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0211U -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0211U
CN209410211U CN201821809640.7U CN201821809640U CN209410211U CN 209410211 U CN209410211 U CN 209410211U CN 201821809640 U CN201821809640 U CN 201821809640U CN 209410211 U CN209410211 U CN 209410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bar
sensor
longitudinal beam
front longitudinal
recogni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96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宝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096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0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0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0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所述部件识别装置包括可转动地检测杆(11),以及多个与所述检测杆(11)位置相对应的传感器(12),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用于抵接在所述部件上,另一端根据所述检测杆(11)抵接的所述部件触发相应位置的所述传感器(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杆端部抵接部件的不同,检测杆可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分别触发相应位置处的传感器,进而通过触发的传感器判断部件的类型,实现对不同零部件的自动识别,另外,检测杆能够探测不同零部件的差异点,并将差异点传递至传感器,实现差异特征的放大和转移,便于识别,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零部件安装错误。

Description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身装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为减少设备投入,多车型可共用同一生产线,例如不同车型前纵梁共用同一前纵梁上料机构,相应地需解决不同车型零部件的识别问题。以不同车型前纵梁的识别为例,现有技术中将前纵梁固定在前纵梁上料机构上,可供不同车型前纵梁上件使用,同时在前纵梁上料机构上固定传感器以对不同车型的前纵梁进行检测和识别,但是,由于不同车型的前纵梁的差异较小且差异点在托盘内部,工作过程中托盘随传动机构移动,安装的传感器会与托盘产生干涉,影响对前纵梁类型的识别。现有技术中还可以采用人工识别,但容易造成人为操作失误,一旦识别错误,零件上错,将导致下车体焊接总成甚至车身总成的报废,损失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部件识别装置,该部件识别装置能够自动识别不同车型的零部件,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上错零件。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纵梁上料机构,该前纵梁上料机构上安装有本公开提供的部件识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部件识别装置,包括可转动地检测杆,以及多个与所述检测杆位置相对应的传感器,所述检测杆的一端用于抵接在所述部件上,另一端根据所述检测杆抵接的所述部件触发相应位置的所述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检测杆相连接的旋转支座,所述检测杆上套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旋转支座相铰接。
可选地,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供所述检测杆穿过的限位开口槽。
可选地,所述检测杆形成为多段折弯杆,该多段折弯杆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支座和所述支撑座相连接的第一杆段,由所述第一杆段的一端向上弯折的第二杆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杆段的另一端向下弯折且朝向所述传感器延伸的L形杆段,所述第二杆段的端部形成为用于与所述部件相抵接的球头,所述L形杆段的端部连接有用于触发所述传感器的感应元件。
可选地,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与多个所述传感器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触发的所述传感器判断所述部件。
可选地,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多个所述传感器的支架,多个所述传感器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前纵梁上料机构,该前纵梁上料机构上固定有上述的部件识别装置。
可选地,所述前纵梁上料机构用于上料/传送具有不同型面的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所述传感器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当所述检测杆的一端未与所述前纵梁相抵接时,所述检测杆的另一端未触发传感器;当所述检测杆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前纵梁的型面上时,所述检测杆的另一端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当所述检测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前纵梁的型面上时,所述检测杆的另一端触发所述第二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前纵梁上料机构包括框架主体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上的托盘,所述检测杆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托盘上,多个所述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侧壁上的第一支架,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用于固定多个所述传感器的第二支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杆端部抵接部件的不同,检测杆可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分别触发相应位置处的传感器,进而通过触发的传感器判断部件的类型,实现对不同零部件的自动识别,另外,检测杆能够探测不同零部件的差异点,并将差异点传递至传感器,实现差异特征的放大和转移,便于识别,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零部件安装错误。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部件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纵梁识别装置中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纵梁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纵梁上料机构中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检测杆 12 传感器
13 旋转支座 14 支撑座
15 支架 16 铰接轴
111 第一杆段 112 第二杆段
113 L形杆段 114 球头
115 感应元件 121 第一传感器
122 第二传感器 141 限位开口槽
131 固定板 132 水平板
10 连接件 151 第一支架
152 第二支架 2 前纵梁
21 第一前纵梁 22 第二前纵梁
3 前纵梁上料机构 31 框架主体
32 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部件识别装置正常安装在前纵梁上料机构上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1中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部件识别装置,该部件识别装置包括可转动地检测杆11,以及多个与检测杆11位置相对应的传感器12,检测杆11 的一端用于抵接在部件上,另一端根据检测杆11抵接的部件触发相应位置的传感器1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提供的部件识别装置适用于在外形结构上差异较小,但在相同位置处存在不同型面的任意零部件,例如将下文中进行详细介绍的前纵梁2,检测杆11的一端能够正好抵接在部件的型面差异位置处,另一端会触发相应位置处的传感器12,“触发”是指检测杆11 的端部能够正好与相应的传感器12位置对正,传感器12能够感应到检测杆11的端部并转化为电信号以输出检测结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杆11端部抵接部件的不同,检测杆11可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分别触发相应位置处的传感器12,进而通过触发的传感器12判断部件的类型,实现对不同零部件的自动识别,另外,检测杆11能够探测不同零部件的差异点,并将差异点传递至传感器12,实现差异特征的放大和转移,便于识别,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零部件安装错误。
实现检测杆11可转动地方式有多种。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的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检测杆11相连接的旋转支座13和支撑座14,检测杆 11上套设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和旋转支座13相铰接,支撑座14上形成有用于供检测杆11穿过的限位开口槽141。即,检测杆11和旋转支座13 共同形成以旋转支座13和检测杆11的铰接点为支点的杠杆,检测杆11可在竖直平面内绕支点转动,如图1中示出了检测杆11转动过程中三个不同的转动位置,检测杆11穿过支撑座14上的限位开口槽141,不仅能够对检测杆1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够对检测杆11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例如,当检测杆11的端部没有与部件相抵接时,无需施加外力,检测杆11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固定在限位槽141的下限位位置。另外,旋转支座13和支撑座 14可以固定在任意适当位置,以保证检测杆11的端部能够正好抵接至部件的差异特征位置处。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旋转支座13包括用于从两侧夹紧连接件10的固定板131,以及与固定板131相连接的水平板132,连接旋转支座13和检测杆11的铰接轴16穿过固定板131和连接件10,固定板 131和水平板132互成钝角,检测杆11可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转动。固定板 131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连接件10的容纳槽,连接件10套设在检测杆 11上,能够增大检测杆11和固定板131的接触面积,实现两者的稳定铰接,固定板131和水平板132互成钝角,可在竖直平面内增大检测杆11的转动范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31和水平板132还可以为垂直连接的L 形板,且L形板的竖直段用于与检测杆11相铰接。
检测杆11可以为任意适当结构。如图1所示,检测杆11可以形成为多段折弯杆,该多段折弯杆包括用于与旋转支座13和支撑座14相连接的第一杆段111,由第一杆段111的一端向上弯折的第二杆段112,以及由第一杆段111的另一端向下弯折且朝向传感器12延伸的L形杆段113,第二杆段 112的端部形成为用于与部件相抵接的球头114,L形杆段113的端部连接有用于触发传感器12的感应元件115。这样,球头114所在端能够上下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要抵接的部件,由于部件型面的差异,检测杆11会绕旋转支座 13旋转,停在不同的位置,感应元件115可以为固定在检测杆11端部的任意铁质元件,传感器12便可感应到检测杆11以触发,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元件115为连接在检测杆11端部的螺栓,通过感应元件115触发相应位置的传感器12快速识别部件的类型。
本公开提供的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与多个传感器12连接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触发的传感器12判断部件,这样,处于触发状态的传感器12将电信号及时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作出判断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输出。
进一步地,本公开提供的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多个传感器12 的支架15,多个传感器12沿支架15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检测杆11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检测杆11上感应元件115所在端可上下运动,相应地,多个传感器1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支架15上,可保证检测杆11在转动至相应位置时能够与相应的传感器12相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还提供一种前纵梁上料机构,该前纵梁上料机构上固定有上文中介绍的部件识别装置,该前纵梁上料机构具有上述部件识别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在本公开中,该前纵梁上料机构用于上料或者传送具有不同型面的第一前纵梁21和第二前纵梁22,将第一前纵梁21和第二前纵梁22分别置于该前纵梁上料机构上,可以实现前纵梁2上不同零部件的安装,还可以实现对前纵梁的传送作业,具体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介绍,同时还能够对前纵梁2进行识别。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前纵梁21 和第二前纵梁22的外形基本相同,仅在图中所示的型面位置处有所差异,第二前纵梁22的型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比第一前纵梁21型面大一些,相应地,如图1所示,传感器12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传感器121和第二传感器122,当检测杆11的一端未与前纵梁2相抵接时,检测杆11的另一端未触发传感器;当检测杆11一端抵接在第一前纵梁21的型面上时,检测杆11的另一端触发第一传感器121;当检测杆11的一端抵接在第二前纵梁22的型面上时,检测杆11的另一端触发第二传感器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传感器12分别与车辆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检测杆11的端部没有触发传感器时,控制系统判断为无零件;当检测杆11的端部触发第一传感器121 时,控制系统判断为第一前纵梁21;当检测杆11的端部触发第二传感器121 时,控制系统判断为第二前纵梁22,进而无需人工操作和识别,便可自动识别前纵梁,操作方便且准确可靠。
如图3和图4所示,前纵梁上料机构3包括框架主体31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框架主体31上的托盘32,检测杆11可转动地固定在托盘32上,多个传感器12通过支架15固定在框架主体31的一侧。检测杆11将在前纵梁2 在托盘32内侧的差异点传递到托盘32的边缘,便于识别且不会与托盘32 的运动产生干涉。另外,部件识别装置固定在托盘32上且能够随托盘32往复滑动,将前纵梁2置于部件设别装置的上方且随托盘32移动,可实现对前纵梁2的传送作业,传感器12通过支架15固定在框架主体31的一侧,不会对托盘32的滑动产生干涉,同时,当托盘32运动至支架15所在位置处,能够保证检测杆11的端部触发相应的传感器12。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支架15包括固定在框架主体31侧壁上的第一支架151,以及与第一支架151相连接用于固定多个传感器12的第二支架152。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分别形成为L形板,第一支架151的竖直段用于与框架主体31的侧壁相连接,第二支架152的水平段和第一支架151的水平段相连接,多个传感器12固定在第二支架152的竖直段上,为保证检测杆11的端部能够触发相应的传感器12,可适当调整第一支架151 和第二支架152的连接角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地检测杆(11),以及多个与所述检测杆(11)位置相对应的传感器(12),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用于抵接在所述部件上,另一端根据所述检测杆(11)抵接的所述部件触发相应位置的所述传感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检测杆(11)相连接的旋转支座(13),所述检测杆(11)上套设有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和所述旋转支座(13)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上形成有供所述检测杆(11)穿过的限位开口槽(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11)形成为多段折弯杆,该多段折弯杆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支座(13)和所述支撑座(14)相连接的第一杆段(111),由所述第一杆段(111)的一端向上弯折的第二杆段(112),以及由所述第一杆段(111)的另一端向下弯折且朝向所述传感器(12)延伸的L形杆段(113),所述第二杆段(112)的端部形成为用于与所述部件相抵接的球头(114),所述L形杆段(113)的端部连接有用于触发所述传感器(12)的感应元件(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与多个所述传感器(12)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触发的所述传感器(12)判断所述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多个所述传感器(12)的支架(15),多个所述传感器(12)沿所述支架(15)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7.一种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前纵梁上料机构(3)上固定有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上料/传送具有不同型面的第一前纵梁(21)和第二前纵梁(22),所述传感器(12)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传感器(121)和第二传感器(122),
当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未与所述前纵梁(2)相抵接时,所述检测杆(11)的另一端未触发传感器;
当所述检测杆(11)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前纵梁(21)的型面上时,所述检测杆(11)的另一端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121);
当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前纵梁(22)的型面上时,所述检测杆(11)的另一端触发所述第二传感器(1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上料机构(3)包括框架主体(31)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31)上的托盘(32),所述检测杆(11)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托盘(32)上,多个所述传感器(12)通过支架(15)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3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5)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31)侧壁上的第一支架(15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151)相连接用于固定多个所述传感器(12)的第二支架(152)。
CN201821809640.7U 2018-11-02 2018-11-02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Active CN209410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9640.7U CN209410211U (zh) 2018-11-02 2018-11-02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9640.7U CN209410211U (zh) 2018-11-02 2018-11-02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0211U true CN209410211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9640.7U Active CN209410211U (zh) 2018-11-02 2018-11-02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0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6918B (zh) 一种可实现自动限幅的折叠臂高空作业车控制方法
CN209410211U (zh)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CN205312808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防止轿厢移动的机械锁定新型检修装置
CN206703039U (zh) 一种气压式碰撞传感器
CN103192248B (zh) 铆压装配机
CN106915182B (zh) 自矫正握笔姿势的笔
JP2006290011A (ja) 車体の位置決め検出装置
CN207087481U (zh) 一种多机型工件到位检测装置及工件上料机
CN101903213B (zh) 用于安全连接电子器件的装置
CN209335661U (zh) 碰撞检测机构及机器人
CN205204226U (zh) 一种单向分度旋转切换机构
CN108161817B (zh) 一种翻盖轴安装机构
CN107414604A (zh) 多机型工件到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工件上料机
CN102774667B (zh) 装船机臂架锁定装置及其锁定方法
CN202704611U (zh) 装船机臂架锁定装置
CN205898065U (zh) 一种用于点焊螺栓的长度识别装置
CN205562472U (zh) 一种用于车辆损伤评估的检测探头
US10126455B2 (en) Device for the contactless actuation of an adjustable vehicle part
CN105537840A (zh) 应用于检测车身板件装件顺序的防呆装置
CN109238191A (zh) 一种零件孔位状态检测装置
CN104438110A (zh) 一种铝块传送装置
CN205748323U (zh) 汽车副驾驶座椅滑轨装配检测工装
CN204504457U (zh) 一种元器件焊接辅助装置
CN216870005U (zh) 一种四轴汽车座椅骨架检测装置
CN204924152U (zh) 一种叉臂式升降器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2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Floor 3, Building 1, Future International Center, Southern Science City, North Qijia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aow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