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1120U -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1120U
CN209511120U CN201920167220.1U CN201920167220U CN209511120U CN 209511120 U CN209511120 U CN 209511120U CN 201920167220 U CN201920167220 U CN 201920167220U CN 209511120 U CN209511120 U CN 209511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bearing
drive shaft
hole
gap
wheel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72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廷喜
涂大鹏
陆瑞轮
沈炎武
刘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72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1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1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1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轮毂轴承密封防尘结构包括转向节、驱动轴及轮毂轴承,驱动轴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驱动轴穿设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的结构,由于第一通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驱动轴上形成有第二台阶,且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因此转向节与驱动轴共同围成一迷宫结构,同时驱动轴上还形成有位于第一间隙的入口侧的阻挡部,因此迷宫结构与阻挡部作为两道防护措施,可阻挡绝大部分灰尘、砂石、泥水等杂质进入轮毂轴承内,可有效防止灰尘、砂石、泥水侵入轮毂轴承内部,够延长轮毂轴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轮毂轴承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轮毂轴承作为磨耗件,在汽车的生命周期中,具有一定且有限的使用寿命,而灰尘泥水侵入是轮毂轴承主要的失效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轮轴承的密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轮毂轴承的密封性能,一般做法是提高轮毂轴承内、外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通过增加密封唇以及过盈量等来提高轮毂轴承密封性能。但此方法的弊端是同时增加了轮毂轴承的转动力矩,增加了整车行驶阻力,不利于整车动力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保证轮毂轴承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同时不增加行驶阻力的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一种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包括转向节、驱动轴及轮毂轴承,所述轮毂轴承和所述转向节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向节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轮毂轴承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挡设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入口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为凸出形成于所述驱动轴上的凸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具有驱动轴球笼,所述凸环凸出形成于所述驱动轴球笼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环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上还设有排屑部,所述排屑部能够将所述第一间隙处的杂质导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屑部为开设于所述转向节上的排屑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与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所述排屑孔通过所述第二间隙间接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屑孔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二间隙的方向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轮毂轴承上的内密封圈及外密封圈,所述驱动轴的轴肩面与所述内密封圈的端面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制动盘和防尘罩,所述制动盘装配于所述轮毂轴承的一端,所述防尘罩设于所述轮毂轴承与所述转向节之间。
上述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驱动轴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驱动轴穿设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的结构,由于第一通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驱动轴上形成有第二台阶,且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因此转向节与驱动轴共同围成一迷宫结构,同时驱动轴上还形成有挡设于第一间隙的入口侧的阻挡部,因此迷宫结构与阻挡部作为两道防护措施,可阻挡绝大部分灰尘、砂石、泥水等杂质进入轮毂轴承内,可有效防止灰尘、砂石、泥水侵入轮毂轴承内部,够延长轮毂轴承使用寿命。因为上述结构并未通过提高轮毂轴承内、外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通过增加密封唇以及过盈量等方式来提高轮毂轴承密封性能,因此可以在保证轮毂轴承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同时不增加行驶阻力。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上述车辆因为应用了上述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因此也具有可有效防止灰尘、砂石、泥水侵入轮毂轴承内部,够延长轮毂轴承使用寿命。因为并未通过提高轮毂轴承内、外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通过增加密封唇以及过盈量等方式来提高轮毂轴承密封性能,因此可以在保证轮毂轴承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同时不增加行驶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10,整个方案简便易行,成本低廉,能够延长轮毂轴承使用寿命。具体地,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10包括转向节100、驱动轴200、轮毂轴承300、内密封圈400及外密封圈500。
轮毂轴承300与转向节100连接在一起,转向节100上具有第一通孔110。具体地,第一通孔110形成转向节100的中心孔。轮毂轴承300上具有第二通孔310。具体地,第二通孔310形成轮毂轴承300的中心孔。驱动轴200穿设于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310内,以实现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转向节100、轮毂轴承300及驱动轴200同轴。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第一通孔11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台阶120。第一台阶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地,第一台阶120包括第一台阶面121及两个第一侧面122,第一台阶面121连接两个第一侧面122,且第一台阶面121分别与两个第一侧面122相垂直。因此,第一台阶面121与第一侧面122之间形成90°折角。
驱动轴200上形成有第二台阶210,第二台阶2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地,第二台阶210包括两个第二台阶面211及第二侧面212,第二侧面212连接两个第二台阶面211,且第二侧面212分别与两个第二台阶面211相垂直。因此,第二台阶面211与第二侧面212之间形成90°折角。
第一台阶120与第二台阶2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1。即,第一侧面122与第二侧面212之间、第一台阶面121与第二台阶面211之间均间隔设置,以保证第一台阶120与第二台阶21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01,且转向节100与驱动轴200装配好后不会形成干涉。形成的第一间隙101为90°折角迷宫结构。
驱动轴200上还形成有阻挡部,阻挡部挡设于第一间隙101的入口侧。阻挡部主要在第一间隙101的入口侧形成一道屏障,使外界灰尘、砂石、泥水进入第一间隙101的难度增大,即使部分灰尘、砂石、泥水越过阻挡部进入了第一间隙101,但是第一间隙101为90°折角迷宫结构,还能增大灰尘、砂石、泥水尘进入轮毂轴承300内的难度。因此,第一间隙101形成的90°折角迷宫结构与阻挡部作为两道保护措施,可阻挡大部分灰尘、砂石、泥水进入轮毂轴承300内。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阻挡部为凸出于驱动轴200上的凸环220。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整体重量,而且制造工艺更加容易,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具体地,驱动轴具有驱动轴球笼,凸环凸出形成于驱动轴球笼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阻挡部还可以为其他可以起到相同阻挡功能的结构。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凸环220包括内侧面221及外侧面222,内侧面221与外侧面222之间通过圆弧面223过渡。具体地,内侧面221为朝向第一间隙101的侧面,外侧面222为背向第一间隙101的侧面,两者之间通过圆弧面223过渡,可以有效降低加工时产生的应力。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转向节100上还设有排屑部,排屑部能够将第一间隙101处的杂质导出。杂质包括灰尘、砂石、泥水等。万一有灰尘、砂石、泥水越过阻挡部进入了第一间隙101,也能够通过排屑部排出来,防止灰尘、砂石、泥水侵入到轮毂轴承300内。
例如,排屑部为开设于转向节100上的排屑孔130,第一通孔110的侧壁与驱动轴200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02,第二间隙102与第一间隙101相连通,排屑孔130通过第二间隙102间接与第一间隙101相连通。即,由于排屑孔130为开孔形式,而非开槽形式,因此未破坏第一间隙101形成的90°折角迷宫结构的360°圆周完整结构,因此密封效果更好。而且开孔方式在转向节100上的加工去料较少,使得轮毂轴承300上的内密封圈400暴露在外的面积大大减小,可防止地面泥沙减税对内密封圈400的直接冲击。另外,开孔形式保证在转向节100中心的完整结构,降低了应力集中,结构强度更高。
更进一步地,排屑孔130的内径沿远离第二间隙102的方向增大。即,排屑孔130为内端小、外端大的结构,不仅能够有助于将迷宫结构内的灰尘、砂石、泥水导出,还有利于进一步避免地面泥沙减税对内密封圈400的直接冲击。
内密封圈400及外密封圈500均套设于轮毂轴承300上,且两者间隔设置。驱动轴200的轴肩面与内密封圈400的端面相抵。内密封圈400与外密封圈500有利于进一步阻止灰尘、砂石和泥水进入轮毂轴承300内部。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10,还包括制动盘600和防尘罩700,制动盘600装配于轮毂轴承300的一端。防尘罩700设于所述轮毂轴承300与转向节100之间。
具体地,轮毂轴承30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制动盘600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转向节100相连接,并且插入转向节100的第一通孔110内,采用间隙配合。在轮毂轴承300的一端用大螺母旋入驱动轴200伸出的螺杆部分并锁紧。
上述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驱动轴20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310,形成驱动轴200穿设于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310内的结构,由于第一通孔11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台阶120,驱动轴200上形成有第二台阶210,且第一台阶120与第二台阶2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1,因此转向节100与驱动轴200共同围成一迷宫结构,同时驱动轴200上还形成有位于第一间隙101的入口侧的阻挡部,因此迷宫结构与阻挡部作为两道防护措施,可阻挡绝大部分灰尘、砂石、泥水等杂质进入轮毂轴承300内,可有效防止灰尘、砂石、泥水侵入轮毂轴承300内部,够延长轮毂轴承300使用寿命。因为上述结构并未通过提高轮毂轴承300内、外密封圈500的密封性能,通过增加密封唇以及过盈量等方式来提高轮毂轴承300密封性能,因此可以在保证轮毂轴承300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同时不增加行驶阻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应用有上述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10,因此也具有以下优点:迷宫结构与阻挡部作为两道防护措施,可阻挡绝大部分灰尘、砂石、泥水等杂质进入轮毂轴承300内,可有效防止灰尘、砂石、泥水侵入轮毂轴承300内部,够延长轮毂轴承300使用寿命。未通过提高轮毂轴承300内、外密封圈500的密封性能,通过增加密封唇以及过盈量等方式来提高轮毂轴承300密封性能,因此可以在保证轮毂轴承300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同时不增加行驶阻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驱动轴及轮毂轴承,所述轮毂轴承和所述转向节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向节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轮毂轴承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挡设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入口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为凸出形成于所述驱动轴上的凸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具有驱动轴球笼,所述凸环凸出形成于所述驱动轴球笼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上还设有排屑部,所述排屑部能够将所述第一间隙处的杂质导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部为开设于所述转向节上的排屑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与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所述排屑孔通过所述第二间隙间接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孔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二间隙的方向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轮毂轴承上的内密封圈及外密封圈,所述驱动轴的轴肩面与所述内密封圈的端面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盘和防尘罩,所述制动盘装配于所述轮毂轴承的一端,所述防尘罩设于所述轮毂轴承与所述转向节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CN201920167220.1U 2019-01-29 2019-01-29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Active CN209511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7220.1U CN209511120U (zh) 2019-01-29 2019-01-29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7220.1U CN209511120U (zh) 2019-01-29 2019-01-29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1120U true CN209511120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20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7220.1U Active CN209511120U (zh) 2019-01-29 2019-01-29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1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238A (zh) * 2021-08-31 2021-12-21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端部的密封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238A (zh) * 2021-08-31 2021-12-21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端部的密封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11120U (zh) 车辆及轮毂轴承防尘密封结构
CN210686659U (zh) 一种防止泥土侵入的滚轮轴承
CN202641261U (zh) 一种汽车轮毂结构
CN104235369B (zh) 一种固定式皮带张紧轮组件全密封防尘结构
CN205908151U (zh) 一种带自锁的四连杆钩子锁机构
CN206522357U (zh) 一种注油方便的深沟球轴承
CN205956309U (zh) 一种拖链用锁紧结构
CN202381700U (zh) 具有高强度防尘功能的盒式油封
CN206904093U (zh) 一种带新型防尘密封结构的钢板冲压轴承万向节
CN201133420Y (zh) 乘用车非驱动轮毂单元总成
JP2016109293A (ja) 車輪支持用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CN209083796U (zh) 一种后平叉旋转支承结构
CN204985373U (zh) 长轴泵新型套筒联轴器
CN213594023U (zh) 一种用于重载工程车车桥驱动桥的密封装置
JP2002206547A (ja) シールリング及びシールリング付車輪用軸受ユニット
CN205278127U (zh) 一种轴承装配结构
CN206888709U (zh) 一种电磁锁轴及电磁锁
CN206845006U (zh) 用于框扇结构的接头
CN2934549Y (zh) 牙轮钻头轴承密封结构
CN104890802B (zh) 电动自行车的传动接头
CN220185647U (zh) 一种十字轴万向节
CN202203406U (zh) 工程机械轮边油封
CN205711988U (zh) 一种可防泥沙的平面闸门主滚轮装置
CN213088760U (zh) 立式旋转喷涂机床的主轴机构
CN214617482U (zh) 一种带有球座和球头的汽车拉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