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1309U - 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81309U
CN209181309U CN201821254721.5U CN201821254721U CN209181309U CN 209181309 U CN209181309 U CN 209181309U CN 201821254721 U CN201821254721 U CN 201821254721U CN 209181309 U CN209181309 U CN 209181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assembly
flat tube
docking groove
tub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47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青昊
魏文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547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81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81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81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翅片、扁管及接头组件,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第一接头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扁管的进口端、并与扁管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进液管连通;第二接头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扁管的出口端、并与扁管的出口端连通,第二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扁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呈同侧设置。通过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的设置,装配时,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对接配合,若需要装配其他构件,也均可通过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进行快速装拆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指通道当量直径在10μm-1000μm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扁平管内有多条细微流道,在扁平管的两端与集管相连,从而实现换热的技术效果。
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通常采用集流管与扁管配合进行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然而,扁管分别设在集流管的不同位置,如果设置分流器,则需要对扁管进一步处理(如折弯等处理),不仅增加了加工工序,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扁管与分流器的装配复杂,装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装拆便捷,以实现与其他构件的快速装配和拆卸,降低生产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翅片、扁管及接头组件,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第一接头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扁管的进口端、并与扁管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进液管连通;第二接头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扁管的出口端、并与扁管的出口端连通,第二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扁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呈同侧设置。
上述微通道换热器,通过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的设置,装配时,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对接配合,若需要装配其他构件,也均可通过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进行快速装拆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扁管设有多个、并呈间距设置,多个扁管的进口端安装有第一接头组件,多个扁管的出口端安装有第二接头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流组件和汇流组件,分流组件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分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有的扁管进口端的第一接头组件连通;汇流组件的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汇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有的扁管出口端的第二接头组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流组件和汇流组件,分流组件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分流组件的另一端与一部分扁管进口端的第一接头组件连通,一部分扁管出口端的第二接头组件与另一部分扁管进口端的第一接头组件连通;汇流组件的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汇流组件的另一端与另一部分扁管出口端的第二接头组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头组件设有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第一对接槽与扁管的进口端配合连接,第二对接槽与进液管配合连接;第二接头组件设有第三对接槽和第四对接槽,第三对接槽与扁管的出口端配合连接,第四对接槽与出液管配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第二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呈夹角设置;或第三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第四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第二对接槽的对接方向相垂直或平行;或第三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第四对接槽的对接方向相垂直或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扁管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直线段设有多个、并呈间距设置,圆弧段设有多个、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直线段、使直线段首尾相接、并使扁管呈蛇形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翅片设有插槽,直线段与插槽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槽设有多个,多个直线段与翅片的插槽插接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扁管、翅片及接头组件的装配图;
图4为实施例中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接头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翅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扁管,110、直线段,120、圆弧段,200、翅片,210、插槽,300、分流组件,400、汇流组件,510、第一接头组件,511、第一对接槽,512、第二对接槽,520、第二接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翅片200、扁管100及接头组件,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组件510和第二接头组件;第一接头组件510的一端安装于扁管100的进口端、并与扁管100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接头组件510的另一端与进液管连通;第二接头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扁管100 的出口端、并与扁管100的出口端连通,第二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扁管10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呈同侧设置。
通过第一接头组件510和第二接头组件的设置,装配时,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头组件510和第二接头组件对接配合,若需要装配其他构件,也均可通过第一接头组件510和第二接头组件进行快速装拆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若要设置分流器,则需要对扁管100的端头部位进一步处理,如弯折处理等,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且结构占用空间更大。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第一接头组件510和第二接头组件的设置,无论是与集流管对接,还是与分流器或汇流器对接,均更加方便,还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扁管100设有多个、并呈间距设置,多个扁管100的进口端安装有第一接头组件510,多个扁管100的出口端安装有第二接头组件。
扁管100设有多个,便于形成多个换热通道,提高换热能力。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分流组件300和汇流组件400,分流组件300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分流组件300的另一端与所有的扁管100 进口端的第一接头组件510连通;汇流组件400的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汇流组件400的另一端与所有的扁管100出口端的第二接头组件连通。
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通常包括集流管、端盖、翅片200、扁管100等构件,集流管内设有分隔板,用以区分流程。然而,多个扁管100同时与集流管连接,换热介质在集流管内进入扁管100内时,因换热介质在不同位置的液压不相同,流动速度不相同,从而导致不同扁管100内的换热介质进入量存在差异,不同量的换热介质在相同的扁管100内流动时,必然可能存在压差,有些扁管100 内压力大,有些扁管100内压力小,不仅会导致换热介质流动中的压力损失,而且还会影响换热介质与翅片200之间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分流组件300的设置,无需设置集流管,从而在换热介质进入时,通过分流组件300将换热介质均匀分配至对应的每个扁管100内,使每个扁管100内的换热介质流入量均衡,且保持为预设的流入量,进而使进入扁管100内的换热介质能够发挥最佳的换热功效,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分流组件300包括分流器,分流器设有多个分流接口,分流接口分别与对应的扁管100进口端连通,汇流组件400包括汇流器,汇流器设有多个汇流接口,汇流接口分别与对应的扁管100出口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分流器的分流和汇流器的汇流为相对概念,两者均可以实现分流和汇流的功能,如在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两者的功能互换,以分别实现对应进液侧的分流技术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通过分流组件300和汇流组件400的设置,扁管100 设有四个,从而实现四进四出的换热介质流动,实现更好的换热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分流组件300的设置,具备以下优点:
一、省去了扁管100两侧的集流管,节省了材料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省去了扁管100两侧的集流管,避免了集流管内换热介质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使每个扁管100直接对接分流组件300的对应分流接口、并获得均等的换热介质,从而实现换热介质的均衡分配,提高整体换热效率;
三、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法案》对氢氟烃制冷剂使用量的逐渐限制,如何减少制冷剂充注量成为环保制冷剂应用的一大障碍。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因省却两端的集流管,使微通道换热器的内部容积大幅减小,可以显著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分流组件300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分流组件300的另一端与一部分扁管100进口端的第一接头组件 510连通,一部分扁管100出口端的第二接头组件与另一部分扁管100进口端的第一接头组件510连通;汇流组件400的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汇流组件400的另一端与另一部分扁管100出口端的第二接头组件连通。
如此设置,能够使部分扁管100内流出的换热介质再次流入另外的扁管100 内进行循环流动,从而提高换热介质的利用率,并提高换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接头组件510设有第一对接槽511和第二对接槽512,第一对接槽511与扁管100的进口端配合连接,第二对接槽512与进液管配合连接;第二接头组件设有第三对接槽和第四对接槽,第三对接槽与扁管100的出口端配合连接,第四对接槽与出液管配合连接。
第一对接槽511、第二对接槽512、第三对接槽和第四对接槽的设置便于对接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因扁管100一般为扁形接口,因此,第一对接槽511和第三对接槽均呈扁形槽结构设置,以与扁管100配合连接;第二对接槽512和第四对接槽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对应连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进液管和出液管的接口进行对应设置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根据需要,第二对接槽512可以是圆形接口也可以是矩形接口,如图5中,第一对接槽511为扁形接口,第二对接槽512为圆形通槽,第一对接槽511和第二对接槽512相通,从而实现连通作用;第三对接槽和第四对接槽同理,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槽511的对接方向和第二对接槽512的对接方向呈夹角设置;或第三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第四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接头组件的形状可以是规格立方体或圆柱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头组件的形状还可以是不规则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接头组件为规则立方体或圆柱体时,第一对接槽511和第二对接槽512的对接方向可以设为垂直或平行;第三对接槽和第四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可以设为垂直或平行。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扁管100 包括直线段110和圆弧段120,直线段110设有多个、并呈间距设置,圆弧段 120设有多个、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直线段110、使直线段110首尾相接、并使扁管100呈蛇形结构设置。
呈蛇形结构设置的扁管100,代替了传统多条扁管100并列设置、并焊接于两端集流管的结构形式,从而大幅减少了焊接点,不仅减少了生成工艺流程,还降低了焊接不良导致泄漏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整体产品的质量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呈蛇形结构设置的扁管100,还便于微通道换热器的生产装配,并利于换热介质的流动和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扁管100可以多段连接制作而成;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一体弯折加工而成,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扁管10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呈同侧设置。同侧设置使扁管100的蛇形结构呈奇数次弯折,同侧设置便于分流组件300和汇流组件400 统一布置,避免两侧分别设置分流组件300和汇流组件400造成占用空间过多的问题,从而降低整体的占用空间,以更好进行整体结构布置。
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翅片200设有插槽210,直线段110与插槽210插接配合。
插槽210的设置便于翅片200的安装。安装时,翅片200通过插槽210卡设在扁管100的直线段110上,翅片200呈间距设有多个、并分别卡设在扁管 100的直线段110上,实现便于安装的技术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插槽210设有多个,多个直线段110与翅片 200的插槽210插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一个翅片200设有多个插槽210。此时,一个翅片200即可对应一个扁管100或对应多个扁管100,使一个扁管100的多个直线段110或所有直线段110与一个翅片200的多个插槽210对应插接,或多个扁管100的多个直线段110或所有直线段110与一个翅片200的多个插槽210对应插接。此时,翅片200呈一体设置,相比单个翅片200只能对应一个直线段110的安装方式,不仅大大减少了安装流程,还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如此设置相当于翅片200 呈一体结构设置,还降低了生成成本。多个翅片200呈间距与多个扁管100配合插接,安装拆卸方便。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翅片200固定设置。因翅片200设有插槽 210,而扁管100插设于翅片200的插槽210。因此,当翅片200固定设置时,翅片200还相当于固定架或支撑架的作用,起到固定支撑扁管100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扁管及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
所述第一接头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扁管的进口端、并与所述扁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进液管连通;
所述第二接头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扁管的出口端、并与所述扁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
所述扁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呈同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设有多个、并呈间距设置,多个所述扁管的进口端安装有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多个所述扁管的出口端安装有所述第二接头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组件和汇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分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有的所述扁管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连通;所述汇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汇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有的所述扁管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组件和汇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分流组件的另一端与一部分扁管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连通,所述一部分扁管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接头组件与另一部分扁管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连通;所述汇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汇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另一部分扁管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设有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扁管的进口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槽与所述进液管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设有第三对接槽和第四对接槽,所述第三对接槽与所述扁管的出口端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对接槽与所述出液管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所述第二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呈夹角设置;或所述第三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所述第四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所述第二对接槽的对接方向相垂直或平行;或所述第三对接槽的对接方向和所述第四对接槽的对接方向相垂直或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直线段设有多个、并呈间距设置,所述圆弧段设有多个、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使所述直线段首尾相接、并使所述扁管呈蛇形结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设有插槽,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直线段与所述翅片的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CN201821254721.5U 2018-08-06 2018-08-06 微通道换热器 Active CN209181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4721.5U CN209181309U (zh) 2018-08-06 2018-08-06 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4721.5U CN209181309U (zh) 2018-08-06 2018-08-06 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81309U true CN209181309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58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4721.5U Active CN209181309U (zh) 2018-08-06 2018-08-06 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813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7467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一种用于高速吸气式发动机的拼接式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7467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一种用于高速吸气式发动机的拼接式换热器
CN111577467B (zh) * 2020-05-27 2021-08-31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一种用于高速吸气式发动机的拼接式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7040B (zh) 换热器
CN209181309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8901932U (zh)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WO2023208129A1 (zh) 微通道换热器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0051186U (zh) 三介质换热器
CN217788542U (zh) 动力电池的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CN209042811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冷剂分配装置
CN209181585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209894006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9181583U (zh) 一种紧凑型换热器
CN210664036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109945717B (zh) 一种高温冷却器换热管组
CN106322353A (zh) 板式低温省煤器
CN208075661U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CN112161490A (zh) 表面式冷却器及空调器
CN211739946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203479080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
CN204830927U (zh) 一种板式冷凝器
CN211782884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217383955U (zh) 耐高压高均流性集流管
CN110530177A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CN104567505A (zh) 热交换管及其制作方法、热交换模块、热交换器
CN220581664U (zh) 一种变速箱油冷器
CN212619470U (zh)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217358224U (zh) 高耐压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