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3032U - 一种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3032U
CN217463032U CN202220139129.0U CN202220139129U CN217463032U CN 217463032 U CN217463032 U CN 217463032U CN 202220139129 U CN202220139129 U CN 202220139129U CN 217463032 U CN217463032 U CN 217463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piston rod
shock absorber
dust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91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旸
周亚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ongyu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ongy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ongyu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ongy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391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3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3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3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托盘,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二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与第二托盘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对于所述缸体和活塞杆偏心设置;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缓冲部和防尘部,所述缓冲部与防尘部一体成型。针对减震器装配过程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体化的缓冲和防尘结构,并改进了减振器的相应结构,提高了减振器的加工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车辆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来自路面的冲击,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现有的减振器,由于零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在加工生产环节,往往存在设计通用性差,采购及管理成本高,生产组装程序繁琐,装配效果不好的缺陷。例如减振器中的防尘罩和缓冲垫块,一般采用分体结构的,造成生产管理的不便;再例如,减震器弹簧的装配固定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造成减震器弹簧装配效率低,装配效果不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减震器装配过程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它利用一体化的缓冲和防尘结构,并改进了减振器的相应结构,提高了减振器的加工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托盘,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二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与第二托盘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对于所述缸体和活塞杆偏心设置;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缓冲部和防尘部,所述缓冲部与防尘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缓冲部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一侧。
可选地,所述活塞杆端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衬垫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衬垫部相抵。
可选地,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防尘部为筒状,所述防尘部的内腔与所述缸体端部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缓冲部设置于防尘部一端,所述缓冲部内设置有与活塞杆适配的通腔,所述通腔与防尘部的内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缓冲部和防尘部均采用橡胶材质。
可选地,所述第一托盘相对于缸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托盘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适配;所述第二托盘相对于活塞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托盘的倾斜角度与弹性件另一端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一端设置有第一适配端,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适配端,所述第一适配端与所述第一托盘相匹配,所述第二适配端与所述第二托盘相匹配。
可选地,缸体上设置有安装部。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针对减震器装配过程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体化的缓冲和防尘结构,并改进了减振器的相应结构,提高了减振器的加工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100和活塞杆101,所述缸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托盘111,所述活塞杆101上设置有第二托盘112,所述第一托盘111与第二托盘11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02,所述弹性件102相对于所述缸体100和活塞杆101偏心设置;所述活塞杆101上设置有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所述缓冲部103与防尘部104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一种减震器,通过设置于缸体100上的第一托盘111,和设置于活塞杆101上第二托盘112,共同实现了弹性件102的装配设置。其中,通过调整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的结构形状,或者调整弹性件102自身的结构形状,实现了弹性件102相对于缸体100和活塞杆101的偏心设置,这种设置方式有助于调整减震器所占用的空间,当一侧空间较小时,可避免弹性件102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或相互影响。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弹性件102为弹簧时,可通过将第一托盘111相对于缸体100偏心设置的方式,或第二托盘112相对于活塞杆101偏心设置的方式,实现弹簧的偏心设置;还可将第一托盘111或第二托盘112的结构形状进行延伸,实现弹簧的偏心设置;此外,还可对弹簧两端的死圈部分进行调整,即将死圈的轴线调整至与弹簧主体的轴线不重合,此时利用弹簧自身的结构实现偏心设置。基于弹性件102的多种偏心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一步选择,提升通用性,降低选型要求,以提升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的装配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的一种减震器,根据分体式的缓冲结构和防尘结构的设计参数,结合缓冲结构和防尘结构的结构特征,并综合考虑减震器实际使用的前提下,对缓冲结构和防尘结构进行一体结构设计,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一体成型的缓冲部103与防尘部104。一体化的缓冲部103及防尘部104,由于简化了结构,将多个零件简化为一个零件,使得减震器的生产组装更加便捷,对于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而言,提升了通用性,有利于减震器设计前期时的选型,有利于降低后续物料采购管理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02优选为弹簧,利用弹簧的压缩形变,起到减震吸震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101上设置有定位部105,所述缓冲部103设置于所述定位部105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可以稳定设置于活塞杆101上,不易自活塞杆101上滑落,因此在活塞杆101上设置有定位部105,以起到防止一体式的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在活塞杆101上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的定位部105,为固定于活塞杆101上的支架结构,或盖板结构,定位部105通过螺栓副、焊接等连接形式固定于活塞杆101上。定位部105与缓冲部103接触部分的形状,与缓冲部103相匹配。定位部105与缓冲部103之间可相互固定或不相互固定。相互固定的情形中,定位部105与缓冲部103之间可采用螺栓副、粘合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101端部设置有端盖106,所述端盖106与活塞杆101之间设置有衬垫部107,所述定位部105与所述衬垫部107相抵。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活塞杆101端部的端盖106,主要用于实现减震器与车体等结构的连接。由于减震器在工作时,缓冲部103会将冲击力传导至定位部105上,为保证定位部105不会因冲击而损坏松脱,本实施例在端盖106与活塞杆101之间设置有衬垫部107,衬垫部107与定位部105相抵,衬垫部107一般可选为采用与缓冲部103相同的,橡胶等具有缓冲作用的柔性材质构成的块状结构,由此,可吸收定位部105收到的冲击力,进而进一步起到缓冲效果,且可更好地保护定位部105。
此外,将衬垫部107设置于端盖106与活塞杆101之间,也便于利用端盖106与活塞杆101之间的间隙实现衬垫部107的夹装装配,从而减少零部件,并能起到更紧密稳固的装配效果。进一步的,由于具有减振缓冲作用的材质,一般在受力压缩时,会起到更好的吸震缓冲效果,因此,将衬垫部107夹装于端盖106与活塞杆101之间的间隙中,实现过盈配合,使得衬垫部107实现了预压效果,由此可起到更好的吸震缓冲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端盖106上设置有固定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于活塞杆101端部的端盖106,主要用于实现减震器与车体等结构的连接,因此在端盖106上一般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可以为与螺栓副适配的装配孔,或相应的卡扣结构,还可以为用于焊接的焊接点位或焊缝。可想到的,固定部可根据实际装配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尘部104为筒状,所述防尘部104的内腔与所述缸体100端部相适配。本实施例中,防尘部104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防尘部104与缸体100的端部相适配,在缸体100的端部,即活塞杆101与缸体100的结合部分形成包络空间,由此实现防尘效果,有效防止外部空间的杂质随着活塞杆101的活动,被带入缸体100内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震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进如下:所述缓冲部103设置于防尘部104一端,所述缓冲部103内设置有与活塞杆101适配的通腔,所述通腔与防尘部104的内腔连通。本实施例的缓冲部103及防尘部104,可通过缓冲部103内的通腔,以及与通腔连通的筒状防尘部104的内腔,实现与活塞杆101的装配安装。在安装时,活塞杆101穿过防尘部104的内腔,并自缓冲部103内与活塞杆101适配的通腔穿出,缓冲部103内与活塞杆101适配的通腔与活塞杆101之间实现过盈配合,使得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可以紧固于活塞杆101上,有利于减震器的稳定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均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为常用的缓冲吸震材质,橡胶材质的缓冲部103,适用于减震器中,起到减震吸震的效果。且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均采用橡胶材质时,可减少模具的数量,有利于缓冲部103和防尘部104的一体成型,降低了加工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托盘111相对于缸体100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托盘111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弹性件102的一端相适配;所述第二托盘112相对于活塞杆10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托盘112的倾斜角度与弹性件102另一端相适配。当弹性件102采用螺旋弹簧时,由于弹簧存在螺旋升角,为使得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可以起到弹性件102更好的装配效果,则需要将第一托盘111相对于缸体100倾斜设置,且需要将第二托盘112相对于活塞杆101倾斜设置,使得第一托盘111的倾斜角度与弹性件102的一端的螺旋升角相适配,使得第二托盘112的倾斜角度与弹性件102另一端的螺旋升角相适配。此时,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可以起到弹性件102更好的装配效果,也可以对弹性件102起到充分的支撑作用,以顺应弹性件102形变时的力的传导,起到更好的缓冲吸震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102一端设置有第一适配端121,所述弹性件10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适配端122,所述第一适配端121与所述第一托盘111相匹配,所述第二适配端122与所述第二托盘112相匹配。由于弹性件102相对于所述缸体100和活塞杆101偏心设置,为缩小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的尺寸体积,减小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占用的空间,提升其实用性,本实施例在弹性件10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适配端121和第二适配端122,第一适配端121和第二适配端122的尺寸小于弹性件102主体部分的尺寸,且适配于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的尺寸,由此实现在控制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尺寸体积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弹性件102的安装。例如当弹性件102为弹簧时,弹簧两端的死圈即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适配端121和第二适配端122,调整弹簧两端的死圈尺寸及螺旋中心或圆心位置,即可实现死圈结构的调整,以适配第一托盘111和第二托盘112。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缸体100上设置有安装部。本实施例中,由于减震器需要实现与车体或悬挂等结构的连接,因此在缸体100上一般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可以为与螺栓副适配的装配孔,或相应的卡扣结构,还可以为用于焊接的焊接点位或焊缝,由此利用安装部实现缸体100的安装装配。可想到的,安装部可根据实际装配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托盘,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二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与第二托盘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对于所述缸体和活塞杆偏心设置;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缓冲部和防尘部,所述缓冲部与防尘部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缓冲部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端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衬垫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衬垫部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部为筒状,所述防尘部的内腔与所述缸体端部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设置于防尘部一端,所述缓冲部内设置有与活塞杆适配的通腔,所述通腔与防尘部的内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和防尘部均采用橡胶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相对于缸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托盘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适配;所述第二托盘相对于活塞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托盘的倾斜角度与弹性件另一端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一端设置有第一适配端,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适配端,所述第一适配端与所述第一托盘相匹配,所述第二适配端与所述第二托盘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缸体上设置有安装部。
CN202220139129.0U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减震器 Active CN217463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9129.0U CN217463032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9129.0U CN217463032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3032U true CN217463032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9129.0U Active CN217463032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3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42258A (en) Composite engine mount
US6155543A (en) Spring seat assembly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01837717A (zh) 车辆减振阻尼器组件
CN102085787B (zh) 车轮悬挂
MXPA02004380A (es) Sistema de suspension para la cabina de un vehiculo.
US20230008533A1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
CN217463032U (zh) 一种减震器
CN201547178U (zh) 减振装置及双横臂悬架
CN213064455U (zh) 一种车辆减震器
CN210760137U (zh) 汽车前支柱总成及车辆
CN212579885U (zh) 平衡轮组件和托盘车
CN209818632U (zh) 多向减震弹簧减震器
CN219344908U (zh) 限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768184U (zh) 空气弹簧减震器
CN219197979U (zh) 一种电动车用减震器
CN214928812U (zh) 悬架系统缓冲块组件、悬架系统及汽车
JPWO2006006203A1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CN209756696U (zh) 一种卡车用前悬组合支架
CN209705139U (zh) 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及减震器组件
CN211820557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悬置减震器
CN220396371U (zh) 一种具有抗摔减震机构的车载通讯模块
CN215110252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
CN215720422U (zh) 一种具有隔音降噪功能的汽车减震器用底盖
CN213108960U (zh)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减振装置
CN209762101U (zh) 一种机械式避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