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7433U - 一种斗式提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斗式提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7433U
CN209777433U CN201822110180.5U CN201822110180U CN209777433U CN 209777433 U CN209777433 U CN 209777433U CN 201822110180 U CN201822110180 U CN 201822110180U CN 209777433 U CN209777433 U CN 209777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roller
conveying belt
tail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01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文
卿智忠
董世忠
夏顺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01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7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7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7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斗式提机,包括输送带、头部滚筒、尾部滚筒和多个依次布置在所述输送带上的接料斗,所述头部滚筒和所述尾部滚筒上下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下两端以带动所述输送带运行,所述头部滚筒和所述尾部滚筒中至少一个呈鼓型。鼓型的滚筒中部因为隆起,所以在相对摩擦造成磨损时,具有一定的磨损余量,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中部呈现凹陷状态。同时由于鼓型的滚筒中部隆起,由于输送带为软带,所以相对应的,输送带内侧面呈凹陷状,此时中部隆起与输送带内部的凹陷相配合,以能够起到横向限位的作用,进而有效地阻止输送带横向偏移。综上所述,该斗式提机能够有效地解决输送带横向偏移、滚筒中部磨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斗式提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斗式提机。
背景技术
斗式提升机能够将物料从低处运往高处,主要是通过传送带将料斗提升以及下降,在一些场合,需要提升比较高的距离,那么传送带就会特别长,位于提升机中间部分的传送带就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抖动或者是偏移,从而使得料斗里搬送的材料溢出。
斗提机长时间运转,头尾部滚筒中部长期摩损会形成凹面,这样会使输送带跑偏,常跑偏忽左忽右,且位于头部和尾部不易发现,且无法调节。另一方面,输送带接头对接不正,也会造成跑偏。输送带跑偏会带来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方面造成盛料不充分,卸料不彻底,回料增多,输送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料斗与护罩的撞击、卡边,输送带撕裂。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输送带横向偏移、滚筒中部磨损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斗式提机,该斗式提机可以有效地解决输送带横向偏移、滚筒中部磨损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斗式提机,包括输送带、头部滚筒、尾部滚筒和多个依次布置在所述输送带上的接料斗,所述头部滚筒和所述尾部滚筒上下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下两端以带动所述输送带运行,所述头部滚筒和所述尾部滚筒中至少一个呈鼓型。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该斗式提机中,在应用时,其中头部滚筒和尾部滚筒通过与输送带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运行,而当相对摩擦时,其中鼓型的滚筒中部因为隆起,所以在相对摩擦造成磨损时,具有一定的磨损余量,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中部呈现凹陷状态。同时由于鼓型的滚筒中部隆起,由于输送带为软带,所以相对应的,输送带内侧面呈凹陷状,此时中部隆起与输送带内部的凹陷相配合,以能够起到横向限位的作用,进而有效地阻止输送带横向偏移。综上所述,该斗式提机能够有效地解决输送带横向偏移、滚筒中部磨损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尾部滚筒的滚筒面镂空设置。
优选地,所述尾部滚筒包括中间盘件和多个依次间隙设置且均匀围绕所述中间盘件轴线分布的组成件,各个所述组成件的轴向中部与所述中间盘件固定连接且径向外侧面组合成与所述输送带内侧相配合的滚筒面。
优选地,所述中间盘件的径向外侧面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组成件之间的部分相对所述滚筒面径向向内凹陷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间盘件的轴向两侧与所述组成件之间均设置有筋板。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偏系统,所述防偏系统包括:
料斗防摆装置,用于与接料斗远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相抵;
带面限位装置,与所述料斗防摆装置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输送带远离所述料斗防摆装置的一侧相抵;
带侧限位装置,用于对所述输送带宽度方向两侧侧面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料斗防摆装置包括限位平面和用于将所述接料斗导向至所述限位平面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弧形导向面。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沿所述限位平面朝向方向调节所述限位平面位置的调节装置;所述带面限位装置和所述带侧限位装置均为圆柱辊,且所述带面限位装置和所述带侧限位装置的限位面均能够沿各自的限位方向可调。
优选地,所述头部滚筒为主动滚筒,所述尾部滚筒为从动滚筒,还包括调节机构和用于检测所述尾部滚筒转速的转速检测器,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转速检测器检测速度小于预定值时驱动所述尾部滚筒向远离所述头部滚筒移动。
优选地,所述尾部滚筒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接料斗随着所述输送带移动以将物料刮装至所述接料斗的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与机壳抽拉连接且设置有抽拉把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斗式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滚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部滚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部滚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部滚筒的轴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偏系统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斗防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偏防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头部滚筒,2-接料斗,3-机壳,4-防偏系统,5-尾部滚筒,6-导料装置,7-尾部滚筒轴,8-转速检测器,9-接近开关,10-接近开关座,11-丝杆螺母调节机构,12-输送带,13-电机,14-出料斗,51-中间盘件,52-组成件,41-料斗防摆装置,42-带防偏防摆装置,411-限位平面,412-导向面,413-腰形调节孔,414-支撑座,421-带面限位装置,422-带侧限位装置,423-安装座,424-带面支架,425-弧形导向板、6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斗式提机,以有效地解决输送带横向偏移、滚筒中部磨损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斗式提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滚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部滚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部滚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部滚筒的轴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偏系统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斗防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偏防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斗式提机,其中斗式提机包括输送带12、头部滚筒1、尾部滚筒5和多个接料斗2。
其中输送带12、头部滚筒1和尾部滚筒5构成一个输送带装置,该输送带12的输送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头部滚筒1和尾部滚筒5上下设置,即分别设置在输送带12上下两端以带动输送带12运行。为了方便尽快传输,其中输送带12被支撑呈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型,一侧为上行段,以作为提升部,另一侧为下行段,与上行段平行设置,以用于将接料斗2带回。其中头部滚筒1和尾部滚筒5中一个为主动滚筒,另一个为从动滚筒,一般来说优选头部滚筒1为主动滚筒,并与电机13进行传动连接,以由电机13驱动转动,以带动输送带12运行。其中输送带12为一种软带,才能够保证在头部滚筒1与尾部滚筒5之间运行,具体的输送带12可以是一种帆布带。
多个接料斗2依次均匀布置在输送带12上,一般与输送带12固定连接,具体的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输送带12进行运行时,接料斗2在尾部滚筒5的下端装料后,此时输送带12的运行,会带动接料斗2进入到上行段,此时接料斗2的接料口朝上,在上行段上行的过程中,带着接料斗2上行移动,在移动到头部滚筒1上端后,进行翻转,以将内部的物料导出,再进入到下行段,将物料导出至出料斗14中,并沿着下行段继续下行,然后重新上料,重新进入到上行段,如此往复,逐渐将物料提升至出料斗14处。其中接料斗2内喷涂有不粘层,具体如铁氟龙层,以减少粘料。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头部滚筒1和尾部滚筒5中,至少一个呈鼓型,优选头部滚筒1和尾部滚筒5均呈鼓型。其中输送带12的内侧面,与滚筒的鼓型外面侧面贴合设置。其中鼓型指的是,整体呈圆柱状,但两端向中部,横截面直径逐渐增大。输送带12绕鼓型侧面贴合后,所以会使输送带12的横向中部对应隆起,隆起部分起到了横向限位作用。
在该斗式提机中,在应用时,其中头部滚筒1和尾部滚筒5通过与输送带12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输送带12运行,而当相对摩擦时,其中鼓型的滚筒中部因为隆起,所以在相对摩擦造成磨损时,具有一定的磨损余量,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中部呈现凹陷状态。同时由于鼓型的滚筒中部隆起,由于输送带12为软带,所以相对应的,输送带12内侧面呈凹陷状,此时中部隆起与输送带12内部的凹陷相配合,以能够起到横向限位的作用,进而有效地阻止输送带12横向偏移。综上所述,该斗式提机能够有效地解决输送带12横向偏移、滚筒中部磨损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其中头部滚筒1和尾部滚筒5上下设置,而输送带12横向两侧展开设置。所以在长期运行中,其中输送带12与尾部滚筒5的滚筒面之间进有物料,物料处于坚硬状态,在输送带12高速运行时,会对输送带12和滚筒面均有磨损,而且容易造成输送带12运行时打滑。基于此,此处优选尾部滚筒5的滚筒面镂空设置,以使得物料在短期的停留在滚筒面表面上时,物料在输送带12短期带动下,会进入到镂空的凹腔中,以不再干涉输送带12与滚筒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的对于其中镂空设置的方式具有多种,一种较为简单的是在滚筒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以用于藏有物料。具体的结构,还可以是使尾部滚筒5包括中间盘件51和多个依次间隙设置且均匀围绕中间盘件51轴线分布的组成件52,其中各个组成件52的轴向中部与中间盘件51固定连接且径向外侧面组合成与输送带12内侧相配合的滚筒面,即该滚筒面应当呈鼓型。相邻两个组成件52之间构成间隙,以使得物料可以从相邻两个组成件52之间的间隙排出。
其中,为了保证组成件52与中间盘件51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处优选中间盘件51的轴向两侧与组成件52之间均设置有筋板。具体的,其中筋板可以与组成件52一体成型。其中组成件52可以呈板状,板厚方向为径向方向,且径向外侧面为圆弧面以构成滚筒面的一部分,在组成件52的径向内侧面设置有三角形部,其中三角形部的中部插装在中间盘件51内,而两侧部分分别构成筋板。其中中间盘件51具有轴向延伸,且中部与中间盘件51固定的轴孔管,以与机壳3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进行排料,此处优选中间盘件51的径向外侧面位于相邻两个组成件52之间的部分相对滚筒面径向向内凹陷设置,可以向内凹陷呈圆弧面,以方便轴向排出物料。
其中头部滚筒1与尾部滚筒5,若两者之间上下距离较大,由于输送带12偏软性,这使得在运行过程中,输送带12容易晃动,而输送带12晃动,容易造成整个斗式提机工作压力大,而且容易出现溢料。基于此,此处优选还包括多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个防偏系统4,具体的防偏系统4包括料斗防摆装置41和带防偏防摆装置42,具体的其中带防偏防摆装置42包括带面限位装置421和带侧限位装置422,以从多个方向进行限位,以起防偏防摆的效果。具体的,其中料斗防摆装置41用于与接料斗2远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相抵,以阻止接料斗2带动输送带12向输送带12工作面朝向移动。而其中的,带面限位装置421与所述料斗防摆装置41对应设置以用于与输送带12远离料斗防摆装置41的一侧相抵,以阻止输送带12向内侧移动。其中带面限位装置421与料斗防摆装置41相对设置,以可以从输送带12的厚度方向两侧进行限位,以与料斗防摆装置41相配合起到防摆的作用。其中带侧限位装置422用于对所述输送带12宽度方向两侧侧面进行限位,即在输送带12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限位挡,以避免输送带12跑偏。
为了更好的进行限位,一般在输送带12的上行段设置了防偏系统4之后,输送带12上下行段对应的高度,优选也设置有上述防偏系统4,两个防偏系统4可以统一安装在一个安装底板上,以整体一起安装在机壳3上。而在上下方向可以设置三组防偏系统4,具体的,在上端、中部和下端分别设置。
具体的其中优选其中带面限位装置421和带侧限位装置422均包括用于与输送带12相抵的圆柱辊,其中带面限位装置421用于与料斗防摆装置41共同作用以限制输送带12沿带面垂直方向摆动,具体的该带面限位装置421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辊,其中带侧限位装置422两个分别位于带面限位装置421上下两端的圆柱辊。上行段和下行段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的防偏系统4,其中对应高度的带侧限位装置422可以共用一个圆柱辊。
为了更好的适应误差,此处优选带面限位装置421和带侧限位装置422均能够沿各自的限位方向位置可调。具体的,带面限位装置421处还包括用于将输送带12导入至带面限位装置421处的弧形导向板425。还包括带面支架424和安装座423,其中带面限位装置421安装在带面支架424上,其中安装座423固定安装在机壳3上,其中带面支架424和安装座423之间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且带面支架424和安装座423之间至少一个设置有沿带面限位装置421限位方向延伸的腰型孔,即长圆孔,以可以调节带面支架424和安装座423沿带面限位装置421限位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以调节输送带12与带面限位装置421之间的距离,以保证两者紧密贴靠。
为了更好的实现带侧限位装置422可调,此处优选带侧限位装置422通过可调螺杆安装在安装座423上,以调节带侧限位装置422沿限位方向与安装座4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的,带侧限位装置422的两端均分别套设在一个可调螺杆上,该可调螺杆连接在带侧限位装置422的一端与安装座423之间,且至少与其中一个形成穿插的位置关系,并在穿插的两侧均通过螺母锁紧,以形成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而通过旋转螺母,以可以调节螺杆的位置,并可以重新进行锁紧。具体的,可以是使带侧限位装置422包括轴件和套设在轴件上且能够转动的侧滚件,其中轴件的端部套设在调节螺杆上,上下两侧通过螺母锁紧固定,而调节螺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座423上。
其中的料斗防摆装置41主要是通过限位平面411与接料斗2相抵,以对接料斗2进行限位,以避免接料斗2偏移。为了避免接料斗2在进入到限位平面411时,与料斗防摆装置41相撞击,而造成损坏。基于此,此处优选料斗防摆装置41不仅包括限位平面411,还包括用于将接料斗2导向至限位平面411的导向面412,其中导向面412优选为弧形导向面412,且圆心在远离接料斗2的一侧。具体的可以是设置一块限位板,限位板两端弯曲呈弧形,即两端板面为导向面412,而中部板面为限位平面411。
考虑到,制造误差等原因,此处优选还包括用于沿所述限位平面411朝向方向调节所述限位平面411位置的调节装置。具体的,其中调节装置为腰形调节孔413,具体的,其中腰形调节孔413。具体的,如还包括支撑座,该支撑座与机壳相对固定,其中支撑座与料斗防摆装置41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即通过连接杆连接,且在支撑座与料斗防摆装置41中的一个中设置沿料斗防摆装置41限位方向延伸的腰形调节孔413,即长圆孔,以可以使料斗防摆装置41相对支撑座沿限位方向能够有调节空间,以在调节后,能够继续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以实现调节。
进一步的,当尾部滚筒5与输送带12之间夹有物料时,输送带12就会出现打滑,而无法带动尾部滚筒5转动,此时尾部滚筒5转速会下降。具体的在头部滚筒1为主动滚筒,尾部滚筒5为从动滚筒时,优选还包括调节机构和用于检测尾部滚筒5转速的转速检测器8,调节机构用于在转速检测器8检测速度小于预定值时驱动尾部滚筒5向远离头部滚筒1移动,以使得头部滚筒1与尾部滚筒5之间的间距增大,以保证尾部滚筒5与输送带12之间紧密接触。其中预定值可以是头部滚筒1的转速值。具体的,其中调节机构可以采用丝杆螺母调节机构11,具体的可以在尾部滚筒轴7上安装有转速检测器8,该转速检测器8可以是一种感应片,可随尾部滚筒5一起转动,通过安装在接近开关座10上的接近开关9可检测尾部滚筒5的转速,其中接近开关座10与机壳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物料进入到接料斗2,一般需要设置导料装置6,其中导料装置6设置在尾部滚筒5的下侧,以用于在接料斗2随着输送带12移动时以将物料刮装至接料斗2内。此时若导料装置6上存在积料,则会影响输送带12的运行,为了及时清理导料装置6上弧形板上的积料,此处优选导料装置与机壳3抽拉连接且设置有用于抽拉的把手61。其中抽拉连接,如抽屉和本体之间的抽拉连接,为了抽拉连接方便,此处优选导料装置与机壳3之间具有滑道。导料装置6设计有用于抽装的把手61,其中导料装置6在伸入至导料位后,导料装置6能够与机壳3通过快速夹固定连接,其中快速夹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斗式提机,包括输送带、头部滚筒、尾部滚筒和多个依次布置在所述输送带上的接料斗,所述头部滚筒和所述尾部滚筒上下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下两端以带动所述输送带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滚筒和所述尾部滚筒中至少一个呈鼓型;还包括多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偏系统,所述防偏系统包括:料斗防摆装置,用于与所述接料斗远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相抵;带面限位装置,与所述料斗防摆装置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输送带远离所述料斗防摆装置的一侧相抵;带侧限位装置,用于对所述输送带宽度方向两侧侧面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滚筒的滚筒面镂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滚筒包括中间盘件和多个依次间隙设置且均匀围绕所述中间盘件轴线分布的组成件,各个所述组成件的轴向中部与所述中间盘件固定连接且径向外侧面组合成与所述输送带内侧相配合的滚筒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件的径向外侧面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组成件之间的部分相对所述滚筒面径向向内凹陷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件的轴向两侧与所述组成件之间均设置有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防摆装置包括限位平面和用于将所述接料斗导向至所述限位平面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弧形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沿所述限位平面朝向方向调节所述限位平面位置的调节装置;所述带面限位装置和所述带侧限位装置均为圆柱辊,且所述带面限位装置和所述带侧限位装置的限位面均能够沿各自的限位方向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滚筒为主动滚筒,所述尾部滚筒为从动滚筒,还包括调节机构和用于检测所述尾部滚筒转速的转速检测器,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转速检测器检测速度小于预定值时驱动所述尾部滚筒向远离所述头部滚筒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斗式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滚筒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接料斗随着所述输送带移动以将物料刮装至所述接料斗的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与机壳抽拉连接且设置有抽拉把手。
CN201822110180.5U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斗式提机 Active CN209777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0180.5U CN209777433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斗式提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0180.5U CN209777433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斗式提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7433U true CN209777433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0180.5U Active CN209777433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斗式提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7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07211A (en) A support device for a conveyor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a conveyor installation
AU2007302032A1 (en) Conveyor
US3176828A (en) Accumulating conveyor having skewable rollers
CN106078471A (zh) 一种全自动轴承抛光检测一体机
CN209777433U (zh) 一种斗式提机
JPS6224323B2 (zh)
WO2019160855A1 (en) Board turnover machine assembly and board turnover machine
KR101957578B1 (ko) 벨트컨베이어용 낙광 방지장치
CN103373586A (zh) 传送装置
CN104891139B (zh) 一种与输送带直接对接的咪头上料机构
KR20160047941A (ko) 컨베이어 장치
JP5717303B1 (ja) 横型両頭平面研削盤
KR102043557B1 (ko) 트리퍼카용 낙광 방지장치
KR20030044707A (ko) 중심 축 이동방식 벨트컨베어 사행조정 장치
CN204546306U (zh) 喷丸处理装置
JP2611922B2 (ja) パーツフイーダー
KR100502958B1 (ko) 벨트컨베이어의 사행방지롤러
KR101490392B1 (ko) 관 코팅장치
KR101388040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용 사행 방지장치
KR100887059B1 (ko) 벨트콘베어의 수송물 편적 교정장치
KR20130021494A (ko) 이송판 부상방식의 로딩 장치
JP6638073B2 (ja) タイヤ層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KR20170030757A (ko) 기판이송장치의 가이드롤러
JP5800965B1 (ja) 搬送装置
KR101597428B1 (ko) 이송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