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9944U - 移动自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自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9944U
CN208359944U CN201820604806.5U CN201820604806U CN208359944U CN 208359944 U CN208359944 U CN 208359944U CN 201820604806 U CN201820604806 U CN 201820604806U CN 208359944 U CN208359944 U CN 208359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charger
mobile
mobile self
crawl sectio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048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亚军
何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un Wa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un Wa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un Wa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un Wa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048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9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9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9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自充电装置,涉及智能充电领域。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电动抓取部以及第一充电插头,电动抓取部与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智能机械手臂以及电动抓取部电连接,该移动自充电装置实现了移动充电桩自动寻找车辆的充电插口进行充电,无需用户寻找充电桩,提高了充电效率,并且移动自充电装置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待充电车辆并且完成充电,从而提高了移动自充电装置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商家对移动自充电装置的投放数量以及场地,从而减小了资金投入成本。

Description

移动自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充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自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
传统技术中的充电桩,大多固定安装,使用效率不高,在高峰期往往满足不了充电用户需求,因而增加充电桩数量,则导致需要的充电桩数量、场地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充电桩提供商家的成本,并且充电时需要人工拔插充电接口,用户需要花费过多时间找好充电桩并要确定有对应停车位,才能完成充电,影响充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自充电装置,其旨在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自充电装置,所述移动自充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智能机械手臂以及中央控制器,所述智能机械手臂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智能机械手臂包含有多个手臂段,多个手臂段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电动抓取部以及第一充电插头,所述电动抓取部与所述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智能机械手臂、以及所述电动抓取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机械手臂包含的靠近所述电动抓取部的手臂段与所述电动抓取部的活动连接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靠近所述电动抓取部的两个手臂段的活动连接处受到的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器。
进一步地,每两个手臂段之间形成有第一置放空间,每个所述第一置放空间内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齿轮以及蜗杆,每个所述齿轮套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子轴外,每个所述蜗杆的两端与每两个手臂段中的靠近所述电动抓取部的手臂端的两侧连接,每个所述齿轮与一个所述蜗杆形成涡轮蜗杆传动机构,每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抓取部包含夹持部与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手臂段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手臂段的活动连接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夹持部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底座为移动小车。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充电插头,所述第二充电插头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自充电装置还包括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移动通信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自充电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移动底座,并且在智能机械手臂包含有多个手臂段,多个手臂段之间活动连接,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电动抓取部以及第一充电插头,电动抓取部与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智能机械手臂以及电动抓取部电连接,在进行自充电时,可将移动自充电装置置放于停车场,移动底座可以驱动整个移动自充电装置移动,当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车辆的充电接口的图像及第一充电插头的图像时,记录充电接口的坐标及第一充电插头的坐标,中央控制器依据充电接口的坐标及第一充电插头的坐标控制智能机械手臂的多个手臂段转动弯曲,以使电动抓取部及第一充电插头到车辆的充电接口的附近,然后控制电动抓取部抓取第一充电插头插入车辆的充电接口,从而实现了移动充电桩自动寻找车辆的充电插口进行充电,无需用户寻找充电桩,提高了充电效率,并且移动自充电装置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待充电车辆并且完成充电,从而提高了移动自充电装置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商家对移动自充电装置的投放数量以及场地,从而减小了资金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自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机、齿轮以及蜗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自充电装置电路连接框图。
图标:101-移动底座;102-智能机械手臂;103-中央控制器;104-图像采集装置;105-第一驱动电机;106-第二驱动电机;107-压力传感器;108-齿轮;109-涡杆;110-夹持部;111-第一充电插头;112-第二充电插头;113-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自充电装置,该移动自充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01、智能机械手臂102以及中央控制器103。智能机械手臂102设置于移动底座10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座101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移动小车,智能机械手臂102设置于移动小车的顶部,中央控制器103用于驱动移动小车的车轮前进,从而使得整个移动自充电装置移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停车场安装磁导轨,中央控制器103可以控制移动自充电装置沿磁导轨运动。
智能机械手臂102可以包含有多个手臂段,多个手臂段之间活动连接,这样设置可以设置智能机械手臂102可以弯曲到任意的姿态与形状,方便对位于不同方向的目标对象物体进行抓取。其中,本实施例中,智能机械手臂102包含有五个手臂段,当然地,手臂段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六个等等,在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手臂段之间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每两个手臂段之间形成有第一置放空间,每个第一置放空间内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105、齿轮108以及蜗杆109,如图3所示,每个齿轮108套设于一个第一驱动电机105的转子轴外,每个蜗杆109的两端与每两个手臂段中的靠近电动抓取部的手臂端的两侧连接,每个齿轮108与一个蜗杆109形成涡轮蜗杆109传动机构,每个第一驱动电机105与中央控制器103电连接。
如图2所示,智能机械手臂102的一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104、电动抓取部以及第一充电插头111,电动抓取部与智能机械手臂102的一端活动连接,如图4所示,中央控制器103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104、智能机械手臂102以及电动抓取部电连接。具体地,电动抓取部可以包含夹持部110与第二驱动电机106,夹持部110与手臂段活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06设置于夹持部110与手臂段的活动连接处,第二驱动电机106用于驱动夹持部110开合。夹持部110包括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06用于驱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转动,以控制夹持部110开合。
其中,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104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录像机,图像采集装置104用于采集车辆的充电接口的图像及第一充电插头111的图像,并记录充电接口的坐标及第一充电插头111的坐标,中央控制器103用于依据充电接口的坐标及第一充电插头111的坐标控制智能机械手臂102的多个手臂段转动弯曲,以使电动抓取部及第一充电插头111到车辆的充电接口的附近,然后控制电动抓取部抓取第一充电插头111插入车辆的充电接口,从而实现了移动充电桩自动寻找车辆的充电插口进行充电。
智能机械手臂102包含的靠近电动抓取部的手臂段与电动抓取部的活动连接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7,压力传感器107与中央控制器103电连接,压力传感器107用于采集靠近电动抓取部的两个手臂段的活动连接处受到的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器103,中央控制器103用于依据压力信息控制电动抓取部执行与压力信息所属的数据范围关联的操作。具体地,若采集到的压力信息大于预设定的阈值,说明电动抓取部用力过大容易损坏第一充电插头111与充电接口,因此需要减小电动抓取部对第一充电插头111施加的压力,直到压力信息等于预设定的阈值;若采集到的压力信息小于预设定的阈值,说明电动抓取部用力较小导致第一充电插头111与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因此需要增大电动抓取部对第一充电插头111施加的压力,直到压力信息等于预设定的阈值。
移动底座1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充电插头112,第二充电插头112分别与中央控制器103、第一充电插头111电连接,第二充电插头112用于与安装于停车场的供电源插接,用于为第一充电插头111分别与中央控制器103供电。较佳地,还可以在移动底座101内设置蓄电池,蓄电池分别与第二充电插头112、中央控制器103、第一充电插头111电连接,第二充电插头112用于与安装于停车场的供电源插接,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为第一充电插头111分别与中央控制器103供电。
移动自充电装置还包括有无线通信模块113,中央控制器103与无线通信模块113电连接。无线通信模块113可以与用户终端通信连接,用户可以在用户终端的应用程序下单,并将下单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13传输至中央控制器103,中央控制器103依据下单信息控制整个移动自充电装置移动至与下单信息对应的车辆,并为该车辆充电。
无线通信模块113为移动通信模块,例如,3G/4G模块,另外,无线通信模块113还可以为WIFI模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自充电装置,通过设置移动底座,并且在智能机械手臂包含有多个手臂段,多个手臂段之间活动连接,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电动抓取部以及第一充电插头,电动抓取部与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智能机械手臂以及电动抓取部电连接,在进行自充电时,可将移动自充电装置置放于停车场,移动底座可以驱动整个移动自充电装置移动,当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车辆的充电接口的图像及第一充电插头的图像时,记录充电接口的坐标及第一充电插头的坐标,中央控制器依据充电接口的坐标及第一充电插头的坐标控制智能机械手臂的多个手臂段转动弯曲,以使电动抓取部及第一充电插头到车辆的充电接口的附近,然后控制电动抓取部抓取第一充电插头插入车辆的充电接口,从而实现了移动充电桩自动寻找车辆的充电插口进行充电,无需用户寻找充电桩,提高了充电效率,并且移动自充电装置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待充电车辆并且完成充电,从而提高了移动自充电装置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商家对移动自充电装置的投放数量以及场地,从而减小了资金投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自充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智能机械手臂以及中央控制器,所述智能机械手臂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智能机械手臂包含有多个手臂段,多个手臂段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电动抓取部以及第一充电插头,所述电动抓取部与所述智能机械手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智能机械手臂、以及所述电动抓取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械手臂包含的靠近所述电动抓取部的手臂段与所述电动抓取部的活动连接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靠近所述电动抓取部的两个手臂段的活动连接处受到的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手臂段之间形成有第一置放空间,每个所述第一置放空间内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齿轮以及蜗杆,每个所述齿轮套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子轴外,每个所述蜗杆的两端与每两个手臂段中的靠近所述电动抓取部的手臂端的两侧连接,每个所述齿轮与一个所述蜗杆形成涡轮蜗杆传动机构,每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抓取部包含夹持部与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手臂段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手臂段的活动连接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夹持部开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为移动小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充电插头,所述第二充电插头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自充电装置还包括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移动通信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自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
CN201820604806.5U 2018-04-25 2018-04-25 移动自充电装置 Active CN208359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4806.5U CN208359944U (zh) 2018-04-25 2018-04-25 移动自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4806.5U CN208359944U (zh) 2018-04-25 2018-04-25 移动自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9944U true CN208359944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2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04806.5U Active CN208359944U (zh) 2018-04-25 2018-04-25 移动自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99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7573A (zh) * 2018-04-25 2018-07-27 广州市君望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111618835A (zh) * 2020-06-12 2020-09-04 山东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岸电智能充电机器人系统及作业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7573A (zh) * 2018-04-25 2018-07-27 广州市君望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111618835A (zh) * 2020-06-12 2020-09-04 山东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岸电智能充电机器人系统及作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7573A (zh)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108340808A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设备
CN109368413A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电线收卷装置及其方法
CN107336632A (zh) 一种电动车联合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40830U (zh) 交直流充电桩
CN10668506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充电桩
CN208359944U (zh)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107225991A (zh) 一种地下停车场用悬挂式可移动充电桩
CN208359946U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设备
CN206900195U (zh) 一种电动车联合充电系统
CN207028899U (zh) 充电桩、停车系统和停车管理系统
CN203278289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充电桩
CN108275032A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系统
CN208359953U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系统
CN207157334U (zh) 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和充电系统
CN10905033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115091992A (zh) 一种共享悬挂式可移动汽车充电桩
CN205334613U (zh) 易支付充电桩设备
CN209320740U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停车装置、机器人
CN113752873A (zh) 一种基于ccd视觉识别的全自动新能源充电桩
CN207859974U (zh) 多功能快速充电停放系统
CN206041561U (zh) 塔式停车场智能充电装置
CN112026567A (zh) 一种用于地下车库可移动式充电桩
CN208325630U (zh) 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设计
CN209001633U (zh) 智能充电桩模块及智能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