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8507U - 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38507U CN209938507U CN201920240168.8U CN201920240168U CN209938507U CN 209938507 U CN209938507 U CN 209938507U CN 201920240168 U CN201920240168 U CN 201920240168U CN 209938507 U CN209938507 U CN 209938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bumper
- bumper assembly
- mounting bracket
- mounting
-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后保险杠总成包括后保险杠;后保险杠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后保险杠组件包括后保险杠总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以提高后保险杠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身前后端均装有保险杠(bumper),保险杠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能够吸收和缓冲外界的冲击力,以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
其中,汽车后保险杠安装于车身后方。随着消费者水平日益升高,消费者对汽车后保险杠的刚度和感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若后保险杠的刚度较弱,则不能很好的将碰撞的能量传递给汽车的吸能部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为了提升后保险杠薄弱区域的表面刚度,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控制后保险杠与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当后保险杠变形较大时,车身钣金能够对后保险杠起到支撑作用。然而,后保险杠的两侧与车身钣金的距离较远,后保险杠的两侧发生变形后,内侧的车身钣金不能对后保险杠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后保险杠侧面普遍存在刚度低、感知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客户体验。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保险杠总成,以提高后保险杠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后保险杠组件,以进一步提高后保险杠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包括后保险杠;
所述后保险杠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支撑筋;
所述第一支撑筋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沿所述加强板的边缘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面设置有焊接凸台;
所述焊接凸台通过穿刺焊与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后保险杠包括相连接的上本体和下本体;
所述上本体与所述下本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侧,另一侧共同形成所述第二侧;
所述上本体的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装饰板;所述下本体远离所述上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装饰板;
所述外侧与所述内侧相对设置。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保险杠组件,包括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卡扣和限位凸起,所述后保险杠上设置有卡口和限位凹槽;
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口扣接连接,且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预安装孔和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安装架上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安装孔和/或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密封垫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架的边缘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面设置有筋条;
所述筋条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筋条沿所述翻边的延伸方向均匀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架的边缘设置有压条和/或第二支撑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加强板,作为设置于后保险杠第一侧和/或第二侧内侧的支撑结构,提高了后保险杠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结构强度、抗震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可灵活限制后保险杠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不定向变形,降低后保险杠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破裂的概率。另外,通过在后保险杠内侧设置加强板,代替增加后保险杠厚度来提高后保险杠刚度的方式,从而简化了后保险杠的结构,降低了后保险杠模具的开发成本,提高了后保险杠的感知质量。综上所述,通过在后保险杠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设置加强板,提高了后保险杠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包括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进一步提高了后保险杠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的第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的第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的安装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后保险杠;11-上本体;12-下本体;2-加强板;21-第一支撑筋;22-焊接凸台;23-第一加强筋;31-第一装饰板;32-第二装饰板;4-安装架;41-卡扣;42-限位凸起;43-预安装孔;44-安装孔;45-筋条;46-压条;47-第二支撑筋;48-第二加强筋;5-密封垫圈;6-雷达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保险杠总成,所述后保险杠总成包括后保险杠1;所述后保险杠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2。
具体而言,第一侧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2;或者,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2;或者,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侧均设置有加强板2。优选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侧均设置有加强板2。
需要说明的是,后保险杠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向车辆的方向弯曲,其弯曲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车辆的一侧为外侧,且外侧与内侧相对。
加强板2,作为设置于后保险杠1第一侧和/或第二侧内侧的支撑结构,提高了后保险杠1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结构强度、抗震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可灵活限制后保险杠1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不定向变形,降低后保险杠1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破裂的概率。
另外,通过在后保险杠1内侧设置加强板2,代替增加后保险杠厚度来提高后保险杠刚度的方式,从而简化了后保险杠1的结构,降低了后保险杠模具的开发成本,提高了后保险杠的感知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在后保险杠1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设置加强板2,提高了后保险杠1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优选地,加强板2的形状与后保险杠1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内侧表面相对应,以实现加强板2和后保险杠1的贴合,进一步提高后保险杠1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优选地,参见图4所示,所述加强板2靠近所述后保险杠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支撑筋21;所述第一支撑筋21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21沿所述加强板2的边缘间隔设置。
加强板2通过第一支撑筋21与后保险杠1接触,提高了加强板2对后保险杠1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后保险杠1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优选地,参见图4所示,所述加强板2靠近所述后保险杠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3;所述第一加强筋23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23两两交错设置。
通过第一加强筋23的设置,提高了加强板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延长了加强板2的使用寿命,加强板2对后保险杠1的支撑作用更显著,进一步提高了后保险杠1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优选地,参见图4所示,所述加强板2靠近所述后保险杠1的一面设置有焊接凸台22;所述焊接凸台22通过穿刺焊与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连接。
焊接凸台22的设置以便于将加强板2与后保险杠1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焊接,从而提高焊接效率,缩短装配时间,降低成本。
穿刺焊的方式快速、稳定、便捷,也即焊接速度快、焊接牢固度高,且无破损、不变形。
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所述后保险杠1包括相连接的上本体11和下本体12;所述上本体11与所述下本体12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侧,另一侧共同形成所述第二侧;所述上本体11的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装饰板31;所述下本体12远离所述上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装饰板32;所述外侧与所述内侧相对设置。
具体而言,上本体11的第一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装饰板31;或者,上本体11的第二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装饰板31;或者,上本体1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装饰板31。优选地,上本体1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装饰板31。从而提高保险杠总成档次,更美观。
可选地,上本体11和下本体1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下本体12和第二装饰板3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装饰板31和上本体1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加强板2设置于上本体11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
优选地,参见图1所示,下本体12上设置有雷达支架6,雷达支架6用于连接雷达设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组件,所述后保险杠组件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后保险杠总成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后保险杠总成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后保险杠组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体现在图1-图6中,因此,结合图1-图6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后保险杠组件,包括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后保险杠1侧面的刚度和感知质量。
也就是说,后保险杠总成通过安装架4与车身钣金连接,从而提高了后保险杠总成与车身钣金连接的便利性。
优选地,参见图5所示,所述安装架4上设置有卡扣41和限位凸起42,所述后保险杠1上设置有卡口和限位凹槽;所述卡扣41和所述卡口扣接连接,且所述限位凸起42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
也就是说,安装架4和后保险杠1通过扣接连接,提高了安装架4和后保险杠1连接的便利性,节省连接时间,提高连接效率。
安装架4安装于后保险杠1上步骤如下:将安装架4上的限位凸起42插设于后保险杠1的限位凹槽内,以将安装架4进行初步限位,从而便于安装架4准确的安装于后保险杠1上;将安装架4上的卡扣41扣接于后保险杠1的卡口内,实现安装架4和后保险杠1的连接,且安装架4和后保险杠1的连接后,由于安装架4上的限位凸起42插设于后保险杠1的限位凹槽内,能够防止后保险杠1靠安装架分缝线处弹起,增强安装架4和后保险杠1的安装强度。
优选地,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安装架4上开设有预安装孔43和安装孔44;所述安装孔44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孔44在所述安装架4上间隔设置。
安装架4通过安装孔44与车身钣金连接,具体而言,安装孔44通过螺钉与车身钣金连接。安装孔44有多个,且多个安装孔44在安装架4上间隔设置,令安装架4连接于车身钣金更牢固、稳定。
通过预安装孔43的设置,令安装架4的安装更方便,可有效防止安装架4上的安装孔44打螺钉时安装架发生旋转。
优选地,参见图6所示,所述预安装孔43和/或所述安装孔44上设置有密封垫圈5。
具体而言,所述预安装孔43上设置有密封垫圈5;或者,所述安装孔44上设置有密封垫圈5;或者,所述预安装孔43和所述安装孔44上均设置有密封垫圈5。优选地,所述预安装孔43和所述安装孔44上均设置有密封垫圈5。
密封垫圈5用于对安装孔44和预安装孔43进行密封,防止灰尘、雨水等杂质通过安装孔44和预安装孔43进入车身内。
优选地,参见图5所示,所述安装架4的边缘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远离所述安装架4的一面设置有筋条45;所述筋条45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筋条45沿所述翻边的延伸方向均匀设置。
通过螺钉和安装孔、预安装孔将安装架连接于车身钣金时,翻边上的筋条45能够与车身产生摩擦力作用,防止打螺钉时安装架4发生旋转,造成施工不便。
优选地,参见图5所示,所述安装架4的边缘设置有压条46和/或第二支撑筋47。
具体而言,所述安装架4的边缘设置有压条46;或者,所述安装架4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支撑筋47;或者,所述安装架4的边缘设置有压条46和第二支撑筋47。优选地,所述安装架4的边缘设置有压条46和第二支撑筋47。
通过压条46和第二支撑筋47的设置,令后保险杠总成通过安装架4连接于车身钣金时,能够保证后保险杠1和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压条46和第二支撑筋47有多个,且多个压条46和第二支撑筋47沿安装架4的边缘设置间隔设置,以保证后保险杠1和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处处均匀。
优选地,参见图5所示,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8;通过第二加强筋48的设置,提高了安装架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延长了安装架4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后保险杠总成连接于车身钣金的强度。
本实施例所述的后保险杠组件具有实施例一所述后保险杠总成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保险杠;
所述后保险杠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支撑筋;
所述第一支撑筋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沿所述加强板的边缘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面设置有焊接凸台;
所述焊接凸台通过穿刺焊与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包括相连接的上本体和下本体;
所述上本体与所述下本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侧,另一侧共同形成所述第二侧;
所述上本体的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装饰板;所述下本体远离所述上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装饰板;
所述外侧与所述内侧相对设置。
5.一种后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卡扣和限位凸起,所述后保险杠上设置有卡口和限位凹槽;
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口扣接连接,且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预安装孔和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安装架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安装孔和/或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密封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边缘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面设置有筋条;
所述筋条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筋条沿所述翻边的延伸方向均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边缘设置有压条和/或第二支撑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40168.8U CN209938507U (zh) | 2019-02-25 | 2019-02-25 | 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40168.8U CN209938507U (zh) | 2019-02-25 | 2019-02-25 | 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38507U true CN209938507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2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40168.8U Active CN209938507U (zh) | 2019-02-25 | 2019-02-25 | 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3850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06760A (zh) * | 2020-12-07 | 2021-02-26 | 东风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保险杠泡沫吸能器装配结构 |
CN113978404A (zh) * | 2021-10-13 | 2022-01-28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保险杠支架和汽车 |
-
2019
- 2019-02-25 CN CN201920240168.8U patent/CN2099385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06760A (zh) * | 2020-12-07 | 2021-02-26 | 东风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保险杠泡沫吸能器装配结构 |
CN113978404A (zh) * | 2021-10-13 | 2022-01-28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保险杠支架和汽车 |
CN113978404B (zh) * | 2021-10-13 | 2023-11-24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保险杠支架和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38507U (zh) | 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 |
CN212967928U (zh) | 电池箱体及电动汽车 | |
CN210897345U (zh) |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 |
CN210793364U (zh) |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 |
CN110048050B (zh) | 电池包 | |
CN207790867U (zh) | 风窗横梁总成结构 | |
CN217158460U (zh) | 电池托盘的边梁、电池托盘、电池包以及车辆 | |
CN213035727U (zh) | 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和车辆 | |
CN112428804B (zh) | 一种强密封性汽车边条 | |
CN211731564U (zh) | 一种支撑件和汽车前框体结构 | |
CN211364469U (zh) | 一种后保险杠中支架 | |
CN212098711U (zh) | 车门上护板结构、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 | |
CN215644819U (zh) |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动力装置 | |
CN218586223U (zh) | 上壳体结构 | |
CN219856796U (zh) | 一种散热器框架总成、机舱总成及车辆 | |
CN219467849U (zh) | 一种轻量化的轻卡前围护板结构 | |
CN214786724U (zh) | 一种汽车门锁加强板 | |
CN214754022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安装架 | |
CN217048530U (zh) | 一种汽车后端保护结构 | |
CN217554022U (zh) | 一种前壁板左加强件总成及车辆 | |
CN220947481U (zh) | 后背门和车辆 | |
CN211364351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用五金结构件 | |
CN220114696U (zh) | 立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640959U (zh) | 地板边梁与侧围门槛一体轻量化结构 | |
CN108340757A (zh) | 一种汽车车门内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