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3511U -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 Google Patents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3511U
CN209293511U CN201821658337.1U CN201821658337U CN209293511U CN 209293511 U CN209293511 U CN 209293511U CN 201821658337 U CN201821658337 U CN 201821658337U CN 209293511 U CN209293511 U CN 209293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oading plate
plate
carrying plate
stabilize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83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建
刘建权
刘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a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Huan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a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Huan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a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Huan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a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3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3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多个所述伸缩支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伸缩支脚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的活动支撑端。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借助于载车板上的伸缩支脚,可将车辆放置在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满足上下两层停车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将仅设置有伸缩支脚的载车板层叠堆放,从而节省存放空间。

Description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当前已经全面进入汽车时代。然而,随之而来的停车难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停车空间开始往立体发展,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立体停车库的结构复杂,需要配置多台升降设备,成本非常高,而且停车时需要用户手动将车辆停进空间狭小的可升降载车板上,操作难度极大,取车时因为车辆的堆叠放置,往往需要进行多次位置交换才能将车辆移至取车位置,停、取车操作时间长,因此阻碍了立体停车库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利用停车机器人自动停车的智能车库系统,停车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直角转弯的功能,可将承载有车辆的载车板托起并移动到停车位上。虽然使用停车机器人能够方便停车和取车,但是只适用于单层停车库,并没有增加停车库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多个所述伸缩支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伸缩支脚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的活动支撑端。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为具有两相对长边和两相对短边的矩形结构,所述伸缩支脚为四个,其中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长边侧伸出,另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长边侧伸出。
优选地,所述伸缩支脚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驱动机构和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滑动连接,以通过直线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或者,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以通过旋转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
优选地,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直线运动的方式时:
所述伸缩支脚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支脚为管状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且整体位于所述支脚内;所述基座与穿过所述支脚和第二套管的第一固定轴连接固定,所述推杆与穿过所述支脚的第二固定轴连接固定,且所述支脚上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沿支脚的运动方向延伸以避让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避位槽;
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旋转运动的方式时: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所述基座与所述承载板铰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支脚铰接,并且所述推杆与所述支脚的铰接位置远离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的铰接位置。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接电装置,所述接电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多个电极触点,所述电极触点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充电转接装置,所述充电转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上的电源触点和位于所述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触点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至少四个沿着所述承载板的周向分布的支撑脚。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充电转接装置,所述充电转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脚上的电源触点和位于所述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触点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至少四个支撑脚中的四个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的四个边角处,所述电源触点为两个,且位于所述承载板的相邻边角处的支撑脚上。
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固定接口和通过柔性导线与所述固定接口连接的活动接口。
优选地,所述固定接口上设有卷线器,所述活动接口的柔性导线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具有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上述若干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车板,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设有与所述载车板的各伸缩支脚一一对应、以供所述伸缩支脚放置的承接部件。
优选地,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具有用于以层叠方式放置多个所述载车板的放置空间和在所述放置空间内环绕布置的多个支撑平台;多个所述伸缩支脚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所述支撑平台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匹配,以通过所述支撑平台支撑位于所述放置空间中最下层的所述载车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具有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上述若干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车板,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设有与所述载车板的各伸缩支脚一一对应、以供所述伸缩支脚放置的承接部件,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下层停车空间的承载面上设有与所述载车板上的各电源触点一一对应的弹性电极,所述弹性电极用于与供电电网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当需要将其承载的车辆放置在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时,可以控制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伸出至承载板的外侧,以形成多个支撑点,然后使载车板下降一定距离,直至伸缩支脚放置在上层停车空间的承接部件上即可;而当需要将其承载的车辆从上层停车空间搬离时,先使载车板上升一定距离,直至伸缩支脚与上层停车空间的承接部件分离,然后控制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退回至承载板的内侧即可;另外,对于没有固定支撑脚的载车板,可以将若干载车板层叠起来并放置到存放架上,通过自动导引车从层叠放置的载车板下方将所有载车板举升以实现载车板的取放。由此可见,配置有伸缩支脚的载车板能够适用于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提高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而将没有固定支撑脚的载车板层叠堆放,节省了闲置载车板的放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载车板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示出的载车板与电源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示出的伸缩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伸缩支脚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示出的接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停车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该载车板与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配套使用,实现全智能化立体停车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停车空间,降低立体停车设备的建造成本;同时,该载车板适用于层叠堆放方式,有利于节省存放空间。
如图1所示,载车板10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11,该承载板11可采用强度、刚度较高的钢制材料成型,为了减轻重量,比如由钢管和板材组合而成,并且可以在车辆放置台面上设置有与车辆的四个车轮位置对应的防滑区,该防滑区可以是从车辆放置台面向下凹陷的容置槽,也可以是车辆放置台面的诸多条形凸起。此外,结合图3所示,承载板11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标志14,该定位标志14是一种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图像,比如二维码,其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作适应性选择,方便被终端读取即可。自动导引车通过识别定位标志14的相关信息,来确定其与载车板10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位置精确配对。
该载车板10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承载板11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15,该多个伸缩支脚15在承载板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比如在图1、图5示出的较佳示例中,承载板11为具有两相对长边和两相对短边的矩形结构,在承载板上设置有四个伸缩支脚15,伸缩支脚15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承载板11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承载板11的活动支撑端,其中两个伸缩支脚15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承载板11的第一长边侧伸出,另两个伸缩支脚15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承载板11的第二长边侧伸出,并且与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的承接位置配合,从而实现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的使用。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两个伸缩支脚15,比如其中一个伸缩支脚15的活动支撑端从承载板11的第一长边侧伸出,另一个伸缩支脚15的活动支撑端从承载板11的第二长边侧伸出,这种情况下,每一侧的活动支撑端均具有跨度较大的实际支撑点,从而给承载板11提供稳定的支撑;又或者,伸缩支脚15为三个、五个等其它任意适用的数量。为了实现立体停车方式的全自动化过程,伸缩支脚15受到的驱动力是由电动或气动辅助机构提供的。而将没有固定支撑脚的载车板10层叠堆放,节省了闲置载车板10的放置空间。
如图2、图3所示,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载车板10还包括至少四个沿着承载板11的周向分布的支撑脚12,支撑脚12用于对承载板11形成支撑,可以采用钢制材料或工程塑料等制作成型,相应地,其与承载板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以在承载板11下方保持具有一定高度的自动导引车活动空间,并且支撑脚12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以实现稳定的支撑作用和形成供自动导引车进出的避让空间即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伸缩支脚15包括固定在承载板11上的驱动机构和与该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支脚,支脚与承载板11滑动连接以通过直线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承载板11的外侧和复位,或者,支脚与承载板11转动连接以通过旋转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承载板11的外侧和复位。
结合图6、7,在支脚151被配置为直线运动的方式时,伸缩支脚15还包括固定在承载板11上的第一套管152和第二套管153,支脚151为管状结构且位于第一套管152和第二套管152内,并且可以将支脚151构造成断面形状为矩形的防自转结构,相应地,第一套管152和第二套管153的断面形状为矩形,并且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螺栓固定;驱动机构154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电机和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且整体位于支脚151内,在电机与推杆之间的传动结构可以选择丝杆螺母传动形式、蜗轮蜗杆传动形式或齿轮齿条传动形式等,从而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运动;基座与穿过支脚151和第二套管153的第一固定轴155连接固定,比如基座上设有供第一固定轴155穿过的通孔,基座与第一固定轴155之间可相对转动,推杆与穿过支脚151的第二固定轴156连接固定,相类似的,推杆上设有供第二固定轴156穿过的通孔,并且推杆与第二固定轴156之间可相对转动,从而在推杆运动时提供因装配误差所需活动裕量,保证顺畅的驱动过程。且支脚151上与第一固定轴15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沿支脚151的运动方向延伸以避让第一固定轴155的避位槽157。
在实现前述支脚151运动方式的情况下,为了控制支脚151的运动行程,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在驱动机构154或支脚151上设置行程传感器,该行程传感器可以是电容式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或者微动开关,藉此设定支脚151的行程起点和终点。
而在支脚被配置为旋转运动的方式时,支脚也可以采用管状结构,其一端与承载板11铰接。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电机和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基座在该实施例中可表现为供电机和推杆安装为一体的结构,电机与推杆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如上述配置有推杆的驱动机构154,从而将电机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运动,基座与承载板11铰接,推杆与支脚铰接,并且推杆与支脚的铰接位置远离支脚与承载板11的铰接位置。
上述伸缩支脚15受到的驱动力可以由载车板10上配置的电源转化而来的,也可以是载车板10外接的电源转化而来的,对于前者,可以在载车板10上设置可充电电源和控制板,该控制板具有与自动导引车建立无线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接收自动导引车的控制指令来控制伸缩支脚15的运动;对于后者,载车板10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板11的底部上的接电装置16,如图8所示,接电装置16包括与承载板1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多个电极触点163,电极触点163与驱动机构电连接,应当理解的是,该多个电极触点163中,一部分是用于供应电能的,其余是用于信号控制的。作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固定板包括两并列设置的连接板161和连接于两连接板161之间、且在连接板16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的两架板162,每个架板162上设置四个电极触点163,并且每个架板162上的电极触点163的功能是一致的,因此不管自动导引车是从载车板10的哪个方向进来,均可连接配对,不需要调整自动导引车的方向。此外,该固定板还包括位于两架板162之间的定位标志安装板165,固定板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是钣金件,通过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可进行位置变换的伸缩支脚15,可以满足载车板10放置在立体停车位的上层空间的要求,提高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满足层叠堆放以节省放置空间的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通过载车板10给车辆提供充电功能,该载车板10还包括充电转接装置,通过该充电转换装置,将停放在载车板10上的车辆连接到电网中,实现电能的补充。具体地,在仅设置有伸缩支脚15的情况下,通过伸缩支脚15与外部建立电连接关系,实现电能的输送;而在设置有支撑脚12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支撑脚12与外部建立电连接关系,实现电能的输送;或者将伸缩支脚15与支撑脚12结合使用,均配置有电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与外部建立电连接关系。
结合图2和图4,以在支撑脚12上配置电连接结构为例,该充电转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脚12上的电源触点(图未示)和位于承载板11上并与电源触点电连接的充电接口13,该充电接口13被构造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接口形式,可以通过单相电或三相电的方式输出,由此对应选择电源触点的设置数量。在最基础的配置方案中,两个支撑脚12(示例中,分别是支撑脚12A和支撑脚12B)上设有电源触点,其中一个电源触点用于与电网中的火线连接,另一个电源触点用于与电网中的零线连接,以实现220V的供电。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配置三个电源触点或四个电源触点,实现接地功能或380V的供电。
当承载有停放车辆的载车板10放置在特定的停车位中时,载车板10的电源触点接入电网,使用电能驱动的车辆通过充电线与载车板10上的充电接口13形成电连接配合,从而将车辆接入至电网中以实现电能储备,使得立体停车设备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潮流,将停车、充电功能集成为一体,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至少四个支撑脚12中的四个分别位于承载板11的四个边角处,并且电源触点为两个,且位于承载板11的相邻边角处的支撑脚12上。在保证足够支撑力度的情况下,简化载车板10的结构设计,同时给予自动导引车更大的避让空间,仅在承载板11的四个边角处上设置支撑脚12,并且位于承载板11的同一边上两个电源触点更容易实现接入电网过程中的位置找准。进一步地,电源触点位于支撑脚12的支撑面上,从而保证可靠的电接触配合。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若支撑脚12为金属材质,则电源触点与支撑脚12之间具有电绝缘结构,以避免电源触点接入电网时使得载车板10上裸露的导电表面带电。再者,充电接口13位于靠近承载板11的周向边沿位置处,以呈矩形的承载板11为例,充电接口13位于承载板11的一长边处,在减少对停取车操作影响的前提下便于用户插接充电线。
在上述充电接口13的可实现方案中,为了给用户提供便捷性更佳的操作方式,优选地,充电接口13包括固定在承载板11上的固定接口131和通过柔性导线与固定接口131连接的活动接口132,两个接口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一致的供电功能,也可以作差异化设计,比如固定接口131可以输出高电压、大功率的电能,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接口适配;活动接口132可以输出低电压、小功率的电能,与电动汽车的慢速充电接口适配。更进一步地,固定接口131上设有卷线器(图未示),活动接口132的柔性导线卷绕在卷线器上,从而增大活动接口132的可达使用范围,尤其是当车辆停放在载车板10上时车辆的充电口与充电接口13不在同一侧,可以使用活动接口132为车辆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具有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该立体停车位与自动导引车配合应用,由此达到提高停车空间利用率的目的。此外,该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提及的载车板10,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设有与载车板10的各伸缩支脚15一一对应、以供该伸缩支脚15放置的承接部件,该承接部件可以是一块支撑板,也可以是一根横梁,具体形式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选择。
如图9所示,该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存放架30,这里适用于没有支撑脚12的载车板10,存放架30具有用于以层叠方式放置多个载车板10的放置空间和在该放置空间内环绕布置的多个支撑平台;多个伸缩支脚15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支撑平台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匹配,以通过支撑平台支撑位于放置空间中最下层的载车板10。简而言之,该载车板10的存取原理是:支撑平台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比如以自动导引车40在承载有载车板10时可无干涉进出为宜,通过自动导引车40将载车板10举升至高于支撑平台的高度,然后控制伸缩支脚15的活动支撑端伸出,再将载车板10降低至活动支撑端放置于支撑平台的高度即可,此时自动导引车40可离开存放架30;若需要取走载车板10时,通过进入存放架30的自动导引车40将载车板10举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控制伸缩支脚15的活动支撑端收回至初始位置,再将载车板10降低至低于支撑平台的高度即可离开存放架3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存放载车板10时,若存放架30中已经有其它载车板10,则利用自动导引车40上的载车板10将其它载车板10一同举起和放下,从而完成载车板10的存放;在取走载车板10时,若存放架30中有多个载车板10,则利用自动导引车40将所有载车板10一同举起和放下,从而完成载车板10的取走。
图9仅以四根立柱构建出的存放架30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存放架30可以是由更多立柱构建得到的,也可以是两面相对布置的墙体构建得到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在此不作限制。
此外,结合图4,以设有支撑脚12的载车板10为例,立体停车位的停车空间(包括上下两层)中设有与载车板10上的各电源触点一一对应的弹性电极21,该弹性电极21与电网连接。在将载车板10放置在停车空间时,即可形成可向电动汽车供应电能的电力传输路径,使得立体停车设备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潮流。以设置在地面层的下层停车空间作为较佳示例,立体停车位的下层停车空间的承载面上设有容置弹性电极21的凹槽20,该凹槽20的开口处设有用于遮盖该开口的弹性盖板22,由此提高用电的安全性。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多个所述伸缩支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伸缩支脚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的活动支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为具有两相对长边和两相对短边的矩形结构,所述伸缩支脚为四个,其中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长边侧伸出,另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长边侧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脚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驱动机构和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滑动连接,以通过直线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或者,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以通过旋转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直线运动的方式时:
所述伸缩支脚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支脚为管状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且整体位于所述支脚内;所述基座与穿过所述支脚和第二套管的第一固定轴连接固定,所述推杆与穿过所述支脚的第二固定轴连接固定,且所述支脚上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沿支脚的运动方向延伸以避让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避位槽;
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旋转运动的方式时: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所述基座与所述承载板铰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支脚铰接,并且所述推杆与所述支脚的铰接位置远离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的铰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接电装置,所述接电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多个电极触点,所述电极触点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转接装置,所述充电转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上的电源触点和位于所述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触点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四个沿着所述承载板的周向分布的支撑脚和充电转接装置,所述充电转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脚上的电源触点和位于所述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触点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8.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具有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车板,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设有与所述载车板的各伸缩支脚一一对应、以供所述伸缩支脚放置的承接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具有用于以层叠方式放置多个所述载车板的放置空间和在所述放置空间内环绕布置的多个支撑平台;多个所述伸缩支脚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所述支撑平台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匹配,以通过所述支撑平台支撑位于所述放置空间中最下层的所述载车板。
10.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具有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车板,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设有与所述载车板的各伸缩支脚一一对应、以供所述伸缩支脚放置的承接部件,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下层停车空间的承载面上设有与所述载车板上的各电源触点一一对应的弹性电极,所述弹性电极用于与供电电网连接。
CN201821658337.1U 2018-07-11 2018-10-12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Active CN2092935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6293 2018-07-11
CN2018210962938 2018-07-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3511U true CN209293511U (zh) 2019-08-23

Family

ID=652252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8337.1U Active CN209293511U (zh) 2018-07-11 2018-10-12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CN201811191555.3A Pending CN109306806A (zh) 2018-07-11 2018-10-12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1555.3A Pending CN109306806A (zh) 2018-07-11 2018-10-12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92935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806A (zh) * 2018-07-11 2019-02-05 广州达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02119B4 (de) 2019-02-18 2020-12-1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schlagscheibe für ein Elastomerlager
CN110774915B (zh) * 2019-11-01 2022-04-15 广州达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设备、车库系统及自动停车充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8306B2 (ja) * 1998-06-05 2006-10-25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式立体駐車装置
JP3583083B2 (ja) * 2001-06-14 2004-10-27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立体駐車設備およびその駆動装置
CN203066540U (zh) * 2012-11-27 2013-07-17 西安嘉乐世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移动的立体停车装置
CN204571409U (zh) * 2014-08-19 2015-08-19 陈秀海 立体存车库
CN204578142U (zh) * 2015-04-03 2015-08-19 谷金鹏 一种立体车库充电系统
CN205063485U (zh) * 2015-10-12 2016-03-02 大洋泊车股份有限公司 载车板存放装置及立体停车设备
CN106836895B (zh) * 2017-03-30 2022-07-22 陕西隆翔停车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gv车库载车板收集装置
CN107724751A (zh) * 2017-11-21 2018-02-23 成都凯景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agv搬运系统及停车系统
CN209293511U (zh) * 2018-07-11 2019-08-23 广州达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806A (zh) * 2018-07-11 2019-02-05 广州达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6806A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3511U (zh)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CN106836902A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立体车库
CN109398211A (zh) 一种移动换电车
CN217074095U (zh) 换电站
CN204081603U (zh) 一种阶梯式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设备
CN212654231U (zh) 一种移动换电站和移动换电系统
CN208686169U (zh) 一种举升式无避让立体车库
CN203623633U (zh) 一种预装式乘用车换电站
CN106037197A (zh) 移动平台及包含移动平台的行李箱
CN208289880U (zh) 一种设有手爪库的agv车
CN208962888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智能升降节能发射器
CN102832687B (zh) 提升平台上的能量存储的装置和传递方法
CN210258042U (zh) 一种无线充电站、无线充电车辆以及无线充电设备
CN108583349A (zh) 一种agv小车充电系统
CN208359944U (zh)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208359946U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设备
CN109306808B (zh) 载车板存取系统及存取方法
CN208669051U (zh) 一种地下多层升降横移立体车库
CN105952205A (zh) 移动式立体车库
CN207732483U (zh)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CN208325630U (zh) 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设计
CN207960091U (zh) 潜伏牵引型停车库用移动机器人系统
CN208359953U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系统
JP2022122377A (ja) 充電設備
CN102107650B (zh) 电动汽车电池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