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8628U -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8628U
CN219838628U CN202320549261.3U CN202320549261U CN219838628U CN 219838628 U CN219838628 U CN 219838628U CN 202320549261 U CN202320549261 U CN 202320549261U CN 219838628 U CN219838628 U CN 219838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screw
split
structural adhesive
tough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92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元洪
孟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92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8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8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8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分体式车身包括上车身和下车身及连接上车身和下车身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增韧型结构胶和螺接结构;上车身和上车身的连接表面留有预设的间隙,增韧型结构胶涂装在间隙处;其中,增韧型结构胶用于连接上车身和下车身,螺接结构用于定位上车身以在装配过程中保证上车身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尺寸精度。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至少以下有益效果:上车身和下车身通过增韧型结构胶的连接面积更大、结合面强度更高,其连续紧密的结合,提升了连接处的耐久强度。对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螺栓连接,增韧型结构胶可以实现整车的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背景技术
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现有技术中上车身与滑板底盘均采用定位孔和螺栓作为连接的主体,上车身与滑板底盘连接时,通过对应的定位销和/或对应的螺栓穿过定位孔,且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将车身与滑板底盘实现连接。
但是随着整车的承载工况及使用寿命提升,该类方式的螺栓连接易产生疲劳损坏,对于上车身的可靠耐久等性能无法得到保证,容易引发安全风险。
鉴于上述问题,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体式车身,分体式车身包括上车身和下车身及连接上车身和下车身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增韧型结构胶和螺接结构;上车身和上车身的连接表面留有预设的间隙,增韧型结构胶涂装在间隙处;其中,增韧型结构胶用于连接上车身和下车身,螺接结构用于定位上车身以在装配过程中保证上车身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尺寸精度。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螺接结构包括多个螺接组,螺接组包括分别设置在上车身和下车身的多个螺柱和螺接孔,螺柱和螺接孔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增韧型结构胶涂装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2~10mm。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不同螺接组中螺柱和螺接孔的连接方向不同,螺柱和螺接孔分别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连接以实现不同方向上的定位。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下车身包括中区框架,中区框架的两侧面分别延伸出有安装架,在中区框架的端面设置有纵梁支架,增韧型结构胶分别涂装在中区框架、纵梁支架及安装架的连接区域。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下车身包括前围板总成和座椅总成,螺接组分别设置前围板总成和座椅总成处。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螺接组包括第一螺接组和第二螺接组,第一螺接组设置在前围板总成上,第二螺接组设置在座椅总成并相对第一螺接组沿X轴对称设置。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中区框架为矩形框架,中区框架朝向上车身的上表面上涂装矩形的增韧型结构胶。
在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中,上车身包括上车身横梁和门槛总成,安装架的表面沿Y向设置为阶梯式结构,包括和上车身横梁所对应的涂装平面,以及和门槛总成所对应的涂装斜面,其中胶涂装在涂装平面和涂装斜面处。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的分体式车身。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车身,在于基于上车身和下车身分体式设计的基础上,将增韧型结构胶作为上车身和下车身的主要连接方案,螺栓结构为辅助定位连接;其螺栓结构连接的作用是使上车身与下车身形成相对固定的装配关系,保证上车身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尺寸精度,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1、上车身和下车身通过增韧型结构胶的连接面积更大、结合面强度更高,其连续紧密的结合,提升了连接处的耐久强度。
2、对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螺栓连接,增韧型结构胶可以实现整车的轻量化;
3、采用螺接结构作为辅助定位,可保证上车身和下车身连接的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特征在后续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的简单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在分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在组合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的提供不同环氧树脂粘合剂剥离和剪切特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中螺接组的第一断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中螺接组的第二断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下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在中区框架的第一断面图;及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在安装架的第二断面图;
以上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分体式车身;
11、上车身; 12、下车身(滑板底盘);
13、连接装置; 111、门槛总成;
112、上车身横梁; 121c、涂装斜面;
122c、涂装平面; 131、增韧型结构胶;
132、螺接结构; 1321、螺接组;
1321a、螺柱; 1321b、螺接孔;
13a、第一螺接组; 13b、第二螺接组;
12a、中区框架; 12b、纵梁支架;
12c、安装架; 101、前围板总成;
102、座椅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本文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是出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解释的目的,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承前述,目前技术中上车身与滑板底盘均采用定位孔和螺栓作为连接的主体;但是随着整车的承载工况及使用寿命提升导致螺栓的可靠性降低,对于上车身的可靠耐久等性能无法得到保证。由此本实用新型总的发明构思即提供一种分体式车身,其在于上车身与滑板底盘的连接以增韧型结构胶为主要连接,螺栓连接为辅助定位,以提高上车身的连接可靠性并实现轻量化。
【一种分体式车身】
请参阅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的简单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在分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在组合状态下的正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体式车身100包括:
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下车身12即滑板底盘,滑板底盘通过预留的电气和车体连接口,实现上下车身分离,进而使车身与座舱可以根据需求更换,在实现上下分体式造车之后,分体式车身100还需具备“上下一体共同承载”的能力。开发下车身12时只需定义好接口,至于车身的设计则交给车企,也就是可以实现车身与底盘的独立开发,独立迭代,实现“一底盘多用”,不仅丰富车型开发的多元性,可拓展为SUV、轿车等各种车型,加速研发周期和效率,极大降低研发成本。当下车身12和上车身11组装在一起时,整个车又融为一体式承载和运动,从而达到较优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本申请一个总的发明构思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的连接装置13,连接装置13包括增韧型结构胶131和螺接结构132;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增韧型结构胶131为主要连接方案,螺栓结构132为辅助连接;其螺栓结构132连接的作用是使上车身11与下车身12形成相对固定的装配关系,保证上车身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尺寸精度,通过增韧型结构胶131作为主体连接件可以实现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连续紧密的结合,提升了连接处的耐久强度。同时对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螺栓连接,可以实现整车的轻量化。
上车身11和上车身12的连接表面处留有预设的间隙,增韧型结构胶131涂装在间隙处;其中,增韧型结构胶131用于连接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螺接结构132用于以在装配过程中用于定位上车身11。
可以理解,间隙可设计成为2~10mm,在符合工艺公差范围内以方便涂胶枪进入进行涂装。
螺接结构132包括多个螺接组1321,螺接组1321包括分别设置在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的多个螺柱1321a和螺接孔1321b,螺柱1321a和螺接孔1321b对应设置,通过螺柱1321a和螺接孔1321b配合实现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的位置约束。
可以理解,其中的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滑板底盘)在总装线上进行装配时,通常利用工装夹具将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分别固定,将下车身12在预设的区域进行定位,通过携带上车身11移动,使得上车身11朝下车身12靠近并连接组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螺接结构132预先进行定位,从而对上车身11的位置进行约束,以方便涂装增韧型结构胶131。
增韧型结构胶涂装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2~10mm。具体可以根据连接表面适应性变化涂装工艺。
增韧型结构胶131作为连接结构可以获得比螺接结构更强的连接强度,且该连接方案增韧型结构胶131可以适用于不同基材的粘合连接,即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的材质可以设计多元化,具备跟好的通用性;该增韧型结构胶131的特性可参见如下的表1。
表1.增韧型结构胶特性
具体地,该增韧型结构胶131属于增韧型环氧树脂的一种,其通过改性使得固有弹性模量获得提升,相比其他几种连接方式能增大贴合面的区域,使两种基材能连续、紧密结合,提升了车身的耐久强度,性能对比见表2,图4本实用新型所的提供不同环氧树脂粘合剂剥离和剪切特性图。
表2.增韧型环氧树脂与其他连接方式剥离试验对比: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数据将当增韧型结构胶131作为连接主体的时候所具备的优势予以阐述,其重点在于突出增韧型结构胶131可实现替代螺接结构132实现连接,而并不对于增韧型结构胶131实际才采用的材质以及相关参数予以限定。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总发明构思中所提供一种分体式车身100,在于基于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分体式设计的基础上,将增韧型结构胶131作为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的主要连接方案,螺栓结构132为辅助连接;其螺栓结构132连接的作用是使上车身11与下车身12形成相对固定的装配关系,保证上车身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尺寸精度,可以实现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1、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通过增韧型结构胶131的连接面积更大、结合面强度更高,其连续紧密的结合,提升了连接处的耐久强度;
2、对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螺栓连接,增韧型结构胶131可以实现整车的轻量化;
3、采用螺接结构132作为辅助定位,可保证上车身11和下车身12连接的尺寸精度。
以下提供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的俯视图;
分体式车身100包括前围板总成101和座椅总成10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接组1321分别设置前围板总成101和座椅总成102处。
可以理解,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增韧型结构胶131作为主要连接,螺接组1321起到定位作用,因此螺接组1321所涉及的数量可极大减少。仅需要在前围板总成101和座椅总成102处进行定位即可,减少连接配件的数量实现轻量化。
具体地,螺接组1321包括第一螺接组13a和第二螺接组13b,第一螺接组13a设置在前围板总成101上,其中,第一螺接组13a设置在X轴上,第二螺接组13b设置在座椅总成102并相对第一螺接13a组沿X轴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提到的“X轴”指代车身坐标系中的X轴,其X轴的参照方向为:当车辆在水平路面上处于静止状态,X轴平行于地面指向车辆前方。
更进一步地,不同螺接组1321中螺柱和螺接孔的连接方向不同,螺柱1321a和螺接孔1321b分别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连接以实现不同方向上的定位。
具体地,请参照图6和图7,图6和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100中螺接组1321的第一断面图和第二断面图,分别对应图1中的B-B和图3中的D-D;
其中,第一螺接组13a采用垂直方向的连接,第二螺接组13b采用水平方向的连接,从而实现X、Y、Z向的精准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8~图1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100下车身12的结构示意图,图9~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车身在中区框架12a及安装架12c处的第一断面图和第二断面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车身12包括中区框架12a,中区框架12a的两侧面分别延伸出有安装架12c,在中区框架12a的端面设置有纵梁支架12b,增韧型结构胶131分别涂装在中区框架12a、纵梁支架12b及安装架12c上表面的连接区域。
进一步地,中区框架12a为矩形框架,中区框架12a朝向上车身11的上表面上涂装矩形的增韧型结构胶131,以保证中区框架12a的稳定性。
上车身11包括门槛总成111和上车身横梁112,安装架12c的表面沿Y向设置为阶梯式结构,包括和上车身横梁所对应的涂装平面122c,以及和门槛总成111所对应的涂装斜面121c,其中增韧型结构胶131涂装在涂装平面122c和涂装斜面121c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韧型结构胶131所涂装的区域均为平坦区域,以保证涂装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可以在增韧型结构胶131所涂装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如改变其粗糙度,提高增韧型结构胶131的表面附着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分体式车身1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体式车身100,将其涉及到的全部或部分子模块通过稠合、简单变化、互相变换等方式进行组合、替换,如各组件摆放移动位置;或者将其所构成的产品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系统,用这样的设备/装置/系统代替本实用新型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车身包括上车身和下车身及连接所述上车身和下车身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增韧型结构胶和螺接结构;
所述上车身和上车身的连接表面留有预设的间隙,所述增韧型结构胶涂装在间隙处;其中,所述增韧型结构胶用于连接所述上车身和下车身,所述螺接结构用于定位上车身以在装配过程中保证所述上车身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尺寸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接结构包括多个螺接组,所述螺接组包括分别设置在上车身和下车身的多个螺柱和螺接孔,所述螺柱和所述螺接孔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型结构胶涂装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2~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螺接组中螺柱和螺接孔的连接方向不同,所述螺柱和螺接孔分别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连接以实现不同方向上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包括中区框架,所述中区框架的两侧面分别延伸出有安装架,在所述中区框架的端面设置有纵梁支架,所述增韧型结构胶分别涂装在所述中区框架、纵梁支架及安装架的连接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车身包括前围板总成和座椅总成,所述螺接组分别设置前围板总成和座椅总成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接组包括第一螺接组和第二螺接组,所述第一螺接组设置在所述前围板总成上,其中,第一螺接组连接处设置在X轴上,所述第二螺接组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座椅总成并相对所述第一螺接组沿X轴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区框架为矩形框架,所述中区框架朝向所述上车身的上表面上涂装矩形的增韧型结构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车身包括上车身横梁和门槛总成,所述安装架的表面沿Y向设置为阶梯式结构,包括和所述上车身横梁所对应的涂装平面,以及和所述门槛总成所对应的涂装斜面,其中所述胶涂装在所述涂装平面和所述涂装斜面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分体式车身。
CN202320549261.3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Active CN219838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261.3U CN21983862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261.3U CN21983862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8628U true CN219838628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9261.3U Active CN21983862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8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8678B2 (en) Vehicle support frames with interlocking features for joining members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US20130122246A1 (en) Structural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 structural joint
CN112373580B (zh) 汽车地板及汽车
CN109318993B (zh) 汽车部件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7595065U (zh) 钢塑混合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19838628U (zh) 一种分体式车身及车辆
CN213799926U (zh) 一种新型仪表管梁与车身连接的安装结构
CN212046851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框架和车辆
CN214267763U (zh)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
CN208602571U (zh) D柱上部加强板和汽车
CN104149582B (zh) 一种汽车背门雨刮器加强件
CN115783053A (zh) 刚度加强的车辆的侧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66035B (zh) 钢铝异种材料电阻点焊连接结构
CN109398503B (zh) 一种后悬架的加强板
CN210852006U (zh) 一种新型一体式车门防撞管结构
CN104723885A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CN211468155U (zh) 水泵连接装置及车辆
CN211893117U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托架
CN218229170U (zh) 分体式车身及其连接装置
CN217945335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结构
CN214112248U (zh) 一种汽车背门结构
CN203681296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下支撑架
CN213008392U (zh) 一种半承载客车前围横梁组件
CN219215189U (zh) 支撑结构、车箱及车辆
CN211808983U (zh) 背门雨刮器加强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