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74705U -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74705U
CN209274705U CN201821682869.9U CN201821682869U CN209274705U CN 209274705 U CN209274705 U CN 209274705U CN 201821682869 U CN201821682869 U CN 201821682869U CN 209274705 U CN209274705 U CN 209274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deck
crossbeam
stringer
longitudinal side
sid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28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玺
郝义国
李雪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rove Hydroge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rove Hydroge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rove Hydroge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828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74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74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74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包括侧边梁和后舱骨架,侧边梁包括第一纵侧边梁和第二纵侧边梁,第一纵侧边梁和第二纵侧边梁之间设置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纵侧边梁连接,第一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纵侧边梁连接,后舱骨架包括第一后舱纵梁和第二后舱纵梁,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一纵侧边梁、第一横梁连接,第二后舱纵梁与第二纵侧边梁、第一横梁连接,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二后舱纵梁之间安装若干个氢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舱骨架上设置多个横梁,能够同时装载四个氢瓶,极大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且氢瓶之间互不影响,有效避免了氢瓶由于周围零部件的变形而受到过度挤压,导致瓶体发生变形或刺穿的危险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能源汽车后舱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汽车轻量化设计成为当前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氢气由于其在燃烧和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成为燃油的理想替代燃料。相对与传统燃料的汽车,氢燃料电池车以高压氢瓶代替燃油箱,由于气体的不稳定性高于液体,而且处于高压状态下,因此,氢瓶的安装框架应该为氢瓶提供足够的保护,且能够装载较多的氢瓶,以保证车辆在发生碰撞等危险工况下,氢瓶不会由于周围零部件的变形而受到过度挤压,导致瓶体发生变形或刺穿,从而发生漏气甚至爆炸的危险情况,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同时尽可能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
传统的汽车后舱框架设计中主要考虑框架结构对瓶体的安装支撑作用,在分析过程中主要以框架在瓶体重力载荷条件下的支撑刚度为设计目标。而实际轿车设计中,由于轿车通常受到碰撞冲击载荷的作用,瓶体容易受到惯性冲击和挤压变形。因此氢瓶框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框架在碰撞条件下对瓶体的保护作用,避免瓶体由于受到过度挤压而发生刺穿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该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质量轻便,能够装载多个氢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包括侧边梁和后舱骨架,所述侧边梁包括第一纵侧边梁和第二纵侧边梁,所述第一纵侧边梁和第二纵侧边梁之间设置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纵侧边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纵侧边梁连接,所述后舱骨架包括第一后舱纵梁和第二后舱纵梁,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一纵侧边梁、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二纵侧边梁、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二后舱纵梁之间安装若干个氢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一纵侧边梁之间设置第一斜撑梁,所述第一纵侧边梁的内侧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与第一斜撑梁的一端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斜撑梁的一端嵌套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后舱纵梁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一横梁之间设置第二斜撑梁,所述第二斜撑梁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横梁的内侧,所述第二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后舱纵梁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二纵侧边梁之间设置第三斜撑梁,所述第二纵侧边梁的内侧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与第三斜撑梁的一端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三斜撑梁的一端嵌套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三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后舱纵梁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一横梁之间设置第四斜撑梁,所述第四斜撑梁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横梁的内侧,所述第四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后舱纵梁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侧边梁的内侧连接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纵侧边梁的内侧连接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一后舱纵梁、第二后舱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上安装氢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舱纵梁和第二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所述第三横梁上安装氢瓶,所述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之间安装氢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舱纵梁的末端连接第三立柱,所述第二后舱纵梁的末端连接第四立柱,所述第三立柱的上端连接第三后舱纵梁,所述第四立柱的上端连接第四后舱纵梁,所述第三后舱纵梁与第四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六横梁,所述第六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安装氢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三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五斜撑梁,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四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六斜撑梁,所述第五斜撑梁与第六斜撑梁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的下端连接与氢瓶上的卡箍配合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斜撑梁、第二斜撑梁、第三斜撑梁和第四斜撑梁将侧边梁与后舱骨架连接,有效缓冲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保证碰撞时传力的连续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舱骨架上设置多个横梁,能够同时装载四个氢瓶,极大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且氢瓶之间互不影响,有效避免了氢瓶由于周围零部件的变形而受到过度挤压,导致瓶体发生变形或刺穿,从而发生漏气甚至爆炸的危险情况,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采用铝合金制得,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装载氢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包括侧边梁1和后舱骨架2,侧边梁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纵侧边梁11和第二纵侧边梁12,第一纵侧边梁11和第二纵侧边梁12之间设置第一横梁13,第一横梁13的一端与第一纵侧边梁11连接,第一横梁13的另一端与第二纵侧边梁12连接,第一横梁13与第一纵侧边梁11之间设置第一固定杆14,第一固定杆14的一端与第一横梁13的内侧连接,第一固定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一纵侧边梁11的内侧连接,第一横梁13与第二纵侧边梁12之间设置第二固定杆15,第二固定杆15的一端与第一横梁13的内侧连接,第二固定杆15的另一端与第二纵侧边梁12的内侧连接,第二固定杆15与第一固定杆14对称,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5能够加强第一横梁13、第一纵侧边梁11、第二纵侧边梁1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第一纵侧边梁11的内侧设置第一立柱16,第一立柱16的前端与第一纵侧边梁11的内侧连接,第一立柱16的左端与第一横梁13的内侧连接,第一纵侧边梁11的内侧还开设第一凹槽(图中未示),第二纵侧边梁12的内侧设置第二立柱17,第二立柱17的后端与第二纵侧边梁12的内侧连接,第二立柱17的左端与第一横梁13的内侧连接,第二纵侧边梁12的内侧还开设第二凹槽121,第一立柱16与第二立柱17之间设置第二横梁18,第二横梁18位于第一立柱16和第二立柱17的上方,第二横梁18的下端连接与氢瓶3上的卡箍配合的固定孔181,通过固定孔181在第二横梁18上安装氢瓶3。
后舱骨架2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后舱纵梁21和第二后舱纵梁22,第一后舱纵梁21的前端、第二后舱纵梁22的前端分别与第二横梁18的内侧连接,第一后舱纵梁21与第二后舱纵梁22之间设置第三横梁23、第四横梁24和第五横梁25,第三横梁23的下端、第四横梁24的下端、第五横梁25的下端均连接与氢瓶3上的卡箍配合的固定孔181,通过固定孔181在第三横梁23上及在第四横梁24与第五横梁25之间分别安装氢瓶3,第一后舱纵梁21的末端设置第三立柱26,第三立柱26的前端与第一后舱纵梁21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二后舱纵梁22的末端设置第四立柱27,第四立柱27的前端与第二后舱纵梁22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三立柱26的上端连接第三后舱纵梁28,第四立柱27的上端连接第四后舱纵梁29,第三后舱纵梁28与第四后舱纵梁29之间设置第六横梁281,第六横梁281的下端连接与氢瓶3上的卡箍配合的固定孔181,通过第六横梁281下端的固定孔181与第四横梁24下端的固定孔181在第六横梁281与第四横梁24之间安装氢瓶3。
第一后舱纵梁21与第一纵侧边梁11之间设置第一斜撑梁211,第一斜撑梁211的一端的尺寸与第一凹槽的尺寸相匹配,第一斜撑梁211的一端嵌套在第一凹槽内,第一斜撑梁211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后舱纵梁21的外侧,第一后舱纵梁21与第一横梁13之间设置第二斜撑梁212,第二斜撑梁2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横梁13的内侧,第二斜撑梁21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后舱纵梁21的下侧,第二后舱纵梁22与第二纵侧边梁12之间设置第三斜撑梁221,第三斜撑梁221的一端的尺寸与第二凹槽121的尺寸相匹配,第三斜撑梁221的一端嵌套在第二凹槽121内,第三斜撑梁221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后舱纵梁22的外侧,第二后舱纵梁22与第一横梁13之间设置第四斜撑梁222,第四斜撑梁2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横梁13的内侧,第四斜撑梁22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后舱纵梁22的下侧,第一斜撑梁211与第三斜撑梁221对称,第二斜撑梁212与第四斜撑梁222平行,通过第一斜撑梁211、第二斜撑梁212、第三斜撑梁221和第四斜撑梁222将侧边梁1与后舱骨架2连接能够有效缓冲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保证碰撞时传力的连续性。
第一后舱纵梁21与第三后舱纵梁28之间设置第五斜撑梁213,第五斜撑梁213的一端与第三后舱纵梁28的下侧连接,第五斜撑梁213的另一端与第一后舱纵梁21的上侧连接,第二后舱纵梁22与第四后舱纵梁29之间设置第六斜撑梁223,第六斜撑梁223的一端与第四后舱纵梁29的下侧连接,第六斜撑梁223的另一端与第二后舱纵梁22的上侧连接,第六斜撑梁223与第五斜撑梁213平行。
第一后舱纵梁21与第三后舱纵梁28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减震塔214,第二后舱纵梁22与第四后舱纵梁29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震塔224,第一减震塔214和第二减震塔224用来减小碰撞时的冲击力。
上述第一纵侧边梁11、第二纵侧边梁12、第一后舱纵梁21、第二后舱纵梁22、第三后舱纵梁28、第四后舱纵梁29、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8、第三横梁23、第四横梁24、第五横梁25、第六横梁281、第一固定杆14、第二固定杆15、第一立柱16、第二立柱17、第三立柱26、第四立柱27、第一斜撑梁211、第二斜撑梁212、第三斜撑梁221、第四斜撑梁222均采用铝合金制得,实现车架结构的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斜撑梁211、第二斜撑梁212、第三斜撑梁221和第四斜撑梁222将侧边梁1与后舱骨架2连接,有效缓冲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保证碰撞时传力的连续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舱骨架2上设置多个横梁,能够同时装载四个氢瓶3,极大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且氢瓶3之间互不影响,有效避免了氢瓶3由于周围零部件的变形而受到过度挤压,导致瓶体发生变形或刺穿,从而发生漏气甚至爆炸的危险情况,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采用铝合金制得,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边梁和后舱骨架,所述侧边梁包括第一纵侧边梁和第二纵侧边梁,所述第一纵侧边梁和第二纵侧边梁之间设置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纵侧边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纵侧边梁连接,所述后舱骨架包括第一后舱纵梁和第二后舱纵梁,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一纵侧边梁、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二纵侧边梁、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二后舱纵梁之间安装若干个氢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一纵侧边梁之间设置第一斜撑梁,所述第一纵侧边梁的内侧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与第一斜撑梁的一端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斜撑梁的一端嵌套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后舱纵梁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一横梁之间设置第二斜撑梁,所述第二斜撑梁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横梁的内侧,所述第二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后舱纵梁的下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二纵侧边梁之间设置第三斜撑梁,所述第二纵侧边梁的内侧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与第三斜撑梁的一端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三斜撑梁的一端嵌套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三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后舱纵梁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一横梁之间设置第四斜撑梁,所述第四斜撑梁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横梁的内侧,所述第四斜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后舱纵梁的下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侧边梁的内侧连接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纵侧边梁的内侧连接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一后舱纵梁、第二后舱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上安装氢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舱纵梁和第二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所述第三横梁上安装氢瓶,所述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之间安装氢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舱纵梁的末端连接第三立柱,所述第二后舱纵梁的末端连接第四立柱,所述第三立柱的上端连接第三后舱纵梁,所述第四立柱的上端连接第四后舱纵梁,所述第三后舱纵梁与第四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六横梁,所述第六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安装氢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舱纵梁与第三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五斜撑梁,所述第二后舱纵梁与第四后舱纵梁之间设置第六斜撑梁,所述第五斜撑梁与第六斜撑梁平行。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下端连接与氢瓶上的卡箍配合的固定孔。
CN201821682869.9U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Active CN209274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2869.9U CN209274705U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2869.9U CN209274705U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74705U true CN209274705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2869.9U Active CN209274705U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747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999A (zh) * 2020-12-18 2021-03-12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后地板碳纤维骨架结构
CN114379655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后车身框架和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999A (zh) * 2020-12-18 2021-03-12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后地板碳纤维骨架结构
CN114379655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后车身框架和车辆
CN114379655B (zh) * 2022-01-21 2023-03-03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后车身框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5237A (zh)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上的应用
CN209274705U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结构
CN202147725U (zh) 车身骨架结构
CN106985777B (zh)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CN106985910B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02815338A (zh) 一种轻量化全承载式客车车体骨架结构
CN110884568A (zh) 铝合金电动观光车车身
CN112477999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后地板碳纤维骨架结构
CN102211615B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结构及其型材
CN211809055U (zh) 一种氢能汽车氢瓶组集成装置
CN211195824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CN209208671U (zh) 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
CN201427605Y (zh) 一种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CN110525204A (zh) 一种氢能汽车氢瓶组集成装置
CN205469536U (zh) 一种载货型电动车架
CN209080000U (zh) 一种车用防撞结构
CN109941351A (zh) 发动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8558569U (zh) 一种液氢供气系统用组合框架总成
CN208277994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06749907U (zh) 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
CN208248131U (zh) 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
CN208134437U (zh) 一种车身骨架结构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结构的汽车
CN105923050A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该前防撞梁总成的汽车
CN112278073A (zh) 一种后纵梁结构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CN211809853U (zh) 一种氢能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1, 1 / F, building 13, phase I, industrial incubation base, east of future third road and south of Keji fifth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1 / F, building 13, phase I, industrial incubation base, east of future third road and south of Keji fifth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LUOGEFU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luminum alloy frame rear cabin structure of hydrogen energy vehicl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Wuhan Gangcheng sub branch

Pledgor: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42000001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