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5574U -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5574U
CN209385574U CN201920009469.XU CN201920009469U CN209385574U CN 209385574 U CN209385574 U CN 209385574U CN 201920009469 U CN201920009469 U CN 201920009469U CN 209385574 U CN209385574 U CN 209385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bar
sliding
bearing plate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094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Huicha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Huich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Huich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Huich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094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5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5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55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承重板呈竖直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承重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呈两段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将连接柱与汽车连接件连接,当两个连接柱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内侧冲击时,将推动两个承重板内侧移动,届时将挤压两个第二挤压弹簧,两个第二挤压弹簧将进行收缩,而当两个第二挤压弹簧在释放弹性势能时,将带动摩擦套在摩擦棒上滑动,并且通过负重块吸收弹性势能,并且通过摩擦凸块将运动势能转换成热量,然后散发至空气中,实现对冲击力的转换,并且对弹性势能的释放做出吸收,防止减震器跌宕。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然而现有的减震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减震器利用弹簧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将冲击力转换成弹性势能,然而对于弹性势能的释放未作出处理,使得弹簧极易发生跌宕,使得减震器发生振动;其次,现有的减震器在承受较大冲击力时,其内部结构极易受损,从而导致减震器难以长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减震器发生振动且难以长久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承重板呈竖直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承重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呈两段式结构,且两段之间通过固定块与承重板焊接,所述滑杆水平端两侧对称套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与固定块之间均通过第一挤压弹簧弹性连接,四个所述滑套中向交错的两个之间设置有支杆,且两个支杆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两个支杆的两端与四个滑套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承重板内部均通过滑动套滑嵌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呈两段式结构,两段之间通过摩擦棒焊接,所述摩擦棒上套接有摩擦套,且摩擦套的竖直端两侧均通过第二挤压弹簧与滑动杆弹性连接,且第二挤压弹簧位于摩擦棒的外侧。
其中,所述滑杆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滑杆分别位于承重板的前后两侧,所述两组滑杆中每组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杆分别位于承重板的竖直端两侧,所述滑杆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块与承重板焊接。
其中,所述第一挤压弹簧位于滑杆的外侧。
其中,所述两个承重板的外侧中心处均焊接有连接柱。
其中,所述滑动杆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滑动杆均绕承重板的圆心等角度依次设置,所述滑动杆的外侧焊接有防脱落凸块。
其中,所述摩擦棒的内外表壁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焊接有多组摩擦凸块,所述多组摩擦凸块每组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摩擦凸块均绕摩擦棒的圆心等角度依次设置,所述摩擦凸块的顶部与摩擦套的内表壁贴合,所述摩擦套的外部套接有负重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连接柱与汽车连接件连接,当两个连接柱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内侧冲击时,将推动两个承重板内侧移动,届时将挤压两个第二挤压弹簧,两个第二挤压弹簧将进行收缩,而当两个第二挤压弹簧在释放弹性势能时,将带动摩擦套在摩擦棒上滑动,并且通过负重块吸收弹性势能,并且通过摩擦凸块将运动势能转换成热量,然后散发至空气中,实现对冲击力的转换,并且对弹性势能的释放做出吸收,防止减震器跌宕。
2、本实用新型中,当两个承重板向内侧靠拢时,两个支杆末端的间距将会增大,然后通过第一挤压弹簧的收缩或者伸张,对冲击力进行吸收,且吸收过程中支杆通过滑套在滑杆上进行滑动,届时虽然两个支杆之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然而由于两个固定块的位置相对固定,故而使得即使承重板承重的冲击力过大,也能够避免减震器的直接崩溃,使得减震器能够长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承重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摩擦套与摩擦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摩擦套;2、负重块;3、摩擦凸块;4、摩擦棒;5、滑动套;6、滑动杆;7、固定块;8、第一挤压弹簧;9、连接柱;10、滑套;11、滑杆;12、支杆;13、承重板;14、第二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包括承重板13,承重板1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承重板13呈竖直对称设置,两个承重板13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杆11,滑杆11呈两段式结构,且两段之间通过固定块7与承重板13焊接,滑杆11水平端两侧对称套接有滑套10,两个滑套10与固定块7之间均通过第一挤压弹簧8弹性连接,四个滑套10中向交错的两个之间设置有支杆12,且两个支杆12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两个支杆12的两端与四个滑套10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两个承重板13内部均通过滑动套5滑嵌有滑动杆6,滑动杆6呈两段式结构,两段之间通过摩擦棒4焊接,摩擦棒4上套接有摩擦套1,且摩擦套1的竖直端两侧均通过第二挤压弹簧14与滑动杆6弹性连接,且第二挤压弹簧14位于摩擦棒4的外侧。
滑杆1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滑杆11分别位于承重板13的前后两侧,两组滑杆11中每组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杆11分别位于承重板13的竖直端两侧,滑杆1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块7与承重板13焊接,第一挤压弹簧8位于滑杆11的外侧,两个承重板13的外侧中心处均焊接有连接柱9,滑动杆6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滑动杆6均绕承重板13的圆心等角度依次设置,滑动杆6的外侧焊接有防脱落凸块。
滑动杆6可在承重板13的内部进行滑动,当承重板13受到冲击力时,将挤压滑动杆6外侧的第一挤压弹簧8,且第一挤压弹簧8在释放弹性势能时,滑动杆6可在承重板13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避免第一挤压弹簧8在释放弹性势能时对承重板13造成的伤害。
工作原理:首先,将连接柱9与汽车连接件连接,当两个连接柱9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内侧冲击时,将推动两个承重板13内侧移动,届时将挤压两个第二挤压弹簧14,两个第二挤压弹簧14将进行收缩,而当两个第二挤压弹簧14在释放弹性势能时,将带动摩擦套1在摩擦棒4上滑动,并且通过负重块2吸收弹性势能,并且通过摩擦凸块3将运动势能转换成热量,然后散发至空气中,实现对冲击力的转换,并且对弹性势能的释放做出吸收,防止减震器跌宕,当两个承重板13向内侧靠拢时,两个支杆12末端的间距将会增大,然后通过第一挤压弹簧8的收缩或者伸张,对冲击力进行吸收,且吸收过程中支杆12通过滑套10在滑杆11上进行滑动,届时虽然两个支杆12之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然而由于两个固定块7的位置相对固定,故而使得即使承重板13承重的冲击力过大,也能够避免减震器的直接崩溃,使得减震器能够长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包括承重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承重板(13)呈竖直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承重板(13)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呈两段式结构,且两段之间通过固定块(7)与承重板(13)焊接,所述滑杆(11)水平端两侧对称套接有滑套(10),两个所述滑套(10)与固定块(7)之间均通过第一挤压弹簧(8)弹性连接,四个所述滑套(10)中向交错的两个之间设置有支杆(12),且两个支杆(12)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两个支杆(12)的两端与四个滑套(10)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承重板(13)内部均通过滑动套(5)滑嵌有滑动杆(6),所述滑动杆(6)呈两段式结构,两段之间通过摩擦棒(4)焊接,所述摩擦棒(4)上套接有摩擦套(1),且摩擦套(1)的竖直端两侧均通过第二挤压弹簧(14)与滑动杆(6)弹性连接,且第二挤压弹簧(14)位于摩擦棒(4)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滑杆(11)分别位于承重板(13)的前后两侧,所述两组滑杆(11)中每组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杆(11)分别位于承重板(13)的竖直端两侧,所述滑杆(1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块(7)与承重板(13)焊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弹簧(8)位于滑杆(11)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承重板(13)的外侧中心处均焊接有连接柱(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6)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滑动杆(6)均绕承重板(13)的圆心等角度依次设置,所述滑动杆(6)的外侧焊接有防脱落凸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棒(4)的内外表壁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焊接有多组摩擦凸块(3),所述多组摩擦凸块(3)每组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摩擦凸块(3)均绕摩擦棒(4)的圆心等角度依次设置,所述摩擦凸块(3)的顶部与摩擦套(1)的内表壁贴合,所述摩擦套(1)的外部套接有负重块(2)。
CN201920009469.XU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85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469.XU CN209385574U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469.XU CN209385574U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5574U true CN209385574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63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0946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85574U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55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5832A (zh) * 2021-01-08 2021-05-28 孙春玲 一种用于机械液压式减震器的机械液压装置
CN112982202A (zh) * 2021-03-02 2021-06-1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有效抗落石冲击的棚洞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5832A (zh) * 2021-01-08 2021-05-28 孙春玲 一种用于机械液压式减震器的机械液压装置
CN112982202A (zh) * 2021-03-02 2021-06-1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有效抗落石冲击的棚洞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8557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
CN206429608U (zh) 一种阻尼可调减震器
CN20899724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活塞杆缓冲结构
CN108842603A (zh) 一种高阻尼橡胶桥梁减震支座
CN109723745A (zh) 一种串联弹簧减震器
CN203142936U (zh)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装置
CN206361075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器装置
CN209336916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车架
CN108662073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
CN201305042Y (zh) 驾驶室后悬架装置
CN207944282U (zh) 一种轨道交通减震装置
CN207333556U (zh) 一种建筑用单孔钢板耗能减震器
CN103158826B (zh)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装置
CN205089877U (zh) 一种后减震器钢铁吊环
CN21060000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
CN111535082B (zh) 一种钢轨的多向液压减振动力吸振器结构
CN108716520A (zh) 一种汽车磁流变减震器
CN106704468A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器装置
CN211335483U (zh) 悬架装置
CN209162626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防撞装置
CN214564446U (zh) 一种空气弹簧和金属弹簧结合式汽车悬挂装置
CN111705586A (zh) 一种全地形车的安全防护测试跑道
CN218245300U (zh) 用于喷杆喷雾机的减震调平装置
CN202531731U (zh) 一种弹性助力缓冲直筒减震器
CN218913572U (zh) 一种压缩阻尼后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