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3200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3200U
CN209933200U CN201690001638.XU CN201690001638U CN209933200U CN 209933200 U CN209933200 U CN 209933200U CN 201690001638 U CN201690001638 U CN 201690001638U CN 209933200 U CN209933200 U CN 209933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ember
hol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bsorbent articl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16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川邦彦
长瀬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unij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unij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unij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unij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3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3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用于设置于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30);用于设置于所述穿用者的背侧的背侧部(40);沿着所述横向设置于所述腹侧部(30)和所述背侧部(40)中的至少一者的弹性构件(35);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第一通孔(50a)和第二通孔(50b);以及在所述纵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50a)与所述第二通孔(50b)之间的其它弹性构件(35e),所述第一通孔(50a)与所述弹性构件(35a)在所述纵向上重叠,所述第二通孔(50b)与所述第一通孔(50a)在所述纵向上相邻,在所述第一通孔(50a)处,所述弹性构件(35a)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吸收诸如尿的排泄物的一次性尿布等。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包括外装体3和吸收性主体2,并且外装体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孔5。多个孔5的设置能够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2957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一次性尿布1中,以使多个孔5沿纵向排列的方式布置多个孔5。因而,在穿用者穿上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时,对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施加沿上下方向的力,孔5的周围可能撕裂,并且当穿用者穿用时,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不能适当地贴合穿用者的腰部,并且/或者穿用者可能担心排泄物会从周围被撕裂的孔5泄漏。
鉴于前述问题作出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增强一次性吸收性物品的贴合性,同时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用于设置于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用于设置于所述穿用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以及沿着所述横向设置于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在所述纵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其它弹性构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重叠,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纵向上相邻,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
从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其它弹性构件的伸长和收缩,在确保吸收性物品的贴合的情况下通孔容易对应于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打开,从而能够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示例的尿布1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示出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的图。
图4A是示出处于伸长状态的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00的一部分在形成有缝S(通孔50)之前的图。图4B是示出处于伸长状态的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00的一部分在已经形成了缝S(通孔50)时的图。图4C是示出在穿用状态下腹侧外装构件30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示出图2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00在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7是说明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通孔50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将变得清楚。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用于设置于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用于设置于所述穿用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以及沿着所述横向设置于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在所述纵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其它弹性构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重叠,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纵向上相邻,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利用设置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其它弹性构件的伸长和收缩,在确保吸收性物品的贴合的情况下通孔容易对应于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打开,从而能够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当所述弹性构件被限定为第一弹性构件时,设置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不同的第二弹性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这是因为通孔容易对应于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打开。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吸收性主体,其中,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下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于容易出汗的腹股沟部附近,从而能够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所述吸收性主体包括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并且在所述吸收体的上端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中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与在所述吸收体的上端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中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不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取决于不同的不连续弹性构件的数量,能够使贴合性适合于穿用者。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上侧区域中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大于在所述下侧区域中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在弹性构件的可伸长/收缩范围小的情况下抑制下侧区域中的弹性构件的收缩力过度增强。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均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并且在所述腹侧部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与在所述背侧部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不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同时提供对于穿用者的适当贴合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重叠的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并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横向上以预定距离彼此分离。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利用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一弹性构件使吸收性物品贴合得更好。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重叠的第四通孔,其中,在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横向上以预定距离彼此分离,并且所述第三通孔在数量上与所述第四通孔不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根据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数量使吸收性物品贴合得更好。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与所述其它弹性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形成较大的通孔,从而能够增强吸收性物品的透气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从所述其它弹性构件设置所在侧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邻的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在该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一通孔重叠的部分中连续。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设置在第一通孔的上侧和下侧的弹性构件的伸长和收缩,能够使第一通孔的周围向皮肤侧突出,从而能够为穿用者提供柔软的质地。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均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并且所述腹侧部的所述其它弹性构件和所述背侧部的所述其它弹性构件设置于在所述纵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抑制弹性构件的伸长/收缩引起的在腹侧部分和背侧部分的横向上的相同位置处的过度系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位置不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使通孔形成为相对于横向线(lateral line)不对称的形状,从而能够改变穿用者对通孔的印象。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不与所述多个弹性构件中的位于最上侧的上侧弹性构件重叠,并且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重叠且不与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邻的弹性构件重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通过因通孔而不连续的上侧弹性构件提供对于穿用者的腰部的适当贴合性。此外,在纵向上,第一通孔设置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一通孔与第一弹性构件重叠且不与和第一弹性构件相邻的弹性构件重叠。这能够抑制在穿上吸收性物品时因在上下方向上上拉吸收性物品引起的通孔的撕裂。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纵向上,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不与所述多个弹性构件中的位于最下侧的最下侧弹性构件重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确保吸收性物品的下侧的贴合性,从而抑制排泄物等从腿周泄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1的结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示出处于展开和伸长状态下的尿布1在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的图。
在以下说明中,图1的状态(穿用状态)下的尿布1具有“纵向”、与纵向交叉的“横向”以及与纵向和横向交叉的“厚度方向”。“长度方向”是指尿布1在图2的状态(展开状态)下的长度方向,“上端”是指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下端”是指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C10。在厚度方向上,“皮肤侧”是指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那侧,“非皮肤侧”是指与皮肤侧相反的那侧。图2等中的线A-A表示横向上的中心。注意,“伸长状态”表示尿布1以不具有褶皱的方式伸长的状态,或者更具体地,表示尿布1被伸长以使构成尿布1的构件(例如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的尺寸与这些构件自身的尺寸一致或接近。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在下文中称为“尿布1”)是主要用于婴儿的所谓三片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并且包括用于布置于穿用者的裆部的吸收性主体10、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腹侧部分的腹侧外装构件(腹侧部)30和背侧外装构件(背侧部)40。
在图2的展开状态下,吸收性主体10被设置为跨越腹侧外装构件30与背侧外装构件40之间的间隙,以使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分别置于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并且利用粘接剂等使吸收性主体10从皮肤侧接合并固定到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外部形状在平面图中为大致H形状。然后,将其在作为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C10的折叠位置处折叠成两部分,并且当彼此面对的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在它们的腹侧外装构件侧缘部30se和背侧外装构件侧缘部40se(即横向上的各端部)处接合/联接时,形成具有腰部开口1HB和一对腿部开口1HL的尿布1(图1)。
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中,吸收性主体10未置于纵向上的上侧的端部30e,而是置于比端部30e靠近纵向上的中心的部分30c。此外,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中,吸收性主体10置于横向上的中央部分,但未置于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端10e位于横向上的外侧的区域30s。
同样地,在背侧外装构件40中,吸收性主体10未置于纵向上的上侧的端部40e,而是置于比端部40e靠近纵向上的中心的部分40c。此外,在背侧外装构件40中,吸收性主体19置于横向上的中央部分,但未置于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端10e位于横向上的外侧的区域40s。
如图2和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10包括吸收体11、从皮肤侧覆盖吸收体11的表面片构件13、从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体11的内表面片构件15。表面片构件13是诸如无纺布等的透液性片构件。内表面片构件15是由两层构成的片构件,这两层是由聚乙烯等制成的非透液性防漏片15a和诸如无纺布等的透液性外装片15b。此外,可以使用外装片15b等形成立体褶裥(barrier cuff)和/或腿部褶裥(未示出)。
吸收体11是通过层叠液体吸收性材料的层获得的吸收性芯,并且能够吸收诸如尿等的排泄物。诸如浆粕纤维等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吸收性聚合物(SAP)等能够被用于吸收体1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平面图中的大致沙漏形状(图2)。吸收体11可以覆盖有诸如棉纸等的透液性片(未示出)。
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均为由诸如无纺布等的柔软材料制成的平面图中大致矩形的片构件。如图3所示,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皮肤侧片31和非皮肤侧片32在厚度方向上从皮肤侧依次层叠并接合,并且在背侧外装构件40中,皮肤侧片41和非皮肤侧片42在厚度方向上从皮肤侧依次层叠并接合。
如图3所示,在腹侧外装构件30的上部中,非皮肤侧片32在作为腹侧外装构件30的上端的腹侧上端30et处向下折返到皮肤侧从而形成折返部分32f,以便改善质地和耐用性。同样地,在背侧外装构件40的上部中,非皮肤侧片42在作为背侧外装构件40的上端的背侧上端40et处向下折返到皮肤侧从而形成折返部分42f。
此外,腹侧外装构件30包括片构件34,该片构件34布置成从皮肤侧覆盖折返部分32f的下端部和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上端部。同样的,背侧外装构件40包括片44,该片44布置成从皮肤侧、从吸收性主体10的折返部分42f的下侧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背侧上端部。片构件34、44均为由与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不同的无纺布等制成的矩形片构件。片构件34、44的设置能够防止穿用者的皮肤与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上的腹侧上端边缘和背侧上端边缘直接接触,从而能够使在尿布被穿用时穿用者的腰部附近的质地良好。此外,片构件34、44能够增加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的纵向上的上端部的强度。
此外,在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中,在纵向和横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纵向上具有预定长度且从皮肤侧到非皮肤侧贯通外装构件30、40的通孔50。将在之后详细说明通孔50。
在腹侧外装构件30的皮肤侧片31与非皮肤侧片32之间布置有诸如沿着横向的弹性线(elastic string)等的多个弹性构件35、35…。利用粘接剂使弹性构件35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接合并固定到皮肤侧片31和非皮肤侧片32。多个弹性构件35、35…被设置为在纵向上间隔排列。
同样地,在背侧外装构件40的皮肤侧片41与非皮肤侧片42之间布置有诸如沿着横向的弹性线等的多个弹性构件45、45…。利用粘接剂使弹性构件45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接合并固定到皮肤侧片41和非皮肤侧片42。多个弹性构件45、45…被设置为在纵向上间隔排列。
弹性构件35、45为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赋予横向上的伸缩性,从而在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上形成褶皱。
注意,弹性构件35、45的靠近横向上的中央部的位于与吸收体11重叠的区域的部分是不连续的,从而不为该区域赋予伸长/收缩力。于是,抑制了吸收体11在横向上的收缩,使得吸收体11容易维持大致平坦,并且这使得能够抑制排泄物的泄漏等。侧弹性构件35s、45s设置于吸收体11的横向上的外侧的区域。
弹性构件35包括:上侧弹性构件35t,其位于最上侧;连续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35m,其被设置在上侧弹性构件35t的下侧并且从位于横向上的一侧的腹侧外装构件侧缘部30se连续到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的腹侧外装构件侧缘部30se;侧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35s;以及最下侧弹性构件35u,其位于最下侧并且被设置在连续弹性构件35m和侧弹性构件35s的下侧且距连续弹性构件35m和侧弹性构件35s最远。
同样地,弹性构件45包括:上侧弹性构件45t,其位于最上侧;连续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45m,其被设置在上侧弹性构件45t的下侧并且从位于横向上的一侧的背侧外装构件侧缘部40se连续到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的背侧外装构件侧缘部40se;侧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45f;以及最下侧弹性构件45u,其位于最下侧并且被设置在连续弹性构件45m和侧弹性构件45s的下侧且距连续弹性构件45m和侧弹性构件45s最远。
<<<通孔50>>>
首先,将说明通孔50的形成。在制造尿布1时,在制造腹侧外装构件30的过程中形成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的通孔50。腹侧外装构件30以如下方式形成:将通过从皮肤侧依次布置带状皮肤侧片310、弹性构件350和带状非皮肤侧片(未示出)获得的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00分离为各个腹侧外装构件30。
图4A是示出处于伸长状态下的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00的一部分在形成有缝S(通孔50)之前的图。图4B是示出处于伸长状态下的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00的一部分在已经形成了缝S(通孔50)时的图。图4C是示出腹侧外装构件30的一部分在尿布被穿用时的图。图4A、图4B和图4C是在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图。
图4A示出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00在形成有缝S之前、处于被伸长以使带状皮肤侧片310和带状非皮肤侧片不具有褶皱的状态。
随后,如图4B所示,在处于伸长状态下的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00中,线状缝S形成为沿着纵向横断弹性构件350的一部分。通过使用预定刀具裁切带状皮肤侧片310、弹性构件350和带状非皮肤侧片形成缝S。图4B示出当它们被裁切以形成缝S时的时刻。于是,利用弹性构件350产生如图4C中的通孔。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缝S为线状缝并且不容易产生碎屑,这与切去具有预定面积的形状的情况是不同的。
图4C示出当穿用者穿用尿布1时腹侧外装构件30的一部分。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的通孔50在尿布被穿用时以使其轮廓朝向横向上的两侧打开的方式被形成为大致菱形形状。这是因为,如图4C所示,弹性构件35收缩从而在横向上拉动通孔50的周围。于是,通孔50在尿布被穿用时被大幅度地打开,从而能够增强尿布1的透气性。通过更大幅度地打开各单个通孔50,能够以较小数量的通孔50确保尿布1的透气性。此外,即使处于穿上尿布之前的状态,也能够通过处于收缩状态的弹性构件35在横向上打开通孔50,并且这使帮助诸如婴儿等的穿用者穿上尿布1的看护人等能够目视观察到通孔50并且认识到透气性的改善。此外,已收缩的弹性构件35拉动通孔50周围的无纺布,从而形成沿着通孔50的轮廓的褶皱。这些褶皱能够软化尿布1的质地。特别地,在利用预定缺口形成了通孔的情况下,通孔在其周围大致平坦的情况下被打开。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线状缝S形成了通孔50,所以通过打开的孔拉动的无纺布升起从而在通孔50的周围形成褶皱。这使得能够改善尿布1的质地。
背侧外装构件40的通孔50与腹侧外装构件30的通孔50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了独立地形成背侧外装构件40的通孔50与腹侧外装构件30的通孔50的情况作出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在一体地形成腹侧外装构件30、背侧外装构件40和通孔50之后使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分离。注意可以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上载置了吸收性主体10和片构件34之后形成缝S,或者可以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中形成缝S之后载置吸收性主体10和片构件34。同样地,可以在背侧外装构件40上载置了吸收性主体10和片构件44之后形成缝S,或者可以在背侧外装构件40中形成缝S之后载置吸收性主体10和片构件44。
随后,将说明通孔50的构造。如图2所示,腹侧外装构件30的通孔50设置于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的未设置折返部分32f、片构件34和吸收性主体10的区域。具体地,通孔50设置于在纵向上比端部30e靠下侧且比片构件34的下端靠下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吸收性主体10在横向上的外侧。此外,通孔50以相对于横向上的中心A-A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于腹侧外装构件30的横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
此外,通孔50被设置于位于腹侧外装构件30的纵向最上侧的上侧弹性构件35t的下侧,并且被设置于位于腹侧弹性构件30的最下侧的最下侧弹性构件35u的上侧。连续弹性构件35m和侧弹性构件35s因通孔50而部分不连续。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当形成通孔50时,连续弹性构件350与连续皮肤侧片和连续皮肤侧片320被一起裁切。上侧弹性构件35t和最下侧弹性构件35u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
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在吸收体11的上端11ta上侧的区域中与在吸收体11的上端11ta下侧的区域中不同。即,由于通孔50的形成,使上端11ta下侧的区域中的弹性构件35不连续。在横向上的一侧,例如,在图2中的左侧,在上端11ta上侧的区域使一个单根弹性构件35不连续,而在上端11ta下侧的区域中通过通孔50使三个弹性构件35不连续。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交错的方式布置通孔50。图5是示出图2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5示出了:通孔(第一通孔)50a;通孔(第二通孔)50b,其位于通孔50a的左斜上方并且在纵向上与通孔50a相邻;通孔50c,其位于通孔50a的上侧并且在横向上与通孔50a重叠;通孔50d(第三通孔),其位于通孔50a的横向上的左侧并且与通孔50a在纵向上重叠;通孔50e(第三通孔),其位于通孔50a的横向上的右侧并且与通孔50a、50d在纵向上重叠;以及通孔(第四通孔)50f,其位于通孔50a的右斜上方并且在纵向上与通孔50a相邻。此外,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35a与通孔50a、通孔50d和通孔50e在纵向上重叠,同样地,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35b在纵向上与通孔50b和通孔50f重叠,弹性构件35c在纵向上与通孔50c重叠。在纵向上,弹性构件35d被设置在通孔50a的下侧,弹性构件(其它弹性构件)35e被设置于通孔50a与通孔50b之间,弹性构件f被设置于通孔50b与通孔c之间。弹性构件35d、35e、35f在纵向上不与任何通孔50重叠。注意,弹性构件35c与连续弹性构件35m对应,弹性构件35a、35b、35e、35f与侧弹性构件35s对应,弹性构件35d与最下侧弹性构件35u对应。
如图5所示,这样的通孔50具有大致菱形形状,通孔50的内侧贯通至非皮肤侧。此时,大致菱形形状的横向上的顶点和弹性构件35的切断端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于是,被裁切了的弹性构件35未设置于通孔50的内部,并且被裁切了的弹性构件35在通孔50处在横向上不连续。这是因为,当形成通孔50时,设置在形成通孔50的位置处的弹性构件35被一起裁切。因而,例如,弹性构件35a从通孔50a的横向上的外侧连续到通孔50d的横向上的外侧,并且未设置于通孔50a和通孔50d的内侧。同样地,弹性构件35b未设置在通孔50b中,并且弹性构件35c也未设置在通孔50c中。
此外,在由沿着横向的边g和沿着纵向的边h围绕的外接通孔50的矩形区域(由图5中的从右上朝向左下的斜线表示的部分)中未设置粘接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涂布于弹性构件35的粘接剂使皮肤侧片31和非皮肤侧片32接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通孔50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通孔50a和通孔50c沿着纵向在横向上彼此重叠。于是,L1大于L2(L1>L2),其中,L1是通孔50a的下端与通孔50c的下端之间的纵向上的距离,L2是通孔50的纵向上的长度。
L3小于L2(L3<L2),其中,L3是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与在纵向上和该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相邻且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之间的纵向上的长度,L2是通孔50的长度。例如,弹性构件35a与弹性构件35e之间的距离L3小于通孔50的纵向上的长度L2。
此外,能够任意改变沿着横向与弹性构件35重叠的通孔50的数量。例如,如图5所示,沿着横向与弹性构件35a重叠的通孔50是三个通孔50a、50d、50e,而沿着横向与弹性构件35b重叠的通孔是两个通孔50b、50f。
已说明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的通孔50的构造,背侧外装构件40中的通孔50的构造与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的大致相同。与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的通孔50同样,在背侧外装构件40中的通孔50以相对于横向上的中心A-A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于横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有效性>>>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通孔50中,能够利用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50改善透气性,并且利用弹性构件35被裁切来调节弹性构件35的张力。
例如,将对在图5中与弹性构件35在纵向上重叠的通孔50a和通孔50d的情况进行说明。弹性构件35a和弹性构件35e是相同材料的弹性构件,并且在缝S(通孔50a和通孔50d)形成之前,弹性构件35a和弹性构件35e在同样的伸长状态下被接合并固定到皮肤侧片31和非皮肤侧片32。利用缝S(通孔50a和通孔50d)切断弹性构件35a,不利用任何缝S切断弹性构件35e。于是,张力Ta1小于张力Te(Ta1<Te),其中,Te是在纵向上与弹性构件35a相邻的弹性构件35e的在横向上的张力的大小,Ta1是从通孔50d的左侧(中央侧)到弹性构件35a与吸收体1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设置的弹性构件35a在横向上的张力的大小。同样地,张力Ta2小于张力Te(Ta2<Te)且张力Ta2也小于张力Ta1(Ta2<Ta1),其中Ta2是位于通孔50d与通孔50a之间的弹性构件35a的在横向上的张力的大小。
此外,因通孔50a、50d等使弹性构件35a不连续,因而当被施加有纵向和横向上的力时,与弹性构件连续的情况相比,弹性构件35a可以更自由地伸缩。即,与弹性构件连续的情况相比,位于通孔50d左侧的弹性构件35a和位于通孔50a与通孔50d之间的弹性构件35a能够根据移动更自由地伸缩,使得尿布1不仅更容易跟随横向上的移动也更容易跟随纵向上的移动。这能够改善尿布1的腹部和臀部的贴合性。
因此,设置了利用一个或多个缝S(一个或多个通孔50)切断的弹性构件35和不利用一个或多个缝S(一个或多个通孔50)切断的弹性构件35,从而能够调节弹性构件35的张力,以在确保系紧于腰部的同时抑制过度系紧于腰部,使得能够增强尿布1的贴合性。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孔50a与弹性构件35a在纵向上重叠,并且通孔50b与通孔50a在纵向上相邻。于是,在横向上弹性构件35a在通孔50a处不连续,在纵向上弹性构件35e设置于通孔50a与通孔50b之间。于是,利用弹性构件35e施加的系紧力,外装构件30的在纵向上处于通孔50a与通孔50b之间的部分能够与穿用者的皮肤牢靠地接触。
此外,在横向上,由于弹性构件35b在通孔50b处不连续,所以与通孔50a同样,能够根据弹性构件35b的收缩更大幅度地打开通孔50b,从而能够增强尿布1的透气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和通孔50a、50b的情况一样,与通孔50c、50d、50e、50f等对应的通孔50也被构造为在横向上弹性构件35分别在通孔50处不连续,从而更大幅度地打开孔,以增强透气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纵向上,通孔50a和通孔50b被设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下侧的部分30c中。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如图1所示的穿用尿布1的状态下,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上端位于背侧上端的上侧,并且通孔50a、50b被设置于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上端的下侧。于是,通孔50a、50b被设置于靠近穿用者的腹股沟部的区域,从而能够增强容易出汗的腹股沟部处的透气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a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与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a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之间,因通孔50a而在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不同。此外,优选的是,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a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中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大于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a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中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如图2所示,在尿布1的腹侧外装构件30中,在吸收体11的上端11ta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中在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较大。于是,能够根据穿用者的移动来调节弹性构件35的伸缩性。特别地,由于因腿部的移动(例如,当穿用者走路等时)造成尿布1的下侧比上侧移动得多,所以可伸缩构件35需要在尿布1的下侧比上侧能够更自由地伸缩。因而,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a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中设置更多的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使得尿布1容易跟随穿用者的移动,从而能够增强尿布1的贴合性。
注意,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与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之间,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并非必须不同。如同在图2中示出的背侧外装构件40中,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b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与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b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之间,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可以相同。此外,可以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中设置更多通孔50。
此外,如图6所示,在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与位于吸收体11的上端11t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之间,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可以相同。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00在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与背侧外装构件40之间可以以相同的方式配置通孔50,另外,通孔50可以仅布置于容易出汗的位于下侧的部分和/或可以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布置通孔50。于是,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和配置可以考虑透气性的改善、穿用者的移动等而能够适当地改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中均设置有弹性构件35,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与背侧外装构件40之间,因通孔50而在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不同。于是,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在背侧外装构件40中的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大于在腹侧外装构件30中的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的数量。因而,与弹性构件35连续的情况相比,在腹侧与背侧之间,根据移动可以更自由地伸缩的弹性构件35不同,使得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更容易分别跟随腹侧部和背侧部的不同移动,因而能够增强尿布1的贴合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了与弹性构件35a在纵向上重叠的通孔50d,并且在通孔50d处弹性构件35a在横向上不连续,通孔50a与通孔50d在横向上以预定距离分离。即,通孔50a和通孔50d被设置于在横向上并列的位置处,并且通孔50a和通孔50d两者均使弹性构件35a不连续。于是,通过弹性构件35a施加的系紧力是可调节的,并且与弹性构件连续的情况相比,弹性构件35a也可以更自由地伸缩。
如图5所示,位于通孔50d的左侧的弹性构件35a处于比位于通孔50a与通孔50d之间的弹性构件35a连续得更长的状态,因而,位于通孔50d左侧的弹性构件35a的张力Ta1大于位于通孔50a与通孔50d之间的弹性构件35a的张力Ta2(Ta1>Ta2)。于是,与吸收性主体10在纵向上重叠的、位于通孔50d的左侧的弹性构件35a能够以更强的张力系紧吸收性主体10。这使得能够抑制因吸收性主体10与穿用者的皮肤之间的分离引起的排泄物等的泄漏。此外,在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外侧的区域中,如果处在张力Ta1之下,则存在在穿用者的皮肤上过度系紧的可能性,因而减小了位于通孔50a与通孔50d之间的弹性构件35a的张力Ta2,从而以适当的强度在穿用者的皮肤上系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了与弹性构件35b在纵向上重叠的通孔50f,在通孔50f处弹性构件35b在横向上不连续,通孔50b与通孔50f在横向上以预定距离分离,并且设置了与通孔50f在数量上不同的通孔50d、50e。即,在腹侧外装构件30的横向上的一侧(图5),三个通孔50a、50d和50e使位于下侧的弹性构件35a不连续,而两个通孔50b和50f使位于上侧的弹性构件35b不连续。于是,使弹性构件35不连续的通孔50的数量在上侧与下侧不同,因而,与使弹性构件35不连续的通孔50的数量在纵向上的上侧和下侧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在调节系紧力时的灵活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构件35a与弹性构件35e之间的纵向上的距离L3小于通孔50a的长度L2(L3<L2)。于是,能够形成具有较大尺寸的通孔50a,使得能够增强尿布1的透气性。优选的是,通孔50a的长度L2小于弹性构件35e与弹性构件35d之间的纵向上的距离(L3×2)。这是因为,如果通孔50a的长度L2大于弹性构件35a与弹性构件35e之间的距离,则分别从上侧和下侧与弹性构件35a相邻的弹性构件35e和弹性构件35d可能被通孔50a切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弹性构件35a,从弹性构件35e设置所在侧的相反侧与弹性构件35a相邻的弹性构件35d在弹性构件35d与通孔50a在横向上重叠的部分中连续。也就是,在图5中,弹性构件35e、35d在弹性构件35e、35d与通孔50a在横向上重叠的部分X中连续。于是,能够保持较大数量的绕着通孔50a的、沿着通孔50a的轮廓倾斜地形成的褶皱。例如,如果在通孔50a的上侧设置通孔50且不在通孔50a的上侧设置连续的弹性构件35e,则通过设置于上侧的通孔50形成的褶皱与通过通孔50a形成的褶皱彼此干涉,使得在各倾斜方向上的褶皱可能受到抑制。因而,弹性构件35e、35d分别设置于部分X的上侧和下侧以通过多个通孔50抑制由于褶皱的干涉造成的褶皱减少,从而能够维持较大数量的倾斜褶皱,使得能够提供柔软的质地。此外,腹侧外装构件30不仅能够支撑沿着横向上的力的移动,还能够支撑沿着在沿着倾斜褶皱的倾斜方向上的力的移动。
此外,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设置有弹性构件35a、弹性构件45a(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弹性构件35b、弹性构件45b(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以及包括均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e和弹性构件45e(其它弹性构件,未示出)的弹性构件35、45,其中腹侧外装构件30的弹性构件35e和背侧外装构件40的弹性构件45e设置于纵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这能够抑制均连续的弹性构件35e和弹性构件45e在横向上的相同位置处过度地系穿用者的皮肤。
此外,在纵向上,弹性构件35a的中心位置和通孔50a的中心位置可以彼此不同。图7是说明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通孔的图。如图7所示,从通孔50a的上侧顶点到弹性构件35a的中心位置的距离Lu小于从通孔50a的下侧顶点到弹性构件35a的中心位置的距离Ld。即,通孔50a的纵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弹性构件35a的中心位置的下侧,并且通孔50a具有在纵向上不对称的形状。这是通过在形成缝S时在弹性构件35的下侧裁切较长而形成的。于是,通过绕着通孔50a设置的无纺布的升起构成的褶皱更多地在通孔50a的下侧周围形成。图7示出处于伸长状态的腹侧外装构件30的一部分,并且当从该状态进行较少伸长的状态、例如在尿布1被穿用之前时,在通孔50a的下侧周围形成的褶皱的顶部(褶皱在厚度方向上的端部)在横向上向内落入通孔50a。结果,即使当通孔50a大幅度地打开时,也会使通孔50a的下侧在外观上看起来较小。这能够减轻穿用者和/或看护者等对排泄物等可能从通孔泄漏的担心,同时增强透气性。注意,通孔50在纵向上的中心位置和弹性构件35a的中心位置可以适当地改变,并且通孔50a在纵向上的中心位置并非必须布置于弹性构件35a的中心位置的下侧。通孔50a在纵向上的中心位置可以布置于弹性构件35a的中心位置的上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包括弹性构件35a、弹性构件35b和弹性构件35e的弹性构件35,通孔50不与弹性构件35中的位于纵向最上侧的上侧弹性构件35t重叠。于是,位于最上侧的弹性构件35t不被裁切,使得能够在腰部开口1HB中维持连续的弹性构件。因而,即使当形成通孔50以增强透气性时,也能够确保在尿布被穿用时通过绕着穿用者的腰部的弹性构件35t施加的系紧力。这能够减少由于腰部开口1HB的系紧不足造成的排泄物等的泄漏。
此外,在纵向上,通孔50a与弹性构件35a重叠且不与和弹性构件35a相邻的弹性构件35e重叠。于是,即使在尿布1被施加有上下方向上的力时(例如,当穿用者穿上尿布1时),由于设置有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弹性构件35d、35e,所以抑制了通孔50a的周围被从外部施加的力从弹性构件35d向下撕裂或从弹性构件35e向上撕裂。另外,能够确保系紧在穿用者的腹部和臀部上,并且减少尿布1的滑下、尿布1穿用位置的移位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通孔50不与位于弹性构件35中的最下侧的最下侧弹性构件35u重叠。于是,最下侧弹性构件35u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这使得能够确保腿部开口1HL的贴合性,从而能够减少排泄物等从腿部开口1HL泄漏。
===其它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实施方式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以任何方式被解释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型并且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等同方案。例如,可以是以下示出的变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中均形成了通孔50,但是不限于此。通孔50可以形成于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中的任一者。然而,通过在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两者中形成通孔50能够更加增强尿布1的透气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片构件34、44分别设置于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的皮肤侧,但是不限于此。片构件34、44可以设置于腹侧外装构件30或者背侧外装构件40,并且腹侧外装构件30和背侧外装构件40可以均不设置片构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通孔50均被构造为与单根弹性构件35在横向上不连续,但是不限于此。所有的通孔50均非必须使弹性构件35不连续,而是可以包括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弹性构件35在通孔50中连续,并且/或者该构造包括形成在未设置弹性构件35的区域中的通孔5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纵向上,在通孔50a与通孔50b之间设置了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一个单根弹性构件35e,但是不限于此。可以设置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两个或更多个弹性构件50e。同样地,在纵向上,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弹性构件35均设置于通孔50与设置在该通孔50的上侧的通孔50之间,以及设置于通孔50与设置在该通孔50的下侧的通孔50之间,但是不限于此。不因通孔50而不连续的这样的弹性构件35并非必须设置于通孔50与上侧的通孔50、下侧的通孔50之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沿着纵向的线状缝以使通孔50开孔,但是不限于此。可以通过切去具有预定面积的范围形成通孔,或者可以通过形成弯曲的缝等形成通孔。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以婴儿为穿用者,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以成人为穿用者。此外,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示例,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所谓的三片式一次性尿布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两片式一次性尿布或者展开式一次性尿布,其中:两片式一次性尿布包括第一片和第二片,第一片是具有腹侧部、裆部和背侧部的外装片,第二片是待固定于外装片的皮肤侧的吸收性主体。
附图标记说明
1、100 尿布(吸收性物品),1HB 腰部开口,1HL 腿部开口,
10 吸收性主体,10e 横向端,
11 吸收体,11ta、11tb 上端,
13 表面片构件,15 内表面片构件,
30 腹侧外装构件(腹侧部),
30c 部分,30e 端部,30s 区域,
30et 腹侧上端,30se 腹侧外装构件侧缘部,
31 皮肤侧片,32 非皮肤侧片,32f 折返部分,
34 片构件,
35 弹性构件,
35a 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35b 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
35c 弹性构件,35d 弹性构件,35e 弹性构件(其它弹性构件),
35t 上侧弹性构件,35m 连续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
35s 侧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35u 最下侧弹性构件,
40 背侧外装构件(背侧部),
40c 部分,40e 端部,40s 区域,
40et 背侧上端,40se 背侧外装构件侧缘部,
41 皮肤侧片,42 非皮肤侧片,42f 折返部分,
44 片构件,
45 弹性构件,
45t 上侧弹性构件,45m 连续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
45f 侧弹性构件(下侧弹性构件),45u 最下侧弹性构件,
50 通孔,
50a 通孔(第一通孔),50b 通孔(第二通孔),
50c 通孔,50d 通孔(第三通孔),
50e 通孔(第三通孔),50f 通孔(第四通孔),
300 带状腹侧外装构件,310 带状皮肤侧片,
350 弹性构件,
C10 中央部,
S 缝

Claims (14)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用于设置于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
用于设置于所述穿用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以及
沿着所述横向设置于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弹性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
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
在所述纵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其它弹性构件,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重叠,
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纵向上相邻,
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弹性构件被限定为第一弹性构件时,
设置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不同的第二弹性构件,并且
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吸收性主体,其中,
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
所述吸收性主体包括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并且
在所述吸收体的上端的上侧的上侧区域中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与在所述吸收体的上端的下侧的下侧区域中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区域中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大于在所述下侧区域中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均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并且
在所述腹侧部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与在所述背侧部的因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而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中的至少一者中,
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重叠的第三通孔,
在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并且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横向上以预定距离彼此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纵向上重叠的第四通孔,其中,
在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不连续,
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横向上以预定距离彼此分离,并且
所述第三通孔在数量上与所述第四通孔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与所述其它弹性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从所述其它弹性构件设置所在侧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邻的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在该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一通孔重叠的部分中连续。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均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并且
所述腹侧部的所述其它弹性构件和所述背侧部的所述其它弹性构件设置于在所述纵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位置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其它弹性构件的多个弹性构件,
在所述纵向上,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不与所述多个弹性构件中的位于最上侧的上侧弹性构件重叠,并且
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重叠且不与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邻的弹性构件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上,从皮肤侧贯通到非皮肤侧的通孔不与所述多个弹性构件中的位于最下侧的最下侧弹性构件重叠。
CN201690001638.XU 2016-04-05 2016-04-05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099332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1065 WO2017175287A1 (ja) 2016-04-05 2016-04-05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3200U true CN209933200U (zh) 2020-01-14

Family

ID=6000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1638.XU Active CN209933200U (zh) 2016-04-05 2016-04-05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09843B2 (zh)
CN (1) CN209933200U (zh)
WO (1) WO2017175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7221B1 (ja) * 2017-10-12 2018-06-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6671B2 (ja) * 2000-08-04 2010-09-15 株式会社瑞光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JP4184591B2 (ja) * 2000-12-11 2008-11-1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紙おむつ
JP6298274B2 (ja) * 2013-11-11 2018-03-20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JP6292851B2 (ja) * 2013-12-04 2018-03-14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75287A1 (ja) 2019-02-14
JP6709843B2 (ja) 2020-06-17
WO2017175287A1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3018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EP3199134B1 (en) Disposable diaper
JP6374620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225643B (zh) 吸收性物品
JP5266408B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TWI597056B (zh) A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slit near one of the waist rubbers
JP2018068464A (ja)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166677U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JP5721987B2 (ja) 吸収性物品
KR102201343B1 (ko) 착용 물품
JP6660961B2 (ja) 着用物品
CN209933200U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4050749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70984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7121387A (ja) 吸収性物品
CN209751399U (zh) 吸收性物品
JP5192905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TW201635992A (zh) 用後即棄式紙尿褲
JP6026053B1 (ja) 吸収性物品
CN214434825U (zh) 吸收性物品
JP6337223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7175292A1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6104722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4045981A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