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4957U -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4957U
CN209794957U CN201822221641.6U CN201822221641U CN209794957U CN 209794957 U CN209794957 U CN 209794957U CN 201822221641 U CN201822221641 U CN 201822221641U CN 209794957 U CN209794957 U CN 209794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x
refill
fixedly connected
pen co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216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卓
李新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aife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aife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aife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aife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216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4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4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4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包括:控制器,内部中空的壳体,壳体上方的中间位置设有转盘结构,设于转盘结构上方的机械手机构,以及设于转盘结构旁侧的出料机构、去除笔芯护套机构、笔芯平齐机构、封蜡机构及输送线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零部件的安装、更换、修理及维护,采用全自动化机构进行工作,自动化程度极高,且其单次笔芯点蜡数量较多,点蜡的效果极好,大大提升了笔芯点蜡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大的市场应用前景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背景技术
笔,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实用新型,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也有利用固体笔尖的硬度书写画图用铅笔和炭笔。现今普遍使用的是中性笔和圆珠笔,绘制艺术底稿和画图则多用铅笔。
中性笔或圆珠笔通常包括笔芯及装有笔芯且便于握持的笔杆,在笔芯生产完后至将笔芯包装入库之前,为防止里面的笔墨漏出来,也为防止磕碰把笔头弄坏,需要对笔芯的笔头进行封蜡,现有的封蜡装置多为流水线结构,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工辅助的步骤较多,需要人工上料,拔除笔芯护套,在放入设备中封蜡,最后人工下料,这就降低了笔芯封蜡效率,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结构简单,易于零部件的安装、更换、修理及维护,采用全自动化机构进行工作,自动化程度极高,且其单次笔芯点蜡数量较多,点蜡的效果极好,大大提升了笔芯点蜡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包括:控制器,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上方的中间位置设有转盘结构,设于所述转盘结构上方的机械手机构,以及设于所述转盘结构旁侧的出料机构、去除笔芯护套机构、笔芯平齐机构、封蜡机构及输送线结构;
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上方依次设有出料机构工位、去除笔芯护套机构工位、笔芯平齐机构工位、封蜡机构工位及输送线结构工位,所述出料机构、所述去除笔芯护套机构、所述笔芯平齐机构、所述封蜡机构及所述输送线结构与所述出料机构工位、所述去除笔芯护套机构工位、所述笔芯平齐机构工位、所述封蜡机构工位及所述输送线结构工位一一对应,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出料机构、所述去除笔芯护套机构、所述笔芯平齐机构、所述封蜡机构及所述输送线结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之中的料箱结构与间歇式出料结构;以及位于所述间歇式出料结构下方的第一笔芯推出结构与笔芯固定板。
优选的是,所述机械手机构至少设有1个,其中一机械手机构与所述出料机构相对,另一机械手机构与所述输送线结构相对,且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顶升结构;
与所述顶升结构相配合的横移结构;以及
可上下转动的机械手夹爪结构;
其中,假定所述机械手夹爪结构上下转动的角度为α,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0~90°,且所述顶升结构、所述横移结构以及所述机械手夹爪结构分别由单独的动力装置驱动。
优选的是,所述去除笔芯护套机构包括:第二笔芯推出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二笔芯推出结构下方的笔芯护套拔除结构;
其中,所述笔芯护套拔除结构包括:第二固定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方的横向运动结构与纵向运动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笔芯平齐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
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的第二连接板;
首末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固接的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至少设有1根;以及
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方的平齐板;
其中,所述平齐板上端开设有纵向延伸的平齐槽,所述平齐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块相固接。
优选的是,点蜡结构;设于所述点蜡结构旁侧的防溅蜡结构,设于所述点蜡结构旁侧的刮蜡结构,设于所述点蜡结构下方的蜡,以及设于封蜡机构旁侧的冷却吹风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输送线结构包括:固定支架;
固接于所述固定支架前后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至少设有1个;
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端的输送带;以及
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侧面的电机;
其中,所述电机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支架相固接,且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前端的所述转轴相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转盘结构包括:转盘;
设于所述转盘正上方的固定盘;
固接于所述转盘四周的若干笔芯夹持装置;以及
位于所述转盘正下方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盘相固接;
其中,所述笔芯夹持装置将所述转盘十二等分。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
偏心减速器,其输入端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驱动轴,其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相固接;
其中,所述驱动轴的通过固定块与所述壳体的顶端固接,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于壳体的底端,所述偏心减速器通过第三固定架与所述壳体的顶端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笔芯平齐机构、所述封蜡机构及所述转盘结构均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结构简单,易于零部件的安装、更换、修理及维护,采用全自动化机构进行工作,自动化程度极高,且其单次笔芯点蜡数量较多,点蜡的效果极好,大大提升了笔芯点蜡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料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料箱结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料箱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间歇式出料结构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间歇式出料结构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间歇式出料结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笔芯推出结构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笔芯推出结构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笔芯推出结构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手机构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手机构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手机构的顶升结构的正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横移结构的正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手机构的横移结构的侧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械手夹爪结构的正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械手夹爪结构的侧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爪的正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去除笔芯护套机构的正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去除笔芯护套结构的正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去除笔芯护套结构的侧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去除笔芯护套结构的俯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平齐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平齐结构的正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平齐结构的侧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封蜡机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封蜡机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封蜡机构的正视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封蜡机构的侧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线结构的正视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线结构的侧视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转盘机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盘机构的主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盘机构的俯视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笔芯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笔芯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3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包括:控制器,内部中空的壳体8,壳体8上方的中间位置设有转盘结构7,设于转盘结构7上方的机械手机构2,以及设于转盘结构7旁侧的出料机构1、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 5及输送线结构6;
其中,壳体8内部设有驱动装置,壳体8的上方依次设有出料机构工位、去除笔芯护套机构工位、笔芯平齐机构工位、封蜡机构工位及输送线结构工位,出料机构1、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5及输送线结构6与出料机构工位、去除笔芯护套机构工位、笔芯平齐机构工位、封蜡机构工位及输送线结构工位一一对应,所述驱动装置、出料机构1、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5及输送线结构6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参考图2~11出料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架15;
位于第一固定架15之中的料箱结构11与间歇式出料结构12;以及位于间歇式出料结构12下方的第一笔芯推出结构13与笔芯固定板1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架15包括:固定底板151,竖直固接于所述固定底板151左右两端的左固定板152及右固定板153。
所述笔芯固定板14上端开设有若干横向延伸的笔芯放置槽142,所述笔芯固定板14的前端还开设有纵向延伸的笔芯夹取槽143,所述笔芯固定板14 前端固接有笔芯挡板141,所述笔芯挡板141用于防止笔芯从所述笔芯放置槽中掉落,所述笔芯固定板14通过支撑座16固接于所述固定底板151的上方。
所述料箱结构11包括:连接板111,其至少设有一块且设于所述左固定板152及所述右固定板153之间;固接于所述连接板111前端的笔芯储存装置112;贯穿所述左固定板152及所述右固定板153的传动轴113,所述传动轴113至少设有一根;套接于所述传动轴113表面的连接块116,所述连接块 116与所述连接板111的末端相固接;以及偏心驱动电机114,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块116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轴113的左右两端套接有直线轴承1131,所述直线轴承1131固接于所述左固定板152及所述右固定板153 表面。所述连接板111下方设有笔芯错位装置117,所述笔芯错位装置117 内部设有若干笔芯过孔,且所述笔芯错位装置11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板152及所述右固定板153的前端固接。
所述间歇式出料机构12包括:第一出料板121,其前端开设有若干笔芯过孔;第一固定板122,其与所述第一出料板121的末端相固接;驱动电机 123,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22传动连接;以及传动轴124,其左右两端贯穿所述左固定板152及所述右固定板153且与两者连接;其中,所述传动轴124左右两端套接有直线轴承1241,所述直线轴承1241固接于所述左固定板152及所述右固定板153表面。所述传动轴124表面还套接有连接块1242,所述连接块1242至少设有一个,且其固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2 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出料板121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料板125,所述第二出料板125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笔芯过孔相匹配的笔芯过孔,且所述第二出料板125的末端与第二固定板126相固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2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板152及所述右固定板153相固接。
所述第一笔芯推出结构13包括:推杆固定座131,其上端开设有若干推杆固定槽,且所述推杆固定槽与所述笔芯放置槽142一一对应;若干推杆132,其末端固接于所述推杆固定槽内,且所述推杆132的前端设于所述笔芯放置槽142内;以及驱动气缸133,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杆固定座131传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气缸133的前后两端通过气缸固定座1331固接于所述固定底板151上端。所述推杆固定座131下方设有滑轨装置,所述滑轨装置包括:固接于所述推杆固定座131下端的滑座1311;以及与所述滑座1311相匹配的滑轨1312,所述滑轨1312固接于滑块136的上端,其中,所述滑块136 通过支撑座137固接于所述固定底板151的上方。
进一步,参考图12~19,机械手机构2至少设有1个,其中一机械手机构2与出料机构1相对,另一机械手机构2与输送线结构6相对,且机械手机构2包括:顶升结构21;
与顶升结构21相配合的横移结构22;以及
可上下转动的机械手夹爪结构23;
其中,假定机械手夹爪结构23上下转动的角度为α,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 0~90°,且顶升结构21、横移结构22以及机械手夹爪结构23分别由单独的动力装置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顶升结构21包括:升降气缸211,第一连接板212,其通过气缸接头213与升降气缸211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且第一连接板212左右两端设有轴承过孔,以及贯穿所述轴承过孔的连接轴215,连接轴215的首末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14及第二固定板216相固接,且连接轴215至少设有1个。连接轴215表面套接有直线轴承2151,直线轴承 2151贯穿所述轴承过孔固接于第一连接板212的下端。
所述夹爪232包括:连接部2321,与所述连接部2321上端固接的气缸 2322,以及与所述连接部2321下端固接的夹持部2324。所述连接部2321的上部为内部中空的腔体2321a,,所述腔体2321a呈圆柱形,所述连接部2321 的下部为所述夹持部2324的固定结构2321b,固定结构2321b呈冂型。所述腔体2321a内设有传动轴2323,所述传动轴2323的顶端与所述气缸2322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所述夹持部2324包括:第一夹持臂2324a,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臂2324a相配合的第二夹持臂2324b。所述第一夹持臂2324a底端内侧设有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臂2324b内侧设有对应的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臂2324a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324b分别固接于所述固定结构2321b的左右两端。所述传动轴2323的下端呈圆锥形,所述第一夹持臂2324a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324b的上端内侧开设有相匹配的圆锥面,所述传动轴2323通过所述圆锥面与所述第一夹持臂2324a及所述第二夹持臂2324b连接。所述固定装置231包括:连接轴2311,以及与所述连接轴2311一端相固接的固定部2312,其中,所述固定部2312呈半圆柱形,所述固定部2312上端开设有若干过孔,所述过孔延横向交错排布。所述夹爪232贯穿所述过孔,所述固定部2312的左右两侧设有螺栓,所述夹爪231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过孔内。
横移结构22包括:竖直放置的第二连接板222,驱动气缸221,其通过固定座2211固接于第二连接板222的表面,通过气缸接头223与驱动气缸 221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L型连接座224;滑块225,其上端与L型连接座 224相固接。滑块225一侧固接有导轨2251,第二连接板一侧固接有与导轨 2251相匹配的滑座2252。第一连接板21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2的底端螺接。与固定装置231相连接的传动组件226,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226包括:一端与滑块225的末端固接的第一固定块2261,第一固定块2261的另一端与固定装置231相连接;第二固定块2262,其顶端通过连接块2263固接于第二连接板222的表面;以及传动块2264,其首末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块2262及固定装置231的末端连接。
进一步,参考图20~23,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包括:第二笔芯推出结构 31及位于第二笔芯推出结构31下方的笔芯护套拔除结构32;
其中,笔芯护套拔除结构32包括:第二固定架321,以及位于第二固定架321上方的横向运动结构322与纵向运动结构323。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架321包括:固定底板3211,竖直固接于所述固定底板3211左右两端的左固定板3112和右固定板3113,以及固接于所述左固定板3112和所述右固定板3113首末两端的前固定板3215及后固定板3214。
所述横向运动结构322包括:连接轴3222,其至少设有1个,且所述连接轴3222的首末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固定板3215及所述后固定板3214相固接,所述连接轴3222表面套接有直线轴承3224;左右两端设有轴承过孔活动块 3223,且所述直线轴承3224贯穿所述轴承过孔固接于所述活动块3223表面;以及驱动气缸3221,其动力输出端与连接块3221b的上端相固接,连接块 3221b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块3223的末端相固接;其中,所述驱动气缸3221 通过固定座3211a固接于所述后固定板3214上方。
所述纵向运动结构323包括:护套去除板3231,其前端开设有若干护套去除槽;位于所述护套去除板3231上方的笔芯限位板3232,所述笔芯限位板3232的前端开设有若干笔芯限位槽;固接于所述笔芯限位板3232上方的第一升降气缸3233,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233位于所述笔芯限位板3232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23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护套去除板3231相固接;以及设于所述笔芯限位板3232左右两端的升降轴3234,所述升降轴3234贯穿所述笔芯限位板,且所述升降轴3234的底端与所述护套去除板3231 相固接。所述升降轴3234表面套接有直线轴承3235,所述直线轴承3235固接于所述笔芯限位板3232的上端。
所述笔芯限位板3232的末端固接有连接板3236,所述连接板3236的底端与所述活动块3223相固接。
所述第二笔芯推出结构31包括:第二升降气缸311,其通过气缸固定座 312固接于转盘上方;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311下方的推出板313,所述推出板313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311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其中,所述推出板313下端开设有V型槽。
所述护套去除板3231下方设有护套收集盒33。
进一步,参考图24~26,笔芯平齐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板42;
设于第一连接板42下方的第二连接板43;
首末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2及第二连接板43相固接的连接轴44,且连接轴44至少设有1根;以及
设于第一连接板42上方的平齐板41;
其中,平齐板41上端开设有纵向延伸的平齐槽411,平齐板41与第一连接板42之间通过连接块45相固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43的一端固接有在Z型连接块46,所述Z型连接块46 的底端与凸轮连杆机构47相固接。所述连接轴44表面套接有直线轴承441,所述直线轴承441固接于壳体8的上端。
进一步,参考图27~30,点蜡结构51;设于点蜡结构51旁侧的防溅蜡结构52,设于点蜡结构51旁侧的刮蜡结构53,设于所述点蜡结构51下方的蜡盒54,以及设于封蜡机构旁侧的冷却吹风装置5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点蜡结构51包括:点蜡板511,其上方开设有若干延横向阵列的点蜡槽;连接块512,其一端与点蜡板511的末端相固接;以及传动轴513,其顶端与连接块512的另一端相固接,传动轴513的底端与第一连接件514的顶端相固接,第一连接件514的底端与连接块515 的一端相固接,连接块51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517固接于壳体8的顶端,且连接块515与第一凸轮连杆装置516的一端相固接。
防溅蜡结构52包括:防溅板521,其下端开设有向下延伸的裙部,连接轴522,其表面活动套接有直线轴承524;以及限位装置523,其固接于连接轴522中部位置;其中,防溅板521的末端与直线轴承524的上端相固接。
刮蜡结构53包括:刮蜡板531,其与封蜡板511平行设置;连接滑杆532,其一端通过L形连接块与刮蜡板531的侧面相固接;以及传动轴534,其顶端与连接滑杆532的另一端相固接;其中,连接滑杆532通过固定座533固接于壳体8的表面。传动轴534的底端通过第三连接件535与第二凸轮连杆装置536的一端相固接。
进一步,参考图31及图32,输送线结构6包括:固定支架61;
固接于固定支架61前后两端的转轴63,转轴63至少设有1个;
设于固定支架61上端的输送带67;以及
设于固定支架61侧面的电机62;
其中,电机62通过连接板621与固定支架61相固接,且电机6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64与位于固定支架61前端的转轴63相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送带67厚度为2mm,宽度为156mm,周长为1300mm。转轴63左右两端套接有滚动轴承631,转轴63表面还套接有轴套632。输送线结构6前端设有笔芯挡板66,输送线结构6末端还设有笔芯收集盒68。
进一步,参考图33~37,转盘结构7包括:转盘72;
设于转盘72正上方的固定盘71;
固接于转盘72四周的若干笔芯夹持装置73;以及
位于转盘72正下方的驱动器74,驱动器74的动力输出端与转盘72相固接;
其中,笔芯夹持装置73将转盘72十二等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笔芯夹持装置73包括:固接于所述转盘 72的外部的固定板731,其一侧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延横向规则阵列;以及贯穿所述圆形通孔且固接于所述圆形通孔内的笔芯夹持部732,所述笔芯夹持部732呈圆柱形,其内部设有笔芯通孔。所述笔芯夹持部732 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笔芯的弹簧片7311。
所述固定盘71通过固定装置711固定,所述固定装置711至少设有1个,且所述固定装置711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盘71相固接,所述固定装置71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8的上端相固接。
所述驱动器74的动力输入端固接有第一链轮741,所述驱动器74的底端固接有第二链轮742,所述第二链轮742下方设有第三链轮743,
其中,所述第一链轮741与所述第二链轮742链连接,所述第二链轮742 与所述第三链轮743链连接,且所述第一链轮741、所述第二链轮742及所述第三链轮743均为双列链轮。
进一步,参考图38,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81;
偏心减速器82,其输入端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8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驱动轴83,其与减速器8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相固接;
其中,驱动轴83的通过固定块831与壳体8的顶端固接,驱动电机81 固接于壳体8的底端,偏心减速器82通过第三固定架821与壳体8的顶端固接。
进一步,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5及转盘结构7均与驱动轴83传动连接,具体的为,笔芯平齐机构4的所述凸轮连杆机构47的底端套接于驱动轴83的表面,封蜡机构5的第一凸轮连杆装置516和第二凸轮连杆装置的另一端均固接于驱动轴83的表面,转盘结构7的所述第三链轮743固接于固接于驱动轴83的表面。
所述蜡盒54及所述冷却吹风装置55均与所述驱动电机81电连接,且蜡盒54与冷却吹风装置55固接于壳体8表面。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内部中空的壳体(8),壳体(8)上方的中间位置设有转盘结构(7),设于转盘结构(7)上方的机械手机构(2),以及设于转盘结构(7)旁侧的出料机构(1)、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5)及输送线结构(6);
其中,壳体(8)内部设有驱动装置,壳体(8)的上方依次设有出料机构工位、去除笔芯护套机构工位、笔芯平齐机构工位、封蜡机构工位及输送线结构工位,出料机构(1)、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5)及输送线结构(6)与出料机构工位、去除笔芯护套机构工位、笔芯平齐机构工位、封蜡机构工位及输送线结构工位一一对应,所述驱动装置、出料机构(1)、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5)及输送线结构(6)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出料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架(15);
位于第一固定架(15)之中的料箱结构(11)与间歇式出料结构(12);以及位于间歇式出料结构(12)下方的第一笔芯推出结构(13)与笔芯固定板(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机械手机构(2)至少设有1个,其中一机械手机构(2)与出料机构(1)相对,另一机械手机构(2)与输送线结构(6)相对,且机械手机构(2)包括:顶升结构(21);
与顶升结构(21)相配合的横移结构(22);以及
可上下转动的机械手夹爪结构(23);
其中,假定机械手夹爪结构(23)上下转动的角度为α,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0~90°,且顶升结构(21)、横移结构(22)以及机械手夹爪结构(23)分别由单独的动力装置驱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去除笔芯护套机构(3)包括:第二笔芯推出结构(31)及位于第二笔芯推出结构(31)下方的笔芯护套拔除结构(32);
其中,笔芯护套拔除结构(32)包括:第二固定架(321),以及位于第二固定架(321)上方的横向运动结构(322)与纵向运动结构(32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笔芯平齐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板(42);
设于第一连接板(42)下方的第二连接板(43);
首末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2)及第二连接板(43)相固接的连接轴(44),且连接轴(44)至少设有1根;以及
设于第一连接板(42)上方的平齐板(41);
其中,平齐板(41)上端开设有纵向延伸的平齐槽(411),平齐板(41)与第一连接板(42)之间通过连接块(45)相固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封蜡机构(5)包括:点蜡结构(51);设于点蜡结构(51)旁侧的防溅蜡结构(52),设于点蜡结构(51)旁侧的刮蜡结构(53),设于点蜡结构(51)下方的蜡盒(54),以及设于封蜡机构旁侧的冷却吹风装置(5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输送线结构(6)包括:固定支架(61);
固接于固定支架(61)前后两端的转轴(63),转轴(63)至少设有1个;
设于固定支架(61)上端的输送带(67);以及
设于固定支架(61)侧面的电机(62);
其中,电机(62)通过连接板(621)与固定支架(61)相固接,且电机(6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64)与位于固定支架(61)前端的转轴(63)相固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转盘结构(7)包括:转盘(72);
设于转盘(72)正上方的固定盘(71);
固接于转盘(72)四周的若干笔芯夹持装置(73);以及
位于转盘(72)正下方的驱动器(74),驱动器(74)的动力输出端与转盘(72)相固接;
其中,笔芯夹持装置(73)将转盘(72)十二等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81);
偏心减速器(82),其输入端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8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驱动轴(83),其与减速器(8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相固接;
其中,驱动轴(83)的通过固定块(831)与壳体(8)的顶端固接,驱动电机(81)固接于壳体(8)的底端,偏心减速器(82)通过第三固定架(821) 与壳体(8)的顶端固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其特征在于,笔芯平齐机构(4)、封蜡机构(5)及转盘结构(7)均与驱动轴(83)传动连接。
CN201822221641.6U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Active CN209794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1641.6U CN209794957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1641.6U CN209794957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4957U true CN209794957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1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21641.6U Active CN209794957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4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8632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注油贴标设备
CN112373053A (zh) 一种铅笔顶部橡皮安装机构
CN107310253A (zh) 自动连体移印机
CN209794957U (zh) 一种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
CN109551250B (zh) 一种电瓶电源接口焊接设备
CN106925542B (zh) 一种燃料棒包壳管管口自动喷擦装置
CN105583478B (zh) 攻丝机
CN104289325A (zh) 滤清器法兰盘脱油机
CN206982094U (zh) 一种轴承的报废品防尘盖拆除装置
CN209794960U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的上料机构
CN111573167A (zh) 一种笔头上料系统
CN209794961U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的下料机构
CN111085459A (zh) 一种笔自动划线检测装置
CN113148306B (zh) 一种多轴自动装盘设备
CN211515238U (zh) 一种笔自动划线检测装置
CN210451396U (zh) 一种激光标牌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10709419U (zh) 管状件输送装置
CN212246151U (zh) 一种卧式旋盖机
CN208019779U (zh) 一种全自动置物架立柱加工系统
CN209794959U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笔芯封蜡设备的机械手机构
CN113878252B (zh) 一种便于上下料的激光切割装置
KR101278057B1 (ko) 프레스 가공장치
CN206066426U (zh) 一种四轴平台型机械手移动装置
CN219818509U (zh) 油泵焊接装置
CN218200964U (zh) 一种适用于圆棒状零件的下料排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