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3526U -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3526U
CN209293526U CN201822068413.XU CN201822068413U CN209293526U CN 209293526 U CN209293526 U CN 209293526U CN 201822068413 U CN201822068413 U CN 201822068413U CN 209293526 U CN209293526 U CN 209293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vehicle
carrying
movab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84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俭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Sibit Stereo Gar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Sibit Stereo Gar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Sibit Stereo Gar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Sibit Stereo Gar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84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3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3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3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属于停车库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梳齿型停车库转运机构过于复杂的问题。本多层停车设备,包括停车支架和车辆载运机构,停车支架包括结构框架、多个移动停车台和多个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目标活动停车位正上方各活动停车层中的对应活动停车位均为载运切换位,升降载运台包括呈框形的吊框,上述移动停车台包括移动框架和载车板,载车板置于移动框架上并能与移动框架分离,吊框与载车板之间设有离合结构使两者结合同步运动或分离。本多层停车设备只用一个共用的载运设备即可完成停车设备中多层车位车辆的停取车作业,载运设备的载运行程短,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特别设计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私家车的拥有量快速增加,大中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立体停车库的建设已成为解决目前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必然选择。
其中梳齿型立体停车库是一种结构较为简洁的立体停车设备,其最大的特点是省去了停车板,以梳齿状支架为车轮提供停车支点,然而,目前传统的梳齿型停车库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是:现有的梳齿型立体停车库在水平载运前均需经过一道转运机构的梳齿转运,而且一套水平载运机构只能给同一层的梳齿型停车机构运载,这样的梳齿型车库即显得机构复杂,又不能实现一套梳齿型运载系统给多层梳齿型结构载运,显得机构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梳齿形立体停车库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只依靠一套载运装置进行车辆停取,停取过程无间断转运的多层停车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包括停车支架和车辆载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支架包括结构框架、多个移动停车台和多个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所述的结构框架自上而下设有至少两层活动停车层,包括一个顶层活动停车层及位于顶层活动停车层下方的至少一个下层活动停车层,各活动停车层处均设有停车台横移轨道,各活动停车层沿对应停车台横移轨道划分有多个活动停车位,多个活动停车位中至少有一个作为载运切换位,其余活动停车位做为常规停车位,停放有对应移动停车台的活动停车位为常规停车位,未停放有移动停车台的活动停车位为载运切换位,上述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各移动停车台沿对应停车台横移轨道来回运动并使上述常规停车位及载运切换位相互转换,各下层活动停车层在每个活动停车位处均设有停车通道,两层及以上下层活动停车层中上下对应活动停车位处的停车通道上下连通形成多列停取通道,车辆载运机构包括横移框架、升降载运台、升降驱动装置和横移驱动机构,上述顶层活动停车层处还水平设有车辆载运横移轨道,横移框架设置在该车辆载运横移轨道上,横移框架内还设有载运升降通道,横移框架能在横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车辆载运横移轨道来回运动并依序停留在各列停取通道的顶部使载运升降通道依次与各列停取通道上下对接连通,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载运台沿载运升降通道及对接的目标活动停车位所在停取通道上下运动,目标活动停车位正上方各活动停车层中的对应活动停车位均为载运切换位,升降载运台包括呈框形的吊框,上述移动停车台包括移动框架和载车板,载车板置于移动框架上并能与移动框架分离,吊框与载车板之间设有离合结构使两者结合同步运动或分离。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离合结构包括多组电动推杆一和插孔,电动推杆一固定设置在吊框上,插孔开在载车板上,电动推杆一能水平插入插孔内将吊框和载车板结合起来。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载车板与移动框架之间设有定位结合装置,该定位结合装置包括设置在移动框架上的若干锁定销,锁定销竖直向上,载车板的底部开设有供上述锁定销一一对应插入的定位孔。载车板落在移动框架上时,锁定销插入对应的定位孔内,使载车板水平方向实现限位锁定。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升降载运台还包括有顶框,顶框固定在横移框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吊框与载车板之间还设有多个防坠落结构,该防坠落结构包括支座、吊钩、电动推杆三和钩扣,支座固定在吊框上,吊钩与支座转动连接,吊钩的下端设有钩子,钩扣固定在载车板上,电动推杆三固定在支座或吊框上,电动推杆三能驱动对应吊钩绕转接点转动以使钩子与钩扣结合,吊钩与支座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各移动停车台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及设置在对应移动停车台上的多个第一滚轮,第一滚轮架设在上述停车台横移轨道上并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各第一滚轮可有多个第一驱动电机一一对应驱动,也可以用一个第一驱动电机通过同步传动机构驱动多个第一滚轮同步工作。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第一滚轮的外周设有两圈卡沿,两卡沿平行间隔设置,在两者之间形成限位卡槽,上述停车台横移轨道卡设在对应侧第一滚轮的限位卡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每层活动停车层中的停车台横移轨道均有两条,水平平行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横移框架包括横框和两个侧支架,上述车辆载运横移轨道共有两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两个侧支架一一对应设置在两车辆载运横移轨道上,两个侧支架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侧支架和横框之间沿车辆载运横移轨道方向上形成供上述移动停车台和移动停车台上的车辆穿过的避让框洞。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横移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横移框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及设置在横移框架底部的多个第二滚轮,第二滚轮架设在上述车辆载运横移轨道上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各第二滚轮可有多个第二驱动电机一一对应驱动,也可以用一个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同步传动机构驱动多个第二滚轮同步工作。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吊绳和卷筒,升降电机和卷筒设置在横移框架上,横移框架的顶部设有若干滑轮,吊绳的一端与卷筒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对应滑轮后与升降载运台固定连接,升降电机驱动卷筒绕卷。
在上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中,所述结构框架的底部能设有一层固定停车层,该固定停车层划分有多个固定停车位,结构框架在固定停车层每个固定停车位对应处均设有车辆驶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多层停车设备只用一个共用的载运设备即可完成停车设备中多层车位车辆的停取车作业,过程连续不间断,载运设备的载运行程短,能耗低,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是结构框架和车辆载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横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升降载运台和移动停车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车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结构框架;2、移动停车台;3、顶层活动停车层;4、下层活动停车层;5、停车台横移轨道;6、车辆载运横移轨道;7、供电座;8、第一滚轮;9、第一驱动电机;10、停车通道;11、停车升降轨道;12、横移框架;13、升降载运台;14、载运升降通道;15、侧支架;16、横框;17、避让框洞;18、载运升降轨道;24、第二滚轮;25、升降电机;26、吊绳;27、卷筒;28、转接板;29、车辆驶入口;30、移动框架;31、停车台;32、固定杆;33、避让空间;34、单元支架;35、第一耙齿;36、第二耙齿;37、连接框;38、载车板;39、锁定销;40、电动推杆一;41、插孔;42、吊框;43、受电接头;44、内腔;45、电动推杆二;46、开口;47、下绝缘座;48、供电接头;49、导电片;50、盖板;51、防水挡圈;52、绝缘隔套;53、上绝缘座;54、导电卡环;55、夹板;56、上下推杆;57、锁定压块;58、连接架;59、导轨;60、下齿条;61、弹性垫圈;62、侧滚轮;63、中心滚轮;64、压力传感器;65、上齿条;66、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多层梳齿型停车设备包括停车支架和车辆载运机构,停车支架包括结构框架1、多个移动停车台2和多个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结构框架1自上而下设有两层活动停车层,分为顶层活动停车层3和下层活动停车层4,下层活动停车层4位于顶层活动停车层3的下方,顶层活动停车层3的下部和下层活动停车层4的下部均设有两条水平平行的停车台横移轨道5,结构框架1的顶部还设有两条水平平行的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位于顶层活动停车层3中停车台横移轨道5的上方。
顶层活动停车层3和下层活动停车层4沿对应停车台横移轨道5均匀划分有多个活动停车位,顶层活动停车层3和下层活动停车层4中的活动停车位上下一一正对。本实施例中,每层活动停车层中有一个活动停车位作为载运切换位,其余活动停车位做为常规停车位,停车台横移轨道5上设置多个移动停车台2,移动停车台2的数量与常规停车位对应,停放有对应移动停车台2的活动停车位为常规停车位,未停放有移动停车台2的活动停车位为载运切换位,上述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各移动停车台2沿对应停车台横移轨道5来回运动并使上述常规停车位及载运切换位相互转换,也就是说移动停车台2从原先对应的常规停车位上移走后,该常规停车位就转换为载运切换位,反之,原先的载运切换位上移动来移动停车台2后,该载运切换位就转换为常规停车位。
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各移动停车台2上的第一驱动电机9及设置在对应移动停车台2上的多个第一滚轮8,第一滚轮8架设在上述停车台横移轨道5上并由第一驱动电机9驱动转动。各第一滚轮8可有多个第一驱动电机9一一对应驱动,也可以用一个第一驱动电机9通过同步传动机构驱动多个第一滚轮8同步工作。第一滚轮8的外周设有两圈卡沿,两卡沿平行间隔设置,在两者之间形成限位卡槽,上述停车台横移轨道5卡设在对应侧第一滚轮8的限位卡槽内。
如图2和图3所示,下层活动停车层4在每个活动停车位处均设有停车通道10,各停车通道10均由多条停车升降轨道11围合形成,停车升降轨道11竖直设置并固定在结构框架1上。车辆载运机构包括横移框架12、升降载运台13、升降驱动装置和横移驱动机构,横移框架12设置在上述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上,横移框架12内还设有载运升降通道14,横移框架12能在横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来回运动并依序停留在各停车通道10的顶部使载运升降通道14依次与各停车通道10上下对接连通,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载运台13沿载运升降通道14及对接的目标活动停车位所对应的停车通道10上下运动。
如图4所示,横移框架12包括横框16和两个侧支架15,两个侧支架15一一对应设置在两条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上,两个侧支架15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框16固定连接在一起,沿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方向看,两个侧支架15和横框16之间形成了一个“门”形的避让框洞17,横移框架12沿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运动时,顶层活动停车层3中的移动停车台2和移动停车台2上的车辆能穿过该避让框洞17。两个侧支架15上一共设置四条载运升降轨道18,这四条载运升降轨道18围合形成载运升降通道14,升降载运台13位于该载运升降通道14内。
如图5所示,升降载运台13包括呈框形的吊框42(左右两侧边未显示),上述移动停车台2包括移动框架30和载车板38,载车板38置于移动框架30上并能与移动框架30分离,吊框42与载车板38之间设有离合结构使两者结合同步运动或分离。离合结构包括多组电动推杆一40和插孔41,电动推杆一40固定设置在吊框42上,插孔41开在载车板38上,电动推杆一40能水平插入插孔41内将吊框42和载车板38结合起来。载车板38与移动框架30之间设有定位结合装置,该定位结合装置包括设置在移动框架30上的若干锁定销39,锁定销39竖直向上,载车板38的底部开设有供上述锁定销39一一对应插入的定位孔。载车板38落在移动框架30上时,锁定销39插入对应的定位孔内,使载车板38水平方向实现限位锁定。
升降载运台还包括有顶框,顶框固定在横移框架上,上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25、吊绳26和卷筒27,升降电机25和卷筒27固定设置在横框16上,顶框上设置若干滑轮,吊绳26的一端与卷筒27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对应滑轮后与吊框42固定连接,升降电机25驱动卷筒27绕卷。吊框42的侧部设置升降导轮,吊框42沿载运升降通道14和停车通道10运动时,升降导轮可以卡设在上述停车升降轨道11和载运升降轨道18内,以提高吊框42的稳定性。
吊框42与载车板38之间还设有多个防坠落结构,该防坠落结构包括支座、吊钩、电动推杆三和钩扣,支座固定在吊框42上,吊钩与支座转动连接,吊钩的下端设有钩子,钩扣固定在载车板38上,电动推杆三固定在支座或吊框42上,电动推杆三能驱动对应吊钩绕转接点转动以使钩子与钩扣结合,吊钩与支座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顶层活动停车层3中的移动停车台2需要沿对应的停车台横移轨道5运动,因此载运升降轨道18与停车升降轨道11的对接处需要设置断口,以供移动停车台2穿过。
横移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横移框架12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及设置在横移框架12底部的多个第二滚轮24,第二滚轮24架设在上述车辆载运横移轨道6上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各第二滚轮24可有多个第二驱动电机一一对应驱动,第二驱动电机一一对应驱动,也可以用一个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同步传动机构驱动多个第二滚轮24同步工作。
如图1所示,结构框架1在下层活动停车层4处至少开有一个车辆驶入口29,该车辆驶入口29与其中一个活动停车位对应,也可以在下层活动停车层4的每个活动停车位处均对应开有车辆驶入口29,车辆驶入口29所在列的位置为横移框架12水平横移起始位置。
本实施例的立体车库为两层式,两层都是活动停车层,适合搭建在草坪等不平地面上,利用架空式的移动停车台2,使车辆可以相对于地面凌空停放。
如果需要停放的目标活动停车位在顶层活动停车层3上,横移框架12需先平移至目标移动停车台2上方,移动过程中,吊框42要保持在高位,不会撞到途中的移动停车台2及车辆。移动到位后,吊框42下降,与目标车位的载车板38结合,再带着载车板38升高并与横移框架12一同返回至横移框架12水平横移起始位置。车辆在驶入车辆驶入口29前,与该车辆驶入口29对应这一列活动停车位上的移动停车台2需要提前移开,也就是说该列活动停车位均为载运切换位,升降驱动装置控制吊框42沿载运升降轨道18和停车升降轨道11下降至下层活动停车层4的载运切换位,也就是该车辆驶入口29对应的活动停车位上,车辆通过车辆驶入口29直接驶上载车板38,之后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吊框42、载车板38及车辆上升。吊框42升高到位后,横移驱动机构驱动横移框架12、吊框42、载车板38和车辆平移至目标活动停车位的正上方,最后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下降,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8落在目标车位的移动框架30上,完成停放作业。若停车过程中,横移框架12水平横移起始位置与目标活动停车位之间已经有其他活动停车位上停有车辆,则吊框42的升高高度要高于已停车辆的高度。
若目标活动停车位在下层活动停车层4上,吊框42先要载着车辆升至顶层活动停车层3中的合适高度,横移框架12、吊框42和车辆平移至目标活动停车位的正上方,同时,顶层活动停车层3中与该目标活动停车位上下正对活动停车位上的移动停车台2平移走,变换为转换切换位,吊框42和车辆再下降落至目标移动停车台2的移动框架30上,吊框42和载车板38分离后,吊框42回升,完成停放作业。横移框架12水平移过程中,顶层活动停车层3中的已停车辆和移动停车台2均可以从横移框架12上的避让框洞17穿过而不影响横移框架12的平移。
为了控制吊框42的升降高度和停车层的高度,可以在下层活动停车层4的每个活动停车位处均开设车辆驶入口29,用户每次选择与目标停车位相邻的车辆驶入口29进入,这样不需要跨过中间的已停车辆,降低吊框42和横移框架12的载运行程。这样一来,下车活动停车层4停车时,吊框42的升降高度仅需要高于相邻目标活动停车位上的移动停车台2即可,横移框架12和吊框42也不需要做水平横移移动,升高后,目标车位的移动框架30移动至吊框42下方接车即可。
顶层活动停车层3取车时,横移驱动机构驱动横移框架12和吊框42水平运动至目标活动停车位处,吊框42位于目标移动停车台2的正上方,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吊框42下降,吊框42与载车板38结合并一直升高至适当高度,之后横移框架12和吊框42水平运动至车辆驶入口29所在的那列载运切换位处,吊框42下降至底层,车辆直接驶出,之后将空的载车板38放回至对应移动框架30上。下层活动停车层4取车时,先移开顶层活动停车层3中与目标活动停车位上下对应停车位处的移动停车台2,吊框42下降到底层,与目标载车板38结合,之后回升至顶层活动停车层3,之后运动方式与顶层活动停车层3取车相同。
三层或三层以上活动停车层的结构类似,包括一个顶层活动停车层3,其他为下层活动停车层4,两层及以上下层活动停车层4中上下对应活动停车位处的停车通道10上下连通形成多列停取通道,升降载运台13沿着这些停取通道上下升降,横移框架12上的载运升降通道14也能依次与这些停取通道对接。上下对应停车通道10中的上、下停车升降轨道11之间也留有断口。
如图6所示,移动停车台2的载车板38上还设置有车辆固定装置,该车辆固定装置两两对称分设在载车板38的两侧,每个载车板38对应设有两个或四个该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夹板55和驱动夹板55靠近和远离车轮的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水平推杆,水平推杆固定在载车板38上,其驱动端与夹板55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载车板38上设置多条导轨59,导轨59平行间隔设置,夹板55的背面固定设有连接架58,三个滚轮呈三角分布设置在连接架58上且与三个上述导轨59一一对应,三个所述的滚轮分为中心滚轮63和位于两边的两个侧滚轮62,夹板55面向车轮的一侧设有活动板66,该活动板66的下端与夹板55转动连接,活动板66面向车轮的一侧设有两排或两列弹性垫圈61、缓冲垫或弹性凸起,活动板66与夹板55之间设有限制控制活动板66转动范围的限位机构,活动板66与夹板55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64。活动板66的一侧可以受夹板55所限,另一侧的转动限制可以通过设置弹簧等机构限制活动板66自动外转的角度。
连接架58上设有锁定压块57,中心滚轮63对应的导轨59上端面上设有下齿条60,下齿条60沿对应导轨59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中心滚轮63的两限位卡沿之间,锁定压块57位于下齿条60的上方,锁定压块57的下端面设有能与上述下齿条60对应啮合的上齿条65,锁定压块57和连接架58之间设有驱动锁定压块57上下运动的上下推杆56。
滚轮包括两块连接板以及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滚动轮和下卡位轮,上滚动轮和下卡位轮设置在两连接板之间并与连接板转动连接,导轨59穿过对应滚轮上滚动轮和下卡位轮之间的间隙,所述的上滚动轮和下卡位轮的纵向截面呈“H”形,上滚动轮两侧和下卡位轮两侧均设有限位卡沿。中心滚轮63中上滚动轮的两限位卡沿之间的间距小于对应导轨59的宽度,该限位卡沿落在对应导轨59的上端面上,下齿条60刚好位于上滚动轮与对应导轨59之间的间隙处。侧滚轮62中上滚动轮的两限位卡沿之间的间距大于对应导轨59的宽度。
车辆停放到位后,本车辆固定装置开始工作,驱动机构驱动对应夹板55向对应车轮运动,活动板66先接触到车轮,弹性垫圈61等弹性缓冲件先接触车轮,防止划伤车轮,随着夹板55的继续运动,活动板66转动靠向夹板55,压力传感器64检测到夹紧压力达到设定值后,驱动机构停止工作。接下来,上下推杆56工作,将锁定压块57压到下齿条60上,上齿条65与下齿条60啮合,水平方向上,夹板55被锁住。取车时,先将锁定压块57抬起,接下来,驱动机构驱动夹板55松开车轮,立体车库再完成取车作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结构框架1的底部能设有一层固定停车层,该固定停车层划分有多个固定停车位,各固定停车位与上方活动停车层中的活动停车位上下一一对应,结构框架1在固定停车层每个固定停车位对应处均设有车辆驶入口29,固定停车层在每个固定停车位处同样设有停车通道10,固定停车层的停车通道10能与上方活动停车层中的停车通道10一一对接形成上述停取通道。
固定停车层中不需要设置移动停车台2,车辆直接驶入停放在地面上,该方案适合搭建在平整地面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层活动停车层设置在地面以下,位于地表一层的活动停车层处开设车辆驶入口29。这样可以降低车库外露高度,提高安全系数。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包括停车支架和车辆载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支架包括结构框架、多个移动停车台和多个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所述的结构框架自上而下设有至少两层活动停车层,包括一个顶层活动停车层及位于顶层活动停车层下方的至少一个下层活动停车层,各活动停车层处均设有停车台横移轨道,各活动停车层沿对应停车台横移轨道划分有多个活动停车位,多个活动停车位中至少有一个作为载运切换位,其余活动停车位做为常规停车位,停放有对应移动停车台的活动停车位为常规停车位,未停放有移动停车台的活动停车位为载运切换位,上述停车台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各移动停车台沿对应停车台横移轨道来回运动并使上述常规停车位及载运切换位相互转换,各下层活动停车层在每个活动停车位处均设有停车通道,两层及以上下层活动停车层中上下对应活动停车位处的停车通道上下连通形成多列停取通道,车辆载运机构包括横移框架、升降载运台、升降驱动装置和横移驱动机构,上述顶层活动停车层处还水平设有车辆载运横移轨道,横移框架设置在该车辆载运横移轨道上,横移框架内还设有载运升降通道,横移框架能在横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车辆载运横移轨道来回运动并依序停留在各列停取通道的顶部使载运升降通道依次与各列停取通道上下对接连通,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载运台沿载运升降通道及对接的目标活动停车位所在停取通道上下运动,目标活动停车位正上方各活动停车层中的对应活动停车位均为载运切换位,升降载运台包括呈框形的吊框,上述移动停车台包括移动框架和载车板,载车板置于移动框架上并能与移动框架分离,吊框与载车板之间设有离合结构使两者结合同步运动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结构包括多组电动推杆一和插孔,电动推杆一固定设置在吊框上,插孔开在载车板上,电动推杆一能水平插入插孔内将吊框和载车板结合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车板与移动框架之间设有定位结合装置,该定位结合装置包括设置在移动框架上的若干锁定销,锁定销竖直向上,载车板的底部开设有供上述锁定销一一对应插入的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载运台还包括有顶框,顶框固定在横移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框与载车板之间还设有多个防坠落结构,该防坠落结构包括支座、吊钩、电动推杆三和钩扣,支座固定在吊框上,吊钩与支座转动连接,吊钩的下端设有钩子,钩扣固定在载车板上,电动推杆三固定在支座或吊框上,电动推杆三能驱动对应吊钩绕转接点转动以使钩子与钩扣结合,吊钩与支座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每层活动停车层中的停车台横移轨道均有两条,水平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移框架包括横框和两个侧支架,上述车辆载运横移轨道共有两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两个侧支架一一对应设置在两车辆载运横移轨道上,两个侧支架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侧支架和横框之间沿车辆载运横移轨道方向上形成供上述移动停车台和移动停车台上的车辆穿过的避让框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移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横移框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及设置在横移框架底部的多个第二滚轮,第二滚轮架设在上述车辆载运横移轨道上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吊绳和卷筒,升降电机和卷筒设置在横移框架上,横移框架的顶部设有若干滑轮,吊绳的一端与卷筒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对应滑轮后与升降载运台固定连接,升降电机驱动卷筒绕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框架的底部能设有一层固定停车层,该固定停车层划分有多个固定停车位,结构框架在固定停车层每个固定停车位对应处均设有车辆驶入口。
CN201822068413.XU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Active CN209293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8413.XU CN209293526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8413.XU CN209293526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3526U true CN209293526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8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8413.XU Active CN209293526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35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695A (zh) * 2018-12-10 2019-03-01 金华市西比特立体车库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CN111706133A (zh) * 2020-06-18 2020-09-25 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吊篮式无避让立体车库的吊篮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695A (zh) * 2018-12-10 2019-03-01 金华市西比特立体车库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CN111706133A (zh) * 2020-06-18 2020-09-25 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吊篮式无避让立体车库的吊篮结构
CN111706133B (zh) * 2020-06-18 2021-08-13 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吊篮式无避让立体车库的吊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3695A (zh)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CN107386737B (zh) 回转式梳齿升降搬运器、立体停车设备及存取车辆方法
CN109403696A (zh) 一种梳齿型多层停车设备及车辆充电方法
CN106836904A (zh) 一种智能无巷道梳齿式无避让塔库及其存取车方法
CN209293526U (zh) 一种多层停车设备
CN107905591A (zh) 一种梳齿式横向存放智能停车设备
CN206722494U (zh) 一种小型高效侧方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CN202899703U (zh) 重列塔式立体车库
CN108328200A (zh) 一种层叠式仓储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7932435U (zh) 一种层叠式仓储系统
US2858032A (en) Automobile parking apparatus and parking structur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2561765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
CN108204159A (zh) 一种多层侧方横移升降立体车库
CN100441820C (zh) 一种多楼层全自动立体车库
CN207092650U (zh) 一种回转式梳齿升降搬运器及机械立体停车设备
CN202483225U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
CN203716574U (zh) 一种地下多层升降机侧置式停车设备
CN2934471Y (zh) 一种多楼层全自动立体车库
CN209293525U (zh) 一种梳齿型多层停车设备
CN207499548U (zh) 一种梳齿式横向存放智能停车设备
CN107060435A (zh) 一种智能穿越式巷道停车库及其存取车方法
CN203846824U (zh) 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
CN207420174U (zh) 一种底坑二层地上三层停车设备
CN209293516U (zh) 一种简化式停车设备
CN106884555B (zh) 吊椅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