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4421U - 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14421U CN209214421U CN201821661175.7U CN201821661175U CN209214421U CN 209214421 U CN209214421 U CN 209214421U CN 201821661175 U CN201821661175 U CN 201821661175U CN 209214421 U CN209214421 U CN 2092144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shell
- ring
- medium
- perforated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属于化工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换热环,以壳体的中心轴为中心设置;换热管,设置在壳体的中心轴处,其直径小于换热环内环的直径;上管板、下管板,设置在壳体内,固定换热环和换热管的上下两端;上管板与壳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入腔,顶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入口;换热环与换热管穿过上管板后连通第一介质输入腔;下管板与壳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出腔,底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出口;换热环与换热管穿过下管板后连通第一介质输出腔;壳体上设有第二介质输入口和第二介质输出口,换热环上设有若干通孔。可增大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化学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通过这种设备进行热量的传递,以满足化工工艺的需要。据统计,换热器在化工厂建设中约占总投资的 1/5,如按重量计算约占化工装置工艺设备的40%左右,在装置检修中,换热设备的检修工作量可达60%以上。
根据换热的方式则可将换热器分为三种类型,即间壁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混合式)换热器、和蓄热式换热器。而其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最为广泛。
公告号为CN20633913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热交换设备,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有封头,壳体上部设有流体A进口和流体B出口,壳体下部设有流体A出口和流体B进口,壳体内设有管板,管板将壳体内部空间氛围流体A进出部和热量交换部,流体A进口和流体A出口均设置在流体 A进出部,流体B进口和流体B出口均设置在热量交换部,热量交换部内设有多根U型管道,流体A进出部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流体A进出部平均分成流体A输入部和流体A输出部,U型管道的另一端与流体A输出部相连通。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导致换热时间较长,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该设备的换热效率较高,节约能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壳体内设有:
换热环,以壳体的中心轴为中心设置;
换热管,设置在壳体的中心轴处,其直径小于换热环内环的直径;
上管板、下管板,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固定换热环和换热管的上下两端;
上管板与壳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入腔,顶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入口;换热环与换热管穿过上管板后连通第一介质输入腔;下管板与壳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出腔,底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出口;换热环与换热管穿过下管板后连通第一介质输出腔;壳体上设有第二介质输入口和第二介质输出口,换热环上设有若干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环和换热管内为第一介质通道,换热管与换热环之间、相邻换热环之间以及换热环与壳体内壁之间为第二介质通道,通过如此设置,可增大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节约能源。
具体的方案为换热环包括相互套设的若干个。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
更具体的方案为相邻的换热环之间以及换热管与最内层的换热环之间均设有相互连通的管状通道。管状通道一方面可连通相邻换热环,另一方面可以通道的外壁可增大换热面积。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换热环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均设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凹槽。进一步增大了换热面积。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换热管通过相互交叉形成十字形的两个扁管构成。增大了换热面积。
更具体的方案为扁管分隔出若干微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00、壳体;101、上管板;1011、连接块;102、下管板;103、第一介质输入口;104、第一介质输出口;105、第二介质输入口;106、第二介质输出口;200、换热环;202、管状通道;203、凹槽;300、换热管;400、第一介质输入腔;500、第一介质输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包括壳体100、换热环200和换热管300,换热环200包括相互套设的若干个。壳体100内的设有用于固定换热环200和换热管300的上管板101和下管板102。
上管板101与壳体100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入腔400,在壳体100 的顶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入口103。换热环200与换热管300穿过上管板101 后连通第一介质输入腔400。
下管板102与壳体100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出腔500,在壳体100 的底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出口104。换热环200与换热管300穿过下管板102 后连通第一介质输出腔500。
在上管板101和下管板102上设有连接块1011,连接块1011设置在管板的端部,用于将被换热环200隔断的管板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实现固定换热环200和换热管300的功能。
换热环200和换热管300内为第一介质通道,换热管300与换热环200 之间、相邻换热环之间以及换热环与壳体内壁之间为第二介质通道,壳体100 上设有第二介质输入口105和第二介质输出口106,换热环200上设有若干通孔,用于连通被换热环200隔开的第二介质通道。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换热环200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管状通道202。换热环200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均设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凹槽203。
本实施例的换热管300通过相互交叉形成十字形的两个扁管构成。扁管内部被分隔出若干微通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其特征在,所述壳体内设有:
换热环,以所述壳体的中心轴为中心设置;
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处,其直径小于所述换热环内环的直径;
上管板、下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固定所述换热环和换热管的上下两端;
所述上管板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入腔,所述顶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入口;所述换热环与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上管板后连通所述第一介质输入腔;
所述下管板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出腔,所述底壁上设有第一介质输出口;所述换热环与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下管板后连通所述第一介质输出腔;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介质输入口和第二介质输出口,所述换热环上设有若干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环包括相互套设的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换热环之间以及所述的换热管与最内层的换热环之间均设有相互连通的管状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环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均设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通过相互交叉形成十字形的两个扁管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循环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管分隔出若干微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61175.7U CN209214421U (zh) | 2018-10-12 | 2018-10-12 | 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61175.7U CN209214421U (zh) | 2018-10-12 | 2018-10-12 | 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14421U true CN209214421U (zh) | 2019-08-06 |
Family
ID=67455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61175.7U Active CN209214421U (zh) | 2018-10-12 | 2018-10-12 | 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144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1404A (zh) * | 2021-01-04 | 2021-05-11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纵向流蒸发器 |
-
2018
- 2018-10-12 CN CN201821661175.7U patent/CN2092144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1404A (zh) * | 2021-01-04 | 2021-05-11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纵向流蒸发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45971B (zh) | 密闭腔式换热器 | |
ES481716A1 (es) | Perfeccionamientos en intercambiadores intermediarios. | |
CN209214421U (zh) | 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 |
CN101839655B (zh) | 高效模块回程容积式换热器 | |
CN209069064U (zh) | 一种气气换热器 | |
CN211317023U (zh) | 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 | |
CN103542742A (zh) | 可抽芯换热器 | |
CN105333753A (zh) | 一种高效的热交换器 | |
CN210773558U (zh) | 一种双壳程半容积式换热器 | |
CN206054444U (zh) | 液压加气站液压撬外循环冷却系统 | |
CN210510718U (zh) | 一种管道式高效冷凝装置 | |
CN206073765U (zh) | 一种化工用换热器 | |
CN207035905U (zh) | 一种大孔板缩放管高效换热器 | |
CN109405590B (zh) | 一种六边形网筛的网状管层高效换热器 | |
CN209027334U (zh) | 一种热交换结构及包括它的热交换器 | |
CN205352147U (zh) | 一种高效的热交换器 | |
CN201811622U (zh) | 一种径向热管换热器 | |
CN221882266U (zh) | 一种换热装置及炼油化工冷凝水梯级利用系统 | |
CN217503990U (zh) | 一种用于撬装式甲醇制氢装置的气化过热器 | |
CN206469742U (zh) | 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 |
CN201377997Y (zh) | 一种双侧四流程强化换热器 | |
CN216205473U (zh) | 一种效率高的换热装置 | |
CN108800998A (zh) | 一种新型换热器 | |
CN201772787U (zh) | 新型波纹管冷凝器 | |
CN201697507U (zh) | 双管程和双独立壳程高效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