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5233U -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5233U
CN209535233U CN201822172083.9U CN201822172083U CN209535233U CN 209535233 U CN209535233 U CN 209535233U CN 201822172083 U CN201822172083 U CN 201822172083U CN 209535233 U CN209535233 U CN 209535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hole
vehicle body
joint face
bend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720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耀凯
范锐强
杨洪涛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 Xin Kang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Chongqing Jinka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 Xin Kang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 Xin Kang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 Xin Kang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720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5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5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5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该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包括翼子板、车身和翼子板支架,翼子板和车身之间通过翼子板支架上设置的孔和紧固件实现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通过设置弯折面以及利用紧固件来连接翼子板、翼子板支架和车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尺寸偏差问题,提高了装配精度。

Description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还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结构中,翼子板与车身之间(前保区域)是通过翼子板支架连接件的连接,三者的装配方案对翼子板在车身上的位置影响极大,进而影响翼子板与保险杠的间隙及面差(也会影响大灯与格栅的间隙)。目前的装配方案通常为:先将翼子板支架连接件焊接到车身上,再通过工装定位翼子板到车身。这种装配方法造成该处的翼子板开口尺寸受工序波动影响很大,从而无法保证保险杠和翼子板的间隙面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尺寸无法保证的问题,提高装配精度。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其包括:
翼子板,所述翼子板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折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车身,所述车身设置有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三孔;
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四连接面和第五连接面,所述第四连接面和所述第五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弯折面;所述第五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三弯折面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弯折面;所述第三弯折面上设置有第四孔;所述第四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五孔;所述翼子板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六连接面,所述第六连接面上设置有第六孔;
所述第一弯折面与所述第三弯折面相配合,所述第二弯折面与所述第四弯折面相配;
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四孔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五孔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六孔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三孔为长条孔。
优选地,所述第六孔为长条孔。
优选地,所述第三孔的数量是两个。
优选地,所述第六孔的数量是两个。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通过设置弯折面以及利用紧固件来连接翼子板、翼子板支架和车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尺寸偏差问题,提高了装配精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中翼子板与翼子板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中翼子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翼子板;
2-车身;
3-翼子板支架;
31-第四连接面;
32-第五连接面;
33-第六连接面;
34-第三弯折面;
35-第四弯折面;
36-第四孔;
37-第五孔;
38-第六孔;
4-紧固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包括翼子板1、车身2和翼子板支架3。
其中,翼子板1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折面,第二连接面远离第一弯折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面;第一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一孔,第二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车身2设置有第三连接面,第三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三孔。翼子板支架3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四连接面31和第五连接面32,第四连接面31和第五连接面32之间设置有第三弯折面34;第五连接面32远离第三弯折面34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弯折面35;第三弯折面34上设置有第四孔36;第四弯折面35上设置有第五孔37;翼子板支架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六连接面33,第六连接面33上设置有第六孔38。第一弯折面与第三弯折面34相配合,第二弯折面与第四弯折面35相配,第一孔与第四孔36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4相连;第二孔与第五孔37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4相连;第三孔与第六孔38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4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翼子板上的连接面与弯折面均与翼子板支架上的连接面和弯折面结构相同,并互相配合,在此不再赘述。
在翼子板的装配过程中,先将翼子板1的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面分别与翼子板支架3上的第三弯折面34和第四弯折面35贴合,再利用紧固件4穿过第一孔和第四孔36、第二孔和第五孔37,以将翼子板支架3与翼子板1预打紧,形成翼子板分总成。
再将翼子板分总成通过装配样架装配,样架将左右翼子板分总成的位置固定。
将翼子板支架3的的第六连接面33与车身2的第三连接面贴合,再利用紧固件4穿过翼子板支架3的第六孔38与车身2的第三孔,再用螺栓打紧(这时候翼子板支架3与翼子板1为预拧紧,可以相对滑动),最后将翼子板支架3与翼子板1用螺栓打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通过设置弯折面以及利用紧固件4来连接翼子板1、翼子板支架3和车身2,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尺寸偏差问题,提高了装配精度。
优选地,上述第三孔为长条孔,第三孔的数量可以是两个。通过设置第三孔为长条孔,使紧固件4在打紧之前可以调整位置,以适应微小的尺寸偏差。
进一步地,上述第六孔38为长条孔,第六孔38的数量可以是两个。通过设置第六孔38为长条孔,使紧固件4在打紧之前可以调整位置,以适应微小的尺寸偏差。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翼子板,所述翼子板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折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车身,所述车身设置有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三孔;
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四连接面和第五连接面,所述第四连接面和所述第五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弯折面;所述第五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三弯折面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弯折面;所述第三弯折面上设置有第四孔;所述第四弯折面上设置有第五孔;所述翼子板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六连接面,所述第六连接面上设置有第六孔;
所述第一弯折面与所述第三弯折面相配合,所述第二弯折面与所述第四弯折面相配;
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四孔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五孔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六孔相配合并通过紧固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为长条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孔为长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的数量是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孔的数量是两个。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
CN201822172083.9U 2018-12-24 2018-12-24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09535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2083.9U CN209535233U (zh) 2018-12-24 2018-12-24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2083.9U CN209535233U (zh) 2018-12-24 2018-12-24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5233U true CN209535233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5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72083.9U Active CN209535233U (zh) 2018-12-24 2018-12-24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52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308A (zh) * 2020-03-31 2020-07-24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支撑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308A (zh) * 2020-03-31 2020-07-24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支撑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9811B (zh) 一种发动机盖装具及采用该装具的安装方法
CN105946489B (zh) 一种具有复合材料主副簧的汽车板弹簧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JP6692628B2 (ja) 構造部品を接合するためのスプライスアセンブリ
CN209535233U (zh) 翼子板与车身的连接总成及汽车
CN104477250A (zh)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
CN202756347U (zh) 一种工字钢连接结构
CN205651946U (zh) 汽车前门下铰链的安装结构
CN205498854U (zh) 用于前保险杠的安装支架
CN208291155U (zh) 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和汽车
CN210099372U (zh) 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
CN102322170A (zh) 插板连接组件和输电线路钢管塔
CN219838628U (zh)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CN111003156A (zh) 一种飞机襟翼摇臂的连接装置
CN203996445U (zh) 一种车辆机舱总成
CN102854068A (zh) 一种集装箱锁剪切强度检测工装方法
CN105128788A (zh) 一种越野车调节保险杠
CN209340644U (zh) 用于车载油冷器的连接支架
CN213684809U (zh) 一种铆接拼装式法兰
CN217195006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装配定位辅助工装
CN217440448U (zh) 一种新型可装配式支吊架
CN101116884A (zh) 一种钳形铆接方法
CN207549887U (zh) 摆臂连接件、车身框架及车辆
CN206812874U (zh) 汽车大灯安装组件
CN220701204U (zh) 一种间隙面差调节结构、前机舱总成及汽车
CN204507000U (zh) 一种副车架连接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