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4031U -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4031U
CN209814031U CN201920060814.2U CN201920060814U CN209814031U CN 209814031 U CN209814031 U CN 209814031U CN 201920060814 U CN201920060814 U CN 201920060814U CN 209814031 U CN209814031 U CN 209814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bottom plate
transport
movable carrie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08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608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4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4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4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运输车包括运输架,所述运输架包括底板和支设于所述底板的陈列架;其中,所述陈列架设有用于承载待运输的物料的多个承载件,所述底板设有可移动部件以及用于与外部可移动载体相配合的配合结构。

Description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制衣行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服装制造行业,缝纫线和辅料等一般存放在辅料间,而员工进行缝制作业的工作站一般都设在缝制车间。负责分发缝纫线和辅料的员工通常是采用手推车,需要从辅料间领取缝纫线和辅料,然后按照缝制车间的需求,人手分类后派发给缝制线工作站的各员工,并在完成订单后从工作站回收用剩余的线存放到辅料间。
因此,员工每天需要在辅料间和缝制车间两个部门之间往返数次,效率低并且消耗大量人力,很容易造成混乱,导致缝纫线用线难管理,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自动化的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运输架,所述运输架包括底板和支设于所述底板的陈列架;
其中,所述陈列架设有用于承载待运输的物料的多个承载件,所述底板设有可移动部件以及用于与外部可移动载体相配合的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陈列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陈列架相对所述底板呈倾斜设置并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两个陈列架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多个承载件均匀布置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相互背离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陈列架的顶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梁上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陈列架的两侧均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的侧方。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承载件呈矩阵布置于所述陈列架。
进一步地,所述陈列架包括支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支撑柱,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多个承载件均匀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部件为滚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运输装置,包括可移动载体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所述可移动载体设有与所述配合结构相配合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载体顶部的顶升杆件,所述配合结构包括与所述顶升杆件相适配的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杆件的数量为两个;卡槽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卡槽组,所述卡槽组包括与所述两个顶升杆件相配合的两个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组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卡槽组呈十字型布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卡槽结构设置于所述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载体为AGV无人搬运车。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运输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标识系统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所述标识系统以及所述可移动载体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其中,所述标识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陈列架的多个电子标签,所述多个电子标签与所述多个承载件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所述可移动载体移动至预设区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电子标签处于标识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标签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标识状态的显示灯,所述显示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当所述可移动载体移动至预设区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电子标签的显示灯亮灯。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标签还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电子标签处于非标识状态的按钮件,所述按钮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当所述按钮件被触发,所述按钮件向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电信号,所述电信号表示与所述按钮件对应的电子标签处于非标识状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的运输车,通过设置于底板的配合结构与外部可移动载体相配合,可移动载体移动时能够带动运输车一同移动,达到自动传输的效果。操作人员可以预先将待运输的物料分类摆放在陈列架上设置的多个承载件上,不易造成混乱,便于后续缝制员工拿取需要的物料。底板上还可以摆放其他物料或是辅料,能够提供足够的收纳空间,一次性即可运输大量的物料和辅料,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管理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运输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运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和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运输装置的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运输装置的可移动载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运输系统的运输车的陈列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高效率自动化的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可以用于运输物料。下面结合附图,以应用于服装制造行业用于运输服装线材为例,对本说明书的高效率自动化的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车100,包括运输架10,所述运输架10包括底板11和支设于所述底板11的陈列架12。
其中,所述陈列架12设有用于承载待运输的物料(可以理解为是待运输的线材)的多个承载件13,所述底板11设有可移动部件17以及用于与外部可移动载体90相配合的配合结构20。待运输的线材通常为绕成筒状结构的缝纫线。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3是杆件结构,可以直接将绕成筒状结构的缝纫线套设在承载件13上,便于摆放及固定。当然,在其他例子中,承载件13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线材的实际结构进行调节,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的运输车100,通过设置于底板11的配合结构20与外部可移动载体90相配合,可移动载体90移动时能够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达到自动传输的效果。操作人员可以预先将待运输的线材分类摆放在陈列架12上设置的多个承载件13上,不易造成混乱,便于后续缝制员工拿取需要的线材。底板11上还可以摆放其他线材或是辅料,能够提供足够的收纳空间,一次性即可运输大量的线材和辅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无需人手输送,降低了无增值的劳动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陈列架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陈列架12相对所述底板11呈倾斜设置并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多个承载件13均匀布置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相互背离的外侧面,便于操作人员将线材分类摆放。可以理解的,两个陈列架12相对底板11呈倾斜设置并对称布置于底板11上,并且两个陈列架12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相当于两个陈列架12与底板11共同构成类似三角形的整体结构,保证了运输架10结构稳固。此外,多个承载件13均匀布置于两个陈列架12相互背离的外侧面,当承载件13为采用杆件结构时,可以将承载件13适当向上倾斜设置,这样,当绕成筒状结构的缝纫线摆放在承载件13上后,利用自身重力作用可以更好的固定在承载件13上而不易脱落。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陈列架12包括支设于所述底板11的两个第一支撑柱121,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柱121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柱122,所述多个承载件13均匀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122,便于操作人员将线材进行分类摆放。可以理解的,同一个陈列架12的两个第一支撑柱121相对底板11呈倾斜设置并相互平行地设置于底板11,从而构成陈列架12。可选地,所述多个承载件13呈矩阵布置于所述陈列架12,可以达到更好的分类效果,既可以沿纵向摆放同一类线材进行分类,也可以沿横向摆放同一类线材进行分类,便于操作人员将线材进行分类摆放。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多个承载件13也可以采用其他规则进行排布,只要保证能够实现将缝纫线进行分类的效果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是矩形板体结构,陈列架12的两个第一支撑柱121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二支撑柱122同样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然后通过焊接、螺钉等连接方式与底板11相互固定。当然,在其他例子中,陈列架12可以直接制作成矩形框架结构,并与底板11一体加工成型,底板1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板体结构,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加强陈列架12的结构强度,可以将布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柱121之间的多个第二支撑柱122替换为整体的面板结构,然后直接将多个第二支撑柱122均匀布置在该面板结构上。可选地,所述面板结构采用透明材质,例如有机玻璃,实现可视化的效果,更便于操作人员从陈列架12上拿取需要的线材。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顶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梁14,可以起到强化陈列架12的结构强度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梁14上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一挡板15,例如采用有机玻璃,所述第一挡板15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5沿水平方向完全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上方,即相当于第一挡板15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个陈列架12之间的间距宽度,从而实现将两个陈列架12完全遮盖住,可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以解决缝制操作车间容易粘尘,影响缝纫线的效果和缝制品质的问题。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挡板15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上方,只要保证能够将全部的承载件13遮盖住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此外,第一挡板15采用透明材质,可以实现可视化的效果,更便于操作人员从陈列架12上拿取需要的线材。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两侧均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二挡板16,例如采用有机玻璃,所述第二挡板16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侧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板16沿水平方向完全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侧方,即相当于第二挡板16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个陈列架12之间的间距宽度,从而实现将两个陈列架12完全遮盖住,可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以解决缝制操作车间容易粘尘,影响缝纫线的效果和缝制品质的问题。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二挡板16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侧方,只要保证能够将全部的承载件13遮盖住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部件17为滚轮。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为矩形板体结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四角位置,从而实现运输架10的可移动功能,再通过设置于底板11的配合结构20与外部可移动载体90相配合,以使得可移动载体90移动时能够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达到自动传输的效果。进一步地,可以在可移动部件17和底板11之间设置加强梁171,可移动部件17通过加强梁171与底板11连接,从而加强运输架10的整体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可移动部件17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履带等,只要能够实现运输架10的可移动功能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1上还可以布置多个收纳盒111,可以用来分类摆放辅料,同样可以起到分类摆放的作用,便于后续缝制员工拿取需要的线材,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无增值的劳动成本和管理难度。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载体90为AGV(AutomatedGuided Vehicle)无人搬运车或自动导引运输车,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当然,可移动载体90也可以采用其他可移动的设备,只要保证能够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载体90上设有固定结构91,设置于底板11的配合结构20可以与固定结构91相配合,将可移动载体91和运输车100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可移动载体90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91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载体90顶部的顶升杆件92,所述配合结构20包括与所述顶升杆件92相适配的卡槽结构21,所述卡槽结构21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底部。通过将可移动载体90的顶升杆件92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内,从而实现将可移动载体91和运输车100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杆件92的数量为两个。卡槽结构21包括至少两组卡槽组22,所述卡槽组22包括与所述两个顶升杆件92相配合的两个卡槽23。通过将可移动载体90的两个顶升杆件92分别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的一组卡槽组22的两个卡槽23内,从而实现将可移动载体91和运输车100相互连接。可选地,所述卡槽组22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卡槽组22呈十字型布置于所述底板11的底部,这样,可移动载体90的两个顶升杆件92既可以沿水平面的X方向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的第一组卡槽组22的两个卡槽23内,又可以沿水平面的Y方向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的第二组卡槽组22的两个卡槽23内,以保证可移动载体90可以沿两个不同的方向与运输车100配合连接,提高了操作灵活性。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卡槽组22的数量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凸出部24,所述卡槽结构21设置于所述凸出部24。凸出部24可以提高底板11的结构强度和底部空间,以保证底板11下方具备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可移动载体90的顶升杆件92卡接在配合结构20的卡槽23内。
参见图2至图4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输装置200,包括可移动载体90和运输车100,所述可移动载体90设有与所述配合结构20相配合的固定结构9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所述可移动载体90和运输车100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本说明书的运输装置200。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的运输装置200,通过设置于运输车100的底板11的配合结构20与可移动载体90的固定结构91相配合,可移动载体90移动时能够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达到运输车100自动传输的效果。操作人员可以预先将待运输的线材分类摆放在运输车100的陈列架12上设置的多个承载件13上,不易造成混乱,便于后续缝制员工拿取需要的线材。另外,运输车100的底板11上还可以摆放其他线材或是辅料,能够提供足够的收纳空间,一次性即可运输大量的线材和辅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无需人手输送,降低了无增值的劳动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陈列架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陈列架12相对所述底板11呈倾斜设置并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多个承载件13均匀布置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相互背离的外侧面,便于操作人员将线材分类摆放。可以理解的,两个陈列架12相对底板11呈倾斜设置并对称布置于底板11上,并且两个陈列架12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相当于两个陈列架12与底板11共同构成类似三角形的整体结构,保证了运输架10结构稳固。此外,多个承载件13均匀布置于两个陈列架12相互背离的外侧面,当承载件13为采用杆件结构时,可以将承载件13适当向上倾斜设置,这样,当绕成筒状结构的缝纫线摆放在承载件13上后,利用自身重力作用可以更好的固定在承载件13上而不易脱落。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陈列架12包括支设于所述底板11的两个第一支撑柱121,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柱121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柱122,所述多个承载件13均匀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122,便于操作人员将线材进行分类摆放。可以理解的,同一个陈列架12的两个第一支撑柱121相对底板11呈倾斜设置并相互平行地设置于底板11,从而构成陈列架12。可选地,所述多个承载件13呈矩阵布置于所述陈列架12,可以达到更好的分类效果,既可以沿纵向摆放同一类线材进行分类,也可以沿横向摆放同一类线材进行分类,便于操作人员将线材进行分类摆放。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多个承载件13也可以采用其他规则进行排布,只要保证能够实现将缝纫线进行分类的效果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是矩形板体结构,陈列架12的两个第一支撑柱121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二支撑柱122同样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然后通过焊接、螺钉等连接方式与底板11相互固定。当然,在其他例子中,陈列架12可以直接制作成矩形框架结构,并与底板11一体加工成型,底板1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板体结构,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加强陈列架12的结构强度,可以将布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柱121之间的多个第二支撑柱122替换为整体的面板结构,然后直接将多个第二支撑柱122均匀布置在该面板结构上。可选地,所述面板结构采用透明材质,例如有机玻璃,实现可视化的效果,更便于操作人员从陈列架12上拿取需要的线材。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顶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梁14,可以起到强化陈列架12的结构强度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梁14上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一挡板15,例如采用有机玻璃,所述第一挡板15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5沿水平方向完全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上方,即相当于第一挡板15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个陈列架12之间的间距宽度,从而实现将两个陈列架12完全遮盖住,可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以解决缝制操作车间容易粘尘,影响缝纫线的效果和缝制品质的问题。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挡板15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上方,只要保证能够将全部的承载件13遮盖住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此外,第一挡板15采用透明材质,可以实现可视化的效果,更便于操作人员从陈列架12上拿取需要的线材。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两侧均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二挡板16,例如采用有机玻璃,所述第二挡板16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侧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板16沿水平方向完全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侧方,即相当于第二挡板16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个陈列架12之间的间距宽度,从而实现将两个陈列架12完全遮盖住,可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以解决缝制操作车间容易粘尘,影响缝纫线的效果和缝制品质的问题。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二挡板16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12的侧方,只要保证能够将全部的承载件13遮盖住以实现工业防风和防尘的效果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部件17为滚轮。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为矩形板体结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四角位置,从而实现运输架10的可移动功能,再通过设置于底板11的配合结构20与外部可移动载体90相配合,以使得可移动载体90移动时能够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达到自动传输的效果。进一步地,可以在可移动部件17和底板11之间设置加强梁171,可移动部件17通过加强梁171与底板11连接,从而加强运输架10的整体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可移动部件17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履带等,只要能够实现运输架10的可移动功能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1上还可以布置多个收纳盒111,可以用来分类摆放辅料,同样可以起到分类摆放的作用,便于后续缝制员工拿取需要的线材,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无增值的劳动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载体90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无人搬运车或自动导引运输车,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当然,可移动载体90也可以采用其他可移动的设备,只要保证能够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载体90上设有固定结构91,设置于底板11的配合结构20可以与固定结构91相配合,将可移动载体91和运输车100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可移动载体90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91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载体90顶部的顶升杆件92,所述配合结构20包括与所述顶升杆件92相适配的卡槽结构21,所述卡槽结构21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底部。通过将可移动载体90的顶升杆件92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内,从而实现将可移动载体91和运输车100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杆件92的数量为两个。卡槽结构21包括至少两组卡槽组22,所述卡槽组22包括与所述两个顶升杆件92相配合的两个卡槽23。通过将可移动载体90的两个顶升杆件92分别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的一组卡槽组22的两个卡槽23内,从而实现将可移动载体91和运输车100相互连接。可选地,所述卡槽组22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卡槽组22呈十字型布置于所述底板11的底部,这样,可移动载体90的两个顶升杆件92既可以沿水平面的X方向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的第一组卡槽组22的两个卡槽23内,又可以沿水平面的Y方向卡接在运输车100的配合结构20的卡槽结构21的第二组卡槽组22的两个卡槽23内,以保证可移动载体90可以沿两个不同的方向与运输车100配合连接,提高了操作灵活性。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卡槽组22的数量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凸出部24,所述卡槽结构21设置于所述凸出部24。凸出部24可以提高底板11的结构强度和底部空间,以保证底板11下方具备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可移动载体90的顶升杆件92卡接在配合结构20的卡槽23内。
参见图1至图6,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输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标识系统以及运输装置200,所述标识系统以及所述可移动载体90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所述可移动载体90、运输车100以及运输装置200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本说明书的运输系统。
参见图7所示,其中,所述标识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陈列架12的多个电子标签30,所述多个电子标签30与所述多个承载件13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所述可移动载体90移动至预设区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电子标签30处于标识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缝制车间包括多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都可以视为是一个预设区域。每个工作站所需要的缝纫线是单独对应的,可移动载体90的行进线路能够经过每一个工作站,可以预先在控制系统中存储可移动载体90的移动线路、以及与各个工作站所需要的缝纫线对应的电子标签30之间相互匹配的匹配信息。这样,当所述可移动载体90移动至一个工作站,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与该工作站所需要的缝纫线对应的电子标签30处于标识状态,可以起到提醒作用,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即可知道该工作站所需要的缝纫线位于运输车100的陈列架12的什么位置,方便拿取而不用额外花时间寻找,更加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的运输系统,通过设置于运输装置200的运输车100的底板11的配合结构20与可移动载体90的固定结构91相配合,可移动载体90移动时能够带动运输车100一同移动,达到运输车100自动传输的效果。操作人员可以预先将待运输的线材分类摆放在运输车100的陈列架12上设置的多个承载件13上,不易造成混乱,便于后续缝制员工拿取需要的线材。另外,运输车100的底板11上还可以摆放其他线材或是辅料,能够提供足够的收纳空间,一次性即可运输大量的线材和辅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无需人手输送,降低了无增值的劳动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标签30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电子标签30处于标识状态的显示灯31和用于标识所述电子标签30处于非标识状态的按钮件32,所述显示灯31和所述按钮件32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当所述可移动载体90移动至预设区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电子标签30的显示灯31亮灯。当所述按钮件32被触发,所述按钮件32向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电信号,所述电信号表示与所述按钮件32对应的电子标签30处于非标识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可移动载体90移动至一个工作站,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与该工作站所需要的缝纫线对应的电子标签30的显示灯31亮灯,即表示该电子标签30处于标识状态。当操作人员从陈列架12上对应的承载件13上将缝纫线拿取后,按下对应的电子标签30的按钮件32,以使得该按钮件32被触发,所述按钮件32能够向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电信号,所述电信号表示与所述按钮件32对应的电子标签30处于非标识状态,控制系统可以与外部仓管系统电连接,仓管系统内可以更新陈列架12上每个承载件13的缝纫线的摆放状况,更便于管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架,所述运输架包括底板和支设于所述底板的陈列架;
其中,所述陈列架设有用于承载待运输的物料的多个承载件,所述底板设有可移动部件以及用于与外部可移动载体相配合的配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陈列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陈列架相对所述底板呈倾斜设置并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两个陈列架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多个承载件均匀布置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相互背离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的顶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上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的两侧均设有采用透明材质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遮盖于所述两个陈列架的侧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载件呈矩阵布置于所述陈列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陈列架包括支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支撑柱,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多个承载件均匀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为滚轮。
9.一种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载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所述可移动载体设有与所述配合结构相配合的固定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载体顶部的顶升杆件,所述配合结构包括与所述顶升杆件相适配的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件的数量为两个;卡槽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卡槽组,所述卡槽组包括与所述两个顶升杆件相配合的两个卡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组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卡槽组呈十字型布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卡槽结构设置于所述凸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载体为AGV无人搬运车。
15.一种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标识系统以及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所述标识系统以及所述可移动载体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其中,所述标识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陈列架的多个电子标签,所述多个电子标签与所述多个承载件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所述可移动载体移动至预设区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电子标签处于标识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标识状态的显示灯,所述显示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当所述可移动载体移动至预设区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电子标签的显示灯亮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还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电子标签处于非标识状态的按钮件,所述按钮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当所述按钮件被触发,所述按钮件向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电信号,所述电信号表示与所述按钮件对应的电子标签处于非标识状态。
CN201920060814.2U 2019-01-14 2019-01-14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Active CN209814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0814.2U CN209814031U (zh) 2019-01-14 2019-01-14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0814.2U CN209814031U (zh) 2019-01-14 2019-01-14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4031U true CN209814031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1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0814.2U Active CN209814031U (zh) 2019-01-14 2019-01-14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40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1679A (zh) * 2020-06-02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转运台、转运系统以及货物转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1679A (zh) * 2020-06-02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转运台、转运系统以及货物转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2166B2 (en) Object storage, handling, and retriev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4495187B (zh) 一种智能分拣仓储系统
CN103010648B (zh) 一种自动化虚拟仓位立体仓储的方法及仓储系统
CN111422546B (zh) 一种仓储货物全自动分拣方法
CN205345971U (zh) 智能化密集立体库
CN212126410U (zh) 一种夹抱式存取pcb成品的智能立体仓库
CN111301922A (zh) 一种夹抱式存取pcb成品的智能立体仓库及仓储方法
CN209814031U (zh) 运输车、运输装置及运输系统
JP2021165209A (ja) 立体自動倉庫
KR102390558B1 (ko) 자동 물류 창고 시스템
CN214730549U (zh) 后桥螺伞被动齿轮加工新结构自动物流托盘
JP6694126B2 (ja) 立体自動倉庫
WO2014087365A9 (e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building
CN213277030U (zh) 一种环形仓货到人拣选btb实训平台
US20170081122A1 (en) A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in a warehouse
CN217043507U (zh) 分拣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105197080A (zh) 一种定位装置
TWM567422U (zh) Storage and transport device for automatic storage
JPH0358965B2 (zh)
CN210527871U (zh) 物料转移装置及物料加工机
CN208516481U (zh) 码放装置及装车机
CN112849892A (zh) 一种电子器件智能仓储设备
CN211015607U (zh) 一种智能工程供应链发货系统
CN111056209A (zh) 一种棒材无人立体库
CN208181926U (zh) 圆筒件自动存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