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7345U -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97345U CN210897345U CN201922457428.XU CN201922457428U CN210897345U CN 210897345 U CN210897345 U CN 210897345U CN 201922457428 U CN201922457428 U CN 201922457428U CN 210897345 U CN210897345 U CN 2108973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
- inner rib
- casing
- battery pack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包括:内衬壳体,所述内衬壳体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内加强组件,所述内加强组件连接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内壁上,在所述内加强组件上设有适于电泳液通过的导通部,所述内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内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沿所述内衬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内衬壳体的前后内侧壁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下壳体,内衬壳体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可以增加结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内衬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内加强组件,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防止由于碰撞以及焊接工艺导致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的下壳体多采用铝型材焊接工艺制作而成,铝型材焊接变形较大,且结构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的下壳体的结构强度高,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内衬壳体,所述内衬壳体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内加强组件,所述内加强组件连接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内壁上,在所述内加强组件上设有适于电泳液通过的导通部,所述内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内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沿所述内衬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内衬壳体的前后内侧壁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下壳体,内衬壳体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可以增加结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内衬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内加强组件,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防止由于碰撞以及焊接工艺导致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内衬壳体上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向内凸出于所述内衬壳体内壁面,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在所述内衬壳体的侧壁上且由所述内衬壳体的开口处竖直延伸至所述内衬壳体的内底壁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内底壁上且呈多行多列交错排布,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内底壁上错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包括由左至右的方向上依次间隔开布置的第一内筋件、第二内筋件和第三内筋件,在所述第一内筋件、所述第二内筋件和所述第三内筋件上均设有所述导通部,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内筋件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加强筋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内筋件和所述第三内筋件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加强筋远离彼此的一侧,所述第一内筋件连接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左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所述第三内筋件连接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右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二内筋件的前后两端中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孔,在第二内筋件的前后两端中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内筋件上设有多个沿其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模组安装孔,所述第二内筋件上设有多个沿其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线束安装孔,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线束安装孔位于所述模组安装孔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二内筋件在垂直于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几字形,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模组安装孔和所述线束安装孔均设在所述第二内筋件的中部凸面上,在所述第二内筋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导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内筋件和所述第三内筋件上在所述内衬壳体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且所述第一内筋件和所述第三内筋件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导通部,在所述第一内筋件和所述第三内筋件在远离彼此的一侧均与对应内侧壁搭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内加强组件还包括:第二内加强组件,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和所述第一加强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内加强组件设在所述内衬壳体内壁的前后两侧且与所述内衬壳体的前后两侧随形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加强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衬壳体前后内侧壁上的两对第四内筋件,每对所述第四内筋件中的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一内筋件和所述第二内筋件之间,每对所述第四内筋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二内筋件和所述第三内筋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筋件、所述第二内筋件、所述第三内筋件和所述第四内筋件均形成为具有空腔的冲压型件,所述导通部形成为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且适于电泳液通过的出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包,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内衬壳体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可以增加结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内衬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内加强组件,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防止由于碰撞以及焊接工艺导致变形。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衬壳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内加强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内加强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内加强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的前侧部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的后侧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下壳体100,
内衬壳体10,加强结构21,第一加强筋211,第二加强筋212,加强连接板213,第一内加强组件22,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第一定位孔2221,第二定位孔2222,模组安装孔2223,线束安装孔2224,第三定位孔2225,第三内筋件223,导通凸出部224,导通缺口部225,锯齿部226,
第二内加强组件23,第四内筋件231,出入口23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图1-图9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10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包括内衬壳体10和内加强组件。
其中内衬壳体10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与相关技术中的内衬壳体10采用铝型材焊接制作形成的方式相比,不仅增加了内衬壳体10本身的结构强度,在焊接时不容易发生变形,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将内加强组件连接在内衬壳体10的内壁上,在内加强组件上设有适于电泳液通过的导通部,这样,电泳液可以通过导通部进入内加强组件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增大了电泳面积,改善电泳效果,提高了电池包下壳体100的抗腐蚀性能。
进一步地,内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内加强组件22,第一内加强组件22沿内衬壳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内加强组件22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内衬壳体10的前后内侧壁处,通过第一内加强组件22一方面对内衬壳体10具有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电池包下壳体100在前后方向(即下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的耐挤压性能,进而保证电池包下壳体100在前后方向上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内衬壳体10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可以增加结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内衬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内加强组件,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防止由于碰撞以及焊接工艺导致变形,在内加强组件上设有的导通部可以使得电泳液流经内加强组件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可以增大电泳面积,改善电泳效果,提高了电池包下壳体100的抗腐蚀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内衬壳体10上设有加强结构21,加强结构21向内凸出于内衬壳体10内壁面。可以理解的是,内衬壳体10限定出安装腔,内衬壳体10内壁上的加强结构21朝向安装腔一侧凸出。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21包括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第一加强筋211设在内衬壳体10的侧壁上,并且第一加强筋211由内衬壳体10的开口处竖直延伸至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第一加强筋211朝向安装腔一侧凸出于内衬壳体10的内侧壁,可以加强内衬壳体10侧壁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焊接工艺以及挤压导致易发生变形。第二加强筋212设在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且呈多行多列交错排布,提升了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左右方向上第一内加强组件22和第二加强筋212在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错开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内衬壳体10内底壁的结构强度分布较为均匀。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内加强组件22和第二加强筋212在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错开设置弥补了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除了第二加强筋212之外的结构强度较弱的缺陷,即使得内衬壳体10内底壁均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还可以节省电池包下壳体100在上下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进而提高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二加强筋212包括在内衬壳体10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两个,第一内加强组件22包括由左至右的方向上依次间隔开布置的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在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上均设有导通部,可以使得电泳液流经第一内筋件221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内、第二内筋件222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内以及第三内筋件223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可以增大电泳面积,改善电泳效果,提高了电池包下壳体100的抗腐蚀性能。
在左右方向上第二内筋件222位于两个第二加强筋212之间,第二内筋件222可以加强内衬壳体10内底壁上两个第二加强筋212之间部分的结构强度。在左右方向上第一内筋件221和第三内筋件223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加强筋212远离彼此的一侧,第一内筋件221连接在内衬壳体10的左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第三内筋件223连接在内衬壳体10的右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第一内筋件221可以加强内衬壳体10的左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的结构强度,第三内筋件223可以加强内衬壳体10的右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
进一步地,在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设置如上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可以提升下壳体100在前后方向上的耐挤压性能,有效地防止下壳体100受到挤压变形,同时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二内筋件222的前后两端中的一端(如图4所示第二内筋件222的前端)设有第一定位孔2221,在第二内筋件222的前后两端中的另一端(如图4所示第二内筋件222的后端)设有第二定位孔2222,这样,一方面通过第一定位孔2221和第二定位孔2222实现对第二内筋件222两端的定位装配,另一方面,将第一定位孔2221和第二定位孔2222分别设在第二内筋件222的前后两端,可以克服第二内筋件222在装配时相对转动的问题,使得第二内筋件222在安装之前定位更加准确。
此外,在第二内筋件222上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定位孔2225,通过第三定位孔2225的预定位作用,可以提高第二内筋件222和内衬壳体10之间的焊接精度。
进一步地,第二内筋件222上设有多个沿其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模组安装孔2223,通过多个模组安装孔2223可以对电池包内的电芯模组(未示出)进行固定安装。第二内筋件222上设有多个沿其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线束安装孔2224,通过多个线束安装孔2224可以对电池包内的线束(未示出)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左右方向上线束安装孔2224位于模组安装孔2223之间。
可选地,线束安装孔2224形成为矩形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圆形的线束安装孔连接更加可靠,不易松脱,提高了连接固定的可靠性,进而提升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二内筋件222上设有多个模组安装孔2223和多个线束安装孔2224,利用率更高,集成化程度更高,另外,也实现了第二内筋件222的轻量化设计。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二内筋件222在垂直于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几字形,在左右方向上模组安装孔2223和线束安装孔2224均设在第二内筋件222的中部凸面上,这样,可以提高电池包内的电芯模组、线束分别与内衬壳体10内底壁之间的竖向间隙,进一步可以确保对电池包内电芯模组的防护,提高了电池包的抗球击性能。在第二内筋件22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通部,这样,电泳液可以通过导通部流入或者流出第二内筋件222和内衬壳体10内底壁之间的空腔,提高电泳质量,进而提升下壳体100的防腐蚀性能。
可选地,在第二内筋件22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加强连接板213,加强连接板213和第二内筋件222焊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一内筋件221和第三内筋件223上在内衬壳体10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且第一内筋件221和第三内筋件223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均设有导通部,电泳液就可以通过第一内筋件221的导通部进入第一内筋件221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内,电泳液就可以通过第三内筋件223的导通部进入第三内筋件223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增大了电泳面积,进而提升下壳体100的防腐蚀性能。
在第一内筋件221和第三内筋件223在远离彼此的一侧均与对应内侧壁搭接相连,进一步地,第一内筋件221和第三内筋件223在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锯齿部226,通过第一内筋件221上的锯齿部226在第一内筋件221与内衬壳体10内侧壁搭接后可以提供焊接位置,通过第三内筋件223上的锯齿部226在第三内筋件223与内衬壳体10内侧壁搭接后可以提供焊接位置,同时提高了焊接强度。
可选地,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分别与内衬壳体10的内壁之间焊接相连。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内筋件221上朝向内衬壳体10左侧内壁的一侧的导通部形成为导通凸出部224,既增加了第一内筋件221的结构强度,同时增设了适于电泳液流通的通道。在第一内筋件221上朝向内衬壳体10内底壁的另一侧的导通部形成为导通缺口部225,电泳液可以通过该导通缺口部225快速地进入第一内筋件221和内衬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同时还可以从间隙内流出,从而提升下壳体100的防腐蚀性能,另外可以提升结构强度。
同样地,在第三内筋件223上朝向内衬壳体10右侧内壁的一侧的导通部形成为导通凸出部224,在第三内筋件223上朝向内衬壳体10内底壁的另一侧的导通部形成为导通缺口部225,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内加强组件还包括第二内加强组件23,第二内加强组件23和第一内加强组件22相连,第二内加强组件23设在内衬壳体10内壁的前后两侧,并且第二内加强组件23与内衬壳体10的前后两侧随形布置,可以提升下壳体100前后两侧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地提升下壳体100在左右方向上的耐挤压性能。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内加强组件23包括两对第四内筋件231,两对第四内筋件231分别位于内衬壳体10前后内侧壁上,以增加下壳体100内壁的前后两侧的结构强度。如图8和图9所示,每对第四内筋件231中的一个连接在第一内筋件221和第二内筋件222之间,每对第四内筋件231中的另一个连接在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均沿下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只能承受下壳体100在前后方向上的挤压作用,无法承受左右方向上的挤压作用。通过将每对两个第四内筋件231分别连接在第一内筋件221和第二内筋件222之间、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之间,一方面,第四内筋件231的本身可以承受来自左右方向上的挤压作用,另一方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作用可以通过第四内筋件231传递至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从而减少对第四内筋件231的损耗。
进一步地,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第三内筋件223和第四内筋件231均形成为具有空腔的冲压型件,导通部与空腔相连通,并且导通部形成为适于电泳液通过的出入口232,一方便电泳液可以进入空腔内,或者从空腔内流出,改善电泳效果,提高对电池包下壳体100的抗腐蚀性能。
可选地,在下壳体100内壁上与第二加强筋21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缓冲支撑件(未示出),以对电池包内的电芯模组具有缓冲作用和支撑作用,起到对电芯模组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包,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下壳体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内衬壳体10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可以增加结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内衬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内加强组件,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防止由于碰撞以及焊接工艺导致变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衬壳体(10),所述内衬壳体(10)形成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内加强组件,所述内加强组件连接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内壁上,在所述内加强组件上设有适于电泳液通过的导通部,所述内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内加强组件(22),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22)沿所述内衬壳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22)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内衬壳体(10)的前后内侧壁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衬壳体(10)上设有加强结构(21),所述加强结构(21)向内凸出于所述内衬壳体(10)内壁面,所述加强结构(21)包括:
第一加强筋(211),所述第一加强筋(211)设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侧壁上且由所述内衬壳体(10)的开口处竖直延伸至所述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
第二加强筋(212),所述第二加强筋(212)设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且呈多行多列交错排布,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22)和所述第二加强筋(212)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内底壁上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212)包括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加强组件(22)包括由左至右的方向上依次间隔开布置的第一内筋件(221)、第二内筋件(222)和第三内筋件(223),在所述第一内筋件(221)、所述第二内筋件(222)和所述第三内筋件(223)上均设有所述导通部,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内筋件(222)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加强筋(212)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内筋件(221)和所述第三内筋件(223)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加强筋(212)远离彼此的一侧,所述第一内筋件(221)连接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左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所述第三内筋件(223)连接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右侧内壁和内底壁之间的衔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筋件(222)的前后两端中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孔(2221),在第二内筋件(222)的前后两端中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孔(2222),所述第二内筋件(222)上设有多个沿其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模组安装孔(2223),所述第二内筋件(222)上设有多个沿其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线束安装孔(2224),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线束安装孔(2224)位于所述模组安装孔(222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筋件(222)在垂直于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几字形,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模组安装孔(2223)和所述线束安装孔(2224)均设在所述第二内筋件(222)的中部凸面上,在所述第二内筋件(22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导通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筋件(221)和所述第三内筋件(223)上在所述内衬壳体(10)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且所述第一内筋件(221)和所述第三内筋件(223)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导通部,在所述第一内筋件(221)和所述第三内筋件(223)在远离彼此的一侧均与对应内侧壁搭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组件还包括:第二内加强组件(23),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和所述第一加强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内加强组件(23)设在所述内衬壳体(10)内壁的前后两侧且与所述内衬壳体(10)的前后两侧随形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加强组件(2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衬壳体(10)前后内侧壁上的两对第四内筋件(231),每对所述第四内筋件(231)中的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一内筋件(221)和所述第二内筋件(222)之间,每对所述第四内筋件(231)中的另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二内筋件(222)和所述第三内筋件(2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筋件(221)、所述第二内筋件(222)、所述第三内筋件(223)和所述第四内筋件(231)均形成为具有空腔的冲压型件,所述导通部形成为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且适于电泳液通过的出入口(232)。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7428.XU CN210897345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7428.XU CN210897345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97345U true CN210897345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9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57428.XU Active CN210897345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9734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47284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制造方法及电池 |
CN115347286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制造方法及电池 |
US12126033B2 (en) | 2021-05-14 | 2024-10-22 | Calb Co., Ltd. |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attery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57428.XU patent/CN2108973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47284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制造方法及电池 |
CN115347286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制造方法及电池 |
CN115347286B (zh) * | 2021-05-14 | 2024-02-27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制造方法及电池 |
US12126033B2 (en) | 2021-05-14 | 2024-10-22 | Calb Co., Ltd. |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attery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97345U (zh) |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 |
CN209336472U (zh) | 下壳体和电池包 | |
CN212967928U (zh) | 电池箱体及电动汽车 | |
CN217387401U (zh) |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 |
CN113119705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 | |
WO2024140004A1 (zh) |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 |
CN21164181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 | |
CN212625834U (zh) | 连接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0793364U (zh) |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 |
CN218896743U (zh) | 电池包 | |
CN215070234U (zh) | 电池托盘和电池包 | |
CN114368430B (zh) |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5816124U (zh) |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CN215911512U (zh) | 电池包的上壳体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805859U (zh) | 动力电池包的下壳体和动力电池包 | |
CN212209617U (zh) | 电池包 | |
CN210224142U (zh) | 电池包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238330U (zh) | 下壳体组件及其电池包 | |
CN219717098U (zh) | 电池壳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 |
CN218586223U (zh) | 上壳体结构 | |
CN211929601U (zh) |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和电池模组 | |
CN218769894U (zh) | 电池包的上壳体以及电池包 | |
CN218367367U (zh) |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快换总成 | |
CN220774599U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 |
CN220753636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