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5661U -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75661U
CN208075661U CN201820447674.XU CN201820447674U CN208075661U CN 208075661 U CN208075661 U CN 208075661U CN 201820447674 U CN201820447674 U CN 201820447674U CN 208075661 U CN208075661 U CN 208075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ollection
flat
collection pipe
group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76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仲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76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7566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7286 priority patent/WO201918427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75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75661U/zh
Priority to US17/039,913 priority patent/US1146693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2009/0285Other particular headers o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2009/0285Other particular headers or end plates
    • F28F2009/0297Side headers, e.g. for radiators having conduits laterally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其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管组,所述管组包括多个主体管段,所述主体管段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且所述通槽与所述主体管段的轴线同向延伸,所述管组内的多个主体管段相互连通,所述主体管段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主体管段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夹角。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集流管组件的管径不受通槽尺寸的影响。

Description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和具有该集流管组件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多通道换热器包括两平行设置的集流管组件以及若干平行插接在两集流管组件之间的扁管,两相邻的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
集流管组件是多通道换热器的关键零部件,在入口处用于向扁管分配制冷剂,出口处则用于收集扁管中经过换热的制冷剂。一般通过在圆柱形的集流管组件上开槽,将扁管从槽口插入后在高温炉内整体焊接。常规的集流管组件设计,扁管槽都是径向开孔,因此集流管组件的直径需要根据扁管宽度设计。集流管组件的外径需要大于扁管宽度、集流管组件管壁厚度之和。为保证换热器的强度,厚度一般需要大于1.5毫米,外径越大,则厚度需要越厚。因此,从整个换热器的角度来看,集流管组件的体积和重量都占了不小比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集流管组件的管径不受通槽尺寸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管组,所述管组包括多个主体管段,所述主体管段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且所述通槽与所述主体管段的轴线同向延伸,所述管组内的多个主体管段相互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集流管组件的管径不受通槽尺寸的影响,从而减少集流管组件的体积和重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管组中:所述主体管段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主体管段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90°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组中的多个主体管段首尾依次连接形成迂回曲折的流体通道;和/或所述管组中的主体管段由同一个连接管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多个管组,多个管组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管段连通,且多个所述管组环绕所述连接管段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多个管组,多个管组中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组中的主体管段的管径逐渐变化;和/或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管组,且多个所述管组的管径逐渐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管段上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通槽;和/或所述主体管段上沿环绕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通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组,所述换热组包括:多个扁管和集流管组件。多个所述扁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翅片;所述集流管组件为根据前述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其中,所述扁管的端部与集流管组件上对应的通槽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换热器中的集流管组件的管径不受通槽尺寸的影响,从而减少集流管组件在整个换热器中的体积和重量的比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组中,多个所述扁管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并被分为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在所述换热组的一侧所述第一扁管组的端部连接第一集流管组件、且所述第二扁管组的端部连接第二集流管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在所述换热组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的端部,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在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错开;或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两个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且在所述换热组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的端部与第二扁管组中的端部在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上对齐,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组和第二换热组,所述第一换热组的一侧连接有一个集流管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的一侧连接有另一个集流管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换热组的另一侧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组在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或厚度方向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F→E的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9是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换热器100,集流管组件1,集流管组件1的轴向A→B,通槽101,主体管段11,连接管段12,管组102,扁管2,翅片3。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集流管组件采用柱状结构,集流管组件内部的体积远远大于扁管微孔的体积,对制冷剂的充注量影响很大。当然,集流管组件直径也不是越小越好,从换热角度上考虑,过小的集流管组件会造成管内流体阻力太大,从而大幅增加制冷剂的压降。从生产工艺的角度考虑,集流管组件太小,需要使用深孔加工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常规的圆形集流管组件和扁管的配合形式如图19所示。从几何角度分析,圆管内径至少要大于扁管的宽度。而为了防止扁管端部微孔出现焊堵,集流管组件内壁还需要与扁管侧壁保持一定的间隙。另外,根据强度要求,集流管组件的管壁也需要保持一定厚度。综上所述,相关技术中的集流管组件的直径受到很多限制,很难小型化。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集流管组件1。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100的集流管组件1,集流管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管组102,管组102包括多个主体管段11,主体管段11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101,且通槽101与主体管段11的轴线同向延伸,例如,主体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时,通槽101也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当然,主体段11和通槽101可以直线延伸,也可以曲线延伸,大体上沿一个方向延伸即可。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相互连通。
另外,通槽101与主体管段11的轴线同向延伸是指,通槽101可以与主体管段11的轴线平行,或者通槽101可以与主体管段11的轴线之间形成一个比较小的夹角(例如小于10°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100的集流管组件1,通过将通槽101设置为与主体管段11的轴线同向延伸,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不受通槽101尺寸的影响。
由于本发明避免了通槽101尺寸影响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因此可以将集流管组件1的直径大幅减小,降低集流管组件1的重量以及尺寸,从而减少材料的使用,更加环保,而且制冷剂的充注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降低。
另外,集流管组件1的直径大幅减小,从而缩小集流管组件1的迎风面积,增加扁管2与翅片3的迎风面积,这部分面积都可以转为有效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而且,整体管壁面积大幅减小,同时在满足同样强度要求的条件下,管壁厚度可以减薄。另外,由于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缩小,可以大幅降低制冷剂充注量。
如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管组102中:主体管段11沿第一方向(参照图5中的方向A→B)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主体管段11上的通槽101与主体管段11同向延伸,则通槽101也沿第一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管组102内的主体管段11沿第二方向(参照图5中的方向C→D)依次布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夹角。
主体管段11的管壁上开设的通槽101可以用来连接扁管2等,在制冷剂沿着集流管组件1流通过程中,在通槽101处会通往扁管2等其它元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不受通槽101尺寸的影响,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可以远小于通槽101的长度,从而达到缩小集流管组件1尺寸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夹角,优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为大体垂直的形式,也就是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可以为90°或者近似90°,例如,将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设置为30°到90°的范围内。
另外,管组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相互串联会形成一个流体通道,而多个主体管段11相互串联或串并混联会形成多个流体通道,其中,多个主体管段11相互并联包括多个主体管段11与同一个连接管段12相连。
为了描述方便,本发明下述可能会提到了第三方向(方向E→F),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连接管段12将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连接成多种不同的形式,连接管段12可以与主体管段11是分体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折弯形成,但是,主体管段11的连通并非仅能通过连接管段1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或者将多个主体管段11直接相连并连通,本实用新型进行了一些举例,但是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8,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首尾依次连接形成迂回曲折的流体通道。由于管组102为迂回延伸的形式,不同于相关技术中大尺寸的直管,集流管组件1的尺寸不受扁管2宽度等的尺寸影响,从而可以缩小集流管组件1的尺寸。形成迂回延伸的通道,制冷剂可以沿着迂回延伸的通道流通。
优选地,集流管组件1迂回延伸成蛇形。呈蛇形的迂回管道可以更方便地连接扁管2等元件。
其中,集流管组件1延伸成蛇形是集流管组件1往复延伸形成的,例如,参照图6,在具有三个主体管段11时,集流管组件1的一端开始沿方向A→B延伸(一个主体管段11),然后沿方向B→A延伸(另一个主体管段11),然后再沿方向A→B延伸(再一个主体管段11),依次类推。换言之,图6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中的第一个主体管段11沿方向A→B延伸,第一个主体管段11的B端与第一个连接管段12相连,第一个连接管段12沿方向C→D延伸(可以是曲线或直线方向延伸),第一个连接管段12的D端连接第二个主体管段11,第二个主体管段11沿方向B→A延伸,第二个主体管段11的A端与第二个连接管段12相连,第二个连接管段12沿方向C→D延伸(可以是曲线或直线方向延伸),第二个连接管段12的D端连接第三个主体管段11,第三个主体管段11沿方向A→B延伸,从而形成蛇形延伸。而其它数量的主体管段11延伸成蛇形时,可以依照前面的描述。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管组102中的主体管段11由同一个连接管段12连接。也就是说,由连接管段12将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并联在一起。制冷剂可以通过连接管段12分流到多个主体管段11,也可以将多个主体管段11的制冷剂汇流至连接管段12,采用并联结构,使每个主体管段的制冷剂量更加均匀,从而实现更好的换热效率,换热均匀性更高。
举例而言,如图12至16,集流管组件1包括一个管组102,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沿第二方向排列,每个主体管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管段12设置在管组102的一端且连接管段12沿第二方向延伸,管组102中的每个主体管段11的一端与连接管段12连通,另一端密封。
又例如,集流管组件1包括多个管组102,且多个所述管组102中的至少两个管组102由同一个连接管段12连接,用以简化集流管组件1的结构。具体而言,集流管组件1包括多个管组102,多个管组102由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管12段连通,且每个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沿第二方向排列,多个管组102环绕连接管段12布置。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集流管组件1可以包括两个管组102,管组102可以包括多个主体管段11,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可以沿第二方向排列且主体管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管段12可以设置在两个管组102之间,并且连接管段12沿第二方向延伸,两个管组102中的每个主体管段11的一端与连接管段12连通,另一端密封。采用向主体管段11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连接管段12,并且将至少两个管组102与同一个主体管段11连通,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
实施例3
如图17,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主体管段11上间隔布置有多个通槽101,多个主体管段11可以连接成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形式。
另外,主体管段11上如果设置多个通槽101,多个通槽101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例如,将主体管段11上的多个通槽101设置成环绕主体管段11的轴线的形式;又例如,将主体管段11上的多个通槽101设置成沿着主体管段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形式;又例如,主体管段11上的多个通槽102布置成:沿主体管段11的延伸方向、环绕主体段11的方向布置的阵列形式。
如图17,多个主体管段11由连接管段12连接成蛇形,且主体管段11上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两个通槽101。
实施例4
在前述实施例中,连接管段12为弧形管、直线型管或折线型管等。
另外,连接管段12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
如图1至图6,连接管段12与主体管段11均为圆形管,也就是说,连接管段12与主体管段11上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为圆形,其中,连接管段12为圆弧形管,换言之,连接管段12的中心线为圆弧形线。
如图7所示,连接管段12与主体管段11均为方形管,也就是说,连接管段12与主体管段11上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为方形,其中连接管段12为弧形,换言之,连接管段12的中心线为弧形线。
如图8,连接管段12和主体管段11均为方形管,也就是说,连接管段12与主体管段11上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为方形,其中连接管段12为折线形状的管,换言之,连接管段12的中心线为折线。
如图9,连接管段12为盒体形状。具体而言,连接管段12为两端封闭且中空的柱状,具体包括周壁和端板,其中,周壁的横截面(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为环形,周壁的横截面可以为长圆形、椭圆形、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环形,周壁的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由端板封闭,在其中的一个端板上设有两个连接孔,对应的两个主体管段11的端部分别连通对应的连接孔,其中,主体管段可以插入到对应的连接孔内,也可以是主体管段与对应的连接孔对接(主体管段不伸入对应的连接孔)。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不同形式的连接管段12便于不同的设计要求,例如,弧形的连接管段12可以方便集流管组件1内制冷剂的流通,而且在连接管的成型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
另外,连接管段12与主体管段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对接、套接等,其中,对接是指主体管段11与连接管段12连接(可以为焊接、螺栓连接等),但是主体管段11的端部没有插入到连接管段12内;套接是指连接管段12伸入到主体管段11内、或者主体管段11伸入到连接管段12内,然后通过焊接、螺纹配合等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直管折弯形成所述的集流管组件,折弯处即为连接管12。
对于连接管段12与主体管段11套接、对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管段12的管径与主体管段11的管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实施例5
在前述实施例中,集流管组件1可以包括多个管组102。其中,多个管组102可以为部分连通、全部连通或全部不连通;或者说,多个管组102中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不连通);换言之,多个管组102中存在一个管组102与另一个管组102连通、或不连通。
另外,如图4,还可以将多个管组102沿第二方向(C→D)依次连通。
优选地,在沿第二方向上(C→D)位于下游的管组102中主体管段11的管径不大于(或者不小于)位于上游的管组102中主体管段11的管径。
另外,还可以在沿第二方向上(C→D)多个管组102的管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实施例6
在前述实施例中,管组102中的主体管段11的管径逐渐变化,也就是说,一个管段11与相邻的另一个主体管段的管径不相同。例如,在沿一个方向上,管组102中位于下游的主体管段11的管径不大于(或不小于)位于上游的主体管段11管径,其中,上游、下游是以冷媒的流通方向为参照的。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的多个主体管段11的管径相同或管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其中,在图1至图2中,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的管径均相同,在图3和图4中,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管段11的管径逐渐增大。便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另外,管组102中的多个主体段11的管径可以为一部分不相同,而另一部分相同的形式。
更进一步地,集流管组件可以包括多个管组102,多个管组102的管径逐渐变化,也就是说,一个管组102与另一个管组102的管径不相同,而每个管组102内的多个主体管段11的尺寸,可以参考前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蛇形是指往复延伸的形式,例如,从一端开始向一个方向延伸一定长度后,朝反向延伸并在延伸一定长度后再反向延伸。
当然,迂回延伸的集流管组件1也可以为螺旋延伸等形状。
管组102中多个主体管段11可以为间隔布置且相互平行。采用主体管段11和连接管段12组合的形式,可以方便集流管组件1的成型,提高集流管组件1的成型效率。
优选地,换热器100中的扁管2等部件可以安装在主体管段11上,因此,相互平行的主体管段11可以便于连接扁管2。
进一步地,通槽101开设于主体管段11上,且多个主体管段11上开设的通槽101可以位于同一侧,多个主体管段1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这样可以方便连接扁管2。在主体管段11上开设通孔,在连接扁管2的过程中,扁管2可以方便地与通槽101连接,提高扁管2的安装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可以在主体管段11的不同侧都设置通槽10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
结合图1至图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所述换热器100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组,所述换热组包括:多个扁管2和集流管组件1。
多个扁管2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扁管2之间设有翅片3。集流管组件1分别与多个扁管2相连,集流管组件1为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100的集流管组件1,扁管2与集流管组件1上对应的通槽101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采用了前述的集流管组件1,可以避免扁管2的宽度对集流管1尺寸的影响。
由于本发明避免了扁管2的宽度的影响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因此可以将集流管组件1的直径大幅减小,降低集流管组件1的重量以及尺寸,从而减少材料的使用,更加环保,而且制冷剂的充注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降低。
另外,集流管组件1的直径大幅减小,从而缩小集流管组件1的迎风面积,这部分面积都可以转为有效的换热面积,而且,整体管壁面积大幅减小,同时在满足同样强度要求的条件下,管壁厚度可以减薄。另外,由于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缩小,可以大幅降低制冷剂充注量。
其中,在换热组中,可以具有多种导流形式,只需要形成流通的路径即可。
例如,多个扁管2可以为一端连接集流管组件1,而多个扁管2的另一端相互连通(通过集流管组件1、直接流通或通过其他结构连通);也可以是多个扁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集流管组件1,其中,不同的集流管组件1是指有不是同一个集流管组件1,这多个集流管组件1的结构和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
另外,对于换热器100,本发明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
实施例7
在换热组中,多个扁管沿着扁管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扁管2被分为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其中,在换热组的一侧(沿第三方向的一侧),第一扁管组的端部连接第一集流管组件、且第二扁管组的端部连接第二集流管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换热组的另一侧,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可以连接相同或不同的集流管组件;也可以是,在换热组的另一侧,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直接相互连通(不一定通过集流管组件)等。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中,第一扁管组中相邻的两个扁管2(在方向C→D上相邻)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换句话说,第一扁管组内的多个扁管2、第二扁管组内的多个扁管2交错间隔布置。
在换热组的所述一侧,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伸出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换言之,在沿扁管2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中,位于换热组的所述一侧的扁管2的端部布置成: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伸出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由于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伸出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因此,连接第一扁管组的第一集流管组件与连接第二扁管组的第二集流管组件可以错开布置,也就是说,第一集流管组件与第二集流管组件在沿扁管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布置。
对应地,在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错开。
另外,在换热组的另一侧,可以设置相同的集流管、不同的集流管或者不设置集流管。因此,在换热组的另一侧,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伸出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的边沿;或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伸出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的边沿;或者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的边沿齐平(沿扁管的厚度方向)。
举例来说,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等长,且在第三方向上偏移,例如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相对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沿第三方向偏移伸出;或者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相对于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沿第三方向偏移伸出,其中,由于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和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等长,偏移的起点是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两端对齐。
另外,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也可以为不等长的,例如,在第三方向上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两端。
实施例9
结合图1至图18,在实施例7中,在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第一扁管组中每间隔两个扁管2设置两个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换句话说,第一扁管组内的多个扁管2、第二扁管组内的多个扁管2两两交错间隔布置,当然,排列在两端的第一扁管组或第二扁管组可以为一个扁管。
如图11所示,在换热组的所述一侧,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对齐,具体而言,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2的端部在扁管的厚度方向上对齐。第一扁管组的一端连接第一集流管组件,第二扁管组的一端连接第二集流管组件,其中,第一集流管组件和第二集流管组件均采用蛇形结构,且第一集流管组件和第二集流管组件中的连接管段12采用弯管结构,且相邻的弯管的折弯半径不同。
因此,可以将第一集流管组件和第二集流管组件设置成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形式。
另外,在换热组的另一侧,可以设置相同的集流管、不同的集流管或者不设置集流管。如图11所示,换热组的两侧采用相同结构的集流管组件1。
实施例10
如图18,本发明中的换热组可以包括多个,例如,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组和第二换热组,第一换热阻和第二换热阻沿扁管的宽度方向布置,即第一换热阻和第二换热阻形成双排结构,第一换热组的一侧连接有一个集流管组件,第二换热组的一侧连接有另一个集流管组件,第一换热组的另一侧和第二换热组的另一侧通过若干沿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圆管连通。
其中,第一换热组和第二换热组可以采用在扁管的厚度方向布置的形式,此时,第一换热组和第二换热组之间也可以设置前述的翅片。
另外,第一换热组和第二换热组也可以采用在扁管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形式。
实施例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扁管2的两端均连接有集流管组件1,也就是说,扁管2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集流管组件1上的通槽101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前述的集流管组件1,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不再受到扁管2的影响,从而可以缩小集流管组件1的尺寸,缩小管径后集流管组件1占用的空间会降低,集流管组件1的管径降低后可以缩小换热器100的尺寸,而且在换热器100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更大面积的扁管2和翅片3,从而提高换热的效率。
具体而言,换热组包括:多个扁管2和集流管组件1。多个扁管2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扁管2之间设有翅片3。扁管2的两端均连接一个集流管组件1,扁管2两端连接的集流管组件1组合成为一对集流管组件1,或者说,一对集流管组件1分别连接扁管2的两端,集流管组件1的主体管段11与扁管2相连,而且扁管2与集流管组件1的主体管段11上的通槽101连通(扁管2的端部可以插入到通槽101内)。
这样,制冷剂可以从一个集流管组件1流入并从多个主体管段11上的通槽101分配到不同的扁管2中,制冷剂在扁管2中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从扁管2另一端的另一个集流管组件1上的通槽101流入主体管段11内,并通过所述的另一个集流管组件1汇流,从而形成一个换热通路。
其中,集流管组件1可以为蛇形或前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形状。
另外,多个扁管2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扁管2可以分为多个扁管组,每个扁管组的端部(扁管组中扁管2的同一端,例如扁管组中扁管2的E端)均连接同一对集流管组件1,每个集流管组件1都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每个扁管组与对应的集流管组件1的制冷剂分配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
优选地,可以设置多个扁管组,多个扁管组中的每一个都连接有一对集流管组件1,这样,就相当于形成了多个换热通路。
这多个换热通路可以为相互并联的,也就是说这多个换热通路是相互并列的,并列地接收制冷剂且并列地将制冷剂送出。
这多个换热通路也可以为串联的形式,也就是说这多个换热通路是相互串联的,制冷剂从一个换热通路进入然后依次通过多个换热通路后送回。
当然,如果换热通路为三个以上的多个,多个换热通路也可以为前述的串联和并联混合的形式。本发明提供了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实施例10和11),当然这并非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0,换热组包括多个扁管2和集流管组件1,多个扁管2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扁管2之间设有翅片3。集流管组件1为根据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换热器100的集流管组件1,其中,每个扁管2的端部(扁管组中扁管2的同一端,例如扁管组中扁管2的E端)与集流管组件1上的通槽101连接。
多个扁管2沿第二方向(C→D)间隔布置,且多个扁管2被分为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第一扁管组的端部(扁管组中扁管2的同一端,例如扁管组中扁管2的E端)连接一个集流管组件1,且第二扁管组的端部(扁管组中扁管2的同一端,例如扁管组中扁管2的E端)连接另一个集流管组件1。
实施例12
多个扁管2可以分为多个扁管组,每个扁管组的两端均连接同一对集流管组件1,每个集流管组件1都可以是前述中的任一种。
由于设置了多个扁管组,多个扁管组中的每一组都连接有一对集流管组件1,这样,就相当于形成了多个换热通路。
这多个换热通路可以为相互并联的,也就是说这多个换热通路是相互并列的,并列地接收制冷剂且并列地将制冷剂送出。
这多个换热通路也可以为串联的形式,也就是说这多个换热通路是相互串联的,制冷剂从一个换热通路进入然后依次通过多个换热通路后送回。
当然,如果换热通路为三个以上的多个,多个换热通路也可以为前述的串联和并联混合的形式。,本发明提供了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实施例10和11),当然这并非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蛇形的集流管组件1、将扁管2轴向安装的设计,可以使集流管组件1直径大幅减小,集流管组件1迎风面积减小85%以上,这部分面积都可以转为有效换热面积。集流管组件1直径缩小,整体管壁面积大幅减少。同时,在满足同样强度要求的条件下,管壁厚度可以减薄。以上两项有益效果叠加,可以实现集流管组件1重量减轻80%以上。集流管组件1管内体积缩小95%以上,从而大幅降低制冷剂充注量。另外,通过改变各段集流管组件1的直径,沿管程依次增加或减少,从而达到改善制冷剂分配的目的,相对于管内分配器方案,结构更简单。本实用新型利用该集流管组件1结构,很容易实现多通道换热器100的多回路设计,直接将制冷剂通过不同集流管组件1送到相应扁管2,有效改善扁管2内的制冷剂分配。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组件1可以为椭圆形截面的蛇形集流管组件1、矩形截面集流管组件1等等,其中矩形截面的集流管组件1可以使扁管2开槽更加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集流管组件1设置成沿管程单根集流管组件1管径依次增大:通过改变各段集流管组件1的直径,沿管程依次增加或减少,从而达到改善制冷剂分配的目的,相对于管内分配器方案,结构更简单。
同样,也可以将集流管组件1分为多个管组102,沿管程逐组集流管组件1管径依次增大:
在将该集流管组件1应用于换热器100上时,可以采用多回路的设计,利用该集流管组件1结构,很容易实现多通道换热器100的多回路设计,直接将制冷剂通过不同集流管组件1送到相应扁管2,有效改善扁管2内的制冷剂分配。
另外,由前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集流管组件1尺寸较小,因此,会带来以下优点:
首先,在换热器100整体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集流管组件1的尺寸减小造成换热器100有效换热面积(扁管2、翅片3)增加,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能力;
其次,随着集流管组件1直径的减小,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条件下,所需的管壁厚度也也可减小,因此集流管组件1重量减少很多,材料成本随之降低;
再次,集流管组件1内容积随着直径的减小而变小,造成换热器100所需的制冷剂充注量也减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管组,所述管组包括多个主体管段,所述主体管段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且所述通槽与所述主体管段的轴线同向延伸,所述管组内的多个主体管段相互连通,
在所述管组中:
所述主体管段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主体管段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组中的多个主体管段首尾依次连接形成迂回曲折的流体通道;和/或
所述管组中的主体管段由同一个连接管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多个管组,多个管组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管段连通,且每个管组中的多个主体管段沿第二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管组环绕所述连接管段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多个管组,多个管组中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组中的主体管段的管径逐渐变化;和/或
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管组,且多个所述管组的管径逐渐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90°夹角;
所述主体管段上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通槽;和/或
所述主体管段上沿环绕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通槽。
7.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组,所述换热组包括:
多个扁管,多个所述扁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翅片;
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
其中,所述扁管的端部与集流管组件上对应的通槽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组中,多个所述扁管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并被分为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在所述换热组的一侧所述第一扁管组的端部连接第一集流管组件、且所述第二扁管组的端部连接第二集流管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在所述换热组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的端部,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在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错开;或
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两个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且在所述换热组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一扁管组中的扁管的端部与第二扁管组中的扁管的端部在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上对齐,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位于同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组和第二换热组,所述第一换热组的一侧连接有一个集流管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的一侧连接有另一个集流管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换热组的另一侧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组在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或厚度方向布置。
CN201820447674.XU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Active CN208075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7674.XU CN208075661U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PCT/CN2018/107286 WO2019184279A1 (zh) 2018-03-30 2018-09-25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US17/039,913 US11466939B2 (en) 2018-03-30 2020-09-30 Header assembly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7674.XU CN208075661U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75661U true CN208075661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4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7674.XU Active CN208075661U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6939B2 (zh)
CN (1) CN208075661U (zh)
WO (1) WO20191842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252A (zh) * 2021-08-11 2021-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312A (zh) * 2003-04-11 2004-10-1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的冷媒均匀分配装置
JP4348113B2 (ja) * 2003-05-23 2009-10-21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JP4810203B2 (ja) * 2004-11-30 2011-11-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8037929B2 (en) * 2004-12-16 2011-10-18 Showa Denko K.K. Evaporator
US7896066B2 (en) * 2005-01-18 2011-03-01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US20120291998A1 (en) * 2011-05-16 2012-11-22 Anderson Timothy D Microchannel hybrid evaporator
CN202254521U (zh) * 2011-09-09 2012-05-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微通道冷凝器
CN205505506U (zh) * 2016-03-24 2016-08-24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
CN206177081U (zh) * 2016-10-25 2017-05-17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
CN206626991U (zh) * 2017-01-23 2017-11-10 山东恒涛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252A (zh) * 2021-08-11 2021-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4279A1 (zh) 2019-10-03
US11466939B2 (en) 2022-10-11
US20210088294A1 (en)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77459A1 (en) Spiral tube heat exchanger
KR100692193B1 (ko) 유량분배 교란기를 구비한 입구튜브를 포함하는 열교환기
US20150300746A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heat exchanger employing the same
US9528778B2 (en) Refrigerant guiding pipe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refrigerant guiding pipe
US3416600A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twisted multiple passage tubes
JP3017272B2 (ja) 熱交換器
CN106403653A (zh) 带有螺旋通路的逆流式换热器
CN101548150A (zh) 用于改善换热器中的流体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KR20110110722A (ko) 입구 분배기 및 출구 수집기를 구비한 향상된 열교환기
WO2012034437A1 (zh) 制冷剂导管和具有该制冷剂导管的换热器
CN208075661U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及换热器
JP200504295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46846A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JP4256515B2 (ja) 多管式熱交換器
CN107850396A (zh) 两相分配器蒸发器
CN206177081U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
DE102007027316B3 (de) Plattenwärmetauscher
CN106322842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CN109506497A (zh) 一种高效紧凑毛细管换热器
CN205505506U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
CN211452033U (zh) 阶梯式螺旋折流板及应用有该折流板的换热器
KR20210141291A (ko) 분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2000346569A (ja) 熱交換器
CN209181309U (zh) 微通道换热器
US4019573A (en) Heat exc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