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2430U -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2430U
CN209492430U CN201822220839.2U CN201822220839U CN209492430U CN 209492430 U CN209492430 U CN 209492430U CN 201822220839 U CN201822220839 U CN 201822220839U CN 209492430 U CN209492430 U CN 209492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late
compartment
dump truck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208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凤芝
唐敬忠
卢云举
胡瑞
苏群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eav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Automobile Co Ltd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eav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eav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eav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208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2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2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2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包含有设置在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的回转轴(4)、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并且设置有具有作用在回转轴(4)上的脱落部件的回转支座(1),通过回转轴(4)和回转支座(1),实现了自卸汽车的车厢(3)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的翻转式连接,通过回转支座(1)的脱落部件,实现了回转支座(1)与回转轴(4)的可分离式连接,不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是整体式,因此方便了自卸汽车的车厢(3)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了防止对回转轴(4)产生损坏。

Description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厢回转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背景技术
自卸汽车由二类底盘和上装组成,上装包括副车架、车厢、液压举升系统及其他附件组成。副车架与二类底盘前部弹性、后部刚性连接在一起,车厢与副车架前部或中部通过油缸、后部通过回转轴连接,也可取消副车架,后部通过回转轴与底盘尾端连接,通过油缸液压举升,车厢绕后回转轴举升下降,实现货物的装卸,
工程车辆工作环境恶劣,行驶过程中会剧烈冲击车厢,车厢举升过程中尤其在举升状态下行驶过程中,车厢更具损坏性。工程车辆运输介质复杂,尖锐、沉重、腐蚀的货物对车厢具有毁坏性,鉴于适应治理超载超限的状况,车厢轻量化成为大势所趋,虽然车厢采用薄板高强度板或耐磨板可适当解决,但车厢刚性也受到影响。自卸汽车车厢举升工作频次高,车厢成为易损关重件,不仅影响车辆美观,更具有安全隐患性,
现有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是整体式的,如图1为整体后回转装置,车厢损坏或回转轴磨损需要更换时,需要切割焊接实施,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拆卸困难,费时费力,还会对回转轴造成致命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因此方便了自卸汽车的车厢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了防止对回转轴产生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的回转轴、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联接并且设置有具有作用在回转轴上的脱落部件的回转支座。
由于设计了回转轴和回转支座,通过回转轴和回转支座,实现了自卸汽车的车厢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的翻转式连接,通过回转支座的脱落部件,实现了回转支座与回转轴的可分离式连接,不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是整体式,因此方便了自卸汽车的车厢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了防止对回转轴产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插口托接为脱落部件的方式把回转轴和回转支座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回转轴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副车架和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副车架设置在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并且回转轴设置在副车架中,在副车架和回转轴之间设置有定位销并且回转支座设置在回转轴上,回转支座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支座设置为包含有立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上连接板、外轴套、内轴套、限位板和螺栓并且回转支座的脱落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外轴套、内轴套、限位板和螺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支座设置为还包含有油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立板之间设置有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上连接板,外轴套设置在立板之间并且内轴套设置在外轴套中,油杯设置在内轴套上并且在限位板与左连接板之间和限位板与右连接板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栓,限位板设置为与内轴套抵制式联接并且内轴套设置为与回转轴串接式联接,立板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板设置为包含有左板部和右板部,在左板部的板部和右板部的板部中设置有包容孔体并且在板部的下边部设置有开口体,的上端口设置为与包容孔体的周边部呈交汇式联接,左板部的板部的内侧面的左部和右板部的板部的内侧面的左部分别设置为与左连接板联接,左板部的板部的内侧面的右部和右板部的板部的内侧面的右部分别设置为与右连接板联接并且左板部的板部的内侧面的上部和右板部的板部的内侧面的上部分别设置为与上连接板联接,左板部的包容孔体的周边部和右板部的包容孔体的周边部分别设置为与外轴套联接并且的下端口设置为与限位板接触式联接,板部的上边部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联接并且板部设置为梯形片状体,包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开口体设置为矩形开口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左连接板的片部的横部和右连接板的片部的横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并且片部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联接,片部的横部设置在立板的下端端面部并且螺纹孔体设置为与螺栓联接,片部设置为三段折弯板并且螺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连接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上连接板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外轴套的套筒部的侧面部设置有敞口体并且套筒部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联接,套筒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外轴套容纳式联接并且敞口体与限位板接触式联接,套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在套筒部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台阶体,敞口体设置为条形开口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内轴套的套管部的下侧面部设置有凹槽体并且在凹槽体上设置有安装孔体,套管部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轴套滑动式联接并且套管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回转轴转动式联接,凹槽体设置为与限位板接触式联接并且安装孔体设置为与油杯联接,套管部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凹槽体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安装孔体设置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限位板的主体部的中间部设置有透漏孔体并且在主体部的端头分别设置有串接孔体,主体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外轴套和内轴套接触式联接并且串接孔体设置为与螺栓联接,透漏孔体设置为与油杯容纳式联接并且主体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串接孔体和透漏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栓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螺栓设置为与立板螺纹式联接,螺栓设置为与限位板串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油杯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内轴套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副车架设置有具有串轴管的矩形框状体并且副车架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联接,副车架的串轴管设置为与回转轴容纳式联接并且副车架的串轴管设置为与定位销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轴的端头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回转轴的中间部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回转轴的端头设置为与立板转动式联接并且回转轴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副车架镶嵌式联接,回转轴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定位销抵制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定位销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并且定位销设置为与回转轴抵制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支座与副车架、回转轴和定位销设置为按照开口分离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回转支座分别设置在回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更换车厢时,拆掉螺栓组件及限位板,通过敲击回转支座轴套底部凹槽,拆掉回转支座轴套,车厢即可吊起实现拆卸了,满足了车厢更换快速安全高效的要求,也易于车厢后回转处回转轴、轴套等易损件的更换,设置了螺栓组件,方便拆卸,更换车厢时,拆掉螺栓组件及限位板,回转支座轴套底部设置了凹槽,通过敲击其底部凹槽,轻松拆掉回转支座轴套后,不必拆卸回转轴,车厢即可吊起实现拆卸了,满足了车厢更换快速安全高效的要求,即保护了回转轴,也易于车厢后回转处回转轴、轴套等易损件的更换,解决了轻松安全高效更换车厢的问题。给用户及时更换车厢提供了安全有效措施,降低了更换整车的成本,提高了整车美观性,更具有经济性和安全性,螺栓组件及限位板,方便拆卸。正常使用时,螺栓处涂抹密封胶,其性能、安全等方面不亚于整体式后回转装置。适应能力强,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回转支座轴套底部设置了凹槽,如图,通过敲击回转支座轴套底部凹槽,轻松拆掉回转支座轴套后,不必拆卸回转轴,车厢即可吊起实现拆卸了。满足了车厢更换快速安全高效的要求。也易于车厢后回转处回转轴、轴套等易损件的更换,回转支座轴套是受力易磨损部件,其外层设置了半圆形回转支座加强轴套,对轴套起到保护加强作用,回转支座立板通过半圆形回转支座加强轴套与图加强筋牢固焊接为一体,以支撑箱体的翻转,解决了整体式后回转装置更换车厢时,需要切割焊接,效率低,隐患大,拆卸困难,且易损坏箱体、回转轴等的问题。
在本技术方案中,插口托接为脱落部件的回转轴和回转支座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支座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板1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连接板12和右连接板1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轴套1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轴套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右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17的结构示意图,
回转支座-1、副车架-2、自卸汽车的车厢-3、回转轴-4、定位销-5、立板-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上连接板-14、外轴套-15、内轴套-16、限位板-17、油杯-18、螺栓-19、左板部-111、右板部-112、板部-113、包容孔体-114、开口体-115、片部-121、螺纹孔体-122、套筒部-151、敞口体-152、套管部-161、凹槽体-162、安装孔体-163、主体部-171、串接孔体-172、透漏孔体-17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回转支座1、副车架2、回转轴4和定位销5并且副车架2设置在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并且回转轴4设置在副车架2中,在副车架2和回转轴4之间设置有定位销5并且回转支座1设置在回转轴4上,回转支座1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回转支座1设置为包含有立板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上连接板14、外轴套15、内轴套16、限位板17、油杯18和螺栓19并且在立板11之间设置有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和上连接板14,外轴套15设置在立板11之间并且内轴套16设置在外轴套15中,油杯18设置在内轴套16上并且在限位板17与左连接板12之间和限位板17与右连接板13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栓19,限位板17设置为与内轴套16抵制式联接并且内轴套16设置为与回转轴4串接式联接,立板11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
通过回转支座1,形成了对回转轴4的支撑连接点,由回转支座1,实现了与回转轴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回转轴4的转动的支撑载体和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立板11设置为包含有左板部111和右板部112,在左板部111的板部113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中设置有包容孔体114并且在板部113的下边部设置有开口体115,115的上端口设置为与包容孔体114的周边部呈交汇式联接,左板部111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左部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左部分别设置为与左连接板12联接,左板部111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右部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右部分别设置为与右连接板13联接并且左板部111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上部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上部分别设置为与上连接板14联接,左板部111的包容孔体114的周边部和右板部112的包容孔体114的周边部分别设置为与外轴套15联接并且115的下端口设置为与限位板17接触式联接,板部113的上边部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并且板部113设置为梯形片状体,包容孔体114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开口体115设置为矩形开口体。
通过立板11,形成了对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上连接板14、外轴套15和限位板17的支撑连接点,由板部113,实现了与左连接板12的连接,实现了与右连接板13的连接,实现了与上连接板14的连接,由包容孔体114,实现了与外轴套15的连接,由开口体115,实现了与限位板1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支撑载体和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左连接板12的片部121的横部和右连接板13的片部121的横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122并且片部121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联接,片部121的横部设置在立板11的下端端面部并且螺纹孔体122设置为与螺栓19联接,片部121设置为三段折弯板并且螺纹孔体12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左连接板12和右连接板13,形成了对立板11和螺栓19的支撑连接点,由片部121,实现了与立板11的连接,由螺纹孔体122,实现了与螺栓1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加强连接中间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14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上连接板14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联接。
通过上连接板14,形成了对立板11的支撑连接点,由上连接板14,实现了与立板1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加强连接中间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轴套15的套筒部151的侧面部设置有敞口体152并且套筒部151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联接,套筒部15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外轴套15容纳式联接并且敞口体152与限位板17接触式联接,套筒部15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在套筒部15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台阶体,敞口体152设置为条形开口体。
通过外轴套15,形成了对立板11和内轴套16的支撑连接点,由套筒部151,实现了与立板11的连接,由敞口体152,实现了与内轴套1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内轴套16串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轴套16的套管部161的下侧面部设置有凹槽体162并且在凹槽体162上设置有安装孔体163,套管部161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轴套15滑动式联接并且套管部16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回转轴4转动式联接,凹槽体162设置为与限位板17接触式联接并且安装孔体163设置为与油杯18联接,套管部161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凹槽体162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安装孔体163设置为螺纹孔。
通过内轴套16,形成了对外轴套15、限位板17和油杯18的支撑连接点,由套管部161,实现了与外轴套15的连接,由凹槽体162,实现了与限位板17的连接,由安装孔体163,实现了与油杯1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回转轴4转动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限位板17的主体部171的中间部设置有透漏孔体173并且在主体部171的端头分别设置有串接孔体172,主体部17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外轴套15和内轴套16接触式联接并且串接孔体172设置为与螺栓19联接,透漏孔体173设置为与油杯18容纳式联接并且主体部17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串接孔体172和透漏孔体17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限位板17,形成了对立板11、外轴套15、内轴套16、油杯18和螺栓19的支撑连接点,由主体部171,实现了与立板11的连接,实现了与外轴套15的连接,实现了与内轴套16的连接,由透漏孔体173,实现了与油杯18的连接,由串接孔体172,实现了与螺栓1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内轴套16进行固定在外轴套15中。
在本实施例中,螺栓19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螺栓19设置为与立板11螺纹式联接,螺栓19设置为与限位板17串接式联接。
通过螺栓19,形成了对立板11和限位板17的支撑连接点,由螺栓19,实现了与立板11的连接,实现了与限位板1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限位板17进行固定在立板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油杯18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内轴套16联接。
通过油杯18,形成了对内轴套16的支撑连接点,由油杯18,实现了与内轴套1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回转轴4进行润滑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副车架2设置有具有串轴管的矩形框状体并且副车架2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联接,副车架2的串轴管设置为与回转轴4容纳式联接并且副车架2的串轴管设置为与定位销5联接。
通过副车架2,形成了对回转轴4和定位销5的支撑连接点,由副车架2,实现了与回转轴4的连接,实现了与定位销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把回转轴4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回转轴4的端头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回转轴4的中间部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回转轴4的端头设置为与立板11转动式联接并且回转轴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镶嵌式联接,回转轴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定位销5抵制式联接。
通过回转轴4,形成了对回转支座1、副车架2和定位销5的支撑连接点,由回转轴4,实现了与回转支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定位销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自卸汽车的车厢3的转动轴。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5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定位销5设置为与回转轴4抵制式联接。
通过定位销5,形成了对副车架2和回转轴4的支撑连接点,由定位销5,实现了与回转支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回转轴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回转轴4与副车架2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回转支座1与副车架2、回转轴4和定位销5设置为按照开口分离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回转支座1分别设置在回转轴4上。
把副车架2安装到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把回转轴4安装到副车架2中,通过定位销5,把回转轴4固定在副车架2上,由左板部111、右板部112、片部121和上连接板14组成箱体,把套筒部151固定在箱体中,板部113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的下端端面部连接,把回转轴4的端头通过开口体115和敞口体152放到套筒部151中,把套管部161套在回转轴4的端头上,通过敲打撞击把套管部161进入到套筒部151中,把主体部171安装到开口体115、敞口体152和凹槽体162中,把螺栓19安装在串接孔体172中,把螺栓19与螺纹孔体122拧紧,把套管部161固定在套筒部151中,把油杯18通过透漏孔体173拧紧在安装孔体163中,由油杯18在回转轴4与套管部161注入润滑油脂,从而完成自卸汽车的车厢3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的安装,当需要把自卸汽车的车厢3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拆卸时,把油杯18与安装孔体163分离,把螺栓19与螺纹孔体122松开,把主体部171与开口体115、敞口体152和凹槽体162分离,从而把主体部171从套管部161上取出,通过敲打撞击把套管部161从套筒部151中滑出,把回转轴4的端头通过开口体115和敞口体152从套筒部151中取出,使回转轴4与板部113和套筒部151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插口托接为脱落部件的方式把回转轴4和回转支座1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回转轴4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副车架2和定位销5。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回转轴4和回转支座1,通过回转轴4和回转支座1,实现了自卸汽车的车厢3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的翻转式连接,通过回转支座1的脱落部件,实现了回转支座1与回转轴4的可分离式连接,不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是整体式,因此方便了自卸汽车的车厢3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了防止对回转轴4产生损坏。
2、由于设计了副车架2和定位销5,形成中间框部件,实现了对回转轴4的固定。
3、由于设计了立板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上连接板14、外轴套15、内轴套16、限位板17和螺栓19,实现了与回转轴4的可分离连接。
4、由于设计了油杯18,实现了对回转轴4的润滑。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插口托接为脱落部件的回转轴4和回转支座1相互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的回转轴4、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并且设置有具有作用在回转轴4上的脱落部件的回转支座1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的回转轴(4)、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并且设置有具有作用在回转轴(4)上的脱落部件的回转支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插口托接为脱落部件的方式把回转轴(4)和回转支座(1)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回转轴(4)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副车架(2)和定位销(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副车架(2)设置在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上并且回转轴(4)设置在副车架(2)中,在副车架(2)和回转轴(4)之间设置有定位销(5)并且回转支座(1)设置在回转轴(4)上,回转支座(1)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回转支座(1)设置为包含有立板(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上连接板(14)、外轴套(15)、内轴套(16)、限位板(17)和螺栓(19)并且回转支座(1)的脱落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外轴套(15)、内轴套(16)、限位板(17)和螺栓(19),
或,回转支座(1)设置为还包含有油杯(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在立板(11)之间设置有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和上连接板(14),外轴套(15)设置在立板(11)之间并且内轴套(16)设置在外轴套(15)中,油杯(18)设置在内轴套(16)上并且在限位板(17)与左连接板(12)之间和限位板(17)与右连接板(13)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栓(19),限位板(17)设置为与内轴套(16)抵制式联接并且内轴套(16)设置为与回转轴(4)串接式联接,立板(11)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立板(11)设置为包含有左板部(111)和右板部(112),在左板部(111)的板部(113)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中设置有包容孔体(114)并且在板部(113)的下边部设置有开口体(115),开口体(115)的上端口设置为与包容孔体(114)的周边部呈交汇式联接,左板部(111)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左部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左部分别设置为与左连接板(12)联接,左板部(111)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右部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右部分别设置为与右连接板(13)联接并且左板部(111)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上部和右板部(112)的板部(113)的内侧面的上部分别设置为与上连接板(14)联接,左板部(111)的包容孔体(114)的周边部和右板部(112)的包容孔体(114)的周边部分别设置为与外轴套(15)联接并且开口体(115)的下端口设置为与限位板(17)接触式联接,板部(113)的上边部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车厢(3)联接并且板部(113)设置为梯形片状体,包容孔体(114)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开口体(115)设置为矩形开口体,
或,在左连接板(12)的片部(121)的横部和右连接板(13)的片部(121)的横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122)并且片部(121)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联接,片部(121)的横部设置在立板(11)的下端端面部并且螺纹孔体(122)设置为与螺栓(19)联接,片部(121)设置为三段折弯板并且螺纹孔体(12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或,上连接板(14)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上连接板(14)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联接,
或,在外轴套(15)的套筒部(151)的侧面部设置有敞口体(152)并且套筒部(151)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联接,套筒部(15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外轴套(15)容纳式联接并且敞口体(152)与限位板(17)接触式联接,套筒部(15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在套筒部(15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台阶体,敞口体(152)设置为条形开口体,
或,在内轴套(16)的套管部(161)的下侧面部设置有凹槽体(162)并且在凹槽体(162)上设置有安装孔体(163),套管部(161)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轴套(15)滑动式联接并且套管部(16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回转轴(4)转动式联接,凹槽体(162)设置为与限位板(17)接触式联接并且安装孔体(163)设置为与油杯(18)联接,套管部(161)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凹槽体(162)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安装孔体(163)设置为螺纹孔,
或,在限位板(17)的主体部(171)的中间部设置有透漏孔体(173)并且在主体部(171)的端头分别设置有串接孔体(172),主体部(17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板(11)、外轴套(15)和内轴套(16)接触式联接并且串接孔体(172)设置为与螺栓(19)联接,透漏孔体(173)设置为与油杯(18)容纳式联接并且主体部(17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串接孔体(172)和透漏孔体(17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或,螺栓(19)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螺栓(19)设置为与立板(11)螺纹式联接,螺栓(19)设置为与限位板(17)串接式联接,
或,油杯(18)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内轴套(16)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回转轴(4)的端头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回转轴(4)的中间部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回转轴(4)的端头设置为与立板(11)转动式联接并且回转轴(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镶嵌式联接,回转轴(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定位销(5)抵制式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副车架(2)设置有具有串轴管的矩形框状体并且副车架(2)设置为与自卸汽车的底盘车架联接,副车架(2)的串轴管设置为与回转轴(4)容纳式联接并且副车架(2)的串轴管设置为与定位销(5)联接,
或,定位销(5)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定位销(5)设置为与回转轴(4)抵制式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其特征是:回转支座(1)与副车架(2)、回转轴(4)和定位销(5)设置为按照开口分离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回转支座(1)分别设置在回转轴(4)上。
CN201822220839.2U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Active CN209492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0839.2U CN209492430U (zh)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0839.2U CN209492430U (zh)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2430U true CN209492430U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5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20839.2U Active CN209492430U (zh)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2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06626U (zh) 汽车车架结构
CN109131567A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09492430U (zh) 用于自卸汽车的车厢回转装置
CN101092227A (zh) 大吨位起重机组合式吊钩
CN107856742A (zh) 一种适用于燃油车和ev电动车的通用型铝副车架
CN202827256U (zh) 一种自卸汽车举升机构
CN207190976U (zh) 一种重型牵引车电瓶安装结构
CN205737018U (zh) 一种车后排座椅挂钩结构及车辆
CN202986919U (zh) 一种井下无轨运输自卸车
CN106184425B (zh) 前风窗前倾式超宽体半骨架车身
CN107673249A (zh) 一种组合式平衡重柔性固定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起重机
WO2020125425A1 (zh) 矿用自卸车前桥结构
CN208453106U (zh) 一种驾驶室翻转后限位支撑装置
CN206344896U (zh) 一种带有边板后部紧固装置的载货汽车货箱及载货汽车
CN107627944B (zh) 运输车辆
CN206436742U (zh) 一种改进型后桥
CN201432605Y (zh) 一种自卸车前顶式油缸支座
CN207595066U (zh) 多用途货车挡泥板
CN205806115U (zh) 一种螺栓组件
CN209367639U (zh) 一种钩机专用插杆
CN208881904U (zh) 首横梁及具有该首横梁的车辆
CN204567181U (zh) 一种铰接式矿用自卸车前桥a型架及其矿用自卸车
CN218839579U (zh) 一种车架及车辆
CN106741219A (zh) 一种带有边板后部紧固装置的载货汽车货箱及载货汽车
CN216715170U (zh) 一种卡车后桥减速器壳体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