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4640U - 汽车用车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4640U
CN209534640U CN201920334894.6U CN201920334894U CN209534640U CN 209534640 U CN209534640 U CN 209534640U CN 201920334894 U CN201920334894 U CN 201920334894U CN 209534640 U CN209534640 U CN 209534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side edge
edge part
wheel
hub mou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48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348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4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4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4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车轮,包括:包括轮辋和轮毂安装部,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辐条;所述轮辋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胎圈的外侧胎圈座部和内侧胎圈座部,所述外侧胎圈座部通过一外轮缘与所述辐条的端部相连,所述外侧胎圈座部和内侧胎圈座部之间设有朝所述轮毂安装部凸起的胎窝部,所述外侧胎圈座部的朝向所述轮毂安装部的一侧设有一背槽,本实用新型的轮辋在胎窝部和外轮缘之间设置有背槽,从而使得外侧胎圈座部与胎窝部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台阶,该台阶形状效果能够在不降低车轮强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车轮的整体质量。

Description

汽车用车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领域的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用车轮。
背景技术
车轮与轮胎又称车轮总成,主要由车轮和轮胎两部分组成。车轮与轮胎的功用是:支承整车,缓和来自路面的冲击力,产生驱动力、制动力和侧向力,产生力矩,承担越障提高通过性的作用等。车轮是固定轮胎内缘、支持轮胎并与轮胎共同承受负荷的刚性轮,是介于轮胎和车轴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主要由轮辋、轮辐和轮毂组成。轮辋用于安装轮胎,轮辐是介于车轴和轮辋之间的支承部分。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车轮,设置有背槽,从而使得外侧胎圈座部与胎窝部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台阶,该台阶形状效果能够在不降低车轮强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车轮的整体质量;该汽车用车轮的轮辋和轮毂安装部之间设置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组成一个辐条组,辐条组内包括第二装饰孔,辐条组之间间隔有第二装饰孔,通过该辐条组相比传统的单个辐条明显的提高了整个车轮的刚性,并且降低了每个车轮的辐条的用料,节约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用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安装部,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辐条;
所述轮辋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胎圈的外侧胎圈座部和内侧胎圈座部,所述外侧胎圈座部通过一外轮缘与所述辐条的端部相连,所述外侧胎圈座部和内侧胎圈座部之间设有朝所述轮毂安装部凸起的胎窝部,所述外侧胎圈座部的朝向所述轮毂安装部的一侧设有一背槽。
优选的,所述辐条、所述轮毂安装部以及所述轮辋形成若干第一装饰孔和若干第二装饰孔,其中,所述第一装饰孔呈三角形,所述第二装饰孔呈梯形。
优选的,所述辐条包括一中央凸缘,所述中央凸缘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轮毂安装部和所述轮辋,所述中央凸缘向两侧延展出第一侧缘部和第二侧缘部,其中,所述第一侧缘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侧缘部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辐条和多个第二辐条,所述第一辐条包括第一侧缘部和表面积大于第一侧缘部的第二侧缘部,所述第二辐条包括第一侧缘部和表面积大于第一侧缘部的第二侧缘部,其中,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侧缘部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缘部的第一侧缘部的面积,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二侧缘部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侧缘部的表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侧缘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一侧缘部之间形成第一装饰孔,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二侧缘部与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侧缘部之间形成第二装饰孔。
优选的,所述轮毂安装部设有一轮毂孔,所述轮毂孔的中心与所述轮毂安装部的中心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轮毂安装部包括用于固定车轮的多个螺栓孔,所述多个螺栓孔沿所述轮毂安装部的周向均匀排布。
优选的,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辐条和多个第二辐条,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螺栓孔与一所述第二辐条对应并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辐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侧胎圈座部与所述胎窝部之间通过一第一凸起部相连,所述内侧胎圈座部与所述胎窝部之间通过一第二凸起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向着背离所述轮毂安装部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部向着背离所述轮毂安装部的方向凸起。
优选的,所述背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外轮缘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车轮中的轮辋在胎窝部和外轮缘之间设置有背槽,从而使得外侧胎圈座部与胎窝部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台阶,该台阶形状效果能够在不降低车轮强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车轮的整体质量;
该汽车用车轮的轮辋和轮毂安装部之间设置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组成一个辐条组,辐条组内包括第二装饰孔,辐条组之间间隔有第二装饰孔,通过该辐条组相比传统的单个辐条明显的提高了整个车轮的刚性,并且降低了每个车轮的辐条的用料,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将在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注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在本文给出的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用车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图1中示出的汽车用车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沿图2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图3中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1 轮辋
11 外轮缘
12 内轮缘
13 外侧胎圈座部
14 内侧胎圈座部
15 胎窝部
16 第一凸起部
17 第二凸起部
18 背槽
2 轮毂安装部
21 螺栓孔
22 轮毂孔
3 第一辐条
31 中央凸缘
32 第一侧缘部
33 第二侧缘部
4 第二辐条
41 中央凸缘
42 第一侧缘部
43 第二侧缘部
5 气门孔
6 第一装饰孔
7 第二装饰孔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识相应元素。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通常指示相同的、功能上相似的和/或结构上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用车轮。
图1是一种汽车用车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汽车用车轮的平面示意图。图2中示出的表面的一侧作为车轮的外侧,相对应的车轮的另一侧为内侧。图1中示出的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毂安装部2,该车轮可以是一体成形的。轮辋1和轮毂安装部2之间设有多个辐条,即轮辋1和轮毂安装部2之间通过图2中示出的多个辐条来实现连接,以支撑轮辋1。辐条包括一中央凸缘,中央凸缘两端分别延伸至轮毂安装部2和轮辋1,中央凸缘向两侧延展出第一侧缘部和第二侧缘部,其中,第一侧缘部的面积小于第二侧缘部的面积。更为具体的,辐条包括两种辐条,即第一辐条3和第二辐条4,第一辐条3和第二辐条4在结构和形状上有所区别。第一辐条3包括第一侧缘部32和表面积大于第一侧缘部32的第二侧缘部33,第二辐条4包括第一侧缘部21和表面积大于第一侧缘部42的第二侧缘部43,其中,第一辐条3的第一侧缘部32的表面积大于第二侧缘部的第一侧缘部42的面积,第一辐条3的第二侧缘部33的表面积大于第二辐条4的第二侧缘部43的表面积。
图2中示出的车轮包括五个第一辐条3以及五个第二辐条4,每一第一辐条3和一个第二辐条4组成一个辐条组,即形成了五组辐条组,每个辐条组可以看作一个连接支撑单元。第一辐条3和第二辐条4间隔设置,第一辐条3的第一侧缘部32与相邻的第二辐条4的第一侧缘部42之间形成第一装饰孔6,第一辐条3的第二侧缘部33与第二辐条4的第二侧缘部43之间形成第二装饰孔7,即每个辐条组中包括了一个第二装饰孔7,两个辐条组之间设有该第一装饰孔6。图2中示出的车轮包括了五个第一装饰孔6和五个第二装饰孔7。该辐条组相比传统的单个辐条明显的提高了整个车轮的刚性,并且降低了每个车轮的辐条的用料,节约了成本。该第一装饰孔6呈三角形,该第二装饰孔7呈梯形。
轮毂安装部2设有一轮毂孔22,轮毂孔22的中心与轮毂安装部2的中心相重合。轮毂安装部2包括用于固定车轮的多个螺栓孔21,多个螺栓孔21沿轮毂安装部2的周向均匀排布。每一螺栓孔21与一第二辐条4对应并且位于两个第一辐条3之间。图2中示出的车轮包括了五个螺栓孔21,五个螺栓孔21环绕着轮毂孔22设置,并且每个螺栓孔21正对于一个第第二装饰孔7。第一辐条3的中央凸缘31的一端延伸至轮毂孔22,第二辐条4的中央凸缘41的一端延伸至轮毂孔22,通过第一辐条3的中央凸缘31和第二辐条4的中央凸缘42能够明显的增加辐条的刚性。俩轮缘的处设有一个用于充气的气门孔5。
图3是沿图2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轮辋1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胎圈的外侧胎圈座部13和内侧胎圈座部14,外侧胎圈座部13通过一外轮缘11与辐条的端部相连,外侧胎圈座部13和内侧胎圈座部14之间设有朝轮毂安装部2凸起的胎窝部15,外侧胎圈座部13的朝向轮毂安装部2的一侧设有一背槽18。图4中示出的轮辋1包括了外轮缘11和内轮缘12,外轮缘11位于轮辋1的外侧,内轮缘12位于轮辋1的内侧。外侧胎圈底座部位于该轮辋1的外侧,而内侧胎圈座部14则位于该轮辋1的内侧。外侧胎圈座部13和内侧胎圈座部14之间设有朝轮毂安装部2凸起的胎窝部15,该胎窝部15包括两个部分靠近外侧(靠近外轮缘11)的为第一部分,靠近内侧(靠近内轮缘12)的部分为第二部分,胎窝部15的第一部分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部分的轴向长度,并且第一部分的斜度小于第二部分的斜度。外侧胎圈座部13和胎窝部15之间设有第一凸起部16,内侧胎圈座部14和胎窝部15设有第二凸起部17,通过第一凸起部16和第二凸起部17来增加胎圈座部和胎窝部15之间的连接的强度以及刚度。图3中示出的轮毂孔22的中心轴线与图3中的中心线L相重合。
参考图4,外侧胎圈座部13的朝向轮毂安装部2的一侧设有背槽18并且该背槽18位于第一凸起部16和外轮缘11之间。通过该背槽18,外侧胎圈座部13与胎窝部15之间明显形成一个台阶,通过该台阶形状效果能够提高轮辋1的外侧胎圈座部13的刚度和强度,同时能够减轻轮辋1的整体质量。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车轮中的轮辋在胎窝部和外轮缘之间设置有背槽,从而使得外侧胎圈座部与胎窝部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台阶,该台阶形状效果能够在不降低车轮强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车轮的整体质量;该汽车用车轮的轮辋和轮毂安装部之间设置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组成一个辐条组,辐条组内包括第二装饰孔,辐条组之间间隔有第二装饰孔,通过该辐条组相比传统的单个辐条明显的提高了整个车轮的刚性,并且降低了每个车轮的辐条的用料,节约了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和轮毂安装部,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辐条;
所述轮辋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胎圈的外侧胎圈座部和内侧胎圈座部,所述外侧胎圈座部通过一外轮缘与所述辐条的端部相连,所述外侧胎圈座部和内侧胎圈座部之间设有朝所述轮毂安装部凸起的胎窝部,所述外侧胎圈座部的朝向所述轮毂安装部的一侧设有一背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所述轮毂安装部以及所述轮辋形成若干第一装饰孔和若干第二装饰孔,其中,所述第一装饰孔呈三角形,所述第二装饰孔呈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包括一中央凸缘,所述中央凸缘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轮毂安装部和所述轮辋,所述中央凸缘向两侧延展出第一侧缘部和第二侧缘部,其中,所述第一侧缘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侧缘部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辐条和多个第二辐条,所述第一辐条包括第一侧缘部和表面积大于第一侧缘部的第二侧缘部,所述第二辐条包括第一侧缘部和表面积大于第一侧缘部的第二侧缘部,其中,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侧缘部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缘部的第一侧缘部的面积,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二侧缘部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侧缘部的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侧缘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一侧缘部之间形成第一装饰孔,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二侧缘部与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侧缘部之间形成第二装饰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安装部设有一轮毂孔,所述轮毂孔的中心与所述轮毂安装部的中心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安装部包括用于固定车轮的多个螺栓孔,所述多个螺栓孔沿所述轮毂安装部的周向均匀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辐条和多个第二辐条,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螺栓孔与一所述第二辐条对应并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辐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胎圈座部与所述胎窝部之间通过一第一凸起部相连,所述内侧胎圈座部与所述胎窝部之间通过一第二凸起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向着背离所述轮毂安装部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部向着背离所述轮毂安装部的方向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外轮缘之间。
CN201920334894.6U 2019-03-15 2019-03-15 汽车用车轮 Active CN209534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894.6U CN209534640U (zh) 2019-03-15 2019-03-15 汽车用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894.6U CN209534640U (zh) 2019-03-15 2019-03-15 汽车用车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4640U true CN209534640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4894.6U Active CN209534640U (zh) 2019-03-15 2019-03-15 汽车用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4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9801B2 (en) Partial wheel cladding
EP2922708B1 (en) A lightweight aerodynamic wheel assembly
CN205631990U (zh) 具有增强防磨功能的轮毂以及汽车车轮
CN209534640U (zh) 汽车用车轮
CN201922840U (zh) 一种汽车轮圈
CN104260600A (zh) 一种防爆车轮
US20200047549A1 (en) Automobile wheel
CN207565237U (zh) 一种免换胎轮毂
CN214083698U (zh) 一种一体式轮毂
CN207000026U (zh) 一种汽车轮毂
CN107244187B (zh) 双边旋压铝合金轮毂
CN205149384U (zh) 一种轻型车轮
CN212332302U (zh) 免充气轮胎的车轮结构
CN205365078U (zh) 一种可分解式实心轮胎
CN215552295U (zh) 一种宽体车用车轮
CN112549847A (zh) 一种一体式轮毂
CN205112846U (zh) 一种农用轮胎
CN207000025U (zh) 汽车轮毂
CN207190664U (zh) 一种轻量化设计的汽车轮毂结构
CN220031610U (zh) 一种具有稳定散热性能的汽车轮毂
CN211166236U (zh) 一种汽车轮辋及汽车轮胎
CN211710545U (zh) 一种护胎型宽体车车轮
CN212267125U (zh) 一种内筋状卡车单后轮铝车轮
CN216886065U (zh) 一种防位移的中空轮胎用轮毂
CN104339978B (zh) 车轮、车轮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