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5139U -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5139U
CN209705139U CN201920187190.0U CN201920187190U CN209705139U CN 209705139 U CN209705139 U CN 209705139U CN 201920187190 U CN201920187190 U CN 201920187190U CN 209705139 U CN209705139 U CN 209705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spring
bearing
support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71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德洪
林明世
李明一
季红丽
窦德海
汪文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71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5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5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5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包括上支撑、轴承和支架;所述上支撑上开设有轴孔;沿所述轴孔的轴线方向,所述上支撑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且所述支架用于连接车身;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弹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背景技术
减震器支座总成的作用是:将车身与减震器的支撑杆连接,它有以下任务和性能:补偿车桥的制造公差;可以有万向的角度柔度,以使反力矩尽可能地小;在整体的车桥运动学范围内,具备弹性运动学性能。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包括上支撑和轴承,上支撑用于套设于减震器的支撑杆上,且轴承通过上支撑与减震器的支撑杆连接,减震器的弹簧抵接于轴承,且车身与上支撑连接,实现了车身和减震器通过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连接。
现有技术中,沿减震器的支撑杆的轴线方向,减震器的弹簧和轴承均位于上支撑的同一侧,且轴承设置于上支撑和减震器的弹簧之间。
第一方面,减震器的弹簧和轴承均位于上支撑的同一侧,由于上支撑的此侧空间的限制,用于容纳轴承的空间较小,因此,轴承的结构较小,轴承在传递力时的受力面积较小,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由于轴承设置于上支撑和减震器的弹簧之间,当从轮胎有小振幅和高频率的振动转递给减震器时,振动通过减震器的弹簧依次传递给轴承、上支撑和车身。由于弹簧对力的传递为沿弹簧的弹性方向一圈一圈的传递,因此弹簧传递力给轴承的过程中,轴承的受力始终变化、不均匀,令轴承的磨损较大,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轴承发送异响的风险。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组件,以进一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包括上支撑、轴承和支架;
所述上支撑上开设有轴孔;沿所述轴孔的轴线方向,所述上支撑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且所述支架用于连接车身;
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支撑包括衬套、连接架和弹簧架;
所述轴孔开设于所述衬套内;
所述连接架连接于所述衬套远离所述轴孔的一侧,且所述弹簧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弹簧架用于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弹簧;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接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支撑还包括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弹簧架远离所述连接架的一侧;
所述支撑架用于连接缓冲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衬套和所述连接架一体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筒状部;
所述筒状部与所述轴承固接,所述安装部上连接有用于连接车身的螺栓。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
所述减震器包括弹簧和支撑杆;
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轴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上垫片;
所述上垫片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且位于所述轴承远离所述上支撑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轴承的一侧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
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依次螺接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上垫片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缓冲块;
所述缓冲块连接于所述上支撑的第二端,且套设于所述弹簧之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防尘罩;
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缓冲块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时,将减震器的支撑杆插设于轴孔内,且令减震器的弹簧抵接于上支撑的第二端,由于轴承连接于上支撑的第一端,因此,轴承和减震器的弹簧分别位于上支撑的两端,由于上支撑的第一端空间较大,能够容纳较大尺寸的轴承,较大尺寸的轴承在传递力时的受力面积较大,能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另外,当从轮胎有小振幅和高频率的振动转递给减震器时,振动通过减震器的弹簧依次传递给上支撑和轴承,且轴承通过支架传递给车身;弹簧所传递的力直接传递给上支撑,再通过上支撑传递给轴承,因而弹簧不与轴承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上支撑的过渡作用,减小了轴承受力的不均匀性,因此减小了轴承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轴承发送异响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增加了减震器的稳定性,延长了上支座的寿命,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器组件,包括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进一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减震器组件的剖视图(显示有弹簧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上支撑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弹簧架和支撑架的状态)。
图标:1-上支撑;11-衬套;111-轴孔;12-连接架;13-弹簧架;14-支撑架;15-第一端;16-第二端;2-轴承;3-支架;31-安装部;32-筒状部;41-弹簧;42-支撑杆;5-上垫片;61-第一螺母;62-第二螺母;7-螺栓;8-缓冲块;9-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减震器组件的剖视图(显示有弹簧的状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上支撑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弹簧架和支撑架的状态)。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包括上支撑1、轴承2和支架3;上支撑1上开设有轴孔111;沿轴孔111的轴线方向,上支撑1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15和第二端16;上支撑1靠近第一端15的一侧与支架3通过轴承2连接,且支架3用于连接车身;上支撑1靠近第二端16的一侧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弹簧41。
使用时,将减震器的支撑杆42插设于轴孔111内,且令减震器的弹簧41抵接于上支撑1的靠近第二端16的一侧,由于轴承2连接于上支撑1靠近第一端15的一侧,因此,轴承2和减震器的弹簧41分别位于上支撑1的两端,由于上支撑1的第一端15空间较大,能够容纳较大尺寸的轴承2,较大尺寸的轴承2在传递力时的受力面积较大,能够延长轴承2的使用寿命。
另外,当从轮胎有小振幅和高频率的振动转递给减震器时,振动通过减震器的弹簧41依次传递给上支撑1和轴承2,且轴承2通过支架3传递给车身;弹簧41所传递的力直接传递给上支撑1,再通过上支撑1传递给轴承2,因而弹簧不与轴承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上支撑1的过渡作用,减小了轴承2受力的不均匀性,因此减小了轴承2的磨损,延长了轴承2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轴承2发送异响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增加了减震器的稳定性,延长了上支座的寿命,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支撑1包括衬套11、连接架12和弹簧架13;轴孔开设于衬套11内;连接架12连接于衬套11远离轴孔的一侧,且弹簧架13连接于连接架12远离第一端的一侧,弹簧架13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弹簧;轴承2套设于连接架12靠近第一端的一侧。
使用时,将减震器的支撑杆42插设于衬套11的轴孔内,实现了减震器的支撑杆42与上支撑1的连接。
优选地,令衬套11的轴孔和减震器的支撑杆42过盈配合连接,以加强连接强度。
通过轴承2套设于连接架12靠近第一端的一侧,且减震器的弹簧41抵接于弹簧架13,弹簧架13连接于连接架12远离第一端的一侧,实现了轴承2和减震器的弹簧41分别位于连接架12的两端,以便于合理布局轴承2的空间和减小弹簧41对轴承2的磨损。
另外,减震器的支撑杆42通过衬套11与连接架12连接,因而实现与轴承2、弹簧41的连接,增大了支撑杆42的径向刚度,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延长了上支撑1的寿命。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支撑1还包括支撑架14;支撑架14连接于弹簧架13远离连接架12的一侧;并且支撑架14用于连接缓冲块8。
实现了缓冲块8通过支撑架14与连接架12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衬套11和连接架12一体成型生产。
衬套11和连接架12一体成型,能够保持上支撑1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能。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衬套11和连接架12通过诸如硫化等方式成型在一起。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3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31和筒状部32;筒状部32与轴承2固接,安装部31上连接有用于连接车身的螺栓7。
可选地,筒状部32与轴承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接。
车身通过螺栓7与安装部31连接,从而实现车身和轴承2的连接,以令车身和安装部31的连接更牢固、可靠。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组件,减震器组件包括实施例一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减震器组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1-图3中,因此,结合图1-图3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减震器包括弹簧41和支撑杆42;弹簧41抵接于上支撑1靠近第二端16的一侧,支撑杆42插设于轴孔内。
进一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寿命较短且异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上垫片5;上垫片5连接于支撑杆42,且位于轴承2远离上支撑1的一侧。
当轮胎有小振幅和高频率的振动时,减震器摆动,带动支撑杆42摆动,因而支撑杆42上的上垫片5随之摆动;轴承2由于通过支架3与车身连接,因而轴承2不动,支撑杆42摆动时上支撑1发生形变。其中,上垫片5摆动时,上垫片5与轴承2远离第二端的一面发生碰撞,通过轴承2远离第二端的一面对上垫片5的支撑和限位,以防止上垫片5的过幅摆动,从而为减震器摆动过程中进行限位,减小了减震器的摆动幅度,增强了支撑杆42的轴向刚度,延长了减震器的寿命,减少异响风险。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支撑杆42靠近轴承2的一侧设置有外螺纹,且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均与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依次螺接于支撑杆42,且上垫片5位于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之间。
也就是说,上垫片5通过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限位于支撑杆42,实现与支撑杆42的连接,且通过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沿支撑杆42旋动,能够实现上垫片5沿支撑杆42移动,以便于调节上垫片5和轴承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轴承2对上垫片5的限位幅度。
可选地,第一螺母61相对第二螺母62远离轴承2,优选地,第二螺母62为十字螺母,加强对上垫片5的限位作用。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缓冲块8;缓冲块8连接于上支撑1的第二端,且套设于弹簧41之内。
缓冲块8连接于上支撑1的第二端,且套设于弹簧41之内,因此实现了缓冲块8和弹簧41的并联。
缓冲块8是汽车悬挂系统上的重要弹性件,其功用是为了防止减震器的支撑杆42对车身造成撞击。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车轮上跳到一定的行程时,与弹簧41并联的缓冲块8利用其自身形变来吸收从悬挂系统传递到车身上的冲击载荷。
优选地,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组件,还包括防尘罩9;防尘罩9罩设于缓冲块8远离第一端的一侧。
防尘罩9将缓冲块8进行密封,防止灰尘进入缓冲块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导致影响减震器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组件具有实施例一减震器上支座总成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轴承和支架;
所述上支撑上开设有轴孔;沿所述轴孔的轴线方向,所述上支撑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且所述支架用于连接车身;
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包括衬套、连接架和弹簧架;
所述轴孔开设于所述衬套内;
所述连接架连接于所述衬套远离所述轴孔的一侧,且所述弹簧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弹簧架用于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弹簧;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接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还包括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弹簧架远离所述连接架的一侧;
所述支撑架用于连接缓冲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和所述连接架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筒状部;
所述筒状部与所述轴承固接,所述安装部上连接有用于连接车身的螺栓。
6.一种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上支座总成;
所述减震器包括弹簧和支撑杆;
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上支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轴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垫片;
所述上垫片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且位于所述轴承远离所述上支撑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轴承的一侧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
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依次螺接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上垫片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块;
所述缓冲块连接于所述上支撑的第二端,且套设于所述弹簧之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
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缓冲块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
CN201920187190.0U 2019-02-02 2019-02-02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Active CN209705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190.0U CN209705139U (zh) 2019-02-02 2019-02-02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190.0U CN209705139U (zh) 2019-02-02 2019-02-02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5139U true CN209705139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7190.0U Active CN209705139U (zh) 2019-02-02 2019-02-02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5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42258A (en) Composite engine mount
EP0065235B1 (en) Strut type suspension
EP1800914A1 (en) Strut mount
KR101479594B1 (ko) 현가장치의 인슐레이터
CN209705139U (zh)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CN202301732U (zh) 具有抗振动性能的汽车减振器
CN202319904U (zh) 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与车架横梁的组合结构
CN107415614A (zh) 一种新型汽车下摆臂
CN113352829A (zh) 滑柱总成及车辆
CN207106085U (zh) 一种新型汽车下摆臂
CN20670392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垫
CN106427516B (zh) 一种动力总成抗扭拉杆
CN217048173U (zh) 用于汽车减震器的安装支座及汽车减震器总成
CN205937617U (zh) 用于车辆的减震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639496U (zh) 一种液压悬置装置
WO2021184258A1 (zh) 一种滑柱总成及应用其的车辆
CN216033577U (zh) 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底盘多连杆后轴纵臂的双胶料铰链
CN213501719U (zh) 一种被悬架弹簧以及安装盘组件包裹的悬架总成
CN220378773U (zh) 一种新型高轴向刚度控制臂衬套
CN218563350U (zh) 一种用于增强侧门铰链z向受力的机构
CN220523179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减震垫结构
CN218118438U (zh) 悬置衬套、悬置总成和车辆
CN219570704U (zh) 用于减振器的支撑组件、减振器和车辆
CN209381724U (zh) 轿车用高强度安全减震器上连接总成
CN219692118U (zh)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