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2795U -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92795U CN209292795U CN201821495640.4U CN201821495640U CN209292795U CN 209292795 U CN209292795 U CN 209292795U CN 201821495640 U CN201821495640 U CN 201821495640U CN 209292795 U CN209292795 U CN 2092927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ffic system
- channel
- view
- overhead track
- vie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上方空间没有的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用于支撑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于轨道梁上并能够沿轨道梁行驶的列车,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观景长廊,观景长廊设置在支撑立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立柱的顶部设置了观景长廊,充分利用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顶部空间,能够将行人转移至观景长廊,行人在观景长廊上能够更好地观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在地方的景色,为行人的出行提供了乐趣,实现了分散人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目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的车辆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目前已经呈井喷式增加,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尤其在人口繁多和道路错综复杂的大中型城市中,一旦出现交通拥堵,会造成人们出行不便,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可以采用空中轨道列车分担一部分交通压力,即通过在空中开辟新的交通轨道来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
现有技术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用于支撑轨道梁的多个支撑立柱以及沿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行驶的列车。但是,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上方空间没有的到充分利用,列车进站后,列车载运的乘客将会被转移至地面,使得地面的人流较多,造成交通拥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降低了行人或非机动车的安全。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上方空间没有的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该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用于支撑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于轨道梁上并能够沿轨道梁行驶的列车,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观景长廊,观景长廊设置在支撑立柱的顶部并且位于轨道梁的上方。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观景长廊包括:观景通道,观景通道设置在支撑立柱的顶部;出入通道,出入通道设置在观景通道的至少一侧。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观景长廊还包括:防护装置,防护装置设置在观景通道的两侧。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观景通道的两侧的安全门以及从观景通道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防坠平台。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观景通道为镂空结构;并且/或者观景通道上设有疏散指示标识;并且/或者观景通道上设有防滑构件;并且/或者观景通道采用轻质材料制备;并且/或者观景通道采用透明材料制备。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照明装置,照明装置设置在观景通道上。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照明装置包括多个照明灯,多个照明灯沿观景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用于将观景通道支撑在支撑立柱的顶部。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立柱的数量为多个,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设置在观景通道的底部,且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通过第一支撑梁连接。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构件还包括柔性连接件,第一支撑梁通过柔性连接件和支撑立柱连接以抑制观景通道的振动。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柔性连接件的振动频率与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梁,观景通道通过第二支撑梁和轨道梁连接。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梁为柔性支撑梁,柔性支撑梁与轨道梁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匹配,柔性支撑梁与观景通道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观景通道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搭设于出入通道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车站;第二通道,第二通道搭设于出入通道与车站的站台之间,用于行人通行;第三通道,第三通道搭设于车站的站台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服务站,服务站设置在观景长廊上。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铺设在支撑立柱上的管廊,管廊用于铺设电缆、通讯线或者水管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架设在观景通道上方的遮挡棚,遮挡棚用于遮挡阳光和/或雨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在支撑立柱的顶部设置了观景长廊,充分利用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顶部空间,行人可以通过第一通道在出入通道和地面之间转换,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道在出入通道和车站之间转换,从而能够将行人转移至观景长廊,避免了行人集中在地面,实现了分散人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目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而且,行人在观景长廊上能够更好地观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在地方的景色,为行人的出行提供了乐趣,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梁通过柔性连接件和支撑立柱连接,当列车通过时,支撑立柱会受到柔性连接件的缓冲与减振作用,有效抑制了支撑立柱的振动,从而抑制了设置在支撑立柱的顶部观景通道的振动,避免了观景通道产生剧烈的振动,使得观景通道能够保持平稳,使得行人能够在观景通道上安全地行走,进而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如列车故障或者地面交通堵塞时,可以将列车内的人员以及地面的人员全部转移至观景长廊上,避免了对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列车的行驶可靠性以及人员安全。
方案1、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用于支撑所述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于所述轨道梁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梁行驶的列车,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观景长廊,所述观景长廊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并且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上方。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长廊包括:
观景通道,所述观景通道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
出入通道,所述出入通道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至少一侧。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长廊还包括:
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两侧。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两侧的安全门以及从所述观景通道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防坠平台。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通道为镂空结构;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上设有疏散指示标识;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上设有防滑构件;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采用轻质材料制备;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采用透明材料制备。
方案6、根据方案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上。
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多个照明灯,所述多个照明灯沿所述观景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方案8、根据方案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用于将所述观景通道支撑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底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柱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梁连接。
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还包括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梁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和所述支撑立柱连接以抑制所述观景通道的振动。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的振动频率与所述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方案12、根据方案8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梁,所述观景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轨道梁连接。
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为柔性支撑梁,所述柔性支撑梁与所述轨道梁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所述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匹配,所述柔性支撑梁与所述观景通道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所述观景通道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方案14、根据方案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搭设于所述出入通道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方案15、根据方案14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车站;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搭设于所述出入通道与所述车站的站台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搭设于所述车站的站台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方案16、根据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服务站,所述服务站设置在所述观景长廊上。
方案17、根据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铺设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的管廊,所述管廊用于铺设电缆、通讯线或者水管中的至少一个。
方案18、根据方案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架设在所述观景通道上方的遮挡棚,所述遮挡棚用于遮挡阳光和/或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在支撑立柱的顶部设置了观景长廊,充分利用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顶部空间,能够将行人转移至观景长廊,避免了行人集中在地面,实现了分散人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目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
参见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1、用于支撑轨道梁1的支撑立柱2、悬挂于轨道梁1上并能够沿轨道梁1行驶的列车3以及车站,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观景长廊5,观景长廊5设置在支撑立柱2的顶部并且位于轨道梁1的上方,以便于行人能够在观景长廊5上观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在地方的景色。
优选地,支撑立柱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立柱2沿设定路线间隔设置,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是非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支撑立柱2可以是倒L形,Y形或T形等。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观景长廊5包括观景通道51、出入通道52和防护装置53。
其中,观景通道51设置在支撑立柱2的顶部,行人可以在观景通道51上观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在地方的景色。
优选地,观景通道51采用轻质材料制备,例如苯乙烯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泡沫块、木质板等,以减少观景通道51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对支撑立柱2的压力,降低了对支撑立柱2的承重要求,进而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观景通道51为镂空结构,采用镂空结构不仅能够降低观景通道51的重量,而且镂空结构上形成了多个通风孔,该通风孔减小了风对观景通道51的阻力,使得观景通道51能够保持平衡,避免了观景通道51产生剧烈的风载振动,使得行人能够在观景通道51上安全地行走。
优选地,观景通道51上设有防滑构件,以提高观景通道51的防滑性能,避免了行人在观景通道51上滑到,进一步提高了观景通道51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防滑构件包括设置在观景通道51上的防滑颗粒、防滑螺纹等,无论采取何种防化结构,只要能够提高观景通道51的防滑性能即可。
优选地,观景通道51采用透明材料制备,例如透明强化玻璃、透明树脂等,以使得在观景通道51上行走的行人能够投过观景通道51看到观景通道51下方的景象,为行人提供了乐趣,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观景通道51上设有疏散指示标识,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观景通道51上的行人能够通过疏散指示标识紧急疏散,进一步提高了观景通道51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观景通道51上设有长椅511,当行人累的时候可以在长椅上休息。
其中,出入通道52设置在观景通道51的右侧。当然,也可以将出入通道52设置在观景通道51的左侧,或者在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出入通道5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的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出入通道52的设置位置,只要通过出入通道52的设置能够使行人进入观景通道51即可。
其中,防护装置53设置在观景通道51的两侧,避免了行人从观景通道51意外掉落,进一步提高了观景通道51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防护装置53包括设置在观景通道51的两侧的安全门531以及从观景通道51的外侧水平方向延伸的防坠平台532。如图1和图2所示,在位于车站以外的范围时,位于观景通道51的左侧的安全门531被锁定,无法开启,避免了行人因该安全门531被意外开启而从观景通道51上跌落,进而提高了观景通道51的安全性能;位于观景通道51的右侧的安全门531未被锁定,能够开启,便于人行从出入通道52进入观景通道51内观景。如图3所示,在进入车站范围内时,位于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的安全门531均未被锁定,能够开启,便于人行从观景通道51的两侧进入站台4内,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便捷性。
当然,也可以只在观景通道51的靠近出入通道52的一侧设置安全门531以便于行人从出入通道52进入观景通道51内,在观景通道51的远离出入通道52的一侧设置防护栏以防止行人从观景通道51上跌落,当进入站台4的范围内时,在观景通道51的远离出入通道52的一侧设置安全门531以便于人行从观景通道51的两侧进入站台4内,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便捷性。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观景通道51的两侧均设有出入通道52,那么,位于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的安全门531均未被锁定,能够开启,便于人行从观景通道51的两侧进入出入通道52内,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便捷性。
优选地,安全门531采用轻质材料制备,例如苯乙烯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泡沫块等,以减少安全门531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对支撑立柱2的压力,降低了对支撑立柱2的承重要求,进而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安全门531为电动门,当行人靠近电动门时,电动门自动开启,使得行人能够从出入通道52进入到观景通道51,或者从观景通道51返回至出入通道52。
优选地,安全门531也可以是门禁,该门禁为用于行人通行的门以及用于该门的门禁系统,通过门禁提高了观景长廊的安全性,避免了在天气状况不好、或者观景通道维修等情况下行人误入观景通道内,进而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
优选地,安全门531还可以是安全护栏,护栏上设置有护栏门,行人可以打开护栏门以从出入通道52进入到观景通道51,或者从观景通道51返回至出入通道52。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所示,如果观景通道51的右侧或者左侧设有出入通道52时,可以将防坠平台532设置在观景通道51的左侧或者右侧;如图2所示,如果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均没有设置出入通道52时,例如位于相邻的两端出入通道52之间的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均没有设置出入通道52,可以在位于该段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防坠平台532;如图3所示,如果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出入通道52时,例如,观景通道51进入车站时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出入通道52,此时观景通道51的左右两侧都可以不设置防坠平台532。当然,防坠平台532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和设置。
优选地,防坠平台532包括从观景通道51的外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防坠网、防坠板或者防坠槽等,无论采用任何防坠结构,只要能够防止行人从观景通道51上跌落即可。
优选地,可以在防坠网、防坠板或者防坠槽内种植绿植,提高了防坠平台532的景观性,进而提高了行人的视觉效果。
为了实现行人在观景长廊5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如图1所示,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第一通道7,第一通道7搭设于出入通道52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在地面行走的行人可以通过第一通道7转移至出入通道52,实现了分散人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目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为了实现行人在观景长廊5与站台4之间的转换,如图3所示,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第二通道8和第三通道9,第二通道8搭设于出入通道52与车站的站台4之间,用于行人通行;第三通道9搭设于车站的站台4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在地面行走的行人可以通过第三通道9转移至站台4,以便行人可以乘坐列车3,实现了分散人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目的;进入站台4的行人以及从列车3上下来的乘客,可以通过第二通道8转移至出入通道52,进一步实现了分散人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目的。
优选地,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和第三通道9上设有步行扶梯、自动扶梯或电梯中的至少一种。当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和第三通道9为步行扶梯或者电动扶梯时,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和第三通道9在两侧设置护栏,防止了在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和第三通道9上行走的行人坠落,提高了在第一通道7的安全性能。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地面设有人行通道,机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照明装置6,照明装置6设置在观景通道51上为行人提供照明,便于行人在夜间或者视线效果较差的环境中行走,防止了行人因视线效果欠佳而在观景通道51上发生意外,进而提高了观景通道51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照明装置6包括多个照明灯,多个照明灯沿观景通道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是非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照明灯包括设置在观景通道51上的电线杆61和设置在电线杆61上的灯泡62,电线杆61的顶部还设有防雷接地极63,防雷接地极63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防雷效果。
优选地,灯泡62可以是LED灯,也可以是LCD灯。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用于将观景通道51支撑在支撑立柱2的顶部。
优选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梁10,第一支撑梁10设置在观景通道51的底部,且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2通过第一支撑梁10连接,提高了支撑立柱2的支撑强度,使得支撑立柱2能够满足支撑设置在其顶部的观景通道51的要求。
优选地,第一支撑梁10的第一端与一个支撑立柱2连接,第一支撑梁10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支撑立柱2连接,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支撑梁10的其他部位与支撑立柱2连接,例如第一支撑梁10的中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的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支撑梁10与支撑立柱2的连接部位,只要能够通过第一支撑梁10支撑观景通道51即可。
优选地,第一支撑梁10为拱形结构,当然第一支撑梁1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支撑观景通道51即可。
为了提高第一支撑梁10的减振效果,支撑构件还包括柔性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梁10通过柔性连接件和支撑立柱2连接以抑制观景通道51的振动。当列车3通过时,支撑立柱2会受到柔性连接件的缓冲与减振作用,有效抑制了支撑立柱2的振动,从而抑制了设置在支撑立柱2的顶部观景通道51的振动,避免了观景通道51产生剧烈的振动,使得观景通道51能够保持平衡,使得行人能够在观景通道51上安全地行走,进而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柔性连接件可以为柔性减震支座,也可以为橡胶圈等。
优选地,柔性连接件的振动频率与列车3的振动频率相匹配,能够更好地抑制支撑立柱2的振动,从而更好地抑制了设置在支撑立柱2的顶部观景通道51产生振动。
对于大跨度轨道梁1而言,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2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梁10的长度增加,随着第一支撑梁10的长度的增加第一支撑梁10的重量也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立柱2的支撑强度,支撑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梁(图中未示出),观景通道51通过第二支撑梁和轨道梁1连接,也就是说,在第一支撑梁10和第二支撑梁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支撑立柱2的支撑强度,使得支撑立柱2能够满足支撑设置在其顶部的观景通道51的要求。
优选地,第二支撑梁的第一端与轨道梁1连接,第二支撑梁的第二端与观景通道51连接,当然,也可以将第二支撑梁的其他部位与轨道梁1或者观景通道51连接,例如第二支撑梁的中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的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二支撑梁和轨道梁1或观景通道51的连接部位,只要能够通过第二支撑梁将轨道梁1和观景通道51连接即可。
优选地,第二支撑梁为柔性支撑梁,其中,柔性支撑梁与轨道梁1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列车3的振动频率相匹配,能够抑制轨道梁1的振动,从而抑制了支撑立柱2的振动,进而抑制了设置在支撑立柱2的顶部观景通道51的振动;柔性支撑梁与观景通道51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观景通道51的振动频率相匹配,尤其是与观景通道51的风载振动频率相匹配,从而抑制了因风引起的观景通道51的振动,使得观景通道51能够保持平衡,使得行人能够在观景通道51上安全地行走,进而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1至图3所示,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服务站11,服务站11设置在观景长廊5上,服务站11为行人提供医疗、饮用餐食、通讯网络、躲避雨雪等服务,以满足行人的不同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行人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服务站11可以设置在观景通道51上,服务站11也可以设置在出入通道52上,也可以在观景通道51和出入通道52上均设置服务站11。
优选地,服务站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服务站11沿设定路线间隔设置,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是非等间距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铺设在支撑立柱2上的管廊12,管廊12用于铺设电缆、通讯线或者水管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管廊12可以铺设在支撑立柱2的横向部分的底部,当然,管廊12也可以铺设在支撑立柱2的其他部位上,这种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
优选地,电缆包括弱电电缆和强电电缆,管廊12内设有架设弱电电缆的第一支架121和架设强电电缆的第二支架122。
优选地,通讯线包括网线、电话线等。
优选地,水管包括自来水管路、消防管路、二次用水管路以及绿化灌溉管路。
进一步地,生活用水管路和消防管路可以共用一个管路;二次用水管路以及绿化灌溉管路也可以共用一个管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图中,仅仅示例性的显示了轨道梁1、支撑立柱2、列车3、车站、观景通道51、出入通道52、防护装置53、支撑构件、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以及第三通道9,在实际的设计中,支轨道梁1、支撑立柱2、列车3、车站、观景通道51、出入通道52、防护装置53、支撑构件、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以及第三通道9的设计需要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或者建筑标准,例如,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以及第三通道9的坡度的设计需要满足相应的建筑标准,在此不再过细描述。
尽管图中未示出,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架设在观景通道51上方的遮挡棚,遮挡棚用于遮挡阳光和/或雨水,使得行人能够在紫外线强烈的天气或者下雨天仍然能够在观景通道5上观景,避免了行人被紫外线晒伤,避免了行人被雨水淋湿,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用于支撑所述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于所述轨道梁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梁行驶的列车,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观景长廊,所述观景长廊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并且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长廊包括:
观景通道,所述观景通道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
出入通道,所述出入通道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至少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长廊还包括:
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两侧的安全门以及从所述观景通道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防坠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通道为镂空结构;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上设有疏散指示标识;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上设有防滑构件;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采用轻质材料制备;并且/或者所述观景通道采用透明材料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多个照明灯,所述多个照明灯沿所述观景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用于将所述观景通道支撑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设置在所述观景通道的底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柱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还包括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梁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和所述支撑立柱连接以抑制所述观景通道的振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的振动频率与所述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梁,所述观景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轨道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为柔性支撑梁,所述柔性支撑梁与所述轨道梁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所述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匹配,所述柔性支撑梁与所述观景通道的连接端的振动频率与所述观景通道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搭设于所述出入通道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车站;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搭设于所述出入通道与所述车站的站台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搭设于所述车站的站台与地面之间,用于行人通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
服务站,所述服务站设置在所述观景长廊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铺设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的管廊,所述管廊用于铺设电缆、通讯线或者水管中的至少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架设在所述观景通道上方的遮挡棚,所述遮挡棚用于遮挡阳光和/或雨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95640.4U CN209292795U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95640.4U CN209292795U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92795U true CN209292795U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53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95640.4U Active CN209292795U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927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345A (zh) * | 2019-10-29 | 2020-01-03 | 中唐空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单轨的景观步道 |
-
2018
- 2018-09-13 CN CN201821495640.4U patent/CN2092927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345A (zh) * | 2019-10-29 | 2020-01-03 | 中唐空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单轨的景观步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53339A1 (zh) | 个人悬挂式双轨道双动力自动控制轻型轨道交通系统 | |
KR101528755B1 (ko) | 도로 및 철로 구간에 설치된 스마트 솔라웨이 | |
KR101179142B1 (ko) | 휀스 구조물 | |
WO2015093931A2 (es) | Transporte urbano elevado personalizado | |
CN111086532A (zh) | 超级地铁系统及其运行模式 | |
CN101886359A (zh) |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 |
CN106428028A (zh) | 网格状悬挂式空中城市公交运输系统 | |
CN204826839U (zh) | 一种便于攀爬的通信塔 | |
CN105442471A (zh) | 智能安全道闸及安全岛组件 | |
CN209292795U (zh) |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
CN202830734U (zh) | 多功能廊桥 | |
CN202227749U (zh) | 轨道交通地下自动化停车场 | |
CN108749821A (zh) | 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 | |
CN203307747U (zh) | 用于人行横道路口的自动栅栏门 | |
CN211395746U (zh) |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 |
CN108190687A (zh) | 一种旧楼用救生仓升降装置及上下楼装置 | |
CN205242299U (zh) | 智能安全道闸及安全岛组件 | |
CN209083066U (zh) | 一种悬挑式站台雨棚及智轨列车站台 | |
CN209492523U (zh) | 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 | |
CN103696352B (zh) | 一种人车分离双通道生态休闲商业廊桥 | |
CN108252331A (zh) | 一种站厅敞开式地下车站 | |
CN205918167U (zh) | 一种人行横道多功能遮阳棚 | |
CN208121812U (zh) | 一种站厅敞开式地下车站 | |
CN204804211U (zh) | 一种电动式晴雨棚 | |
CN207260652U (zh) | 封闭式公交站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