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9047U - 刹车变速组件 - Google Patents

刹车变速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9047U
CN209889047U CN201920822917.8U CN201920822917U CN209889047U CN 209889047 U CN209889047 U CN 209889047U CN 201920822917 U CN201920822917 U CN 201920822917U CN 209889047 U CN209889047 U CN 209889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ressing
shift
lever
speed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29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赐芳
廖翊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ktro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ktro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ktro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ektro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9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9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刹车变速组件适于装设于一自行车手把;刹车变速组件包括一刹车模块以及一变速控制模块;刹车模块包括一固定座以及一刹车杆,固定座装设于自行车手把,且刹车杆枢设于固定座;变速控制模块包括一第一变速拨杆以及一第二变速拨杆,其中第一变速拨杆及第二变速拨杆分别枢设于刹车杆,且第一变速拨杆及第二变速拨杆的枢转轴心不共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变速控制模块的二个变速拨杆不共轴地枢设在刹车杆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拨杆同轴设置使两拨杆杆体大部分重叠,容易造成骑士不小心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拨杆的问题,另外还可避免同轴枢设的拨杆可能在其中一拨杆枢转时,因枢轴上不预期的干涉而带动另一拨杆一并枢转的问题。

Description

刹车变速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变速组件,特别是一种二变速拨杆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的刹车变速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行车的市场蓬勃发展,无论是竞赛型的高阶自行车,或是作为代步工具及休闲娱乐的大众型自行车,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促使厂商更加重视用户对于自行车功能的需求,而在车体材料及配备功能上不断地改善精进。一般而言,自行车上常配置有多个齿盘的传动系统以及控制该传动系统的操作装置,骑士可根据地形或其他需求操作该操作装置,以将链条切换至不同的齿盘,进而获得所需的骑乘效果。
前述的操作装置通常会配置两个旋转式拨杆,可分别让骑士进行进档与退档的动作。但传统上,这两个拨杆系为同轴设置,使得两个拨杆杆体大部分重叠,容易造成骑士不小心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的拨杆,导致切换档位时同时带动到两个拨杆,造成非预期的换档结果,甚至切换到相反的档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交通意外。另一方面,同轴设置的两个拨杆在结构设计上也较为复杂。因此,传统的变速操作装置有必要进行重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刹车变速组件,借此解决现有技术中同轴设置的两个拨杆因杆体大部分重叠容易造成骑士不小心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的拨杆,以及同轴的设置在结构设计上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刹车变速组件适于装设于一自行车手把。刹车变速组件包括一刹车模块以及一变速控制模块。刹车模块包括一固定座以及一刹车杆,固定座装设于自行车手把,且刹车杆枢设于固定座。变速控制模块包括一第一变速拨杆以及一第二变速拨杆,其中第一变速拨杆及第二变速拨杆分别枢设于刹车杆,且第一变速拨杆及第二变速拨杆的枢转轴心不共轴。
该第一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一按压部,该第二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二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按压部,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分别枢设于该刹车杆,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介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之间。
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分隔肋,且该分隔肋介于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之间。
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受压面,该第二按压部具有一第二受压面,该分隔肋介于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之间,且该分隔肋朝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的法线方向凸出于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
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刹车杆和该第二按压部之间。
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受压面,该第二按压部具有一第二受压面,且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不共平面。
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信号产生器,该信号产生器包含一本体、一第一信号开关以及一第二信号开关,该本体设置于该刹车杆,该第一信号开关及该第二信号开关设置于该本体且分别对应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
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连接线以及一变速器,该连接线连接该信号产生器及该变速器,且该信号产生器通过该连接线将一换挡信号传递至该变速器以控制该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变速器,该信号产生器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一换挡信号传递至该变速器以控制该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电路板以及一天线,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信号产生器,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且该信号产生器通过该天线将该换挡信号传递至该变速器以控制该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刹车杆和该第二按压部之间,该第二变速拨杆更包含自该第二按压部延伸的一延伸盖部,该延伸盖部覆盖至少部分该信号产生器。
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抵压凸块,该延伸盖部具有一贯孔以及一第二抵压凸块,该贯孔及该第二抵压凸块分别对应该第一信号开关及该第二信号开关,且该第一抵压凸块穿设该贯孔而对应该第一信号开关。
该信号产生器更包含一导引柱,该导引柱凸设于该本体,该延伸盖部具有相连的一遮蔽空间以及一导引槽,该遮蔽空间连接该贯孔,该第一信号开关及该第二信号开关位于该遮蔽空间中,该本体至少部分位于该遮蔽空间中,且该导引柱至少部分位于该导引槽中。
该第一枢接部可相对该刹车杆枢转以令该第一变速拨杆可于一第一按压位置以及一第一释放位置间转动,该第二枢接部可相对该刹车杆枢转以令该第二变速拨杆于一第二按压位置以及一第二释放位置间转动;当该第一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一按压位置时,该第一按压部占据一第一空间;当该第二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二按压位置时,该第二按压部占据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至少部分重叠。
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刹车杆和该第二按压部之间。
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抵顶端缘,该第二按压部具有一第二抵顶端缘;当该第一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一按压位置且该第二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二释放位置时,该第一抵顶端缘实质上抵顶该第二抵顶端缘,以令该第二变速拨杆被定位于该第二释放位置;当该第二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二按压位置且该第一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一释放位置时,该第二抵顶端缘止挡于该第一抵顶端缘的枢转路径上。
该第一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一按压部,该第二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二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按压部,该第一枢接部和该第二枢接部介于该第一按压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且该第一枢接部和该第二枢接部介于该第二按压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
该第一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一按压部,该第二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二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按压部,该第一按压部和该第二按压部介于该第一枢接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且该第一按压部和该第二按压部介于该第二枢接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刹车变速组件,通过将变速控制模块的二个变速拨杆不共轴地枢设在刹车杆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拨杆同轴设置使两拨杆杆体大部分重叠,容易造成骑士不小心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拨杆的问题,另外还可避免同轴枢设的拨杆可能在其中一拨杆枢转时,因枢轴上不预期的干涉而带动另一拨杆一并枢转的问题。此外,二个变速拨杆为不共轴的枢轴结构设计较现有共轴的设计简单。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和自行车手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刹车变速组件和自行车手把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刹车变速组件和自行车手把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刹车变速组件部分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刹车变速组件部分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后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第一变速拨杆位于第一按压位置且第二变速拨杆位于第二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第二变速拨杆位于第二按压位置且第一变速拨杆位于第一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第一变速拨杆自第一释放位置朝第一按压位置枢转而抵顶于第二变速拨杆的第二抵顶端缘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刹车变速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3刹车变速组件的变速控制模块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b、1c、1d、1e、1f 刹车变速组件
9 自行车手把
10 刹车模块
110 固定座
130、130b、130d、130f 刹车杆
30、30b、30d 变速控制模块
300、300d、300e 信号产生器
301、301e 本体
3011 底座
3012、3012b 上盖
3013 穿孔
303、303d、303e 第一信号开关
305、305d、305e 第二信号开关
307e 导引柱
310、310b、310c、310d 第一变速拨杆
320、320b、320c、320d、320e 第二变速拨杆
311、311f 第一枢接部
321、321f 第二枢接部
313 第一连接部
323 第二连接部
315、315b、315c、315d、315e、315f 第一按压部
325、325b、325c、325d、325e、325f 第二按压部
3151、3151d、3151e 第一抵压凸块
3251、3251d、3251e 第二抵压凸块
3152b 第一受压面
3252c 第二受压面
3153d 第一抵顶端缘
3253d 第二抵顶端缘
327e 延伸盖部
3271e 贯孔
3273e 遮蔽空间
3275e 导引槽
330 扭簧
330d 压缩弹簧
340 电路板
350 天线
360b 分隔肋
N 法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内容并加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保护范围及附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于本说明书的所谓的示意图中,由于用来说明而可有其尺寸、比例及角度等较为夸张的情形,但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于未违背本实用新型要旨的情况下能够有各种变更。说明中的描述的“上”可表示“悬置于上方”或“接触于上表面”。此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上侧”、“下侧”、“上方”、“下方”等用语,为便于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质上”可表示容许制造时的公差所造成的偏离。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和自行车手把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刹车变速组件和自行车手把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3为图2刹车变速组件和自行车手把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刹车变速组件1,适于装设于一自行车手把9。本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系设置于自行车手把9的右握把部,以供右手握持的刹车变速组件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亦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亦可例如应用于装设在左握把部以供左手握持的刹车变速组件。
此外,本实施例中自行车手把9的握把部系以弯把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自行车手把的握把部可例如为大致与地面水平的横把。
刹车变速组件1包含一刹车模块10以及一变速控制模块30。
刹车模块10包含一固定座110以及一刹车杆13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10用来装设于自行车手把9的握把部,可提供使用者握持。刹车杆130枢设于固定座110,用来带动固定座110内的油压缸(图中未示出)以进行刹车。
变速控制模块30包含一信号产生器300、第一变速拨杆310、第二变速拨杆320、二扭簧330、一电路板340、一天线350以及一变速器(图中未示出)。
信号产生器300包含一本体301、一第一信号开关303以及一第二信号开关305。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01包含一底座3011以及一上盖3012,底座3011设置于刹车杆130,上盖3012设置于底座3011并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位于容置空间中并设置于底座3011。此外,上盖3012具有两穿孔3013,分别对应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使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通过穿孔3013而显露于外。藉此,通过将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受到上盖3012的部分遮蔽,以避免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凸出于外而可能受到不预期的外物触压。
第一变速拨杆310包含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枢接部311、一第一连接部313以及一第一按压部315,且第二变速拨杆320包含依序相连的一第二枢接部321、一第二连接部323以及一第二按压部325。其中,第一枢接部311及第二枢接部321分别枢设于刹车杆130的相异处,以令第一变速拨杆310及第二变速拨杆320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第一按压部315及第二按压部325介于第一枢接部311及第二枢接部321之间,并且分别对应信号产生器300的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部315具有一第一抵压凸块3151,且第二按压部具有一第二抵压凸块3251,借此能伸入上盖3012的穿孔3013以分别按压信号产生器300的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来分别控制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二扭簧330分别套设于枢接部311、321,且扭簧330的一端抵压枢接部311、321,另一端抵压刹车杆130。藉此,使第一变速拨杆310在不受制动时系常态位于远离第一信号开关303的一第一释放位置,以及第二变速拨杆320在不受制动时系常态位于远离第二信号开关305的一第二释放位置,且在第一变速拨杆310受制动时可相对刹车杆130枢转至一第一按压位置,以及在第二变速拨杆320受制动时可相对刹车杆130枢转至一第二按压位置,以令第一抵压凸块3151及第二抵压凸块3251可分别按压第一信号开关303及第二信号开关305来切换档位。
电路板340设置于信号产生器300的容置空间中,天线350布设于电路板340上,且天线350通过电路板340与信号产生器300的第一信号开关303和第二信号开关305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信号产生器300通过天线350将一换挡信号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变速器以控制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部315、325具有抵压凸块3151、3251的特征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部可不具有抵压凸块,且信号产生器的信号开关可凸出于本体,借此使按压部不用伸入信号产生器即可触压信号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变速控制模块30系通过扭簧330来使第一变速拨杆310复位至第一释放位置,以及使第二变速拨杆320复位至第二释放位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变速控制模块可例如利用压缩弹簧或弹片等来达到同等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40及天线350系设置于信号产生器30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340及天线350可例如设置于固定座110或自行车手把9等,并通过一缆线与信号产生器300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产生器300通过天线350将一换挡信号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变速器以控制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产生器可通过一连接线与变速器连接,以通过连接线将换挡信号传递至变速器以控制该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请参阅图4及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且图5为图4刹车变速组件部分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b与第一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相似,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b的变速控制模块30b更包含一分隔肋360b。分隔肋360b设置于上盖3012b且介于第一按压部315b和第二按压部325b之间。如图5所示,第一按压部315b具有一第一受压面3152b且第二按压部325b具有一第二受压面3252b,分隔肋360b介于第一及第二受压面3152b、3252b之间,且朝第一及第二受压面3152b、3252b的法线方向N凸出于第一及第二受压面3152b、3252b。藉此,可分隔第一按压部315b和第二按压部325b,提供骑士触碰第一按压部315b和第二按压部325b时的参考点,有助于骑士判断分别为控制进档及退档的第一变速拨杆310b和第二变速拨杆320b,避免骑士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的拨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变速拨杆310b系控制变速器的进档且第二变速拨杆320b系控制变速器的退档,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变速拨杆310b系控制变速器的退档且第二变速拨杆320b系控制变速器的进档。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肋360b系设置于上盖3012b,且两者为一体成型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隔肋可依实际设计的需求而设置于刹车杆130b上。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及第二变速拨杆分别在第一及第二释放位置时,第一受压面及第二受压面为共平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请参阅图6至图8,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刹车变速组件部分组件的侧视示意图,且图8为图7的主视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c与第一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相似,其差异在于刹车变速组件1c的第一及第二变速拨杆310c、320c的结构特征不同于刹车变速组件1的第一及第二变速拨杆310、3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变速拨杆310c的第一按压部315c位于刹车杆130c和第二变速拨杆320c的第二按压部325c之间(如图7所示),且当第一及第二变速拨杆310c、320c分别在第一及第二释放位置时,第一按压部315c的第一受压面3152c和第二按压部325c的第二受压面3252c不共平面(如图8所示)。藉此,通过使第一及第二受压面3152c、3252c间具有段差,有助于骑士以触碰的方式即能判别分别控制进档及退档的第一及第二变速拨杆310c、320c,避免骑士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的拨杆。
在本实施例中,以图7的视角来说,位于上方的第一按压部315c系位于刹车杆130c和下方的第二按压部325c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依实际需求将下方的第二按压部设计成位于刹车杆和上方的第一按压部之间。
请参阅图9至图12,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后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第一变速拨杆位于第一按压位置且第二变速拨杆位于第二释放位置的示意图,图11为图9第二变速拨杆位于第二按压位置且第一变速拨杆位于第一释放位置的示意图,且图12为图11第一变速拨杆自第一释放位置朝第一按压位置枢转而抵顶于第二变速拨杆的第二抵顶端缘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d与第三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c相似,其差异在于刹车变速组件1d的第一及第二变速拨杆310d、320d更具有可防止误触的结构设计。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及第二变速拨杆310d、320d彼此之间的干涉来防止二者同时触发第一及第二信号开关303d、305d。具体而言,当第一变速拨杆310d位于第一按压位置时,第一按压部315d占据一第一空间;当第二变速拨杆320d位于第二按压位置时,第二按压部325d占据一第二空间。其中,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至少部分重叠。也就是说,第一按压部315d及第二按压部325d在被枢转靠近第一及第二信号开关303d、305d时会彼此干涉,使得第一变速拨杆310d及第二变速拨杆320d无法同时被枢转至第一及第二按压位置。详细实施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部315d更具有一第一抵顶端缘3153d,且第二按压部325d更具有一第二抵顶端缘3253d。如图10所示,当第一变速拨杆310d位于第一按压位置且第二变速拨杆320d位于第二释放位置时(亦即第一按压部315d的第一抵压凸块3151d按压第一信号开关303d时),第一抵顶端缘3153d抵顶或近乎抵顶第二抵顶端缘3253d,以令第二变速拨杆320d被定位于第二释放位置,或仅能自第二释放位置朝第二按压位置些微枢转即被第一抵顶端缘3153d止挡。藉此,通过第一抵顶端缘3153d对第二抵顶端缘3253d的干涉止挡,使第一变速拨杆310d在触发第一信号开关303d时,可防止骑士误触第二变速拨杆320d而同时触发第二信号开关305d。
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当第二变速拨杆320d位于第二按压位置且第一变速拨杆310d位于第一释放位置时(亦即第二按压部325d的第二抵压凸块3251d按压第二信号开关305d时),第二抵顶端缘3253d止挡于第一抵顶端缘3153d的枢转路径上(如图11所示),以令第一变速拨杆310d在自第一释放位置朝第一按压位置枢转的途中,第一抵顶端缘3153d即受到第二抵顶端缘3253d的止挡(如图12所示)。藉此,通过第二抵顶端缘3253d对第一抵顶端缘3153d的干涉止挡,使第二变速拨杆320d在触发第二信号开关305d时,可防止骑士误触第一变速拨杆310d而同时触发第一信号开关303d。
在本实施例中,变速控制模块30d系通过压缩弹簧330d来使第一变速拨杆310d复位至第一释放位置,以及使第二变速拨杆320d复位至第二释放位置。详细来说,变速控制模块30d具有二压缩弹簧330d,分别套设于第一抵压凸块3151d及第二抵压凸块3251d,且二压缩弹簧330d的一端抵压按压部315d、325d,另一端抵压信号产生器300d。藉此,使第一变速拨杆310d在不受制动时系常态位于远离第一信号开关303d的第一释放位置,以及第二变速拨杆320d在不受制动时系常态位于远离第二信号开关305d的第二释放位置,且在第一变速拨杆310d受制动时可相对刹车杆130d枢转至第一按压位置,以及在第二变速拨杆320d受制动时可相对刹车杆130d枢转至第二按压位置,以令第一抵压凸块3151d及第二抵压凸块3251d可分别按压第一信号开关303d及第二信号开关305d来切换档位。
请参阅图13至图15,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图13刹车变速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且图15为图13刹车变速组件的变速控制模块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e与第四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d相似,其差异在于刹车变速组件1e更具有针对信号产生器300e防尘的结构设计。
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二变速拨杆320e更包含自第二按压部325e朝信号产生器300e延伸的一延伸盖部327e。延伸盖部327e具有一贯孔3271e、一遮蔽空间3273e以及一导引槽3275e。贯孔3271e对应第一信号开关303e,遮蔽空间3273e和导引槽3275e相连,且遮蔽空间3273e连通贯孔3271e。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部315e的第一抵压凸块3151e穿设贯孔3271e而对应第一信号开关303e,且第二按压部325e的第二抵压凸块3251e位于延伸盖部327e的遮蔽空间3273e中并对应第二信号开关305e。
信号产生器300e更包含一导引柱307e,且导引柱307e凸设于本体301e。本体301e至少部分位于遮蔽空间3273e中,且设置于本体301e上的第一信号开关303e及第二信号开关305e位于遮蔽空间3273e中。亦即,本实施例通过延伸盖部327e覆盖部分信号产生器300e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一信号开关303e及第二信号开关305e。藉此,可避免第一信号开关303e及第二信号开关305e直接暴露于外,以达到防尘、防泼水的技术效果。此外,本实施例通过信号产生器300e的导引柱307e对应穿设第二变速拨杆320e的导引槽3275e,借此利用导引柱307e导引第二变速拨杆320e的枢转方向。
在前述的各实施例中,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系介于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刹车变速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f与第一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1相似,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按压部315f、325f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枢接部311f、321f系位于同一侧。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枢接部311f和第二枢接部321f介于第一按压部315f和刹车杆130f的枢接点之间,且第一枢接部311f和第二枢接部321f介于第二按压部325f和刹车杆130f的枢接点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依实际需求将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设计为介于第一枢接部和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且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亦介于第二枢接部和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刹车变速组件,通过将变速控制模块的第一变速拨杆和第二变速拨杆不共轴地枢设在刹车杆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拨杆同轴设置使两拨杆杆体大部分重叠,容易造成骑士不小心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拨杆的问题,另外还可避免同轴枢设的拨杆可能在其中一拨杆枢转时,因枢轴上不预期的干涉而带动另一拨杆一并枢转的问题。此外,二个变速拨杆为不共轴的枢轴结构设计较现有共轴的设计简单。
并且,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变速拨杆的第一按压部和第二变速拨杆的第二按压部之间可设置有一分隔肋,借此分隔第一和第二按压部,提供骑士在触碰按压部时的参考点,有助于骑士判断分别控制进档及退档的变速拨杆,避免骑士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的拨杆。
再者,于部分实施例中,其中一变速拨杆的按压部可位于刹车杆和另一变速拨杆的按压部之间,且当二变速拨杆皆在释放位置时,二按压部的两个受压面不共平面。藉此,通过两个受压面之间具有段差,有助于骑士以触碰的方式即能判别分别控制进档及退档的变速拨杆,进而避免骑士误触而制动到非预期的拨杆。
另外,又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变速拨杆及第二变速拨杆通过其按压部在被枢转靠近第一及第二信号开关时会彼此干涉,使得第一变速拨杆及第二变速拨杆无法同时被枢转至第一及第二按压位置。藉此,通过二抵顶端缘彼此之间的干涉止挡,使其中一变速拨杆在触发对应的信号开关时,可防止骑士误触另一变速拨杆进而避免同时触发另一信号开关。
此外,又再部分实施例中,通过于第二按压部上设有延伸盖部,以覆盖部分信号产生器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一信号开关及第二信号开关。藉此,可避免第一信号开关及第二信号开关直接暴露于外,以达到防尘、防泼水的技术效果。

Claims (18)

1.一种刹车变速组件,适于装设于一自行车手把,其特征在于,该刹车变速组件包含:
一刹车模块,包含一固定座以及一刹车杆,该固定座装设于该自行车手把,该刹车杆枢设于该固定座;以及
一变速控制模块,包含一第一变速拨杆以及一第二变速拨杆,该第一变速拨杆及该第二变速拨杆分别枢设于该刹车杆,且该第一变速拨杆及该第二变速拨杆的枢转轴心不共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一按压部,该第二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二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按压部,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分别枢设于该刹车杆,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介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分隔肋,且该分隔肋介于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受压面,该第二按压部具有一第二受压面,该分隔肋介于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之间,且该分隔肋朝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的法线方向凸出于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
5.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刹车杆和该第二按压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受压面,该第二按压部具有一第二受压面,且该第一受压面及该第二受压面不共平面。
7.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信号产生器,该信号产生器包含一本体、一第一信号开关以及一第二信号开关,该本体设置于该刹车杆,该第一信号开关及该第二信号开关设置于该本体且分别对应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
8.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连接线以及一变速器,该连接线连接该信号产生器及该变速器,且该信号产生器通过该连接线将一换挡信号传递至该变速器以控制该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9.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变速器,该信号产生器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一换挡信号传递至该变速器以控制该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10.如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控制模块更包含一电路板以及一天线,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信号产生器,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且该信号产生器通过该天线将该换挡信号传递至该变速器以控制该变速器的进档和退档。
11.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刹车杆和该第二按压部之间,该第二变速拨杆更包含自该第二按压部延伸的一延伸盖部,该延伸盖部覆盖至少部分该信号产生器。
12.如权利要求11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抵压凸块,该延伸盖部具有一贯孔以及一第二抵压凸块,该贯孔及该第二抵压凸块分别对应该第一信号开关及该第二信号开关,且该第一抵压凸块穿设该贯孔而对应该第一信号开关。
13.如权利要求12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产生器更包含一导引柱,该导引柱凸设于该本体,该延伸盖部具有相连的一遮蔽空间以及一导引槽,该遮蔽空间连接该贯孔,该第一信号开关及该第二信号开关位于该遮蔽空间中,该本体至少部分位于该遮蔽空间中,且该导引柱至少部分位于该导引槽中。
14.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可相对该刹车杆枢转以令该第一变速拨杆可于一第一按压位置以及一第一释放位置间转动,该第二枢接部可相对该刹车杆枢转以令该第二变速拨杆于一第二按压位置以及一第二释放位置间转动;当该第一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一按压位置时,该第一按压部占据一第一空间;当该第二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二按压位置时,该第二按压部占据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至少部分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刹车杆和该第二按压部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具有一第一抵顶端缘,该第二按压部具有一第二抵顶端缘;当该第一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一按压位置且该第二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二释放位置时,该第一抵顶端缘实质上抵顶该第二抵顶端缘,以令该第二变速拨杆被定位于该第二释放位置;当该第二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二按压位置且该第一变速拨杆位于该第一释放位置时,该第二抵顶端缘止挡于该第一抵顶端缘的枢转路径上。
17.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一按压部,该第二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二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按压部,该第一枢接部和该第二枢接部介于该第一按压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且该第一枢接部和该第二枢接部介于该第二按压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刹车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一按压部,该第二变速拨杆包含相连的一第二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按压部,该第一按压部和该第二按压部介于该第一枢接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且该第一按压部和该第二按压部介于该第二枢接部和该刹车杆的枢接点之间。
CN201920822917.8U 2018-07-25 2019-06-03 刹车变速组件 Active CN2098890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0094 2018-07-25
TW107210094U TWM570269U (zh) 2018-07-25 2018-07-25 剎車變速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9047U true CN209889047U (zh) 2020-01-03

Family

ID=65035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2917.8U Active CN209889047U (zh) 2018-07-25 2019-06-03 刹车变速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9047U (zh)
TW (1) TWM5702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897A (zh) * 2020-03-11 2021-09-14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车控制系统
CN114475904A (zh) * 2022-01-18 2022-05-13 惠州市元胜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14832296A (zh) * 2022-04-25 2022-08-02 青岛迈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感单车电子操作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897A (zh) * 2020-03-11 2021-09-14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车控制系统
CN114475904A (zh) * 2022-01-18 2022-05-13 惠州市元胜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14475904B (zh) * 2022-01-18 2024-04-19 惠州市元胜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14832296A (zh) * 2022-04-25 2022-08-02 青岛迈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感单车电子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0269U (zh) 2018-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89047U (zh) 刹车变速组件
USRE47492E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device
EP0853036B1 (en) Electrical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RE43501E1 (en)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for a motor-driven derailleur for bicycles
US9958058B2 (en) Bar-end electric actuation device of a bicycle gearshift
EP1375325B1 (en) Electrical switch device for bicycle
US11066122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control device
CN101445143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US9975604B2 (en) Dual control lever and bicycle stem having the same
US8490998B1 (en) Handlebar assembly having a dual-purpose actuator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US20160272282A1 (en) Dual control lever and bicycle stem having the same
KR102325546B1 (ko) 자동변속기 차량의 시프트 락 및 시프트 락 릴리즈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일체형 장치
WO2015152837A1 (en) Interlocking brake device of integral cabled brake and hydraulic brake for motocycle
US20210323624A1 (en) Bicycle operating apparatus
CN114261472B (zh) 自行车的车头组件及自行车的变速控制盒
CN111216838B (zh) 车辆配件的控制方法
CN210920072U (zh) 电子换档器
CN114074741A (zh) 自行车刹车把手
JP2023150200A (ja)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5138161B2 (ja) シフトスイッチ装置
CN215410123U (zh) 换挡杆装置
CN112977711B (zh) 自行车头
EP4275972A1 (en) Lever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parking brake for motor vehicles with handlebar
JP5399092B2 (ja)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JP5051894B2 (ja) シフト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