(G)载置于规定位置并进行支承;以及升降旋转部(5),其使支承框架(4)升降以及旋转,搬运部(3)具备多个传送带,多个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21);第二传送带(22),其搬运长度比第一传送带(21)短;以及第三传送带(23),其搬运长度比第二传送带(22)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对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有机EL显示器(OLED)等平板显示器(FPD)用的板玻璃进行制造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对由下拉法等成形法所成形的大型的母玻璃进行切断,从而形成规定大小的板玻璃。具体而言,例如通过使用金刚石切割器等刻划轮来切割母玻璃,从而形成板玻璃。
在切割后的板玻璃的端面会形成微小的裂纹。为了去除所述裂纹,需要实施端面加工。在端面加工装置中,具备倒角装置以及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该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用于使由倒角装置加工的端面与下一个倒角装置正对。已知有如下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的技术:通过使板玻璃升降、旋转来变更姿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5483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中,设置有:搬运部,其将板玻璃搬入以及搬出姿势变更装置;支承部,其将由搬运部搬入的板玻璃载置于规定位置并进行支承;以及升降旋转部,其使支承部升降以及旋转。支承部由格子状的框架形成,在由该格子状的框架包围的各格子内设置有形成搬运部的输送带。
然而,在以往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中,在配置有升降旋转部的格子内并未配置搬运部,另外,在构成支承部的格子状的框架的外周并未设置形成搬运部的输送带。因此,在搬运板玻璃时,存在由输送带支承板玻璃的支承部位变少的情况。因此,存在由于板玻璃的挠曲而产生破损的可能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鉴于该课题,提供一种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在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中,在搬运板玻璃时,能够增加由输送带支承板玻璃的支承部位,从而稳定地搬运玻璃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进行说明。
即,在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使板玻璃升降以及旋转来变更所述板玻璃的姿势的,其具备:
搬运部,其将板玻璃搬入以及搬出所述姿势变更装置;
支承部,其将由所述搬运部搬入的板玻璃载置于规定位置并进行支承;以及
升降旋转部,其使所述支承部升降以及旋转,
所述搬运部具备多个传送带,
所述多个传送带包括:
第一传送带;以及
第二传送带,其搬运长度比所述第一传送带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在搬运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外侧,
所述第二传送带在搬运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传送带靠内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传送带包括搬运长度比所述第二传送带短的第三传送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旋转部在俯视观察下的中央处具备升降轴,
所述第三传送带在搬运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二传送带靠内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所述升降轴的附近。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搬运部具有驱动所述多个传送带的驱动源,
所述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搬运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
所述多个传送带的驱动侧端部设置于搬运方向的下游端部,
所述驱动源为一个马达。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搬运部具备:
圆柱形状的多个清洗构件,它们对所述多个传送带的搬运面进行清洗;以及
第二马达,其使所述清洗构件转动,
所述第二马达设置于所述搬运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且与所述马达相反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承部具备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多个第一支承构件以及第二支承构件,
在所述第一支承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支承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辅助构件,在所述第二支承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承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支承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辅助构件。
实用新型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搬运部具备多个传送带,通过搬运长度不同的各传送带来进行搬运,从而能够增加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进而稳定地搬运板玻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在未配置有支承部的部位即搬运部的搬运方向外侧配置搬运长度较长的传送带,在配置有支承部的部位即搬运部的搬运方向内侧配置搬运长度较短的传送带,从而能够增加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进而稳定地搬运板玻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具有搬运长度不同的传送带,因此能够进一步细致地配置传动带来作为搬运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搬运部和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搬运板玻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配置有升降旋转轴的部位配置搬运长度较短的传送带,无需与升降旋转轴接触就能够配置传送带,从而能够增加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进而稳定地搬运板玻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多个传送带能够使用一个马达即驱动源来集中驱动,因此不仅能够使所有带的搬运速度相同,还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清洗构件对传送带的搬运面进行清洗,从而能够去除附着于搬运面的玻璃粉等尘埃。另外,通过在与驱动传送带的马达相反的一侧设置使清洗构件转动的第二马达,能够将配置马达以及驱动传递构件的空间分开,从而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承部设置辅助构件,从而能够增加支承板玻璃的部位,进而稳定地搬运板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姿势变更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姿势变更装置的结构的右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搬运部的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搬运部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轴的结构的俯视概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加工装置
2 姿势变更装置
3 搬运部
4 支承框架(支承部)
5 升降旋转部
21 第一传送带
22 第二传送带
23 第三传送带
33 马达
47 清洗构件
48 第二马达
53 第一支承构件
54 第二支承构件
55 辅助构件
56 轴。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姿势变更装置的加工装置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上游侧观察下游侧时的左右方向设定为左右方向。
如图1所示,加工装置1具备第一加工装置1a、第二加工装置1b、以及姿势变更装置2。第一加工装置1a以及第二加工装置1b是对矩形状的板玻璃G的端面进行加工的端面加工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板玻璃G按第一加工装置1a、姿势变更装置2以及第二加工装置1b的顺序搬运。
如图1所示,在加工装置1中,通过第一加工装置1a对板玻璃G的两个边的端面进行加工后,通过姿势变更装置2将板玻璃G的姿势在水平方向上变更90°(参照实线以及双点划线),并通过第二加工装置1b对另外两个边的端面进行加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加工装置1a以及第二加工装置1b,例示了在板玻璃G的端面进行磨削(倒角)的磨削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加工装置1a以及第二加工装置1b可以是对板玻璃G的端面进行研磨的研磨装置。
第一加工装置1a以及第二加工装置1b具备对板玻璃G的端面进行加工的各一对加工工具11a、11b以及与各加工工具11a、11b对应设置的加工液的供给装置12a、12b。各加工工具11a、11b是进行板玻璃G的端面的倒角的一对磨削轮。各供给装置12a、12b包括将水、其他加工液排出的喷嘴13。第一加工装置1a以及第二加工装置1b一边从喷嘴13朝向加工工具11a、11b与板玻璃G的接触部分供给加工液,一边使加工工具11a、11b沿着板玻璃G的一边直线地移动,由此对板玻璃G的各端面在其全长的范围内进行磨削。
姿势变更装置2配置在第一加工装置1a与第二加工装置1b之间。姿势变更装置2是使板玻璃G升降以及旋转来变更板玻璃G的姿势的装置,如图2以及图3所示,姿势变更装置2具备:搬运部3,其将板玻璃G搬入以及搬出姿势变更装置2;作为支承部的支承框架4,其将由搬运部3搬入的板玻璃G载置于规定位置并进行支承;以及升降旋转部5,其使支承框架4升降或者旋转。
搬运部3是将在第一加工装置1a加工后的板玻璃G向姿势变更装置2移送以及将在姿势变更装置2姿势变更后的板玻璃G向第二加工装置1b移送的部分。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搬运部3具备多个传送带,多个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21、搬运长度比第一传送带21短的第二传送带22、以及搬运长度比第二传送带22短的第三传送带23。
第一传送带21配置于未配置有支承框架4的搬运方向的最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送带21在搬运方向两侧且最外侧各配置有一个,共计配置有两个。第一传送带21具有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端部的驱动带轮24、以及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端部的从动带轮25。带26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卷绕在从动带轮25与驱动带轮24之间,从动带轮25与驱动带轮24之间的上侧的带被轨道支承。
第二传送带22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一传送带21靠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送带22在比第一传送带21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有六列,第二传送带22在各列各配置有五个。然而,仅在最内侧的两列除了升降旋转部5的附近之外各配置有四个第二传送带22。即,第二传送带22合计配置有二十八个。
第二传送带22具有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端部的驱动带轮27、以及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端部的从动带轮28。带29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卷绕在搬运方向上游端的从动带轮28与驱动带轮27之间。
第三传送带23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传送带22靠内侧的位置。并且,第三传送带23设置在升降旋转部5的附近,详细而言,第三传送带23配置在后述的轴56的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传送带23配置在位于第二传送带22的最内侧的列中设置有升降旋转部5的位置,第三传送带23在升降旋转部5的周围配置有四个。
搬运方向上游侧的两个第三传送带23具有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端部的驱动带轮30、以及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端部的从动带轮31。另外,搬运方向下游侧的两个第三传送带23具有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端部的驱动带轮30、以及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端部的从动带轮31。带32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卷绕在从动带轮31与驱动带轮3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传送带23中,也可以是仅设置有驱动带轮30而不设置从动带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驱动带轮30、以及向驱动带轮30传递动力的带轮来形成传送带。
接下来,对驱动搬运部3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一端侧设置作为驱动源的马达33。马达33配置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右侧。马达33具有马达轴33a,在马达轴33a固定有马达带轮33b。并且,搬运部3具备多个驱动轴34。多个驱动轴34在俯视观察时与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在多个驱动轴34的右侧端部设置有驱动带轮35,马达带轮33b与驱动带轮35经由带36连结。另外,在马达带轮33b与驱动带轮35之间,配置有用于增加带向马达带轮33b和驱动带轮35的卷绕角度的多个从动带轮37。
另外,驱动轴34具有多个:与第一传送带21的驱动带轮24连结的第一带轮38、与第二传送带22的驱动带轮27连结的第二带轮39、与第三传送带23的驱动带轮30连结的第三带轮40、以及第四带轮41。
第一传送带21的驱动带轮24与第一带轮38经由带42连结,驱动轴34的驱动力经由第一带轮38以及带42而向第一传送带21传递。
第二传送带22的驱动带轮27与第二带轮39经由带43连结,驱动轴34的驱动力经由第二带轮39以及带43而向第二传送带22传递。
下游侧的第三传送带23的驱动带轮30与第三带轮40经由带44连结,驱动轴34的驱动力经由第三带轮40以及带44而向下游侧的第三传送带23传递。
另外,上游侧的第三传送带23的驱动带轮30也配置在下游侧。上游侧的第三传送带23的驱动带轮30经由第四带轮41以及第五带轮45而与驱动轴34连结。第四带轮41与第五带轮45经由带46连结。另外,上游侧的第三传送带23的驱动带轮30与第五带轮45经由带44连结。驱动轴34的驱动力经由第四带轮41、带46、第五带轮45、带44而向上游侧的第三传送带23传递。
通过上述结构,通过驱动马达33,能够通过各带轮以及带而将动力向驱动轴34传递,此外,能够通过各带轮以及带而将动力向第一传送带21、第二传送带22、以及第三传送带23传递。而且,由于多个传送带能够由一个马达33即驱动源来集中驱动,因此不仅能够使所有带的搬运速度相同,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搬运部3具备对第一传送带21、第二传送带22、以及第三传送带23的搬运面进行清洗的圆柱形状的多个清洗构件47、以及使清洗构件47转动的第二马达48。
如图2以及图5所示,清洗构件47是在外侧面具备刷子的圆柱状的构件,且被固定于清洗用驱动轴49。第二马达48配置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左侧。第二马达48具有马达轴48a,在马达轴48a固定有第二马达带轮48b。清洗用驱动轴49在俯视观察时与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
在多个清洗用驱动轴49的左侧端部设置有清洗用驱动带轮50,第二马达带轮48b与清洗用驱动带轮50经由带51连结。另外,在第二马达带轮48b与清洗用驱动带轮50之间,配置有用于增加带向第二马达带轮48b和清洗用驱动带轮50的卷绕角度的多个清洗用从动带轮52。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对下游侧的第三传送带23的搬运面进行清洗的清洗构件47与未图示的清洗用驱动轴经由带52a而连结。
在马达33将第一传送带21、第二传送带22、以及第三传送带23从搬运方向上游侧朝向搬运方向下游侧驱动的状态下,第二马达48以使清洗构件47朝向与各传送带的下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驱动。
如图2所示,支承框架4具备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多个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构件53与第二支承构件54以约90°的角度交叉,但并不局限于此。另外,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为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且中空状并且长条状的棒状构件。通过使多个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交叉,支承框架4成为具有多个开口部的框形状。在俯视观察下,在该多个开口部内分别配置有第二传送带22或第三传送带23。详细而言,在配置有升降旋转部5的俯视观察下为中心的开口部配置有四个第三传送带23,在其他开口部各配置有两个第二传送带22。
在支承框架4的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的中途部设置有沿着与所支承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辅助构件55。辅助构件55沿着与第一支承构件53和第二支承构件5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与所支承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辅助构件55从构成各开口部的四个边的中央部延伸。
各个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形成为直线状。在各个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的内部填充有水。具体而言,在各交叉部进行连结,以使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的中空部分连通。由此,该水在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的内部流通。各个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具有用于排出内部的水的孔。孔作为将在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的内部填充的水向支承框架4的上表面排出的排出部而发挥功能。
升降旋转部5配置在支承框架4的下方且在俯视观察下为中央的位置。通过升降旋转部5进行驱动,从而支承框架4旋转并向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升降旋转部5具有作为升降轴的轴56。轴56沿上下方向延长,在上端部与支承框架4的背面中央部连结。轴56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而构成为能够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56具备对升降进行引导的作用。
另外,升降旋转部5具有作为使轴56升降的气压式致动器的气缸57。气缸57能够向轴56的上下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使板玻璃升降以及旋转来变更所述板玻璃的姿势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2具备:搬运部3,其将板玻璃G搬入以及搬出姿势变更装置2;作为支承部的支承框架4,其将由搬运部3搬入的板玻璃G载置于规定位置并进行支承;以及升降旋转部5,其使支承框架4升降以及旋转,搬运部3具备多个传送带,多个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21、搬运长度比第一传送带21短的第二传送带22、以及搬运长度比第二传送带22短的第三传送带23。
通过上述结构,搬运部3具备多个传送带,通过搬运长度不同的各传送带来进行搬运,从而能够增加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进而稳定地搬运板玻璃G。
另外,第一传送带21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第二传送带22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一传送带21靠内侧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在未配置有支承框架4的部位即搬运部3的搬运方向外侧配置搬运长度较长的第一传送带21,在配置有支承框架4的部位即搬运部3的搬运方向内侧配置搬运长度较短的第二传送带22,从而能够增加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进而稳定地搬运板玻璃。
另外,升降旋转部5在俯视观察下的中央处具备作为升降轴的轴56,第三传送带23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传送带22靠内侧的位置,且配置在轴56的附近。
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在轴56的附近配置搬运长度较短的第三传送带23,从而无需与轴56接触就能够配置传送带,因此能够增加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面积,进而稳定地搬运板玻璃G。
另外,搬运部3具有驱动多个传送带的驱动源,驱动源设置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多个传送带的驱动侧端部设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端部,驱动源为一个马达33。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多个传送带能够由一个马达33来集中驱动,因此不仅能够使所有带的搬运速度相同,还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另外,搬运部3具备对多个传送带的搬运面进行清洗的圆柱形状的多个清洗构件47、以及使所述清洗构件转动的第二马达48,第二马达48设置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一端侧且与马达33相反的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通过清洗构件47对传送带的搬运面进行清洗,从而能够去除附着于搬运面的玻璃粉等尘埃。另外,通过在与驱动传送带的马达33相反的一侧设置使清洗构件转动的第二马达48,能够将配置马达33以及驱动传递构件的空间分开,从而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支承框架具备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多个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在第一支承构件53以及第二支承构件54设置有辅助构件55,该辅助构件55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支承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
通过上述结构,在支承框架4设置有辅助构件55,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对支承板玻璃的部位的增加,进而稳定地支承板玻璃G。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使用等径锥齿轮来传递来自马达33的驱动力的机构。马达33配置在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右侧。马达33具有马达轴33a,在马达轴33a固定有马达带轮33b。另外,马达带轮33b经由带133而与固定于沿搬运方向长边侧延伸的齿轮转动轴131的齿轮转动轴侧带轮132连结。在齿轮转动轴131的中途部的与驱动轴3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转动轴侧等径锥齿轮134。即,转动轴侧等径锥齿轮134设置有与驱动轴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五个。
另外,搬运部3具备多个驱动轴34。多个驱动轴34在俯视观察下与搬运部3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在多个驱动轴34的右侧端部设置有驱动轴侧等径锥齿轮135,转动轴侧等径锥齿轮134与驱动轴侧等径锥齿轮135以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并进行啮合。通过上述结构,即使不配置驱动带轮等也能够传递驱动力。另外,由于能够将马达33的马达轴33a配置在齿轮转动轴131的任意的位置,因此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搬运部3具有第一传送带21、搬运长度比第一传送带21短的第二传送带22、以及搬运长度比第二传送带22短的第三传送带23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长度不同的传送带不一定是三种。只要搬运部3包括至少两种搬运长度不同的传送带即可。例如,搬运部3可以仅包括第一传送带21与第二传送带22这两种,也可以仅包括第二传送带22与第三传送带23这两种。另外,搬运部3也可以包括四种以上搬运长度不同的传送带。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能够利用于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的技术。
Claims (7)
1.一种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使板玻璃升降以及旋转来变更所述板玻璃的姿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具备:
搬运部,其将板玻璃搬入以及搬出所述姿势变更装置;
支承部,其将由所述搬运部搬入的板玻璃载置于规定位置并进行支承;以及
升降旋转部,其使所述支承部升降以及旋转,
所述搬运部具备多个传送带,
所述多个传送带包括:
第一传送带;以及
第二传送带,其搬运长度比所述第一传送带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送带在搬运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外侧,
所述第二传送带在搬运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传送带靠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传送带包括搬运长度比所述第二传送带短的第三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旋转部在俯视观察下的中央处具备升降轴,
所述第三传送带在搬运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二传送带靠内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所述升降轴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部具有驱动所述多个传送带的驱动源,
所述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搬运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
所述多个传送带的驱动侧端部设置于搬运方向的下游端部,
所述驱动源为一个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部具备:
圆柱形状的多个清洗构件,它们对所述多个传送带的搬运面进行清洗;以及
第二马达,其使所述清洗构件转动,
所述第二马达设置于所述搬运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且与所述马达相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备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多个第一支承构件以及第二支承构件,
在所述第一支承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支承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辅助构件,在所述第二支承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承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支承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辅助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57072.1U CN209973695U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57072.1U CN209973695U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73695U true CN209973695U (zh) | 2020-01-21 |
Family
ID=6926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57072.1U Active CN209973695U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73695U (zh) |
-
2019
- 2019-05-08 CN CN201920657072.1U patent/CN2099736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1225376A (ja) | マルチゲートコンベヤー | |
JP4739024B2 (ja) | 基板加工方法、基板加工装置および基板搬送機構、基板分離装置 | |
US9296080B2 (en) | Glass plate conveying device and bevel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KR20070023958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기판 절단 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을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기판 절단 방법 | |
KR20230023606A (ko) | 유리판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CN209973695U (zh) | 板玻璃的姿势变更装置 | |
JP2015044254A (ja) |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 |
KR20140100893A (ko) | 기판 가공 장치 | |
JP2009176858A (ja) | 基板受渡装置 | |
KR20080018465A (ko) | 취성 재료 기판의 반송 장치 | |
JP4914279B2 (ja) | 基板の処理装置 | |
KR20110081545A (ko) | 기판 반송 컨베이어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 |
KR100649941B1 (ko) | 취성재료 기판의 반송 시스템 | |
KR20060095754A (ko) | 디스플레이용 패널 에지면 연마장치 | |
JP2017154835A (ja) | 板ガラスの姿勢変更装置及び姿勢変更方法 | |
CN215480583U (zh) | 玻璃板的清洗装置 | |
CN216324041U (zh) | 玻璃板的清洗装置 | |
KR101289706B1 (ko) | 글라스용 면취 가공 시스템 | |
CN219791694U (zh) | 一种玻璃生产设备过渡台 | |
CN112154128A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清洗装置 | |
KR100868682B1 (ko) | 유리기판의 경사이송장치 | |
KR100943468B1 (ko) | 평판표시장치 제조용 기판 절단장치 | |
KR20070116453A (ko) | 컨베이어 이물 제거장치 | |
CN212608093U (zh) | 一种玻璃传送装置以及玻璃清洗机 | |
KR102046037B1 (ko) | 대면적 패널 세정 패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세정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