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3662U - 叉车 - Google Patents

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3662U
CN209853662U CN201920365301.2U CN201920365301U CN209853662U CN 209853662 U CN209853662 U CN 209853662U CN 201920365301 U CN201920365301 U CN 201920365301U CN 209853662 U CN209853662 U CN 209853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vehicle body
fork
good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53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53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3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3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3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叉车,包括:车身,车身上设置有车轮;叉架,叉架沿着叉车的侧向方向安装在车身上,能够从叉车的侧方进行取货或卸货,且叉架能够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运动。该方案叉架沿车身的侧向方向安装,使得叉架可从车身的侧方,比如左侧或右侧进行取卸货。而叉架能够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使得叉架可通过自身的运动而实现竖直举升。该结构叉架能够从车身的侧方进行取卸货,这样在取货后,货物便能够沿着叉车的长度方向放置,这样便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货物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中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同时该结构没有额外设带动货物回转的结构,这样可使整车结构紧凑,避免像普通叉车那样有高耸的门架。

Description

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叉车。
背景技术
叉车广泛用于货物的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货物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但目前叉车的叉架都靠近车身的前端设置,在叉架取完货物后无法实现货物的放置姿态的调节,这样在货物的长度较长时便无法将货物沿车身的前后方向放置,这样一方面在叉车运货时,极易因货物的重心不稳而出现翻车的现象,另一方面会导致叉车两侧空间占用较大。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从叉车的侧部进行取货或卸货的叉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上设置有车轮;叉架沿着所述叉车的侧向方向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能够从所述叉车的侧方进行取货或卸货,且所述叉架能够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包括车身和叉架,其中,可优选在车身上设置车轮,以实现叉车的驱动运动。而叉架沿着叉车的侧向方向安装在车身上,即是说,叉架没有靠近车身的前端安装,而是安装在了车身的左侧或右侧,这样就使得叉架能够从车身的侧方,比如左侧或右侧进行取货或卸货。而叉架能够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使得叉架可通过自身的运动而实现竖直举升。该种结构在需要通过叉车取货时可将叉车降低,以便能够将叉车伸入到货物的下方,此后可将叉架升高,以便能够通过叉架实现货物的举升,此后便可通过叉车的整体运动而实现货物的运输。同时,该种结构叉架对应安装在车身的侧部,使得叉架能够从叉车的左侧或右侧实现货物的取拿,这样在取货时,可先将叉车沿货物的长度方向停靠,然后可直接通过叉车侧部的叉架从叉车的侧部,比如叉车的左侧或右侧实现货物的举升。而这种结构,由于在取货时,货物已经沿着叉车的长度方向放置,因而在通过叉架取货后,货物会自动沿叉车的长度方向放置,这样便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货物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同时,该种结构在实现减少叉车两侧空间占用的同时,并没有在叉车上在额外设置带动货物回转的转盘,即省去了将货物旋转的过程,这样就使得整车结构紧凑,没有像普通叉车那样有高耸的门架,从而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少了整车的体积。
其中,叉架与车身能够拆卸地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这样使得叉架与车身能够单独进行维修和更换,当然,这样也能够将叉架和车身设置成两个独立的结构,从而能够使产品的整体加工更加方便。
其中,优选地,叉车上设置有车轮,车轮优选为万向轮,这样可通过万向轮驱动叉车实现360°全回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车还包括: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能够驱动所述叉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以及沿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针对叉架设置一个调节组件,这样一方面可通过调节组件来驱动叉架沿叉车的侧向方向,即叉车的两侧方向,也即叉车的左右方向进行运动,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调节组件来调节叉架的高度位置,这样便可通过调节组件来自动调节叉架的竖直举升运动和水平面内的平移运动。其中,这里的调节组件可优选为伸缩机构,具体地可以是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安装件,相互间隔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且多个所述安装件的一端均与所述车身转动地连接;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与多个所述安装件连接,能够驱动多个所述安装件转动;其中,所述叉架安装在多个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上,并能够在多个所述安装件的作用下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以及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安装件和第一驱动件,这样便可将叉架支撑安装在多个安装件上,而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叉架能够通过多个安装件活动地安装在车身上,另一方面使得多个安装件可通过叉架连接成整体,这样在驱动安装件运动时便能够使多个安装件更易同步转动。而多个安装件转动地安装在车身上并位于竖直平面内,这样便能够利用多个安装件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来进行叉架的驱动运动,以使叉架能够竖直举升运动和水平运动。同时,多个安装件相互平行,也使得安装件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运动时能够更易同步,这样便可确保货物在叉架上的稳定性,防止货物倾斜或掉落。而第一驱动件具体用于实现多个安装件的转动驱动,这样在需要调节叉架上的货物的重心或高度时,便可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多个安装件同步转动,从而便可实现叉架和货物的整体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安装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所述多个第一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前端的端面上,所述多个第二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尾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驱动件一和驱动件二,所述驱动件一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转动,所述驱动件二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转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车身的前端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件,而在车身的尾端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件,这样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便可在车身的前端侧面和车身的尾端侧面之间形成一个支撑平台,这样便可将叉架的两侧直接架设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形成的支撑平台上,以便能够通过多个安装件来实现对叉架的支撑安装,而这种结构能够将叉架架设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上,从而能够直接通过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的运动实现对叉架的位置调节,这样便能够将叉架的取卸货端安装在叉车的侧部方向,从而使得叉车在取货后,货物的长度方向便能够自动沿着叉车的长度方向,这样便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货物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再者该种结构叉架只会受到多个安装件的牵制,因而使得叉架不易被车身上的其它零部件卡死,而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优选均倾斜地转动安装在车身上,这样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便能够带动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整体转动,从而便能够带动叉架前后上下运动。而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运动,而优选地,可在车身的前端一侧对应多个第一安装件设置驱动件一,这样便可通过驱动件一来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的驱动,同时,可在车身的尾端一侧对应多个第二安装件设置驱动件二,这样便可通过驱动件二来实现多个第二安装件的驱动,而这种结构使得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能够各自独立驱动,且能够将驱动力分布在车身的前尾两端,这样便能够使驱动力分布地更加均匀,从而可确保第一驱动件在驱动叉架运动时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只在车身的中部设置一个驱动件,以通过中部的驱动件同时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的驱动,而这种结构,可去掉一个驱动件的使用,从而可简化产品的结构。
其中,这里的第一驱动件可具体为能够带动安装件进行转动的伸缩件,这样便能够通过伸缩件的伸缩实现多个安装件的整体驱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在所述车身的前端的端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在所述车身的尾端的端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多个安装件设置成直杆,此时,可将车身前尾两端的端面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相互平行设置,以使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能够在车身的两侧形成两个平行的支撑安装结构。而这种结构每个安装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因而可简化叉车的零件类型,更利于叉车的标准化。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安装件中靠近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的最外边缘设置的安装件为异形安装件,所述异形安装件与所述车身连接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安装件中的其他安装件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异形安装件的另一端上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延伸。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既可如上述方案一样均设置成标准化的直杆,但优选地,可将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中位于最前排的安装件,即最靠近取卸货侧的安装件设置成异形件,具体而言,可在最前排的安装件的前端上设置弯折部,这样在通过叉架取货时,便可通过弯折部确保叉架在举升到较高位置时,叉架不会与最前排的安装件上发生干涉,这样便可确保叉架在运货时的稳定性。同时,优选地,可将异形安装件没有设置弯折部的一端,即异形安装件与车身连接的一端与其它安装件优选平行设置,这样能够使多个安装件同步运动,从而可确保叉架运动的平稳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弯折部由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弯折形成;和/或所述弯折部呈弧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弯折部优选由异形支撑杆向上弯折形成,这样能够使异形支撑杆的结构和加工都较简单。同时,可优选将弯折部设置成弧形,这样能够使弯折部更平滑,从而不易与货物发生钩挂。当然弯折部也可以是三角形,或梯形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叉车还包括:至少一个稳定件,至少一个所述稳定件相互平行地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多个第一安装件与多个第二安装件之间设置稳定件,这样能够使车身两侧的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能够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车身两侧的安装件在各自运动时能够相互牵制,这样就使得车身两侧的安装件能够同步运动,从而可确保叉架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弥补车身两侧的安装件因结构等影响而导致的不能完全同步的缺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驱动件一远离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和/或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驱动件二远离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座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鉴于三角架的结构简单,且三角架的稳定性也较好,因而优选地可将安装座设置成三角架。驱动件一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以实现对驱动件一的平稳支撑。同理同理,第二安装座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鉴于三角架的结构简单,且三角架的稳定性也较好,因而优选地可将安装座设置成三角架。驱动件二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以实现对驱动件二的平稳支撑,而驱动件二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以实现对驱动件二的平稳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伸缩件或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非伸缩件;和/或所述驱动件一和所述驱动件二均为伸缩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设置成伸缩件,这样便可通过多个安装件的统一伸缩来实现叉架的高度位置调节,这样便能够利用多个安装件同时实现叉架的高度调节和前后位置调节,进而可简化调节组件的结构。此外,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也可为非伸缩件,比如为普通的杆件结构,此时,可只通过多个安装件的转动实现叉架的位置调节。可将驱动件一和驱动件二优选为伸缩件,这样便能够利用伸缩件的伸缩来实现对多个安装件的驱动。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多个安装件的驱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所述驱动件一和所述驱动件二均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驱动件一和驱动件二可优选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等能够进行自动伸缩的结构。而由于液压缸能承受比较大的推力,因此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驱动件一和驱动件二采用液压缸还能够增强安装件和驱动件的支撑力度,从而使得叉架能够搬运较重的物品。同时,由于叉车上空间有限,因此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驱动件一和驱动件二可优选采用多级液压缸。当然,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驱动件一和驱动件二的类型也不限于液压缸和电推缸,其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
其中,在一个具体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伸缩件,且所述驱动件一和所述驱动件二均为伸缩件时,可将驱动件一竖直设置在多个第一安装件之间,即可从多个安装件的中部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的支撑和驱动。而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为非伸缩件时,可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后侧或侧部实现安装件的驱动和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叉架包括:第一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安装件上,与所述车身平行;第二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二安装件上,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平行,并与所述车身平行;第一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第二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架包括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上的第一安装杆和安装在多个第二安装件上的第二安装杆,这样第一安装杆、多个第一安装件和车身的前端侧面便可形成一个类平行结构,第二安装杆、多个第二安装件和车身的尾端侧面便可形成另一个类平行结构,这样便可通过车身前后两端的两个类平行机构带动叉架实现叉架的竖直举升运动和水平运动。该种结构第一安装杆可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的连接,第二安装杆可实现多个第二安装件之间的连接,这样就使得叉架本身能够与多个安装件构成一个能够相互连动的机构,即多个安装件、叉架的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以及车身能够在车身的前后两端形成两个类平行机构,从而通过两侧的类平行机构的转动便可实现叉架的上下前后平移,而这种结构可通过多个安装件与两个安装杆之间的相互牵引实现对支架的前后位置和高度位置调节,这样一方面使得产品的整个结构比较简单,好加工,从而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安装件与两个安装杆形成的类平行机构能够使驱动组件与叉架之间的驱动更加精准和牢靠,从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故障率。而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分别与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连接,能够在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的作用下实现货物的取放,比如可直接将两个叉杆伸入到货物的底部,然后可抬高叉架,以实现货物的取出,或者降低叉架实现卸货,即这里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具体用于与货物接触,以实现货物的取拿搬运。
其中,优选地,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均为L形杆或类L形杆,该种结构可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竖边来与安装杆进行连接,而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横边来与货物进行接触,以进行货物的取拿搬运等。
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将叉架设置成包括一个安装板和两个叉杆的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驱动件一的一端安装在车身上,所述驱动件一的另一端优选设置在第一安装件和叉架的连接处,所述驱动件二的一端安装在车身上,所述驱动件二的另一端优选设置在第二安装件和叉架的连接处。同时,可优选在两个第一安装件和两个第二安装件之间设置两个稳定件,而在多个安装件与叉架的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连接时,两个稳定件、两个第一驱动件和两个安装杆和四个安装件优选通过球接头连接或者通过万向接头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车还包括:支撑件,所述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支撑件展开时能够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支撑在所述叉车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车还包括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车身上的支撑件,且支撑件展开时支撑件能够从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并支撑在车身的放置平台上,这样在将叉架伸出而取货时,便可将支撑件展开并支撑在车身的放置平台上,比如地面上,以便能够通过支撑件将车身支撑住,防止叉架在取货后,车身因货物过重而向车身的取货方向倾斜,即通过设置支撑件能够在叉架取货时对车身形成支撑,这样便可避免叉车倾斜或翻车。
其中,车身的取卸货侧由叉架的安装位置决定,而由于本申请中,叉架从车身的侧部进行取卸货,因此,取卸货侧为车身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车还包括: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支撑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并能够在所述滑动件的作用下滑动;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与所述滑动件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滑动件滑动;第三驱动件,对应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能够驱动所述支撑件转动;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放置平台之间的接触状态;第一导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其中,所述支撑件能够在所述滑动件的作用下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能够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作用下支撑在所述车身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车还包括滑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传感器和第一导轨,而这些零件能够和支撑件组成一个支撑组件,这样通过该支撑组件便能够对叉车形成支撑。而采用支撑组件能够辅助叉车保持平衡,从而可避免叉车在将货物从叉车侧方举升时发生倾斜,这样就能够使叉车从侧方举升货物时更加安全。具体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动件滑动,而滑动件优选沿支撑件的展开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车身上,这样就使得滑动件能够在第二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支撑件沿固定地方向进行滑动,进而实现支撑件的伸出或缩回。而第三驱动件安装在滑动件上,能够随滑动件一起运动,其中,第三驱动件具体用于驱动支撑件转动,具体地,在需要支撑件支撑时,可通过第三驱动件将支撑件转动至面向放置平台,即将支撑件向地面转动,以使支撑件能够支撑安装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支撑件支撑时,可通过第三驱动件将支撑件向背离地面等放置平台的方向转动,以使支撑件能够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分离。该技术方案在需要支撑件支撑时,可先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滑动件运动,从而带动支撑件伸出,然后可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支撑件转动,直到支撑件支撑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支撑时,可先通过第三驱动件带动支撑件转动,以使支撑件与地面等放置平台之间能够及时分离,而优先地,可将支撑件转动至与车身平齐,然后便可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滑块往回运动,从而带动支撑件整体缩回到车身内,这样便可实现支撑件的展开与缩回,从而便可在叉架取货卸货时,防止叉车翻车。此外,为检测支撑件的末端是否已经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可以在第三驱动件跟滑动件的连接处增加传感器,比如力传感器来检测接触状态,这样第三驱动件的受力就会通过力传感器传递到滑动件上。具体地,比如在调整支撑件的过程中,若检测到力传感器的受力不断增大,说明支撑件已经跟地面接触,可以停止调整。当然,也可通过其它传感器,比如角度传感器来检测支撑件与地面等放置平台的角度,这样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的角度来判断支撑件的末端是否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而通过设置第一导轨,使得滑动件能够沿着第一导轨运动,这样便可通过第一导轨来对滑动件的运动进行导向,这样就使得滑动件能够按照预定路线滑动,从而使得支撑件能够按照预定路线进行展开或收起,这样就使得支撑件能够按照需要在拆卸货时对叉车形成支撑。
其中,具体地,第三驱动件可具体为电机、涡轮和蜗杆组合的结构。当然,也可为电机、涡轮和齿条的结构,在使用时可将电机安装在滑动件上,而将蜗杆或齿条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而将涡轮安装在支撑件上。该种结构,能够在实现支撑件的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支撑件在任一位置的自锁,这样便可防止支撑件在展开后打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叉车还包括:调节平台,能够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第四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与所述调节平台连接,能够驱动所述调节平台滑动;其中,所述叉架能够在所述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叉架上的货物放置到所述调节平台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车身上设置有调节平台,且叉架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叉架上的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这样在叉架取拿到货物后便可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而由于调节平台能够沿车身的侧向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车身上,因此,在叉架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后,便可通过调节平台的滑动来将货物调节到更靠近叉车的中部位置,而这样设置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这样便能够避免货物在叉车上放置不合理而导致翻车情况的发生。而第四驱动件可具体用于驱动调节平台沿侧向方向滑动,这里的第四驱动件可优选为液压缸、电推缸、气缸等伸缩件,而调节平台可优选安装在车身的上表面上,以使叉架能够更便利地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二导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调节平台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上;多个夹持件,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或所述调节平台上,能够运动至与所述调节平台上的货物接触,并夹紧所述调节平台上的货物;夹持驱动件,与所述多个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夹持件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车还包括第二导轨,而调节平台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上,这样就使得调节平台能够顺着第二导轨滑动,这样便可通过第二导轨来对调节平台的滑动进行导向,从而可防止调节平台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这样就使得调节平台能够按照预定路线将货物平稳且准确地调节到叉车的预设位置上。而通过设置多个能够活动地夹持件,这样在货物放置在调节平台上后,可通过多个夹持件与货物接触,然后夹紧货物,防止货物在卸货过程和装货过程中滑落,提高叉车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中,这里的夹持件优选安装在调节平台上,随调节平台一起沿侧向方向滑动,这样在叉架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后便可直接通过夹持件夹紧货物。而在另一方案中,夹持件也可安装在车身上,不随调节平台一起滑动,这样在叉架将货物防止到调节平台上后,可先将调节平台往回滑动,并在调节平台往回滑动到固定位置后,再通过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件运动,以使夹持件能够夹紧货物。而多个夹持件既可通过转动地方式安装在车身或调节平台上,也可通过滑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或调节平台上,或者既能够转动又能够滑动地安装在车身或调节平台上,而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货物的形状大小,以及调节平台在运输时的位置,以及夹持件自身的安装位置等来合理设置夹持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但不管夹持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如何,都要确保夹持件能够夹紧安装在货物的周围,且不会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夹持件能够沿所述叉车的左右方向摆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平台上,且多个所述夹持件在所述调节平台上分布成两列,且两列所述夹持件之间设置有容纳货物的预设间隙,且多个所述夹持件能够从与所述车身平行的第一位置转动并固定至与所述车身呈预设角度的第二位置,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夹持件优选能够左右摆动地安装在调节平台上,这样使得多个夹持件能够沿货物的宽度方向进行摆动地实现收起和伸出,当然,多个夹持件也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的实现收起和伸出。而多个夹持件优选沿货物的宽度方向分布成两列,并在两列之间预留出足够容纳货物的间隙,这样便能够通过叉架直接将货物放置到两列夹持条之间,从而便能够通过货物两侧的多个夹持件来夹紧货物。而多个夹持件能够从与车身平行的第一位置转动并固定至与车身呈预设角度的第二位置,预设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这样便能够在不需要夹持件夹紧货物时,将夹持件转动至与车身平行,即将夹持件平放安装在调节平台上,这样便能够实现夹持件的收起,而在需要夹持件夹紧货物时,可将夹持件向上转动至竖直位置,比如转动至与车身垂直的位置,或者转动至与车身呈30°或40°或70°的倾斜位置,这样便能够实现夹持件的打开,从而便可通过夹持件夹紧固定货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夹持件在所述调节平台上呈两列、多排设置,所述夹持驱动件包括多个双向伸缩件,每一所述双向伸缩件均连接在成排设置的两个夹持件之间,并能够驱动成排设置的两个夹持件同时摆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每一列夹持件的数量可为多个,这样便能够在货物的长度方向上对货物进行多处夹持,而此时,可将位于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通过一个双向伸缩件进行连接,这样便能够通过同一个双向伸缩件同时实现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的驱动,比如,在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左右摆动地安装在调节平台上时,可通过双向伸缩件的同时伸缩使两个夹持件能够同时向中间摆动,这样便能够将两个夹持件同时摆动至夹紧货物。而这样设置可以确保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在夹紧货物时不会出现一条夹持件已经夹紧,而另一条夹持件却尚未夹持到位的情况。
其中,优选地,夹持件为夹持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调节平台用于承载货物的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调节平台用于承载货物,而通过在调节平台上设置凸起,使得调节平台始终能够跟货物形成线接触,这样就使得货物与调节平台始终能够通过凸起进行接触,这样便能够避免因调节平台不平而导致货物与调节平台无法充分接触的问题,从而使得货物能够平稳地放置在调节平台上,进而能够确保叉车在运输货物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不包括调节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不包括调节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又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再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身,12车轮,2叉架,22第一安装杆,24第二安装杆,26第一叉杆,28第二叉杆,3调节组件,32安装件,322第一安装件,324第二安装件,34第一驱动件,342驱动件一,344驱动件二,4第一安装座,5第二安装座,6支撑组件,62支撑件,64滑动件,66第二驱动件,68第三驱动件,69第一导轨,72调节平台,74第四驱动件,76第二导轨,82夹持件,84夹持驱动件,9货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包括车身1和叉架2,其中,车身1上设置有车轮12;叉架2沿着叉车的侧向方向能够拆卸地安装在车身1上,能够从叉车的侧方进行取货或卸货,且叉架2能够沿车身1的高度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包括车身1和叉架2,其中,可优选在车身1上设置车轮12,以实现叉车的驱动运动。而叉架2沿着叉车的侧向方向安装在车身1上,即是说,叉架2没有靠近车身1的前端安装,而是安装在了车身1的左侧或右侧,这样就使得叉架2能够从车身1的侧方,比如左侧或右侧进行取货或卸货。而叉架2能够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使得叉架2可通过自身的运动而实现竖直举升。该种结构在需要通过叉车取货时可将叉车降低,以便能够将叉车伸入到货物的下方,此后可将叉架2升高,以便能够通过叉架2实现货物的举升,此后便可通过叉车的整体运动而实现货物的运输。同时,该种结构叉架2对应安装在车身1的侧部,使得叉架2能够从叉车的左侧或右侧实现货物的取拿,这样在取货时,可先将叉车沿货物的长度方向停靠,然后可直接通过叉车侧部的叉架2从叉车的侧部,比如叉车的左侧或右侧实现货物的举升。而这种结构,由于在取货时,货物已经沿着叉车的长度方向放置,因而在通过叉架2取货后,货物会自动沿叉车的长度方向放置,这样便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货物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同时,该种结构在实现减少叉车两侧空间占用的同时,并没有在叉车上在额外设置带动货物回转的转盘,即省去了将货物旋转的过程,这样就使得整车结构紧凑,没有像普通叉车那样有高耸的门架,从而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少了整车的体积。
其中,叉架2与车身1能够拆卸地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这样使得叉架2与车身1能够单独进行维修和更换,当然,这样也能够将叉架2和车身1设置成两个独立的结构,从而能够使产品的整体加工更加方便。
其中,优选地,叉车上设置有车轮12,车轮12优选为万向轮,这样可通过万向轮驱动叉车实现360°全回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叉车还包括:调节组件3,安装在车身1上,能够驱动叉架2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以及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可针对叉架2设置一个调节组件3,这样一方面可通过调节组件3来驱动叉架2沿叉车的侧向方向,即叉车的两侧方向,也即叉车的左右方向进行运动,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调节组件3来调节叉架2的高度位置,这样便可通过调节组件3来自动调节叉架2的竖直举升运动和水平面内的平移运动。其中,这里的调节组件3可优选为伸缩机构,具体地可以是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调节组件3包括:多个安装件32,相互间隔地安装在车身1上,且多个安装件32的一端均与车身1转动地连接;第一驱动件34,安装在车身1上,与多个安装件32连接,能够驱动多个安装件32转动;其中,叉架2安装在多个安装件32的另一端上,并能够在多个安装件32的作用下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以及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包括多个安装件32和第一驱动件34,这样便可将叉架2支撑安装在多个安装件32上,而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叉架2能够通过多个安装件32活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另一方面使得多个安装件32可通过叉架2连接成整体,这样在驱动安装件32运动时便能够使多个安装件32更易同步转动。而多个安装件32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并位于竖直平面内,这样便能够利用多个安装件32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来进行叉架2的驱动运动,以使叉架2能够竖直举升运动和水平运动。同时,多个安装件32相互平行,也使得安装件32在第一驱动件34的作用下运动时能够更易同步,这样便可确保货物在叉架2上的稳定性,防止货物倾斜或掉落。而第一驱动件34具体用于实现多个安装件32的转动驱动,这样在需要调节叉架2上的货物的重心或高度时,便可通过第一驱动件34带动多个安装件32同步转动,从而便可实现叉架2和货物的整体移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多个安装件32包括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多个第一安装件322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的前端的端面上,多个第二安装件324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的尾端的端面上;第一驱动件34包括安装在车身1上的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驱动件一342与多个第一安装件322连接,用于驱动多个第一安装件322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转动,驱动件二344与多个第二安装件324连接,用于驱动多个第二安装件324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转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车身1的前端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件322,而在车身1的尾端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件324,这样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便可在车身1的前端侧面和车身1的尾端侧面之间形成一个支撑平台,这样便可将叉架2的两侧直接架设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形成的支撑平台上,以便能够通过多个安装件32来实现对叉架2的支撑安装,而这种结构能够将叉架2架设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上,从而能够直接通过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的运动实现对叉架2的位置调节,这样便能够将叉架2的取卸货端安装在叉车的侧部方向,从而使得叉车在取货后,货物的长度方向便能够自动沿着叉车的长度方向,这样便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货物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再者该种结构叉架2只会受到多个安装件32的牵制,因而使得叉架2不易被车身1上的其它零部件卡死,而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优选均倾斜地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这样在第一驱动件34的作用下便能够带动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整体转动,从而便能够带动叉架2前后上下运动。而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运动,而优选地,可在车身1的前端一侧对应多个第一安装件322设置驱动件一342,这样便可通过驱动件一342来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322的驱动,同时,可在车身1的尾端一侧对应多个第二安装件324设置驱动件二344,这样便可通过驱动件二344来实现多个第二安装件324的驱动,而这种结构使得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能够各自独立驱动,且能够将驱动力分布在车身1的前尾两端,这样便能够使驱动力分布地更加均匀,从而可确保第一驱动件34在驱动叉架2运动时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只在车身1的中部设置一个驱动件,以通过中部的驱动件同时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的驱动,而这种结构,可去掉一个驱动件的使用,从而可简化产品的结构。
其中,这里的第一驱动件34可具体为能够带动安装件32进行转动的伸缩件,这样便能够通过伸缩件的伸缩实现多个安装件32的整体驱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在车身1的前端的端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安装件324在车身1的尾端的端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多个安装件32设置成直杆,此时,可将车身1前尾两端的端面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相互平行设置,以使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能够在车身1的两侧形成两个平行的支撑安装结构。而这种结构每个安装件3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因而可简化叉车的零件类型,更利于叉车的标准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安装件32中靠近车身1的取卸货侧的最外边缘设置的安装件32为异形安装件,异形安装件与车身1连接的一端与多个安装件32中的其他安装件32相互平行设置,异形安装件的另一端上具有弯折部,弯折部沿叉车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延伸。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既可如上述方案一样均设置成标准化的直杆,但优选地,可将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中位于最前排的安装件32,即最靠近取卸货侧的安装件32设置成异形件,具体而言,可在最前排的安装件32的前端上设置弯折部,这样在通过叉架2取货时,便可通过弯折部确保叉架2在举升到较高位置时,叉架2不会与最前排的安装件32上发生干涉,这样便可确保叉架2在运货时的稳定性。同时,优选地,可将异形安装件没有设置弯折部的一端,即异形安装件与车身1连接的一端与其它安装件32优选平行设置,这样能够使多个安装件32同步运动,从而可确保叉架2运动的平稳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弯折部由安装件32沿叉车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弯折形成;和/或弯折部呈弧形。
在该些实施例中,弯折部优选由异形支撑件向上弯折形成,这样能够使异形支撑件的结构和加工都较简单。同时,可优选将弯折部设置成弧形,这样能够使弯折部更平滑,从而不易与货物发生钩挂。当然弯折部也可以是三角形,或梯形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叉车还包括:至少一个稳定件(图中未示出),至少一个稳定件相互平行地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多个第一安装件322与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之间设置稳定件,这样能够使车身1两侧的多个第一安装件322和多个第二安装件324能够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车身1两侧的安装件32在各自运动时能够相互牵制,这样就使得车身1两侧的安装件32能够同步运动,从而可确保叉架2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弥补车身1两侧的安装件32因结构等影响而导致的不能完全同步的缺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叉车还包括:第一安装座4,安装在车身1上,驱动件一342远离第一安装件322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座4上;和/或第二安装座5,安装在车身1上,驱动件二344远离第二安装件324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安装座5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4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鉴于三角架的结构简单,且三角架的稳定性也较好,因而优选地可将安装座设置成三角架。驱动件一342安装在第一安装座4上,以实现对驱动件一342的平稳支撑。同理同理,第二安装座5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鉴于三角架的结构简单,且三角架的稳定性也较好,因而优选地可将安装座设置成三角架。驱动件二344安装在第二安装座5上,以实现对驱动件二344的平稳支撑,而驱动件二344安装在第二安装座5上,以实现对驱动件二344的平稳支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均为伸缩件或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均为非伸缩件;和/或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均为伸缩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设置成伸缩件,这样便可通过多个安装件32的统一伸缩来实现叉架2的高度位置调节,这样便能够利用多个安装件32同时实现叉架2的高度调节和前后位置调节,进而可简化调节组件3的结构。此外,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也可为非伸缩件,比如为普通的杆件结构,此时,可只通过多个安装件32的转动实现叉架2的位置调节。可将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优选为伸缩件,这样便能够利用伸缩件的伸缩来实现对多个安装件32的驱动。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多个安装件32的驱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均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均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322、第二安装件324、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可优选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等能够进行自动伸缩的结构。而由于液压缸能承受比较大的推力,因此第一安装件322、第二安装件324、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采用液压缸还能够增强安装件32和驱动件的支撑力度,从而使得叉架2能够搬运较重的物品。同时,由于叉车上空间有限,因此第一安装件322、第二安装件324、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可优选采用多级液压缸。当然,第一安装件322、第二安装件324、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的类型也不限于液压缸和电推缸,其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
其中,在一个具体方案中,在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均为伸缩件,且驱动件一342和驱动件二344均为伸缩件时,可将驱动件一342竖直设置在多个第一安装件322之间,即可从多个安装件32的中部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322的支撑和驱动。而在第一安装件322和第二安装件324均为非伸缩件时,可从第一安装件32和第二安装件324的后侧或侧部实现安装件32的驱动和支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叉架2包括:第一安装杆22,支撑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32上,与车身1平行;第二安装杆24,支撑安装在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上,与第一安装杆22平行,并与车身1平行;第一叉杆26,安装在第一安装杆22上;第二叉杆28,安装在第二安装杆24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架2包括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件32上的第一安装杆22和安装在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上的第二安装杆24,这样第一安装杆22、多个第一安装件32和车身1的前端侧面便可形成一个类平行结构,第二安装杆24、多个第二安装件324和车身1的尾端侧面便可形成另一个类平行结构,这样便可通过车身1前后两端的两个类平行机构带动叉架2实现叉架2的竖直举升运动和水平运动。该种结构第一安装杆22可实现多个第一安装件32的连接,第二安装杆24可实现多个第二安装件324之间的连接,这样就使得叉架2本身能够与多个安装件32构成一个能够相互连动的机构,即多个安装件32、叉架2的第一安装杆22和第二安装杆24以及车身1能够在车身1的前后两端形成两个类平行机构,从而通过两侧的类平行机构的转动便可实现叉架2的上下前后平移,而这种结构可通过多个安装件32与两个安装杆之间的相互牵引实现对支架的前后位置和高度位置调节,这样一方面使得产品的整个结构比较简单,好加工,从而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安装件32与两个安装杆形成的类平行机构能够使驱动组件与叉架2之间的驱动更加精准和牢靠,从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故障率。而第一叉杆26和第二叉杆28分别与第一安装杆22和第二安装杆24连接,能够在第一安装杆22和第二安装杆24的作用下实现货物的取放,比如可直接将两个叉杆伸入到货物的底部,然后可抬高叉架2,以实现货物的取出,或者降低叉架2实现卸货,即这里第一叉杆26和第二叉杆28具体用于与货物接触,以实现货物的取拿搬运。
其中,优选地,第一叉杆26和第二叉杆28均为L形杆或类L形杆,该种结构可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竖边来与安装杆进行连接,而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横边来与货物进行接触,以进行货物的取拿搬运等。
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将叉架2设置成包括一个安装板和两个叉杆的结构。
其中,优选地,第一安装件3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安装件324的数量为两个,驱动件一342的一端安装在车身1上,驱动件一342的另一端优选设置在第一安装件32和叉架2的连接处,驱动件二344的一端安装在车身1上,驱动件二344的另一端优选设置在第二安装件324和叉架2的连接处。同时,可优选在两个第一安装件32和两个第二安装件324之间设置两个稳定件,而在多个安装件32与叉架2的第一安装杆22和第二安装杆24连接时,两个稳定件、两个第一驱动件34和两个安装杆和四个安装件32优选通过球接头连接或者通过万向接头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叉车还包括:支撑件62,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车身1上,支撑件62展开时能够从车身1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1,并支撑在叉车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车还包括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车身1上的支撑件62,且支撑件62展开时支撑件62能够从车身1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1,并支撑在车身1的放置平台上,这样在将叉架2伸出而取货时,便可将支撑件62展开并支撑在车身1的放置平台上,比如地面上,以便能够通过支撑件62将车身1支撑住,防止叉架2在取货后,车身1因货物过重而向车身1的取货方向倾斜,即通过设置支撑件62能够在叉架2取货时对车身1形成支撑,这样便可避免叉车倾斜或翻车。
其中,车身1的取卸货侧由叉架2的安装位置决定,而由于本申请中,叉架2从车身1的侧部进行取卸货,因此,取卸货侧为车身1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叉车还包括:滑动件64,滑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支撑件6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滑动件64上,并能够在滑动件64的作用下滑动;第二驱动件66,安装在车身1上,与滑动件64连接,能够驱动滑动件64滑动;第三驱动件68,对应支撑件62安装在滑动件64上,能够驱动支撑件62转动;传感器,安装在支撑件62与第三驱动件68之间,用于检测支撑件62与放置平台之间的接触状态;第一导轨69,安装在车身1上,滑动件64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轨69上;其中,支撑件62能够在滑动件64的作用下从车身1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1,并能够在第三驱动件68的作用下支撑在车身1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车还包括滑动件64、第二驱动件66、第三驱动件68、传感器和第一导轨69,而这些零件能够和支撑件62组成一个支撑组件6,这样通过该支撑组件6便能够对叉车形成支撑。而采用支撑组件6能够辅助叉车保持平衡,从而可避免叉车在将货物从叉车侧方举升时发生倾斜,这样就能够使叉车从侧方举升货物时更加安全。具体地,第二驱动件66用于驱动滑动件64滑动,而滑动件64优选沿支撑件62的展开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这样就使得滑动件64能够在第二驱动件66的作用下驱动支撑件62沿固定地方向进行滑动,进而实现支撑件62的伸出或缩回。而第三驱动件68用于驱动支撑件62转动,这样便可在需要支撑件62支撑时,将支撑件62转动至面向放置平台,即将支撑件62向地面转动,以使支撑件62能够支撑安装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支撑件62支撑时,可通过第三驱动件将支撑件62向背离地面等放置平台的方向转动,以使支撑件62能够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分离。该实施例在需要支撑件62支撑时,可先通过第二驱动件66驱动滑动件64运动,从而带动支撑件62伸出,然后可通过第三驱动件68驱动支撑件62转动,直到支撑件62支撑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支撑时,可先通过第三驱动件68带动支撑件62转动,以使支撑件62与地面等放置平台之间能够及时分离,而优先地,可将支撑件62转动至与车身1平齐,然后便可通过第二驱动件66驱动滑块往回运动,从而带动支撑件62整体缩回到车身1内,这样便可实现支撑件62的展开与缩回,从而便可在叉架2取货卸货时,防止叉车翻车。此外,为检测支撑件62的末端是否已经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可以在第三驱动件68跟滑动件64的连接处增加传感器,比如力传感器来检测接触状态,这样第三驱动件68的受力就会通过力传感器传递到滑动件64上。具体地,比如在调整支撑件62的过程中,若检测到力传感器的受力不断增大,说明支撑件62已经跟地面接触,可以停止调整。当然,也可通过其它传感器,比如角度传感器来检测支撑件62与地面等放置平台的角度,这样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的角度来判断支撑件62的末端是否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而通过设置第一导轨69,使得滑动件64能够沿着第一导轨69运动,这样便可通过第一导轨69来对滑动件64的运动进行导向,这样就使得滑动件64能够按照预定路线滑动,从而使得支撑件62能够按照预定路线进行展开或收起,这样就使得支撑件62能够按照需要在拆卸货时对叉车形成支撑。
其中,具体地,第三驱动件68可具体为电机、涡轮和蜗杆组合的结构。当然,也可为电机、涡轮和齿条的结构,在使用时可将电机安装在滑动件64上,而将蜗杆或齿条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而将涡轮安装在支撑件62上。该种结构,能够在实现支撑件62的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支撑件62在任一位置的自锁,这样便可防止支撑件在展开后打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叉车还包括:调节平台72,能够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第四驱动件,安装在车身1上,与调节平台72连接,能够驱动调节平台72滑动;其中,叉架2能够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将叉架2上的货物9放置到调节平台7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车身1上设置有调节平台72,且叉架2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叉架2上的货物9放置到调节平台72上,这样在叉架2取拿到货物9后便可将货物9放置到调节平台72上,而由于调节平台72能够沿车身1的侧向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因此,在叉架2将货物9放置到调节平台72上后,便可通过调节平台72的滑动来将货物9调节到更靠近叉车的中部位置,而这样设置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这样便能够避免货物9在叉车上放置不合理而导致翻车情况的发生。而第四驱动件可具体用于驱动调节平台72沿侧向方向滑动,这里的第四驱动件可优选为液压缸、电推缸、气缸等伸缩件,而调节平台72可优选安装在车身1的上表面上,以使叉架2能够更便利地将货物9放置到调节平台72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叉车还包括:第二导轨76,安装在车身1上,调节平台72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76上;多个夹持件82,活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或调节平台72上,能够运动至与调节平台72上的货物9接触,并夹紧调节平台72上的货物9;夹持驱动件84,与多个夹持件82连接,用于驱动多个夹持件82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车还包括第二导轨76,而调节平台72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76上,这样就使得调节平台72能够顺着第二导轨76滑动,这样便可通过第二导轨76来对调节平台72的滑动进行导向,从而可防止调节平台72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这样就使得调节平台72能够按照预定路线将货物9平稳且准确地调节到叉车的预设位置上。而通过设置多个能够活动地夹持件82,这样在货物9放置在调节平台72上后,可通过多个夹持件82与货物9接触,然后夹紧货物9,防止货物9在卸货过程和装货过程中滑落,提高叉车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中,这里的夹持件82优选安装在调节平台72上,随调节平台72一起沿侧向方向滑动,这样在叉架2将货物9放置到调节平台72上后便可直接通过夹持件82夹紧货物9。而在另一方案中,夹持件82也可安装在车身1上,不随调节平台72一起滑动,这样在叉架2将货物9防止到调节平台72上后,可先将调节平台72往回滑动,并在调节平台72往回滑动到固定位置后,再通过夹持驱动件84驱动夹持件82运动,以使夹持件82能够夹紧货物9。而多个夹持件82既可通过转动地方式安装在车身1或调节平台72上,也可通过滑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1或调节平台72上,或者既能够转动又能够滑动地安装在车身1或调节平台72上,而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货物9的形状大小,以及调节平台72在运输时的位置,以及夹持件82自身的安装位置等来合理设置夹持件82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但不管夹持件82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如何,都要确保夹持件82能够夹紧安装在货物9的周围,且不会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多个夹持件82能够沿叉车的左右方向摆动地安装在调节平台72上,且多个夹持件82在调节平台72上分布成两列,且两列夹持件82之间设置有容纳货物9的预设间隙,且多个夹持件82能够从与车身1平行的第一位置转动并固定至与车身1呈预设角度的第二位置,预设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夹持件82优选能够左右摆动地安装在调节平台72上,这样使得多个夹持件82能够沿货物9的宽度方向进行摆动地实现收起和伸出,当然,多个夹持件82也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的实现收起和伸出。而多个夹持件82优选沿货物9的宽度方向分布成两列,并在两列之间预留出足够容纳货物9的间隙,这样便能够通过叉架2直接将货物9放置到两列夹持条之间,从而便能够通过货物9两侧的多个夹持件82来夹紧货物9。而多个夹持件82能够从与车身1平行的第一位置转动并固定至与车身1呈预设角度的第二位置,预设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这样便能够在不需要夹持件82夹紧货物9时,将夹持件82转动至与车身1平行,即将夹持件82平放安装在调节平台72上,这样便能够实现夹持件82的收起,而在需要夹持件82夹紧货物9时,可将夹持件82向上转动至竖直位置,比如转动至与车身1垂直的位置,或者转动至与车身1呈30°或40°或70°的倾斜位置,这样便能够实现夹持件82的打开,从而便可通过夹持件82夹紧固定货物9。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多个夹持件82在调节平台72上呈两列、多排设置,夹持驱动件84包括多个双向伸缩件,每一双向伸缩件均连接在成排设置的两个夹持件82之间,并能够驱动成排设置的两个夹持件82同时摆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每一列夹持件82的数量可为多个,这样便能够在货物9的长度方向上对货物9进行多处夹持,而此时,可将位于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82通过一个双向伸缩件进行连接,这样便能够通过同一个双向伸缩件同时实现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82的驱动,比如,在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82左右摆动地安装在调节平台72上时,可通过双向伸缩件的同时伸缩使两个夹持件82能够同时向中间摆动,这样便能够将两个夹持件82同时摆动至夹紧货物9。而这样设置可以确保同一排的两个夹持件82在夹紧货物9时不会出现一条夹持件82已经夹紧,而另一条夹持件82却尚未夹持到位的情况。
其中,优选地,夹持件82为夹持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调节平台72用于承载货物9的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图中未示出)。
在该些实施例中,调节平台72用于承载货物9,而通过在调节平台72上设置凸起,使得调节平台72始终能够跟货物9形成线接触,这样就使得货物9与调节平台72始终能够通过凸起进行接触,这样便能够避免因调节平台72不平而导致货物9与调节平台72无法充分接触的问题,从而使得货物9能够平稳地放置在调节平台72上,进而能够确保叉车在运输货物9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其取货物时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如图8所示,通过第一驱动件34驱动安装件32转动,并将叉架放下至便于插入货物9下方的位置,然后将叉架行驶至货物9的中心位置。然后,可如图9所示,将支撑组件6伸出并使其末端的凸起支撑在地面上,以形成支撑力,此后便可通过调节组件3和叉架2将货物9举起至最高点。此后可如图10所示,通过第四驱动件74调整调节平台72的位置,使调节平台72位于货物9便于放置其中间的位置,然后第一驱动件34继续收缩,使得货物9放置于调节平台72上。最后,可如图11所示,通过第四驱动件74驱动调节平台72运行至叉车中间的位置(注意调整过程中避免跟叉架干涉),然后便可通过多个夹持件82将货物9夹紧,至此,装货过程完毕。而卸货过程和装货过程相反,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上设置有车轮;
叉架,沿着所述叉车的侧向方向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能够从所述叉车的侧方进行取货或卸货,且所述叉架能够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运动;
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能够驱动所述叉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以及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多个安装件,相互间隔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且多个所述安装件的一端均与所述车身转动地连接;
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与多个所述安装件连接,能够驱动多个所述安装件转动;
其中,所述叉架安装在多个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上,并能够在多个所述安装件的作用下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以及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安装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件和多个第二安装件,所述多个第一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前端的端面上,所述多个第二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尾端的端面上;
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驱动件一和驱动件二,所述驱动件一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转动,所述驱动件二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在所述车身的前端的端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在所述车身的尾端的端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还包括:
至少一个稳定件,至少一个所述稳定件相互平行地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和/或
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驱动件一远离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和/或
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驱动件二远离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伸缩件或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非伸缩件;和/或
所述驱动件一和所述驱动件二均为伸缩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所述驱动件一和所述驱动件二均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包括:
第一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安装件上,与所述车身平行;
第二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二安装件上,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平行,并与所述车身平行;
第一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
第二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件,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支撑件展开时能够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支撑在所述车身的放置平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支撑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并能够在所述滑动件的作用下滑动;
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与所述滑动件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滑动件滑动;
第三驱动件,对应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能够驱动所述支撑件转动;
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放置平台之间的接触状态;
第一导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其中,所述支撑件能够在所述滑动件的作用下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能够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作用下支撑在所述车身的放置平台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还包括:
调节平台,能够沿所述车身的侧向方向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第四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与所述调节平台连接,能够驱动所述调节平台滑动;
其中,所述叉架能够在所述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叉架上的货物放置到所述调节平台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还包括:
第二导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调节平台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多个夹持件,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或所述调节平台上,能够运动至与所述调节平台上的货物接触,并夹紧所述调节平台上的货物;
夹持驱动件,与所述多个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夹持件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夹持件能够沿所述叉车的左右方向摆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平台上,且多个所述夹持件在所述调节平台上分布成两列,且两列所述夹持件之间设置有容纳货物的预设间隙,且多个所述夹持件能够从与所述车身平行的第一位置转动并固定至与所述车身呈预设角度的第二位置,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夹持件在所述调节平台上呈两列、多排设置,所述夹持驱动件包括多个双向伸缩件,每一所述双向伸缩件均连接在成排设置的两个夹持件之间,并能够驱动成排设置的两个夹持件同时摆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平台用于承载货物的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
CN201920365301.2U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Active CN209853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5301.2U CN209853662U (zh)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5301.2U CN209853662U (zh)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3662U true CN209853662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5301.2U Active CN209853662U (zh)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36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4830A (zh) * 2020-08-11 2020-11-27 南京中创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设备箱抬升推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4830A (zh) * 2020-08-11 2020-11-27 南京中创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设备箱抬升推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833B (zh) 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
EP1695928B1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sheet-like products in packs and as individual sheet-like products
JP7211813B2 (ja) コンテナ荷役車両
CN209853662U (zh) 叉车
CN107207230A (zh) 负载固定装置
CN110028021B (zh) 叉车
AU20083302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cking loads in vehicles
EP3668813B1 (en) Laterally operating payload handling device
JP3193459U (ja) テールゲートリフタ装置
US5391046A (en) Automated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motor vehicles
CN109879212B (zh) 叉车
US6543986B2 (en) Apparatus with upper displacement member for handling articles
CN109879215B (zh) 叉车
CN109879211B (zh) 叉车
CN209702250U (zh) 叉车
CN209702246U (zh) 叉车
CN209702248U (zh) 叉车
WO2003093055A1 (en) Load moving device for transport vehicles
CN217397413U (zh) 用于运输部品箱的货架
CN110304389B (zh) 利用货架支撑保持平衡的侧向装卸货装置及方法
CN209957321U (zh) 集装箱装箱系统
JP5821823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CN216424475U (zh) 一种物料小车
JP4650680B2 (ja) 搬送設備
JP5104558B2 (ja) 搬送車及び搬送車の荷物移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