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4152U -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4152U
CN209544152U CN201920329180.6U CN201920329180U CN209544152U CN 209544152 U CN209544152 U CN 209544152U CN 201920329180 U CN201920329180 U CN 201920329180U CN 209544152 U CN209544152 U CN 209544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n mode
full
mode inductance
double end
coil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91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海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3291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4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4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41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包括:左、右并列放置的第一绕线模组和第二绕线模组,所述的第一绕线模组包括有机身组件、安装于机身组件上端面的绕线系统、设置于绕线系统旁侧的送料机构、设置于绕线系统与送料机构之间的取放料机械手及设置于绕线系统后侧的放线机构,所述的绕线系统与放线机构之间设置有张力机构,所述的放线机构位于张力机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绕线模组和第二绕线模组,以实现同时绕制两个共模电感,使得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数量,并且由于是第一绕线模组和第二绕线模组拼成,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是否只使用其中一个绕线模组来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模电感绕线领域,特指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扁平线共模电感在制作时,需要绕两个金属线圈。目前绕线工艺有自动单头设备。采用自动单头绕线设备,由于设备只有一个绕线通道,每次只能绕制一个共模电感,生产效率偏低,如果需要提高生产率,只能投入更多数量的设备才能满足产能需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包括:左、右并列放置的第一绕线模组和第二绕线模组,所述的第一绕线模组包括有机身组件、安装于机身组件上端面的绕线系统、设置于绕线系统旁侧的送料机构、设置于绕线系统与送料机构之间的取放料机械手及设置于绕线系统后侧的放线机构,所述的绕线系统与放线机构之间设置有张力机构,所述的放线机构位于张力机构上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绕线模组与所述的第一绕线模组结构相同并相对称。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身组件包括有机体骨架及安装于机体骨架上的机体面板,所述的机体骨架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绕线系统的第一安装位,所述的第一安装位旁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送料机构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的第一安装位后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放线机构的第三安装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送料机构为自动送料振动盘。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绕线系统包括有主体、安装于主体前端并可更换的绕线治具、设置于绕线治具后方并用于传输线材的绕线轮、设置于绕线轮后方并用于监控线材的编码组件及安装于主体上端面的人机界面,所述的人机界面上设置有一信号灯,所述的主体安装于所述的机身组件的第一安装位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取放料机械手包括有用于安装到所述的绕线系统上的固定板、安装于固定板前端并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滑块、安装于固定板一端并用于驱动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固定板另一端并用于固定线缆的拖链及安装于第一滑块上并用于抓取物料的机械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械手包括有安装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二驱动装置及分别安装于第二驱动装置下端两侧的气爪和电磁铁。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张力机构包括有安装于机体骨架后端的直线导杆、安装于直线导杆上端的定滑轮组、安装于直线导杆上并可沿直线导杆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及安装于第二滑块上的动滑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都为气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放线机构包括有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绕线模组和第二绕线模组,以实现同时绕制两个共模电感,使得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数量,并且由于是第一绕线模组和第二绕线模组拼成,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是否只使用其中一个绕线模组来生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取放料机械手和自动送料振动盘配合,使得能够实现双头自动上下料,双头自动绕线,并且通过更换绕线治具,就能实现兼容多类型号尺寸范围的扁平线共模电感绕制。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能够高效、快速绕制尺寸范围非常广的扁平线共模电感,并且能实现长时间无人看守或一人看管多台设备,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4、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较广且性价比高,设备小巧美观,减少占地面积,使得用户可节约场地的成本,并且生产效率提高一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机身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绕线系统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取放料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张力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绕线模组 2机身组件 21机身骨架
211第一安装位 212第二安装位 213第三安装位
22机体面板 3绕线系统 31主体
32绕线治具 33绕线轮 34编码组件
35人机界面 4送料机构 5取放料机械手
51固定板 52第一滑块 53第一驱动装置
54拖链 55机械手 551第二驱动装置
552气爪 553电磁铁 6放线机构
61第一放线轮 62第二放线轮 7张力机构
71直线导杆 72定滑轮 721第一定滑轮
722第二定滑轮 73第二滑块 74动滑轮
8出料槽 10第二绕线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至图6所示,为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包括:左、右并列放置的第一绕线模组1和第二绕线模组10,所述的第一绕线模组1包括有机身组件2、安装于机身组件2上端面的绕线系统3、设置于绕线系统3旁侧的送料机构4、设置于绕线系统3与送料机构4之间的取放料机械手5及设置于绕线系统3后侧的放线机构6,所述的绕线系统3与放线机构6之间设置有张力机构7,所述的放线机构6位于张力机构7上方。所述的第二绕线模组10与所述的第一绕线模组1结构相同并相对称。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绕线模组1和第二绕线模组10,以实现同时绕制两个共模电感,使得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数量,并且由于是第一绕线模组1和第二绕线模组10组合而成,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是否只使用其中一个绕线模组来生产。
所述的机身组件2包括有机体骨架21及安装于机体骨架21上的机体面板22,所述的机体骨架21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绕线系统3的第一安装位211,所述的第一安装位211旁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送料机构4的第二安装位212,所述的第一安装位211后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放线机构6的第三安装位213。
所述的绕线系统3包括有主体31、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主体31前端的绕线治具32、设置于绕线治具32后方并用于传输线材的绕线轮33、设置于绕线轮33后方并用于监控线材的编码组件34及安装于主体31上端面的人机界面35,所述的人机界面35上设置有一信号灯36,所述的主体31安装于所述的机身组件2的第一安装位211上。所述的绕线治具32旁侧设置有一出料槽8。所述的绕线治具32和编码组件34为该领域内的常规技术。
所述的送料机构4为自动送料振动盘。所述的取放料机械手5包括有用于安装到所述的绕线系统3上的固定板51、安装于固定板51前端并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滑块52、安装于固定板51一端并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2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53、安装于固定板51另一端并用于固定线缆的拖链54及安装于第一滑块52上并用于抓取物料的机械手55。通过采用取放料机械手5和自动送料振动盘配合,使得能够实现双头自动上下料,双头自动绕线,并且通过更换绕线治具32,就能实现兼容多类型号尺寸范围的扁平线共模电感绕制。
所述的机械手55包括有安装于第一滑块52上的第二驱动装置551及分别安装于第二驱动装置551下端两侧的气爪552和电磁铁553。
所述的张力机构7包括有安装于机体骨架21后端的直线导杆71、安装于直线导杆71上端的定滑轮组72、安装于直线导杆71上并可沿直线导杆71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73及安装于第二滑块73上的动滑轮74。所述的定滑轮组72包括有并列安装于直线导杆71上端的第一定滑轮721和第二定滑轮722。所述的动滑轮74、第一定滑轮721及第二定滑轮722上都为并列的两个滑轮,以满足同时传送两根线材。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53和第二驱动装置551都为气缸。
所述的放线机构6包括有第一放线轮61和第二放线轮62,以同时放出两根线材,使绕线系统3能够同时绕制共模电感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第一绕线模组1和第二绕线模组10即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其中一个模组,现就第一绕线模组1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首先将第一放线轮61和第二放线轮62上的线材穿过张力机构7,经张力机构7将线材初步拉直并张紧,再经绕线系统3的编码组件34到达绕线轮33,然后经绕线轮33进一步拉直后送至绕线治具32,同时,取放料机械手5的气爪552将送料机构4上的物料移动至绕线治具32上,由绕线治具32完成将线材绕制到物料上,再由取放料机械手5的电磁铁553将绕制完成后的物料移动至出料槽8,由于取放料机械手5上的气爪552和电磁铁553并列设置,因此,在气爪552抓取送料机构4上的新物料时,电磁铁553也同时吸取了位于绕线治具32上并已经绕制完成的物料,同时,当气爪552将物料移动到绕线治具32上时,电磁铁553也同时将已绕制好的物料移动到出料槽8,以实现同步取放料。
其线材的具体传送路径为:先由第一放线轮61和第二放线轮62同时放出两根线材,再将两根线材绕过直线导杆71上端的第一定滑轮721,下一步,将两根线材绕过第二滑块73上的动滑轮74,再经直线导杆71上端的第二定滑轮722到达绕线系统3的编码组件34处,下一步,将两根线材穿过绕线轮33即可达到绕线治具32。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并列放置的第一绕线模组(1)和第二绕线模组(10),所述的第一绕线模组(1)包括有机身组件(2)、安装于机身组件(2)上端面的绕线系统(3)、设置于绕线系统(3)旁侧的送料机构(4)、设置于绕线系统(3)与送料机构(4)之间的取放料机械手(5)及设置于绕线系统(3)后侧的放线机构(6),所述的绕线系统(3)与放线机构(6)之间设置有张力机构(7),所述的放线机构(6)位于张力机构(7)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绕线模组(10)与所述的第一绕线模组(1)结构相同并相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组件(2)包括有机体骨架(21)及安装于机体骨架(21)上的机体面板(22),所述的机体骨架(21)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绕线系统(3)的第一安装位(211),所述的第一安装位(211)旁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送料机构(4)的第二安装位(212),所述的第一安装位(211)后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放线机构(6)的第三安装位(2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4)为自动送料振动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系统(3)包括有主体(31)、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主体(31)前端的绕线治具(32)、设置于绕线治具(32)后方并用于传输线材的绕线轮(33)、设置于绕线轮(33)后方并用于监控线材的编码组件(34)及安装于主体(31)上端面的人机界面(35),所述的人机界面(35)上设置有一信号灯(36),所述的主体(31)安装于所述的机身组件(2)的第一安装位(2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放料机械手(5)包括有用于安装到所述的绕线系统(3)上的固定板(51)、安装于固定板(51)前端并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滑块(52)、安装于固定板(51)一端并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2)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53)、安装于固定板(51)另一端并用于固定线缆的拖链(54)及安装于第一滑块(52)上并用于抓取物料的机械手(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手(55)包括有安装于第一滑块(52)上的第二驱动装置(551)及分别安装于第二驱动装置(551)下端两侧的气爪(552)和电磁铁(5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机构(7)包括有安装于机体骨架(21)后端的直线导杆(71)、安装于直线导杆(71)上端的定滑轮组(72)、安装于直线导杆(71)上并可沿直线导杆(71)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73)及安装于第二滑块(73)上的动滑轮(7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53)和第二驱动装置(551)都为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线机构(6)包括有第一放线轮(61)和第二放线轮(62)。
CN201920329180.6U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44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9180.6U CN209544152U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9180.6U CN209544152U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4152U true CN209544152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5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918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44152U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4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3436A (zh) * 2019-02-22 2020-09-0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铁芯卷绕线材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3436A (zh) * 2019-02-22 2020-09-0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铁芯卷绕线材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13436B (zh) * 2019-02-22 2022-06-2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铁芯卷绕线材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1317B (zh) 全自动贴麦拉设备
CN206750923U (zh) 一种纱管自动送管及装夹装置
CN114769766B (zh) 一种二极管引脚侵锡架装料设备
CN201601191U (zh) 贴胶装置
CN209544152U (zh) 一种双头全自动共模电感绕线设备
CN113118752A (zh) 一种平垫圈自动送进及装配装置
CN205290279U (zh) 供料装置
CN207618601U (zh) 一种多功能搬运夹爪
CN202377756U (zh) 一种卡式螺母组装中的送料机构
CN208408217U (zh) 一种管件双头冲弧机
CN202940065U (zh) 多工位绕线机
CN109605332A (zh) 一种夹持机器人结构
CN208914140U (zh) 一种工字型零件搬运机械手
CN209318618U (zh) 一种钣金加工用机械手
CN208856473U (zh) 烧录上料机械手
CN207684635U (zh) 一种双工位自动绕线机
CN106586673B (zh) 一种用于预收线的装置
CN215030650U (zh) 涂胶机
CN211719341U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
CN208592291U (zh) 弯管设备
CN210025862U (zh) 一种汽车玻璃切割装置
CN201880773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包边机
CN109994911A (zh) 一种具有放线收线功能的半自动剥皮压接机
CN207414209U (zh) 一种冲压机的送料装置
CN206814117U (zh) 一种环保电线的全自动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