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4517U -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 Google Patents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4517U
CN209544517U CN201920430340.6U CN201920430340U CN209544517U CN 209544517 U CN209544517 U CN 209544517U CN 201920430340 U CN201920430340 U CN 201920430340U CN 209544517 U CN209544517 U CN 209544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battery
electronics
conductive plate
regiona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03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209544517U8 (zh
Inventor
何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303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4517U8/zh
Publication of CN209544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4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4517U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4517U8/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该电池的正负极极片采用区域化的设计。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集流体包括至少一层导通电子的导电板,导电板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相应的,电极材料亦可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电子限流部分设有促进熔断顺利进行的隔液层、隔热层,以及容纳层。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极片中设有连接各区域块的结构件,以提高极片的机械强度。本实用新型可限制导电板区域块、电极材料区域块在发生内部短路之时的电子相互导通,从而显著降低电池的内部短路电流,避免燃烧、爆炸等灾难性问题。

Description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和这种极片组成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测试和实际使用过程中,正极、负极之间容易发生内部短路而出现起火、燃烧、爆炸,引起安全事故。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设计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壳体、电解液、隔膜、电极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阻断或者减小短路。例如CN2762362Y提出了在电池壳体上设置安全阀、保险丝或者热敏电阻;CN1145233C提出了PTC电极技术。但是,以上这些方法,都不能将内部短路点与周围电极区域有效的隔断开来,难以减小电池整体的离子电流或者电子电流,也就难以控制涌向内部短路点的电流大小,难以显著的降低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发生内部短路以后的危险性。因此,需要补充开发其他的技术方案。同时,某些其他电化学体系的装置,也面临着相同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和这种极片组成的安全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集流体包括至少一层导通电子的导电板,导电板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当电池在外部原因(例如穿刺、挤压),或者内部原因(例如锂枝晶穿透隔膜)形成内部短路的情况下,电池极片不同区域块之间的电子相互导通得到有效限制,电池内部短路电流比传统电池小很多,升温速度大大降低,因而很难发生燃烧、爆炸等灾难性问题。
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至少有一层电极材料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该设计的原理、效果,与导电板的情况类似。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电极材料的电子体积电阻率较低,厚度又远远超过导电板,如果不进行区域化设计,会在电子限流部分熔断以后,起到相邻导电板区域块之间的电子导通“桥梁”,使电流限制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为并联分流的基本原理,使电子限流部分的熔断机制不能进行。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将电极材料进行区域化设计。
区域块可以是任意形状;可以在与极片长度、宽度方向存在着任意夹角的两个方向上设计区域块。最简单的方式,是区域块为长方形,而且分别平行于极片的长度、宽度方向,即夹角为零。
进一步地,导电板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PTC材料、导电高分子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
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PTC材料、掺入了PTC材料的电极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
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与区域块一体式连接。即电子限流部分与区域块原本就是一体的。
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通过涂覆、包覆、机械压合、热熔、焊接、铆接、粘结、电镀和蒸镀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者其组合与区域块相连。
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是通过成孔、薄化或窄化工艺形成的;成孔时相邻孔之间的间距为0.1mm~50mm,优选0.5mm~5mm;薄化时薄化处的最小厚度,优选的,小于未薄化处的50%;窄化时窄化处的最小宽度,优选的,小于未窄化处的50%。
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设有隔液层,或者隔热层,或者容纳层,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隔热层的主要功能是绝热,减缓电子限流部分在熔断时向极片中散失热量;隔液层的主要功能是隔绝电解液。如果电解液与电子限流部分直接接触,就会形成固-液接触传热,传热速率远远超过固-固接触传热(电子限流部分与电极材料或者隔热层之间,就属于固-固接触传热)。而且,很多体系的电解液,热容大、沸点低,很容易干扰熔断机制的顺利进行。容纳层的主要功能是容纳电子限流部分熔断时体积增大效应。在很多情况下,固体在熔融状态下的密度低于常温下的密度(例如铝,常温下密度2.70g/cm3,熔融状态下密2.375g/cm3),如果设计中不考虑这种效应,电子限流部分可能“熔而不断”。
进一步地,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优选的,绝缘材料深入电极材料中且占据电极材料50%以上的厚度。这种(部分)隔断设计,可显著降低电极材料的的电子导通“桥梁”作用,有利于熔断机制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集流体和电极材料之间设有一层PTC材料。该层PTC材料,可以在区域块之间充当电子限流部分,限制“平行电流”(相邻区域块之间的电子流通方向,平行于极片平面);或者限制“垂直电流”(导电板与电极材料之间的流通方向,垂直于极片平面),即限制区域块内部的电流大小。
进一步地,极片中还包括将各区域块连接起来的结构件,结构件材质采用金属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PTC材料、碳纤维、绝缘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结构件的主要功能是将各区域块连接起来,并增强整个集流体和极片的机械强度,使之不容易断裂。在理想情况下,结构件为绝缘体,或者导电性较差,可与电子限流部分直接接触;如果结构件本身导电性较强,应该在结构件与电子限流部分之间采取绝缘措施。
一种电池,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在这种电池中,可以将正极极片,或者负极极片进行区域化设计;或者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均进行区域化设计。在电池中,全部极片区域块的中心法线,可以呈现集中式分布,以使设计和制造工艺简单化;亦可以呈现非集中式分布,以实现最大散热效果,并减少电池内部应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极片进行区域化设计,不同区域块在发生内部短路之时的电子相互导通得到有效限制,电池内部短路电流比传统电池小很多,升温速度大大降低。
2)电池的安全性显著提高,特别是当电池在穿刺、挤压的外部原因或者自发的内部短路的情况下,很难发生燃烧、爆炸等灾难性问题。
3)采用本技术设计的电池装配成电池组时,电池组的安全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虚线处的剖面图;
图4为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虚线处的剖面图;
图6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虚线处的剖面图;
图8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虚线处的剖面图;
图10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虚线处的剖面图;
图22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虚线处的剖面图;
图29为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剖面);
图30为一种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电板;2-长圆形孔;3-导电板区域块;4-电极材料;5-隔液层;6-隔热层;7-导电板减薄区;8-大圆孔;9-小圆孔;10-结构件A;11-导电板窄区;12-胶黏剂;13-贴片区;14-导电条;15-汇流片;16-导电条窄区;17-背面导电板区域块;18-背面导电板窄区;19-PTC圆片;20-背面贴片区;21-导电胶;22-结构件B;23-导电胶涂覆区;24-绝缘材料层;25-PTC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如图1所示,负极集流体由一块打孔的导电板1构成。导电板1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电子电流,导电板1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材料、PTC材料、导电高分子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板1为不锈钢箔,在其上冲出长圆形孔2。长圆形孔2围成的区域形成导电板区域块3;相邻的长圆形孔2的间距范围为0.1mm~50mm,优选为3mm,相邻长圆形孔2之间的未冲切部分,就形成相邻区域块之间的电子限流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限流部分与区域块一体式连接。
如图2、图3(图3是沿着图2虚线处的剖面图)所示,将金属锂片压合在导电板区域块3上,作为负极的电极材料4。再在导电板1模切,形成负极极耳。
将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溶解在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加入二氧化锰、导电碳,并混合均匀制成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再经过烘干、压制、分条,就形成正极极片。其中二氧化锰、导电碳、PVDF三者一起构成正极极片的电极材料。再在铝箔上模切,形成正极极耳。
将正极、隔膜、负极交错叠片,形成电芯。
将正极极耳焊接在一起,通过汇流片连接至电池的正极极柱;将负极极耳焊接在一起,通过汇流片连接至电池的负极极柱。
再经过盖板焊接、注液、封钉、清洗、预放电等工艺步骤,制得锂-二氧化锰电池。
当电池发生内部短路,或者遇到针刺等异常情况时,电子电流会涌向发生问题的区域块,区域块周围的电子限流部分迅速熔断,电流随即减小,从而避免电池燃烧、爆炸。
在本实施例1中,导电板1(不锈钢箔)和电极材料4(锂片),在极片的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均形成区域块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在几何形状、电子传导关系上均为部分隔断;电极材料4形成的区域块之间,在几何形状关系上完全隔断,在电子传导关系上部分隔断。
实施例2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图5(图5是沿着图4虚线处的剖面图)所示,在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的相邻位置(包含电子限流部分,并略有扩展)依次涂覆了隔热层6、隔液层5。隔热层6的主要功能是绝热,减缓电子限流部分在熔断时的热量散失;隔液层5的主要功能是隔绝电解液。所述隔热层6、隔液层5的成分均为氧化铝(Al2O3)+亚克力胶。其中隔热层6中的氧化铝含量高于隔液层5,并且隔热层6有一定的孔隙率,因此同时充当容纳层,以容纳电子限流部分熔断时体积增大的效应,促进熔断限流的顺利实现。
实施例3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6、图7(图7是沿着图6虚线处的剖面图)所示,导电板1上除了有长圆形孔2,还有导电板减薄区7、大圆孔8、小圆孔9。长圆形孔2、导电板减薄区7、大圆孔8共同形成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的电子限流部分;小圆孔9有利于锂带的压合。
实施例4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8、图9(图9是沿着图8虚线处的剖面图)所示,采用整片铜箔模切,同时形成导电板区域块3和导电板窄区11,然后再用胶黏剂12,将导电板区域块3和导电板窄区11,一起结合在结构件A10上。导电板窄区11充当电子限流部分。结构件A10将各区域块连接起来,并增强整个集流体和极片的机械强度,其材质可以是金属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碳纤维、绝缘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结构件A10为绝缘材质的聚酰亚胺(PI)膜,胶黏剂12为亚克力胶。
实施例5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结构件A10为聚对苯二甲酸(PET)膜;导电板区域块3和导电板窄区11的形成采用刻蚀方法。
实施例6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结构件A10为双面贴附PI膜的金属材料镍箔。
实施例7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结构件A10为金属材料不锈钢箔。胶黏剂12中掺入了氧化铝(Al2O3)。
实施例8
一种锂-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采用蒸镀工艺,在结构件A10上,形成导电板区域块3和导电板窄区11。
实施例9
一种锂离子电池。
如图10 ~图13所示,在结构件A10上模切形成长圆形孔2,并放入导电条14作为电子限流部分,在正面、背面两侧的贴片区13涂覆胶黏剂12(图中未显示),并贴合导电板区域块3。对于这种分离式的结构,电子限流部分可通过涂覆、包覆、机械压合、热熔、焊接、铆接、粘结、电镀和蒸镀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者其组合与区域块相连。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焊接,将电子限流部分(即导电条14)和导电板区域块3连接在一起,形成复合正极集流体。
将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溶解在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加入钴酸锂(LiCoO2)、导电碳,并混合均匀制成浆料,涂覆在上述的复合正极集流体上,再经过烘干、压制、分条,就形成正极极片。在导电板区域块3上焊接汇流片15,作为正极极耳。其中钴酸锂、导电碳、PVDF三者一起构成正极极片的电极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结构件A10为聚酰亚胺(PI)膜,胶黏剂12为亚克力胶,导电板区域块3、导电条14、汇流片15的材质均为铝。
将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溶解在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加入人造石墨、导电碳,并混合均匀制成浆料,涂覆在完整连续的铜箔上,再经过烘干、压制、分条,就形成负极极片。在铜箔上焊接镍条,作为负极极耳。
将正极、隔膜、负极交错叠片,形成电芯。
将正极极耳焊接在一起,通过汇流片连接至电池的正极极柱;将负极极耳焊接在一起,通过汇流片连接至电池的负极极柱。
再经过盖板焊接、注液、压钢珠、清洗、化成、分容等工艺步骤,制得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10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4、图15所示,将多片结构件A10并列平放,在之间放入导电条14,其中导电条14上有减窄部分,即导电条窄区16。在结构件A10的正面、背面两侧,均涂覆胶黏剂12(图中未显示),并贴合导电板区域块3。通过焊接,将导电条14和导电板区域块3连接在一起。在导电条窄区16上,依次涂覆有隔热层6、隔液层5(与实施例2相同,隔热层6被隔液层5覆盖,图中未显示)。
实施例11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6所示,在结构件A10的正面、背面两侧,均涂覆胶黏剂12(图中未显示),并贴合导电板区域块3。将导电条14放置在导电板区域块3上,并通过焊接,将导电条14和导电板区域块3连接在一起。在导电条窄区16上,依次涂覆有隔热层6、隔液层5(与实施例2相同,隔热层6被隔液层5覆盖,图中未显示)。
实施例12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7所示,在结构件A10的正面、背面两侧,均涂覆胶黏剂12(图中未显示)。利用模切,制备一体化的导电板区域块3、导电板窄区11,并贴合在缘材质结构件10的正面、背面两侧。背面导电板区域块17,背面导电板窄区18的位置,是与正面的导电板区域块3、导电板窄区11相互交错的,以加强整个集流体的强度。在导电板窄区11、背面导电板窄区18上,依次涂覆有隔热层6、隔液层5(与实施例2相同,隔热层6被隔液层5覆盖,图中未显示)。
实施例13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结构件A10的材质不是聚酰亚胺(PI),而是芳纶(Aramid)。
实施例14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需要采用结构件A10,而是利用胶黏剂12直接将导电板区域块3、导电板窄区11、背面导电板区域块17,背面导电板窄区18交错黏贴在一起,形成复合集流体,然后进行极片和电池制备。
实施例15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8 ~图21(图21是沿着图20虚线处的剖面图)所示,在结构件A10上模切出一系列大圆孔8,并放入PTC圆片19。在正面的贴片区13、背面贴片区20涂覆胶黏剂12,在PTC圆片19涂覆导电胶21,并贴合导电板区域块3,形成复合集流体,然后进行极片和电池制备。正极、隔膜、负极形成电芯的方法不是叠片,而是卷绕。在本实施例中,PTC圆片19充当电子限流部分,其材质为聚乙烯(PE)+炭黑(C)。
实施例16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5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2所示,每个导电板区域块3(图中未显示)覆盖的PTC圆片19不是2个,而是4个。
实施例17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3、图24所示,在结构件B22的两面涂覆导电胶21(图中未显示),并在正面的贴片区13、背面贴片区20上交错贴合导电板区域块3,形成复合集流体,然后进行极片和电池制备。正极、隔膜、负极形成电芯的方法不是叠片,而是卷绕。结构件B22 为PTC材料;结构件B22被导电板区域块3覆盖的部分亦同时充当电子限流部分。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结构件B22的材质为聚乙烯(PE)+炭黑(C)。
实施例18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5所示,导电胶21(图中未显示)仅涂覆在圆形的导电胶涂覆区23,结构件B22的其余部分涂覆胶黏剂12(图中未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胶涂覆区23覆盖的结构件B22部分,充当电子限流部分。
实施例19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6所示,仅在结构件B22正面的贴片区13,贴合导电板区域块3(图中未显示),即复合集流体一面为金属材质,一面为PTC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的结构件B22部分,充当电子限流部分。
实施例20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7、图28所示(图28是沿着图27虚线处的剖面图),在导电板区域块3、电极材料4的间隙部分,存在绝缘材料层24,将电极材料4区域块之间的电子传导部分隔断。在某些情况下,亦可用电子体积电阻率低于电极材料4的非绝缘材料代替。
实施例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0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9所示,绝缘材料层24没有将电极材料4完全隔断,而是深入其厚度的75%。
实施例22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0所示,在结构件A10和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涂覆有PTC粉层25。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的PTC粉层25部分,充当电子限流部分。
实施例23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PTC粉层25,不是涂覆在结构件A10和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而是涂覆在导电板区域块3之上,即导电板区域块3和电极材料4之间。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的PTC粉层25部分,充当电子限流部分。
实施例24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3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电极材料4中也掺入了PTC材料。位于导电板区域块3之间的PTC粉层25部分、掺入了PTC材料的电极材料4部分,同时充当电子限流部分。
实施例25
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池结构与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导电板区域块3不是长方形,而是菱形。在此实施例中,菱形的一条边与极片的长度方向平行,另一条边则不与极片的宽度方向平行。事实上,区域块可以是任意形状;可以在与极片长度、宽度方向存在着任意夹角的两个方向上都设计多个区域块(当然,最简单的方式,是区域块为长方形,而且分别平行于极片的长度、宽度方向,即夹角为零)。在电池中,全部极片区域块的中心法线,可以呈现集中式分布,以使设计和制造工艺简单化;亦可以呈现非集中式分布,以实现最大散热效果,并减少电池内部应力。
本专利所述的电池,包括但是不限于锂离子电池和其他种类的锂蓄电池,以及锂原电池、银锌电池、铝-氧化银电池、钠硫电池、镁电池、储备电池。同时,电容等电化学装置也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设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集流体包括至少一层导通电子的导电板,导电板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
2.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至少有一层电极材料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电子限流部分与区域块一体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电子限流部分通过涂覆、包覆、机械压合、热熔、焊接、铆接、粘结、电镀和蒸镀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者其组合与区域块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电子限流部分是通过成孔、薄化或窄化工艺形成的;成孔时相邻孔之间的间距为0.1mm~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电子限流部分,设有隔液层,或者隔热层,或者可容纳电子限流部分熔断时体积增大的容纳层,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集流体和电极材料之间设有一层PTC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极片中还包括将各区域块连接起来的结构件。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
CN201920430340.6U 2019-04-01 2019-04-01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Active CN209544517U8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0340.6U CN209544517U8 (zh) 2019-04-01 2019-04-01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0340.6U CN209544517U8 (zh) 2019-04-01 2019-04-01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4517U true CN209544517U (zh) 2019-10-25
CN209544517U8 CN209544517U8 (zh) 2019-12-10

Family

ID=6827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0340.6U Active CN209544517U8 (zh) 2019-04-01 2019-04-01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4517U8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975A (zh) * 2019-04-01 2019-06-21 何志奇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CN112485634A (zh) * 2020-11-11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修复电路、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485634B (zh) * 2020-11-11 2024-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修复电路、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975A (zh) * 2019-04-01 2019-06-21 何志奇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CN112485634A (zh) * 2020-11-11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修复电路、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485634B (zh) * 2020-11-11 2024-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修复电路、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4517U8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0975A (zh)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JP5186529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4241598B (zh) 用于锂硫二次电池的复合负极、制备方法及锂硫二次电池
CN106159179B (zh) 金属锂电池
JP4338985B2 (ja) 電池部,リチウムポリマー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868269U (zh) 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8417841B (zh) 电池、电池电芯、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47341U (zh) 一种带极耳的正极极片及包含该正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04541401A (zh) 固态电池组的制造
CN108281609A (zh) 一种带极耳的正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正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05914339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9314281B (zh) 全固态电池
KR102440683B1 (ko) 전고체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전고체 전지
CN108428848A (zh) 电极构件、电极组件和充电电池
CN112424975A (zh) 固体电池用正极、固体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及固体电池
CN217426818U (zh) 全固态电芯和全固态电池
CN209544517U (zh)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JP2009283218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207743310U (zh) 二次电池
WO2023155616A1 (zh) 锂电池
CN217903381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18568883U (zh) 一种电池极片及锂电池
CN218351674U (zh) 一种圆柱电池极耳、圆柱电池极片及圆柱电池
CN207320260U (zh) 一种磷酸铁锂电芯
JP2000123840A (ja) リチウムポリマ―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orrection item: Abstract figure

Correct: Correct

False: error

Number: 43-02

Volume: 35

Correction item: Abstract figure

Correct: Correct

False: error

Number: 43-02

Page: ??

Volume: 35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