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9181U -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9181U
CN209409181U CN201821690532.2U CN201821690532U CN209409181U CN 209409181 U CN209409181 U CN 209409181U CN 201821690532 U CN201821690532 U CN 201821690532U CN 209409181 U CN209409181 U CN 209409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sprue
hot
glue
fee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05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8216905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9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9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9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模芯具有进胶口、与进胶口连通的主流道以及两个分别设于主流道两侧以用于分别连通主流道与双型腔模具上之两个型腔的分流道,主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进胶口设置于主流道的顶端,两个分流道分别从主流道的底端向主流道的两侧延伸。本实用新型中主流道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模芯内,进胶口设置于主流道的顶端,两个分流道分别从主流道的底端向主流道的两侧延伸,这样,胶料从进胶口通过主流道直接进入到分流道内,胶料进入分流道过程中不再经过对碰咀,胶料的流程缩短,注速压力也可随之降低,从而使得该模具可行性增大。

Description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叠模热流道针阀系统可以使塑料熔液均匀地分布到叠模模具上两个独立的产品型腔上,从而使注塑产品的数量增加一倍。
传统叠模的胶料都是从主唧咀处流入对碰咀后再流入产品型腔,这样就会造成模板总厚度较厚,经常超过注塑机的容模量,对碰咀中间易有料柄且对碰咀流道流程较长,注射压力较大,从而使得该模具可行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传统叠模的胶料都是从主唧咀处流入对碰咀后再流入产品型腔,造成模板总厚度大,超过注塑机的容模量,且对碰咀中间易有料柄,使得该模具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所述模芯具有进胶口、与所述进胶口连通的主流道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主流道两侧以用于分别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双型腔模具上之两个型腔的分流道,所述主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进胶口设置于所述主流道的顶端,两个所述分流道分别从所述主流道的底端向所述主流道的两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模芯包括主唧咀、中间模体以及两个第一侧模体,两个所述第一侧模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模体的两侧,所述主唧咀设置于所述中间模体的顶部,所述进胶口贯穿设于所述主唧咀上,所述主流道设置于所述中间模体上,所述分流道从所述第一侧模体的外侧面延伸于所述中间模体内并与所述主流道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模体包括第一热流道板以及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模体连接的中模板,两个所述中模板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主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内,所述分流道从所述第一侧模体的外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内,所述主唧咀位于所述第一热流道板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模体包括气缸模板、座板、第二热流道板以及热咀,所述气缸模板的一侧与所述中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座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座板围合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热咀穿设于所述座板并与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固定连接,所述热咀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型腔相连接的热咀流道,所述第二热流道板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气缸模板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中模板上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热流道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第四流道,所述热咀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以及第四流道依次连接并形成所述分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中模板包括第一连接块及与所述气缸模板连接的中板,所述第一连接块穿设于所述中板后并与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流道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
所述气缸模板包括用于安装气缸的气缸板及穿设于所述气缸板后并与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块,所述气缸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座板及中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流道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模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芯还包括多个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侧模体分别固定于所述中间模体两侧的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倾斜设置于所述主流道的顶端,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主流道之间的夹角为25度~35度。
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主流道之间的夹角为30度±0.1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型腔模具,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以及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模芯两侧的第二侧模体,两个所述第二侧模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型腔,两个所述型腔分别与两所述分流道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主流道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模芯内,进胶口设置于主流道的顶端,两个分流道分别从主流道的底端向主流道的两侧延伸,这样,胶料从进胶口通过主流道直接进入到分流道内,胶料进入分流道过程中不再经过对碰咀,胶料的流程缩短,注速压力也可随之降低,从而使得该模具可行性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唧咀安装于中间模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侧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主唧咀;11、进胶口;20、中间模体;21、中模板;211、中板;212、第一连接块;2121、第三流道;22、第一热流道板;221、主流道;222、第四流道;23、第一腔体;30、第一侧模体;31、气缸模板;311、气缸板;312、第二连接块;3121、第二流道;32、座板;33、第二热流道板;34、热咀;35、第二腔体;40、紧固件;50、气缸;60、定位销;70、导向销;80、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上,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分流道80的模芯,模芯具有进胶口11、主流道221以及两个分流道80,主流道221与进胶口11连通,两个分流道80分别设于主流道221的两侧,分流道80的一端以用于连通主流道221,分流道80的另一端连通双型腔模具上之型腔,主流道221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进胶口11设置于主流道221的顶端,两个分流道80分别从主流道221的底端向主流道221的两侧延伸,胶料在自身重力和注塑压力的作用下从进胶口11通过主流道221直接进入到分流道80内,胶料进入分流道80过程中不再经过对碰咀,胶料的流程缩短,注速压力也可随之降低,可以选择较薄的模板,从而减少了模具的厚度,进而使得该模具可行性增大。
本实施例中,模芯包括主唧咀10、中间模体20以及两个第一侧模体30,两个第一侧模体30分别设置于中间模体20的两侧,主唧咀10设置于中间模体20的顶部,进胶口11贯穿设于主唧咀10上,主流道221设置于中间模体20上,分流道80从第一侧模体30的外侧面延伸于中间模体20内并与主流道221垂直连接,从而形成胶料从主唧咀10进入型腔的流道。
中间模体20包括两个中模板21以及第一热流道板22,两个中模板21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模体30连接,两个中模板21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3,第一热流道板22安装于第一腔体23内,主流道221设置于第一热流道板22内,分流道80从第一侧模体30的外侧面延伸至第一热流道板22内,主唧咀10位于第一热流道板22的顶部。
第一侧模体30包括气缸模板31、座板32、第二热流道板33以及热咀34,气缸模板31的一侧与中模板21固定连接,气缸模板31的另一侧与座板32固定连接并与座板32围合形成第二腔体35,第二热流道板33安装于第二腔体35内,热咀34穿设于座板32并与第二热流道板33固定连接,热咀34上设置有用于与型腔相连接的热咀流道,第二热流道板33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气缸模板31上设置有第二流道3121,中模板21上设置有第三流道2121,第一热流道板22上设置有与主流道221相连通的第四流道222,热咀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3121、第三流道2121以及第四流道222依次连接并形成分流道80。
优选地,中模板21包括中板211及第一连接块212,中板211的一侧面与气缸模板31连接,两中板211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的第一腔体23,第一连接块212穿设于中板211后并与第一热流道板22固定连接,第三流道2121贯穿设置于第一连接块212上;气缸模板31包括气缸板311及第二连接块312,气缸板311用于安装气缸50,第二连接块312穿设于气缸板311后并与第二热流道板33固定连接,气缸板311的两侧分别与座板32及中板211连接,第一连接块212与第二连接块312连接,第二流道3121贯穿设置于第二连接块312上,本实施例中板211及中板211上安装的各零部件可以设计成标准件,中板211两边由两个第一侧模体30组装而成,这样中板211及其上各零部件可以随时更换,整个模具拆装将更加简单,价格也相应随之降低。
双型腔模具上的两个型腔其进胶点位置为同一个地方,为了保证两个产品型腔进料的平衡性,胶料从进胶口11进入其中一个型腔的流向是:从主唧咀10→第一热流道板22→左侧的第一连接块212→左侧的第二连接块312→左侧的第二热流道板33→左侧的热咀34→左侧的产品型腔,胶料从进胶口11进入另一个型腔的流向是:从主唧咀10→第一热流道板22→右侧的第一连接块212→右侧的第二连接块312→右侧的第二热流道板33→右侧的热咀34→右侧的产品型腔,第一热流道板22上平衡并独立分布了两个第四流道222,使两个型腔能平衡进胶,又能减少双型腔模具的总厚度。
优选地,模芯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第一连接块212与第二连接块312之间,第一连接块212通过密封圈与第二连接块312密封连接,避免第一连接块212与第二连接块312的连接处出现漏胶现象。
模芯还包括多个紧固件40,多个紧固件40用于将两个第一侧模体30分别固定于中间模体20两侧,本实施例中的双型腔模具中间部分的模芯安装主要分成三部分,分别为中间模体20的安装以及两个第一侧模体30的安装,中间模体20的安装需要先将中间流道部分安装好,再从两边将中板211装上去,并将两块中板211由M16螺丝固定,直到装完整个中间模体20,再将两个第一侧模体30分别安装在中间模体20的两侧。
优选地,进胶口11倾斜设置于主流道221的顶端,进胶口11与主流道221之间的夹角为25度~35度,以便于与注塑机上的炮咀相贴合,本实施例采用特殊斜式注塑机以及非对称性技术理念开发的的斜式主唧咀10,斜式注塑机炮咀角度与主唧咀10贴死,主唧咀10与第一热流道板22的侧面角度进胶,注塑机炮咀会随着中板211的移动而动,使得贴合处不会出现漏胶的现象,优选地,进胶口11与主流道221之间的夹角为30度±0.1度。
模芯还包括两个缸50、两个定位销60以及两个导向销70,两个气缸50分别安装于两个气缸板311上,且气缸50上的阀针作用于热咀34上的出胶口,各定位销60的一端固定于各气缸板311上,另一端插置于各中板211内,各导向销70都安装于各座板32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型腔模具,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80的模芯以及两个分别安装于模芯两侧的第二侧模体,型腔设置于第二侧模体内,两个型腔分别与两分流道80连通。本实施例中的双型腔模具取消了对碰咀,由主唧咀10直接进胶,缩短了双型腔模具的总厚度;料柄问题可以杜绝,也节约了成本;胶料流程缩短,注塑压力相对较小,降低热流道漏胶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主流道22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模芯内,进胶口11设置于主流道221的顶端,两个分流道80分别从主流道221的底端向主流道221的两侧延伸,这样,胶料从进胶口11通过主流道221直接进入到分流道80内,胶料进入分流道80过程中不再经过对碰咀,胶料的流程缩短,注速压力也可随之降低,从而使得该模具可行性增大,模具设计简单,零件更换方便,价格降低。
下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下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具有进胶口、与所述进胶口连通的主流道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主流道两侧以用于分别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双型腔模具上之两个型腔的分流道,所述主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进胶口设置于所述主流道的顶端,两个所述分流道分别从所述主流道的底端向所述主流道的两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主唧咀、中间模体以及两个第一侧模体,两个所述第一侧模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模体的两侧,所述主唧咀设置于所述中间模体的顶部,所述进胶口贯穿设于所述主唧咀上,所述主流道设置于所述中间模体上,所述分流道从所述第一侧模体的外侧面延伸于所述中间模体内并与所述主流道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模体包括第一热流道板以及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模体连接的中模板,两个所述中模板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主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内,所述分流道从所述第一侧模体的外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内,所述主唧咀位于所述第一热流道板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模体包括气缸模板、座板、第二热流道板以及热咀,所述气缸模板的一侧与所述中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座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座板围合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热咀穿设于所述座板并与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固定连接,所述热咀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型腔相连接的热咀流道,所述第二热流道板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气缸模板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中模板上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热流道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第四流道,所述热咀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以及第四流道依次连接并形成所述分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板包括第一连接块及与所述气缸模板连接的中板,所述第一连接块穿设于所述中板后并与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流道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
所述气缸模板包括用于安装气缸的气缸板及穿设于所述气缸板后并与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块,所述气缸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座板及中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流道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还包括多个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侧模体分别固定于所述中间模体两侧的紧固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倾斜设置于所述主流道的顶端,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主流道之间的夹角为25度~35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主流道之间的夹角为30度±0.1度。
10.一种双型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以及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模芯两侧的第二侧模体,两个所述第二侧模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型腔,两个所述型腔分别与两所述分流道连通。
CN201821690532.2U 2018-10-18 2018-10-18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Active CN209409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0532.2U CN209409181U (zh) 2018-10-18 2018-10-18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0532.2U CN209409181U (zh) 2018-10-18 2018-10-18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9181U true CN209409181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2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0532.2U Active CN209409181U (zh) 2018-10-18 2018-10-18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9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0706U (zh) 一种叠层式注塑模具
CN101774258A (zh) 模具及其注塑流道结构
CN209409181U (zh) 具有两个分流道的模芯及双型腔模具
CN204109272U (zh) 叠加压紧式封胶热流道系统
CN106863849A (zh) Rtm模具
CN201736408U (zh) 注坯模双层热流道板
CN103331874B (zh) 三层叠层模的热流道系统
CN206999522U (zh) 一种多咀芯侧胶口热流道系统
CN217476498U (zh) 一种多点侧胶口热流道
CN215242563U (zh) 一种拐角镶件及应用拐角镶件的分流板
CN202781679U (zh) 一种笔记本模具热塑流道
CN209580361U (zh) 芯棒分流板
CN206416475U (zh) 两次冷却共挤pe木塑模具
CN207972249U (zh) 一种铰链式热流道机构用分流板
CN107458475A (zh) 一种新型汽车轮罩、轮罩模具及轮罩生产方法
CN209304916U (zh) 一种热流道分流模具
CN208773971U (zh) 一种改进注塑模具
CN206999523U (zh) 一种咀芯可调节的侧进胶热流道系统
CN207954516U (zh) 一种热流道系统
CN205818359U (zh) 一种模具
CN206287470U (zh) 一种热流道系统
CN212948951U (zh) 一种组合分流板结构及热流道系统
CN219381381U (zh) 一种流道进胶热咀结构
CN209682818U (zh) 一种热流道分流浇口基板、成型嵌块以及侧浇模具
CN206106249U (zh) 双截热喷嘴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