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7038U - 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7038U
CN209857038U CN201920214421.2U CN201920214421U CN209857038U CN 209857038 U CN209857038 U CN 209857038U CN 201920214421 U CN201920214421 U CN 201920214421U CN 209857038 U CN209857038 U CN 209857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e
combustion space
outlet opening
combustion
flam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144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口慎一
中村龙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7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70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将因锅炉炉膛中的燃烧而产生且附着于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灰等附着物去除、并且能够抑制附着物对火焰稳定器的腐蚀的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火焰稳定器包括火焰稳定构件,该火焰稳定构件构成为使在燃烧空间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火焰稳定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形成于燃烧空间侧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以及与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及至少一个出口开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内部流路。

Description

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在锅炉炉膛的炉内所划分出的燃烧空间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器以及具备该火焰稳定器的锅炉用燃烧器。
背景技术
以往,就锅炉用燃烧器而言,存在如下的锅炉用燃烧器,该锅炉用燃烧器具备:喷雾器,其设置于油枪的前端,将经由油枪供给的燃烧用燃料向锅炉炉膛的内部喷射,从而在锅炉炉膛的内部形成燃烧火焰;火焰稳定器:其设置于喷雾器的外周周围(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火焰稳定器:包括随着朝向锅炉炉膛侧而直径变大的圆锥状板。该包括圆锥状板的火焰稳定器通过在比圆锥状板靠锅炉炉膛侧处形成涡流,从而使燃烧火焰稳定且连续地点火(火焰稳定)。另外,就火焰稳定器而言,还存在包括旋流叶片的火焰稳定器,该旋流叶片通过对送至燃烧火焰的空气赋予回转流,从而使燃烧火焰稳定。
位于在锅炉炉膛的内部产生的燃烧火焰附近的火焰稳定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因此热导致的氧化腐蚀容易进展。因此,火焰稳定器使用具有耐热、耐腐蚀性的金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42520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经由油枪供给的燃烧用燃料为包含较多硫(S成分)的重油,通过使燃烧用燃料燃烧从而产生的燃烧灰也包含硫。若火焰稳定器附着有燃烧灰的状态持续,则火焰稳定器可能被燃烧灰中所包含的硫腐蚀。需要说明的是,燃烧灰也附着于油枪、设置于油枪的前端的喷雾器,但由于油枪构成为能够插入和抽出,因此,容易去除燃烧灰。另一方面,火焰稳定器与油枪不同而未构成为能够插入和抽出,为了去除附着于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灰,需要使锅炉停止运转。因而,以往的火焰稳定器具有不容易进行燃烧灰的去除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因锅炉炉膛中的燃烧而产生且附着于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灰等附着物去除、并且能够抑制附着物对火焰稳定器的腐蚀的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方案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稳定器包括火焰稳定构件,该火焰稳定构件构成为使在锅炉炉膛的炉内所划分出的燃烧空间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
所述火焰稳定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形成于所述燃烧空间侧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内部流路。
根据上述(1)的结构,火焰稳定器包括构成为使在锅炉炉膛的燃烧空间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构件。在包括使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构件的火焰稳定器附着有因燃烧而产生的燃烧灰。燃烧灰主要附着于火焰稳定构件的燃烧空间侧。火焰稳定构件包括:入口开口;形成于燃烧空间侧的出口开口;以及与入口开口及出口开口连通的内部流路,因此,通过从入口开口向内部流路送入高压蒸气等流体,并使该流体从形成于燃烧空间侧的出口开口喷出,从而能够将附着于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灰、特别是附着于火焰稳定构件的燃烧空间侧的燃烧灰去除。由于燃烧灰中包含使火焰稳定器腐蚀的硫,因此,通过从火焰稳定器去除燃烧灰,从而能够抑制火焰稳定器的腐蚀。
另外,在使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构件中设置有用于去除燃烧灰的入口开口、出口开口以及内部流路,因此,无需对火焰稳定器重新设置用于去除燃烧灰的装置。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火焰稳定器的大型化、复杂化。
(2)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1)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包括在所述火焰稳定器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
根据上述(2)的结构,多个出口开口在火焰稳定器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火焰稳定器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出口开口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的周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去除燃烧灰。
(3)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1)或(2)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稳定构件包括:
内筒,其构成为能够供向所述燃烧空间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插入;以及
环状的扩散板,其从所述内筒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缘部朝向所述燃烧空间侧沿径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在所述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所述出口开口朝向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喷出的位置。
根据上述(3)的结构,火焰稳定构件包括:内筒;以及环状的扩散板,其从内筒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朝向燃烧空间侧沿径向延伸。在包括上述的内筒和扩散板的火焰稳定构件中,燃烧灰主要附着于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朝向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喷出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的燃烧灰去除。
(4)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3)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包括鼓出部,该鼓出部从所述扩散板的与连接于所述内筒的缘部相反侧的缘部朝向所述燃烧空间侧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所述鼓出部,并且在沿着所述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中具有沿着所述扩散板的延伸方向的轴线。
根据上述(4)的结构,在从扩散板的与连接于内筒的缘部相反侧的缘部朝向燃烧空间侧延伸的鼓出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出口开口。该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在沿着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中具有沿着扩散板的延伸方向的轴线。因此,通过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鼓出部的出口开口沿着出口开口的轴线向扩散板的延伸方向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的燃烧灰去除。
(5)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3)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包括在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上沿所述火焰稳定器的径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
根据上述(5)的结构,多个出口开口在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上沿火焰稳定器的径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出口开口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特别是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去除燃烧灰。
(6)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3)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并且沿着与所述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6)的结构,能够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且沿着与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特别是扩散板的燃烧空间侧的面去除燃烧灰。
(7)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1)或(2)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稳定构件包括:
内筒,所述内筒构成为能够供向所述燃烧空间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插入;
外筒,所述外筒配置成包围所述内筒,并且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用于导入燃料用气体的气体供给路;以及
多个旋流叶片,所述多个旋流叶片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设置,且所述多个旋流叶片各自的前缘部相对于其后缘部向所述周向的一侧偏离规定角度,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在所述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所述出口开口朝向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喷出的位置。
根据上述(7)的结构,火焰稳定构件包括:内筒;外筒,所述外筒配置为包围内筒;以及多个旋流叶片,所述多个旋流叶片在内筒与外筒之间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设置。在包括上述的内筒、外筒和多个旋流叶片的火焰稳定构件中,燃烧灰主要附着于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朝向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喷出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的燃烧灰去除。
(8)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7)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和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比所述旋流叶片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靠所述燃烧空间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8)的结构,通过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外筒的内周面或内筒的外周面的、比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靠燃烧空间侧的位置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的燃烧灰去除。
(9)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7)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
根据上述(9)的结构,通过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的燃烧灰去除。
(10)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9)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包括在所述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
根据上述(10)的结构,多个出口开口在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出口开口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特别是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去除燃烧灰。
(11)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9)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沿着与所述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11)的结构,能够使在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沿着与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特别是旋流叶片的燃烧空间侧的面去除燃烧灰。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方案的锅炉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锅炉用燃烧器所述具备:
上述(1)~(11)所述的火焰稳定器;以及
燃料喷射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向燃烧空间供给燃料。
根据上述(12)的结构,火焰稳定器包括构成为使在锅炉炉膛的燃烧空间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构件。并且,燃料喷射装置构成为能够向燃烧空间供给燃料。因此,通过火焰稳定器以及燃料喷射装置能够使燃烧火焰稳定。另外,火焰稳定构件包括:入口开口;形成于燃烧空间侧的出口开口;以及与入口开口及出口开口连通的内部流路,因此,能够将附着于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灰、特别是附着于火焰稳定构件的燃烧空间侧的燃烧灰去除。由于燃烧灰中包含使火焰稳定器腐蚀的硫,因此,通过从火焰稳定器去除燃烧灰,从而能够抑制火焰稳定器的腐蚀。
(13)在几个方案中,以上述(12)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用燃烧器还具备流体供给装置,该流体供给装置能够向所述火焰稳定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开口供给包含使灰软化的添加剂的流体。
根据上述(13)的结构,锅炉用燃烧器具备流体供给装置,该流体供给装置能够向火焰稳定器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供给包含使灰软化的添加剂的流体,因此,通过从出口开口喷出利用流体供给装置供给至内部流路的、包含使灰软化的添加剂的流体,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于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灰。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方案,提供能够将因锅炉炉膛中的燃烧而产生并附着于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灰等附着物去除、并且能够抑制附着物对火焰稳定器的腐蚀的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锅炉用燃烧器的锅炉炉膛的结构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锅炉用燃烧器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A′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
图6是图5所示的B-B′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
图8是图7所示的C-C′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D-D′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E方向向视的概略图,且是省略地示出外筒并为了说明形成于外筒的出口开口的位置而一并示出形成于外筒的内部流路的一部分以及出口开口的概略图。
图12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F方向向视的概略图,且是省略地示出外筒的概略图。
图14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锅炉炉膛;
2 燃烧空间;
3 开口;
4 锅炉用燃烧器;
5 油枪(燃料喷射装置);
6 喷雾器;
7 风箱;
8 空气喷嘴;
10、10A~10C、20A~20C 火焰稳定器;
11 火焰稳定构件;
12 内筒;
13 外筒;
14 扩散板;
141 燃烧空间侧的面;
15 肋;
16 入口开口;
17 出口开口;
18 内部流路;
21 火焰稳定构件;
22 内筒;
23 外筒;
24 旋流叶片;
241 燃烧空间侧的面;
26 入口开口;
27 出口开口;
28 内部流路;
31 流体供给装置;
32 流体供给管;
33 调节阀;
51 燃料供给路;
52 燃料供给装置;
53 燃料供给管;
71 燃烧用空气供给路;
72 燃烧用空气供给管;
101、201 燃烧用空气流路;
LA 火焰稳定器的轴线;
LE 出口开口的轴线;
V 涡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作为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或者附图所示出的构成构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旨在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于此,而仅仅是说明例。
例如,“在某方向上”、“沿着某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者“同轴”等表示相对或绝对的配置的表达不仅表示严格上该种配置,也表示具有公差或者以能够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距离相对位移了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以及“均质”等表示事物相等的状态的表达不仅表示严格相等的状态,也表示存在公差或者能够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的状态。
例如,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表示形状的表达不仅表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的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形状,也表示在能够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具备”、“包括”、“具有”、“包含”或“包括”一构成要素这样的表达不是将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排除在外的排他性表达。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样的构成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锅炉用燃烧器的锅炉炉膛的结构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锅炉用燃烧器4设置于锅炉炉膛1的外周壁部,该锅炉炉膛1为具有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外周壁部的中空形状,且设置有在炉内划分出的燃烧空间2。如图1所示,锅炉用燃烧器4既可以在锅炉炉膛1的外周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也可以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多段。锅炉用燃烧器4以锅炉用燃烧器4的前端面向燃烧空间2的方式,经由设置于锅炉炉膛1的外周壁部的开口3喷射燃料和燃烧用空气(燃烧用气体),从而在锅炉炉膛1的燃烧空间2内生成火焰,并使燃料燃烧。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锅炉用燃烧器的概略剖视图。如图2所示,锅炉用燃烧器4具备:油枪5(液体燃料燃烧器、燃料喷射装置);喷雾器6,其设置于油枪5的燃烧空间2侧的前端;火焰稳定器10,其具有能够供油枪5的前端以及喷雾器6插入的内筒12或内筒22;风箱7,其配置成包围油枪5、喷雾器6以及火焰稳定器10;以及空气喷嘴8,其配置于火焰稳定器10与风箱7之间。
如图2所示,油枪5具有形成为筒状且在内部供液体燃料流动的燃料供给路51。油枪5的与设置有喷雾器6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与一端连接于能够向燃料供给路51供给液体燃料的泵等燃料供给装置52的燃料供给管 53的另一端连接,从而被从泵等燃料供给装置52输送重油等液体燃料。液体燃料经由燃料供给路51而被输送至喷雾器6。喷雾器6将从燃料供给路51输送来的液体燃料雾化而向燃烧空间2喷射。液体燃料在被喷雾器6 喷射时微粒化并与周围的燃料用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未图示的点火源点火,并形成燃烧火焰。
油枪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火焰稳定器10插入和抽出。如图2所示,火焰稳定器10在插入有油枪5的前端以及喷雾器6时,配置于包围油枪5 的前端以及喷雾器6的外周的位置。
风箱7形成为筒状,在风箱7与油枪5之间形成有供燃料用空气流动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路71。风箱7与至少一个燃烧用空气供给管72连接,并经由该燃烧用空气供给管72而从外部向燃烧用空气供给路71送入燃烧用空气。被送入至燃烧用空气供给路71的燃烧用空气朝向燃烧空间2侧流动。在燃烧用空气供给路71中流动的燃烧用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火焰稳定器10被送入燃烧空间2。在燃烧用空气供给路71中流动的燃烧用空气的另一部分通过空气喷嘴8被送入燃烧空间2。
图3、图5以及图7分别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图4是图3所示的A-A′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B-B′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C-C′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6以及8中,为了便于说明,用双点划线划分了内筒12、扩散板14以及肋15,但这些构件一体形成。
如图3、5、7所示,图3~8所示的几个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10A~10C)包括具有内筒12以及扩散板14的火焰稳定构件11。火焰稳定构件11构成为,在燃烧空间2的面向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的部分,通过扩散板14形成空气的涡流V(参照图2),从而使在燃烧空间2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
更详细而言,内筒12如图4、6、8所示那样形成为沿着火焰稳定器 10的轴线方向(轴线LA的延伸方向,图4、6、8中左右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为上述的油枪5能够插入内筒12的内部。如图4、6、8所示,扩散板14形成为从内筒12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121朝向燃烧空间2侧而沿径向(相对于轴线LA而言的径向)延伸的环状。换言之,扩散板14形成为燃烧空间2侧的直径比远离燃烧空间2侧的直径大的圆锥台的筒状。
如图4、6、8所示,火焰稳定构件11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开口16;形成于燃烧空间2侧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以及与至少一个入口开口 16及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连通的至少一个内部流路18。在此,火焰稳定器10A~10C的“燃烧空间2侧”是指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 或者与该面141相连的面、部分,且是指比内筒12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 121靠燃烧空间2侧。
在图4、6、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入口开口16形成于内筒12的与燃烧空间侧的缘部121相反侧的缘部122。出口开口17形成于扩散板14。内部流路18形成于内筒12以及扩散板14的内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入口开口16也可以形成于扩散板14的与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相反侧的面等,出口开口17也可以形成于内筒12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121等。另外,内部流路18也可以形成于内筒12或扩散板14中任一方的内部。
如图4所示,入口开口16与一端连接于能够向入口开口16供给流体的泵等流体供给装置31的流体供给管32的另一端连接,从而被从流体供给装置31输送高压蒸气等流体。从流体供给装置31输送至入口开口16 的流体通过内部流路18并从出口开口17喷出。
如上所述,几个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10包括具有上述的入口开口 16、出口开口17和内部流路18的火焰稳定构件11。
根据上述结构,火焰稳定器10包括构成为使在锅炉炉膛1的燃烧空间2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构件11。在包括使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构件11的火焰稳定器10附着有因燃烧产生的燃烧灰。燃烧灰主要附着于火焰稳定构件11的燃烧空间2侧。火焰稳定构件11包括入口开口16、形成于燃烧空间2侧的出口开口17以及与入口开口16及出口开口17连通的内部流路18,因此,通过从入口开口16向内部流路18送入高压蒸气等流体,并使该流体从形成于燃烧空间2侧的出口开口17喷出,能够去除形成于火焰稳定器10的燃烧灰、特别是附着于火焰稳定构件11 的燃烧空间2侧的燃烧灰。燃烧灰中包含腐蚀火焰稳定器10的硫,因此,通过从火焰稳定器10去除燃烧灰,从而能够抑制火焰稳定器10的腐蚀。
另外,在使燃烧火焰稳定的火焰稳定构件11设置有用于去除燃烧灰的入口开口16、出口开口17以及内部流路18,因此,不需要对火焰稳定器10重新设置用于去除燃烧灰的装置。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火焰稳定器10的大型化、复杂化。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6、8所示,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10A~10C)还包括至少一个肋15以及外筒13。如图4、6、8所示,外筒13形成为沿着火焰稳定器1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外筒13 形成为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内筒12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短,并配置成包围内筒12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121的外周。另外,外筒13在轴线方向上配置于比扩散板14的外周缘部远离燃烧空间2的一侧。
如图3、5、7所示,肋15形成为从内筒12的外周面沿着径向延伸的板状。在图3、5、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肋15在周向(针对轴线LA而言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另外,如图4、6、8所示,肋15 与内筒12、外筒13以及扩散板14一体设置。
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10A~10C)通过内筒12、外筒13以及肋15在比内筒12的外周面靠外侧形成有供燃烧用空气(燃烧用气体)通过的燃烧用空气流路101(气体供给路)。燃烧用空气在火焰稳定器10 的比外筒13远离燃烧空间2的一侧进入燃烧用空气流路101。燃烧用空气流路101被肋15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分区,因此,在燃烧用空气流路101 中流动的燃烧用空气被肋15整流。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6、8所示,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10A~10C)在内筒12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121与扩散板14的连接于内筒12的缘部即内周侧缘部142之间形成有内周侧开口102。在燃烧用空气流路101中流动的燃烧用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内周侧开口102并绕过扩散板14的内周侧而流入燃烧空间2,使燃烧火焰稳定。通过对燃烧提供从扩散板14的内周侧流入燃烧空间2的燃烧用空气,从而燃烧火焰的点火(火焰稳定)稳定性提高。
另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6、8所示,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 (火焰稳定器10A~10C)在扩散板14的与内周侧缘部142相反侧的缘部即外周侧缘部143与外筒13之间形成有外周侧开口103。在燃烧用空气流路101中流动的燃烧用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外周侧开口103并绕过扩散板14 的外周侧而流入燃烧空间2,使燃烧火焰稳定。从扩散板14的外周侧流入燃烧空间2的燃烧用空气在比燃烧空间侧的面141靠燃烧空间2侧形成涡流V(参照图2)。通过形成涡流V,从而燃烧火焰的点火(火焰稳定) 稳定性提高。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5、7所示,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 是在火焰稳定器10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17。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出口开口17在火焰稳定器10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从形成于火焰稳定器10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出口开口17喷出在内部流路18中流动的流体。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10的周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10去除燃烧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火焰稳定构件11包括上述的内筒12和上述的扩散板14。并且,如图4、6、8所示,上述的出口开口17形成于在内部流路18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17朝向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喷出的位置。在此,“朝向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喷出”不仅指从与燃烧空间侧的面141正交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燃烧空间侧的面141喷出,也包括从沿着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的面内方向的方向相对于燃烧空间侧的面141喷出的情况。
根据上述结构,火焰稳定构件11包括:内筒12;以及环状的扩散板 14,其从内筒12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121朝向燃烧空间2侧沿径向延伸。在包括上述的内筒12和扩散板14的火焰稳定构件11中,燃烧灰主要附着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形成于在内部流路18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17朝向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 141喷出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在内部流路18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 17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的燃烧灰去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是如图3、4所示那样的火焰稳定器10A。如图3、4所示,火焰稳定器10A的上述扩散板14包括鼓出部144,该鼓出部144从扩散板14的与连接于内筒12的缘部(内周侧缘部142)相反侧的缘部(外周侧缘部143)朝向燃烧空间2侧延伸。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是形成于鼓出部144、并且在沿着火焰稳定器 10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中具有沿着扩散板14的延伸方向的轴线LE的出口开口17A。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17A形成于位于鼓出部 144的内周侧且沿着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面145,该面145与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相连。另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内部流路18是在沿着火焰稳定器10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中具有与出口开口17A连通的圆弧状部181的内部流路18A。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扩散板14的与连接于内筒12的缘部(内周侧缘部142)相反侧的缘部(外周侧缘部143)朝向燃烧空间2侧延伸的鼓出部144形成有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A。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A在沿着火焰稳定器10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中具有沿着扩散板14的延伸方向的轴线LE。因此,通过使在内部流路18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鼓出部144的出口开口17A沿着出口开口17A的轴线LE而向扩散板14的延伸方向喷出,从而能够将附着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的燃烧灰去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是如图5、6所示那样的火焰稳定器10B。如图5、6所示,火焰稳定器10B的上述的出口开口17是形成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的出口开口17B。出口开口17B 在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17B的轴线LE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 正交,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17B的轴线LE也可以与扩散板14 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交叉。另外,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内部流路 18是与在径向上排列的多个出口开口17B连通的内部流路18B。在该情况下,多个出口开口17B在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上沿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在内部流路18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出口开口17B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10、特别是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去除燃烧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是如图7、8所示那样火焰稳定器10C。如图7、8所示,火焰稳定器10C的上述的出口开口17是形成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的出口开口17C。出口开口17C沿着与火焰稳定器10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外,内部流路18是与出口开口17C连通的内部流路18C。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 17C沿着径向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在内部流路18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且沿着与火焰稳定器10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17C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10、特别是扩散板1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141去除燃烧灰。
图9、图12以及图14分别是从燃烧空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的概略图。图10是图9所示的D-D′线向视的概略剖视图。图11是图9所示的E方向向视的概略图,且是省略地示出外筒并为了说明形成于外筒的出口开口的位置而一并示出形成于外筒的内部流路的一部分以及出口开口的概略图。在图11中,为了便于说明,通过双点划线示出了图中省略了的形成于外筒23的内部流路28A的一部分以及出口开口27A。图13是图12所示的F方向向视的概略图,且是省略地示出外筒的概略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11、13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地示出了一部分的旋流叶片。
如图9、12、14所示,图9~14所示的几个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10 (火焰稳定器20A~20C)包括火焰稳定构件21,该火焰稳定构件21包括内筒22、外筒23和多个旋流叶片24。火焰稳定构件21构成为,通过在比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靠燃烧空间2侧利用旋流叶片24 形成旋流(回转流),从而使在燃烧空间2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
更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内筒22以及外筒23形成为沿着火焰稳定器1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内筒22与图2所示的内筒12同样地,构成为能够供上述的油枪5插入内筒22的内部。如图10所示,外筒23 配置成包围内筒22的外周,在外筒23与内筒22之间形成有用于导入燃烧用空气(燃烧用气体)的燃烧用空气流路201(气体供给路)。燃烧用空气被从轴线方向上的远离燃烧空间2的一侧送入燃烧用空气流路201。
如图9、12、14所示,多个旋流叶片24在内筒22与外筒23之间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设置。如图11、13所示,多个旋流叶片24分别为,前缘部242相对于其后缘部243向周向的一侧偏离规定角度。在图9、 12、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旋流叶片24与内筒22及外筒23一体设置。燃烧用空气流路201被多个旋流叶片24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分区,因此,在燃烧用空气流路201中流动并通过多个旋流叶片24之间的间隙的燃烧用空气在多个旋流叶片24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回转流)。该旋流流入燃烧空间2并使燃烧火焰稳定,因此,燃烧火焰的点火(火焰稳定) 稳定性提高。
如图10、11、13所示,火焰稳定构件21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开口26;形成于燃烧空间2侧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以及与至少一个入口开口 26及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连通的至少一个内部流路28。在此,火焰稳定器20A~20C的“燃烧空间2侧”是指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 或者与该面241相连的面、部分,并且是除了轴线方向上的比旋流叶片24 远离燃烧空间2的一侧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在图10、11、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入口开口26形成于内筒22的远离燃烧空间侧的缘部222,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入口开口26也可以形成于外筒23的远离内筒22的燃烧空间侧的缘部232、旋流叶片的与燃烧空间侧的面241相反侧的面244 等。
如图10所示,与图4所示的入口开口16同样地,入口开口26与一端连接于能够向入口开口26供给流体的泵等流体供给装置31的流体供给管32的另一端连接,从而被从流体供给装置31输送高压蒸气等流体。从流体供给装置31输送至入口开口26的流体通过内部流路28并从出口开口27喷出。
如上所述,几个实施方式的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20A~20C) 包括火焰稳定构件21,该火焰稳定构件21为与包括上述的入口开口16、出口开口17和内部流路18的火焰稳定构件11同样的结构,包括上述的入口开口26、出口开口27和内部流路28。在该情况下,火焰稳定构件21 包括入口开口26、形成于燃烧空间2侧的出口开口27以及与入口开口26及出口开口27连通的内部流路28,因此,能够将附着于火焰稳定器10 的燃烧灰、特别是附着于火焰稳定构件21的燃烧空间2侧的燃烧灰去除,并且能够抑制火焰稳定器10的腐蚀。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火焰稳定器10的大型化、复杂化。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12、14所示,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 27是在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20A~20C)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27。在该情况下,多个出口开口27在火焰稳定器10 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在内部流路28中流动的流体从设置于火焰稳定器10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出口开口27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10的周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10去除燃烧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火焰稳定构件21包括上述的内筒22、上述的外筒23和上述的旋流叶片24。并且,如图9~14所示,上述的出口开口27形成于在内部流路28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27朝向至少一个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喷出的位置。在此,“朝向旋流叶片 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喷出”不仅指从与燃烧空间侧的面241正交、交叉的方向相对于燃烧空间侧的面241喷出,也包括从沿着燃烧空间侧的面 241的面内方向的方向相对于燃烧空间侧的面241喷出的情况。
根据上述结构,火焰稳定构件21包括:内筒22;外筒23,其配置成包围内筒22;以及多个旋流叶片24,其在内筒22与外筒23之间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设置。在包括上述的内筒22、外筒23和多个旋流叶片24的火焰稳定构件21中,燃烧灰主要附着于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形成于在内部流路28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27朝向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喷出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在内部流路28中流动的流体从出口开口27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的燃烧灰去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为形成于外筒23的内周面231和内筒22的外周面221中的至少一方的、比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靠燃烧空间2侧的位置的出口开口27A。在图9~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是图9~11所示的火焰稳定器20A。并且,火焰稳定器20A的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形成于外筒23的内周面231的、比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靠燃烧空间2侧的位置。另外,在图9~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内部流路28为形成于内筒22、外筒23或旋流叶片24的内部流路28A。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部流路28 也可以仅形成于内筒22及外筒23中的任一方。另外,在图9~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27A的轴线LE与外筒23的内周面231正交,但也可以与外筒23的内周面231交叉。另外,出口开口27A的轴线LE也可以沿着旋流叶片24的面内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在内部流路28A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外筒 23的内周面231或内筒22的外周面221的、比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靠燃烧空间2侧的位置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A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的燃烧灰去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2~14所示,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 是形成于至少一个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的出口开口27(出口开口27B、27C)。在图12~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27B、27C 针对一个旋流叶片24形成有多个。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 27B的轴线LE与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正交,但也可以与燃烧空间侧的面241交叉。关于出口开口27C的轴线也是同样的。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在内部流路28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喷出,能够将附着于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的燃烧灰去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包括在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20B)的径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27B。在该情况下,多个出口开口27在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在内部流路28中流动的流体从形成于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出口开口27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10、特别是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241去除燃烧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上述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沿着与火焰稳定器10(火焰稳定器20C)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图 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27C(出口开口27)沿着径向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在内部流路28中流动的流体从沿着与火焰稳定器10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27喷出。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火焰稳定器10的径向上的较宽范围内从火焰稳定器10、特别是旋流叶片24的燃烧空间侧的面去除燃烧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的锅炉用燃烧器4具备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和上述的油枪5。在该情况下,火焰稳定器10包括火焰稳定构件11、21,该火焰稳定构件11、21构成为使在锅炉炉膛1的燃烧空间2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并且,油枪5构成为能够向燃烧空间2供给燃料。因此,能够通过火焰稳定器10以及油枪5使燃烧火焰稳定。另外,火焰稳定构件11、21包括:入口开口16、26;形成于燃烧空间2侧的出口开口17、27;以及与入口开口16、26及出口开口17、27连通的内部流路18、28,因此,能够将附着于火焰稳定器10的燃烧灰、特别是附着于火焰稳定构件11、21的燃烧空间2侧的燃烧灰去除。由于燃烧灰中包含使火焰稳定器10腐蚀的硫,因此,通过从火焰稳定器10去除燃烧灰,从而能够抑制火焰稳定器10的腐蚀。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锅炉用燃烧器4还具备上述的流体供给装置31,该流体供给装置31能够向火焰稳定器10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16、26供给包含使灰软化的添加剂的流体。在该情况下,锅炉用燃烧器4具备能够向火焰稳定器10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16、26供给包含使灰软化的添加剂的流体的流体供给装置31,因此,通过使由流体供给装置31供给至内部流路18、28的、包含使灰软化的添加剂的流体从出口开口17、27喷出,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于火焰稳定器10、20的燃烧灰。
在上述的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10所示,在流体供给管32的中途设置有调节阀33(流体流量控制装置)。调节阀33构成为能够对向内部流路18、28供给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在该情况下,通过在锅炉炉膛1、锅炉用燃烧器4的运转期间关闭调节阀33,能够使得从出口开口 17、27不喷出流体,并且,通过在锅炉炉膛1、锅炉用燃烧器4的停止期间打开调节阀33,能够从出口开口17、27喷出流体。通过从出口开口17、 27喷出的流体,能够抑制锅炉炉膛1、锅炉用燃烧器4的运转效率降低。
在上述的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火焰稳定器10通过三维打印被制造。以往的火焰稳定器通过板金加工、铸造而被制造,因此,形成为具有内部流路的形状较困难,但通过利用三维打印来制造火焰稳定器10,从而能够形成为具有内部流路18、28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锅炉用燃烧器4所具备的向燃烧空间2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为喷射液体燃料并使其燃烧的油枪5(液体燃烧器),但燃料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包括喷射气体燃料(燃烧气体)并使其燃烧的气体燃烧器、喷射煤等固体燃料并使其燃烧的粉煤燃烧器的装置。另外,上述的火焰稳定器10也可以应用于具备气体燃烧器、粉煤燃烧器的锅炉用燃烧器4。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了变形的方式、将这些方式适当组合而成的方式。

Claims (13)

1.一种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稳定器包括火焰稳定构件,所述火焰稳定构件构成为使在锅炉炉膛的炉内所划分出的燃烧空间中燃烧的燃烧火焰稳定,
所述火焰稳定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形成于所述燃烧空间侧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内部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包括在所述火焰稳定器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稳定构件包括:
内筒,其构成为能够供向所述燃烧空间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插入;以及
环状的扩散板,其从所述内筒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缘部朝向所述燃烧空间侧沿径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在所述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所述出口开口朝向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喷出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包括鼓出部,该鼓出部从所述扩散板的与连接于所述内筒的缘部相反侧的缘部朝向所述燃烧空间侧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所述鼓出部,并且在沿着所述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中具有沿着所述扩散板的延伸方向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包括在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上沿所述火焰稳定器的径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并且沿着与所述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稳定构件包括:
内筒,所述内筒构成为能够供向所述燃烧空间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插入;
外筒,所述外筒配置成包围所述内筒,并且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用于导入燃料用气体的气体供给路;以及
多个旋流叶片,所述多个旋流叶片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设置,且所述多个旋流叶片各自的前缘部相对于其后缘部向所述周向的一侧偏离规定角度,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在所述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从所述出口开口朝向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喷出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和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比所述旋流叶片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靠所述燃烧空间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的所述燃烧空间侧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包括在所述火焰稳定器的径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出口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火焰稳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开口沿着与所述火焰稳定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12.一种锅炉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用燃烧器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焰稳定器;以及
燃料喷射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向所述燃烧空间供给燃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锅炉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用燃烧器还具备流体供给装置,该流体供给装置能够向所述火焰稳定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开口供给包含使灰软化的添加剂的流体。
CN201920214421.2U 2018-02-27 2019-02-19 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70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2754A JP2019148368A (ja) 2018-02-27 2018-02-27 保炎器及びボイラ用燃焼バーナ
JP2018-032754 2018-0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7038U true CN209857038U (zh) 2019-12-27

Family

ID=6784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1442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7038U (zh) 2018-02-27 2019-02-19 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48368A (zh)
CN (1) CN2098570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0368A (zh) * 2020-07-03 2020-10-09 山东兴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尾气焚烧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7612A (ja) * 1993-04-26 1994-11-01 Tokyo Gas Co Ltd 窒素酸化物低発生バ−ナ
JPH07198113A (ja) * 1994-01-11 1995-08-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ーナの保炎装置
JPH0835614A (ja) * 1994-07-26 1996-02-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微粉炭焚きバーナ
JP4901268B2 (ja) * 2006-03-31 2012-03-21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有害微量元素溶出抑制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石炭添加用溶出防止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0368A (zh) * 2020-07-03 2020-10-09 山东兴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尾气焚烧炉
CN111750368B (zh) * 2020-07-03 2022-06-17 山东兴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焚烧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8368A (ja) 2019-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1219B (zh) 燃烧装置的燃烧器布置
KR100297835B1 (ko) 연소용 버너 및 이 버너를 구비한 연소장치
JPS63210508A (ja) 超低NOx燃焼装置
JP2006029763A (ja) 混焼用バーナ
CN209857038U (zh) 火焰稳定器以及锅炉用燃烧器
KR102318108B1 (ko) 혼소용 버너 장치
JP6567714B2 (ja) バーナ装置
JP6071828B2 (ja) バーナチップ及び燃焼バーナ並びにボイラ
JP6243485B2 (ja) 混焼用バーナ装置及びボイラ
JP6302886B2 (ja) バーナ装置用の機能付加装置
WO2011030501A1 (ja) 微粉炭焚きボイラ
JP4386279B2 (ja) バーナの運転方法
JP2994382B1 (ja) 排ガス自己循環式低NOxバ―ナ
JP4758202B2 (ja) 火葬炉用オイルバーナ
JP2009115388A (ja) 液体燃料用バーナおよび舶用ボイラ
JP2006038396A (ja) バーナタイルを使用しない二段燃焼型バーナ
JP6270468B2 (ja) 重質油焚きボイラの燃焼方法及び重質油焚きボイラ
JP6502462B2 (ja) 混焼用バーナ装置及びボイラ
JP6629619B2 (ja) バーナチップ、二流体バーナ及びボイラ
JP6729045B2 (ja) 助燃用ガスバーナ及び副生ガスバーナ
CN110300871B (zh) 燃烧装置
JP2011080698A (ja) バーナ
TWI685632B (zh) 燃燒裝置、鍋爐及燃燒方法
CN110173687A (zh) 一种燃气配风器及燃烧器
JP3004263B1 (ja) 油焚き低NOxバ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