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7040B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7040B
CN105277040B CN201410243515.4A CN201410243515A CN105277040B CN 105277040 B CN105277040 B CN 105277040B CN 201410243515 A CN201410243515 A CN 201410243515A CN 105277040 B CN105277040 B CN 1052770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segment
pipe group
flat tube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35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7040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35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7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7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7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7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7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接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具有流通通道的若干扁管以及设置于扁管之间的散热翅片,所述扁管包括贯穿第一集流管的管壁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的第一段和贯穿第二集流管的管壁与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段,相邻扁管的第一段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段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不同。本发明的换热器的能够提高集流管内的换热介质的分配均匀度,而且能减小集流管的长度,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连通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的扁管及设置于扁管间的翅片构成,在扁管中有供冷媒通过的微通道。冷媒通过入口集流管的入口端进入到集流管内,然后进入到微通道扁管内,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外界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在理想的情况下,冷媒应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扁管的微通道内,以保证换热器的最佳运行效率。然而实际使用中,特别是集流管竖直设置的换热器中,换热器入口的冷媒状态为气液两相态,由于气、液相冷媒的密度相差较大,在竖直的集流管中冷媒受到重力作用会产生气液分离现象,这会造成冷媒在扁管中的分配不均,冷媒进入集流管后,由于集流管及扁管阻力的影响,也会造成冷媒在扁管中的分配不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换热器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能够提高换热介质在扁管中的分配均匀性,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成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具有流通通道的扁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段的扁管为多排并排排列间隔设置并在这部分扁管组中相邻的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段扁管组在连通第一集流管的这一端的相邻扁管的间距小于第二段扁管组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小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的相邻扁管之间没有翅片,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扁管与扁管组的第二段扁管为一组扁管经弯折或扭转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是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预定角度,所述预定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150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在空间上成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为大于0度小于150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为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是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垂直弯折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垂直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垂直第二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弯折或扭转的连接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包括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的第一折弯段和自第一折弯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远离扁管组第一段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折弯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为至少两层的换热器,其还至少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通过扁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设置有穿孔的垫板相互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其扁管包括贯穿第一集流管的管壁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的第一段和贯穿第二集流管的管壁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段,相邻扁管的第一段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段之间的间距不同,第一集流管的长度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不同,能够缩短其中一个集流管的长度,较短的集流管能够提高换热介质在集流管内分配的均匀性,而且缩短集流管,可以减少分配管的使用,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其中一个扁管的示意图(其中扁管的流通孔没有画出)。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扁管的排布示意图(其中扁管的流通孔没有画出)。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实施例”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相互排斥的实施例。
为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效地介绍本发明的工作本质使其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陈述了许多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仍可实现。另一方面,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一些熟知的容易理解的方法或过程,在下面的描述中并未详细叙述。
请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连接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扁管组3、设置于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之间的散热翅片4以及位于最外侧翅片4外的边板5。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为供换热介质流入的集流管,该第一集流管1包括圆筒形管壁(未标号),在圆筒形管壁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未标号),圆筒形管壁与端盖共同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收容空间,在第一集流管1的圆筒形管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圆筒形管壁的相互平行的狭槽(未标号)。入口管6贯穿第一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一集流管1的收容空间连通,换热介质通过该入口管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收容空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集流管1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筒形,而是其他形状,例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是截面为上端是半圆形下端是矩形的筒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集流管还可以是截面是方形或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筒状结构。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集流管1内设置与入口管6连通的分配换热介质的分配管以及将第一集流管分隔成不同腔室的隔板等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图示举例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管2为供换热介质流出的集流管,该第二集流管2包括圆筒形管壁(未标号),在圆筒形管壁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未标号),圆筒形管壁与端盖共同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收容空间,在第二集流管2的圆筒形管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圆筒形管壁的相互平行的狭槽(未标号)。出口管7贯穿第二集流管2的端盖与第二集流管2的收容空间连通,换热介质通过该出口管7从第二集流管2的收容空间内流出。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集流管2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筒形,而是其他形状,例如截面是方形或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筒状结构。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集流管2内设置将第二集流管分隔成不同腔室的隔板等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图示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成一定角度的夹角α。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为水平方向,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为竖直方向,也即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α为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这样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在空间上形成异面的夹角。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可以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150度。
请参阅图2所示,其显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扁管组3中的单个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未示出扁管30的流通通道。所述扁管30为一个截面大致为矩形的扁平管体,在管体内设置有若干流通通道(未图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扁管30包括第一段31和自第一段31以平行扁管30宽度方向(如图中的A-A线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一定角度的第二段32,如图2所示,该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之间弯折的夹角为β,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90度,即扁管30的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夹角β的角度范围可以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150度。
请参阅图3所示,其显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扁管30的排布示意图,其中图中未示出扁管30的流通通道。请结合图1所示,所述扁管组3包括多个并排排列间隔设置的扁管30。扁管30的第一段31垂直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中心轴线,贯穿第一集流管1管壁上对应的狭槽与第一集流管1的收容空间连通,其中相邻两个扁管30的第一段31之间的间距为X。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二段32垂直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中心轴线,贯穿第二集流管2管壁上对应的狭槽与第二集流管2的收容空间连通,其中相邻两个扁管30的第二段32之间的间距为Y。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调整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第一段31之间的间距X,从而调整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或者调整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第二段32之间的间距Y,从而调整第二集流管2的长度。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第一段31之间的间距X和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第二段32之间的间距Y可以不同,因此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与第二集流管2的长度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第一段31之间的间距X或者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第二段32之间的间距Y可以调整到很小,例如最小可以达到相邻扁管30的第一段31之间相互贴合或者相邻扁管3的第二段32之间相互贴合,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对换热器的具体要求设计折弯后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一段31之间的间距X和扁管3的第二段32之间的间距Y。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的第一段31之间的间距X小于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的第二段32之间的间距Y,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小于第二集流管2的长度。
在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一段31是垂直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集流管31连通,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二段32是垂直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2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一段31也可以是倾斜预定角度地贯穿第一集流管1的管壁与第一集流管1连通,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二段32也可以是倾斜预定角度地贯穿第二集流管2的管壁与第二集流管2连通,此处不再图示举例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翅片4为经过折弯的波浪形薄片,其设置于扁管组3的两个扁管30之间,用于加快扁管30内换热介质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在前述实施例中,相邻扁管30的第二段之间的间距比第一段之间的间距大,因为相邻扁管30的第一段之间的间距较小,因此相邻扁管30的第一段之间无翅片,散热翅片只设置在间距较大的相邻扁管的第二段之间,图1中为简化示意只示出其中的部分翅片,在实际中是扁管组3的相邻两个扁管30的第二段之间均设置翅片4。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部分相邻扁管的第一段之间设置翅片。为保证最外侧的两个扁管30也能够很好的进行热交换,在最外侧的两个扁管30外也设置有翅片4,在翅片4外可以设置边板5保护翅片4。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图1所示的实施例在工作时,换热介质从入口管6流入第一集流管1,然后从第一集流管1进入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一段31,再从扁管组3的扁管30的第二段32进入第二集流管2,然后从出口管7流出。该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第一段31的间距,使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的第一段31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段32间的间距,这样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集流管2的长度,相当于缩短了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因为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变短,换热介质在第一集流管内流动的距离变短,能够提高集流管内换热介质的分配均匀性,另外,缩短集流管,本身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缩短集流管后可以减少分配管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因为采用折弯的扁管,使得原本竖直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变为水平设置的,气液两相的换热介质在进入第一集流管1时不会因为重力作用在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上产生气液分离的现象,能够提高换热介质的分配均匀性。
在前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90度,所述扁管30的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的夹角也为90度,而且所述扁管30的第一段31垂直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扁管30的第二段32垂直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如前所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可以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150度,所述扁管30的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的夹角可以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150度,所述扁管30的第一段31可以倾斜贯穿第一集流管1的管壁,扁管30的第二段32也可以倾斜贯穿第二集流管2的管壁,这些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图示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6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实施例为双层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61、第二集流管62、第三集流管63、第四集流管64。其中第一集流管61为水平设置,第二集流管62、第三集流管63和第四集流管64为竖直设置。第一集流管61为换热介质流入的集流管,在第一集流管61上连接有入口管65,第一集流管61与第二集流管62之间通过折弯的扁管组66连通,所述扁管组66包括多个并排排列间隔设置的扁管660,第二集流管62与第三集流管63之间通过带孔的垫板67连通,第三集流管63与第四集流管64通过平直的扁管68连通,第四集流管64为换热介质流出的集流管,在第四集流管64上设置有出口管69。在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610,在最外侧的翅片610外设有边板611。关于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工作时,换热介质从入口管65流入第一集流管61,然后从第一集流管61进入折弯扁管组66的扁管660的第一段661,再从扁管组66的扁管660的第二段662进入第二集流管62,再经过垫板67进入第三集流管63,然后经平直的扁管68进入第四集流管64,最终从出口管69流出。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折弯扁管组66的相邻两个扁管660的第一段661的间距小于第二段662的间距,第一集流管61的长度小于第二集流管62的长度。其中翅片610设置在与第二集流管62连通的第二段662之间,在第一段661之间无翅片。同样的,该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扁管组66的相邻扁管660的第一段661的间距,使扁管组66的相邻扁管660的第一段661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段662间的间距,这样第一集流管61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集流管62的长度,相当于缩短了第一集流管61的长度,因为第一集流管61的长度变短,换热介质在第一集流管61内流动的距离变短,能够提高集流管内换热介质的分配均匀性。另外,缩短集流管,本身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缩短集流管后可以减少分配管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6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是水平方向,第二集流管6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是竖直方向,第一集流管6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6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成90度角。折弯扁管组66的扁管660的第一段661垂直第一集流管6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集流管61连通,折弯扁管组66的扁管660的第二段662垂直第二集流管6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62连通。因为采用折弯的扁管,使得原本竖直设置的第一集流管61变为水平设置的,气液两相的换热介质在进入第一集流管61时不会因为重力作用在第一集流管62的纵长方向上产生气液分离的现象,能进一步提高换热介质的分配均匀性。
类似地,图6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用于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换热器,此处不再一一图示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7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71、第二集流管72、连接第一集流管71和第二集流管72的扁管组73、设置于扁管组73的相邻扁管730之间的散热翅片74以及位于最外侧翅片74外的边板75。关于第一集流管71、第二集流管72、扁管73以及翅片74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71与第二集流管72是水平平行设置,所述扁管组73包括多个并排排列间隔设置的扁管730,每一扁管730包括贯穿第一集流管71管壁与第一集流管71连通的第一段731、贯穿第二集流管72管壁与第二集流管72连通的第二段732以及连接第一段731和第二段732的弧形弯折的连接段733。如图7中所示,部分扁管730的连接段733包括自第一段731先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左侧弯折的第一折弯段7331,以及自第一折弯段7331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上弯折(也即朝向远离扁管第一段的方向弯折)的第二折弯段7332,而另一部分扁管730的连接段733包括自第一段731先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右侧弯折的第一折弯段7331,以及自第一折弯段7331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上弯折(也即朝向远离扁管第一段的方向弯折)的第二折弯段7332,中间的扁管730是未经过弯折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有的扁管均朝向同一方向弯折,或者一部分朝向一个方向弯折,而另一部分朝向相对的方向弯折。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邻扁管730的与第一集流管71连接的第一段731之间的间距X小于与第二集流管72连接的第二段732之间的间距Y,对应的第一集流管71的长度小于第二集流管72的长度。其中翅片74设置在相邻扁管730的间距较大的第二段732之间,相邻扁管730的连接段733以及间距较小的第一段731之间无翅片。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71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集流管72的长度,相当于缩短了第一集流管71的长度,因为集流管的长度变短,换热介质在集流管内流动的距离变短,能够提高集流管内换热介质的分配均匀性,另外,缩短集流管,本身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缩短集流管后可以减少分配管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8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81、第二集流管82、连接第一集流管81和第二集流管82的扁管组83、设置于扁管组83的扁管830之间的散热翅片84以及位于最外侧翅片84外的边板85。关于第一集流管81、第二集流管82、扁管83以及翅片84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81与第二集流管82是竖直平行设置,所述扁管83包括多个并排排列间隔设置的扁管830,每一扁管830包括贯穿第一集流管81管壁与第一集流管81连通的第一段831、贯穿第二集流管82管壁与第二集流管82连通的第二段832以及连接第一段831和第二段832的弧形弯折的连接段833。如图8中所示,部分扁管830的连接段833包括自第一段831先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下弯折的第一折弯段8331,以及自第一折弯段8331再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左侧水平弯折的(也即朝向远离扁管第一段的方向弯折)的第二折弯段8332,而另一部分扁管的连接段833包括自第一段831先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上弯折的第一折弯段8331,以及自第一折弯段8331再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左侧水平弯折(也即朝向远离扁管第一段的方向弯折)的第二折弯段8332,中间的扁管830是未经过弯折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有的扁管均朝向同一方向弯折,或者一部分朝向一个方向弯折,而另一部分朝向相对的方向弯折。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邻扁管830的与第一集流管81连接的第一段831之间的间距X小于与第二集流管82连接的第二段832之间的间距Y,对应的第一集流管81的长度小于第二集流管82的长度。其中翅片84设置在相邻扁管830的间距较大的第二段832之间,相邻扁管830的连接段833以及间距较小的第一段831之间无翅片。
前述图7和图8所示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多个集流管的多层换热器,此处不再一一图示举例说明。
本发明的换热器,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通过弯折的扁管连接,其扁管包括贯穿第一集流管的管壁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的第一段和贯穿第二集流管的管壁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段,相邻扁管的第一段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段之间的间距不同,第一集流管的长度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不同,能够缩短其中一个集流管的长度,较短的集流管能够提高换热介质在集流管内分配的均匀性,另外,缩短集流管,本身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缩短集流管后可以减少分配管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具有流通通道的扁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段的扁管为多排并排排列间隔设置并在这部分扁管组中相邻的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段扁管组在连通第一集流管的这一端的相邻扁管的间距小于第二段扁管组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小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的相邻扁管之间没有翅片,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扁管与扁管组的第二段扁管为一组扁管经弯折或扭转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是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预定角度,所述预定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15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在空间上成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为大于0度小于150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为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是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垂直弯折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垂直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垂直第二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弯折或扭转的连接段。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弯折或扭转的连接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包括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的第一折弯段和自第一折弯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远离扁管组第一段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折弯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包括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的第一折弯段和自第一折弯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远离扁管组第一段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折弯段。
11.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至少两层的换热器,其还至少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通过扁管连通。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至少两层的换热器,其还至少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通过扁管连通。
13.如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至少两层的换热器,其还至少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通过扁管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设置有穿孔的垫板相互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设置有穿孔的垫板相互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设置有穿孔的垫板相互连通。
CN201410243515.4A 2014-06-03 2014-06-03 换热器 Active CN105277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3515.4A CN105277040B (zh) 2014-06-03 2014-06-03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3515.4A CN105277040B (zh) 2014-06-03 2014-06-03 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7040A CN105277040A (zh) 2016-01-27
CN105277040B true CN105277040B (zh) 2019-04-16

Family

ID=5514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3515.4A Active CN105277040B (zh) 2014-06-03 2014-06-03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70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5801B (zh) * 2020-07-10 2023-01-24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组件和具有该换热组件的换热系统
CN111928385B (zh) * 2020-08-03 2022-05-1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1928384B (zh) * 2020-08-03 2022-05-2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1928386A (zh) * 2020-08-03 2020-11-1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1981604B (zh) * 2020-08-20 2022-02-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2128853B (zh) * 2020-09-14 2021-12-2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7286A (ja) * 1987-12-04 1989-06-08 Nippon Denso Co Ltd 熱交換器
US4998583A (en) * 1988-07-28 1991-03-12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US5881803A (en) * 1997-02-25 1999-03-16 Thmx Holdings, Llc Heat exchanger construction
CN101122434A (zh) * 2006-08-11 2008-02-13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平行流型热交换器
DE102009043064A1 (de) * 2008-09-26 2010-05-06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7286A (ja) * 1987-12-04 1989-06-08 Nippon Denso Co Ltd 熱交換器
US4998583A (en) * 1988-07-28 1991-03-12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US5881803A (en) * 1997-02-25 1999-03-16 Thmx Holdings, Llc Heat exchanger construction
CN101122434A (zh) * 2006-08-11 2008-02-13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平行流型热交换器
DE102009043064A1 (de) * 2008-09-26 2010-05-06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7040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7040B (zh) 换热器
CN104596153B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13120197U (zh) 双排折弯式换热器
ES2883139T3 (es) Colector d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proporcionado con el mismo
CN101858698A (zh) 微通道热交换器
US9919584B2 (en) Evaporator
CN106642826B (zh) 换热器
CN101965496A (zh) 改进流量分配的换热器管结构
WO2020063962A1 (zh) 换热器
US20200132378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4879954A (zh) 热交换系统及其换热器
CN210128652U (zh) 多通道换热器及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US10126065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having a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control using selective tube port closures
JP2008008584A5 (zh)
WO2023208129A1 (zh) 微通道换热器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JP2015092120A (ja) 凝縮器
CN105650946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KR20150081904A (ko) 모듈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열교환 방법
CN100533046C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板
CN216205612U (zh) 分配结构及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WO2021082618A1 (zh) 换热器
WO2016104068A1 (ja) 熱交換器
WO2020063972A1 (zh) 换热器
JP2570310Y2 (ja) 熱交換器
CN105605960B (zh) 一种内翅片连通的扁平换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