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9690U -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9690U
CN209849690U CN201920394526.0U CN201920394526U CN209849690U CN 209849690 U CN209849690 U CN 209849690U CN 201920394526 U CN201920394526 U CN 201920394526U CN 209849690 U CN209849690 U CN 209849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adjustable
die holder
fixed
fixed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45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克文
胡有青
张一帆
张先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45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9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9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9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属于折弯机领域。它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限位件,上模具包括固定模头、可调模头、上模装夹部和转轴,固定模头的左侧安装可调模头;下模具包括固定模座、可调模座、下模固定槽和转轴,固定模座的右侧安装可调模座;固定模头、可调模头之间和固定模座、可调模座之间设有上、下调节垫片;固定模头、固定模座和可调模座的工作端安装可转动的转轴,其中,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上的转轴延伸出翻板段,可调模座上的转轴通过压板限定其脱离位置;限位件用于防止可调模头与可调模座偏离加工位置。本实用新型能一次成型两道折弯角,且工件与翻板段不产生相对滑动,避免工件表面产生明显的压痕,提高了工件的外观质量和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弯机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背景技术
段差模,属于折弯机模具成形模的一种类型,其中,折弯机领域的段差是指被折弯工件相邻两个折弯角之间的间距,作用是使工件同步形成两道折弯角。大部分日常钣金加工生产过程中,很难见到段差模的身影,但是往往在遇到一些双折角落差较精密的加工件时,段差模的作用是其他模具所不能替代的。一方面由于段差模的加工精度较高,另外一方面由于同时折两个角,效率会比单折效率高很多。一般地,段差模比较适用于小段差零件的加工,往往市场对大段差的工件还有极大需求,现有段差模加工长度比较长的大段差工件时,易造成工件受到挤压而损伤。同时,现有的段差模具,工件表面经常因与模具接触挤压和摩擦,进而导致拉伤或划伤,产生明显的压痕,严重影响工件的质量和外观,在产品表面质量和外观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加工时必须避免产生这种缺陷。
经检索,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039613.2,授权公开日为2012年10月3日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文件公开了一种段差模具。该专利的段差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子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子模;所述上子模与上模之间设置有上垫板,所述下子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下垫板。该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及下模内分别设置上子模和下子模,并通过增设不同厚度的垫板及改变上子模与下子模之间的间隙,可在折弯机上实现不同厚度及折弯角度钣金件的成形加工。但是,该段差模具不能调节工件上两段差角之间的距离,且上、下子模为方形状,仅适用对工件进行直角的折弯,工件也容易出现压痕。
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788587.2,授权公开日为2015年5月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文件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段差模具。该专利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包括上模装夹部、上模梁和上模刀固定部;所述的上模装夹部位于上模梁的上方;所述的上模刀固定部位于上模梁的下方,上模刀固定部的一侧安装有上模刀;所述的上模刀与上模刀固定部之间设有上调节垫片;所述的下模具包括下模刀固定部;所述的下模刀固定部的一侧安装有下模刀;所述的下模刀和下模刀固定部之间设有下调节垫片。该实用新型段差调节范围大,解决了现有折弯机段差模具段差调节范围较小,对工件有切断力,使工件受到挤伤的问题。但是,在加工比较长的板材时,由于板材自身的重力作用,板材的折弯处易产生弯曲;且该段差模具的模刀都是尖角,在折弯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使工件具有压痕,影响折弯角度的精度。
因此,如何改变段差模具的结构从而避免金属板材工件折弯过程产生划伤,如何在加工段差的板材时避免更换模具,亟需开发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目的在于解决使用现有段差模具时,折弯过程中工件容易产生压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还进一步解决加工比较长的金属薄板时,由于金属薄板两边自身重力作用,折弯处容易产生弯曲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具有固定模头和可调模头,下模具包括固定模座和可调模座,其中,所述可调模头安装在固定模头的模头固定槽内,所述可调模座安装在固定模座的模座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模头、固定模座和可调模座的工作端位置均安装支撑工件的转轴,在折弯操作时,可随工件折弯同步转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从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上的所述转轴延伸出翻板段,翻板段的初始位置与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的端面贴合,翻板段的工作位置与工件贴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从设置于所述可调模座上的所述转轴设置有用于限定转轴工作位置的压板,其中压板安装在可调模座的压板槽内,压板的工作面与可调模座的第二斜面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安装在第一圆弧槽、第二圆弧槽和第三圆弧槽内,且转轴的半径小于上述圆弧槽的半径,其中,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上均设有连通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的拉簧槽,拉簧槽内安装拉簧,拉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转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簧槽的宽度大于拉簧的宽度,目的是为了提供拉簧工作时的避让空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模头和固定模头之间设置有上调节垫片;所述可调模座和固定模座之间设置有下调节垫片,上、下调节垫片的厚度为0.5~5cm,且上、下调节垫片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与固定模头、固定模座的螺栓孔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调模头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安装到固定模头上,可调模座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到固定模座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模头的工作端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一倒角,所述可调模座的工作端设有第二斜面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平行,所述第一倒角与第二倒角平行。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一倒角之间的夹角为88°;所述第二斜面和第二倒角之间的夹角为88°。
作为进一步改进,压板的工作面与第二斜面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的端部设有限位螺栓,限位螺栓抵住可调模头和可调模座,防止折弯工作中,可调模头或可调模座发生位置的偏移,影响折弯精度。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的工作过程为:
(1)将工件放于下模具的工作面上,上模具下行,可调模头和固定模头的工作端接触工件;
(2)随着上模具的继续下行,固定模头、固定模座和可调模座上的转轴随着工件的折弯而转动,其中,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上转轴的翻板段随着工件的折弯始终贴合工件转动;
(3)至上模具与下模具为合模状态时,第一斜面、第一倒角、翻版段的工作面、第二倒角和第二斜面与工件贴合,保持一段时间;
(4)上模具上行,取下工件,此时,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上转轴受到拉簧的复位作用,其翻板段重新与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的端面贴合。
进一步的,从设置于所述可调模座上的所述转轴设置有用于限定转轴工作位置的压板,步骤(3)中,第一斜面、第一倒角、翻版段的工作面、压板的工作面和第二斜面与工件贴合。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段差模具通过在其工作端设置转轴,在金属薄板弯折的过程中,用与转轴之间滚动摩擦代替以往与段差模具工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避免金属薄板上出现明显的压痕;压板带有与辊轮配合的弧形面,用于避免转轴脱离工作端;
能根据待加工工件段差大小调节上模刀与上模刀固定部之间的间距,适应加工不同段差值的工件,且模具对工件的损伤小,确保了工件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段差模具的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上的转轴延伸出翻板段,可以对回弹角进行补偿,靠挤压折弯之外侧来减少回弹,具体为,翻板段在折弯工作过程中始终与工件贴合,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对工件的支撑作用增大,防止加工较长工件时,由于工件比较薄,防止在其自身重力下垂作用下,金属薄板工件折弯处产生弯曲;
同时,翻板段在整个折弯过程中始终与工件贴合,不产生相对滑动,消除了工件表面产生的压痕和擦伤,有效提高了工件的外观质量和精度,其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开模时,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翻板段自动恢复到与固定模头和固定模座的端面贴合,更有易于工件的脱模;
(3)本实用新型段差模具的压板用于将转轴限制在可调模座工作端的第三圆弧槽内,防止转轴转动过程中脱离可调模座,而影响工作;
(4)本实用新型固定模头与可调模头之间、固定模座与可调模座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固定,使可调模头和可调模座容易拆卸,方便更换和检查;
(5)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模头与可调模头之间、固定模座与可调模座之间分别加设上、下调节垫片,厚度均为0.5~5cm;不同厚度的上、下调节垫片使本实用新型能加工出更多段差值不同的工件,进一步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范围;并且,上、下调节垫片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与固定模头、固定模座的螺栓孔位置相对应;上、下调节垫片通过固定螺栓穿入通孔固定,将上、下调节垫片用固定螺栓与可调模头、可调模座分别固定在一起,使装置更加安全、可靠,且便于拆装和调试;
(6)本实用新型可调模头安装在固定模头的左侧;可调模座安装在固定模座的右侧,使可调模头和可调模座的位置错开一定距离,实际工作中,固定模头与可调模头之间、固定模座与可调模座之间配合使用,形成两折弯处的板材;同时,调节可调模头和可调模座的相对位置即可调节加工不同段差值的工件;
(7)本实用新型可调模头、可调模座的第一斜面、第一倒角、第二斜面和第二倒角的设置能增大模具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模具对工件的压伤或切伤,并确保了工件除需要折弯之处外其他表面没有变形,提高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段差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段差模具及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段差模具及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模头的拉簧槽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模座的拉簧槽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翻板段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段差模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上模具;110、固定模头;111、模头固定槽;112、第一圆弧槽;113、拉簧槽;114、螺栓孔;120、可调模头;121、第一斜面;122、第一倒角;130、上调节垫片;140、上模装夹部;200、下模具;210、固定模座;211、模座固定槽;212、第二圆弧槽;213、拉簧槽;214、螺栓孔;220、可调模座;221、第二斜面;222、第二倒角;223、第三圆弧槽;224、压板槽;230、下调节垫片;240、下模固定槽;300、转轴;310、翻板段;4、压板;5;拉簧;6、固定螺栓;7、限位件;710、限位螺栓;8、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包括上模具100和下模具200。
上模具100包括固定模头110、可调模头120、上模装夹部140和转轴300,上模装夹部140位于固定模头110的上部,将其卡入折弯机滑块上与之相匹配的装夹槽内,实现上模具100固定在折弯机上;固定模头110的左侧设有模头固定槽111,模头固定槽111内安装可调模头120,可调模头120通过固定螺栓6插入螺栓孔114,实现其与固定模头110的固定连接;同时,固定模头110和可调模头120之间设有上调节垫片130,上调节垫片130的厚度为5mm,且上调节垫片130的中部设有通孔,固定螺栓6穿过该通孔将上调节垫片130固定在可调模头120和固定模头110之间;固定模头110的工作端设有第一圆弧槽112,第一圆弧槽112内活动安装转轴300,其中,第一圆弧槽112的半径大于转轴300半径,半径的差值为1~3mm,且第一圆弧槽112与固定模头110相连的两端面相切于转轴300的弧面,保证转轴300的位置限定于第一圆弧槽112内,不会脱离,同时,使工件8能够接触到转轴300的弧面。
下模具200包括固定模座210、可调模座220、下模固定槽240和转轴300,下模固定槽240位于固定模座210的下端面,其与折弯机工作台相配合,实现下模具200固定在折弯机工作台上;固定模座210的左侧设有模座固定槽211,模座固定槽211内安装可调模座220,可调模座220通过固定螺栓6插入螺栓孔214,实现其与固定模座210的固定连接;同时,固定模座210和可调模座220之间设有下调节垫片230,下调节垫片230的厚度为5mm,且下调节垫片230的中部设有通孔,固定螺栓6穿过该通孔将下调节垫片230固定在可调模座220和固定模座210之间;固定模座210和可调模座220的工作端分别设有第二圆弧槽212、第三圆弧槽223,第二圆弧槽212、第三圆弧槽223内分别活动安装转轴300,安装前,可在各圆弧槽内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其中,第二圆弧槽212、第三圆弧槽223的半径均大于转轴300半径,半径的差值均为1~3mm,且第二圆弧槽212与固定模座210相连的两端面相切于转轴300的弧面,第三圆弧槽223与可调模座220相连的两端面相切于转轴300的弧面,保证转轴300的位置分别限定于第二圆弧槽212、第三圆弧槽223内,不会脱离,同时,使工件8能够接触到上述两个转轴300的弧面。
同时,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的工作面为平面,可调模头120下端面的的工作端设有第一斜面121,第一斜面121的底端设有第一倒角122;可调模座220的上端面的工作端设有第二斜面221,第二斜面221上方的顶端设有第二倒角222;当上模具100与下模具200组装完毕且安装到折弯机上时,第一倒角122和第二倒角222平行且相等,均为5mm×45°,第一倒角122和第二倒角222平行且相等。
具体的,本实施例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安装完毕后,其折弯工作的具体过程为:
(1)将工件8放于下模具200的工作面上,上模具100下行,至可调模头120的工作端、固定模头110上转轴300的弧面和固定模头110的工作端面均接触到工件8;
(2)随着上模具100的继续下行,固定模头110、固定模座210和可调模座220上的转轴300随着工件8的折弯而转动;
(3)至上模具100与下模具200为合模状态时,第一斜面121、第一倒角122、第二斜面221和第二倒角222均与工件8贴合,保持一段时间;
(4)上模具100上行,取下工件8,完成本实施例段差模具的折弯工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结合图3所示,其不同之处在于:上模具100和下模具200还包括拉簧5;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上的转轴300还包括翻板段310,如图6所示;可调模头120上的转轴300的一边设置有用于限定转轴300工作位置的压板4,如图7所示;下调节垫片230的厚度为25mm。
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模头110位于第一圆弧槽112的上方部位并排开设10个拉簧槽113,固定模座210位于第二圆弧槽212的下方部位并排开设10个拉簧槽213;上述各个拉簧槽的内部均放置拉簧5,拉簧5的尾部固定于其相应的拉簧槽内,拉簧5的头部分别与其对应的转轴300连接;转轴300延伸出翻板段310,翻板段310上端的初始位置与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的端面贴合;可调模座220的第二斜面221上开设压板槽224,压板槽224的一边连接第三圆弧槽223的边,压板槽224内固定压板4,一方面,压板4的工作面与第二斜面221重合,另一方面,压板4上开设一边与第三圆弧槽223重合的弧形槽,该弧形槽的槽面与第三圆弧槽223的槽面组合形成同心圆弧面的一部分,用于将压板4固定限位在可调模座220上,且压板4使用螺栓固定在压板槽224内,方别拆卸与更换。
具体的,本实施例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安装完毕后,其折弯工作的具体过程为:
(1)将工件8置于下模具200的工作面上,上模具100下行,至可调模头120的工作端、固定模头110上转轴300的弧面和翻板段310的工作面接触到工件8;
(2)随着上模具100的继续下行,固定模头110、固定模座210和可调模座220上的转轴300随着工件8的折弯而转动,其中,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上转轴300的翻板段310随着工件8的折弯始终贴合工件8转动;
(3)至上模具100与下模具200为合模状态时,第一斜面121、第一倒角122、翻板段310的工作面、压板4的工作面和第二斜面221与工件8贴合,保持一段时间;
(4)上模具100上行,取下工件8,完成本实施例段差模具的折弯工作;此时,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上转轴300受到拉簧5的拉力复位作用,其翻板段310反转至重新与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的端面贴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结合图1所示,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一,固定模头110上靠近可调模头120的一侧、固定模座210上靠近可调模座220的一侧各设置有限位件7,限位件7与固定模头110、固定模座210固定连接,其上部各安装10个并排排列的限位螺栓710,限位螺栓710的一端固定在限位件7上,另一端接触抵住可调模头120和可调模座220,防止可调模头120和可调模座220松动,影响折弯精度;其二,下调节垫片230的厚度为5cm。
具体的,本实施例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安装完毕后,此时限位件7上的限位螺栓710的尾端接触可调模头120和可调模座220,其折弯工作的具体过程为:
(1)将工件8放于下模具200的工作面上,上模具100下行,至可调模头120的工作端、固定模头110上转轴300的弧面和固定模头110的工作端面均接触到工件8;
(2)随着上模具100的继续下行,固定模头110、固定模座210和可调模座220上的转轴300随着工件8的折弯而转动;
(3)至上模具100与下模具200为合模状态时,第一斜面121、第一倒角122、第二斜面221和第二倒角222均与工件8贴合,如图8和图9所示,保持一段时间;
(4)上模具100上行,取下工件8,完成本实施例段差模具的折弯工作。

Claims (10)

1.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包括上模具(100)和下模具(200),所述上模具(100)具有固定模头(110)和可调模头(120),下模具(200)包括固定模座(210)和可调模座(2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头(110)、固定模座(210)和可调模座(220)的工作端位置均安装支撑工件的转轴(300),在折弯操作时,可随工件折弯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从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上的所述转轴(300)延伸出翻板段(310),翻板段(310)的初始位置与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的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从设置于所述可调模座(220)上的所述转轴(300)设置有用于限定转轴(300)工作位置的压板(4),其中压板(4)安装在可调模座(220)的压板槽(224)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0)安装在第一圆弧槽(112)、第二圆弧槽(212)和第三圆弧槽(223)内,其中,固定模头(110)和固定模座(210)上均设有连通第一圆弧槽(112)和第二圆弧槽(212)的拉簧槽(113,213),拉簧槽(113,213)内安装拉簧(5),拉簧(5)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转轴(3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槽(113,213)的宽度大于拉簧(5)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模头(120)和固定模头(110)之间设置有上调节垫片(130);所述可调模座(220)和固定模座(210)之间设置有下调节垫片(2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模头(120)通过固定螺栓(6)可拆卸安装到固定模头(110)上,可调模座(220)通过固定螺栓(6)安装到固定模座(2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模头(120)的工作端设有第一斜面(121)和第一倒角(122),所述可调模座(220)的工作端设有第二斜面(221)和第二倒角(222);所述第一斜面(121)与第二斜面(221)平行,所述第一倒角(122)与第二倒角(222)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21)与第一倒角(122)之间的夹角为88°;所述第二斜面(221)和第二倒角(222)之间的夹角为88°。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其特征在于:压板(4)的工作面与第二斜面(221)重合。
CN201920394526.0U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Active CN209849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4526.0U CN209849690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4526.0U CN209849690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9690U true CN209849690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4526.0U Active CN209849690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9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53502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nding and forming sheet material
CN201644669U (zh) 一种非垂直向上翻孔、翻边凹模活动斜楔退料结构
CN104874682A (zh) 开口可调的无压痕折弯机下模
KR100667196B1 (ko) 부각 성형 다이
CN209849690U (zh) 一种无压痕的段差模具
CN1981950A (zh) 一种槽形工件的侧冲孔模具
CN2693372Y (zh) 一种便于刃磨的曲面冲切模
CN110978624A (zh) 一种新型开槽切角装置
CN208946304U (zh) 一种模切机的正纸定位装置
CN215355490U (zh) 一种可翻板模具
CN115921700A (zh)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CN212093925U (zh) 一种冷弯成型机用型材分离用剪切模具
CN210648121U (zh) 一种可调式无压痕z形弯曲成形模具
CN219597866U (zh) 一种级进模具的导向机构
CN106607506A (zh) 一种快换冲头机构
CN111014465A (zh) 板状零件翻边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9485940U (zh) 一种柔性冲切模具
CN214927442U (zh) 一种闭式单点压力机辅助上料装置
CN220612001U (zh) 一种u型双边钢板无痕成型模
CN210679898U (zh) 压痕机的刀模快换结构
CN214391991U (zh) 一种凸包成型机构
CN210908290U (zh) 一种剪板机压料油缸
CN21761722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角器冲压件加工装置
CN209935592U (zh) 一种长圆弧边冲压成型模
CN209935641U (zh) 一种v型截面型材异形端头切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