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2246U - 叉车 - Google Patents

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2246U
CN209702246U CN201920365306.5U CN201920365306U CN209702246U CN 209702246 U CN209702246 U CN 209702246U CN 201920365306 U CN201920365306 U CN 201920365306U CN 209702246 U CN209702246 U CN 209702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truck
crotch
vehicle body
connector
extensi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53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坤
林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53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2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2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2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叉车,包括:车身;支撑组件,与车身转动连接,可沿叉车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转动;叉架,装在支撑组件上,可在支撑组件的作用下沿叉车的高度方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运动;叉架驱动件,包括连接件、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连接件通过第一位置与车身转动连接,第一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和支撑组件转动连接,第二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车身和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伸缩时可带动支撑组件转动。该案叉架既可沿叉车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又可沿高度方向运动,这样在取卸货时便可在叉车整体不动的情况下实现叉架的水平位置和高度位置调节。同时该结构还可通过两个伸缩件的叠加作用增强叉架的运动幅度。

Description

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叉车。
背景技术
叉车广泛用于货物的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但目前叉车的叉架只能够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进行升降,而无法沿叉架的取卸货方向进行水平移动,这样就使得叉架在取卸货物时只能够依靠叉车车轮自身的运动而调节叉车与取货点或卸货点之间的距离,而这样就要求在叉车停车时需要较精准地掌握好叉车与取货点或卸货点之间的距离,否则会因叉车停的过近或停的过远而导致需要频繁移动叉车。同时,对于卸货点或取货点比较狭窄的场合,叉车也无法停靠的过近,这样也极易导致叉车与取货点或卸货点之间的距离过远而导致卸货和取货不便。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叉架能够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的叉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叉车,包括:车身;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能够转动地连接,且所述支撑组件能够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沿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转动;叉架,支撑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上,能够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作用下沿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和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叉架驱动件,所述叉架驱动件包括连接件、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与所述车身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能够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为所述叉车的前后方向或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为所述叉车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一伸缩件伸缩能够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转动,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包括车身、支撑组件、叉架和叉架驱动件,其中,可优选在车身上设置车轮,这样可通过车轮来实现车身的前后运动,而叉架用于实现货物的取拿,而支撑组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上,并能够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沿叉车的第一方向转动,比如沿叉车的前后方向转动,或沿叉车的左右方向转动,同时,支撑组件还能够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这样在支撑组件与叉架连接后,支撑组件既能够带动叉架沿叉车的前后方向或叉车的左右方向等方向转动,以实现叉架在叉车的水平面内的转动,又能够带动叉架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实现叉架在叉车的高度方向上的升降运动,这样通过叉架的升降便可实现货物的取卸。而这种设置在通过叉架取货或卸货时,可先将叉车开到卸货点或取货点附近,然后便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叉架与货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度位置,以便能够将叉架调节到最佳的取货位置或卸货位置,以使叉架能够在最佳的取货位置或卸货位置直接取拿到不同高度和不同远近的货物。同时,这种结构在取卸叉车周围的货物时可直接通过叉架驱动件和支撑组件来调节叉架的前后位置,而不需要来回移动叉车来调节叉车与卸货点或取货点之间的距离,即该结构能够在轮系不运动的情况下,实现叉架与货物之间的距离调节以及货物的高度位置调节和水平位置调节,这样在停车时便不用过于精准地计算叉车与卸货点或取货点之间的距离,即只要将叉车大致停在货物的周围便可,这样就降低了叉车停车时的距离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对叉车停车的控制精度要求,且还可避免因停车距离不合适而需要频繁移动叉车的现象发生。另外,该种结构还可在货物取拿完成后通过支撑组件来调节叉架的前后上下的位置,以便能够将货物的位置调节到最佳运输状态,以使货物的重量能够尽可能地在车上均匀分布,这样便可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更易保持平衡和稳定,而降低货物的重量在车身上分布不均而导致的翻车风险。而在卸货时,也可通过叉架在运动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运动而在叉架取货后将叉架直接放置到车身上,这样便可借助车身来实现叉架和货物的支撑,降低叉车运动过程中叉架的负载,延长叉架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申请中的叉架驱动件包括连接件、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而第一伸缩件用于通过伸缩实现对支撑组件的转动驱动,而连接件用于实现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之间的连接,同时,连接件还能够将支撑组件和第一伸缩件连接成整体,从而使得第二伸缩件的伸缩作用能够通过连接件和第一伸缩件而作用到支撑组件上,这样便可通过两个伸缩件的叠加作用实现对支撑组件的驱动。具体地,对于该叉架驱动件而言,第一伸缩件伸缩时能够带动支撑组件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叉架的第一次驱动,而在第一伸缩件没有伸缩,或伸缩到极限位置或是伸缩的过程中,第一伸缩件始终与支撑组件、连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在第二伸缩件伸缩时,第二伸缩件便可带动连接件整体绕车身转动,而由于连接件又通过第一伸缩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因此通过连接件的转动便可带动支撑组件进一步转动,这样在通过第一伸缩件驱动支撑组件转动的基础上,还能够通过第二伸缩件的伸缩以及连接件和第一伸缩件的传动实现支撑组件的进一步转动,这样便能够通过两个伸缩件的叠加作用实现对支撑组件的多级驱动,从而便能够扩大叉架能够在高度和水平面的位置调节幅度。
其中,优选地,叉架与支撑组件能够拆卸地连接,这样使得叉架与支撑组件能够相互拆卸,从而使得叉架和支撑组件能够拆卸下来进行独立的维修和更换。而支撑组件与车身也优选能够拆卸地连接。
这里说明一下,为了便于分析本申请的叉架驱动件的原理,在上述描述过程中,将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的运动进行了分解描述,但在实际过程中,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在伸缩时是可以同步伸缩的,当然也可以是先后的,即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的先后运动顺序并不会影响本结构最终效果的实现。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均为不同位置;或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为同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的第一位置、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连接件的第三位置均为不同位置,即是说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和车身在连接件上的安装位置均不同,这样在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伸缩时,便使得连接件能够大角度的转动,从而便能够带动支撑组件进行大角度转动,这样便能够增大叉架在高度和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幅度。而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连接件的第三位置为同一位置,连接件的第一位置和连接件的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即是说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安装在连接件的同一个位置上,但车身没有和第一伸缩件或第二伸缩件安装在同一个位置上,此时也能够通过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实现叉架的驱动运动,但在同等条件上,该种结构的运动幅度相比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车身均安装在连接件的不同位置上的方案而言要小一些。此时。连接件可以演变成一根直的连杆,而具体安装时,可将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连接在该杆件上的同一个端点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三角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分别位于所述三角架的三个角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件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鉴于三角架的结构简单,且三角架的稳定性也较好,因而优选地可将连接件设置成三角架。当然,连接件也可其它多边形结构,比如四边形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支撑组件的前侧和所述支撑组件的后侧,所述支撑组件的前侧靠近所述叉车的取货侧设置,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后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安装在支撑组件的后侧,即是说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安装在支撑组件的后侧,这样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可从支撑组件的后方将支撑组件向后拉动,从而实现叉架的驱动,而这样设置能够使叉架驱动件、支撑组件和叉架较为分散地分布在叉车上,而不用都集中设置在叉车的取货侧,这样能够使叉车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能够使叉架驱动件的驱动力度更大,叉架的水平运动幅度更大。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在多个支撑件的下方设置多个推杆,这样可通过推杆的形式将叉架向上推动,从而实现叉架的举升运动。而具体是将叉架驱动件设置在支撑组件的后方,还是将叉架驱动件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下方,可根据叉车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设计,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在叉架设置在叉车的前端,并从前端进行取货和卸货时,可将支撑组件沿叉车的前后方向转动地安装在车身上,此时,支撑组件中的多个支撑件可沿叉车的车头至车尾依次排布。而此时,支撑组件的前侧指的是支撑组件靠近车头的一侧,支撑组件的后侧指的是支撑组件远离车头的一侧,而在叉架设置在叉车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并从叉车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进行取货和卸货时,可将支撑组件沿叉车的左右方向转动地安装在车身上,此时,支撑组件中的多个支撑件可沿叉车的左右方向依次排布。而此时,支撑组件的前侧指的是支撑组件靠近叉车取卸货的一侧,支撑组件的后侧指的是支撑组件远离靠近叉车取卸货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为液压缸或电动缸或气缸。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架驱动件可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等能够进行自动伸缩的结构,因为液压缸能承受比较大的推力,因此叉架驱动件采用液压缸还能够增强叉架驱动件对支撑件的驱动力度,从而使得叉架能够搬运较重的物品。同时,由于叉车上空间有限,因此伸缩件可优选采用多级液压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叉车的前后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或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叉车的左右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的前后两侧;所述叉架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件上;所述叉架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叉架驱动件中的一个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运动,两个所述叉架驱动件中的另一个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车身相对设置的两侧中的一侧(比如前侧或右侧)上设置多个第一支撑件,而在车身相对设置的两侧中的另一侧上(比如后侧或左侧)设置多个第二支撑件,这样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便可在车身的上方形成一个支撑平台,这样便可将叉架的两侧直接架设安装在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形成的支撑平台上,以便能够通过多个支撑件来实现对叉架的支撑安装,而这种结构能够将叉架架设安装在多个支撑件上,从而能够直接通过支撑件的转动而实现对叉架的位置调节,这样便能够将叉架支撑安装在车身的上方,从而可合理利用车身上方的空间,为车身上的其它零部件的安装预留出空间,再者该种结构叉架只会受到多个支撑件的牵制,因而使得叉架不易被车身上的其它零部件卡死,而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在初始安装位置时优选倾斜设置,这样在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伸缩时便能够同时调节叉架的高度位置和前后位置,这样便能够利用一个部件同时实现叉架的高度位置和前后位置的调节,而不用针对高度位置调节和前后位置调节各设置一个调节件,从而便可简化产品的结构,降低产品的成本。
同时,优选地,可分别对应车身两侧的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各设置一个叉架驱动件,这样可通过两个独立的叉架驱动件来实现车身两侧的支撑件的驱动。而这种设置两个叉架驱动件对应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安装在车身的两侧,能够实现车身两侧形成的支撑件组件的转动驱动,这样就使得每个车身两侧形成的支撑件组件均能够独立驱动。同时,该种结构能够使叉架驱动件与多个支撑件之间安装的更加紧凑,且能够预留出车身中部的区域,以使车身的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只在车身的中部设置第三叉架驱动件,这样能够通过一个叉架驱动件同时实现车身两侧的支撑件的驱动,因而能够使多个支撑件的运动更加同步,从而能够增强叉架运动时的稳定性,此外,这种设置还可减少产品的零部件的数量,提高产品的安装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车身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的一侧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车身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可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设置成直杆,此时,可将两侧的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相互平行设置,以使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能够在车身的两侧形成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而这种结构每个支撑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因而可简化叉车的零件类型,更利于标准化。而另一方面也可将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中位于最前排的支撑件,即最靠近取卸货侧的支撑件设置成异形杆,具体而言,可在最前排的支撑件上设置弯折结构,这样在通过叉架取货时,便可通过弯折结构确保叉架在举升到较高位置时,叉架不会与最前排的支撑件上发生干涉,这样便可确保叉架在运货时的稳定性。同时,优选地,可将异形支撑件没有设置弯折结构的一端,即异形支撑件与车身连接的一端与其它支撑件优选平行设置,这样能够使多个支撑件同步运动,从而可确保叉架运动的平稳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叉架包括:第一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上,与所述车身平行;第二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二支撑件上,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平行,并与所述车身平行;第一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第二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其中,所述第一叉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所述第二叉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或所述第一叉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二叉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架包括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这样第一安装杆、多个第一支撑件和车身的一侧便可形成一个类平行结构,第二安装杆、多个第二支撑件和车身的另一侧便可形成另一个类平行结构,这样便可通过车身两侧的两个类平行机构带动叉架进行前后运动和上下运动。该种结构第一安装杆可实现多个第一支撑件的连接,第二安装杆可实现多个第二支撑件之间的连接,这样就使得叉架本身能够与多个支撑件构成一个能够相互连动的机构,即多个支撑件、叉架的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以及车身能够在车身的两侧形成两个类平行机构,从而通过两侧的类平行机构的转动便可实现叉架的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而这种结构可通过多个支撑件与两个安装杆之间的相互牵引实现对支架的水平位置和高度位置调节,这样一方面使得产品的整个结构比较简单,好加工,从而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支撑件与两个安装杆形成的类平行机构能够使叉架驱动件与叉架之间的驱动更加精准和牢靠,从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故障率。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分别与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连接,能够在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的作用下实现货物的取放,比如可直接将两个叉杆伸入到货物的底部,然后抬高叉架,便可实现货物的取出,或者降低叉架实现卸货,即这里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具体用于与货物接触,以实现货物的取拿搬运。
而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叉杆与第一安装杆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第二叉杆与第二安装杆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即是说第一叉杆与第一安装杆以及第二叉杆与第二安装杆没有安装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也即第一叉杆相对第一安装杆,第二叉杆相对第二安装杆进行了弯折,即该结构将叉架前端的叉杆设置成了弯折的结构,这样叉架在取货时便不用降的过低,而在叉架处于最低位置时,车身两侧的支撑件会处在受力条件不佳的角度,因此,将叉架前端的叉杆设置成弯折的结构,可避免在举升货物时多个杆件受力过大。
而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叉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二叉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即是说第一叉杆与第一安装杆以及第二叉杆与第二安装杆安装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也即第一叉杆相对第一安装杆,第二叉杆相对第二安装杆在高度上没有进行弯折,这样可将叉架设置成两个直杆的结构,比如将第一安装杆和第一叉杆安装在同一个高度位置,将第二安装杆和第二叉杆安装在同一个高度位置,而这种结构叉架的前端无需弯折,因此能够使叉架的结构更加简单。
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均设置成L形杆或类L形杆,该种结构可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竖边来与安装杆进行连接,而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横边来与货物进行接触,以进行货物的取拿搬运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车还包括:辅助支撑结构,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展开时能够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支撑在所述叉车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车还包括辅助支撑结构,而辅助支撑结构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车身上,且辅助支撑结构展开时,辅助支撑结构能够从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并支撑在车身的放置平台上,这样在将叉架伸出而取货时,便可将辅助支撑结构展开并支撑在车身的放置平台上,比如地面上,以便能够通过辅助支撑结构将车身支撑住,防止叉架在取货后,车身因货物过重而向车身的取货方向倾斜,即通过设置辅助支撑结构能够在叉架取货时对车身形成支撑,从而可通过辅助支撑结构辅助叉车保持平衡,避免叉车倾斜或翻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三支撑件,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三支撑件展开时能够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支撑在所述车身的放置平台上;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三支撑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并能够在所述滑动件的作用下滑动;滑动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与所述滑动件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滑动件滑动;转动驱动件,对应所述第三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支撑件转动;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转动驱动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放置平台之间的接触状态;第二导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上;其中,所述第三支撑件能够在所述滑动件的作用下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能够在所述转动驱动件的作用下支撑在所述车身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叉车包括第三支撑件、滑动件、滑动驱动件、转动驱动件、传感器和第二导轨,其中,第三支撑件具体用于展开和收起,以实现对叉车的支撑,滑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动件滑动,而滑动件优选沿第三支撑件的展开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车身上,这样就使得滑动件能够在滑动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第三支撑件沿固定地方向进行滑动,进而实现第三支撑件的伸出或缩回。而转动驱动件安装在滑动件上,用于驱动第三支撑件转动,这样便可在需要第三支撑件支撑时,将第三支撑件转动至面向放置平台,即将第三支撑件向地面转动,以使第三支撑件能够支撑安装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第三支撑件支撑时,可通过转动件将第三支撑件向背离地面等放置平台的方向转动,以使第三支撑件能够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分离。该技术方案在需要第三支撑件支撑时,可先通过滑动驱动件驱动滑动件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支撑件伸出,然后可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撑件转动,直到第三支撑件支撑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支撑时,可先通过转动驱动件带动第三支撑件转动,以使第三支撑件与地面等放置平台之间能够及时分离,而优先地,可将第三支撑件转动至与车身平齐,然后便可通过滑动驱动件驱动滑块往回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支撑件整体缩回到车身内,这样便可实现第三支撑件的展开与缩回,从而便可在叉架取货卸货时,防止叉车翻车。此外,为检测第三支撑件的末端是否已经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可以在转动驱动件跟滑动件的连接处增加传感器,比如力传感器来检测接触状态,这样转动驱动件的受力就会通过力传感器传递到滑动件上。具体地,比如在调整第三支撑件的过程中,若检测到力传感器的受力不断增大,说明第三支撑件已经跟地面接触,可以停止调整。当然,也可通过其它传感器,比如角度传感器来检测第三支撑件与地面等放置平台的角度,这样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的角度来判断第三支撑件的末端是否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而通过设置第二导轨,使得滑动件能够沿着第二导轨运动,这样便可通过第二导轨来对滑动件的运动进行导向,这样就使得滑动件能够按照预定路线滑动,从而使得第三支撑件能够按照预定路线进行展开或收起,这样就使得第三支撑件能够按照需要在拆卸货时对叉车形成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其中,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车身的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或所述安装部沿所述车身的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三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安装部,其中安装部用于实现第三支撑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安装,而支撑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具体用于与地面等放置平台进行接触或分离,以使支撑部能够在拆卸货物时对叉车形成支撑,并能够在叉车行走时被收起。而转动驱动件既可与安装部配合以实现转动,也可与支撑部配合而实现转动。同时安装部优先水平安装在车身上,而支撑部既可水平设置,也可竖向设置,而在支撑部竖向设置时,可通过支撑部的末端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形成支撑,而在支撑部水平设置时,可通过连接部来实现安装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连接,而此时,可通过支撑部的整个下支撑面来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形成支撑。
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三支撑件设置成Z字形或之字形或7字形或者类Z字形或类之字形或类7字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放置平台接触的凸起,或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放置平台接触的倾斜支撑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支撑部的末端设置一个凸起,这样能够在地面等放置平台高低不平时,通过凸起与地面等放置平台接触,以便能够确保在地面不平整的情况下支撑部的末端也能够首先接触地面。而凸起的高度可优先在5mm到40mm之间,这样既可防止凸起过高而导致支撑部的其它部位无法与地面等放置平台接触,又可防止凸起过低而导致凸起无法与高低不平的地面等放置平台真正接触。同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凸起,而将支撑部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的一端设置成有轻微斜度的结构,这样能够使支撑部的末端与地面等放置平台之间呈一定的角度,从而也可以确保第三支撑件的末端能够接触地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车还包括:调节平台,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叉车的水平面内,能够在所述叉车的水平面内转动和/或滑动,所述叉架在所述叉架驱动件和所述支撑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所述叉架上的货物放置到所述调节平台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车身上设置有调节平台,且叉架在叉架驱动件和支撑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叉架上的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这样在叉架取拿到货物后便可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而由于调节平台又活动地安装在叉车的水平面内,能够在叉车的水平面内转动和/或滑动,因此,在叉架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后,便可通过调节平台的转动和/或滑动来调节货物在叉车的放置位置和放置姿态,比如在货物的长度比较长时,可通过调节平台的转动物品的长度方向旋转到沿着叉车的水平方向,或通过调节平台的滑动将货物调节到更靠近叉车的中部位置,而这样设置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这样便能够避免货物在叉车上放置不合理而导致翻车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在叉架安装在叉车的前侧,并从叉车的前侧进行取卸货时,可在叉车上设置回转装置,这样可通过回转装置来实现货物在水平面的转动。另一方面,叉架也可沿车身的左右方向运动地安装在车身上,以便能够从叉车的左侧或右侧来进行货物的取卸,此时,可在车身上设置滑动台,这样可通过滑动台与叉架的左右移动来调节货物在叉车上的水平位置。其中,在通过滑动台的滑动来调节货物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时,可在车身上设置多个能够夹紧货物的夹持条,这样便可防止货物晃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回转装置包括:第一导轨,沿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升降台,沿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升降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转盘,沿所述叉车的水平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升降台上,用于承载货物;升降件,安装在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车身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转盘用于承载货物,并带动货物在水平面内转动。而升降台用于放置转盘,并带动转盘在竖直方向运动,这样通过升降台便可降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高度,以降低货物的重心,提高运输过程的平稳性。而升降件具体用于驱动升降台进行升降,这里的升降件可为伸缩件,比如液压缸或电推缸。而第一导轨用于实现升降台的升降安装,并实现升降台的升降引导,这样使得升降台只能够沿着第一导轨升降,从而可避免升降台在升降过程中跑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身,12车轮,2支撑组件,22第一支撑件,24第二支撑件,3叉架,32第一安装杆,34第二安装杆,36第一叉杆,38第二叉杆,4叉架驱动件,42连接件,44第一伸缩件,46第二伸缩件,5回转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叉车,包括车身1、支撑组件2、叉架3和叉架驱动件4,具体地,支撑组件2的一端与车身1能够转动地连接,且支撑组件2能够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沿叉车的第一方向转动;叉架3支撑安装在多个支撑组件2的另一端上,能够在支撑组件2的作用下沿叉车的第一方向和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叉架驱动件4,叉架驱动件4包括连接件42、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连接件42通过连接件42的第一位置与车身1转动地连接,第一伸缩件44的一端与支撑组件2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一伸缩件44的另一端与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二伸缩件46的一端与连接件42的第三位置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二伸缩件46的另一端与车身1能够转动地连接;其中,叉车的第一方向为叉车的前后方向或叉车的第一方向为叉车的左右方向,第一伸缩件44伸缩能够带动支撑组件2转动,连接件42能够在第二伸缩件46的伸缩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支撑组件2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包括车身1、支撑组件2、叉架3和叉架驱动件4,其中,可优选在车身1上设置车轮12,这样可通过车轮12来实现车身1的前后运动,而叉架3用于实现货物的取拿,而支撑组件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并能够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沿叉车的第一方向转动,比如沿叉车的前后方向转动,或沿沿叉车的左右方向转动,同时,支撑组件2还能够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这样在支撑组件2与叉架3连接后,支撑组件2在叉架驱动件4的作用下既能够带动叉架3沿叉车的前后方向或叉车的左右方向等方向转动,以实现叉架3在叉车的水平面内的转动,又能够带动叉架3沿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实现叉架3在叉车的高度方向上的升降运动,这样通过叉架3的升降便可实现货物的取卸。而这种设置在通过叉架3取货或卸货时,可先将叉车开到卸货点或取货点附近,然后便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叉架3与货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度位置,以便能够将叉架3调节到最佳的取货位置或卸货位置,以使叉架3能够在最佳的取货位置或卸货位置直接取拿到不同高度和不同远近的货物。同时,这种结构在取卸叉车周围的货物时可直接通过叉架驱动件4和支撑组件2来调节叉架3的前后位置,而不需要来回移动叉车来调节叉车与卸货点或取货点之间的距离,即该结构能够在轮系不运动的情况下,实现叉架3与货物之间的距离调节以及货物的高度位置调节和水平位置调节,这样在停车时便不用过于精准地计算叉车与卸货点或取货点之间的距离,即只要将叉车大致停在货物的周围便可,这样就降低了叉车停车时的距离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对叉车停车的控制精度要求,且还可避免因停车距离不合适而需要频繁移动叉车的现象发生。另外,该种结构还可在货物取拿完成后通过支撑组件2来调节叉架3的前后上下的位置,以便能够将货物的位置调节到最佳运输状态,以使货物的重量能够尽可能地在车上均匀分布,这样便可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更易保持平衡和稳定,而降低货物的重量在车身1上分布不均而导致的翻车风险。而在卸货时,也可通过叉架3在运动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运动而在叉架3取货后将叉架3直接放置到车身1上,这样便可借助车身1来实现叉架3和货物的支撑,降低叉车运动过程中叉架3的负载,延长叉架3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中的叉架驱动件4包括连接件42、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而第一伸缩件44用于通过伸缩实现对支撑组件2的转动驱动,而连接件42用于实现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之间的连接,同时,连接件42还能够将支撑组件2和第一伸缩件44连接成整体,从而使得第二伸缩件46的伸缩作用能够通过连接件42和第一伸缩件44而作用到支撑组件2上,这样便可通过两个伸缩件的叠加作用实现对支撑组件2的驱动。具体地,对于该叉架驱动件4而言,第一伸缩件44伸缩时能够带动支撑组件2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叉架3的第一次驱动,而在第一伸缩件44没有伸缩,或伸缩到极限位置或是伸缩的过程中,第一伸缩件44始终与支撑组件2、连接件42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在第二伸缩件46伸缩时,第二伸缩件46便可带动连接件42整体绕车身1转动,而由于连接件42又通过第一伸缩件44与支撑组件2连接,因此通过连接件42的转动便可带动支撑组件2进一步转动,这样在通过第一伸缩件44驱动支撑组件2转动的基础上,还能够通过第二伸缩件46的伸缩以及连接件42和第一伸缩件44的传动实现支撑组件2的进一步转动,这样便能够通过两个伸缩件的叠加作用实现对支撑组件2的多级驱动,从而便能够扩大叉架3能够在高度和水平面的位置调节幅度。
其中,优选地,叉架3与支撑组件2能够拆卸地连接,这样使得叉架3与支撑组件2能够相互拆卸,从而使得叉架3和支撑组件2能够拆卸下来进行独立的维修和更换。而支撑组件2与车身1也优选能够拆卸地连接。
这里说明一下,为了便于分析本申请的叉架驱动件4的原理,在上述描述过程中,将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的运动进行了分解描述,但在实际过程中,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在伸缩时是可以同步伸缩的,当然也可以是先后的,即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的先后运动顺序并不会影响本结构最终效果的实现。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件42的第一位置、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和连接件42的第三位置均为不同位置;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和连接件42的第三位置为同一位置,连接件42的第一位置和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42的第一位置、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和连接件42的第三位置均为不同位置,即是说第一伸缩件44、第二伸缩件46和车身1在连接件42上的安装位置均不同,这样在第一伸缩件44、第二伸缩件46伸缩时,便使得连接件42能够大角度的转动,从而便能够带动支撑组件2进行大角度转动,这样便能够增大叉架3在高度和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幅度。而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和连接件42的第三位置为同一位置,连接件42的第一位置和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即是说第一伸缩件44、第二伸缩件46安装在连接件42的同一个位置上,但车身1没有和第一伸缩件44或第二伸缩件46安装在同一个位置上,此时也能够通过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实现叉架3的驱动运动,但在同等条件上,该种结构的运动幅度相比第一伸缩件44、第二伸缩件46、车身1均安装在连接件42的不同位置上的方案而言要小一些。此时。连接件42可以演变成一根直的连杆,而具体安装时,可将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连接在该杆件上的同一个端点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件42为三角架,连接件42的第一位置、连接件42的第二位置和连接件42的第三位置分别位于三角架的三个角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2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鉴于三角架的结构简单,且三角架的稳定性也较好,因而优选地可将连接件42设置成三角架。当然,连接件42也可其它多边形结构,比如四边形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组件2沿叉车的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为支撑组件2的前侧和支撑组件2的后侧,支撑组件2的前侧靠近叉车的取货侧设置,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安装在支撑组件2的后侧。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安装在支撑组件2的后侧,即是说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安装在支撑组件2的后侧,这样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可从支撑组件2的后方将支撑组件2向后拉动,从而实现叉架3的驱动,而这样设置能够使叉架驱动件4、支撑组件2和叉架3较为分散地分布在叉车上,而不用都集中设置在叉车的取货侧,这样能够使叉车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能够使叉架驱动件4的驱动力度更大,叉架3的水平运动幅度更大。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在多个支撑件的下方设置多个推杆,这样可通过推杆的形式将叉架3向上推动,从而实现叉架3的举升运动。而具体是将叉架驱动件4设置在支撑组件2的后方,还是将叉架驱动件4设置在支撑组件2的下方,可根据叉车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设计,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在叉架3设置在叉车的前端,并从前端进行取货和卸货时,可将支撑组件2沿叉车的前后方向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此时,支撑组件2中的多个支撑件可沿叉车的车头至车尾依次排布。而此时,支撑组件2的前侧指的是支撑组件2靠近车头的一侧,支撑组件2的后侧指的是支撑组件2远离车头的一侧,而在叉架3设置在叉车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并从叉车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进行取货和卸货时,可将支撑组件2沿叉车的左右方向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此时,支撑组件2中的多个支撑件可沿叉车的左右方向依次排布。而此时,支撑组件2的前侧指的是支撑组件2靠近叉车取卸货的一侧,支撑组件2的后侧指的是支撑组件2远离靠近叉车取卸货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伸缩件44和第二伸缩件46为液压缸或电动缸或气缸。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架驱动件4可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或气缸等能够进行自动伸缩的结构,因为液压缸能承受比较大的推力,因此叉架驱动件4采用液压缸还能够增强叉架驱动件4对支撑件的驱动力度,从而使得叉架3能够搬运较重的物品。同时,由于叉车上空间有限,因此伸缩件可优选采用多级液压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支撑组件2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沿叉车的前后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的左右两侧,或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沿叉车的左右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的前后两侧;叉架3支撑安装在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上;叉架驱动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叉架驱动件4中的一个与多个第一支撑件22连接,用于驱动多个第一支撑件22运动,两个叉架驱动件4中的另一个与多个第二支撑件24连接,用于驱动多个第二支撑件24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车身1相对设置的两侧中的一侧(比如前侧或右侧)上设置多个第一支撑件22,而在车身1相对设置的两侧中的另一侧上(比如后侧或左侧)设置多个第二支撑件24,这样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便可在车身1的上方形成一个支撑平台,这样便可将叉架3的两侧直接架设安装在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形成的支撑平台上,以便能够通过多个支撑件来实现对叉架3的支撑安装,而这种结构能够将叉架3架设安装在多个支撑件上,从而能够直接通过支撑件的转动而实现对叉架3的位置调节,这样便能够将叉架3支撑安装在车身1的上方,从而可合理利用车身1上方的空间,为车身1上的其它零部件的安装预留出空间,再者该种结构叉架3只会受到多个支撑件的牵制,因而使得叉架3不易被车身1上的其它零部件卡死,而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在初始安装位置时优选倾斜设置,这样在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伸缩时便能够同时调节叉架3的高度位置和前后位置,这样便能够利用一个部件同时实现叉架3的高度位置和前后位置的调节,而不用针对高度位置调节和前后位置调节各设置一个调节件,从而便可简化产品的结构,降低产品的成本。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优选地,可分别对应车身1两侧的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各设置一个叉架驱动件4,这样可通过两个独立的叉架驱动件4来实现车身1两侧的支撑件的驱动。而这种设置两个叉架驱动件4对应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安装在车身1的两侧,能够实现车身1两侧形成的支撑件组件的转动驱动,这样就使得每个车身1两侧形成的支撑件组件均能够独立驱动。同时,该种结构能够使叉架驱动件4与多个支撑件之间安装的更加紧凑,且能够预留出车身1中部的区域,以使车身1的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只在车身1的中部设置第三叉架驱动件,这样能够通过一个叉架驱动件同时实现车身1两侧的支撑件的驱动,因而能够使多个支撑件的运动更加同步,从而能够增强叉架3运动时的稳定性,此外,这种设置还可减少产品的零部件的数量,提高产品的安装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多个第一支撑件22在车身1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的一侧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撑件24在车身1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一方面可将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4设置成直杆,此时,可将两侧的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相互平行设置,以使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能够在车身1的两侧形成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而这种结构每个支撑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因而可简化叉车的零件类型,更利于标准化。而另一方面也可将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4中位于最前排的支撑件,即最靠近取卸货侧的支撑件设置成异形杆,具体而言,可在最前排的支撑件上设置弯折结构,这样在通过叉架3取货时,便可通过弯折结构确保叉架3在举升到较高位置时,叉架3不会与最前排的支撑件上发生干涉,这样便可确保叉架3在运货时的稳定性。同时,优选地,可将异形支撑件没有设置弯折结构的一端,即异形支撑件与车身1连接的一端与其它支撑件优选平行设置,这样能够使多个支撑件同步运动,从而可确保叉架3运动的平稳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叉架3包括:第一安装杆32,支撑安装在多个第一支撑件22上,与车身1平行;第二安装杆34,支撑安装在多个第二支撑件24上,与第一安装杆32平行,并与车身1平行;第一叉杆36,安装在第一安装杆32上;第二叉杆38,安装在第二安装杆34上;其中,第一叉杆36与第一安装杆32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第二叉杆38与第二安装杆34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或第一叉杆36与第一安装杆32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二叉杆38与第二安装杆34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架3包括第一安装杆32和第二安装杆34,这样第一安装杆32、多个第一支撑件22和车身1的一侧便可形成一个类平行结构,第二安装杆34、多个第二支撑件24和车身1的另一侧便可形成另一个类平行结构,这样便可通过车身1两侧的两个类平行机构带动叉架3进行前后运动和上下运动。该种结构第一安装杆32可实现多个第一支撑件22的连接,第二安装杆34可实现多个第二支撑件24之间的连接,这样就使得叉架3本身能够与多个支撑件构成一个能够相互连动的机构,即多个支撑件、叉架3的第一安装杆32和第二安装杆34以及车身1能够在车身1的两侧形成两个类平行机构,从而通过两侧的类平行机构的转动便可实现叉架3的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而这种结构可通过多个支撑件与两个安装杆之间的相互牵引实现对支架的水平位置和高度位置调节,这样一方面使得产品的整个结构比较简单,好加工,从而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支撑件与两个安装杆形成的类平行机构能够使叉架驱动件4与叉架3之间的驱动更加精准和牢靠,从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故障率。第一叉杆36和第二叉杆38分别与第一安装杆32和第二安装杆34连接,能够在第一安装杆32和第二安装杆34的作用下实现货物的取放,比如可直接将两个叉杆伸入到货物的底部,然后抬高叉架3,便可实现货物的取出,或者降低叉架3实现卸货,即这里第一叉杆36和第二叉杆38具体用于与货物接触,以实现货物的取拿搬运。
而在一具体实施例(图中未示出)中,第一叉杆36与第一安装杆32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第二叉杆38与第二安装杆34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即是说第一叉杆36与第一安装杆32以及第二叉杆38与第二安装杆34没有安装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也即第一叉杆36相对第一安装杆32,第二叉杆38相对第二安装杆34进行了弯折,即该结构将叉架3前端的叉杆设置成了弯折的结构,这样叉架3在取货时便不用降的过低,而在叉架3处于最低位置时,车身1两侧的支撑件会处在受力条件不佳的角度,因此,将叉架3前端的叉杆设置成弯折的结构,可避免在举升货物时多个杆件受力过大。
而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叉杆36与第一安装杆32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二叉杆38与第二安装杆34在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即是说第一叉杆36与第一安装杆32以及第二叉杆38与第二安装杆34安装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也即第一叉杆36相对第一安装杆32,第二叉杆38相对第二安装杆34在高度上没有进行弯折,这样可将叉架3设置成两个直杆的结构,比如将第一安装杆32和第一叉杆36安装在同一个高度位置,将第二安装杆34和第二叉杆38安装在同一个高度位置,而这种结构叉架3的前端无需弯折,因此能够使叉架3的结构更加简单。
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一叉杆36和第二叉杆38均设置成L形杆或类L形杆,该种结构可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竖边来与安装杆进行连接,而通过L形杆或类L形杆的横边来与货物进行接触,以进行货物的取拿搬运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叉车还包括:辅助支撑结构(图中未示出),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车身1上,辅助支撑结构展开时能够从车身1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1,并支撑在叉车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车还包括辅助支撑结构,而辅助支撑结构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车身1上,且辅助支撑结构展开时,辅助支撑结构能够从车身1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1,并支撑在车身1的放置平台上,这样在将叉架3伸出而取货时,便可将辅助支撑结构展开并支撑在车身1的放置平台上,比如地面上,以便能够通过辅助支撑结构将车身1支撑住,防止叉架3在取货后,车身1因货物过重而向车身1的取货方向倾斜,即通过设置辅助支撑结构能够在叉架3取货时对车身1形成支撑,从而可通过辅助支撑结构辅助叉车保持平衡,避免叉车倾斜或翻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三支撑件,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车身1上,第三支撑件展开时能够从车身1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1,并支撑在车身1的放置平台上;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第三支撑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滑动件上,并能够在滑动件的作用下滑动;滑动驱动件,安装在车身1上,与滑动件连接,能够驱动滑动件滑动;转动驱动件,对应第三支撑件安装在滑动件上,能够驱动第三支撑件转动;传感器,安装在第三支撑件与转动驱动件之间,用于检测第三支撑件与放置平台之间的接触状态;第二导轨,安装在车身1上,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上;其中,第三支撑件能够在滑动件的作用下从车身1的取卸货侧伸出车身1,并能够在转动驱动件的作用下支撑在车身1的放置平台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叉车包括第三支撑件、滑动件、滑动驱动件、转动驱动件、传感器和第二导轨,其中,第三支撑件具体用于展开和收起,以实现对叉车的支撑,滑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动件滑动,而滑动件优选沿第三支撑件的展开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这样就使得滑动件能够在滑动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第三支撑件沿固定地方向进行滑动,进而实现第三支撑件的伸出或缩回。而转动驱动件安装在滑动件上,用于驱动第三支撑件转动,这样便可在需要第三支撑件支撑时,将第三支撑件转动至面向放置平台,即将第三支撑件向地面转动,以使第三支撑件能够支撑安装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第三支撑件支撑时,可通过转动件将第三支撑件向背离地面等放置平台的方向转动,以使第三支撑件能够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分离。该实施例在需要第三支撑件支撑时,可先通过滑动驱动件驱动滑动件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支撑件伸出,然后可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撑件转动,直到第三支撑件支撑在地面等放置平台上,而在不需要支撑时,可先通过转动驱动件带动第三支撑件转动,以使第三支撑件与地面等放置平台之间能够及时分离,而优先地,可将第三支撑件转动至与车身1平齐,然后便可通过滑动驱动件驱动滑块往回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支撑件整体缩回到车身1内,这样便可实现第三支撑件的展开与缩回,从而便可在叉架3取货卸货时,防止叉车翻车。此外,为检测第三支撑件的末端是否已经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可以在转动驱动件跟滑动件的连接处增加传感器,比如力传感器来检测接触状态,这样转动驱动件的受力就会通过力传感器传递到滑动件上。具体地,比如在调整第三支撑件的过程中,若检测到力传感器的受力不断增大,说明第三支撑件已经跟地面接触,可以停止调整。当然,也可通过其它传感器,比如角度传感器来检测第三支撑件与地面等放置平台的角度,这样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的角度来判断第三支撑件的末端是否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而通过设置第二导轨,使得滑动件能够沿着第二导轨运动,这样便可通过第二导轨来对滑动件的运动进行导向,这样就使得滑动件能够按照预定路线滑动,从而使得第三支撑件能够按照预定路线进行展开或收起,这样就使得第三支撑件能够按照需要在拆卸货时对叉车形成支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支撑件包括:安装部,安装在滑动件上;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支撑部的另一端与安装部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其中,安装部和支撑部沿车身1的水平方向设置,第三支撑件还包括连接在安装部和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或安装部沿车身1的水平方向设置,支撑部沿车身1的高度方向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安装部,其中安装部用于实现第三支撑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安装,而支撑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具体用于与地面等放置平台进行接触或分离,以使支撑部能够在拆卸货物时对叉车形成支撑,并能够在叉车行走时被收起。而转动驱动件既可与安装部配合以实现转动,也可与支撑部配合而实现转动。同时安装部优先水平安装在车身1上,而支撑部既可水平设置,也可竖向设置,而在支撑部竖向设置时,可通过支撑部的末端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形成支撑,而在支撑部水平设置时,可通过连接部来实现安装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连接,而此时,可通过支撑部的整个下支撑面来与地面等放置平台形成支撑。
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三支撑件设置成Z字形或之字形或7字形或者类Z字形或类之字形或类7字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能够与放置平台接触的凸起,或支撑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能够与放置平台接触的倾斜支撑面。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支撑部的末端设置一个凸起,这样能够在地面等放置平台高低不平时,通过凸起与地面等放置平台接触,以便能够确保在地面不平整的情况下支撑部的末端也能够首先接触地面。而凸起的高度可优先在5mm到40mm之间,这样既可防止凸起过高而导致支撑部的其它部位无法与地面等放置平台接触,又可防止凸起过低而导致凸起无法与高低不平的地面等放置平台真正接触。同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凸起,而将支撑部接触地面等放置平台的一端设置成有轻微斜度的结构,这样能够使支撑部的末端与地面等放置平台之间呈一定的角度,从而也可以确保第三支撑件的末端能够接触地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叉车还包括:调节平台,活动地安装在叉车的水平面内,能够在叉车的水平面内转动和/或滑动,叉架3在叉架驱动件4和支撑组件2的作用下能够将叉架3上的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车身1上设置有调节平台,且叉架3在叉架驱动件4和支撑组件2的作用下能够将叉架3上的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这样在叉架3取拿到货物后便可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而由于调节平台又活动地安装在叉车的水平面内,能够在叉车的水平面内转动和/或滑动,因此,在叉架3将货物放置到调节平台上后,便可通过调节平台的转动和/或滑动来调节货物在叉车的放置位置和放置姿态,比如在货物的长度比较长时,可通过调节平台的转动物品的长度方向旋转到沿着叉车的水平方向,或通过调节平台的滑动将货物调节到更靠近叉车的中部位置,而这样设置能够在叉车运输时减少对叉车两侧空间的占用,确保叉车运输过程的稳定,降低翻车的可能性,这样便能够避免货物在叉车上放置不合理而导致翻车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叉架3安装在叉车的前侧,并从叉车的前侧进行取卸货时,可在叉车上设置回转装置5,这样可通过回转装置5来实现货物在水平面的转动。另一方面,叉架3也可沿车身1的左右方向运动地安装在车身1上,以便能够从叉车的左侧或右侧来进行货物的取卸,此时,可在车身1上设置滑动台,这样可通过滑动台与叉架3的左右移动来调节货物在叉车上的水平位置。其中,在通过滑动台的滑动来调节货物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时,可在车身1上设置多个能够夹紧货物的夹持条,这样便可防止货物晃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回转装置5包括:第一导轨,沿叉车的高度方向安装在车身1上;升降台,沿叉车的高度方向升降地安装在第一导轨上;转盘,沿叉车的水平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升降台上,用于承载货物;升降件,安装在升降台与车身1之间,用于驱动升降台升降。
在该些实施例中,转盘用于承载货物,并带动货物在水平面内转动。而升降台用于放置转盘,并带动转盘在竖直方向运动,这样通过升降台便可降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高度,以降低货物的重心,提高运输过程的平稳性。而升降件具体用于驱动升降台进行升降,这里的升降件可为伸缩件,比如液压缸或电推缸。而第一导轨用于实现升降台的升降安装,并实现升降台的升降引导,这样使得升降台只能够沿着第一导轨升降,从而可避免升降台在升降过程中跑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能够转动地连接,且所述支撑组件能够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沿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转动;
叉架,支撑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上,能够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作用下沿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和所述叉车的高度方向运动;
叉架驱动件,所述叉架驱动件包括连接件、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与所述车身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能够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为所述叉车的前后方向或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为所述叉车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一伸缩件伸缩能够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转动,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均为不同位置;或
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为同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三角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位置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三位置分别位于所述三角架的三个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叉车的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支撑组件的前侧和所述支撑组件的后侧,所述支撑组件的前侧靠近所述叉车的取货侧设置,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为液压缸或电动缸或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叉车的前后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或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叉车的左右方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的前后两侧;
所述叉架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件上;
所述叉架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叉架驱动件中的一个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运动,两个所述叉架驱动件中的另一个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车身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的一侧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车身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上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包括:
第一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上,与所述车身平行;
第二安装杆,支撑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二支撑件上,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平行,并与所述车身平行;
第一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
第二叉杆,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其中,所述第一叉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所述第二叉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不相等,或所述第一叉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二叉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在所述叉车的竖向平面内的高度位置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支撑结构,能够展开或收回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展开时能够从所述车身的取卸货侧伸出所述车身,并支撑在所述叉车的放置平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平台,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叉车的水平面内,能够在所述叉车的水平面内转动和/或滑动,所述叉架在所述叉架驱动件和所述支撑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所述叉架上的货物放置到所述调节平台上。
CN201920365306.5U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Active CN209702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5306.5U CN209702246U (zh)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5306.5U CN209702246U (zh)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2246U true CN209702246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5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5306.5U Active CN209702246U (zh) 2019-03-21 2019-03-21 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2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535B (zh) 车辆电池更换设备
EP2960183B1 (en) Stacker cra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EP1741644A1 (en) Article storage facility
JP7211813B2 (ja) コンテナ荷役車両
US11884314B2 (en) Laterally operating payload handling device
CN107207230A (zh) 负载固定装置
WO2016152770A1 (ja) クレーンのブーム脱着装置、およびクレーンのブーム脱着方法
CN209702246U (zh) 叉车
JP3193459U (ja) テールゲートリフタ装置
CN209853662U (zh) 叉车
CN110028021B (zh) 叉车
CN106458552A (zh) 用于叉车的负载搬运装置
CN109879212B (zh) 叉车
CN209702250U (zh) 叉车
CN109879215B (zh) 叉车
BR112020008507A2 (pt) veículo guiado automaticamente fornecido com garfos para mover uma estrutura de suporte de azulejos
CN209702248U (zh) 叉车
CN206830087U (zh) 一种自动化钻杆装卸装置
CN214568185U (zh) 对接货架及仓储系统
CN209702245U (zh) 叉车
CN109969996A (zh) 叉车
CN211035078U (zh) 运输系统
CN209702244U (zh) 叉车
CN110304389B (zh) 利用货架支撑保持平衡的侧向装卸货装置及方法
CN209702240U (zh) 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