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2510U -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2510U
CN209492510U CN201821828280.5U CN201821828280U CN209492510U CN 209492510 U CN209492510 U CN 209492510U CN 201821828280 U CN201821828280 U CN 201821828280U CN 209492510 U CN209492510 U CN 209492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tooling
support plate
charging station
electric charging
t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82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庆亚
顾晓炯
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Nextev Ltd filed Critical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282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2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2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2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换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叉车在将动力电池吊装放入RGV小车上时易磕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包括支撑部与滚动部,滚动部设置在支撑部上,支撑部能够安装在举升机构的举升爪上,将待转运物放置在滚动部上,其能够沿滚动部的滚动方向移动。通过此种方式设置,能够通过转运工装直接将动力电池平滑的推到RGV小车上,避免碰撞。

Description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换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因其环保节能的特点,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其替代燃油汽车。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不断提升,充换电站的数量也在激增,充换电站通常需要将充满电的动力电池通过有轨小车(RGV小车)运出充换电站,并将缺乏电能的动力电池运入充换电站充电,以此满足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而保证充足的电源。在从充换电站取出问题电池或向充换电站装载动力电池时,需要将动力电池从RGV小车上取下或者向RGV小车上吊装动力电池
实际转运时,通常是使用叉车套装加长臂后吊装动力电池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由于叉车与叉车臂型号尺寸各异,导致加长臂延长距离不一,很多时候不能完全吊到RGV小车的正上方,再加上叉车在吊装电池过程中,动力电池极易晃动,因此需要工作人员两侧扶稳,目视检测摆放方向是否偏移,并小心放置在RGV小车上,以避免电池与RGV小车磕碰,损坏RGV小车与动力电池。但是由于动力电池过重,工作人员花费很大力气也无法有效调整动力电池的位置,因此,这种吊装方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并不能完全避免动力电池与RGV小车之间的磕碰,由于RGV小车与动力电池均属于贵重物品,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
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转运工装来解决现有的叉车在将动力电池吊装放入RGV小车上时易磕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叉车在将动力电池吊装放入RGV小车上时易磕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所述充换电站包括举升机构,所述转运工装包括支撑部与滚动部,所述滚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能够安装在所述举升机构上,所述滚动部允许待转运物放置于其上并沿所述滚动部的滚动方向移动。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板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举升机构连接。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U型板和两块L型板,所述两块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U型板设置于所述两块L型板之间并与所述两块L型板连接,从而所述U型板、所述两块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围设形成套接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套接孔套设于所述举升机构上。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滚轮,并且/或者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具有向内的卷边,所述卷边具有圆弧倒角。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滚动部包括多个辊筒,所述多个辊筒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滚动部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多个辊筒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辊筒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套。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运工装还包括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安装于支撑板上并与所述辊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辊筒转动。
在上述转运工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待转运物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偏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换电站,所述充换电站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工装。
在上述充换电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充换电站中对应的相邻的多个举升机构上,所述举升机构用于举升车辆。
在上述充换电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爪,每一所述转运工装安装于所述举升爪上。
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转运工装包括支撑部与滚动部,滚动部设置在支撑部上,支撑部能够安装在举升机构上,滚动部允许待转运物放置于其上并能够沿滚动部的滚动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RGV小车的高度或者举升机构的高度,或者安装转运工装时将转运工装设置成与RGV小车等高,从而在转运待转运物时,便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直接将待转运物平滑的平行推到RGV小车上,此时就避免了吊装待转运物时与RGV小车容易产生碰撞,造成RGV小车或待转运物的损坏的情况。
方案1、一种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所述充换电站包括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包括支撑部与滚动部,所述滚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能够安装在所述举升机构上,所述滚动部允许待转运物放置于其上并沿所述滚动部的滚动方向移动。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板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举升机构连接。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U型板和两块L型板,所述两块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U型板设置于所述两块L型板之间并与所述两块L型板连接,从而所述U型板、所述两块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围设形成套接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套接孔套设于所述举升机构上。
方案4、根据方案2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滚轮,并且/或者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具有向内的卷边,所述卷边具有圆弧倒角。
方案5、根据方案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包括多个辊筒,所述多个辊筒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多个辊筒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方案7、根据方案5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辊筒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套。
方案8、根据方案5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还包括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安装于支撑板上并与所述辊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辊筒转动。
方案9、根据方案2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待转运物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偏移。
方案10、一种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换电站包括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工装。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充换电站中对应的相邻的多个举升机构上,所述举升机构用于举升车辆。
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爪,每一所述转运工装安装于所述举升爪上。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动力电池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安装好后与举升爪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列表
1、转运工装;11、支撑部;111、支撑板;1111、卷边;112、安装组件;1121、U型板;1122、L型板;12、滚动部;121、辊筒;122、安装架;13、限位结构;2、举升机构;21、举升爪;4、待转运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的限位结构是以L型支架为例来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形式的限位结构,例如设置限位柱,或者设置限位销等,只要该限位结构能够限制待转运物在其移动方向的偏移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安装好后与举升爪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待转运物4以动力电池为例进行说明,为解决现有的叉车在将动力电池吊装放入RGV小车上时易磕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1包括支撑部11和滚动部12,支撑部11可以安装在举升机构2的举升爪21上,滚动部12安装在支撑部11上,动力电池能够承载于滚动部12并沿着滚动部12的滚动方向双向移动。当操作人员通过调整RGV小车的高度或举升爪21的高度,或者安装转运工装1时已经调整为与RGV小车的高度相同时,可以借助转运工装1的转运使动力电池平滑地移动到RGV小车上,再由RGV小车沿轨道将动力电池运走。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转运工装1的设置,使得动力电池在转运至充换电站或从充换电站将动力电池转运出来时,可以借助转运工装1进行转运,从而RGV小车与动力电池的接触方式从直接吊装改为平滑推入,极大地降低了两者磕碰的可能性,并且避免了吊装过程中动力电池如果不慎从高处掉落还可能引起爆炸的危险,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高了转运动力电池过程中的安全性。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4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1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二)。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1包括支撑板111和安装组件112,安装组件112设置于支撑板111的下表面,安装组件112包括一个U型板1121和两个L型板1122,两个L型板1122对称设置并与支撑板111连接,然后将U型板1121设置于两个L型板1122之间并与两个L型板112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还可以是圆柱销与销孔配合连接等。连接好后,U型板1121与两个L型板1122形成一个套接孔,支撑板111通过该套接孔能够套设于举升爪21上,达到固定的作用。在支撑板111的侧边还设置有卷边1111,卷边1111卷向支撑板111的上表面,边缘为圆弧状,形成圆弧倒角。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安装组件112的U型板1121和两个L型板1122,使支撑板111能够牢固的设置于举升爪21上,确保举升过程中的安全,容易拆卸与固定,相对于直接增加一套辊道用来平滑转运电池,其体积要小得多,也大大节省了成本。通过增加卷边1111,使支撑板111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为满足支撑板111强度而需要增加的结构,例如不需要另外增加加强筋等结构,使转运工装1的整体重量更轻,也节省了原料,降低了成本。边缘为圆弧状倒角,也避免了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因边角较尖锐而划伤操作人员等,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滚动部12包括安装架122与多个辊筒121,多个辊筒121设置于安装架122内并可在安装架122内自转,安装架122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11的上表面。在辊筒121的外表面还包裹有橡胶套(图中未示出)。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将辊筒121安装在安装架122内,然后整体安装在支撑板111上,此时将动力电池放在辊筒121上,即可达到把动力电池通过辊筒121的转动平滑的推入RGV小车上,避免两者发生碰撞。在辊筒121上增加橡胶套,使辊筒121与动力电池摩擦力更大,不会出现打滑情况,使动力电池运动更容易,并且,利用橡胶具有弹性的特点,使电池不易与辊筒121发生碰撞而剐蹭电池,进而避免了危险的产生。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运工装1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11上表面的限位结构13,限位结构13可以为图4与图5中所示的L型直角架,然后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架上,限制动力电池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偏移。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增加限位结构13,可以引导动力电池沿预设轨道运行,使动力电池在移动时不会偏离预设轨道,进而出现不能达到在RGV小车上预定位置的目的,更不会出现动力电池直接从轨道上偏移掉落,造成安全事故。
特别地,现有的吊装电池方案中,需要叉车叉入图1中四个举升机构2的中心处,再将电池吊出,此时也很容易碰撞举升机构2,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还避免了此处碰撞,并且,由于叉车型号规格不同,叉臂的长度也各不相同,需要增加多个规格尺寸的叉车加长臂才能使不同规格的叉车完成吊装,通过转运工装1将电池运输出来,即可使叉车不需要安装加长臂也可以吊起电池,更节约成本,操作也更简单。相比较于传统延伸辊道体积大、存放麻烦、运输困难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1整体体积很小,成本要低得多,可实现性也更高。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与举升爪21结合,还能够完成更精密的高度定位。
综上所述,转运工装1包括支撑部11和滚动部12,通过动力电池能够放置于滚动部12的上方并沿着滚动部12的滚动方向移动的设计,使动力电池能够平滑地移动到RGV小车上,再沿着RGV小车的轨道运走。安装组件112设计成一个U型板1121和两个L型板1122,使支撑板111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举升爪21上并方便拆卸。支撑板111上设置卷边1111,并使边缘呈圆弧倒角,使支撑板111强度更强,也不容易划伤人。辊筒121套设橡胶套,使辊筒121与电池不会出现打滑情况,并且使电池不易与辊筒121发生碰撞而剐蹭电池。增加限位结构13,限制了动力电池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1还可以不包括安装组件112,只包括支撑板111,将支撑板111直接通过螺钉与举升爪21连接,同样能够达到易于装卸转运工装1的目的,只要能将支撑板111固定于举升爪21上,其固定方式可以是直接螺钉连接、焊接等方式等,固定方式的不同,不应该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组件112还可以是其它形式,例如安装组件112为一块挡板(图中未示出),在支撑板111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举升爪21匹配的凹槽,使举升爪21刚好能够嵌入其中,然后通过挡板分别与举升爪21和支撑板111同时通过螺钉连接,使三者固定成一个整体,同样能够将支撑板111牢固的固定在举升爪21上,因此,安装组件112只要能将支撑板111牢固的固定在举升爪21上即可,其具体结构形式变化多样,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板111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有滚轮(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1体积较大,重量相应较重,此种设计,使操作人员在初次安装转运工装1在举升爪21上时,能够不抬起工装进行安装,而是直接将工装推到举升爪21处再进行后续固定工作,减轻安装工装的负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滚动部12可以不包括安装架122,而是只包括辊筒121,辊筒121可以直接固定在支撑板111上,达到同样的目的,也可以顺利地转运动力电池,因此,有无安装架122并不应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这些设计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辊筒121还可以替换成万向滚珠等,同样能够完成转运动力电池的目的,并且万向滚珠还可以更容易地调整动力电池在向前运动过程中左右方向的运动偏移,辊筒121的类型选择多种多样,只要完成了类似轮子的功能即可,这些设计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转运工装1还包括动力部(图中未示出),动力部安装于支撑板111上并与辊筒121连接,动力部可以是电机、液压驱动转盘等,只要能够驱动辊筒121旋转即可,通过增加动力部,即可完成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设计,节省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这种设计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13还可以是左右两排定位销,通过销钉完成限位,还可以是在支撑架上焊接限位柱的结构,只要能够完成限制动力电池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偏移均可,这些设计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换电站,该充换电站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转运工装1。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转运工装1还可以不安装在举升爪21上,而是直接安装在举升机构2上,同样能够达到转运动力电池的目的,只要能够达到转运动力电池即可,转运工装1在充换电站内的安装位置不应该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这些设计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转运工装1的数量还可以是四个,分别设置在四个举升爪21上,用于实现转运工装1可以选择运输方向,转运工装1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改变,参照图1为将动力电池转运到图1中朝向下部的方向,通过更改举升爪21的位置,使其安装于图1中左侧的两个举升爪21上,即可实现将动力电池转运到图1中朝向左侧的方向,因此,转运工装1在充换电站内的使用数量,以及转运工装1在举升爪21上的安装位置排布并不应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这些设计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用新型是以动力电池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工装1显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待转运物4,只要此待转运物4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转运即可,例如长方形铁板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所述充换电站包括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包括支撑部与滚动部,所述滚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能够安装在所述举升机构上,所述滚动部允许待转运物放置于其上并沿所述滚动部的滚动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板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举升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U型板和两块L型板,所述两块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U型板设置于所述两块L型板之间并与所述两块L型板连接,从而所述U型板、所述两块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围设形成套接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套接孔套设于所述举升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滚轮,并且/或者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具有向内的卷边,所述卷边具有圆弧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包括多个辊筒,所述多个辊筒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多个辊筒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辊筒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还包括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安装于支撑板上并与所述辊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辊筒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待转运物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偏移。
10.一种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换电站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工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充换电站中对应的相邻的多个举升机构上,所述举升机构用于举升车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爪,每一所述转运工装安装于所述举升爪上。
CN201821828280.5U 2018-11-07 2018-11-07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Active CN209492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8280.5U CN209492510U (zh) 2018-11-07 2018-11-07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8280.5U CN209492510U (zh) 2018-11-07 2018-11-07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2510U true CN209492510U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5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8280.5U Active CN209492510U (zh) 2018-11-07 2018-11-07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25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628A1 (zh) * 2021-08-27 2023-10-12 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628A1 (zh) * 2021-08-27 2023-10-12 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0541B1 (en) Precast lightweight wall panel installation machine
CN110203851A (zh) 混凝土预制件旋转、搬运车
CN106428156A (zh) 轮胎转运车
CN111874584A (zh) 车轮堆垛装置
CN209492510U (zh)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CN114505829A (zh) 液压油缸翻身辅助装置
CN214929718U (zh) 一种用于公铁联运的移动式集装箱
CN215249368U (zh) 一种具有防倾功能的叉车
KR101858589B1 (ko) 전동 지게차 배터리 교환장치
CN113978309A (zh) 一种车辆换电站
CN212637277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运输车
CN211169591U (zh) 一种集装箱快速拆卸转运装置
CN210366852U (zh) 混凝土预制件旋转、搬运车
CN209904836U (zh) 室内自装卸平板车
CN106627312A (zh) 车载双滑块多点装卸吊及物流车
CN208217606U (zh) 充电仓电池交换机构
CN216155408U (zh) 一种适用于雨天环境工作的物流叉车
CN217732427U (zh) 一种快速吊装对位换电仓装置
CN218430886U (zh) 新能源重卡底盘换电输送存储装置
CN220283453U (zh) 一种用于铝棒整体自动装卸的举升装置
CN209507482U (zh) 一种升降机上车机构
CN209618808U (zh) 多用型叉车
CN203740903U (zh) 车用自动装卸机
CN220466738U (zh) 一种铝棒整体自动装卸装置
CN220999140U (zh) 一种货物转运车及其转运货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2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 Floor of Yihe Building, No. 1 Kangle Plaza, Central,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