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6447U -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6447U
CN209326447U CN201821600431.1U CN201821600431U CN209326447U CN 209326447 U CN209326447 U CN 209326447U CN 201821600431 U CN201821600431 U CN 201821600431U CN 209326447 U CN209326447 U CN 209326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heat
another
heat exchanger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04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丰
魏晓永
张伟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g Faith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rg Faith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g Faith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rg Faith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04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6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6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6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属于换热器领域。换热器包括:两个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扁管和两个集流管,对于任一个换热组件,两个集流管相互平行布置,每个扁管的一端均与一个集流管连通,每个扁管的另一端均与另一个集流管连通,每个扁管均相互平行且沿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布置,两个换热组件并排布置,且四个集流管均相互平行布置,换热器还包括上边板和下边板,上边板和下边板相互间隔布置,两个换热组件均位于上边板和下边板之间,四个集流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上边板上,四个集流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在下边板上,上边板和下边板均与每个扁管相互平行布置。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钎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双层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其主要包括固定块、支撑板和两个换热组件,两个换热器并排间隔布置,固定块同时焊接在两个换热组件的一侧上,支撑板同时焊接在两个换热组件的另一侧上,从而实现了两个换热组件之间的固定装配。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支撑板和固定块均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在两个换热组件上,所以在通过支撑板和固定块将两个换热组件固定装配完成后,将两个换热组件一同放进钎焊炉中进行钎焊时,支撑块和固定块上的焊点非常容易在钎焊炉内的高温环境下脱落,导致两个换热组件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最终造成双层微通道换热器钎焊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可以保证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钎焊。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扁管和两个集流管,对于任一个所述换热组件,两个所述集流管相互平行布置,每个所述扁管的一端均与一个所述集流管连通,每个所述扁管的另一端均与另一个所述集流管连通,每个所述扁管均相互平行且沿所述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布置,两个所述换热组件并排布置,且四个所述集流管均相互平行布置,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上边板和下边板,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相互间隔布置,两个所述换热组件均位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之间,四个所述集流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边板上,四个所述集流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下边板上,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与每个所述扁管相互平行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为长条状的矩形板件,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一端侧边相互对齐且平行布置,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一端侧边上,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一端侧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边板的另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另一端侧边均设置有凸板,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凸板上,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边板的另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另一端侧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和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均包括密封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一腔体上连通有进口管,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二腔体上连通有连接管的一端,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一腔体上连通有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二腔体上连通有出口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口管、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出口管均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口管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在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一腔体上,所述出口管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二腔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腔体之间通过隔板密封隔离,所述隔板插装在对应的所述集流管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扁管的两侧均固定有散热组件,各所述散热组件均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所述散热组件和各所述扁管交替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的一侧边与所述扁管的一侧边平齐,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翅片的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翅片的另一侧边与所述扁管的一侧边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之间的连接处位于一个所述扁管的另一侧边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两个换热组件的设置在上边板和下边板之间,即四个集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边板上,四个集流管的另一端固定在下边板上,从而使得两个换热组件可以通过上边板和下边板成为一个整体。在对两个换热组件进行钎焊作业时,可以将两个换热组件、上边板和下边板作为一个整体放入钎焊炉,从而实现了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钎焊,避免了两个换热组件在钎焊的过程中产生相对移动,保证了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钎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扁管,2-集流管,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3-隔板,31-进口管,32-连接管,33-出口管,34-第一连接座,35-第二连接座,4-散热组件,41-第一翅片,42-第二翅片,100-换热组件,200-上边板,300-下边板,400-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如图1所示,该换热器包括:两个换热组件100,换热组件100包括多个扁管1和两个集流管2,对于任一个换热组件100,两个集流管2相互平行布置,每个扁管1的一端均与一个集流管2连通,每个扁管1的另一端均与另一个集流管2连通,每个扁管1均相互平行且沿集流管2的轴向间隔布置,两个换热组件100并排布置,且四个集流管2均相互平行布置,换热器还包括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相互间隔布置,两个换热组件100均位于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之间,四个集流管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上边板200上,四个集流管2的另一端均固定在下边板300上,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均与每个扁管1相互平行布置。
通过将两个换热组件100的设置在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之间,即四个集流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边板200上,四个集流管2的另一端固定在下边板300上,从而使得两个换热组件100可以通过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成为一个整体。在对两个换热组件100进行钎焊作业时,可以将两个换热组件100、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作为一个整体放入钎焊炉,从而实现了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钎焊,避免了两个换热组件100在钎焊的过程中产生相对移动,保证了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钎焊效果。
图2为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上边板200和下边板300均为长条状的矩形板件,上边板200的一端侧边和下边板300的一端侧边相互对齐且平行布置,一个换热组件100的一个集流管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板200的一端侧边和下边板300的一端侧边上,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一个集流管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板200的一端侧边和下边板300的一端侧边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上边板200的一端侧边和下边板300的一端侧边相互对齐且平行布置,使得一个换热组件100的一个集流管2和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一个集流管2之间能够平齐且平行布置,从而便于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安装。
再次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上边板200的另一端侧边和下边板300的另一端侧边均设置有凸板400,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凸板400上,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板200的另一端侧边和下边板300的另一端侧边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上边板200的另一端侧边上的凸板400凸出于上边板200的另一端侧边,下边板200的另一端侧边上的凸板400凸出于下边板200的另一端侧边,使得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和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之间能够错位布置,从而为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管路设置提供了空间,避免了管路之间产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和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均包括密封隔离的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一个换热组件100的第一腔体21上连通有进口管31,一个换热组件100的第二腔体22上连通有连接管32的一端,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第一腔体21上连通有连接管32的另一端,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第二腔体22上连通有出口管33。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换热介质由进口管31进入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的第一腔体21,依次流入一个换热组件100的一个集流管2,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的第二腔体22,再通过连接管32流入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的第一腔体21,并依次流入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一个集流管2,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另一个集流管2的第二腔体22,再通过出口管33排出。
具体地,进口管31、连接管32和出口管33均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
这样,可以便于进口管31、连接管32和出口管33的统一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进口管31、连接管32和出口管33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进口管31通过第一连接座34固定在一个换热组件100的第一腔体21上,出口管33通过第二连接座35固定在另一个换热组件100的第二腔体22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座34为进口管31提供了安装基础,以使得进口管31可以稳固的安装到位,同样的,第二连接座35为出口管33提供了安装基础,以使得出口管33可以稳固的安装到位。
可选地,进口管31和第一连接座3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出口管33和第二连接座35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结构整体性,且便于生产制造。
可选地,第一腔体21和对应的第二腔体22之间通过隔板23密封隔离,隔板23插装在对应的集流管2中。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隔板23钎焊在集流管2中,从而可以随换热器的整体钎焊一同完成焊接,提高了生产制造的效率。
图3为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扁管1的两侧均固定有散热组件4,各散热组件4均沿扁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散热组件4和各扁管1交替间隔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的体现散热组件4在扁管1上的布置方式,所以在图3中仅实例性的示出了四个局部的散热组件4,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4可以由扁管1的一端延伸至扁管1的另一端。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散热组件4设置在扁管1的两侧,可以有效的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散热组件4包括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第一翅片41的一侧边与扁管1的一侧边平齐,第一翅片41的另一侧边与第二翅片42的一侧边连接在一起,第二翅片42的另一侧边与扁管1的一侧边平齐。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两个换热组件100的扁管间隔布置,所以将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扁管1上的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高散热组件4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松脱掉落。
具体地,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之间的连接处位于一个扁管1的另一侧边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便于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的定位安装,避免了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的安装错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扁管和两个集流管,对于任一个所述换热组件,两个所述集流管相互平行布置,每个所述扁管的一端均与一个所述集流管连通,每个所述扁管的另一端均与另一个所述集流管连通,每个所述扁管均相互平行且沿所述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布置,两个所述换热组件并排布置,且四个所述集流管均相互平行布置,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上边板和下边板,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相互间隔布置,两个所述换热组件均位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之间,四个所述集流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边板上,四个所述集流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下边板上,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与每个所述扁管相互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为长条状的矩形板件,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一端侧边相互对齐且平行布置,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一端侧边上,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一端侧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板的另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另一端侧边均设置有凸板,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凸板上,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边板的另一端侧边和所述下边板的另一端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和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个所述集流管均包括密封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一腔体上连通有进口管,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二腔体上连通有连接管的一端,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一腔体上连通有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二腔体上连通有出口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出口管均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在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一腔体上,所述出口管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二腔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腔体之间通过隔板密封隔离,所述隔板插装在对应的所述集流管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扁管的两侧均固定有散热组件,各所述散热组件均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所述散热组件和各所述扁管交替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的一侧边与所述扁管的一侧边平齐,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翅片的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翅片的另一侧边与所述扁管的一侧边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之间的连接处位于一个所述扁管的另一侧边上。
CN201821600431.1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Active CN209326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0431.1U CN209326447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0431.1U CN209326447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6447U true CN209326447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0431.1U Active CN209326447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6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5536B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several modules connected by sections
CN100356130C (zh) 用于换热器芯的安装支架
CN209326447U (zh) 一种双层微通道换热器
CN107504836A (zh) 换热器、换热系统及室内采暖系统
CN207610568U (zh) 换热器、换热系统及室内采暖系统
CN201129963Y (zh)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单元体及叠加式空调热交换器
CN206787347U (zh) 一种多通路平行分流的热交换器
JPH0620055Y2 (ja) 凝縮機
CN208505067U (zh) 对流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
CN205718555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4864600A (zh) 一种全不锈钢热交换器
US3601878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heat exchanger
CN215864785U (zh) 夹片式换热器
CN21293112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加厚结构
CN210321319U (zh) 一种气液换热器用换热组件结构
CN210123213U (zh) 新型的单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9181308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7132748U (zh) 采暖散热器
CN208091276U (zh) 一种整体钎焊的板翅式换热器
CN209181309U (zh) 微通道换热器
KR20030058079A (ko) 열교환기의 조립방법
CN209054989U (zh) 换热器
JPS63197893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107356132A (zh) 采暖散热器
CN114234678B (zh) 纯逆流管式换热器模块及模块组合式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