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5298U -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5298U
CN209305298U CN201920009587.0U CN201920009587U CN209305298U CN 209305298 U CN209305298 U CN 209305298U CN 201920009587 U CN201920009587 U CN 201920009587U CN 209305298 U CN209305298 U CN 209305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door
heat pump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095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云德
范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ian China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andia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andia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andia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095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5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5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5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包括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装形成的进风壳体,进风壳体具有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进风壳体在对应内循环进风口位置转动安装有内循环风门,在对应外循环进风口位置转动安装有外循环风门。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各自独立转动,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空调的进气口设计成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两种风门的组合结构,通过空调控制器自动控制两个风门的开启角度,以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的进气量比例,达到空调箱进气压力调节,自动调节进风比例,空调电机功耗,以及降低空调箱运行中噪音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空调不同档位的控制调节。

Description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零部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空调装置已成为衡量汽车功能是否齐全的标志之一。
对于大多数汽车空调系统而言,都具有两个进风口,分别是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其中汽车内部的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在车内循环,汽车外部的新鲜空气经外循环进风口进入车内,空调的换挡就是通过调节内外循环进风口的风量配比来实现的,在现有技术中,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共用一扇风门,不能够分别独立的调整两个进风口的风量,从而存在不利于实现换挡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以解决不利于实现空调档位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包括具有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的进风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在对应内循环进风口位置安装有内循环风门,用于控制内循环风量,所述进风壳体在对应外循环进风口位置安装有外循环风门,用于控制外循环风量。
采用上述结构,进风壳体上分布有两个风门,一个为内循环风门,另一个为外循环风门,两个风门分别独立的转动安装在进风壳体上,工作时,通过两者的独立转动,分别控制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的进风量,从而实现进气压力的调节,进而有利于空调实现档位的调节。同时,采用双风门结构,还能够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均沿进风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分别转动安装在进风壳体内。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控制内外循环的进风量。
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风门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转接轴,进风壳体的两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转接轴相适应的第一转接孔;外循环风门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转接轴,进风壳体的两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二转接轴相适应的第二转接孔。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实现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的转动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风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内板体和第二内板体,第一内板体与第二内板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接轴轴向的两侧,且两者之间具有夹角。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控制内循环的进风量。
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风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外板体和第二外板体,第一外板体与第二外板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接轴轴向的两侧,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控制外循环的进风量。
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的表面上均分布有条状结构的加强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升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的结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凹陷结构,凹陷结构沿进风壳体的长度方向成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与车身的边界相适应,能够有效抑制气流高压的紊流,改善噪音,提升整车NVH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壳体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装而成。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进风壳体上分布有两个风门,一个为内循环风门,另一个为外循环风门,两个风门分别独立的转动安装在进风壳体上,工作时,通过两者的独立转动,分别控制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的进风量,从而实现进气压力的调节,进而有利于空调实现档位的调节。同时,采用双风门结构,还能够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内循环风门的主视图;
图4为内循环风门的左视图;
图5为外循环风门的主视图;
图6为外循环风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具体结构包括由左壳体1f和右壳体1g组装形成的进风壳体1,进风壳体1具有内循环进风口1a和外循环进风口1b,进风壳体1在对应内循环进风口1a位置转动安装有内循环风门2,在对应外循环进风口1b位置转动安装有外循环风门3,所述内循环风门2、外循环风门3分别沿内循环进风口1a和外循环进风口1b的长度方向布置。内循环风门2和外循环风门3各自独立转动,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空调的进气口设计成内循环风2门和外循环风门3两种风门的组合结构,通过空调控制器自动控制两个风门的开启角度,以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的进气量比例,达到空调箱进气压力调节,自动调节进风比例,空调电机功耗,以及降低空调箱运行中噪音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空调不同档位的控制调节。
如图4、6所示,为利于合理工作进风量,内循环风门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内板体2b和第二内板体2c,第一内板体2b与第二内板体2c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接轴2a轴向的两侧,且两者之间具有夹角r,即内循环风门2的截面呈V字形;外循环风门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外板体3b和第二外板体3c,第一外板体3b与第二外板体3c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接轴3a轴向的两侧,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即外循环风门3的截面呈一字型。
如图2、3、5所示,为方便安装,内循环风门2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转接轴2a,进风壳体1的两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转接轴2a相适应的第一转接孔1c;外循环风门3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转接轴3a,进风壳体1的两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二转接轴3a相适应的第二转接孔1d。
如图2所示,进风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凹陷结构1e,凹陷结构1e沿进风壳体1的长度方向成型。如此设计,能够与车身的边界相适应,能够有效抑制气流高压的紊流,改善噪音,提升整车NVH效果。
如图3、5所示,为提升内循环风门2、外循环风门3的结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内循环风门2、外循环风门3的表面上均分布有条状结构的加强筋23。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包括具有内循环进风口(1a)和外循环进风口(1b)的进风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1)在对应内循环进风口(1a)位置安装有内循环风门(2),用于控制内循环风量,所述进风壳体(1)在对应外循环进风口(1b)位置安装有外循环风门(3),用于控制外循环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外循环风门(3)均沿进风壳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分别转动安装在进风壳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转接轴(2a),进风壳体(1)的两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转接轴(2a)相适应的第一转接孔(1c);外循环风门(3)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转接轴(3a),进风壳体(1)的两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二转接轴(3a)相适应的第二转接孔(1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内板体(2b)和第二内板体(2c),第一内板体(2b)与第二内板体(2c)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接轴(2a)轴向的两侧,且两者之间具有夹角(r)。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风门(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外板体(3b)和第二外板体(3c),第一外板体(3b)与第二外板体(3c)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接轴(3a)轴向的两侧,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外循环风门(3)的表面上均分布有条状结构的加强筋(2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凹陷结构(1e),凹陷结构(1e)沿进风壳体(1)的长度方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1)由左壳体(1f)和右壳体(1g)组装而成。
CN201920009587.0U 2019-01-04 2019-01-04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Active CN209305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587.0U CN209305298U (zh) 2019-01-04 2019-01-04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587.0U CN209305298U (zh) 2019-01-04 2019-01-04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5298U true CN209305298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8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09587.0U Active CN209305298U (zh) 2019-01-04 2019-01-04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52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4295A (zh) * 2020-03-10 2020-06-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N112590498A (zh) * 2020-12-31 2021-04-02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补偿结构及汽车空调
WO2021179913A1 (zh) * 2020-03-10 2021-09-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4295A (zh) * 2020-03-10 2020-06-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WO2021179913A1 (zh) * 2020-03-10 2021-09-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N112590498A (zh) * 2020-12-31 2021-04-02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补偿结构及汽车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05298U (zh) 车用热泵空调双风门结构
CN111284295B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N212046778U (zh) 车辆用空调进风系统和车辆
CN205800731U (zh) 一种汽车空调拨杆摇杆连接机构
CN103847462A (zh) 车辆的后部空调
CN105882352B (zh)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系统
CN110962543A (zh) 一种汽车空调机构
CN106915218B (zh) 一种内置空调的独立双风道滚塑顶棚
CN211641760U (zh) 汽车空调
CN210591286U (zh) 用于车辆的前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329040A (zh) 一种车载空调进风箱风门结构
CN208487239U (zh) 一种车用空调暖风换向阀
CN205174746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汽车空调风窗总成
CN214984710U (zh) 一种高效中置式空调
US20240131898A1 (en) Air delivery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5661280U (zh)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系统用模式盘
CN220883988U (zh) 一种提高密封性的汽车内饰出风口
CN111098875B (zh) 低噪音轨道交通空调机组
CN213973504U (zh) 一种汽车空调hvac的新风风门结构
KR20150124243A (ko) 자동차 공기 조화기용 내외기
CN220996075U (zh) 一种汽车空调导流结构
CN207916514U (zh) 一种汽车空调主机进风口混风结构
CN212022248U (zh) 一种降低轰鸣声的汽车空调吹脚风道结构
CN219007547U (zh) 一种可伸缩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02547040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1120 phase I and phase II plants, No. 4, Changfu West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k, Beibu new area,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Sandian (China)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20 phase I and phase II plants, No. 4, Changfu West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k, Beibu new area,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SAND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