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78442U - 排泥链轮 - Google Patents

排泥链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78442U
CN209278442U CN201821969017.8U CN201821969017U CN209278442U CN 209278442 U CN209278442 U CN 209278442U CN 201821969017 U CN201821969017 U CN 201821969017U CN 209278442 U CN209278442 U CN 209278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drainage
drainage slot
spoil disposal
sprocket whee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90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ngyi Machinery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chuang Loc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chuang Loc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chuang Loc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90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78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78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784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泥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和设置在该链轮本体外周的多个轮齿,相邻两个轮齿之间形成齿沟部,在与各齿沟部对应的链轮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泥槽,该排泥槽的深度沿从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减小为零,其中,所述排泥槽的外端贯穿相应地齿沟部底部;所述排泥槽呈半月牙形状,其月牙尖端朝内设置,且所述排泥槽的内端相对于其外端位于所述链轮本体的转动方向的后方。与现有的设置在齿沟底部的排泥槽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泥槽结构有效地利用了泥沙所受的离心力,有利于加快泥沙的排出,防止泥沙在排泥槽中堆积,提高了排泥槽的排泥效果。

Description

排泥链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跑车链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跑车款排泥链轮。
背景技术
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是利用链与链轮轮齿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机械传动,在长期使用后,传统的链轮(尤其是应用于车辆上的链轮)的链齿间会积累灰尘、泥沙等杂物,阻碍了链轮平稳自如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加快了链轮的损耗,缩短了链轮的使用寿命。
公告号为CN2057807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排泥链轮,其在任意相邻两个轮齿之间的齿沟底部设置排泥槽,这种排泥槽的排泥效果较差,泥沙易在排泥槽中堆积,而无法快速经由排泥槽排出,长时间运行后,依然会影响链轮的正常啮合;而且其链轮上的减重孔较少,链轮的重量较大,无法应用在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跑车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泥链轮,以提高链轮的排泥效果,防止泥沙在排泥槽中堆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泥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和设置在该链轮本体外周的多个轮齿,相邻两个轮齿之间形成齿沟部,在与各齿沟部对应的链轮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泥槽,该排泥槽的深度沿从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减小为零,其中,所述排泥槽的外端贯穿相应地齿沟部底部;所述排泥槽呈半月牙形状,其月牙尖端朝内设置,且所述排泥槽的内端相对于其外端位于所述链轮本体的转动方向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排泥链轮,将排泥槽设计在链轮本体的侧壁上,且排泥槽为特殊的半月牙形状,当泥沙进入排泥槽中后,随着链轮本体的转动,泥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移动至排泥槽的月牙尖端,并从月牙尖端处排出,由此可见,与现有的设置在齿沟底部的排泥槽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泥槽结构有效地利用了泥沙所受的离心力,有利于加快泥沙的排出,防止泥沙在排泥槽中堆积,提高了排泥槽的排泥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链轮本体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排泥槽,以实现双向排泥,防止泥沙堆积在齿沟部的底部,保证轮齿的正常啮合。
优选地,与同一齿沟部对应的两个所述排泥槽互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泥槽的横截面呈弧形,以确保排泥槽与泥沙接触的部分光滑,减小排泥槽与泥沙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地,在所述链轮本体上同轴设置有一中心孔,在该中心孔的外周圆周均布有若干固定孔。
优选地,在所述链轮本体上圆周均布有若干第一减重孔,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孔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重孔呈类等腰三角形,与该类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第一减重孔的底壁呈弧形,且该底壁与所述中心孔同轴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重孔的底壁与所述固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柱形面上。
优选地,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减重孔,两个第二减重孔相对于一对称面对称布置,该对称面为靠近所述第二减重孔的固定孔的轴线和所述中心孔的轴线所共同限定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重孔呈类三角形,其远离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为弧形,且该孔壁与所述中心孔同轴布置。
上述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的形状和位置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链轮本体的轻量化,以便于应用于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跑车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泥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链轮本体的外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链轮本体;2-轮齿;3-排泥槽;4-中心孔;5-固定孔;6-第一减重孔;7-第二减重孔;
61-底壁;71-孔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排泥链轮,包括链轮本体1和设置在该链轮本体1外周的多个轮齿2,相邻两个轮齿2之间形成齿沟部,在与各齿沟部对应的链轮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泥槽3,该排泥槽3的深度沿从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减小为零,其中,排泥槽3的外端贯穿相应地齿沟部底部,本实施例的排泥槽3呈半月牙形状,其月牙尖端朝内设置,且排泥槽3的内端相对于其外端位于链轮本体1的转动方向的后方。
具体地,在链轮本体1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上述排泥槽3,且与同一齿沟部对应的两个排泥槽3互不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排泥槽3的横截面呈弧形,以确保排泥槽3与泥沙接触的部分光滑,减小排泥槽3与泥沙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的排泥槽3设计在链轮本体1的侧壁上,且排泥槽3为特殊的半月牙形状,该排泥槽3采用铣削的方式进行加工,当泥沙进入排泥槽3中后,随着链轮本体1的转动,泥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移动至排泥槽3的月牙尖端,并从月牙尖端处排出,且排泥槽3的深度沿着泥沙的排出方向逐渐减小,更有利于泥沙的顺利排出。
具体地,在上述链轮本体1上同轴设置有一中心孔4,在该中心孔4的外周圆周均布有若干固定孔5,在链轮本体1上还圆周均布有若干第一减重孔6,相邻两个固定孔5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重孔6,该第一减重孔6为类等腰三角形,相邻两个固定孔5以该第一减重孔6的对称面为对称面对称布置,与类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第一减重孔6的底壁61呈弧形,该底壁61与中心孔4同轴布置,且该底壁61与固定孔5的轴线位于同一柱形面上。
在相邻两个第一减重孔6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减重孔7,两个第二减重孔7相对于一对称面对称布置,该对称面为靠近第二减重孔7的固定孔5的轴线和中心孔4的轴线所共同限定的平面。
上述第二减重孔7呈类三角形,其远离中心孔4的孔壁71为弧形,且该孔壁71与中心孔4同轴布置。
本实施例的第一减重孔6和第二减重孔7的形状和位置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排泥链轮的轻量化,且第一减重孔6和第二减重孔7均采用铣削的方式加工,在实际中,弧形的底壁61距离中心孔4的边界的距离和弧形的孔壁71距离排泥槽3内端的距离均需要根据排泥链轮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合理的设计;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泥链轮的轻量化程度,本实施例对第二减重孔7的形状进行了进一步地限定,以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减重孔6之间的两个第二减重孔7为例,该第二减重孔7与第一减重孔6(距离最近的)的相互靠近的两个侧壁相互平行,且该两个第二减重孔7的相互靠近的两个侧壁相互平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排泥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和设置在该链轮本体外周的多个轮齿,相邻两个轮齿之间形成齿沟部,其特征在于:
在与各齿沟部对应的链轮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泥槽,该排泥槽的深度沿从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减小为零,其中,所述排泥槽的外端贯穿相应地齿沟部底部;
所述排泥槽呈半月牙形状,其月牙尖端朝内设置,且所述排泥槽的内端相对于其外端位于所述链轮本体的转动方向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链轮本体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排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与同一齿沟部对应的两个所述排泥槽互不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泥槽的横截面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链轮本体上同轴设置有一中心孔,在该中心孔的外周圆周均布有若干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链轮本体上圆周均布有若干第一减重孔,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孔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重孔呈类等腰三角形,与该类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第一减重孔的底壁呈弧形,且该底壁与所述中心孔同轴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重孔的底壁与所述固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柱形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减重孔,两个第二减重孔相对于一对称面对称布置,该对称面为靠近所述第二减重孔的固定孔的轴线和所述中心孔的轴线所共同限定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泥链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减重孔呈类三角形,其远离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为弧形,且该孔壁与所述中心孔同轴布置。
CN201821969017.8U 2018-11-27 2018-11-27 排泥链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78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9017.8U CN209278442U (zh) 2018-11-27 2018-11-27 排泥链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9017.8U CN209278442U (zh) 2018-11-27 2018-11-27 排泥链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78442U true CN209278442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901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78442U (zh) 2018-11-27 2018-11-27 排泥链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784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725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常州市鼎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链轮
CN112253725B (zh) * 2020-10-29 2024-05-24 常州市鼎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链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725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常州市鼎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链轮
CN112253725B (zh) * 2020-10-29 2024-05-24 常州市鼎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链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2365B (zh) 多级变速链轮组件
TWI805497B (zh) 用於後輪轂部的多鏈輪配置
CN104163227B (zh) 自行车用链轮以及自行车用曲柄组装体
US9493211B2 (en) Chainring
US5437582A (en) Sprocket assembly for bicycles
US20100004081A1 (en)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US20080276739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180299004A1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10689067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JP2006523578A (ja) 自転車変速機および他の原動機用のスプロケット群
US11378171B2 (en) Single sprocket
US20180073620A1 (en) Bicycle sprocket
CN209278442U (zh) 排泥链轮
JP2003312582A (ja) 自転車ギヤチェンジ用ギヤアセンブリ
CN203717786U (zh) 一种带齿部的链条
JP2014504702A (ja) 突出した円錐形ピンを有する、駆動ベルト用横方向エレメント
US11767078B2 (en)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CN111516796B (zh) 用于自行车的驱动装置
CN107630993B (zh) 活片无极变速器
CN204458996U (zh) 非对称式链条
CN210289287U (zh)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循环传输大链轮
JPH0446241A (ja) サイレントチェーン
CN107816509A (zh) 活片无极变速器传动带
CN205801414U (zh) 一种常啮合齿轮变速的装置
EP1136722A3 (en) Endless metal belt for metal belt type nonstep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26

Address after: 528000 room 1820, building 2, Xinggang International Plaza, Huangqi Jianshe Avenue,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 office use only) (application for reside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ingyi Machinery Trad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820, Block C-02, Wanda Plaza, Jinshazhou,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DICHUANG MOTORCYC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