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483U - 悬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483U
CN211335483U CN201922361501.3U CN201922361501U CN211335483U CN 211335483 U CN211335483 U CN 211335483U CN 201922361501 U CN201922361501 U CN 201922361501U CN 211335483 U CN211335483 U CN 211335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ock
connecting plate
cylinder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15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达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615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4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悬架装置,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连接板;以连接板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的两套连杆机构、两套减震机构、两个半轴、四个端盖、四个过渡块、两个固定块、两个连接轴;连杆机构上下端分别与连接板下表面和轮边内侧面固连;半轴一端与轮边内侧面中心相连;半轴另一端通过轴承套装固定在连接轴上,连接轴两端分别固定有过渡块,每个过渡块外部设有端盖;过渡块前端侧面与固定块侧面固定;固定块上端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减震机构固定在固定块上,上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板和固定块上。减震机构能够快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使汽车平稳行驶。连杆机构用于传递力和力矩,同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Description

悬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悬架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总成,通过悬架能够将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汽车行驶中,车轮会因地面变化而受到震动和冲击,这些力一部分通过车轮吸收,另一部分则通过悬架吸收。通过悬架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缓冲车架或车身受到的冲击力,衰减震动,保证汽车平稳行驶。
目前,现有悬架装置多采用气囊实现减震功能。通过气囊实现减震功能存在以下问题:1、气囊需要专门的气体供应装置和气体储存装置,导致气囊组件体积过大,结构变得复杂,给车辆整体布局带来困难。2、气囊容易受车辆载重和冲击载荷的影响,重载或者受到冲击时气囊容易损坏并失效,无法满足减震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采用气囊实现减震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装置,包括:
连接板;
分别以连接板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的两套连杆机构、两套减震机构、两个半轴、四个端盖、四个过渡块、两个固定块、两个连接轴;
两套连杆机构上端分别与连接板左右端下表面固连,两套连杆机构下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车轮组件中的轮边内侧面固连;
两个半轴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车轮组件的轮边内侧面中心相连;
每个半轴另一端均通过轴承套装固定在连接轴上,连接轴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过渡块,每个过渡块外部通过一个端盖固定;
过渡块前端侧面与固定块侧面固定;
固定块上端固定在连接板靠近中心的下表面;
两套减震机构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固定块上;减震机构上端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减震机构下端固定在固定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的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连杆下端相连的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连杆下端相连的固定杆,固定杆另一端固定在轮边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均与连接板下表面固连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
固定在第一连接块下表面的第一伸缩杆;
固定在第二连接块下表面的第二伸缩杆;
与半轴固连的底座;
固定在底座上的气缸;
分别固定在气缸内部上下端的上密封垫和下密封垫;
固定在气缸上端的密封块,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下端均穿过密封块和上密封垫伸入气缸中;
套装在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上下端分别抵住第一连接块和密封块;
套装在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上下端分别抵住第二连接块和密封块;
设置在气缸中的压缩块,所述压缩块固定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下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均设置在气缸中的第一连接弹簧和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弹簧和第二连接弹簧上端均与上密封垫固连,所述第一连接弹簧和第二连接弹簧下端均与压缩块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的腔体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体积占整个气缸腔体体积的三分之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机构能够快速衰减汽车的振动,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使汽车平稳行驶。
2、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机构通过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杆机构作为竖向导向机构,用于传递力和力矩,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4、本实用新型中,每侧的车轮单独通过减震机构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干扰,极大的降低了车身的倾斜和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的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半轴、连接块、连接轴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2、轮边,3、制动器,4、连杆机构,41、第一连杆,42、第一转轴,43、第二连杆,44、第二转轴,45、固定杆,5、减震机构,51、第一连接块,52、第一压缩弹簧,53、第一连接弹簧,54、密封块,55、第一伸缩杆,56、下密封垫,57、底座,58、第二连接块,59、第二压缩弹簧,510、第二连接弹簧,511、上密封垫,512、第二伸缩杆,513、惰性气体,514、气缸,515、压缩块,6、半轴,7、端盖,8、过渡块,9、固定块,10、连接轴,1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汽车的车轮组件包括轮毂1、轮边2、制动器3。制动器3设置在轮边2中,轮毂1设置在轮边2外侧面。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装置,主要包括:两套连杆机构4、两套减震机构5、两个半轴6、四个端盖7、四个过渡块8、两个固定块9、两个连接轴10、连接板11。
两套连杆机构4、两套减震机构5、两个半轴6、四个端盖7、四个过渡块8、两个固定块9、两个连接轴10分别以连接板11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具体的是:
两套连杆机构4上端分别与连接板11左右端下表面固连,两套连杆机构4下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车轮组件中的轮边2内侧面固连。
两个半轴6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车轮组件的轮边2内侧面中心相连。
每个半轴6另一端均通过轴承套装固定在连接轴10上,连接轴10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过渡块8,每个过渡块8外部通过一个端盖7固定,如图3所示。
过渡块8前端侧面与固定块9侧面固定。
固定块9上端固定在连接板11靠近中心的下表面,两个固定块9对称设置。
减震机构5位于连杆机构4和固定块9之间的位置。两套减震机构5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固定块9上。减震机构5上端固定在连接板11下表面,减震机构5下端固定在固定块9上。
如图1和图4所示,连杆机构4主要包括:第一连杆41、第一转轴42、第二连杆43、第二转轴44、固定杆45。第一连杆41上端固定在连接板11下表面,第二连杆43上端通过第一转轴42与第一连杆41下端相连,固定杆45一端通过第二转轴44与第二连杆43下端相连,固定杆45另一端固定在轮边2内侧面。
如图2所示,减震机构5主要包括:第一连接块51、第一压缩弹簧52、第一连接弹簧53、密封块54、第一伸缩杆55、下密封垫56、底座57、第二连接块58、第二压缩弹簧59、第二连接弹簧510、上密封垫511、第二伸缩杆512、惰性气体513、气缸514和压缩块515。
第一连接块51和第二连接块58上表面均与连接板11下表面固连。
第一伸缩杆55上端固定在第一连接块51下表面,第二伸缩杆512上端固定在第二连接块58下表面。
上密封垫511和下密封垫56分别固定在气缸514内部上下端。
密封块54固定在气缸514上端。密封块54上设置有便于第一伸缩杆55和第二伸缩杆512穿过的孔。上密封垫511上设置有便于第一伸缩杆55和第二伸缩杆512穿过的孔。
底座57固定在气缸514下端。底座57与半轴6固连。
第一压缩弹簧52套装在第一伸缩杆55上,第一压缩弹簧52上端抵住第一连接块51下表面,第一压缩弹簧52下端抵住密封块54。
第二压缩弹簧59套装在第二伸缩杆512上,第二压缩弹簧59上端抵住第二连接块58下表面,第二压缩弹簧59下端抵住密封块54。
第一伸缩杆55和第二伸缩杆512下端均穿过密封块54和上密封垫511伸入气缸514中。压缩块515设置在气缸514中,并且压缩块515固定在第一伸缩杆55和第二伸缩杆512下端。
第一连接弹簧53和第二连接弹簧510均设置在气缸514中。第一连接弹簧53和第二连接弹簧510的上端均与上密封垫511固连,第一连接弹簧53和第二连接弹簧510的下端均与压缩块515固连。
其中,气缸514的腔体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513,惰性气体513的体积占整个气缸腔体体积的三分之二。
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时,车轮上下运动时,能够通过减震机构5实现减震、抗冲击的目的。
一部分力通过车轮衰减,剩余一部分力通过半轴6传递给减震机构5,第一伸缩杆55和第二伸缩杆512带动压缩块515压缩惰性气体513,通过惰性气体513衰减动能,将动能转化为热能。
通过连杆机构4作为竖向导向机构,用于传递力和力矩,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
分别以连接板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的两套连杆机构、两套减震机构、两个半轴、四个端盖、四个过渡块、两个固定块、两个连接轴;
两套连杆机构上端分别与连接板左右端下表面固连,两套连杆机构下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车轮组件中的轮边内侧面固连;
两个半轴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车轮组件的轮边内侧面中心相连;
每个半轴另一端均通过轴承套装固定在连接轴上,连接轴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过渡块,每个过渡块外部通过一个端盖固定;
过渡块前端侧面与固定块侧面固定;
固定块上端固定在连接板靠近中心的下表面;
两套减震机构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固定块上;减震机构上端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减震机构下端固定在固定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的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连杆下端相连的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连杆下端相连的固定杆,固定杆另一端固定在轮边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均与连接板下表面固连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
固定在第一连接块下表面的第一伸缩杆;
固定在第二连接块下表面的第二伸缩杆;
与半轴固连的底座;
固定在底座上的气缸;
分别固定在气缸内部上下端的上密封垫和下密封垫;
固定在气缸上端的密封块,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下端均穿过密封块和上密封垫伸入气缸中;
套装在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上下端分别抵住第一连接块和密封块;
套装在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上下端分别抵住第二连接块和密封块;
设置在气缸中的压缩块,所述压缩块固定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设置在气缸中的第一连接弹簧和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弹簧和第二连接弹簧上端均与上密封垫固连,所述第一连接弹簧和第二连接弹簧下端均与压缩块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腔体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体积占整个气缸腔体体积的三分之二。
CN201922361501.3U 2019-12-25 2019-12-25 悬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5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1501.3U CN211335483U (zh) 2019-12-25 2019-12-25 悬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1501.3U CN211335483U (zh) 2019-12-25 2019-12-25 悬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483U true CN21133548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150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5483U (zh) 2019-12-25 2019-12-25 悬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4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577A (zh) * 2021-04-19 2021-07-13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安全消防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577A (zh) * 2021-04-19 2021-07-13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安全消防栓
CN113101577B (zh) * 2021-04-19 2022-09-09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安全消防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5187B (zh) 一种全向移动平台的独立悬挂机构
CN111547080B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直驱的独立轮对及单轴转向架
CN21686739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悬架
CN204149799U (zh) 一种空气悬挂系统
CN211335483U (zh) 悬架装置
CN108859721A (zh) 一种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
CN113071564A (zh)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及其工作方法
CN201547178U (zh) 减振装置及双横臂悬架
CN218431723U (zh) 一种轻型飞机起落架
CN21650778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驱轮机构
CN218112906U (zh) 一种侧置正轴传动电动摩托车
CN213017449U (zh) 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CN212604348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后平衡悬架总成
CN112026467B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
CN111043206B (zh) 一种用于轻型车辆的双气囊双簧减震器
CN211055363U (zh) 一种轻型飞机起落架
CN209022691U (zh) 一种升降式车桥
CN22217975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器连接结构
CN216636073U (zh) 一种车辆上的高通过性空气悬架结构
CN218913572U (zh) 一种压缩阻尼后减震器
CN21952357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航空箱车轮
CN211195760U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2973121U (zh) 一种重载式双桥包蓄电池搬运车
CN220483026U (zh) 货车空气悬架
CN221137489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的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