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4972U -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4972U
CN209904972U CN201920823500.3U CN201920823500U CN209904972U CN 209904972 U CN209904972 U CN 209904972U CN 201920823500 U CN201920823500 U CN 201920823500U CN 209904972 U CN209904972 U CN 209904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rake lever
bicycle
oil pressur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35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嘉文
廖翊均
林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ktro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ktro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ktro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ektro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4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4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及一组装元件;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油压腔室、一储油腔室及一注油通道;储油腔室位于油压腔室及注油通道之间;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枢转轴枢设于油压缸体;组装元件设置于油压缸体,并用来装设于车手握把;其中,油压腔室、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位于刹车拉杆的枢转轴及组装元件之间,且油压腔室相较于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邻近刹车拉杆的枢转轴。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整体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高度及宽度,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特别是一种具有油压缸体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上运动风气的盛行,目前大众大多通过骑乘自行车来达到运动及休闲的目的,因此造就了自行车的市场蓬勃发展。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适用于登山或竞速的高阶自型车,或是供一般大众休闲娱乐的低阶自行车,厂商除了着重于提升自行车的性能与配备之外,亦对于自行车的外观进行优化。
以目前市面上生产的自行车高阶自行车来说,高阶自行车大多同时采用油压式的刹车系统及电子变速系统,故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内通常设有油压缸体、电池及电路板等元件。一般而言,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油压缸体内的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的排列方式通常为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但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的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分别会让整体油压缸体的宽度或高度增加,而使刹车把手的宽度及高度亦随的增加,因此降低了自行车的美观性。
另一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壳体通常为二半壳,且二半壳上皆设有同时容纳电池的槽体。然而,在将电池组装于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壳体的过程中,需将二半壳的槽体进行对位来让二半壳的槽体同时容纳电池,故造成组装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时间增加,进而降低了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组装效率。因此,关于如何缩小油压缸体的宽度或高度以及增加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组装效率,乃为此产业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借此解决先前技术中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的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会增加刹车把手的宽度及高度,以及容纳电池的二半壳的槽体会降低刹车把手组装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之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及一组装元件。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油压腔室、一储油腔室及一注油通道。储油腔室位于油压腔室及注油通道之间。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枢转轴枢设于油压缸体。组装元件设置于油压缸体,并用来装设于车手握把。其中,油压腔室、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位于刹车拉杆的枢转轴及组装元件之间,且油压腔室相较于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邻近刹车拉杆的枢转轴。
定义贯穿该注油通道的一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与该储油腔室保持一距离。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活塞组件,且该刹车拉杆更具有一驱动轴,该活塞组件包含一连杆及一活塞,该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该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油压腔室内,该油压缸体更具有一出油孔,该出油孔位于该油压腔室,且该出油孔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之间。
该活塞组件更包含一弹性复位件,且该油压缸体具有一通口及一阀栓,该通口连通该油压腔室,该阀栓装设于该通口,该弹性复位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阀栓,该活动端抵靠该活塞,该弹性复位件用来施予该活塞朝远离该出油孔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连杆穿设该弹性复位件及该阀栓。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信号传输模块,该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壳体具有面对该容置空间的一内壁面,该电池与该电路板皆位于该内壁面及该油压缸体之间,且该电池与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储油腔室的相邻二侧。
该刹车拉杆远离该枢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端缘,该电池相较于该储油腔室邻近于该刹车拉杆的该端缘。
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电池。
该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该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该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半壳与该第二半壳共同形成该容置空间及该内壁面,该第一组装边缘与该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该第一容置槽体朝该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该贴合面,且该电池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体。
该第一半壳更具有一第二容置槽体,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及一信号传输模块。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第二组装边缘,且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第一组装边缘与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第一容置槽体朝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贴合面。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刹车拉杆枢设于油压缸体。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电池设置于第一容置槽体。
该信号传输模块更包含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第一半壳更具有一第二容置槽体,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体。
该第二半壳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容置槽体具有一容置槽,该开口对应该容置槽,且该电池位于该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一活塞组件及一组装元件。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油压缸体具有一油压腔室及一出油孔,出油孔位于油压腔室。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及一驱动轴,枢转轴枢设于油压缸体。活塞组件包含一连杆及一活塞。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刹车拉杆的驱动轴及活塞,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油压腔室内,且出油孔位于刹车拉杆的驱动轴及活塞之间。组装元件设置于油压缸体,用来装设于一车手握把。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油槽盖,该油槽盖装设于该油压缸体,且该油槽盖与该油压缸体共同形成一储油腔室,该储油腔室位于该油压腔室的上方,且该储油腔室连通该油压腔室,该油槽盖具有连通该储油腔室的一注油孔。
该储油腔室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储油部及一第二储油部,该第一储油部相较于该第二储油部远离该组装元件。
该第一储油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储油部的深度。
该第二储油部的深度小于该油压腔室的内径。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第一定位件,该油槽盖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定位于该油压缸体。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第二定位件,该油槽盖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及该第二定位件定位于该油压缸体,且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二定位件位于该油压缸体的相对二侧。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信号传输模块,该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壳体具有面对该容置空间的一内壁面,该电池与该电路板皆位于该内壁面及该油压缸体之间,且该电池与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油压腔室的相邻二侧。
该刹车拉杆远离该枢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端缘,该电池相较于该油压腔室邻近于该刹车拉杆的该端缘。
该活塞组件更包含一弹性复位件,且该油压缸体具有一通口及一阀栓,该通口连通该油压腔室,该阀栓装设于该通口,该弹性复位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阀栓,该活动端抵靠该活塞,该弹性复位件用来施予该活塞朝远离该出油孔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连杆穿设该弹性复位件及该阀栓。
该驱动轴位于该枢转轴的上方。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由于油压腔室、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为依序从油压缸体邻近枢转轴的一侧排列至油压缸体邻近组装元件的一侧而成前后排列,故油压缸体的高度及宽度相较于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为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的油压缸体更为缩减,故缩短了整体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高度及宽度,因此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此外,由于第一半壳的第一容置槽体凸出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贴合面而具有足够的长度,故在电池置入于第一容置槽体之后,第一容置槽体即可单独提供承载电池的作用,因此可不用于第二半壳再设置另一容置槽体来与第一容置槽体共同承载电池。如此一来,可免除在组装过程中额外花费让二半壳的容置槽体对位的时间,故提升了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行车的刹车把手装设于车手握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2车手握把
10、10a壳体
11第一半壳
111第一组装边缘
112第一容置槽体
113第二容置槽体
1121、1131容置槽
12第二半壳
121第二组装边缘
122开口
13、11a容置空间
14、12a内壁面
20衬套
30、40a刹车拉杆
31、41a枢转轴
32、42a端缘
33、43a驱动轴
40、30a油压缸体
41、31a油压腔室
42、110a储油腔室
45、33a通口
46、34a阀栓
111a第一储油部
112a第二储油部
43注油通道
44、32a出油孔
50、60a组装元件
60、50a活塞组件
61、51a连杆
62、52a活塞
63、53a弹性复位件
631、531a固定端
632、532a活动端
70、100a信号传输模块
71、101a电池
72、102a电路板
73、103a天线
80信号控制模块
81拨杆
82信号控制器
70a油槽盖
71a注油孔
80a第一定位件
90a第二定位件
P轴线
S贴合面
D1、D2深度
R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行车的刹车把手装设于车手握把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例如为自行车右侧的刹车把手。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包含一壳体10、一衬套20、一刹车拉杆30、一油压缸体40、一组装元件50、一活塞组件60、一信号传输模块70及一信号控制模块80。
壳体10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11及一第二半壳12。第一半壳11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111,且第二半壳12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121。第一组装边缘111贴合于第二组装边缘121,且第一半壳11与第二半壳12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13(请先参照图3)及面对容置空间13的一内壁面14(请先参照图4)。衬套20的材质例如为塑料,且衬套20套设于壳体10。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图3为图1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剖视示意图。
油压缸体40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刹车拉杆30具有一枢转轴31,枢转轴31枢设于油压缸体40。组装元件50设置于油压缸体40,且组装元件50及刹车拉杆30分别位于油压缸体40的相对二侧。在本实施例中,组装元件50例如为夹箍,用来装设于自行车的一车手握把2。
油压缸体40具有互相连通的一油压腔室41、一储油腔室42及一注油通道43。储油腔室42位于油压腔室41及注油通道43之间,且油压缸体40的油压腔室41、储油腔室42及注油通道43位于刹车拉杆30的枢转轴31及组装元件50之间。其中,油压腔室41相较于储油腔室42及注油通道43邻近于刹车拉杆30的枢转轴31,且贯穿注油通道43的一中心轴线P与储油腔室42保持一距离。也就是说,油压腔室41、储油腔室42及注油通道43依序从油压缸体40邻近于枢转轴31的一侧排列至油压缸体40邻近于组装元件50的一侧,且注油通道43位于储油腔室42的侧边而非储油腔室42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油压缸体40还具有一通口45及一阀栓46,且刹车把手30还具有一驱动轴33。通口45连通油压腔室41,阀栓46装设于通口45。活塞组件60包含一连杆61、一活塞62及一弹性复位件63。活塞62可滑动地设置于油压腔室41内,且弹性复位件63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631及一活动端632。固定端631固定于阀栓46,且活动端632抵靠活塞62。连杆61穿设弹性复位件63及阀栓46,且连杆61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刹车拉杆30的驱动轴33及活塞62。此外,油压缸体40更具有一出油孔44,出油孔44位于油压腔室41,且出油孔44位于刹车拉杆30的驱动轴32及活塞62之间,弹性复位件63用来施予活塞62朝远离出油孔44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活塞组件60例如为拉式的增压结构。详细来说,当使用者按压刹车拉杆30时,刹车拉杆30会通过连杆61拉动活塞62,以令活塞62朝出油孔44移动,故位于油压腔室41内的液压油即被活塞62推动而从出油孔44挤出。接着,从出油孔44挤出的液压油会经由管路流至自行车的刹车卡钳(图中未示出),而让刹车卡钳进行刹车。
请一并参阅图2、图3与图4。图4为图1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第一半壳11还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体112及一第二容置槽体113,且第一组装边缘111与第二组装边缘121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S。第一容置槽体112与第二容置槽体113皆位于内壁面14及油压缸体40之间,且第一容置槽体112朝第二半壳12延伸并凸出于贴合面S。详细来说,刹车拉杆30远离枢转轴31的一侧具有一端缘32,第一容置槽体112与第二容置槽体113分别位于储油腔室42的相邻二侧,且第一容置槽体112相较于储油腔室42邻近于刹车拉杆30的端缘32。换句话说,第一容置槽体112是位于储油腔室42的下方,而第二容置槽体113则是位于储油腔室42的侧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体112与第二容置槽体113各具有一容置槽1121、1131。
信号传输模块70包含一电池71、一电路板72及一天线73。电池71电性连接电路板72,且天线73设置于电路板72。电池71设置于第一容置槽体112的容置槽1121而位于储油腔室42的下方,电路板72设置于第二容置槽体113的容置槽1131而位于储油腔室42的侧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半壳12更具有一开口122,开口122对应第一容置槽体112的容置槽1121。藉此,当电池71的电量耗尽时,使用者可先将衬套20移开,接着再经由开口122将位于第一容置槽体112的容置槽1121的电池71取出进行更换。
信号控制模块80包含一拨杆81及一信号控制器82。拨杆81枢设于刹车拉杆30,且信号控制器82设置于刹车拉杆30并电性连接于电路板72。当使用者于骑乘脚踏车欲换档时,可藉由拨动拨杆81来让信号控制器82传送换文件信号至电路板72,接着天线73会再将换文件信号发送至自行车的变速器(图中未示出)的接收器(图中未示出),以令变速器进行换档。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油压腔室41、储油腔室42及注油通道43为依序地从油压缸体40邻近枢转轴31的一侧排列至油压缸体40邻近组装元件50的一侧而成前后排列,故油压缸体40的高度及宽度相较于油压腔室41及储油腔室42为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的油压缸体40更为缩减,故缩短了整体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的高度及宽度,因此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另外,从图3可知,本实施例的油压腔室41为倾斜的腔室,故采用拉式的活塞组件60可让出油孔44位的位置远离油压缸体40的底部,因此与出油孔44相连的管路亦避开油压缸体40底部,而腾出油压缸体40底部的空间来供电池71放置,故达到有效利用空间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0分为第一半壳11及第二半壳12,故在组装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的过程中,可先将油压缸体40、电路板72及电池71放置于第一半壳11,接着才将第二半壳12盖上而与第一半壳11结合。其中,由于第一半壳11的第一容置槽体112凸出于贴合面S而具有足够的长度,故在电池71置入于第一容置槽体112之后,第一容置槽体112即可单独提供承载电池71的作用,因此可不用于第二半壳12再设置另一容置槽体来与第一容置槽体112共同承载电池71。如此一来,可免除在组装过程中额外花费让二半壳的容置槽体对位的时间,故提升了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的组装效率。
在前述实施例中,油压腔室41及储油腔室42为前后排列的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a包含一壳体10a、一油压缸体30a、一刹车拉杆40a、一活塞组件50a、一组装元件60a、一油槽盖70a、一第一定位件80a、一第二定位件90a及一信号传输模块100a。
壳体10a围绕出一容置空间11a,且油压缸体30a设置于容置空间11a内。油压缸体30a具有一油压腔室31a、一出油孔32a、一通口33a及一阀栓34a。出油孔32a位于油压腔室31a,且通口33a连通油压腔室31a,以及阀栓34a装设于通口33a。
刹车拉杆40a具有一枢转轴41a、一端缘42a及一驱动轴43a。驱动轴43a位于枢转轴41a的上方,且端缘42a位于刹车拉杆40a远离枢转轴41a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枢转轴41a枢设于油压缸体30a。活塞组件50a例如为拉式的增压结构。详细来说,活塞组件50a包含一连杆51a、一活塞52a及一弹性复位件53a。活塞52a可滑动地设置于油压腔室31a内,且弹性复位件53a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531a及一活动端532a。固定端531a固定于阀栓34a,且活动端532a抵靠活塞52a。连杆51a穿设弹性复位件53a及阀栓34a,且连杆51a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刹车拉杆40a的驱动轴43a及活塞52a。其中,出油孔32a位于刹车拉杆40a的驱动轴43a及活塞52a之间,且弹性复位件53a用来施予活塞52a朝远离出油孔32a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组装元件60a例如为夹箍,用来装设于自行车的一车手握把2。
油槽盖70a通过第一定位件80a及第二定位件90a定位于油压缸体30a,而与油压缸体30a共同形成一储油腔室110a。储油腔室110a位于油压腔室31a的上方,并连通油压腔室31a。也就是说,储油腔室110a相较于油压腔室31a远离刹车拉杆40a的端缘42a。油槽盖70a具有一注油孔71a,且注油孔71a连通储油腔室110a。
如图6所示,储油腔室110a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储油部111a及一第二储油部112a,且第一储油部111a相较于第二储油部112a远离组装元件60a。在本实施例中,油槽盖70a远离组装元件60a的一侧相较于油槽盖70a邻近组装元件60a的一侧隆起,而令油槽盖70a匹配于壳体10a的形状,且第一储油部111a的深度D1大于第二储油部112a的深度D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油槽盖70a匹配于壳体10a的形状,故使用者在握持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a时,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a可提供较佳的支撑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储油部112a的深度D2小于油压腔室31a的内径R。藉此,可确保在储油腔室110a及油压腔室31a为上下相迭的配置下,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a仍保有薄型化的效果,而维持自行车的刹车把手1a的美观性。
信号传输模块100a包含一电池101a、一电路板102a及一天线103a。电池101a电性连接电路板102a,天线103a设置于电路板102a。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a具有面对容置空间11a的一内壁面12a。电池101a与电路板102a的设置位置类似于图4的电池71与电路板72。详细来说,电池101a与电路板102a皆位于内壁面12a及油压缸体30a之间,且电池101a与电路板102a分别位于油压腔室31a的相邻二侧。其中,电池101a相较于油压腔室31a邻近于刹车拉杆40a的端缘42a。也就是说,电池101a是位于油压腔室31a的下方,而电路板102a则是位于油压腔室31a的侧边。
上述的说明皆是以自行车的右侧的刹车把手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配置亦可套用于自行车的左侧的刹车把手。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由于油压腔室、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为依序地从油压缸体邻近枢转轴的一侧排列至油压缸体邻近组装元件的一侧的设置,故油压缸体的高度及宽度相较于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为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的油压缸体更为缩减,故缩短了整体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高度及宽度,因此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另外,采用拉式的活塞组件可让出油孔位的位置远离油压缸体的底部,故与出油孔相连的管路亦避开油压缸体底部,而腾出油压缸体底部的空间来供电池放置,因此达到有效利用空间的效果。
此外,由于第一半壳的第一容置槽体凸出于贴合面而具有足够的长度,故在电池置入于第一容置槽体之后,第一容置槽体即可单独提供承载电池的作用,因此可不用于第二半壳再设置另一容置槽体来与第一容置槽体共同承载电池。如此一来,可免除在组装过程中额外花费让二半壳的容置槽体对位的时间,故提升了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组装效率。
在油槽盖装设于油压缸体上方的配置中,由于油槽盖匹配于壳体的形状,因此使用者在握持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时,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可提供较佳的支撑效果。另外,通过储油腔室的第二储油部的深度小于油压腔室的内径的设置,可令自行车的刹车把手仍保有薄型化的效果,而维持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美观性。

Claims (23)

1.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
一油压缸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油压缸体具有一油压腔室、一储油腔室及一注油通道,该储油腔室位于该油压腔室及该注油通道之间;
一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该枢转轴枢设于该油压缸体;以及
一组装元件,设置于该油压缸体,并用来装设于该车手握把;
其中,该油压腔室、该储油腔室及该注油通道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枢转轴及该组装元件之间,且该油压腔室相较于该储油腔室及该注油通道邻近该刹车拉杆的该枢转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定义贯穿该注油通道的一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与该储油腔室保持一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活塞组件,且该刹车拉杆更具有一驱动轴,该活塞组件包含一连杆及一活塞,该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该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油压腔室内,该油压缸体更具有一出油孔,该出油孔位于该油压腔室,且该出油孔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活塞组件更包含一弹性复位件,且该油压缸体具有一通口及一阀栓,该通口连通该油压腔室,该阀栓装设于该通口,该弹性复位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阀栓,该活动端抵靠该活塞,该弹性复位件用来施予该活塞朝远离该出油孔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连杆穿设该弹性复位件及该阀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信号传输模块,该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壳体具有面对该容置空间的一内壁面,该电池与该电路板皆位于该内壁面及该油压缸体之间,且该电池与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储油腔室的相邻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刹车拉杆远离该枢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端缘,该电池相较于该储油腔室邻近于该刹车拉杆的该端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电池。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该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该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半壳与该第二半壳共同形成该容置空间及该内壁面,该第一组装边缘与该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该第一容置槽体朝该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该贴合面,且该电池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半壳更具有一第二容置槽体,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体。
10.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该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该第二组装边缘,且该第一半壳与该第二半壳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组装边缘与该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该第一容置槽体朝该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该贴合面;
一油压缸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刹车拉杆,枢设于该油压缸体;以及
一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该电池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传输模块更包含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第一半壳更具有一第二容置槽体,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体。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半壳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容置槽体具有一容置槽,该开口对应该容置槽,且该电池位于该容置槽内。
13.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
一油压缸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油压缸体具有一油压腔室及一出油孔,该出油孔位于该油压腔室;
一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及一驱动轴,该枢转轴枢设于该油压缸体;
一活塞组件,包含一连杆及一活塞,该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该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油压腔室内,且该出油孔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之间;以及
一组装元件,设置于该油压缸体,用来装设于该车手握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油槽盖,该油槽盖装设于该油压缸体,且该油槽盖与该油压缸体共同形成一储油腔室,该储油腔室位于该油压腔室的上方,且该储油腔室连通该油压腔室,该油槽盖具有连通该储油腔室的一注油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储油腔室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储油部及一第二储油部,该第一储油部相较于该第二储油部远离该组装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储油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储油部的深度。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储油部的深度小于该油压腔室的内径。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定位件,该油槽盖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定位于该油压缸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定位件,该油槽盖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及该第二定位件定位于该油压缸体,且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二定位件位于该油压缸体的相对二侧。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信号传输模块,该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壳体具有面对该容置空间的一内壁面,该电池与该电路板皆位于该内壁面及该油压缸体之间,且该电池与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油压腔室的相邻二侧。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刹车拉杆远离该枢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端缘,该电池相较于该油压腔室邻近于该刹车拉杆的该端缘。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活塞组件更包含一弹性复位件,且该油压缸体具有一通口及一阀栓,该通口连通该油压腔室,该阀栓装设于该通口,该弹性复位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阀栓,该活动端抵靠该活塞,该弹性复位件用来施予该活塞朝远离该出油孔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连杆穿设该弹性复位件及该阀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位于该枢转轴的上方。
CN201920823500.3U 2018-07-25 2019-06-03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Active CN2099049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5675 2018-07-25
TW107125675A TWI667169B (zh) 2018-07-25 2018-07-25 自行車之煞車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4972U true CN209904972U (zh) 2020-01-07

Family

ID=6831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3500.3U Active CN209904972U (zh) 2018-07-25 2019-06-03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04972U (zh)
TW (1) TWI66716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704A (zh) * 2019-11-13 2021-05-14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人力车的操作装置
CN114261472A (zh) * 2020-09-16 2022-04-01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车头组件及自行车的变速控制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8586B2 (en) * 2019-11-13 2023-01-10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72510B2 (en) * 2019-11-13 2022-10-18 Shimano Inc.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I728739B (zh) * 2020-03-11 2021-05-2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煞車系統、自行車把手組件及自行車把手組件的轉接件
US11390356B2 (en) 2020-05-01 2022-07-19 Shimano Inc. Electric connector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97466B2 (en) 2020-08-26 2023-03-07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97573B2 (en) 2020-08-26 2024-02-1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14130B2 (en) 2021-03-25 2023-11-14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I793794B (zh) * 2021-10-08 2023-02-2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煞車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0903A (en) * 2008-09-01 2010-03-16 Ashima Ltd Hydraulic brake handle assembly
US9650105B2 (en) * 2015-05-27 2017-05-16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DE102017002789A1 (de) * 2016-04-21 2017-10-26 Shimano Inc. Fahrradbetätigungseinrichtung
US9937978B2 (en) * 2016-06-15 2018-04-10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704A (zh) * 2019-11-13 2021-05-14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人力车的操作装置
CN112793704B (zh) * 2019-11-13 2022-07-12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人力车的操作装置
CN114261472A (zh) * 2020-09-16 2022-04-01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车头组件及自行车的变速控制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586A (zh) 2020-02-16
TWI667169B (zh)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04972U (zh)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TWI806440B (zh) 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電子換檔控制裝置
US10960955B2 (en) Bicycle 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US7578375B2 (en) Hydraulic brake lever
TWI814105B (zh) 用於自行車之控制裝置
CN201086794Y (zh) 自行车控制线缆的安装结构
WO1999010225A3 (en) Bicycle brake system
CN103359246A (zh) 自行车液压部件操作设备
US20110162929A1 (en) Hydraulic brake system
US11221027B2 (en) Hydraulic device
US1030831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210212650U (zh) 自行车刹车把手
US11591039B2 (en) Bicycle head and bicycle shift control box
CN107878659B (zh) 自行车液压操作装置
CN114074741A (zh) 自行车刹车把手
CN209870655U (zh) 自行车刹车把手
US11814130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3200118B (zh) 自行车操控组件
TWI808585B (zh) 自行車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組件
US10384741B2 (en)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CN210212651U (zh) 自行车把手组件
CN201007750Y (zh) 一种后套固定式光缆连接器
CN211364858U (zh) 便于搬运的冲浪板
TWI677454B (zh) 剎車變速組件
CN200992195Y (zh) 油压刹车握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