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7562U -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17562U
CN209617562U CN201920093047.5U CN201920093047U CN209617562U CN 209617562 U CN209617562 U CN 209617562U CN 201920093047 U CN201920093047 U CN 201920093047U CN 209617562 U CN209617562 U CN 209617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ing case
transport unit
bag
falsework
open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30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
陈晓玲
李文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NASHI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ANASHI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ANASHI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ANASHI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30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17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17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1756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包括:工作架,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输出端;用于撑开包装袋的撑袋机构,其设置在工作架的上方;撑袋机构具有活动端和与第一连接端铰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弹性元件,其设置在工作架上且靠近第一连接端;弹性元件的上部与撑袋机构的下部接触时,撑袋机构与工作架之间形成第一空间;工作架上设有第一传送部,撑袋机构上设有第二传送部,当包装箱在第二传送部上沿传送方向运动并进入包装袋内时,第二传送部与第一传送部对接,以使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进入第一传送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包装箱套设包装袋的工作效率低下,增加工人工作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箱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产品在打包成包装箱后,为了确保包装箱内货物的质量,一般会在包装箱的外部套设一个包装袋,增强包装箱的防水性和耐磨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好包装箱内的货物。
目前在包装箱的外部套设包装袋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人工装袋的方式,当包装箱的体积或重量较大时,则需要两至三个人将包装箱托起,再放入包装袋内,才能完成整个包装箱包装过程。这种人工装袋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增加工人的工作量的同时,对于部分大型包装箱来说,还可能出现在托起包装箱的过程中,因手滑等其他原因导致包装箱掉落在地上的情况发生。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人的工作量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该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包装箱套设包装袋的工作效率低下,增加工人工作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包括:
工作架,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输出端;
用于撑开包装袋的撑袋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上方;所述撑袋机构具有活动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铰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弹性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工作架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弹性元件的上部与所述撑袋机构的下部接触时,所述撑袋机构与所述工作架之间形成第一空间;
所述工作架上设有第一传送部,所述撑袋机构上设有第二传送部,当包装箱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上沿传送方向运动并进入包装袋内时,所述第二传送部与所述第一传送部对接,以使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进入所述第一传送部。
进一步,所述撑袋机构上还设有撑开支架,其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两侧;
所述撑开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二传送部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传送部连接的第二固定杆、以及套袋杆;
所述套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撑开支架的高度沿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传送方向逐渐降低。
进一步,所述工作架上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
所述限位件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元件的高度;
在包装箱完全进入包装袋内时,所述限位件的上部与所述撑袋机构的下部接触。
进一步,所述工作架上还设有第一辅助滑动件;
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相匹配的第二辅助滑动件;
在包装袋脱离所述撑袋机构时,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与包装袋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与包装袋的内表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部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一辊轮组,两条第一辊轮组之间形成第一间隔;
所述第二传送部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二辊轮组,两条第二辊轮组之间形成第二间隔;
所述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的宽度均与包装箱上的间隔条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工作架上还设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的水平高度,以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与地面形成一夹角。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部上设有位置开关,用于在接触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时生成触发信号;
所述位置开关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升高;
延时器,其与所述位置开关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工作;
所述延时器还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降低。
进一步,控制开关,其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升高或降低。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产线,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能够与前工序流水线和后工序流水线对接,并只需要一个包装工人进行套袋和适当的纠偏处理,完全不需要工人对包装箱进行托起或搬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而且包装箱不需要人手进行搬运,减少包装箱掉落在地上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来说能够更好地保护包装箱及包装箱内的物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撑开包装袋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非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包装箱进入包装袋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进入后工序流水线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进入后工序流水线时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C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工作架 110第一连接端 120输出端
130第一传送部 131第一辊轮组
132第一间隔 140限位件
150第一辅助滑动件 160高度调节组件
170位置开关 180控制开关
200撑袋机构 210活动端 220第二连接端
230第二传送部 231第二辊轮组
232第二间隔 240撑开支架
241第一固定杆 242第二固定杆
243套袋杆 250第二辅助滑动件
244防护杆
300弹性元件 400第一空间 500包装箱
600包装袋 700前工序流水线 800后工序流水线
900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包括:
工作架100,其具有第一连接端110和输出端120;
用于撑开包装袋600的撑袋机构200,其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00的上方;所述撑袋机构200具有活动端210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0铰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220;
弹性元件300,其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00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110;所述弹性元件300的上部与所述撑袋机构200的下部接触时,所述撑袋机构200与所述工作架100之间形成第一空间400;
所述工作架100上设有第一传送部130,所述撑袋机构200上设有第二传送部230,当包装箱500在所述第二传送部230上沿传送方向运动并进入包装袋600内时,所述第二传送部230与所述第一传送部130对接,以使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900进入所述第一传送部130。
具体地,将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设置在前工序流水线700和后工序流水线800之间,包装工人将包装袋600套设在所述撑袋机构200的外部,并利用撑袋机构200将包装袋600撑开,形成一个开口朝前工序流水线方向的装物空间。所述工作架的第一连接端110与前工序流水线700对接,包装箱500随传送方向由前工序流水线700中的传送带运动至所述第二传送部230上,并沿传送方向继续运动进入至包装袋600的装物空间中。所述包装箱还与包装袋的底部接触,在第二传送部或包装工人的推动作用下,使得包装袋在沿传送方向脱离撑袋机构的同时,套设依附在包装箱的外部,从而对包装箱进行包装处理。
由于包装箱500本身具有一定重量,且所述撑袋机构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一连接端铰接,当所述包装箱500在第二传送部上由第二连接端运动至活动端时即包装箱进入包装袋时,所述撑袋机构会对弹性元件进行压缩,且所述活动端会向所述工作架的方向下沉,减小第一空间的空间,从而使第二传送部230与所述第一传送部130暂时对接,以使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900进入所述第一传送部130,并经由第一传送部130进入至后工序流水线中。当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900进入所述第一传送部后,所述弹性元件由于缺少包装箱对其进行下压,所述弹性元件在恢复初始形状的同时向上顶,从而使所述撑袋机构向上运动,增大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方便包装工人往所述撑袋机构200的套入包装袋,以准备对下一个包装箱进行包装处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人工装袋方式相比,其能够与前工序流水线和后工序流水线对接,并只需要一个包装工人进行套袋和适当的纠偏处理,完全不需要工人对包装箱进行托起或搬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而且包装箱不需要人手进行搬运,减少包装箱掉落在地上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来说能够更好地保护包装箱及包装箱内的物品。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所述撑袋机构200上还设有撑开支架240,其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230的两侧;
所述撑开支架240包括:与所述第二传送部230连接的第一固定杆241、与所述第二传送部230连接的第二固定杆242、以及套袋杆243;
所述套袋杆2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242连接。如图4所示,包装工人将包装袋套入撑袋机构后,所述撑袋机构的撑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两侧且与包装袋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接触,从而在左右两侧撑开所述包装袋,与此同时,所述撑袋机构的套袋杆与包装袋的内表面的上侧接触,从而在上侧撑开所述包装袋;所述撑开机构的活动端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与所述工作架保持一定距离,并形成第一空间,包装袋的下侧进入第一空间并在第一空间内向第二连接端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包装袋完全套设在撑袋机构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撑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两侧,在撑开包装袋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包装箱在传送过程中往两侧运动而发生掉落。
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包装工人在往所述撑袋机构套设包装袋时,由于所述撑开支架240的高度沿所述第二传送部230的传送方向逐渐降低,即所述第一固定杆24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固定杆242的高度,包装袋由高度较低的第二固定杆所在的一端进入,并逐渐向高度较高的第一固定杆的方向运动,降低套设包装袋的难度,从而避免包装工人难以套设包装袋的情况发生。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为了能够使包装箱进入包装袋内的装物空间,所述撑开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包装箱的高度,从而确保包装袋的装物空间的高度大于包装箱的高度,包装包装箱顺利进入包装袋内的装物空间。然而,撑开支架的高度大于包装箱的高度时,包装箱会有几率从两侧掉落,优选地,所述撑开支架还包括防护杆244,所述防护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点连接,防止包装箱从两侧掉落。
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进一步,所述工作架100上还设有限位件140,所述限位件14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110设置;
所述限位件140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元件300的高度;
如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在包装箱500完全进入包装袋600内时,所述限位件140的上部与所述撑袋机构200的下部接触,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撑袋机构的下沉程度进行限制,防止过度下沉而压坏弹性元件而导致所述弹性元件无法复位。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所述工作架100上还设有第一辅助滑动件150,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150上设有多个辊轮;
如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传送部230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150相匹配的第二辅助滑动件250,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250上设有多个辊轮;
在包装袋600脱离所述撑袋机构200时,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150与包装袋600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250与包装袋600的内表面接触,通过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上的辊轮与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上的辊轮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包装袋顺利脱离所述撑袋机构,避免因包装箱过重而过度压紧包装袋而使包装袋无法脱离的情况发生。
如图1和图2所示,部分包装箱的底部会设置间隔条,在包装箱层层堆叠时,上下两层的包装箱之间形成空隙,方便包装箱的搬运。然而当包装箱在传送部上传送时,所述间隔条会与传送部直接接触并成为受力点,影响传送的同时,容易损坏所述间隔条。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部130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一辊轮组131,两条第一辊轮组131之间形成第一间隔132;
所述第二传送部230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二辊轮组231,两条第二辊轮组231之间形成第二间隔232;
所述第一间隔132和第二间隔232的宽度均与包装箱500上的间隔条的宽度相匹配,在包装箱传送时,所述间隔条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或所述第二间隔内,且使所述包装箱的外部与所述第一辊轮组131或第二辊轮组231直接接触,防止压坏间隔条。与此同时,所述包装箱运动时,所述间隔条位于第一间隔或第二间隔内,能够防止包装箱跑偏,而且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由多条间隔设置的辊轮组组成,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所述工作架100上还设有高度调节组件160,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端120连接,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120的水平高度,以使所述第一传送部130和所述第二传送部230与地面形成一夹角。如图6所示,通过降低所述输出端的高度,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与地面形成夹角,并以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形成坡面,使得包装箱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第二传送部下滑至所述第一传送部上。如图7所示,通过升高所述输出端的高度,使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后工序流水线800暂时对接,以便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900进入后工序流水线中,且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适应不同高度的后工序流水线。
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为伸缩气缸,通过向所述伸缩气缸进行通气或排气即能控制所述输出端升高或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可以为液压缸,或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制。
进一步,控制开关180,其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升高或降低。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为脚踏开关,包装工人通过踩压脚踏开关,即能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升高或降低。
实施例2
如图8和图11所示,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部130上设有位置开关170,用于在接触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900时生成触发信号;
所述位置开关170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升高;
延时器,其与所述位置开关17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工作;
所述延时器还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60降低。具体地,所述包装箱由所述第二传送部进入到所述第一传送部时,所述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与位于所述第一间隔中的位置开关接触,所述位置开关检测到所述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后触发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升高,以使所述第一传送部与后工序流水线暂时对接。与此同时,所述位置开关还触发所述延时器进行计时工作,在达到预设时间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降低所述输出端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与地面形成夹角,并以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形成坡面,使得包装箱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第二传送部下滑至所述第一传送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包装箱的自动化传送,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的装袋效率,且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适应不同高度的后工序流水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开关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部的两侧,其只需要对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900进入所述第一传送部后触发高度调节组件升高即可,本实用新型对位置开关的位置不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产线,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架,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输出端;
用于撑开包装袋的撑袋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上方;所述撑袋机构具有活动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铰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弹性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工作架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弹性元件的上部与所述撑袋机构的下部接触时,所述撑袋机构与所述工作架之间形成第一空间;
所述工作架上设有第一传送部,所述撑袋机构上设有第二传送部,当包装箱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上沿传送方向运动并进入包装袋内时,所述第二传送部与所述第一传送部对接,以使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进入所述第一传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袋机构上还设有撑开支架,其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两侧;
所述撑开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二传送部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传送部连接的第二固定杆、以及套袋杆;
所述套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开支架的高度沿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传送方向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架上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
所述限位件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元件的高度;
在包装箱完全进入包装袋内时,所述限位件的上部与所述撑袋机构的下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架上还设有第一辅助滑动件;
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相匹配的第二辅助滑动件;
在包装袋脱离所述撑袋机构时,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与包装袋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与包装袋的内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送部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一辊轮组,两条第一辊轮组之间形成第一间隔;
所述第二传送部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二辊轮组,两条第二辊轮组之间形成第二间隔;
所述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的宽度均与包装箱上的间隔条的宽度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架上还设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的水平高度,以使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与地面形成一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送部上设有位置开关,用于在接触已装袋处理的包装箱时生成触发信号;
所述位置开关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升高;
延时器,其与所述位置开关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工作;
所述延时器还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降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开关,其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升高或降低。
10.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
CN201920093047.5U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617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3047.5U CN209617562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3047.5U CN209617562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17562U true CN209617562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304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617562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175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2680A (zh) * 2019-01-18 2019-04-02 广东嘉纳仕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2680A (zh) * 2019-01-18 2019-04-02 广东嘉纳仕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8334B1 (ko) 로터리형 위생마스크 자동 포장장치
CN107601080A (zh) 一种码垛装车系统
CN107187650B (zh) 食品装盒机
CN209617562U (zh)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CN109573567B (zh) 一种进包系统及方法
CN205602170U (zh) 套装式开装封一体化包装机
CN101157415A (zh) 自动翻转输送装置
CN109552680A (zh)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CN203793788U (zh) 一种合成云母全自动包装线
CN105314370A (zh) 一种刹车盘自动化多工位生产线中间翻转机构
CN210913180U (zh) 一种磷铵颗粒的包装与码垛系统
CN104891158A (zh) 一种机器人码垛系统
CN104260931A (zh) 一种无振动整体式高速装箱机
CN202213228U (zh) 用于包装袋加工机的内膜袋配送机构
CN204714025U (zh) 一种机器人码垛系统
CN208630900U (zh) 一种农产品自动化包装生产线
CN207712378U (zh) 一种化妆品包装瓶自动化输送系统
CN203865031U (zh) 全自动灌装机卷膜结构
CN203889162U (zh) 泡罩包装机的剔除装置
CN209757676U (zh) 一种包装箱的自动装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CN205500257U (zh) 一种袋装化工产品传送台上料装置
CN208515878U (zh) 包装袋翻袋机构
CN210634842U (zh) 一种保健食品加工包装装置
CN218172745U (zh) 输送设备及纸巾包装装置
CN206735284U (zh) 包装品正反面翻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